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养牛厂吗在中国,新西兰为什么是发达国家?

新加坡有养牛厂吗在中国,新西兰为什么是发达国家?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新加坡有养牛厂吗在中国这个问题,新西兰为什么是发达国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牧业和蒙牛哪个好

现代牧业和蒙牛哪个好

问题一:蒙牛与现代牧业是啥关系呢?现代牧业一直是蒙牛的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70%以上的高品质原奶都提供给蒙牛了,去年5月份,蒙牛成为现代牧业的第一大股东,我估计,现在现代牧业的原奶应该是100%供应了吧。

问题二:蒙牛为什么急推现代牧业上市现代牧业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原料奶生产商。截至2010年6月30日,拥有11间大型乳场,总面积3800万平米,总存栏7.2万头(其中奶牛2.66万头,其余为小牛)。随着在建5间牧场陆续完成,2010年底存栏量有望达到9万头。现代牧业的原奶供应能力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中国牧业高度分散,现代牧业排名第一,年销售额也不过6亿、净利润只有1亿出头,这样的规模根本不会引起市场关注。

现代牧业真正吸引眼球的有两点。一是对蒙牛的“依附”关系。现代牧业看似颇具成长性,销售收入保持约70%的年复合增长率。原料奶销量从2008财年的5.6万吨,迅速提高到2011财年的15.8万吨。但过去三个财年,对蒙牛集团的销售分别占销售总额的98.9%、99.6%及97.6%,形同蒙牛的全资原料基地。而在另一面,现代牧业占蒙牛原料奶采购总额不到5%。

与蒙牛的关系是双刃剑,如果蒙牛下充足的订单、支付丰厚的价格,并优先结算,现代牧业就能在未来三到五年保持高速增长。但问题是,如果蒙牛不想继续“提携”现代牧业,怎么办?

在流动性过剩,通胀难以避免的情况下,饲料、人工成本的上升是不可控的,产品销售却完全抓在蒙牛手里,利润厚薄完全取决蒙牛的慷慨程度。用上市圈到的25亿大规模扩张产能,到2015年牧场数量超过30间,奶牛存栏25万头以上。理论上原料奶产能将是2010财年的10倍。届时现代牧业在蒙牛原料奶需求中的份额可能达到30%-40%。如果那时蒙牛乳业(02319.HK)需要一份靓丽的报表,会不会压低收购价格?

总之,现代牧业上市是蒙牛集团向上游延伸,争夺奶源的一个棋子。有了香港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可以持续融资扩大产能、可以换股并购迅速做大。但是现代牧业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是根本不存在的,过度关联交易是投资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惑。如果成本上升快且“硬”,销售价格上升慢且“软”,现代牧业利润空间就会压缩,甚至可能沦落为亏损。

二是高价发行。据《招股章程》,在2010年6月结束的财年现代牧业净利润1.08亿,上市后每股净利润只有0.0225元。按3.29元的发行均价计算,市盈率高达146倍。即便下一个财年净利润翻倍,市盈率仍会超过70倍。这样的高价发行,甚至让大陆创业板都自叹弗如。

为使高价发行能够成行,现代牧业安排5名“基础投资者”,分别是蒙牛(1940万美元)、中粮集团(3000万美元)、新加坡***投资公司(4000万美元)、东方资产管理公司(1000万美元)和一家名为Keywise的资产管理公司(3000万美元)。五家承诺投资额达1.29亿美元,按3.29港元均价计算可认购超过3亿股(禁售期为6个月)。

尽管煞费苦心安排五家基础投资人,由于发行价格畸高,加之与环球乳业(1007.HK)及雅士利(1230.HK)的IPO相隔太近,现代牧业配售惨淡,甚至出现上市将搁浅的传闻。在蒙牛以不到20倍市盈率交易的香港市场,现代牧业超过140倍的发行价明显高估了。

现代牧业致力于高价发行,除了加速推进奶源基地建设之外,旧股东套现也是决定性因素。本次公开发行的12亿股中,有4亿股由旧股东出售,如果市场反应热烈,旧股东还打算再抛1.8亿股.

