养牛和摆摊哪个好(农村创业做什么挣钱)

养牛和摆摊哪个好(农村创业做什么挣钱)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养牛和摆摊哪个好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农村创业做什么挣钱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今后农村越干越没出路的行业都有哪些

今后农村越干越没出路的行业都有哪些

大家好,农村发展越来越快,未来几年将会有一些行业面临淘汰,看看,你们有没有从事这些行业。

一,农村建房。现在有股建房热,再过几年,建房基本饱和,农村很少有人建房子。同时建材行业不在赚钱,其他在农村干个建筑小活的农民,也没有了收入。

二,服装业。每逢过春节卖服装小店盈利还可以,再过几年互联网高度发达,网络购物遍及乡村各个角落,购物很方便,服装款式丰富,很少有人再到小店买服装。

三,兽医行业将会消失。其实,现在很少看到兽医生给家畜家禽看病,都是一些留守的农民顺便给家畜家禽看病,也不是专业干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以前很吃香。

四,小诊所也会不存在。在乡村也不许随便开诊所,有病都到乡村医务室,这样看病有保障。

这几个行业都是老传统行业,也该淘汰啦,这都是好事,事物发展规律就是淘汰过时行业,涌现新兴行业。

我是农村人,在城镇化的路上,农村以后会成为历史,被称为新农村,新农村的概念就是集中居住,一个人管一片,类似于美国农场主,而且税收很低。

现存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这几种:

1、畜牧,举个简单例子,养鸡,养猪,养牛,养…啊呸,养宠物不算啊,现有的大型养殖机会还是可以的,但是门槛会越来越高,因为动物会传染疾病,从采购种苗到送到屠宰场,都有层层关卡,万一患了瘟疫,损失特别大!所以这就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持,资金方面也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如果你资金不充足,运气也不好,这个就是越干越穷的典型!

2、水产养殖,这个就是霸道总裁的套路了,动不动就能承包一个鱼塘,养鱼养虾等等,其实这个全是回报率比较大的一个项目了,优点是比较稳定,还可以发展钓鱼事业,所以,这个不会越来越穷,除非有人炸鱼塘,投毒!

3、最广大的也是这类,种菜,种果树这类!大棚种植不考虑季节,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产品,民以食为天,蔬菜一般不会滞销,滞销都是因为不良商家的恶意炒货,这种没办法,因为中间商想赚差价!果树呢,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只需要施肥,打芽,撒药,有些需要包装,采摘。第一年成本最高,往后的成本会越来越低,随着行市的价格收入会有波动,一般收成好,价格低点,收成差,价格高点,一定要形成气候,不能这一带就你一个人种,所以这种也不太会越干越穷。

4、农家乐等。以体验为噱头的行业种类,如果你有关系,有好厨师,有好场地,就可以做这一行,成本需要一点启动资金,但是成熟以后就会越来越火。如果这几个都没有,你就会越干越穷了。

5、远离吃喝嫖赌毒,农村里面很多人粘上赌一个就会越干越穷了。不论做哪个行业,粘上就会越干越穷。

6、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不和睦,整天吵吵打打,赚了钱也会挥霍掉!最后希望大家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有了健康才有本钱!才能越干越有!

这个问题我最有经验和体会了

且听我来说说在农村那些不养最好!

1

养鸡

别看很多人说养鸡赚钱了,可心理的苦是没地说的,鸡吃得多,长得慢,成本很大,内鸡的零售价高不上10元,低至你怀疑人生,我这卖过4.5的零售,批发那就跟丢一样。你细品。

2

养鸭

这比鸡好不到那去,唯一的优点就是出栏快,我这现在零售是6元一斤,最低时3.5,看好,是零售。

3

养猪

现在这个成本便大了,黄金价,风险不说了,现在价钱还行,但现在才入行那就难说了。

4

竹鼠

全国人都知道了,这个全蛋了,养的话就是养着玩。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

养殖风险最大,没技术没资金慎重入坑。

现在我国农民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可是如果你不改变,以后这几类人会越来越穷!

1大田区的农民,种植作物单一这类农民,全部的希望都在粮食价格上,粮食价格高,收入就多,反之收入就少,全凭行情,没有丝毫主动权,而且还有未知的风险和天灾。

2思想保守,舍不得投入的农民这类农民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还是不会种地。以为播种下去等着收货就行了。种子肥料爱买便宜的,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年年种地,但年年产量低,傻出力不懂巧种地

3盲目包地的大户,没有计划这类农民,思想先进,但对政策一知半解,包地的目的不是为了种植,只是为了套政策钱,地到了手里根本不知道种什么,也不懂得如何管理。为了不慌地,随便重点什么,最后没有挣钱反而赔钱

4大量种植玉米,不管卖价的农民。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一年只种玉米小麦,其余什么都不种。但是现在玉米已经失去了价格保护,很多农民还是毫不犹豫的种了玉米,根本不考虑销路。

5放不下土地把种地当成自己的主业,闲暇时间也不愿进城打工,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不愿进城干体力活,但是时代已经变了。

6盲目跟风,跟着别人走的农民这类农民自己没有想到,看到别人家种什么挣钱,立马跟着种什么,但奇怪的是,人家种的时候值钱,自己种的时候不值钱,人家种的好好地,自己种不好,只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

现在农村里面的人经济条件确实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大家也应该注意到,农村里面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的行业也都开始慢慢的落寞。但是与此同时又有一批新的看上去不起眼却又是有着不错的收入,甚至比不少的人在外面打工还强。

就好比农村里面的厨师。农村里面的红白喜事哪个离得了厨师呢?而口味好的厨师是特别的受欢迎的,并且工资也不低,一天也是300左右。虽然农村里面做厨师不是每天都有事做,但是一个月下来,特别是中秋国庆以及劳动节,还有年前年后的时候是最忙的时候。一年下来赚的钱真的是比一些人在外面打工一年的钱还要多。

那哪些事情在农村里面会不好做呢?

一个就是小五金。其实以前我父亲也是做过几年这个生意,那时候农村里面的条件还不是很好,农村里面的人也多。当时卖的东西也是很杂的,比如有洗菜的网盆、洗脸盆、刷子、钥匙扣、磨刀石、钳子等,只要是家里能够用得上的小东西基本上都是有卖。当时也是骑着三轮车到处转也一边吆喝,但是一天下来基本维持一年的开支。

近年来还是有一些人做这些生意,也跟着聊过天,生意真的是不好做。农村里面的人少了很多了,消耗这些东西也就更少了。

第二是个人的粮油加工作坊。现在人们对健康饮食是非常的重视。人们买东西都是到镇上超市里面去买,家里有人会网上下单的也会在网上下单。像以前一些搞粮油加工的已经是越来越少。就拿榨油来说,虽然农村里面现在还是有一些榨油的作坊,但是相比以前是少了很多了。一个是因为现在种植油料作物的人少了很多,另一个是很多人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外出打工。

第三是缝纫店。现在农村里面还是有一些缝纫店,但光靠缝纫店是无法维持生计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衣服都是去网上或者服装店购买,而坏了之后要么丢掉了,要么就是当平时劳动衣服了。

