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牛冬天防冻(冬天要不要给牛防寒)

散养牛冬天防冻(冬天要不要给牛防寒)

大家好,散养牛冬天防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在南方农村养牛,冬天要不要给牛防寒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散养牛冬天防冻和在南方农村养牛,冬天要不要给牛防寒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如果喂牛吃长得虫的玉米对牛的健康有影响吗

如果喂牛吃长得虫的玉米对牛的健康有影响吗

没有关系,至少不会得疯牛病~~~~

牛的饲养

1.饲喂次数生产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饲喂效果,一般采用日喂2次,间隔12小时,早晚各喂1次的方法。确保牛有充分的休息、反刍时间,提高胃肠道消化机能,减少牛的运动次数。

2.饲喂方式比较理想的喂料方式是精、粗、青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在一起饲喂,可提高饲料消化率。但对于较大型育肥牛场,由于花费的劳动力大,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这时也可采用分开饲喂的办法,要先喂粗料,后喂精料,保证牛能吃饱,促进牛多采食,减少食槽中的剩料量。对于粗料,最好经过湿拌、浸泡、发酵、切短、粉碎等处理,以提高消化利用率。

莱州洪训肉牛养殖交易服务公司,曾摸索出一套对长期舍饲牛诱导其增加采食量,促进生长的方法,效果较好。具体措施如下:

(1)选购架子牛时要严格筛选。群众有"口方大,爱采食"的选牛经验。(2)育肥初期,日粮中的粗饲料比例不能低于50%,多采食粗饲料,可以锻炼胃肠功能,增大胃容量。饲料组成要多样化。

(3)应先喂粗饲料,后喂精料,少喂勤添,最后喂水。

(4)如果饲喂过程中,肉牛出现厌食,可加喂质优、适口性好的青饲料,恢复和增强胃肠功能;也可改变饲料形态,如采用蒸煮、压片等方法加工饲料,提高适口性。

(5)保证新鲜充足饮水,做到昼夜供应。

(6)日粮中增加有助于消化的药物,使用添加剂。

(7)饲料供应量应逐渐增加,不宜太猛、太急,否则容易造成剩料浪费或引起消化不良。改变饲料应有一个过程,不要一次性改变,一般要有1周左右时间的过渡。

3.饲养方式主要有放牧饲养、拴系舍饲和放牧舍饲相结合三种方式。

放牧饲养,在牧区可利用草地放牧,可适用于各个年龄和生产目的的牛。在农区主要是利用江滩、海滩、草山、草坡进行,这不利于快速育肥,而对犊牛、小架子牛通过放牧,可促进骨骼发育。

拴系舍饲是集约化产业化生产时最常用的饲养方式,具有生产快,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放牧与舍饲结合的方式在很多地区均可使用,在草料旺盛的夏秋季节可采用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精料的方法,而在冬季枯草期可完全舍饲。

(二)管理技术

1.称重增重是肉牛生产性能高低的重要指标。为合理分群和及时了解育肥效果,称重显得十分重要。称重包括育肥前称重、育肥期定期称重及出栏称重。在育肥中最好每月称重1次,既不影响育肥效果,又可及时挑选出生长速度慢甚至不长的牛,随时处理。

为避免不同情况下称重造成的误差,一般在早晨饲喂前空腹称重。每次称重的时间和顺序应基本相同。为减轻劳动强度,可以抽取占圈存数的10%称重,计算平均数代表全群牛的增重。

称重可以用地磅,也可用磅秤上架上称牛架,一个个称重。

2.编号编号对生产管理,称重统计和防疫治疗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编号在犊牛出生时进行,也可在育肥前进行。采用易地育肥法时,应在牛购进场后立即编号。

编号方法有耳标法,挂牌法,漆记法,剪毛法,烙印法。生产中最实用方便的还是耳标法,用专用的耳标钳将耳号挂在牛耳朵上,简单易做,保存时间长,耳号清晰。挂牌法易脱落,磨损;漆记法和剪毛法维持时间短,可作短期记号用;而烙印法伤皮肤,一般不采用。

3.分群育肥前应根据育肥牛的品种、体重大小、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及膘情情况合理分群饲养。如舍饲可直接牵引栓系在牛床相应位置,如是圈群散养,宜在临近夜晚时分群较易成功,同时要有人不定时地观察,防止格斗。

合理分群,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便于针对不同生理状态采取不同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方式,促进牛的生长。提高经济效益。也可防止由于牛群大小参差不齐,导致生长不整齐,甚至一些弱小牛发生意外而死亡。

牛群的大小应根据饲养管理的要求确定。在拴系饲养时,若是采用2根绳拴系,将牛位置固定的话,牛群大小应根据牛舍大小和方便喂料为依据。采用圈群散养时,一群牛头数以10-15头为宜,群过大,不利于管理,争斗增加,群过小,不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牛群之间难以形成竞争性采食。

4.驱虫和消毒防疫架子牛过渡饲养期结束,转入育肥期之前,应做一次全面的体内外驱虫和防疫注射;另外在育肥中期结束时,作强度育肥前还应驱虫一次。放牧饲养的牛应定期驱虫。外购牛不直接进入生产牛舍,而是先进过渡牛舍饲养,过渡期结束,检查健康后方可转入生产牛舍。

对牛舍、牛场应定期消毒,每出栏一批牛,都要对牛舍彻底清扫消毒一次。谢绝参观,避免外来人员未经消毒进入牛舍。

5.去势养牛户经常选择公牛育肥,母牛繁殖后代.过去多认为去势牛育肥效果好,经研究,公牛在2岁前采用不去势肥育效果更好,生长迅速,胴体品质好,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且从牛产品来看,不去势每头育肥牛还可提供1对牛蛋,可增加收益。因此,现在育肥牛场普遍饲养不去势公牛作育肥牛。

但公牛2岁以上应考虑去势,否则不便管理,且肉中有膻味,影响胴体品质。

6.限制运动肉牛育肥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增重,故应限制运动,减少消耗。一般采用拴系舍饲育肥方式,可将育肥牛定时牵到运动场适当运动。运动时间:夏季在早晚,冬季在中午。如是放牧饲养方式,在育肥后期一定要缩短放牧距离,减少运动,增加休息,以利营养物质在体内沉积。

7.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天应刷拭牛体,既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有利健康,又能保证牛体卫生。牛舍应每天清粪,保持干净,有条件的应每天清洗牛床,但要注意尽力保持牛床干燥。牛场整个环境也应定期打扫卫生,保持整洁、卫生和安静,做好绿化遮阳工作。

8.适时出栏杂种牛体重超过500千克后,采食量虽不断增加,但增重速度且大大下降,若继续饲养不会增加收

反而造成饲料浪费。所以要及时出栏,保证经济效益。

(三)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为更好地饲养肉牛,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肉牛饲养企业必须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其中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尤为重要,现介绍某牛场的操作规程供参考。

