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养牛典型案例 畜牧业简介及详细资料

种养结合养牛典型案例 畜牧业简介及详细资料

其实种养结合养牛典型案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畜牧业简介及详细资料,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种养结合养牛典型案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扫黄打非工作总结通用

扫黄打非工作总结通用

扫黄打非工作总结通用范例

我导语: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年终总结不仅仅是给领导看的,更是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使自己更加认识自己,发挥优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篇关于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喜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叫袁珂,男,****党员,回族,现年30岁,1998年毕业于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开发区关王庙乡工作。XX年元月我被开发区委选派到关王庙乡余庄村委任村委会副支书。转眼间走上村官岗位已经两年了。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可谓是判若两人,现在的我多了几分成熟。这两年中,在各级组织领导的关心、培养下,静下心思工作,坚持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努力开展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在农村这样广阔的天地为有志青年发挥才能,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而我要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断的去学习、锻炼、充实、提升。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以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思想为宗旨,不断摸索农村工作的特点,不断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

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请组织和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村委工作

1、积极参与信访稳定、矛盾调解、民生关爱工作

首先,积极主动的帮助结对帮扶对象,主动走进弱势群体,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其次,我们支部书记做信访对象思想工作、矛盾调解、处理纠纷等工作时,我经常跟着他学习,积累了不少处事的经验,为我的工作提供帮助。我村综治办公室共处理邻里、家庭等各种纠纷12起,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2、积极组织政策法规宣传及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根据上级党委及远程办下达的任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及远程教育培训计划。首先,是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普法宣传内容包括《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册、宣传单、公开栏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宣传,XX年共组织学习法制学校培训学习12次,印发发放各类宣传册/单等1200余份,通过宣传,很大程度上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其次,是做好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科学安排播放内容并做好节目预告工作,每月对即将播放的节目通过广播、公开栏等形式进行预告。做好远程教育内容的学用辅导,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采取举例说明、案例分析、示范讲解等方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就学习收看内容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辅导,使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实现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上档次,学用见成效”的目标。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服务,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记录完善。共组织远程教育实用技术培训20余次,组织留守老人、儿童、妇女观看各类教育片30余次。

3、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余庄村是个回汉杂居的村,有四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全村现有1625人,其中回民815人、汉民810人。耕地3100亩,是个地势平坦,水土肥沃、条件相对较好的典型农业大村,主要农作务有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等;我村原有贫困人口121人,其中通过二三产业带动、高效农业等措施已脱贫98人。转目前,全村养殖户达80%以上,其中养猪2200头;养羊1800只;养牛620余头。基本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生产格局。仅养殖业人均收入2200元以上。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建筑工程承包产业,帮助全村大大小小15家预制厂积极联系拓展销路,产品销往漯河、新乡、许昌信阳等多个地市,年创效益190多万元,同时组织村内闲散劳动力外出承包建筑工程,年收入达到了60多万元。

二、关心儿童,发展教育。

余庄村回族小学是开发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我与该小学校长张法群一同,多方筹措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教育资金3万元,建起了学校的大门和门岗房,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处理很多问题不能得心应手,所以我也不能急于求成。

2、创新能力还不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村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领导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创造性的建议和工作方法,因此工作就显的比较被动。

农村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最重要的是有牺牲精神,有服务大局的精神,遇到难题时能挺身而出,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分类、评价与合理利用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分类、评价与合理利用

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挤占了大量耕地,直接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根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垦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分类

据土地详查资料,我国有70%的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陕西省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884526.5亩,其中可开垦土地面积为727828.0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82.28%;可复垦土地面积为156698.5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17.72%(图1)。

各地(市)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如下图(图2、3、4)。

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利用了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土壤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成果资料信息,基本查清了陕西省各地市可开垦及可复垦土地的分类面积,并进行了汇总(表1)。

2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

陕西省作为一个农业省,农业的发展对于全省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整体来看,陕西省耕地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而且减少很快。