第四就是盲目跟从,乱搞种植养殖的。农村里面都是看到别人种什么赚钱就跟着种,养什么赚钱就跟着养。进入这样的一个圈后就会出现后期价格暴跌的现象。就好比砂糖橘,大家都知道的。

在农村确实是有些行业应当避开,而在投资种植养殖的时候更是应该注意风险,不要一下子摊子铺得太大。一旦亏损,就可能多少年的积蓄一夜清空,自己也就一夜返穷。

在农村很多行业的兴起是随着千百年历史发现而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行业注定也是会被淘汰或者慢慢衰落的。可以说农村的行业的发展史就是历史进步的一部兴亡史。随着农村的进步农村的很多行业就会越干越穷的,具体总结一下几个行业。

1、农村粮食加工,例如加工白面,玉米等行业;以前每个村里都会有将小麦加工成白面的作坊,最近几年已经逐渐衰落了,因为随着产业规模化发展,更多的农民选择直接购买白面不再去加工小麦了。例如将玉米磨成玉米糊的加工作坊同样如此。

2、农村小卖店;最近几年发现现在很多农村小卖店的货物越来越单一,有的甚至无法经营而关闭。由于乡镇超市的发展,乡镇超市的货物品类更加丰富,价格也比农村小卖店便宜,所以更多的农民选择去乡镇购物,而农村小卖店就会逐渐衰落,就会越干越穷。

3、农村农资零售店;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种植基地和家庭农场兴起,他们的土地耕种面积更大,他们会选择直接和企业对接会抛弃农村农资店,再加上网络购物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过程相对会比较漫长一点。

4、农村做衣服的作坊;以前在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专门做衣服的,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现在已经没有去村里做衣服的,而是选择直接去集市购买衣服了。

5、弹棉花的作坊;以前在农村弹棉花是一件非常有名的行业,因为以前的农村被子都是棉花做成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种棉花面积的减少,弹棉花这个行业也会越干越穷的。

该提问有违事理,何以见得?

你想想,明知荷累不赚钱越干越穷,试想这行当还会有人干吗?换作是题主你会干吗?除非他一根筋抑或脑瓜搭错了一根线造成了短路,否则此情况决不会出现。

当下农村中能来钱快的行当是不多,但凭着精打细算,勤于管理,混个温饱还是绰绰有余的,这种业主当不在少数。

农村资源都是有限资源,几近枯竭。想在农村创业,发展空间不会很大,而且面临诸多瓶颈。并非在被窝里想当然那么简单,不是有意挫伤一些人的创业积极性,干了你就知道所谓农村创业有多难,搞得人心恢意冷血本无归的大有人在。

先前的“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已经角色转换了;外面世界才是任人驰骋实现伟大抱负的理想境界。

真的,呆在农村死守着那一亩三分田地决不会有出路的,会把人废了。去吧,闯码头才会有机遇,总有一项工作适合你。

(一己之见,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诸君在下方评论区参与热议)

时代在变化,岁月在变迁,总有一些事物在兴起,一些事物在末落。上个世纪中期,由于人多力量大的思想灌输,使得农村里的人口密集。发展到今天,许多农村里却见不到几个人的影子。农村里的人往外输出后,那么农村的一些原来赚钱的行业现在越来越难站稳脚跟。

比如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家母难生鸡蛋、孵小鸡。孵出来的小鸡有公有母,母鸡长大后还可以下蛋,公鸡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如果将公鸡做一下节育手术,那么这种鸡我们这边叫阉鸡。阉鸡可以长到比公鸡大两倍多,所以以前农村有一帮人专门帮人阉鸡。但是现在农村里散养鸡的人相对少,就算有养几只鸡的鸡苗也是买的,现在买的鸡苗如果是公鸡已经阉过。同样还有农村的兽医,农村的鸡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极少散养,批量养殖的大户自己有更专业的人员进行给禽畜防治各种病害。所以做这种技术赚钱的人,在往后会越来越没生意做。

传统农耕工具的制作,以前农民种地用的工具相对简单,像锄头、扁担、箩筐……基本都是由人工制作,现在种地主要靠机器,这些传统的农用工具极少派上用场,所以做这些赚钱的也会越来越难赚。同样,由于机器耕种代替人工种养,效率大大提高,一个人就可以种植一大片土地,所以小打小闹的散户种植和养殖将被规模化种养代替。

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集市远没有十几年前的繁华景象,原来赶集是接踵摩肩,集市从早上热闹到下午三四点才散场。现在赶集街上就比平日多一小群老年人而已,这些老人七八点来,买完东西上午十点多就开始散场。所以在农村做各种生意的也是越来越难经营了。

当然还有一些新兴行业在农村现在相当火,比如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等。想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世道难行需谨慎

情关可渡莫轻浮

渔樵以外清景少

松竹之间风骨多

勤劳节俭乃治家上策

礼貌谦让为处世良规

看提问很简单,其实你不是农村的人就不知道里面的奥秘,从外面看,都说农村里大改变,有许多人认为农村人发财啦,从内部查看,农村还有许多的人生活非常落后,贫穷的还不在少数,而是多数。以前在农村里干比城市里干强的有,现在不行了。原因何在:一,原先在农村行医的或作畜医的,都发了财,现在农村人少了,大部看病到大医院的多,小型药店一天没几个人。畜医,现在农村养殖业少的可怜,许多以前作畜医者以关门大吉啦。二,原农村里的许多样的匠人,如:木匠,篾匠,瓦匠,也都停止了各种行业。大部分人只好走出家门,行在打工路上。

从观现实来看,许多行业可能要失传了,因为农村里人少了,不希要以前的工具,年轻人又不想干,挣不了几个钱,谁愿意去吃苦,还没有多大的收入呢。肯定的,有些行业是越干越穷,好些行业早年就失传了。

国家在发展,人心在落后。许多的人总是一个望想,不劳而获的日子早早到来。

直接进去主题。

1.养殖业,鸡,鸭,猪这些大型养殖场,像碰到今年疫情滞销,养殖场一天将会是很大一笔开销,能保本就不错了。

2.街上摆地摊,小实体店。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上街没以前热闹了,摆摊的也少了,很多小实体店关门转让,现在这些行业逐渐被电商网购和大超市包完了。

3种植业,现在各地出现柑橘跟风疯狂扩种,供大于求。现在的现象就是各种有钱人已经涉足种植业了,成片的速生桉,香蕉地,柑橘园。这样下去死的还是农民啊。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这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在颠沛流离的童年,她稚嫩的右腿被火车碾碎;她白手起家,从卖卤肉起步,逐渐成为重庆“牛皮帮”里的“大姐大”;她致富思源,在一代伟人邓小平故里办起了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一举成为猪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她把自强不息、奋力成才的精神传给下一代,和子女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书,并在大年初一将子女“撵”上大街擦皮鞋……