1.饲喂肉牛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定序、定人,并掌握以下要点:

(1)饲喂次数:日喂2次,早晚各1次。

(2)喂料顺序:先喂粗料,再喂精料,最后饮水。每班工喂料前后要清洗食槽。

(3)喂量:按不同饲养阶段设计饲料配方。精料定量,粗料可酌情放开,少喂勤添,真正做到使每头牛吃饱、饮足。

(4)饲料加工调制:稻麦草必须铡短后氨化或与酒糟类拌匀发酵。玉米秸秆青贮后饲喂。注意配合比例,谨防杂物混入饲料。

(5)饮水:每班工喂精料后必需饮足清洁水;晚间增加饮水1次;炎热夏季要保持槽内有充足的饮水;饲料中添加尿素时,喂料前后0.5-1小时杜绝饮水。

2.管理上做到:

(1)五看五注意:看牛吃料注意食欲;看牛肚子注意吃饱;看牛动态注意精神;看牛粪便注意消化;看牛反刍注意异常,发现情况及时向技术员汇报。

(2)凡购进牛必须全部换缰绳,编号。并经常检查牛绳是否结实,随时更换。

(3)称重:购进牛2天内称重入栏,以后每月定期抽样称重,最后称重出栏。称重在早晨喂料前空腹称重。

(4)定期虫:包括体内、外驱虫,分观察期和育肥前2次。

(5)清洁卫生做好以下几点:

①每天上、下午刷拭牛体1次;

②牛粪及时清运到粪场,清扫牛床;清洗牛床,夏季上下午各1次,冬季上午1次;

③下班前清扫料道、粪道,保持清洁整齐;

④工具每天下班应清洗干净,集中到工具间堆放整齐,清粪、喂料工具应严格分开,定期消毒;

⑤牛舍周围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清除野杂草。

⑥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⑦保持牛舍环境安静。

3.观察适应期饲养新进肉牛第一天喂清洁水,并加适量盐(每头牛约30克);第二天喂干净草,最好饲喂青干草,并逐渐开始加喂酒糟或青贮料,使用少量精料,至5-7天时,可增加到正常量。2-3周观察期结束,无异常时调入育肥牛舍。

牛在观察期内要特别注意食欲、饮水、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4.作息时间表(可根据冬夏季作适当调整)

上午下午工作内容

(1)喂料工

6:00-6:3017:00-17:30清洗牛槽,检查牛缰绳

6:30-8:3017:30-18:30运、喂粗料,并逐渐添加

8:30-9:3019:30-20:00拌、运、喂精料,喂水

9:30-10:0020:30-21:00清扫过道,交接班

(2)辅助工

6:00-7:3015:00-16:30清运牛粪

7:30-8:3016:30-17:30刷拭牛

8:30-9:3017:30-18:30牛床刮粪,清扫粪道

9:30-10:00牵牛下槽运动

18:30-19:00交接班

(3)值班:除上班时间外,肉牛场应留专人值班。

5.操作要求要做到六净:草料净,饲槽净,饮水净,牛体净,圈舍净,牛场净。

(1)喂料工:按规定顺序喂料、喂水,少喂勤添,不喂发霉变质料,及时发现和清除料中铁钉、铁丝,塑料绳、袋及畜禽毛等杂物,保证清洁饮水;做好牛槽、中间过道的清洁卫生工作和场区主干道保洁;注意牛缰绳松紧和牛采食草料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技术员。(2)辅助工:清除牛床牛粪,并装车运送到粪场;洗刷牛床,保持牛床清洁卫生,随时清粪,发现大小便异常及时汇报。牵牛下槽运动。

每天上、下午定时梳刷牛体,方法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顺毛刷梳,特别注意背线、腹侧的刷梳,清理臀部污物。注意牛体有无外伤、肿胀和寄生虫。刷拭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定期大扫除、消毒和清理粪尿沟。

(3)值班:负责本班的牛舍卫生,定时清理牛粪;观察牛群动态,检查缰绳,以防绞索和牛只跑出,确保牛群安拿;保管好用具;保证牛槽内有充足饮水;夏季中午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定时给牛床、牛头淋水。

(4)拌料工:要求各种饲料称重准确,按配方比例,拌和均匀;对用量较少的矿物质和添加剂等,采用逐级混合方法充分拌匀。

(5)交接班内容:肉牛动态要交接,清洁卫生要交接,工作用具要交接,安全保卫要交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奶牛的饲养方法、饲料、管理、分娩、挤奶、配种、防疫等。适用于奶牛的饲养管理。

2、名词术语

2.1高产奶牛305d产奶量达6000kg以上,含乳脂率3.2%以上。

2.2初产牛指第一次分娩后的母牛。

2.3新产牛指任何一个胎次刚分娩后的母牛。

2.4育成牛指第一次怀孕前的母牛。

2.5犊牛指哺乳期内的小牛。

2.6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d以内的时间。

2.7泌乳高峰期指分娩15d以后,到泌乳高峰期结束,一般指产后16~100d以内的泌乳时间。

2.8泌乳中期指泌乳高峰期之后,泌乳后期之前的一段时间,一般指产后第101~200d

2.9泌乳后期泌乳中期之后,干奶期以前的一段时间,一般指产后第201天至干奶期。

2.10干奶期指停止挤奶到分娩前15天的一段时间。

2.11粗饲料指在干物质中粗纤维占20%以上的饲料。如干草、玉米秸、稻草等。

2.12块根指马铃薯、胡萝卜、甜菜、南瓜等。

2.13青干草指以各种野草或播种的牧草为原料调制而成的干草,不包括各种作物秸秆

2.14青绿饲料指饲喂状态是青绿的,含水量在50%以上的菜类、青草、青割玉米等。

2.15糟渣类也称副料,主要有酒糟、粉渣、豆腐渣、糖渣等。

2.16蛋白质饲料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在18%以下,粗蛋白质在20%以上的饲料,如豆饼、葵花饼、大豆等。

2.17能量饲料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在18%以下,粗蛋白质在20%以下的高能量饲料。如玉米面。

2.18精饲料指谷实类、糠麸类和粕类饲料。

2.19矿物质饲料主要包括食盐、骨粉、石粉、石垩、贝壳粉、脱氟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