通过对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及适宜性评价,查清全省各种适宜类的未利用土地数量、质量等级、分布特点和结构格局,使土地利用类型与利用方式符合土地的适宜性,科学合理地分配用地,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地,发挥现有未利用土地的潜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平衡。

该项评价除需要遵循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和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坚持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适宜性与利用性相结合等具体原则。

该项评价是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单元为土地利用现状图二级地类图斑。耕地后备资源的分类遵循全国统一的分类系统(表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纲要》中提出的适宜性分类系统,陕西省后备耕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分一等宜耕土地、二等适宜耕地、三等适宜耕地三个等级。其评价依据包括:土地环境的区域差异、土地肥力的高低、农业种类的多样性和土地条件的综合性、农用土地质量的长期稳定性因素和短期易变性因素等。

图1陕西省可开垦、可复垦土地分类

图2各地市耕地后备资源占全省比例图

按照《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中关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的要求,可开垦土地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沙丘起伏程度、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等指标。可复垦土地评价指标包括:地面坡度、挖损塌陷深度、积水深度、覆土来源保持程度、地下水位、堆积量、堆积物有害物质影响、堆积地面有效土层厚度、复垦(灌溉)水源保障程度等指标。

图3各地市可开垦土地占全省比例图

图4各地市可复垦土地占全省比例图

表1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分类面积表单位:亩

在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中采用主导因素为主,结合专家评判的方法,通过专家评判对各个评价指标确定了权重和标准分,并进行了量化分析。

陕西省后备耕地适宜性评价分值如表2。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见表3。

2.1可开垦荒草地(Ⅰ1)评价

荒草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坡度和土壤质地。因此在开发利用时需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兴修梯田和防护林带,防止水土流失。

表2耕地适宜性评价分值

表3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表单位:亩

2.2可开垦盐碱地(Ⅰ2)评价

从陕西全省盐碱地的自然情况看,大部分盐碱地经过开垦比较适合于耕种农作物。盐碱地后备资源中,渭南市的盐碱土地环境条件较好,生产潜力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评定为二等适宜农业土地;榆林市的盐碱地由于气温低,积温少,土地环境较差,经济效益一般,生态环境脆弱,评定为三等适宜农业土地。

2.3可开垦沼泽地(Ⅰ3)评价

该地类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今后要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可以发展水生作物等,可以搞水产养殖及排水种植棉花等作物,该地评为二等适宜地。

2.4可开垦苇地(Ⅰ4)评价

苇地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采取疏干积水或降低地下水位后,可开垦为耕地,适宜当地作物生长,如咸阳地区的苇地开垦后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亩产500千克以上,该地为宜耕三等地。

2.5可开垦滩涂(Ⅰ5)评价

全省滩涂坡度多在1°~6°,多数滩涂地势较为平坦,只有个别滩涂之间的陡坎高达1~2米,可视情况开垦为梯田;土层厚度多数大于50厘米,但从总体上看土层较薄,个别滩涂土层厚度逐渐增加,耕地适宜性良好;土壤质地中石砾含量多数小于15%,部分滩涂砾石含量小于5%,土壤质地黏重,温度大,吸收能力强,可耕性好;地下水位状况良好,绝大多数都在1米以上,适于耕作,地下水质一般是好的或较好的,适宜于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全省滩涂可开垦土地资源地带,基本没有沙丘,只有类似田坎般的陡坎,高度较小,对开垦不会造成影响;由于多位于关中暖温带,温度条件和积温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全省滩涂水分条件差别较大,在水分条件良好的滩涂分布地区适宜发展水稻、水产作物和水产业,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引洪淤地或人工修地,将滩涂逐渐改良成耕地,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2.6可开垦沙地(Ⅰ6)评价

全省沙地土壤沙性大,漏水漏肥,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低,微量元素缺乏,同时常受风蚀影响,特别是春播作物易受风沙危害。改良措施是平整土地,旱地改为水浇地,拉土盖沙,改良土壤质地,多施有机肥,增施氮肥和磷肥,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和护田林网。