每到节假日,冉敬芳格外忙。她告诉记者,她的肉食品加工厂每天平均要宰杀600多头生猪,以满足节日市场。“节日供应,食品质量和安全尤其重要,出不得半点差错。”冉敬芳说,她已经好多天没有睡个囫囵觉了,时刻坚守在食品安全第一线。

41岁的冉敬芳从一个柔弱的残疾女子到掌握上亿元资产的大老板——四川广安富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传奇人生经历,正感动着川东大地。

命运

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

1966年8月9日,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市合川县龙市镇农村,由于父母都患有先天性气管炎,长期丧失劳动能力,靠挣工分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当冉敬芳还不到7岁,父亲就带她到外地去乞讨。为了糊口,冉敬芳每天都要跑几十里路程去要饭。破烂的衣服,蓬松的头发,满身的灰尘……

冉敬芳和父亲四处流浪,搭汽车,爬火车,拉到哪儿算哪儿。1976年11月13日夜晚,在四川资阳火车站的一个角落里,冉敬芳拉了拉父亲的衣袖,怯怯地央求:

“爸爸,我们回家吧,我想妈妈……”

冉敬芳背起要饭的背篓,随着父亲来到一列货车前。他们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爬了上去,父女俩还未来得及爬进车厢,这个沉睡已久的庞然大物猛然震动了一下,紧接着,他们所站的挂钩就从中间脱开了,货车开始启动,父亲一侧的车厢停在原地未动,而女儿所站一侧的车厢则随着列车开始运行、加速。

不知所措的冉敬芳惊恐万状,她瘦小的身子一下子就从车上掉了下来,可她的讨饭背篓却被一个钩子挂住,女孩先惊叫了一声:“爸爸!”随后就是“救命啊——救命啊——”的惨叫声穿透厚重的夜幕,随着列车的飞驰消逝在远方……

女儿的遭遇让父亲目瞪口呆,他醒悟过来后,追着火车跑了一段才想起应该到车站报警。待列车终于停止下来的时候,女儿已被拖出三四公里之远!所幸,她因上身悬空挂在车上而保住了性命,但她那条拖在地上的右小腿却被车轮碾掉一半。

获救后的冉敬芳,右腿齐膝作了截肢手术。从那以后,她就只剩下了一条腿。也从那以后,冉敬芳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乡亲们都怜悯地叫她“瘸子妹崽”,同龄的孩子们则干脆叫她“小瘸子”。

悲惨的命运没有让冉敬芳屈服。她常常告诫自己:“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毅力,锻炼干农活,上山割草砍柴,下地种田插秧。她还用采草药卖得的钱给自己做学费,拼着命上了三年学。

转眼到了她18岁的花季。由于生活所迫,冉敬芳不得不放弃读书,早早地结了婚。

成才

百折不挠,才能闯出新天地

1984年8月,她借了100元钱,跟着丈夫一起到重庆安装假肢。冉敬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她决心要迈开双腿,闯出一条不寻常的成才之路。

安装假肢需要20天的时间,冉敬芳没有放弃等待的时间,她用帮熟人干活时学到的卤菜技术,买了6只鸡,做成卤鸡摆摊叫卖,晚上一算账,居然赚了8元钱。这可是她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的一笔钱啊!冉敬芳乐坏了,第二次她卤了8只鸡,挣到了12元钱。等到假肢安装好的时候,她不但还上了借的那100元钱,还净剩100元。在重庆掘得“第一桶金”后,她已决定不回乡下了,继续留在重庆做卤菜生意。

由于冉敬芳经营有方,夫妇二人的卤菜不愁卖。经过4年时间的艰苦创业,冉敬芳净赚了4万元,这就是冉敬芳的原始积累。

1992年初,冉敬芳把生意升格为牛肉和牛皮批发。为了做好这门新生意,有智慧和经济头脑的冉敬芳先搞市场调查。她发现做牛肉和牛皮生意“钱途”可观,只是少有女人从事这个行业。她决定闯一闯这块天地,结果她真的闯出来了。

1995年,冉敬芳听说宜宾一家制革厂需要货时,她一人独闯宜宾。与厂长谈判时,对方见她是个残疾人,有些不太相信她。冉敬芳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向厂长大胆提出:“咱们先把生意放到一边,请你先到重庆走一趟,差旅费由我来承担。我的货,如果你感兴趣就要,不感兴趣,咱们就当交个朋友,怎么样?”厂长被冉敬芳的诚意所打动,随冉敬芳来到了重庆。经实地验货,厂长十分满意:“报一下价吧。”结果,冉敬芳报出的价比市场价还要低10%。

艰苦的成才历程铸就了冉敬芳百折不挠的性格。这笔生意她可以不赚钱,但必须征服这个至关重要的客户。第一笔生意顺利成交之后,冉敬芳又陆续给这家皮革厂提供了几批原料牛皮。一次,由于装货人的粗心大意,错装了15张不合格的牛皮,经厂方发现后,冉敬芳二话没说:拿来退货,下次拉货时补上15张合格牛皮。冉敬芳的诚信打动了厂方的领导,第二次拉货竟是现款现货,不差分文,直到后来厂方对她的优质产品实行优价收购,并主动要求长期供货,每天达到三四百张牛皮进厂。这样,冉敬芳每天的纯利润达到两三万元,高峰期达三四万元。

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冉敬芳为自己挣下了千万元资产,成为重庆“牛皮帮”里有名的“大姐大”。

追求

做大事不做“大款”,让其他残疾人也富裕起来

拥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后,冉敬芳已经不满足于在“牛皮帮”里打拼了,她想办一家像样的企业。但办什么样的企业,到哪里办,却让她颇费踌躇。这时候,她获得了一条信息:四川省广安市政府派人到重庆招商。

位于川东山区的广安市是邓小平的故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有名的贫困地区。从苦难岁月走过来的冉敬芳十分感激邓小平,她说:“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我这个残疾农妇的命运。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我的今天。到小平故里投资,也是体现致富思源的一个具体行动吧!”

2001年7月,初到广安的冉敬芳投入巨资收购了一家楼盘,创办了一座规模宏大具有现代气派的“川王奇美食娱乐城”,但效益不算理想。她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1984年从做卤肉起家,发展到做牛肉半成品,再到批发牛皮……其间,贯穿一线的是一个“牛”字。在餐桌上,随便夹起一块牛肉,冉敬芳就能说出这是水牛、黄牛还是牦牛的肉,是牛身上哪个部位的肉,她对牛的了解程度堪称专家。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继续围绕这个“牛”字做文章呢?她的思路豁然开朗。经过筹划,冉敬芳投资2600余万元,创办了“广安富源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和“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装配了年屠宰量达50万头生猪、5万头牛的自动化生产线,形成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公司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创利税300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

颇具创意的是,冉敬芳除了在公司内自养数百头种牛以外,还把良种肉牛及母牛交给当地农民托养,跟农民和乡镇政府签订“托养合同”,向托养户提供一种叫皇竹草的草种。皇竹草是一种优质牧草,亩产量可达10多万公斤,只需种一茬便可年年收割,是喂养肉牛的绝好饲料。