2.20日粮一昼夜内,一头奶牛采食的各种饲料之和。

3、饲料

3.1每头奶牛全年贮备供给饲料,饲草数量见表1

表1每头奶牛全年贮备饲料和饲草数量单位:kg/头

饲料名称成母牛育成牛犊牛

优质干草(包含20%豆科草)2000~30002000~3000500

玉米青贮5000~80002000~3000500~800

青割饲料3000~50001000500

块根类(胡萝卜、甜菜)1000~2000~100~200

糟渣类(酒糟、豆腐渣3000~500020001000

豆饼600~800300~40090~100

玉米面1200~1500500~600150~200

麦麸400~600200~30080~100

骨粉30~6030~6010~20

食盐25~4015~205~10

精饲料的各个品种应做到常年均衡供应,其中矿物质饲料应占饲料量的2%~3%。

3.2要种植紫花苜蓿和其他牧草,并于抽穗期收割。豆科或其他干草应在开花期收割。青干草的含水量应在15%以下,绿色,芳香,茎枝柔软,叶片多,杂质少,并应打捆和设棚贮藏,防止营养损失,其干草要切碎,切铡长度应在3cm以上。

3.3建议应喂带穗玉米青贮。青贮原料应富含糖分,干物质在25%以上。青贮玉米在蜡熟期收贮,贮藏要用塑料薄膜或青贮塔(窖)。制成的青贮要呈黄绿色或棕黄色,气味微酸带酒香味。

3.4对于胡萝卜、甜菜等块根茎饲料要妥为贮藏,防霉防冻,喂前洗净切成小块。糟渣类饲料要鲜喂。

3.5库存精饲料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4%,谷实类饲料喂前应粉碎成1~2mm的小颗粒。一次加工不应过多,夏季以10d内喂完为宜。

3.6保证矿物质饲料,应有食盐和一定比例的常量和微量矿物盐。如骨粉、碳酸钙、磷酸二钙、脱氟磷酸盐类及微量元素,并应定期检查饲喂效果。

3.7配合饲料应根据每年一次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结合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选用饲料进行加工配制。

3.8应用商品配合饲料时,必须了解其营养价值。

3.9应用化学、生物活性等添加剂时,必须了解其作用与安全性。

3.10严禁饲喂霉烂变质饲料,冰冻饲料,农药残毒污染严重的饲料,被病菌或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和未经处理的发芽马铃薯等有毒饲料,严密清除饲料中的金属异物。

4、营养需要

4.1干奶期此期的任务是恢复体力、瘤胃复原、乳腺组织再生和胎儿营养。因此,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2%~2.5%,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1.75,粗蛋白11%~12%,钙0.6%,磷0.3%,精料和粗饲料比为30∶7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

4.2围产期分娩前15天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2.5%~3%,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2.00,粗蛋白占13%,含钙0.2%,磷0.3%;分娩后立即改为钙0.6%,磷0.3%,精料和粗饲料比为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3%。

4.3泌乳高峰期此期的奶牛产量约占泌乳期产量的40%。为了牛只在此期不过度落膘,调动增产潜力,日粮干物质应保持占体重2.5%~3.5%。每千克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为2.40,粗蛋白占16%~18%,含钙0.7%,磷0.45%,精料和粗饲料比由40∶60逐渐改为60∶4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7%。

4.4泌乳中期此期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3.0%~3.2%,每千克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为2.13,粗蛋白占13%,钙0.45%,磷0.35%,精料和粗饲料比为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7%。

4.5泌乳后期此期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3.0%~3.2%,每千克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2.00,粗蛋白占12%,含钙0.45%,磷0.35%,精料和粗饲料比为30∶7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

5、饲养方法

5.1干奶期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控制精饲料,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的喂量,严禁喂块根、块茎类饲料,适当减少糟渣类饲料。母牛干奶最初日喂0.5~2.0kg精料,以后每周酌情增加0.5kg,到围产前精料喂量应为每100kg体重1kg,同时补喂矿物质、食盐、保证喂给一定数量的长干草。

推荐干奶期牛日粮组成配方:玉米2.6kg,豆饼0.7kg,麦麸0.5kg,干草6.5kg,青贮12kg,盐0.05kg,预混料0.6kg。

5.2围产期必须精心饲养,分娩前两周必须给予优质干草,可逐渐增加精料,但最大喂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青贮饲料在分娩前一周左右停喂,还要降低钙的喂量,以防母牛产后瘫痪。分娩后1~2日应以优质粗饲料为主,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小麦麸皮粥,加少许盐饮喂,补喂40~60kg硫酸钠,自由采食优质干草,适当控制食盐喂量,不得以凉水饮牛。分娩后3~4日起可逐渐喂精料,每天增加喂量0.5kg,青贮、块根喂量必须控制。分娩两周以后在奶牛食欲良好、消化正常、恶露排净、乳房生理肿胀消失的情况下,日粮可按标准喂给,可逐渐增加青贮、块根类饲料的喂量,禁止过早催奶。

5.3泌乳高峰期必须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并使高产奶牛保持良好食欲,尽量采食较多的干物质和精料,但不宜过量,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多喂品质好、适口性强的饲料。在泌乳期开始,每头每天在饲料中喂小苏打150g,可使产奶高峰期保持8个月。

推荐日泌乳40kg成母牛日粮配方组成为:玉米4.7kg、豆饼2.5kg、麦麸1.7kg、干草4kg、青贮19kg、盐130g、小苏打150g、预混料0.38kg。

5.4泌乳中期根据此期泌乳量逐渐下降,胎儿生长发育缓慢和母牛体重下降的特点,饲养的任务是保持产奶量高峰的持久性。在饲喂上要坚持“多产多喂”、“少产少喂”的原则,要做到“以奶定料”。

5.5泌乳后期要根据此期胎儿发育快和母牛泌乳量显著下降的特点,要求按维持产奶量、复膘和胎儿生长发育三个方面营养需要供给日粮,但应防止牛体过肥。

5.6初孕牛在分娩前2~3个月应转为成母牛群,并按照成母牛干奶期的营养水平进行饲喂。分娩后,在维持营养需要的基础上增加20%的生产发育料,第二胎增加10%。

5.7夏季日粮应适当提高营养浓度,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增加精饲料和蛋白饲料比例,并补喂块根块茎类饲料,保证充足饮水;冬季日粮营养要丰富,增加能量饲料,泌乳母牛夜间11时左右增加1kg精料加工成38℃的热粥喂给,可提高13%产奶量并增强牛体抗寒能力。其粥的做法是:先用少量水把粉状精料冲稀,将疙瘩研开,待锅内水沸腾后倒入,搅拌至开锅5~10min即可,料水比例为冬天1∶10~15、夏天1∶20~30,粥中可加入少许食盐,以增加适口性。

6、管理措施

6.1牛场应建造在地热高燥、采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没有传染病威胁、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严禁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场。

6.2牛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坚固耐用,冬暖(舍温要保持8~16℃)、夏凉、宽敞明亮、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舍外设粪尿池。