综上所述,渭南等关中地区的沙地由于积温高,降水量较多,土地周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开发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是比较理想的可开垦土地,评定为二等适宜地;榆林地区的沙地面积大,但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较低,经济效益一般,社会经济条件一般,综合评定该土地为三等适宜地。

2.7可复垦废弃压占地(Ⅱ1)评价

以旬邑县底庙乡的评价为例。

本区废弃压占地堆积物为废弃宅基地的土壤堆积,堆积量<5立方米/平方米,无有害物质,堆积地面坡度6~10度,堆出地面有效土层厚度>1米,复垦水源保证程度较好,加之本地区人口较集中且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由此可将这一地区废弃土地评价为宜耕地。

2.8可复垦塌陷地(Ⅱ2)评价

该类土地复垦时主要限制因素是坡度和地质灾害,因此要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和工程措施。该类土地被评为三等宜耕土地。

2.9可复垦自然灾害毁损地(Ⅱ3)评价

主要集中于商洛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覆土来源接近,其他条件都较优,开发复垦费用较低,综上所述,被评为二等可复垦后备资源。

3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经济效益评价

采用土地生产率、土地经济分析等指标对土地进行经济评价,合理地进行土地经济分级,可有效地鼓励和指导人们正确使用土地,限制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利用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化。从我国情况看,合理的土地经济分级,应鼓励人们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调动经营者在正确使用土地方面的积极性。

在具体评价中,首先要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区域的特点及所具备的资料情况确定适合的评价单元。一般采用的划分单元有土地类型单位、自然地块或田块、行政或生产管理单位等。其次,调查当地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所包括的农作物种类和轮作周期,确定作为土地经济评价对象的各种农作物的面积,确定评价的时段范围和资料统计年度。再次,调查和测算在不同评价单元类型上,在各种现行轮作方式下,多年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主要有三种方法:传统的定点典型观测法,改良的典型定点测算法和数据统计测算法。最后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如亩产量、亩纯收入、单位产品成本),对上述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折算,并根据各种指标评价结果求出各类土地的评分,根据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土地评价单元类型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用加权平均等方法,求出该地区或农业企业的总体评价结果。

下面主要运用毛利分析法对典型地块进行土地经济评估:

3.1可复垦土地评估——三原县新兴镇中安村土地复垦开发案例

中安村位于新兴镇北南台塬两公里处,全村795人,总耕地面积1647.4亩,其中水浇地总面积800亩,旱地面积为847.4亩,人均耕地2007亩。

(1)本次土地复垦工程一期工程投资56万元,已复垦出耕地560亩,每亩投资1000元。一期工程完成后,亩产达到250千克小麦。按小麦每500克0.6元计算,亩产值达到300元,土地生产率为300元/亩。这样,三年亩产值即可偿还复垦成本,经济效益很可观。

(2)二期工程设计排洪渠一条,沿沟种植经济林70余亩,另规划新修“U”形渠道3500米,打机井一眼,涵洞二个,深井输变电一套,新修田间道路及村庄道路3千米。估计二期工程投资1600元/亩,使每亩土地总投资达2900元。二期工程完成后,亩产达到500千克小麦,亩产值为600元,土地生产率为600元/亩,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3.2其他可开垦土地——大荔县沙地开垦案例

大荔县南部沙苑地主要集中于八鱼乡、张家乡、官池镇,面积共计17009.5亩。这些沙苑地处于渭河一级阶地,主要特点为光热丰富,年均气温14℃。降水分布不均,水源充足(主要为井灌),但土质疏松、肥力低。

大荔县沙苑地改造工程,包括打井、道路、通电、喷灌设施齐全,估计每亩投资达4000元。改造工程完工后,土地生产能力能达到一年二熟,除栽种花生每年产值500~600元外,可种植小麦、黄花菜,每年产值达到800~1000元,土地生产率达800~1000元/亩,4~5年的产值就可收回开垦成本,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从陕西省来看,全省可开垦后备耕地资源面积727828亩,如果可开垦土地按每亩投资4000~6000元计算,需要投资291131.2~436696.8万元。每亩每年收入为400~600元计算,最多10年即可收回投资,而所建立标准农田则可永续利用。全省可复垦土地156698.5亩,每亩投资3500万,即可建成高标准农田,每亩年收益600元以上,5年即可收回投资。比较而言,可复垦土地开发经济效益较好,建议优先安排可复垦土地的整理与利用。