除了提供饲料,冉敬芳还负责防疫和技术指导,使农民托养肉牛基本上没有风险,托养一头肉牛,一年至少收入1000元。这样,冉敬芳不仅解决了食品加工的肉源问题,也给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成功,仅一年时间,托养肉牛的农户就由几百户发展到上千户,平均每户托养2—3头肉牛,为当地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冉敬芳的肉牛养殖业规划宏伟:她要把托养肉牛的范围推广到整个四川省以及邻省的农村,让几十万、几百万农民都参与到肉牛养殖事业中来。

企业大了,生产的技术含量高了,管理复杂了,而冉敬芳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搞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管理还行,驾驭一家现代化的企业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冉敬芳力排众议,花巨资不断在全国各地引进企业管理人才,年薪30万元招聘北大博士任富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一名财务总监,并特聘成都乾瑞管理咨询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目前,公司已招聘中高层管理人才20余名。

在网罗人才、借助别人的才智为己所用的同时,冉敬芳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她参加了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举办的高级工商管理(MBA课程)研修班学习并顺利毕业。她不但要重塑企业形象,也要重塑自己的形象,因为她明白自己已不是昔日“牛皮帮”里那个风风火火的“大姐大”了,而是一位驾驭着现代化企业的女企业家。

2005年下半年,冉敬芳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广安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这是她新开创的一项事业:公益事业。

从小饱受艰辛和折磨的冉敬芳经历的坎坷太多太多。成功以后,她最想做的不是追逐奢华,不是享受或炫耀自己的财富,而是如何帮助那些仍处于困境的残疾人。冉敬芳想的是为他们多做点事情,让他们像自己一样也富裕起来。

帮助残疾人致富,选择项目很重要。搞养殖业,非常适合农村残疾人的实际。冉敬芳认为,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农民有土地,饲料不难解决;劳动量不算繁重;同时,公司保证全部收购出栏的家畜,养殖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2005年9月,冉敬芳的“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正式运作。培训基地设在公司的会议室里,每星期轮训一批,每批培训残疾人100名。扶贫先扶志。要想让残疾人振作精神干一番事业,首先要鼓足他们的士气。所以,每期培训班的第一堂课,都是由冉敬芳主讲。她的现身说法,极大地调动了残疾人创业的积极性,激励了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培训的残疾人,从路费到食宿,所有费用全部由冉敬芳承担,加上工作人员工资,每培训一期,冉敬芳就得支出1.5万元,半年里,她为此支出达40余万元。

经过半年时间的培训,广安有98%的残疾人(失去行动能力的除外)得到了培训。广安区桂兴镇洪锅村残疾农户邓泽明培训回家后,建起了90平方米牛舍,利用山区种植优质牧草10亩,养牛20头,年收入达2万余元。致富后的邓泽明激动不已:“要不是参加了富源肉牛养殖公司组织的培训,我哪能过上好日子哦。感谢冉总给我的帮助!”

冉敬芳深知,残疾人致富很不容易,仅仅参加了培训还不够,还要从多方面给予帮扶。为此,她从2002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赠送种牛、种鸡等给50余户残疾户,目前赠送的禽畜价值已达30余万元。冉敬芳还表示,要解决所有残疾人的生存生活问题,仅靠自己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她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人,生命本质是相同的,但生命的内涵与价值却不尽相同,因为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人生才富有意义;因为总是带着追求、信仰和理想,他们的创造才超出了常人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冉敬芳就是这样一个人,当她选择自强创业为其毕生理想后,现实的一切磨难都未曾削减她对创业的痴情。

财富

最大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最初打算给自己的孩子留下1亿美元,1999年8月修改遗嘱后,给孩子仅留下1000万美元。比尔·盖茨这样做,是出于两方面的担忧:一是担心留下的财产或留下较多的财产,会成为助长孩子依赖的拐杖;二是担心孩子的品行能否驾驭得了这些钱财。

无独有偶,从小饱受穷困潦倒的残疾女人冉敬芳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与孩子们签下了那份“吝啬”协议。

冉敬芳曾多次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们讨论,如何处理父母的财产和他们自己的出路。冉敬芳提出,孩子们不继承父母的财产,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打。2003年7月13日晚,当全家人坐在一起时,冉敬芳夫妇和5个子女签下了“不继承”协议:5个子女如果谁愿意读书以及深造,父母必须全力支持;5个子女中,如果谁自动放弃读书,就必须投入社会就业,未满16周岁的必须在家参加劳动,家长不做任何经济上的援助;子女就业,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建议、指导等,但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支持;5个子女将来交朋友,必须先出示此家庭协议给对方看,表明自己没有权利继承父母的财产。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没有决定权;父母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没有权利过问以及干涉。

冉敬芳和儿女们签了协议后,心里坦然了许多,不再为将来如何给子女分配财产而劳心伤神。同时,这也是为了促使儿女们自强成才。她还表示,当5个子女都达到成人年龄时,就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冉敬芳与孩子们签订《不继承财产协议》并让孩子们上街擦皮鞋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位孩子母亲的看法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面对人生的能力,是每一位有见识的母亲应做的工作。一个母亲,最大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这才是为社会创造的最重要的财富。”;

龙庆乡豆温村历史

龙庆乡豆温村历史

目录

文献综述 1

阿务族在豆温村的演变与发展 2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正文: 2

一、阿务族的简介 2

二、豆温村的现状 3

三、阿务对豆温历史发展的作用 4

(一)、元朝土司阿匡家族 4

(二)、明清土司珑阿本家族 5

四、豆温阿务的经济生活 6

(一)早期的交通优势 7

(二)集市贸易的兴起 7

五、阿务对豆温风俗观念的影响 8

(一)阿务的生死观 8

(二)阿务族的婚俗 10

六、结语 11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文献综述

本论文主要是从民族的角度来叙述一个民族村的发展。其基本的行文结构主要是采纳了彝族文化研究丛书中的《摩哈苴彝族村文化符号的人类学还原》。朱炳祥先生对摩哈苴彝村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对彝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做了详细的论述。

西南地区的彝族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侧重点都集中在楚雄、大理、凉山地区。而彝族聚居度较小的地区,研究较少,这也是这些年民族研究的一个盲点。

在《彝族文化研究丛书》中刘尧汉先生与费孝通先生的谈话可以了解到彝族的生活习惯和信仰问题。其中费先生谈到:凉山是彝族最后的基地彝族文化发展的地区则是贵州的水西、云南的楚雄、大理一带云南靠昆明至大理一带,经济也比较发达,是多民族交汇之区。其他民族进去,汉族也进去,就慢慢融合起来。彝族的分支很多,这对民族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中华民族不是强调一个民族与一个民族的分开,而是关注民族就间的相互融合。

刘尧汉先生在《中华龙虎文化论》中提到的观点是:龙是南方的,虎是北方的。虎也可以算是西方的,羌人是西戎,龙是东夷的,两者结合象征中华民族。但有时也不是分得很清。

冯汉骥先生著的《罗罗与东爨》中主要提及的观点是:罗罗文旧称爨文,故罗罗亦称作爨人者。蛮书言“西爨,白蛮也。东爨,乌蛮也。”在西南民族中,不乏实例,故爨人中所包含之民族,想至复杂,罗罗不过为其中之一种也。