6.3在牛舍外的向阳面,应设运动场,并和牛舍相通。每头牛占用面积20平方米左右,运动场地面应平坦,要有一定坡度,四周建有排水沟,场内有饮水槽。

6.4严格执行兽医防疫、检疫制度。一是对牛舍用具定期消毒:二是对牛群定期免疫注射口蹄疫疫苗;三是对牛群每年定期在春秋两季分别进行奶牛健康检查(重要检疫布病、结核),凭健康证销售鲜奶;四是在春秋季节进行一次修蹄;五是定期驱虫,驱虫投药时间在母牛分娩后49h以内,每头牛用噻苯咪唑45g,经口直接投入,一次投完。

6.5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各项工作日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是保证饮水,应在每天早、中、晚各饮两次,夜间再饮一次,泌乳牛的饮水量可按日产奶量的3~5倍供给。奶牛冬季饮水适宜温度为:成母牛12~14℃,产奶和怀孕母牛15~16℃,犊牛37~38℃为宜。二是要让奶牛每天有适当运动,保证每天中午前后和夜间将牛撵出舍外运动1h左右。三是每天刷拭牛体1~2次,保持体表清洁,同时每天保证日光浴(舍内安装日光灯)16h,促进血液循环。四是棚圈、舍内勤打扫,牛床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垫草。五是要经常观察奶牛的行为、食欲、反刍、休息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6对高产奶牛每胎必须有60d的干奶期,采用快速干奶法(用干奶膏配方:豆油40mL、青霉素50万IU、链霉素100万IU、磺胺粉适量混合即成),干奶前用CMT法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对强阳性(++以上)应治疗后干奶,在最末一次挤奶后,每个乳头内注入干奶膏10mL即可,干奶后应加强检查和护理。

7、分娩挤奶

7.1奶牛产前两周进入产房,对出入产房的奶牛应进行健康检查。产房必须干燥卫生、无贼风。同时要加强围产期的护理,母牛分娩前,应对其后躯、外阴用2%~3%来苏儿液进行清洗。对于分娩正常的母牛不得人工助产,如遇难产,兽医应即使处理。

7.2当胎儿体露出时,撕破羊膜接取羊水但不应过早破水,在破水后30min能正常娩出。当胎儿头部露出外阴后,用消毒过的毛巾消除口、鼻的粘液,脐带没有断开的,可移动胎儿使其自然断开,断开后用手挤出内容物,用碘酒倒入脐带鞘内消毒及时除清污染垫草。

7.3对奶牛分娩后,应及早驱使站起,饮以温水和1~2瓶啤酒,喂以优质青干草,同时用温水或消毒液清洗乳房、后躯和牛尾。然后清除粪便,更换清洁柔软褥草。分娩后30min内进行第一次挤奶尽快喂给新生犊牛,但不要挤净。挤奶前应热敷与按摩乳房,适当增加挤奶次数,同时观察母牛食欲、粪便及胎衣的排出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诊治。分娩两周后,应做酮尿病等检查,如无疾病,食欲正常,可转大群管理。

7.4初生后犊牛放在新干草上,擦去全身粘液去掉软蹄,称重后放入犊牛栏内,并在初生30min内喂给初乳,使犊牛尽快产出抗体。

7.5挤奶次数对泌乳高峰期或初产牛,日产奶超过20kg以上的牛每天应挤奶3~4次;泌乳中期,日产奶15~20kg之间的牛每天可挤奶3次;泌乳中期,日产奶15kg以下的牛可以每天挤奶2次。

7.6挤奶员必须是无肝炎、无布病、无结核病史的健康者,但挤奶前必须经常修剪指甲,穿好工作服,洗净双手,每挤完一头牛应洗净手臂。洗手的水中应加0.1%漂白粉,同时要求每次挤奶后,挤奶桶、盛奶桶、洗乳房桶、毛巾要洗净,并定期进行消毒。

洗涤方法应先用凉水冲洗,后用温水清洗,再用0.5%火碱温水(45~53℃)刷洗干净,最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7.7挤奶环境应保持安静,对牛态度要和蔼。挤奶前牛体后躯、腹部及牛尾应先清洗干净,然后用温水(45~50℃)按先后顺序擦洗乳房乳头,乳房底部中沟、左右区与乳镜,每擦洗3~4头牛换水一次。擦洗用带水较多的湿毛巾拧干后来擦干乳房。

7.8乳房洗净后应进行按摩,待乳房膨胀、乳静脉怒胀,出现排乳反射时,即应开始挤奶。第1~3次挤出的奶含细菌多,应弃去。挤奶时严禁用牛奶或凡士林擦抹乳头,挤奶后还应再次按摩乳房,然后一手托住各乳区底部,另一手把牛奶挤净。初孕牛在妊娠5个月以后,应进行乳房按摩,但不得擦拭乳头,到分娩前15d停止按摩。

7.9手工挤奶时应采用拳握式,开始用力宜轻,速度稍慢,待排乳旺盛时应加快速度,每分钟压挤80~120次,每分钟挤奶量不少于1.5kg。注意挤奶时不闲谈、不吸烟、不高声喊、不吵闹、不打牛、不许生人进入。

7.10每次挤奶必须挤净,先挤健康牛,后挤病牛。牛奶挤净后擦干乳房,用4%碘甘油浸泡乳汁。

7.11机器挤奶真空压力应控制在4.53×104pa~5.07×104Pa,搏动器搏动次数每分钟应控制在60~70次,出奶少时,应对乳房进行自上而下地按摩,并应防止空挤。挤奶结束后,挤奶机应全部拆洗消毒。初产牛10d内、患乳房炎的牛或对正在使用抗菌素和停药6d内的病牛应改用手挤,待病愈后恢复机器挤奶。

7.12认真做好产奶记录,刚挤出的牛奶应立即通过滤器或多层纱布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牛奶,应在2h内冷却到4~8℃入冷库保藏。过滤用的纱布每次用后应洗涤消毒,并定期更换,保持清洁干净。对变质奶、初奶、病牛奶、停奶超过24h的,不要混入正常牛奶内,可装入别的桶另行处理。

8、配种

8.1新产牛应于第2~3个发情期配种,初配牛应在15~18月龄,体重应为成母牛60%以上为宜。

8.2观察奶牛发情表现,站立不安、鸣叫、张望、弓腰举尾、频尿、外阴部肿胀、有透明粘液流出,阴道黏膜潮红、爬跨等。每个情期要输精1~2次,每次间隔时间10~12h,按时妊检做好记录。

8.3合理安排全年产犊计划,炎热月份应尽量控制产犊头数,安排全年配种产犊计划时,应考虑均衡供奶和牛舍合理利用等情况。

8.4母牛分娩后20d,应进行生殖器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产后母牛空怀期不能超过90d。

8.5严格制定选配计划,选用省站优良种公牛精液进行配种,杜绝使用本地公牛本交配种,必须保证种公牛精液的质量。

9、犊牛饲养

饲养好犊牛必须掌握好以下四关:

9.1喂奶关对新生犊牛尽快在15min内喂给初乳,最迟不要超过30min,初次喂给初乳1~1.5kg,连喂7d,7d后喂给常乳。喂奶要采取人工喂乳法,用奶瓶套上橡皮乳头喂奶,如犊牛不能吮吸奶汁,可人工将手指沾上奶汁塞入犊牛嘴里进行诱导,如此反复诱导2~3次,犊牛便可自行吸奶。喂奶要采取三定:定时、定量、定温。

9.1.1“定时”即是每天喂奶6次,喂奶时间定为7∶00、10∶00、13∶00、16∶00、19∶00、22∶00。

9.1.2“定量”即是建议在犊牛三个月哺乳期同喂奶量应按以下日龄喂给:1~10日龄,前7天喂初乳4kg/头、日;后3天喂常乳4kg/头、日;11~20日龄喂常乳6kg/头、日;21~30日龄喂常乳7kg/头、日;31~40日龄喂常乳8kg/头、日;41~50日龄喂常乳7kg/头、日;51~60日龄喂常乳6kg/头、日;61~70日龄喂常乳5kg/头、日;71~80日龄喂常乳4.5kg/头、日;81~90日龄喂常乳2.5kg/头、日。

在南方农村养牛,冬天要不要给牛防寒

在南方农村养牛,冬天要不要给牛防寒

南方养牛也要注意好冬天牛的防寒保暖,可以选择用保温膜、稻草、草垫之类的东西为牛做好保暖工作。

南方冬天养牛注意事项:

1、入冬前抓好膘。

为确保肉牛平安过冬,秋后须抓好秋膘。利用秋天不冷不热,肉牛食欲好,放牧时应利用好青草。牛吃得好,吸收养料多,就能积蓄一些油脂,抵御严寒,保持健康。

2、牛舍保温。

保温的牛舍可减少牛体热量的散失,因此入冬前一定要把牛舍修好,不能有贼风侵袭。

3、饲料要充足。

饲喂牛胃容积大,每日每头粗料不可低于6公斤,饲草和精料更要多样化,不能总喂养一种饲料。

4、饮水要充足。

肉牛的代谢和体温是靠水来调节的,因为水有较好的保热效果,在饮水时水面上撒一把麸皮,可防止暴饮和伤水。如有温水饮,更有利于母牛保温保胎。

5、喂养要定时定量。

肉牛该喂食规律,易造成消化紊乱。牛会因饥饿过度,暴饮暴食,引发一些疾病。所以应定时定量,保持正常的消化状态有利于牛增膘增壮。

扩展资料:

1、牛的生活习性:

牛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较好地适应所在地气候,其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牛吃饱后会停止进食,但还会不住的反刍;牛是素食动物,且食物范围很广,最喜欢吃青草,还喜欢吃一些绿色植物(或果实),如水花生、红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麦苗等。

2、常见种类

(1)普通牛:分布较广,数量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2)牦牛: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3)野牛:如美洲野牛、欧洲野牛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5)黄牛:角短,皮毛多为黄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年龄记忆 之 农忙

年龄记忆 之 农忙

我家手扶拖拉机的出厂日期是八六年五月份,按阳历算,比我还大三个多月,它到我家时,我已经十一二岁了。

十一二岁已经是个干活小能手了,工龄也有六七年了,没错,两三岁能自己脱裤子尿尿,就跟着大人下地,到了五六岁能自己跨过地头的水渠时,就要进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活动中了。

布谷鸟叫的时候,就该收麦子了。收麦子前,先给地里套种花生或玉米。

套种的时候,一人脖子上挂一个布口袋,悬在胸前,口袋里放着花生或玉米种子。开始后,右手里抓一点种子,立在两行麦子中间,锄头刨个坑,把三两个种子扔进去,再把坑埋上。想起赵本山那句话“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

行距是根据种的是玉米还是花生来确定,坑与坑的距离,老爸做一个示范,丢下三个字“就这样”,剩下的自己体会。

套种的时间很有讲究,收麦子时,种子刚发芽为最好。

套种好就该割麦子了,拿着镰刀手工割,一家老小齐上阵。大早上起来,头上顶草帽,脖子上搭毛巾,提一个烧水用的长嘴铝壶,里面是满满的凉白开。

千万别图凉快穿大裤衩,更不要穿凉鞋,上衣最好是长袖,这样不会被那些麦芒啊,麦茬啊,麦秆麦叶啊刮刺,有个小口或者红印子,疼是次要的,痒起来,刺挠的难受。

割麦子,身体下压前倾,左腿在前弓,右腿往后蹬,左手反张,虎口朝下,握住一把麦子的麦秆中间或中间靠上位置,右手握住镰把尾部,将镰刀头贴近麦秆下部,距离地面十到十五公分的地方,左手上提的同时,右手斜向上后拉,听到脆脆的一声嘶啦,一束麦子就割起来了。

第一束麦子尽量割多一点,大致平分成两两扎,镰刀夹在腋下,左右手各握住一扎麦子的麦穗,交叉拧起来。把随意哪边一扎麦秆中间拉开,将拧在一起的麦穗压到那扎分开的麦秆里,再最后把分开的那扎麦秆两边合一起拧,让压进去的麦穗出不来。这样一条捆扎用的绳子就做好了,铺展放在地上备用。

接着就是重复割麦的动作,前腿那个弓啊,后腿那个蹬啊,左手抓紧了,右手用力拉,麦子一把又一把。

割下的麦子头对头尾对尾地放到扎好的麦绳上,根据眼力观察,差不多够一捆了,提起麦绳的两头,对着方向拉紧,臂力不够,可以用腿压着,多出的绳头交叉拧两下,把拧好的绳头压进麦绳里,一捆麦子就割好了。

对新手来说,刚开始,体力充沛,速度还行,最熬人的是一畦麦子割到中间,不前不后,又临近中午,不时的立起来看一眼,哎呀怎么还有这么长啊。但是,到了能看到地头,剩下三两捆时,不管多累,又会兴奋起来。

中午是不可能早点回家的,快到饭点石,老妈回家做饭,孩子们得留下来跟着老爸继续忙。小孩子免不了会说累,老爸问哪里累,我们讲腰累,老爸准会说,人到了七十才长腰呢,你们小孩子家家哪里来的腰。

口渴和尿尿是仅有的求得两个片刻喘息的机会。铝壶的嘴儿很长,喝水的时候,把铝壶提起来,仰着脖子,嘴巴张大了,对着那壶嘴儿,接着那水流。一次尽量喝多点,天气热,本就不利于生尿,水喝少了更不行。尿尿呢步骤尽量走的繁琐点,解裤子和系裤子能慢就慢。