4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可行、因地制宜的原则下,由于陕西省三大自然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明显,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整治开发的措施应有所不同。

4.1陕北

陕北北部为风沙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陕北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应当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整治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陕北主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为荒草地、沙地、滩涂、盐碱地及自然灾害毁损地。

荒草地在榆林、延安市均有大面积分布,均超过10万亩,由于荒草地多分布于丘陵、山坡,地面坡度6~25度。适宜于谷子、玉米、土豆等作物,一年一熟,亩产75~150千克。要开发该类土地,可采用修梯田等工程措施,同时注意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乔、灌、草相结合布设防护林带,沟边种植经济林果。

沙地主要分布于毛乌素沙地,开发时要慎重,对于植被较好的地区,选择地势平坦的土地开发为水稻、菜地。绝不能推平植被搞开发。对于沙地造田,要先种植防护林网,后引入漫灌或平沙造田。

滩涂地开发可种植高杆植物,如玉米、向日葵等。注意做好防汛措施,因为陕北降水时间集中且暴雨频率高、强度大。

盐碱地开发,应在技术成熟后进行,目前陕北人均土地面积较大,达到人均10亩左右。只要提高单位产量,就可满足粮食需求。建议对盐碱地开发缓后进行。

4.2关中

关中地区属于国家级、省级耕地开发后备基地,后备耕地资源类型齐全,土地开发后可以一年两熟,亩产500~1000千克粮食,亩产值500~1000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关中具有特色的土地资源有:

(1)可复垦废弃压占土地。全省有11601.1亩,其中关中地区有113343.1亩,占92.2%。废弃压占土地在关中地区主要分布在咸阳市,其面积为107414.6亩,主要分布于渭北台塬地区,以旧村庄、砖瓦窑为主。经过工程改造后,可以成为稳定高产基本农田。增加耕地、增产粮食、农民增收,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议列入复垦计划,结合村镇规划,小城镇建设先行开发。

(2)沙地。陕西大荔沙苑可垦土地为17119.5亩。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在大荔实施了平沙造田工程,其投资4000元/亩,水、电、路、喷灌设施齐全,当年开发,当年见效,三年收回造地成本,经过五年种植,就可成为优质农田。建议做好土地利用开发规划,注意沙地防护林网建设,增设有机肥,实施生态农业、秸秆养牛,使之发展成小麦、花生、大枣、黄花菜及优质大棚菜基地。

(3)盐碱地。渭南市有30044.6亩盐碱地,经改良后可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治理盐碱地。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实施的卤泊滩土地开发造田工程,计划开发8700亩,新增耕地6600亩,一期工程开发治理土地2700亩,新造高标准农田2000亩,总投资1400万元,每亩耕地成本为700元,每亩土地开发成本为5185元,种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对盐碱地进行工程开发不失为土地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4.3陕南

陕南气候温暖湿润,但经济贫困,交通不便,有待进一步开发。该区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河谷低地,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一年稻麦两熟。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肥力不足,保持水土尤为重要。商洛地区后备资源面积为114796.6亩,安康市为4679.4亩。该区土地合理利用需要搞好基本农田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预防自然灾害。

畜牧业简介及详细资料

畜牧业简介及详细资料

介绍

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

①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②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

③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

④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⑤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⑥增加农民收入。