问题三:光明优倍和蒙牛现代牧场那个营养口感那个好自己体验才知道,每个人喜好不一样,还看它加工工艺

问题四:现代牧业和`那个国家合资中国独资的,老板前身是蒙牛的。但是现在还是感觉现代牧业的牛奶没有蒙牛的高端奶好喝。

问题五:现代牧业纯牛奶好吗现代牧业,全称肥东现代牧业。目前专供蒙牛生产特仑苏,未来星等牛奶。是蒙牛所有奶源里最好的牛奶。

问题六:现代牧业哪个牧场好楼主你好

现代牧业公司简介:

现代牧业集团●汶上现代牧场有限公司简介

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公司与蒙牛乳业建立了50年战略伙伴关系,为其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优质的牛奶。公司计划2010年建成25个大型现代化牧场、拥有200000头高产奶牛、日提供4000吨原料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企业,目前公司已投产和在建中的现代化大型牧场基地已达8个,分布在安徽、四川、河北、黑龙江、山东、陕西等地,牧场畜牛量均超过万头。

公司的每一个万头牧场从设计到建设都按照世界上最先进的标准,采用最先进的饲养方式;牧场引进荷斯坦优质奶牛;从瑞典、德国、美国引进的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最先进的饲养和挤奶设备;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饲养;牧场的粪污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沼气进行发电,实现了生物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真正达到了饲养过程的零排放;完成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生态型养殖的革命。

汶上现代牧场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开始建场,占地面积100处亩,注册资金550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养殖和有机肥生产。现奶牛存栏数达7000多头,是山东省目前存栏数量最大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山东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县***2006年重点建设的一个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项目。引进澳大利亚的荷斯坦奶牛,现存栏数7000多头奶牛,牧场进行分群饲养,共有16个牛舍,分为:犊牛舍、育成牛舍、产房、泌乳牛舍等,泌乳牛头数为1200多头,挤奶机采用德国韦斯法利亚,每台设备可一次性挤奶32头奶牛。公司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散栏式工业化养牛方式,实现了全自动的TMR(全混合日粮)饲养,公司共同根据饲料原料进行3次搅拌并进行采样检测,牛的采食种类共17种,分别为青贮(08年收购周边农户青贮6万多吨)、羊草、苜蓿、豆腐渣、胡萝卜渣等,日平均采食量260吨。

沼气发电厂总投资3500万元,是将畜禽场污水粪便进行处理,产生沼气,其主要特点是沼气沼液产量大,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项目建成后日处理污水、牛粪800吨、沼气292万立方、沼渣1.74万吨,沼液16.43万吨,年发电量496.4万千瓦,沼气发电厂的用电可供给牧场及周边农户使用。

现代牧业公司畜牧业比较好,因为公司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散栏式工业化养牛方式,实现了全自动的TMR(全混合日粮)饲养,公司共同根据饲料原料进行3次搅拌并进行采样检测

问题七:现代牧业的纯牛奶怎么样?健康有营养

问题八:蒙牛的纯牛奶中哪个最好?(现代牧场、特仑苏、骨干……)特仑苏

问题九:现代牧业和舒化哪个比较好这个应该自己去考察,别个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问题十:现代牧业和特仑苏哪个好现代牧业!

欣隆农业能倒闭吗

欣隆农业能倒闭吗

亲亲您好,欣隆农业不能倒闭的亲亲,欣隆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06-29,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张玉,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2101050003969的亲亲。生产对人类有用的动植物,以及在不同程度上配制供人类使用的产品及其处置(如通过销售)的科学和技艺。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的亲亲。有人说农业永远不会倒闭,黄金和运钞也有破产的风险。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懂农业是干什么的?农业是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行业。人活着要吃饭吧,靠什么呢?靠农业种出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攴不吃饿得慌就是这个道理。印钞和黄金的作用大家都很清楚,银行也有倒闭的时候,黄金是用来制造高档商品和高端武器用的。人可以不要钞票,可以不要黄金,但不可以没有粮食没有农业。所以说农业是永远不会倒闭的辽宁欣隆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各部门下发的“乡村振兴实施战略、农村数字经济”“农业农村部农种发【2021】2号文件中畜禽改良计划”等三农政策方针指导下,由沈阳市农产品进出口协会会长张玉先生倡导,注资3000万元人民币于2021年3月成立,总部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北陵大街45-23号。公司特有的“全发酵生物饲料”发明专利技术致力于禽畜饲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和禽畜饲养、土壤改良、生态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千城万店生态超市正在践行中。从农(副)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农业产业链渠道等环节到生态农(副)产品的生态营养性和可塑源保障性;联合沈阳市农产品进出口协会、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协会、MAP中化农东北区服务中心等多家机构和企业联合打造东北首家生态农产品国际交易平台。

2021年10月,辽宁欣隆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超过1000平米的第二职场正式投入使用,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陵东街25号陵东大厦3楼,正式挂牌“欣隆酵醒三农全产业链运营中心”和“欣隆酵醒品牌运营中心”经营。

在助农、惠农、亲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发展路上夯实基础,向生态农业进军的目标更进一步。

新西兰为什么是发达国家?