那时候的腰带扣没现在先进,中间就一小铁棍棍,解的时候,收肚子,一边拉皮带头,一边把那小棍子往宽的地方拨,然后按着它,再把皮带抽出来。有时候操作不当,会越扎越紧,出现尿裤子的情况。

约么等老妈把饭做好了,老爸才领着我们回家,这个约么只会晚,不会早。吃过饭,午休下,接着下地。

一整块割完了,用拖拉机拉到自家打谷场上。手扶拖拉机带上拖,不是很好开。它转向不是方向盘,原理更接近坦克,架子上一个离合器管换挡,两边手把下各有一个拉把,拉左边的,左前轮停止,向左转向,拉右边的,右前轮停止,往右转向。带上后拖的时候,通常是不用握那两个转向器的,用手左右退车头架就可以,只有大转向推车架费力时才用转向秆。

装麦子是技术活,铺排的好的,一车能装很多,还扎实安稳,铺排的不好,装着装着就斜了。

我不会开拖拉机的时候,老爸要忙上忙下,先在上面铺排,需要走车的时候下来开车。我又小,叉子使不动,最多帮着把四周的麦捆抱到车旁边,由老妈挑上去。

刚上小学,七八岁的孩子,胳膊伸开刚刚够得上两边的转向秆,我爸就让我去开拖拉机。他问我敢不敢,我说试一下,他车也不下来,就往下望着指挥我。

拉离合器,把离合器压进固定槽里,推档秆,挂一档,压点油门,慢慢松离合器,好,慢慢走。距离差不多了,松油门,拉离合器,落档,再松离合,搞定。

跳下车,心里怦怦跳,脸上很傲娇。老爸说,就这样来,走直线就行。

打谷场是泥土地,在麦收前要整场。先用扫把把杂物扫了,实在坑洼的话,铺点土,然后稀稀疏疏地扔几根麦秆,洒上水,用去了拖,装了小支撑轮的拖拉机,拉着石磙来回碾压。

麦捆拉回来可以随意往一处扔,不用刻意去垛起来。等地里的麦子都搞回来了,就该约日子打麦子了。

打麦机像个粉碎机,由电动机带动,由于机械结构不紧凑,看着很庞大。前面是传统带,后面尾巴那里出脱了麦粒的麦秆,中间下面有一个一晃一晃的像个簸箕一样的口子,那里出麦粒。

那时候打麦机很少,我们桥南桥北两个个小村子,三个生产队才两台,需要提前预约。打麦子的时候,亲戚朋友邻居都会过来,头上裹着毛巾,人手一把镰刀,主人家会搞一些啤酒,饮料,当然还有凉白开。

打麦子通常都在夜里,打谷场上架起几支一百瓦的白炽灯,照的通亮。打麦机前面对着麦捆堆,人们做好分工,大部分人在麦堆上砍麦捆,机头两边立两个人,把砍散了的麦秆用叉子叉到打麦机的传送带上,再两个人立在进料口,把控着进料的量和速度,防止压死机器。机器后面立两三个人,两个负责把出来的麦秆子接力挪开,一个负责把下面筛出来的麦糠移开。中间是四五个人,把麦粒移开堆起来。

一开机可就得连轴转,不能停的。我们小孩子在后面砍麦捆,一开始是砍开了直接扔机头传送带上,等前面空出了地方,速度也起来后,就专心砍,砍开了往机头前面地上扔。

噪音很大,灰尘很大,除了偶尔有人讲一下快了慢了,没人讲话,都各守岗位,不停的忙着。等打完了,每个人都像下了场煤窑,尤其后面挑麦秆和麦糠的,更是黑上两三层。

主人家挑来水,大家随便洗一下,坐下来聊天,男人们喝着啤酒,点上烟,妇女们喝着水或饮料。那时候各家的地都很多,又把种地很当回事,谁家的产量高,都会被羡慕。有一年,我家打了八千多斤麦子,一个大大的麦粒堆,大家都说哎呀这么多。

夜里大都会忙到很晚,这会儿人家来帮忙了,一会儿人家也排上了,我们也要去给人家帮忙,有时候夜里要去忙好几场。爸妈心疼我们,让我们回家睡觉,他们来回去帮忙。

麦子打好,用木锨把里面的杂物大概扬一下,然后在打谷场上摊开了晒,每天都要看预报天气,如果夜里有雨,在傍晚要把摊开的麦子笼起来,要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聚成一大堆,不然万一下雨时间久,要发热的。

晚上要去守卖子,把凉席铺打谷场上,或者带一个单人的钢丝床,一两个人在打谷场睡一晚上。一来防人偷,二来防天气不好。我就有过很多次,半夜被叫起来,去打谷场笼麦子。

等麦子干了,仔细扬一下杂物,装袋,拉回家,这只是主要部分。那时候收入低,但是钱顶用,粮食是一项主要收入,孩子上学,家里应急,都靠卖粮食,所以,能耗回来的,都不会让浪费了。

一是麦糠,会一遍一遍的扬,这里收拾出来的麦子还算精品,是要汇到家里粮囤里去的。再一个就是看似麦穗已经空了的麦秆,这部分需要花点力气,下点功夫。

把麦秆铺到打谷场上,用拖拉机带上石磙一遍一遍的来回碾压,一边碾一边拿叉子翻动,碾好一批,很讲究地垛到打谷场的边上。全部碾好了,场边也堆起来一个小山包一样的麦垛。

这样还能搞出几十斤麦子,由于是反复碾压出来的,品相不好,主要用来换西瓜吃。

那个很讲究地堆起来的麦垛,会有专门收麦秆的商贩来买,主要送到造纸厂去。如果一时间卖不出去,或者留着做牲口饲料,就会在顶上打上厚厚的泥巴,像带了个脑子,一来可以防风刮,二来可以防雨淋。

麦子收下来,自己留一部分,根据种地的多少,相应的给国家粮库上交公粮。交公粮的时候可热闹了,有拿推车推的,有牛车马车驴车骡子车拉过去的,有开拖拉机过去的。

收粮食的,会拿一个戳子随机扎几个袋子,抽出来,先看品相,干净不干净,再放嘴里嚼,测一下干燥程度,根据以上几点来定级别,我不知道级别具体会影响什么。

交完公粮,自留的那些,如果品相好,产量高,会选出一部分做来年的种子,接着就是囤粮了。

囤粮有三种办法,对应三处地方。

那时候都是石头墙,木头梁的瓦房,两边各有一个阁楼,一边放杂物,一边囤粮食。阁楼上囤粮,现在下面铺一两层塑料纸,防潮,再用四五十公分宽的,芦苇杆子压扁了编织的苇席围一个圈,把麦子倒进去,边倒边往上围,由此形成一个粮囤。最后在上面洒一点叫粮虫净的药粉,再盖上一些纸板啊麻袋啊什么的,就算囤好了。