⑦为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

⑧促进广大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

战略规划发展

畜牧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后院畜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在某些部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例如:蛋鸡业、肉鸡业、奶牛业、肉牛业、养猪业等。中国的畜牧业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按当年价格计算已达到26.6%。随着相对独立的畜牧业产业的出现,又开始分化出一个强大的工业部门,这就是为畜牧业及生产服务的各种畜牧业投入工业,包括:机器、设备、兽药、配合饲料等的生产,以及各种畜牧业产品的加工业,如肉类加工业、奶品加工业等。因此,广义的畜牧业还常常包括为其服务的农工联合企业,如各种种畜禽公司、牧工商联合公司、配合饲料公司等。世界上许多已开发国家,无论国土面积大小和人口密度如何,畜牧业都很发达,除日本外,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美国为60%,英国70%,北欧一些国家80%-90%。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畜牧生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人均产量或产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途径包括: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牧业结构,开辟饲料来源,改良畜种,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疾病,提高单位家畜的生产力;同时增殖家畜数量。

特点

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1)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

(3)畜牧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

(4)畜牧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

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它不但为纺织、油脂、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丰富食品,为农业提供役畜和粪肥。故搞好畜牧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资,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广大农民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畜牧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

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纽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草场广阔,适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畜养类别: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

在澳大利亚、纽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代表国家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潘帕斯草原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就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放牧。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草原逐渐被四周围有铁丝网的大型放牧场所分割,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畜牛业所取代。大牧场归牧场主所有,原先自由自在的牧牛人,被牧场主雇佣到牧场来放牧牛群。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为了保证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井机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潘帕斯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特点

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地势平坦,距海港近,科技水平高等。

优势条件

地价低廉,地广人稀,草类繁多,生长茂盛,温和的亚热带气候,距海港近,出口便利。

经营管理

商品率高,规模大,培育优良种牛,先进冷冻保鲜技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发展措施

1.培育良种牛

潘帕斯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人带来的。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这样,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运往国外。

3.开辟水源

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机井,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以及提供牛群和人们的饮用水。

4.种植饲料

种植一些饲料作物或牧草,以补充放牧时天然牧草的不足。

乳畜业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乳酪。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纽西兰等地。

西欧和中欧一些地区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奶牛除需要多汁牧草外,还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西欧乳畜业地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精饲料作物。在区位选择上,西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因而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位于大城市周边,而生产乳制品的乳畜业离城市比较远。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牧业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自1949年的33.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09.3亿元;1990年,畜牧业产值进一步增加到1967亿元,是1949年的58倍多,1978年的9倍多;至2010年,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20000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为30.04%,可见随着中国畜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其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2010年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同时,还首次提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金融政策的推出有望使规模化养殖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2010年中国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量的增长,中国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也持续上升,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9.1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5.8公斤、20.7公斤和26.7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5.0倍、8.6倍和26.7倍。

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而随着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其潜力会更大。总体而言,未来15-20年内,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十二五"期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畜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将继续带动兽药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类型划分

依据畜牧业区划的分区原则与指标,在充分考虑饲料资源、自然环境、饲养技术和社会需要以及民族习惯与生产特点等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中国畜牧业划分为七个畜牧业地域类型区,即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海区;并分区概述畜牧业资源、畜牧业发展条件和主要问题,提出各区畜牧业发展方向及其主要措施。

农区

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

①以耗粮型副产品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棉子饼、豆粕、谷壳、麦麸、山芋等农业副产品、饲料陈年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

②兼用型畜牧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

③以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

④饲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营牧场和畜牧专业户。农区畜牧业仍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部分。

牧区

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天然草场;重点进行草原建设和其他建设,如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农林牧结合发展;以及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等。

草地

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即草地畜牧业。中国草地从植物群落着生的性质,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三类;从草地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北方草场和南方草山草坡两类。中国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是:草地资源退化,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除经营方式不够先进外,也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途径是:

①改良草地。

②有条件的地方扩大人工种草。

③建设牲畜棚圈。

④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⑤改革不合理的流通体制。

半农

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本区历史上曾是农牧业交替发展变化较大的地区,以具有汉族经营纯农业与蒙古族经营纯牧业的生产方式为特色。区内旱作农业与放牧畜牧业交错分布,畜牧业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区内科尔沁草原和坝上高原等天然草场以放牧牛、马、羊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外,宁夏的盐池、山东汇农牧业、同心及内蒙古毗邻地区,历来以发展滩羊为主,所产二毛裘皮尤负盛名。