龚荫在《云南明清土司通史》中谈及云南各地主要的土司,并对土司制度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土司制度的设置,土司要借重封建王朝的封号,提高自己的地位,镇摄人民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治理。而封建王朝则要利用土司在少数民族中的传统势力和影响,建立和巩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这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本文中借鉴了上述学者的一些学术观点,并秉承了民族大团结,民族大融合的思想。

在和杨青山和杨秉谦两位老人的交谈中也充分的了解了阿务族的生活习惯信仰和豆温村的历史,在此特别的感谢两位老人,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帮我阐述了民间历史和传说。

阿务族在豆温村的演变与发展

杨飞林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07级历史学,学号:2007034112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阿务族在豆温村的作用,并从历史,经济,风俗等多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古村豆温的存在发展与阿务族的演变和发展分不开。豆温村的方方面面都印着阿务族浓浓的笔墨。

关键词:阿务;豆温;演变;发展;

Abstract:ByAWupeople’shistory,economyandcustom,thisthesisismainlytoindroducetheinfluenceofAWuinDouWenvillage.TheoldDouwencannotdevelopandchangewithoutAWupeople.AllaspectsofDowWenarecravedbyAWupeople’sculture.

keywords:AWu;DoWen;Change;Development;

正文:

一、阿务族的简介

阿务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阿武、阿乌泼,他称:拉武,孟武。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的弥勒,元阳、西畴、金平、罗平、师宗、镇沅等县地。

而今对于阿务的称呼各学者也是众说纷纭如:《师宗风物》中称为“阿务”,易谋远先生著的《彝族史要》中称为“阿武”,而《师宗县志》中称为“阿乌”。对于称呼的争论一直在继续,而本文中主要以2003年版的《师宗风物》称呼为准。

彝族中各支系大多有自己的语言,而拥有文字的只有少部分的支系。主要在大小凉山地区居多,在师宗境内彝族各支系中,没有发现彝文书籍或书写有彝文的历史文物。通行应用汉文,在丧事和迷信活动中请“毕摩”①念经亦为彝语汉文,而阿务语是彝语的东部方言区属葛濮土语类方言②。

阿务语由于没有文字又加之民族的大融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阿务语的传承就停滞不前,现今会说的也只有少数的老人。

对于现在的阿务族与其他的支系最明显的区别和特征主要是从他的服饰和着装,服饰尚青蓝,五十年代以前,男子多用3米左右长的黑布缠头,称为“大套头”,穿对襟衣,衣缀由7—9个对布扣(富家用银扣)缝制而成。而下身则以宽大裤脚的长裤为主。1950年后,男子服饰逐渐与汉族的相同,无太大的差别。

(图为阿务族服饰,左图是未婚姑娘服饰、中图‘白色’为中老年妇女、右图为男子对襟衣。)

而妇女服装在未婚,已婚和生育孩子后有明显的区别。未婚姑娘喜欢用白,蓝色棉布大襟长衫,襟围和袖衬镶黑布边,肩部绣花,长裤脚边有绣花图案一圈,围腰常用黑色细布,齐胸用银链挎颈上,围腰上绣花,两则钉绣花条带系于腰后。未婚姑娘独发辫下垂,头戴“彩公鸡帽”,帽边钉一排银泡花,两则均绣满各色图案,鲜艳夺目,耳戴银耳环。结婚后的不再戴公鸡帽,发辫收盘于脑后用头部帕包起。

二、豆温村的现状

豆温村隶属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位于县城东南四十公里的群山拥围之中,周边群山高耸翠叠,绵延起伏,山山相连,层峦叠嶂,葱茏秀丽,盘旋婆娑,固古有称为“万马归槽”。而村子如鲤鱼坐落在槽中。

(豆温全景)

豆温村是广西府③通往黔、桂、蜀必经之道。村四周都有道路通往他地,而交通也正是豆温发展的关键因素。

豆温村为何叫豆温已无史可考,但原来多叫“洞门香”,其叫洞门香主要是豆温多种油菜,加之豆温海拔在1300—1600米,气候蜀温凉性,平均年日照量在256天,霜期较少,又为槽地,土质深厚多为黄青壤,很适合种植油菜。而豆温村第五次人口普查是已有450户左右,人口达2100人左右。这样的村子也有了自己的基础服务,在村的四个道路口都建有大小不一的四个营房,主要用来在油菜成熟的时榨菜油,其他的小村子也赶来榨油,在油菜成熟的那段时间,营房几乎是灯火通明的榨油,这样在村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闻到香喷喷的菜油。而豆温村的西南路口有一石壁洞而每到这里香味更浓,这就是为什么把洞和香联系在一起而叫洞门香的缘故。

(用以榨油的大碾盘,直径约为3米左右、厚约15公分左右。)

豆温村主要以阿务族和汉族组成,又主要以杨、李、张、陈、刘、冯六大姓构成。而其中杨姓者都为阿务族,阿务族在豆温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这也是阿务在豆温村发展的基奠。

三、阿务对豆温历史发展的作用

(一)、元朝土司阿匡家族

豆温村始建何年,无史可考,《师宗县志》记述“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师宗州设槟榔、英武、六德三个驿站,后英武驿承为虎所伤遂废,皇庆三年(公元1313年)广西府设马站五处,其中师宗州豆温村设马站一个马十匹。”

元朝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奠定了祖国的宏伟版图,是唐宋以来号称“羁縻之地④”的广大边疆地区与内地连为一体。封建王朝为直接控制民族众多,情况特殊的边远地区,根据当地土住民族首领势力的大小,委以不同的官职,施行土司制度龚荫著的《明清云南土司通史》所述:实施土司制度是为了“以夷治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委任少数民族首领为官,让他从其俗统治本民族。通史制度的设置,土司要借封建王朝的封号,提高自己的地位,镇摄人民,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封建王朝则要利用土司在少数民族中的传统势力和影响,建立和巩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这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师宗土司珑氏是封建王朝的世袭土官,在师宗世袭数代。《土官底薄•师宗州同知》记载:“阿的、罗罗人,承袭父职,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归附,十六年开设衙门,二十一年赴京朝觐,除本州同知。”

而居住在豆温村的阿匡(阿务族首领)就是师宗城郊恩荣里土官武德将军普恩(阿务族)的支亲。又与世袭土官珑氏为姻亲。所以阿匡土司的势力范围也很大,以豆温为中心,居住在村的东南边,后称为“土官城”,统治着附近的村寨,主要是现今的九个村:阿月、阿涉、上池布格、小平田、小豆温、小兴厂、老厂、畜牧场、马背冲等。