用缸也可以,一米多深,口径八九十公分的大缸,搞干净了,麦子直接倒进去,洒上粮虫净,去上麻袋,盖个高粱编的圆盖子,齐活。

更老旧的方法,是用木头做的四方粮囤,外面刷了桐油,隔水防潮,上面是活动盖板。一个木粮囤能盛千把斤粮食。

最开始是不会焚烧秸秆的,因为大都养牛,秸秆喂牛,然后在牛圈里发酵,形成上好的有机肥,冬天洒回地里,既可以增加土地肥里,又能防止土地板结。

麦茬是要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刨麦茬的时候,玉米花生已经长出来了。等到玉米苗长到半腿高时,又要施肥,间苗,补苗,除草。

玉米地施化肥,要么浇水前,要么下雨后,有时候会趁着下雨去施肥。这时候不能往空中洒,化肥落到玉米顶芯里,会发热把嫩叶烧坏,所以只能一把一把的给根部施肥,可以扬,但幅度不能大。

间苗是把长的稠的去除几根,长的近的间隔开,间下来的苗会选长势好的补到稀疏和缺苗处。这两样活,也得趁着下雨天一码干完。

那时候除草是不打农药的,打农药仅仅用于防虫害,除草还分阶段,方法也不一样。

苗矮的时候,用锄头,苗深了只能手拔。花生地还好,苗深了,也遮不住人,又不刺挠。玉米不行,苗深了只能钻进去蹲下来拔,这个难受啊,我现在想起来都浑身不舒服。

老爸是个完美主义者,决然不允许自己家的地荒芜了,在那个靠地吃饭的年代,地慌了,是要被笑话的。

又不打药,还施很多农家肥,那几年雨水又多,怎么能不长草,长的少长的慢都不可能。于是,拔一次草,顶上一个来月,又上来一批,尤其过了立秋,那些草会立马变得粗壮起来,根深叶茂。俗话说,立秋之后,寸草生籽,意思是,立秋一过,刚长出来的草都会结籽。这时候,要尽快把地里的草除一下,不然来年会成草慌,长出更多。

立秋之后,玉米地很深,密不透风,又热又潮又闷又刺挠。这时候,每个星期天,甚至每天下学后,我都得跟着大人去地里拔草,天啊,一旦钻进去,根本不知道地头在哪里,站起来看也没用,只能一门心思的往前拱。拔起来的草挂在玉米叶上,草根不沾泥土了,即使一下子死不掉,也慢慢会晾干。要是回到过去,这是我第一不想干的活!

秋收比夏忙复杂多了,主要是两种作物,玉米和花生,更靠前一点,大家都还养牛的时候,玉米地里会套种绿豆和黄豆,这种时候很少。

收花生要么靠天来雨,要么排队浇地,要么是沙质土地松软,不然是不好拔的。这些如果都不具备,只能拿犁拱了,这样比较费人力,得多人结合,拱的不好,还会浪费。

花生爸起来像垒麻将一样,一畦地垒一行,前面拔后面拽,要是在地里拽不过来,就整棵拉回家,晚饭后架着灯拽。

拔花生没什么,拽花生最耗人,拽半天难得有一篮子,以前几亩地,几十亩地都这样一把一把的给拽出来。

地里收完了,小孩子们会提上篮子,带上锄头,到地里就这原来种的位置,一行一行的挖过去,把遗落的也搞回来。

玉米呢,需要拿镰刀先把杆子砍倒,再把玉米穗一个一个掰下来,用车子拉到打谷场上晾着。

砍玉米动作类似割麦子,只是不用那么弓腰。玉米秆不是割的,确确实实是砍的,左手反手抓着,右手持镰刀,挥舞着斜向上砍。砍玉米比割麦子动作粗暴,割麦子用的的丈镰,就是镰刀头细长细长的,砍玉米多用裤镰,镰刀头短短的,刀面很宽,刀背很厚,刀柄也很结实。丈镰快,裤镰硬。

玉米穗晾晒的差不多了,玉米籽发硬定型了,就可以用机器脱粒了。

玉米脱粒机没有电动的,最开始是一个大铁坨子,样子跟个没有角的老牛一样,通过三角带用柴油机带动。

打玉米的时候,也是来一群人,大部分人提着篮子现在玉米穗的堆堆前面,两个人站在进料口,接递过来的装着玉米穗的篮子倒进进料口,把空了的篮子往后一扔就可以,后面的拿起来就往里装玉米穗。后面站两个人,把脱了籽的玉米芯挪开,还要把没有脱干净的传回进料口。中间出玉米粒,三四个人来回转移着。

这个也是一气呵成,也会搞一脸黑,但没有打麦子时那么黑。脱了粒的玉米芯会被拉回家,垛在灶台附近,做烧水做饭的燃料用。也有被买走,打碎了做菌菇养殖的底料用。

晒花生和玉米的时候,守夜最有意思因为秋凉,夜里还会返潮,就不能睡外面了。要么呢,用玉米秆子搭一个窝棚,要么呢,在麦秆垛里挖一个洞。铺上褥子,盖上被子,可以媲美野营了。那时候空气质量特好,没有污染,秋天的夜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星星,偶尔有流星划过。

玉米花生收好了,就该犁地种麦子了。

最最以前,是拿牛犁地,一家的牛是不够的,要两三家结合,今天家犁地,用了你们家的大牛,那你家剩下的牛,我家孩子负责给你放。隔天你家用我的,我家余下的牛,你家找人放。

牛来不及,还有一锄头一锄头靠人翻地的时候,小块地,菜地全部都人拿锄头去翻。

后来有了拖拉机,犁地就快多了,不过人依然很累。

犁地前先耙地,手扶拖拉机挂着铁打的耙,在地里来回跑,不是瞎跑,是有规律的。一开始不放石头,轻耙,升降也不放那么低,先把地里的秸秆杂草给耙出来,我们拿着叉子在后面跟着。耙一会抬一下升降,把耙升起来,我们拿叉子把那些杂物搞到地埂上去。

耙过几遍后,放上石头,或者俩孩子站两边,升降压低,开始往深了耙。这样能把玉米茬连根耙起来,把地给空一下。

犁地前的耙地,叫耙生,耙生的时候也要洒化肥。

等耙好了地,挂上犁,开始犁地。犁地有讲究,有复犁,有搅犁,一种是中间开沟,往两边犁,一种是从外面转圈往中间犁。中间那道沟叫垧沟,垧沟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土地肥力的保持。复犁还是搅犁是根据上一年的方式来确定的,上一年复犁,今年就搅犁,这样能让整个土地保持基本的水平面。