新西兰为什么是发达国家?

新西兰是一个地处南半球的国家,面积26.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491万多。新西兰在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至今它仍然是英联邦成员国,因此新西兰可以凭借自己这一特殊政治身份为国家发展创造许多有利条件。同时,新西兰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有利于新西兰与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广泛的经贸联系,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2018年新西兰的人均GDP为41966美元,居于世界相对领先的水平。

新西兰的经济发展质量很高,它的经济开放程度、宏观经济指标、经济增长基础、经济机会和金融部门效率等方面都居于世界一流水平。同时由于政府行政治理水平较高,对国民创业持积极鼓励和支持态度,在引进外资促进本国发展方面基本上没有苛刻的限制,因此新西兰被认为是全球“最好做生意的国家”。同时,新西兰的治安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入驻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另外,新西兰的自然环境很优质,它具有14个国家公园、3个海洋公园、3项世界遗产,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2017年新西兰入境外国游客数量达373万人次,其中来自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英国的游客较多。

一个国家发达不发达,很关键的一条要看它有没有优质的教育。新西兰具有8所大学和19所国立理工学院,其8所大学分别是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怀卡托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坎特伯雷大学、梅西大学、奥塔哥大学、林肯大学。除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新西兰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体系也发展很健全。

新西兰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在经济发展上新西兰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以农牧业及其相关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国民经济体系。新西兰的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国家出口总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工业方面新西兰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和炼钢、炼油、炼铝和制造农用飞机等重工业;新西兰的农业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2017年新西兰乳制品出口额为140亿新元(1新西兰元约合0.68美元),肉产品出口额为66亿新元,林业产业创造出口值66亿新元。新西兰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25%。

新西兰与美国存在特殊关系,因此能够在军事上获得美国很大程度上的保护,所以新西兰在国防上不需要投入太多,它的正规军兵力仅13700多人,其中常备兵力仅8500多人。这样新西兰可以集中更多资源来发展经济和科技。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西兰就是一个发达国家。

我的艺术观念_公共艺术的观念

我的艺术观念_公共艺术的观念

一般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使用,大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在中国最常见的使用办法,就像过去人们对待前代的佛像那样,用“公共艺术”为“城市雕塑”、“景观艺术”、“环境艺术”重塑金身。很多人使用公共艺术这个概念,不过是为了替上述概念换一个比较体面的说法而已。

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或者说,公共艺术的观念被很多使用它的人忽略了。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对于公共性的诉求。公共性的背后,是公共空间的政治学。

公共艺术这个概念针对的不仅是公共空间的审美问题,它更重要的是针对公共空间的权力问题。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艺术,或者美化环境、装饰空间的思维习惯中打转,那么,这种变化中的概念游戏对中国公共空间状态的改善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公共艺术的基本观念之一是公共性。公共性的提出,在促使公共空间的权力秩序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将同时唤醒公众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意识,提升公众关于公共艺术的素养。公众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水平,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实现程度和成熟程度。因此,在中国,公共性的问题有它的双向性,一方面它表现为对公众权利的尊重,表现为公众权力的实现,同时,它又是公众自身素质的提高,公众文化艺术水平普及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共艺术在中国实现的过程也是对于中国公众启蒙的过程。