而在阿匡统治的这个区域里已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市场。在畜牧场由于地广人稀、树少草密、适合放牧,主要以蓄养羊和马为主,养马为土司提供了战时的战马和平时的交通工具。羊肉是阿务日常的肉食,特别是每年的“火把节”。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制作各种饲料时也冲分利用粮食酿造白酒,现今的畜牧场白酒也是很有名胜。而小兴厂和老厂有吗,少量的铁矿石,所以在这两地主要是冶炼铁矿,制造农用工具和兵器。阿务也自称阿武,其天性尚武,酷爱刀枪。所以男子多喜佩刀。同时也会把兵器用以与其他土司交换所需的物品。马背冲的森林茂盛树质好,拥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丝榔,在土司建土官城时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现今在土官城的遗址中也时有挖出一些木材,其质尚未腐朽。而豆温和小豆温主要以种植为主,为土司提供生活的来源和保障。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使得阿匡家族快速发展,从这以后就不断的加大了军事的投入。在村的西南方建了一个训练场,后称“跑马路”,主要是训练土司的骑兵。军事的不断发展后,就开始攻打周围的小土司,不断的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区域。在元朝大德初年(公元1300年)其势力已占据了三个乡,已能和珑氏土司媲美。由于土司制度发展的滞后性,使得朝廷对土司制度进行了改革,而这样的改革无疑是很大程度的压制了土司的利益。

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四月,罗雄州(今罗平县)土酋,军火主阿邦龙少联合师宗州豆温村的阿匡,贵州普定路普安的阿只,阿为起义,反对蒙古族的统治。元朝廷派右丞相汪惟能率兵进讨,阿邦龙少、阿只、阿为率兵退至越州(进曲靖越州镇)据守。汪惟能令其缴械投降,阿邦龙少等众土官士兵不从,进行抵抗,朝廷遂遣平章,也速带尔率兵万人至曲靖与汪惟能会合,派遣土王昔宝赤,吉里赤等为先锋征剿,当场斩杀阿邦龙少,其余土官兵逃散。

阿匡逃回豆温村据守,养精蓄锐,补充兵员,训练士兵,构筑工事,在正乙山顶挖筑战壕,用石块支砌掩体。在村西南一小山顶建盖营盘,当地群众称之为“老营盘”。在村西边山顶建登高架,作战岗、放哨、报警之用。在村的四个入口都建了栅门,每夜安排青壮年轮流驻守执勤。

这次起义主要是由阿邦龙少组织的,当元军斩杀了阿邦龙少后就采取了安抚政策,这也使得阿匡逃过一劫。

(二)、明清土司珑阿本家族

公元1368年,朱元璋起兵反元并建立明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也沿用了元朝的“羁縻之策”,只是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土司制度,规定土司可以世袭,建立武装,维持地方志安,但受流官的监督。豆温村土司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在漫长的修养生息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传至珑阿本时,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在原来营盘的对面山上又建立了一个营盘(后称新营盘),两营盘对峙成为一线,中间为广西府通黔桂的必经之道。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师宗州土官开设衙署,传至珑耿时,《广西府志•建置(附官署)》中记载:“土知州珑耿暴虐,天启甲子(公元1624年)春欲纠夷众窃印据城,目把杨自辅力止,事乃寖,耿遂天绝。”后遣管事李璜赴京请袭知州,璜到京后奏土官暴虐,恳求“改土归流”,朝廷应允设流官。

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春,豆温土司珑阿本不满流官统治,起义反明、直捣州城、拆毁城墙。明王朝政府派巡抚,都御史吴文度调兵镇压,吴亲自督兵分三路近剿,一路从师宗,一路从罗雄,一路从弥勒,另遣一军埋伏南盘江沿岸。命武定军民府土官凤英为征剿统帅,珑阿本率本土将领民众,分兵三路凭借已构筑的工事据守,与明对抗,明军将广士众,火力十足,珑阿本撤兵退至正乙山,凭山高峻险悬崖峭壁的天险坚守近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被明军击败,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土官城被毁,豆温村的阿务族被大量的屠杀。曾经的辉煌变得凋敝林立。从此后有了大量的充军户和流民户进入豆温定居,这样在政治上监督着残余的阿务族,在经济上压榨着阿务族

(左图为土司珑阿本家族的坟墓、右图是‘桅杆’是土司家族墓地的镇邪物)

在这段时间里云南各族人民的反抗与民族间的纠纷十分的频繁,尤中先生著的《云南民族史》中讲述:“武寻之变”——是各民族反抗大民族统治阶级的压迫,譬如;木邦、孟养和陇川等边境土司纷争。“水乌之叛”是永宁、镇雄、乌撒、乌蒙、沾益的“罗罗”各土司叛乱,他们的宗旨和原则是“家派一源,境土相连,无事则互起争端,有事则相救相援。”在先后八年之内,战争连绵不断的进行着,战争区域横亘云南通向内地的交通线,阻断云南与内地的交通,致使明朝在云南的统治频临危机。

四、豆温阿务的经济生活

《师宗州志》中所述: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了统一币制,使用人民币占领市场,县成立了禁银委员会并发布布告,召开各种人员座谈会,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拒用银元半开,使用人民币:在城区、圭车、者黑、豆温、长街、鸭子塘、龙庆、瓦葵、布租等集市开展禁银。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豆温集市经济在全县中的地位,豆温集市经济的发展与土司的治理和地处交通要塞有着密切的关系,豆温集市发展最繁荣时正是在土司珑阿本统治时期。

(一)早期的交通优势

豆温集市的由来要从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说起,当时豆温地要塞,是滇东至桂黔的必经之路,然次已住居民即阿务,使用在这里设了一个驿站,驿站归州署统辖,主要任务是传递文书信件,接送调往官、军。驿站设驿长一人,设身体强壮善于奔跑的驿夫二人。一般根据驿站规模的大小,确定接换马匹和人员的数额。在没有现代通讯的条件下,驿站是人工传输信息不可或缺的设施。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年),为保驿站畅通,豆温村民捐银重修悬崖绝壁中的石口子段险道。完工后在石口子洞口竖碑记载其修路之艰辛和捐资者姓名留存后世。后兴修师宗至畜牧场公路时被毁。

随着道路的畅通,从滇中的商品要销往内地和内地商品销往滇地,大多都经过这条路,特别是从内地的商品到了豆温都需要转托。这样豆温集市诞生了,集市诞生之初,实行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少部分使用海贝、金银购物市场物资与当地民族生活习惯贴迈,深受当地民族欢迎。

(二)集市贸易的兴起

明清时政府鼓励商业发展,不断的激发了本地商人和外地商人来往贸易,豆温村经常来往的商贾有:四川的小百货店,广西南宁的丝绸商,百色的药材商,宜良的盐商,弥勒的糖业商以及湖北、江西、汉口、贵阳、昆明、陆良、泸西、罗平等地的商贾。街期商贾云集,来我马匹达三百余匹。当隐隐约约的马铃声临迈时,村内的几十家马店、饭馆也随着忙碌起来,马店老板手里托着水烟筒,出出进进地交待伙计备草料、饮马、满面喜气笑迎宾客。