这些,我老爸懂,我弟弟也懂,但我不懂,因为,我完全不感兴趣。

前面犁着,我们拿盆子端着化肥后面跟着,开了沟,往犁沟里洒化肥。耙生后犁地前洒的是颗粒大的化肥,犁地时候往犁沟里洒是那种像面粉和雪一样的细肥。

犁好了,再挂上耙,这次叫耙熟,是把犁过得土地上的土块耙开了,地面耙平坦了,这样就不会跑垧了。

以上的耙读ba,四声。

地犁好了,开始打畦,也是很多人一起,几家人相互搭配。

两根一样长的竹竿,头上缠着很长的细麻绳,打畦的时候,一人拿一根竹竿,一个在地这头,一个在地那头,缠绳子的头朝下,扎进土里,绳子在地上拉紧了,人用脚压着绳子一路踩过去,就这样,在地上形成一条直直的足迹线。然后拔出来,无绳的一端顶着刚才插出来的坑,竹竿放倒,比划出一竹竿的宽度,缠绳子的那头再次扎下去,人再踩出一条足迹线来。就这样,把一块地尽可能分成相同宽度的畦来,剩下的宽度,或宽或窄可以相机把握。

等地块分好了,每人拿一个耙子,讲讲一组,沿着足迹线,对面而立,把地里的土往耙到足迹线那里,形成一个长长的小土岭,两条土岭隔出一畦地来。

这里的耙读pa,二声。

打好了畦,该播种了。

播种前一天夜里,要用农药把麦种搅拌均匀,一般都是在阁楼上,两个大人把麦种堆起来,药水倒进塑料桶里,加上水,然后像活泥巴一样,一人往麦种堆上倒药水,一个人拿铁锨不停地搅拌,搅拌均匀了,再聚成堆,拿塑料袋盖着。这样做主要是防虫,以前土地有机质多,那种蚜虫很多。

播种用的是那种传承了几百年的木头做的播种机,方言叫“篓”。上面一个斗,下面连着三条腿,腿是中空的,腿下面是用铁片打出来的尖尖的脚,用来划地。中空的腿和上面的斗连接的地方叫门,门上有栓,就是一个木插子,上下移动,可以调节门洞的大小,决定种下出去的多少,从而影响播种的稠密度。

播种的时候,前面三四个人拿绳子拉着,一位有经验的人在后面扶着,既把握速度,又把握密度。往前走的时候,扶着的那个人要不停的左右摇晃,摇晃的力度和频率也关系着播种的密度。

播种好了,就是后期的管理。

以前冬天经常下雪,把麦苗覆盖住,保垧,防冻,防虫,还能压着麦苗的生长势头,为来年开春后生长保持肥力。

冬天放羊人是可以把羊赶近麦田里的,随便羊去吃麦苗,这叫羊卧地,吃了麦苗,减少生长,节省肥力,又把粪便留在地里,增加肥力,羊也有青饲料吃,一举多得。

不过,冬天最累人的就是浇地了,到那时水库会定期放水,我们称为大水。大水浇地是按时间收费的,一个小时多少钱。奇怪的是,好像总是要排到大半夜。

夜里裹的够够的,披上军大衣,穿上胶靴,一人带铁锨,一人带锄头,再带上手电。浇地的时候,一人在地头挡水,改水口,一人来回走动看是否流到了头。

除了大水,用村后面河里的水浇地,叫小水,小水是免费的,但要一个小队,再一个村民组轮流排队。

赶上小水,要先聚水,就是把河里的水聚集在村里的大水池,等积聚的差不多了,留出点时间放水浇地。同样奇怪的是,总是轮到夜里。

因为河水经过水渠从河道里出来,要经过很多小的地块,有的是本村的,有的是别的村子的,时常有人夜里偷水。再一个,水渠已经老化了,常常会决口。浇地前要巡视一遍,浇地的时候,也要有一个人来回看,一旦水突然小了,就得尽快找出改口处。

我通常的角色就是守渠,垫着一把铁锨来回跑,那时候人少,工厂少,路差,车少,整个环境还很田野。水渠流经的地方都是荒郊野外,一个人走开走去还是蛮可怕的,那时候才十一二岁,没有特别的感觉,现在让我去走,我绝对不敢。

那时候野生动物多,守渠时,野鸡野兔时常能遇到,因为地头路边野草很茂盛,但野鸡野兔不好抓,有一种动物见到就能抓回去,就是刺猬。路上碰到刺猬,只需要拿脚碰它一下,它就会缩成团,然后,拔一扎草,拧成绳,勒住它,提着走就是。

麦子抽穗的时候,会有那种小虫子,小米粒那么大,危害很大,这时候就需要打药了。担着水,背着喷雾器,带上药。老式的喷雾器,很吃力,用久了小毛病不断,人们又舍不得换。平时不用,喷雾器一般都是放在厕所里。

这就是两年三熟的轮回。

再后来,麦子不用手割了,有了联合收割机,种麦子也不用人工法畦,也不用人拉着那种木头播种机去做了,而是播种打畦一体化。玉米和花生套种,从一人一个布袋,一把锄头,到一人拉一人推的简单播种机,到后来一个人就能搞定的播种机,再到现在,收完麦子,直接机器播种。花生也不用一把一把拽了,而是像以前打麦子那样,直接用机器把花生和花生秧分离开。

没有谁人工除草了,无论苗矮,苗深,都没人再去地里拔草了,连锄地的活都没人干了。换做了打药,苗矮,一种药,封闭作用,苗深一种药,枯死作用。

同样变化的是,不用交公粮了,家里也很少囤粮食了,也没人靠着卖粮食来救急了。

地越来越少,留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也越来越少,留下的人们也越来越老。再也看不到那种几家人相互帮忙的情形,村里的牛就剩下大伯家那两只,它们也不需要再去拉车,驮货和犁地了,那一整套家伙式已经找不到了年青一代,已经没人会套牛车了,更年期的,大概已经没人懂“得得,沃沃,稍稍,吁”,在赶牛时,分别代表着,前进,向右,向左,和停下来。

秋天看不到那么高那么蓝的天,也看不到那么亮那么繁的星,似乎已经不记得流行划过天空是什么样子了。

河里的水已经不足以支撑村里人饮用了,家里的水龙头不再是随时拧开随时有水的样子,浇地只能靠大水了,而大水时常会迟到和缺席。

曾经捉迷藏的打谷场已经荒草丛生,曾经荒草丛生的地埂,却光秃荒凉,再遇不到突然飞起的野鸡和飞奔蹿去的兔子,刺猬也只在梦里才会被抓住。

没有人再为收获一大堆粮食而简单欢喜,我们再也不用那样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劳作,然后每个人都越来越奔波。

我怀念的,我只能怀念着了,能回去的是老家,找不回来的是曾经的故乡!

关于散养牛冬天防冻和在南方农村养牛,冬天要不要给牛防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