城郊

主要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以饲养猪、鸡、奶牛等畜禽为主,为城市、工矿区直接提供肉、蛋、乳等畜产品。除郊区农村集体与个人舍养畜禽外,还有奶牛饲养场、大型机械化养猪、养鸡场,形成技术水平和商品率均较高的城市、工矿区副食品基地。

人才资源

在中国,高等畜牧业人才,主要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分布于各省(市、自治区)的农(牧)业高等院校来培养;中等畜牧业人才,主要由各畜牧业(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来培养,如吉林省畜牧业学校等。

污染表现

畜禽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含氮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氮物、粗纤维、其他微量元素、某些药物,各种成分的含量随畜禽品种、饲料、饲养方式等不同而不同,随粪便排出后将对空气、水源、土壤等产生污染。废弃物包括蛋壳、内脏、毛发、血液和下脚料,这些废弃物及时回收加工后可成为有用物质,如不及时处理,与粪便一同丢弃,那么也会与排泄物一同成为污染物。

传播共患病

据统计,由动物传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90余种,这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载体是粪便及排泄物。在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传给人的寄生虫病。2005年6月在四川省发生了猪的链球菌病传给人致数十人死亡的病例。在禽方面,最为严重的就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致2人死亡案例和2004年在广西叮当镇发生的禽流感案例。在牛方面有口蹄疫病,2001年3月份,英国大量偶蹄兽发生口蹄疫,在处理病畜中发生2例工作人员感染,还有炭疽病、布鲁氏病、结核病感染也为常见。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烈性疾病给人类造成很大威胁。

水体富营养化

家畜粪尿及畜产品加工场污水随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些污物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如水库、湖泊、稻田等水域。水中的水生生物,如藻类,获得氮、磷、钾等丰富的营养后立即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在池塘威胁鱼类生存,甚至死亡。在媒体上常见的是工业污水引起鱼类死亡,在实际中的畜禽场旁的鱼塘鱼类死亡常有发生;在稻田使禾苗徒长、倒伏、稻谷晚熟或不熟,使水稻绝收。由于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中的有机物在水底层厌氧分解,产生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体变黑变臭,"富营养化"的水体很难再净化和恢复生机,这也是畜牧业生产污染的一个主要对象。

药物残留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已成为畜禽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人们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禽产品(包括肉蛋奶)药物残留。这些产品通过人们的摄食转移到人体内,影响身体健康。如氯霉素,它主要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引起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的发生;有机氯药物中的DDT毒性强且稳定,通过生物可使含微量的DDT富集到严重的致癌危害程度。

重金属公害

重金属公害大的有汞、铅、砷、镉等,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为无害物,它们进入水体和土壤后,部分被动植物所吸收,并有逐级富集作用,可致使人畜中毒、死亡或患癌症。

饲料添加剂和促生长剂对畜产品的公害

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添加剂和促生长剂形成的公害时有发生。如1999年6月发生在比利时的肉、蛋、奶污染二恶英事件,给比利时及欧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85年英国发现首例疯牛病,1996年以来法国、丹麦、德国等欧盟各国相继发生疯牛病,给欧洲的肉牛业造成严重的打击,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动物骨血粉用于饲料添加剂。促生长剂如常见的"瘦肉精"(化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在饲料中添加可使猪生产速率、胴体瘦肉率提高10%,虽然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其残留给食用的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污染对策

制定防止污染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督

根据我国畜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和水平,找出一套可行的畜牧环境质量标准和畜禽排泄物及废弃物排放标准,为现有规模化畜禽场及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和法律依据,将畜禽场环境治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建立健全专业的畜牧业环境质量监督机构,对畜禽场的各方面引起的污染作出相应的规定,摸清畜禽场及对周边空气、土质、水体、河流、湖泊等污染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便治理,达到对畜牧业环境治理的目的。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部门应通过政策倾斜,调动畜牧业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鼓励畜牧企业在经营中不断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安排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以及对安全畜产品生产的投入,以达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效果。