公共性的诉求还表现在公众在对公共艺术参与的过程中,调整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公众和艺术家之间在公共艺术上应该是以交往为基础的互动过程,即相互之间进行良性的交流、沟通、选择、影响。这种互动的主体是平行的,公众的意志和看法甚至可能修改甚至推翻艺术家的构思和设想。互动是公共艺术的延伸,也是公共艺术的组成部分。观众对于作品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意见,将是检验公共艺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公共性诉求的意义还表现在,公共艺术的结果是开放的,它的检验方式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公共艺术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在进入消费以前就可以评定出好坏优劣;公共艺术与一般的精神生产的产品在评判也有区别,以传统绘画为例,一个画家过去的名气,作品的技术指标,批评家的介入的程度都会对作品评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公共艺术不同,它成功与否的结论是开放的,作品的公共性的实现与否才是作品的价值最后是否实现的依据,只有在公共性的框架中,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公共艺术作品的价值才能最后完成。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共性还是区别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的一个重要标准。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这两个概念既不是并行的关系,也不是从属的关系,它们二者只是存在着某种交叉,即,有的城市雕塑因为它们具备了公共性,同时也可以称作是公共艺术。而公共艺术是一个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宽泛的概念,城市雕塑对于公共艺术而言,只是它众多的可能方式中的一种,即公共艺术可以借助城市雕塑的方式实现它的公共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事实上,公共艺术可以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实现,诸如建筑、雕塑、绘画、摄影、书法、水体、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它还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等;对公共艺术来说,重要的不是表现形式,而是价值观。针对当代中国的具体情景,我们认为,公共艺术是促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诸多艺术方式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观念方式,它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公共艺术另一个核心的观念是社会学的转型。

目前,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理解大多是从艺术学的角度入手的,即将公共艺术看成是一种美化环境、装饰空间的艺术;人们关于公共艺术的理解以及实现公共艺术的手段、方法都是艺术学的。我们认为,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方式,它的观念和方法首先是社会学的,其次才是艺术学的,公共艺术与一般城市雕塑、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相比,它在观念上需要完成由艺术学向社会学的转型。

与艺术社会学的立场相对应的是“艺术本体论”的立场,这是中国艺术界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主流立场。它强调艺术和艺术家的本体地位,强调审美,强调艺术的自身规律、强调艺术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强调艺术家的精英主义地位,它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它可以摆脱社会、历史、意义而独立地存在。这种艺术本体论的立场,正是我们今天从事许多空间艺术,例如城市雕塑的艺术家的基本立场。

值得思考的是,当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告别艺术社会学的时候,西方的当代艺术却高扬艺术社会学的旗帜。西方当代艺术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背离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立场,由艺术本体论向社会学的靠拢,西方当代艺术不管具有怎样的口号、怎样的方式、怎样的形态,其基本的倾向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全面介入,正如有理论家概括的那样,它的重要的特征是:“艺术的政治化、社会化、生活化”。

就公共艺术而言,作为当代艺术的概念,它的重要的理论资源就是来自社会学。美国在1965年成立“国家艺术基金会”,它的宗旨之一就是“向美国民众普及艺术”;与此同时,美国当代艺术面向人民大众的另一个办法是“艺术百分比”计划,即通过立法,规定任何建筑项目的百分之一的投资必须用于雕塑或环境艺术。西方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美国理论家拉什在《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一文中指出,“自恰性”的现代主义运动造成的是不同艺术领域的独立和分化,而建立在后现代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当代艺术的结构特征是消除差异。我以为,消除差异以后的西方当代艺术仍然有它共同的基础,这就是艺术社会学。

作为当代艺术的公共艺术,它的社会学特征明显地表现在,公共艺术必须向社会的公众靠拢,向公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靠拢;公共艺术只有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才是在当代社会中一种可能的、有效的方式。我们有许多人总是抱怨公众的素质低,认为他们的文化修养差,不能理解当代艺术,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在城市的公共空间设置艺术品的时候有多少人想到普通公众的体验和感受呢?在公共艺术领域,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要,公众的看法比专家的意见更重要。

据媒体报道,有中国奶牛之乡的北方某市,这几年大搞形象工程,忙着建牛街、筑牛门,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城市的市标是9头铜牛和21米高的双翼,还有299头石牛、9999块牛图案砖。据说这些项目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相比之下,该市的养牛户却收入下降,拖欠严重。这样的所谓城市雕塑能够称得上公共艺术吗,它们与老百姓的要求和愿望究竟有什么关系吗?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事务中,我们所听到的主流的声音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规划、艺术品的设置是专家的事情,城市雕塑的成败关键在于是不是尊重了专家的意见;可以说,城市空间艺术的精英主义的性质异常浓厚。广大公众与艺术家总是处在一种教化和被教化的关系中,艺术家对自己的专家身份非常在意,他们以为,艺术是他们天然所拥有的对公众进行教化的权力,好的艺术是他们个人天才的产物,而什么是好的艺术的标准就捏在他们手上。他们永远只是单方面地希望公众靠拢他们、仰望他们、弄懂他们,而很少考虑如何为公众服务,主动为公众做些什么。