当时把豆温称为“小云坛”,起意为他的富裕和繁荣可以和昆明媲美。在村的南边有一坡,现多称为乱坟坡,主要是在哪许多的商贾马夫定居在豆温村,死后就统一葬在这个坡。

从前古村名千里,羊肠小道便通畅。

上至春城昆明市,下至百色渔米乡。

客商小贩到此地,半数人家歇满堂。

街头街尾摆摊子,真是繁华一市场。

古村成为中间站,街头街尾闹嚷嚷。

四道村门立四方,一更十分门关上。

五更鸡鸣天快亮,生意货郎赶路忙。

几经兴衰几经度,锤炼人民志如钢。

(杨青山⑤老人为豆温村过去集市所写的打油诗。虽然其诗简洁朴实,但能够充分的叙述当时的现状。)

豆温村的街道以村落为依托,以村内的一华里的街心为集市,《师宗县志》所载:街面开设有银器店4个、米粮店4个、日用品杂货店12个、盐店5个、木制农具商店15个、马店42个、饭店10个、烟馆10个、赌场5个、行商20户。街天上市人数达6000余人,骡马500匹,交易商品有:丝绸、布匹、枪支弹药、大烟、盐巴、红糖、药材、小百货;香菇、木耳、大麻、花生、生姜、火腿等成千上万个品种。

市面所有商品应有尽有,贸易往来纷繁如织、彼此相需、市场活跃各种小贩的叫卖声、歌声交织在一起,南来北往的人们集聚一起,人宣马嘶、不绝于耳、响彻村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故而称为“小云坛”。

《彝族史要》记载: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局限彝族中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水平比较缓慢,加之长期形成的小自耕农自给经济习惯,所谓:“养牛为了种田,养猪为了过年,养鸡为了生蛋换盐”。对于这种观点是从大局而论的,而阿务族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没有受到太多正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抑制。对于商贸有浓厚的兴趣,在豆温的集市中,阿务以“本家”的身份,有家有室、有田有地、建了许多的商铺或出租或自己经营。在其中的15家木制农具商店中就有10家是阿务族经营,一些日用品更是不胜枚举。阿务族自制的棉布或麻布在市场上也是横手欢迎。因为管辖豆温村的土司是阿务族,许多外商大贾都会买上阿务族织的布巾披在肩上,这样可以融入到阿务的生活中,博得土司的认同和支持。

五、阿务对豆温风俗观念的影响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由于地域的因素,其间也会有大同小异的地方。

(一)阿务的生死观

在豆温村中阿务现在的比例只占到三分之一,但其观念对全村的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在的村里都惯行着阿务的生死观。阿务的生死观是积极的,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从态度上总感觉有一丝丝的消极之味,而对于阿务而言,他们没有一种成文的生死观的记述,但从他们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和行为中,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这种观念。

在孩子呱呱坠地时,主人家就会准备许多的红鸡蛋(用品红染的)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是代表着“落红有喜”之意。收到红蛋的家庭会在孩子产下七天后集伴而到产妇家,看望产妇和孩子。去时会带一坛子米、鸡蛋、红糖和襁褓的衣服或纪念品。

而当人去世时或断气时,家人要放鞭炮,这是为了向天地神灵、家族亲人和邻居乡亲们告知老人已断气。这样家族的人会放下手里的活计到死者家悼念和帮忙。在当地总有一句纯朴的话:“帮忙就是帮自己”,靠这样的民风,家族有再大的事也能淌过。然后请毕摩到家做法事和建纸房,后是择日、选地。一般在家中会停放一周左右让后亲来钉棺。建纸房很有讲究,用竹子、桔杆、彩纸扎制而成,一般几个人要花两三天才能完成,送终的前一天亲朋好友会前来送行,这时毕摩会用一根白线从棺材头拉到“献白”⑥场地,其意为带着亡灵上天。太阳快落山时本村的阿务族会在族长的带领下从村口“跳把式”、“跳狮子”、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到死者家。而此时死者后亲会从他村带一支民间歌舞团来表演,其意为对死者家属的慰问和对死者的悼念。

跳把式是一种武术表演,这套表演技巧是阿务族在过去的生产生活和战争中演变加工而成的。起初表演是为了给土司观赏的,发展至今跳把式的意义已变,成为了为亡者开路送行的仪式。

跳把式是有一式两双构成,也就是同一种道具两个人合跳,在最前面的是“火流星”跟其后的是“春秋刀”,其形与关羽的大刀相似,后面是“三金叉”、双刀、箍杆、剑镖、双节棍,再后是“唐僧师徒戏狮子”,最后是锣鼓钹号。

(这六幅图是‘把式’,从左上至右下依次是:春秋刀、戟、箍杆、双刀、双节棍,)

对于跳把式中的道具的猜想和说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大力发展南中地区,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把诸葛亮拜之为神。而南中地区对蜀汉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把式里的“春秋刀”、“双刀”、“戟”与三国中蜀的三兄弟“刘备、张飞、关羽”的兵器相似,而后期加入了“唐僧师徒”四人的面具,着很大程度是在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模仿。从这可以看出阿务族善于借鉴和学习。

对于阿务的生死观,最主要体现的一点是: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快乐的一种以人为本的观念。与汉族的三年守孝的不同,三年守孝中子女多为虔诚和悲伤。孝与不孝父母生前已知晓,人固有一死,活着就应该快乐充实的活着,亡者已去,家人不应过分的沉寂在悲伤之中要快乐的活着,这也是亡者想看到的。

阿务大多信仰鬼神,生病时会“竖筷子”、“展香”给毕摩看算。看是哪个鬼魂附在病人的身上,然后通过毕摩转达鬼魂的需求,他有什么需求就尽量的满足,这样就可以魔除病好。在阿务与汉的交融之中,在观念和生活习惯中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也使得豆温的风俗和观念有着其特色之处。

(二)阿务族的婚俗

在阿务族集聚的村寨里,一般都建有“公房”,既是公务活动的场所,也是彝族青年男女幽会的地方。公房中间用篱笆隔开,男女各在一边,青年男女集聚公房里或织麻捏绳或吹箫弹弦,这时是联络感情寻找对象的最好时机。如果有其他村的小伙子来寻找对象,小伙子会叫人把一枝栗树丢到女青年围坐的火塘边后就跑开,姑娘们得到这个信号后就叫自己的玩伴到外面找男青年,而小伙子为了试探姑娘的诚心,决不会让姑娘们找到。过一会又仍第二支,到了三四次后,姑娘很容易就找到小伙子。这时姑娘会把它他邀请到公房的一侧,本村小伙子知道了来意后便会自动的走开。而姑娘们会煮白酒招待客人,并找来烟和烟筒准备装烟,装好后从篱笆缝中递过去,说“索果依着”(老表咋烟),小伙子接过便吸,吸完后又重新装好递过去,点上火反邀姑娘咋烟。这样一来二去后便开始唱歌。彝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讲话就会唱歌。”