生物饲料

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是消除畜牧生产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套用对人体安全又能促进畜禽生长的添加剂等手段外,还套用生态营养原理来开发环保饲料。

生态工程技术

通过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业生产。生态工程是利用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来指导畜牧业生产,并将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的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

兽医防疫体系

畜禽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农业部1993年的畜禽死亡调查估测,猪约为12%,家禽为20%,牛5%,以此推算,一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目。所以,只有建立健全全国自上而下的兽医防疫体系,达到全国性的防治面,减少畜禽死亡率,保证畜禽健康生长,从而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保障体系

利用畜禽疫病诊断监测手段,以及强化畜禽产地、屠宰、运输、市场等环节的检疫监控并逐步加强对饲料和添加剂、兽药和生物制品、动物健康状况、有害物残留、畜禽场环境状况、畜产品加工及销售过程等的安全监控,尤其要加强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杜绝不法商贩用不合检疫卫生标准的肉食品来扰乱市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用靠绿色环境生产绿色畜产品,以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促进和保证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1标准化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较低

在所调查的70个规模养殖场中,基本达到"六化"标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只有2个,比例极低,标准化程度与欧盟、美国等相比差距非常大。

2饲料兽药企业整体实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调查的86家饲料生产企业,80%以上年生产规模不足50000t;26个兽药生产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仅占23%,与兄弟省区同类企业相比差距较大。调查的26家兽药生产企业中,18家都是将买来的原料进行简单混合或灭菌分装,产品技术含量低;15家饲料生产企业中12家为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产品研发方面,26个企业中只有5个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仅占19.2%。

3服务体系亟待加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30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73%的单位工作条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差、学历低、年龄大。74.4%的防疫员年工资待遇不足1200元;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2%;40岁以下的仅占23.4%。70个县站人员编制平均为18.5人,73%的单位反映由于编制太少不能满工作需要,59%的单位近五年没有招录本专业大中专毕业生。56%的县区和40%的乡镇本专业技术人员在70%以下,17%的县区和50%的乡镇46岁以上职工的比例超过50%。在100个调查对象中,69%的县站和60%的乡镇工作经费紧张,难以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劳动保护缺失。全省只有安塞和吴起等个别县为防疫员办理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险种。

4人才资源匮乏,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在农村缺乏青壮年、有文化的劳动力现象突出。100个调查村中,劳动力年龄在45~60岁的占65%以上,国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18%,直接影响畜牧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规模场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的场长、经理型人才。在调查的70个规模养殖场中,48.5%是外行老板;技术推广缺乏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型人才。30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熟悉圈舍设计及设备配置的技术人员不足8%,会解读DHI报告的仅8人,掌握TMR技术的仅4人;技术支撑缺乏实验室检测、检验人才。20个县级动物疫控中心,能够满足兽医实验室正常工作开展需要的只有11个县,现有人才资源与高速发展的畜牧业不协调。

5制约因素多,政策支持乏力

投资大、风险大、污染大,贷款难、用地难、保险难,"三大三难"问题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户均自有资金5~8万元,但1个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农户需要投资18万元左右;建设1个"石羊模式"(石羊肉鸡模式就是以石羊集团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由集团与养殖户签订长期饲养契约,指导建设标准化肉鸡饲养圈舍,统一供雏、供料、供药、防疫、回收肉鸡)、存栏5000只肉鸡的圈舍需要投资15万元左右,超出了普通农户的投资能力;68%的调查对象反映疫病风险大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1%的调查对象反映市场风险大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等,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3份调查问卷反映贷款难是制约畜牧业扩大生产的最大障碍,70个规模场仅12家取得银行信贷。58份调查问卷反映用地难制约著畜牧业规模化的快速扩张。对高风险的养殖业缺乏完善的保险体系,例如母猪1000元保险政策与每头母猪3000元以上的成本价悬殊较大,不能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健全。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种养结合养牛典型案例和畜牧业简介及详细资料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