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在中国成功地实施了“亚洲土地”雕塑巡展的计划,在2003年1月18日至22日,来自广州东北部花都地区的近400名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在艺术家的指导下,花了5天的时间,用了120多吨黏土,最后制作了近20万个手掌大的小泥人;小泥人成形后,送到一个当地的砖厂烤干,于2003年3月22日正式展出。葛姆雷并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艺术家,从来没有上过艺术学校,他说:

我并不认同某些人才是艺术家的观点。我认为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艺术家。另一种倾向是当一些人认定某些人才是艺术家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责任感卸掉了,而把发现一个世界、表达一个世界的责任放在他认为的艺术家身上了。

安东尼・葛姆雷在中国的艺术活动我以为就是一次典型的公共艺术活动。

公共艺术的社会学转型还表现在公共艺术需要形成以社会学为基础的方法论。

多年来,我们在公共空间的艺术方面缺乏明确的方法论意识和手段,很多时候它是在自说自话,或者自娱自乐。很多时候,艺术家和批评家觉得自己是在为社会、为公众创造艺术精品,可是,他们的这种努力究竟收到了多大的社会效果,有多少人认同他们的想法?没人知道,也没有足够的方法让他们知道。不少自认为是立足于中国、立足于现实的公共艺术,实际与中国社会脱节,这是艺术和艺术家的悲哀。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随机在街头调查100个行人,让他们举出他们所知道的外国雕塑家和中国雕塑家的名字,结果,只有一个人知道米开朗基罗,一个人知道罗丹;而中国雕塑家竟无一人知道。这种严峻的事实并不妨碍我们的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自认为是成功的“公共艺术”。他们做“公共艺术”的基本方法就是个人埋头接受委托,或者参加投标,翻画册、找资料,从中获取灵感。

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的方法贯穿在全部的创作过程中,所谓社会学方法就是实证的方法,数字化的方法,我们的设计必须有依据,必须有统计学、社会调查的结果支撑;我们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评定也不是拍脑袋,也需要有相应的数字的支持。这种看起来只是一种工作方法的问题,实际上,它改善了我们的观念,它将这些数字背后的一个个民众的声音和要求凸现出来。回想我们做过那么多的“公共艺术”,我们对它们的实际效果做过多少社会学的量化统计和实证的研究呢?这些艺术有多少是真正对社会、对公众产生了广泛影响呢?如果我们一味地埋怨公众的艺术水平低,而不考虑我们的公共艺术在方式上,在手段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与社会、与公众的近距离,那么,我们的公共艺术是没有前途的。

公共艺术的第三个核心观念是地域和场所的针对性。

公共艺术没有通用版,也没有普适性,它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公共艺术只能针对具体的空间,具体的城市,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场所。

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等艺术必须与这个特定的地域和场所相匹配,必须和整个城市整体水平协调生长。具体地说,公共艺术只有与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协调一致的时候,它才是适宜的。

公共艺术的创作总是针对特定地域和场所的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尽管在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具体呈现在特定民族、国家、地区的时候,也就是具体的地域和场所中的时候,又有千差万别的特点。例如环境保护问题,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做环保的作品也是一种很时髦的题材,但是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比起国外的发达国家的环保问题要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因为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中国仍然还有相当的贫困人口在温饱线以下;当人的吃饭的问题和环境、生态保护发生矛盾,而我们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解决的时候,怎么办?这些就不是空喊环保口号就能解决的,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的深处,才能发现问题的特殊性。因此在中国做关于环保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果简单地跟在国外后面喊口号,希望与他们获得一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对于我们,有意义的是,你如何把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做出来。

现在,人们出国的机会多了,人们拿国外的公共空间和国内的公共空间相比,发现了它们在艺术数量和质量上的距离,于是,在“公共艺术”的旗帜下,出现了“雕塑大跃进”、“广场大跃进”、“绿化大跃进”等等现象。为什么有些城市的领导会很急呢?他们是有参照的,这种参照背景是国外,于是,他们违背了公共艺术必须与地域、场所的具体情况相匹配的特征,有的城市在经济状况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打肿脸充胖子,花费了很多钱来做所谓公共艺术的活动,搞大赛、搞展览、搞雕塑公园,实际效果未必能很快缩短与国外的距离。

还有大量的中国城市忙着搞欧风一条街,搞异域风情小镇,这样是不是就能提高公共艺术的水平呢?这样干同样犯了忽视地域和场所针对性的错误,中国不是欧洲,不说我们经济上不允许,就是有了钱,拷贝出一个欧式小镇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和中国有什么联系?