如果男女双方相互爱慕,男方便会托媒人前去提亲,而女方父母即便对男方满意也不会在第一次就答应,而要经过媒人三番五次地上门说合才会订下吃“火龙酒”(订亲酒)。

讨亲这天新郎要等舅舅挂完红后才去娶亲,后亲在婚丧嫁娶中是最尊贵的亲属,后亲的舅舅权利最大,舅舅挂红时会说一些奉赠的话

挂红,挂红,喜气洋洋。

一挂天长地久,二挂地久天长。

三挂荣华富贵,四挂财帛兴旺。

五挂五子登科,六挂福禄进堂。

七挂全家齐集,八挂八方为王。

九挂日久人长寿,十挂幸福万年长。

去时要带上大量的烟、酒、肉、布等礼品献于女方这称之为“献大酒”,女方的客人会故意刁难和戏弄讨亲让你,她们会用锅烟子涂抹讨亲人的脸,称为“染花脸”,把他们染得满脸乌黑引来哄堂大笑。

起程时,讨亲人要祭拜女方家祖先,然后请新娘及送亲人上路,此时新娘会表现出对娘家的留恋和依依不舍之情,不住的哭泣,要等讨亲人请过三次之后才离家上路。

到男方家后开始“闹房”,闹房是亲朋好友在新房里与新婚夫妇嬉闹取乐。它既是亲朋好友向新人表示祝贺的方式,也是驱除邪淫、趋吉避凶、祝福吉祥必不可少的仪式。过了这夜后男女就是正式的夫妻关系。

阿务族的婚俗中体现着恋爱自由的思想,父母对儿女的婚姻不做过多的干涉。而男女青年多为了爱情而结合在一起,这样以后的婚姻生活还是比较的和谐和幸福的。但也有一些弊端,如早婚现象严重,基本上十七、八岁是为女子都已结婚。在民族集聚的地区,计划生育实施难度大,超生、多生现象突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为了生一个男孩,花多大的代价都可以。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子女多后生活水平和教育供给就跟不上。子女多为文盲、半文盲,再后又步入早婚。这样的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要脱贫致富就困难了。

六、结语

豆温的阿务在几度沧桑、几度变迁中坚强的发展着,曾经豆温的土司、驿站和市场凝结着历史的深度和厚度,凝结着阿务与汉的沧桑与辉煌,然而随着交通优势的丧失、商业贸易的衰落,使曾经的“小云坛”变得暗淡,许多的民族文化与古迹难以寻觅,土官城、营盘、烽火台早已飘逝,只留下地名延至今日。但是在阿务与汉族的同心协力和党的政策的鼓励支持下一个特色的民族村正在崛起。

农村创业做什么挣钱

农村创业做什么挣钱

1、特色农家乐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交通条件的改善,郊区游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的青睐,以“吃、住、玩”在农家为卖点的农家乐受到都市居民热捧。在其发展初期,哪怕是条件简陋、设施单一的农家乐依然能给投资者带来每年10-20万元的收入。

2、农业园开发

农业园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良好,生态农业配套的产业链很多,比如农产果园种植、有机蔬菜等,这些都是有市场潜力的。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配套的服务,如种植观光、体验采摘等,这样还能吸引众多的人来农业园

3、农村劳务市场

近年,农村外出经商打工的人较多,需要雇用帮工。另一方面农村有些人又无事可做,却找不到用工之处,开设劳务市场,可在双方之间牵线搭桥,为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门路。

4、景区家庭旅店

如果你家位于旅游名胜风景区附近或位于去风景区必经之路,家庭住房宽敞闲置,可考虑开办一家家庭旅店。以4间房为例,可设单人间、双人间、4人间、8人间等等。

5、乡村网吧

开通互联网,能定期为农民发布供货、价格、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可大大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如今上网冲浪的人不在少数,上网学习、娱乐、寻找信息已成为各地农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开网吧前景十分看好。

6、农村养殖

未来10年,中国畜产品和水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上保持稳定并有所上扬,畜牧业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政府扶持与科技推动,农牧业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畜产品和水产品大部分品种保持增产势头,特色畜牧及水产品养殖前景可观。

7、农村教育

农村人现在也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孩子能歌善舞,富有爱心,家里住房宽敞,可考虑开办一家幼儿园。开幼儿园的主要投资是购置玩具,可量力而行。

8、绿色咸鸭蛋

买村民的零散的鸭蛋,雇佣有经验的村民帮忙腌制,同时定制包装盒,设计商标,就可以创业了。同时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农副产品,进行包装销售,让地道的绿色农副产品走上餐桌。

9、特色纺吧

从民间购置少量旧的大木架织布机、手摇纺车等工具,采购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工布料,如苗族蜡染、民间纺织的土布等,供顾客参观欣赏或购买,算上各种投资,3-5万元即可开店经营。

10、加工饲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增加,对禽畜肉质要求随之增加,开发新型加工饲料能够保证禽畜肉质,黄粉虫、蚯蚓粉、白蚂蚁、蝇组粉、血组虫、血肾粉、啤酒渣等富含蛋白质可替代精饲料,开发前景较佳。

适合一个人做的小生意有哪些

适合一个人做的小生意有哪些

1,在网上开店。

现在在网上开淘宝店,做微商的非常多,因为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去办个证,交个押金就可以开一个属于自己的网店了,你可以帮别人卖产品,也可以卖自己生产的产品,考验你的就是对市场的观察力,和对电脑知识的熟悉能力。

2,做烧烤摊。

这个生意一开始是要去学徒的,你得找一家烧烤店,学上个十天半月就差不多可以开始干了,注意把平时所学默默的记下来,菜品啊,香料啊,等等的进货渠道要搞清楚,选择人员出入密集地带,摆上一个烧烤摊,一个晚上赚个二三百是不成问题的。

3,倒卖电子产品。

如果你对手机电脑有一定的熟悉度,你可以去各小区回收旧手机,旧电脑也可以在网上挂上告示,回收手机、电脑,记住,一定要回收那些还可以使用的,你拿回来,经过清洗,稍许修理,再加上个一两百块钱,又放到网上去卖,这个市场是很大的,但是有一条,你一定要保证你所卖的产品的质量,不能做一水客。

4,回收废品。

不要看不起这个行业,其实这个行业是十分暴力的,现在社会上收废品的,发财的人太多了。你可以去小区,学校、工厂找废品,只要你用心去收,一天赚个二三百,不在话下。

5,卖早点、卖夜宵。

选择打工族上下班必经之地摆个摊,给打工族们烧个面,烤个饼,卖个红薯,或者说卖包子、馒头、馄饨,只要是打工仔们常吃的都可以去做,生意肯定不会差。

6,倒卖盆栽花草。

现在城里的人生活条件都好了,大家都喜欢在阳台上,楼道间摆上个几盆花。平时呢,浇浇水、施施肥。花开了,欣赏一番,就感觉到非常的悠闲幸福。这个花草就是一个市场,你可以去花草市场拉一些人们常用的盆栽拉到各小区门口去叫卖,生意肯定很好。还有一个就是在节日里,你也可以单独卖花赚钱。

关于养牛和摆摊哪个好和农村创业做什么挣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