我理解,公共艺术是一个地方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水到渠成的事情,国外的公共艺术也不是一天两天突击出来的,而是慢慢生长出来的。发达国家建一座城市雕塑建设也是反复论证,反复考量的。在建设经费上,它们有基金会制度;有艺术的百分比计划;有一套完整的作品选拔和评审机制。

以城市雕塑为例,我们有些人总是眼红发达国家的城市雕塑。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中国是没有城市雕塑传统的,现在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些户外雕塑是作为宗教艺术和建筑装饰存在的,还不是城市雕塑的概念。城市雕塑不是唱卡拉OK,这一段丢了就算了,接着下一段唱,传统很重要,它是一个时间过程,是许多代人累积渐进的产物,而传统随着时间在不断地进行判断,选择和调整,当我们面对发达国家的城市雕塑的时候,并不只是这些作品本身在说话,它是和背后几千年的传统一起在说话。单独的雕塑是没有力量的,只有当它和传统联系在一起,和城市的总体氛围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才有力量。一个在国外很出色的雕塑,如果将它原样搬到中国来,并不能保证它一定在中国的“场所”中成功;它们总是给人感觉有点不太像,没有在原生地那样有力量,其基本原因就在这里。国外的城市雕塑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它成为城市的故事,成为和这个城市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是形成了特定的地域和场所的特定魅力,忘掉这一点,只是想在外表形式上、数量上模仿国外,甚至想迅速超过国外是很难的。

布鲁塞尔“撒尿的男孩”实在是小得不起眼的雕塑,如果没有导游的指引,一个外来人要找到它真的很困难,但是,如果没有看到它,就好像没有到布鲁塞尔。这是因为它的雕塑技巧和造型多么优秀出色吗?显然不是。第一位的原因在于这个雕塑背后关于这个小孩子的故事。罗马城的标志是一匹母狼,是因为这匹狼的塑造的高超才使它如此出名吗?也不是,第一位的原因是它所承载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关于这个城市来历的传说。有许多雕塑换了一个场所,换了一个空间,也许它根本不会生效,这就是城市雕塑所具有的“南橘北枳”的特点。一个国外的雕塑大师在国外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不能保证能为中国创作出必定成功的作品。

公共艺术强调地域与场所的针对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就公共艺术而言,使公共艺术作品与特定地域和场所形成对话关系的是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成功与否,还在于它是时间的产物,它的成败是由时间决定的,公共艺术通过在特定空间与城市的不断对话,与城市居民的不断对话,慢慢具有了它的魅力。所以,公共艺术不仅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更是时间创造出来的,它的意义也是时间不断赋予的。

所以,孤立地看公共艺术作品好不好,是很难说的,惟一的办法是,把它放在具体的地域和场所中来看。在公共艺术的实践中,一件作品,刚开始也许并不觉得怎么样,到后来慢慢越看越顺眼了,最后终于离不开了的例子太多了。由于时间因素,使许多公共艺术作品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城市象征物。例如深圳的《孺子牛》,它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个牛塑得如何好看,它首先不是个技术的问题,而是与这个城市精神的关系问题,它在与这个城市的对话中,时间赋予了它越来越丰富的东西,这个城市接受了它,使它成为这个城市无法取代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在深圳市政府门口,可以拿什么其它的作品替代它。再如,如果没有专门介绍,当人们一下子看到新加坡的标志《鱼尾狮》,可能会略略感到失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加坡的象征物吗?但这是历史,这件雕塑经历了时间,在时间的过程中,它承载了广大社会公众的趣味和心理,获得了这个城市广泛的认同。

强调地域、场所、时间,实际也是强调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的立场,公共艺术面对广泛的社会人群,它好不好,人们喜不喜欢,不完全是艺术家所能够决定的事,最关键的是公共艺术作品与这个城市的机缘。如果认为审美就能解决公共艺术的问题,如果仅凭艺术家的天才就能征服人心,那未免太天真了。“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在公共艺术的实践中并不少见。所以,公共艺术不能速生,不能突击,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强买强卖”;正是地域、场所和时间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使公共艺术成为一件有难度的工作,同时也是公共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在当代条件下,从地域和场所的角度重新认识公共艺术的某些规律才显得尤为必要。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

特约策划:何桂彦

责任编辑:傅琳

文章分享结束,新加坡有养牛厂吗在中国和新西兰为什么是发达国家?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