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农村养牛人?人还用了哪些动物的排泄物

缅甸农村养牛人?人还用了哪些动物的排泄物

今天给各位分享缅甸农村养牛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还用了哪些动物的排泄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人还用了哪些动物的排泄物

人还用了哪些动物的排泄物

我们都知道,动物的粪便可以用来做很多的事情,例如用来当做肥料,但是你是否知道动物的粪便可以用来当做一些中药,可以用来做咖啡,可以用来做香水,下面我们就详细的说一下动物的粪便都有哪些作用。

比如一杯“猫屎咖啡”就卖两三百元,一小块抹香鲸粪便更价值连城……

妙用一:高档饮料

例:猫屎咖啡

猫屎咖啡,又名麝香猫咖啡,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每市斤的价格由300美元至800美元不等,盛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在香港喝一杯猫屎咖啡动辄两三百元,而且只是一两间最高级的酒店才有售。猫屎咖啡已成为“咖啡新贵”,比起传统顶级牙买加蓝山咖啡更令“咖啡迷”们趋之若鹜。

而这种咖啡,其实是由印尼的一种俗称“麝香猫”的树栖野生动物的粪便提取烘焙而成。

麝香猫喜欢挑选咖啡树中最成熟香甜、肥美多浆的咖啡果实作为食物。咖啡果实经过它们的消化系统,果实外面的果肉被消化掉,而那坚硬无比的咖啡原豆经过麝香猫的消化系统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经过这样的消化过程,咖啡豆竟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神奇变化———由于咖啡豆中产生苦味的蛋白质被消化掉,因此猫屎咖啡的苦味少了很多,多了几分圆润醇厚的口感。

早期的印尼农民视专门偷吃成熟咖啡果实的麝香猫为死敌,但是不知是哪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突发奇想,在麝香猫的粪便中挑选出咖啡豆来制作咖啡,再经过加工和烘焙,制作出来的咖啡竟让世人和专家们都赞不绝口。

妙用二:名贵香料

例:龙涎香

龙涎香是一种香料,内含25%的龙涎素,加入香水中后,会在皮肤上生成一层薄膜,能使香味经久不散,历史上多用来作香水的定香剂。它既有清灵温雅的动物香气,又微带壤香及苔香等特殊甜气。其主要成分为龙涎香醇、苯甲酸、三氢丙位紫罗兰酮等。它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

龙涎香也是最神秘的香料,人们最初只是偶尔在海边拾到它。由于稀有难觅,龙涎香又被称为“灰色的金子”、“液体黄金”。刚开始人们以为它是海里的“龙”睡觉时流下的口水,因此得名。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它其实是来源于海洋中的一种体形巨大的生物———抹香鲸。

抹香鲸可以潜到千米深海之下,以乌贼、章鱼等体型巨大的海洋生物为食。抹香鲸吞下食物后,却难以消化它们身体中坚硬锐利的角质喙和软骨。抹香鲸的肠胃饱受这些硬物的割磨,只能通过消化道产生一些特殊的分泌物,来包裹住那些尖锐之物,以缓解伤口的疼痛。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分泌物包块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最终漂浮在海面上成为龙涎香。

刚排泄出来的龙涎香其实并不香,甚至带着粪便那种刺鼻和难以忍受的腥臭味,可是经过海浪的摩挲、阳光的暴晒、空气的催化,最终却变得奇香扑鼻,并且经久不消。

妙用三:培育树种

例:渡渡鸟粪

非洲岛国毛里求斯曾有两种当地特有的生物:渡渡鸟和大颅榄树。渡渡鸟是一种身体很大、行动迟缓、不会飞的鸟,如今已绝种。大颅榄树则是一种珍贵的树木,树干挺拔,木质坚硬,木纹很细。1693年前后,当最后一只渡渡鸟绝迹时,人们发现大颅榄树也患上“不育症”。到了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仅剩下13株珍贵的大颅榄树。焦虑的科学家们终于发现大颅榄树和渡渡鸟之间有存亡关系:渡渡鸟吃这种树木的果实,果实的果肉和种子外边的硬壳经过渡渡鸟的消化系统被消化掉,之后排出体外的种子才能够发芽。科学家们这才想出办法,让吐绶鸡来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以取代渡渡鸟,使这种树木绝处逢生。

妙用四:入药治病

例:夜明砂、望月砂、五灵脂

中医专家指出,不少动物的粪便都是疗效极佳的中药材,有的甚至还相当名贵。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鸡矢白、雄鼠屎、烧犬屎、马屎、牛洞(稀牛粪)等动物粪便入药疗疾的方剂。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其中动物粪便入药据统计也多达51种,涉及禽、兽以及包括人在内的32种动物。

记载中包括有:猪粪名猪零,治小儿客忤;羊粪治疗小儿泄泻,名屎中粟,治疗小儿客忤及厌食;驴粪治疗经水不止;骆驼粪,外用,止鼻衄;狮粪破宿血,杀百虫;虎粪治疗癝疽痔漏;鹿粪治疗难产;猫粪治疗痘疮内陷;狼粪治疗骨鲠;猴粪治疗小儿脐风撮口;鸽子粪,称为左盘龙,治疗瘰疬疥疮;白丁香,即麻雀的粪便,其性温,味苦,有小毒,能消滞治疝,退翳去胬肉,治女子带下;燕子粪治疗五癃及小便不出;孔雀粪治疗白带及小便不利;鹰粪治疗虚积,杀痨虫;等等。

夜明砂

有趣的是,古人还为有些动物的粪便起了一些有意思的雅号。例如,有明自杀虫之功效,可以治疗目暗生翳、疳积、痔瘘的野兔粪便,被名为“望月砂”;清热明目、散血消积,可用以治疗内外障翳、瘰疬疳积等症的蝙蝠粪便,被名为“夜明砂”;有活血祛淤、调节血气之效,用于蛇、蝎、蜈蚣等毒虫咬伤后的治疗的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寒号鸟)或飞鼠的粪便,被名为“五灵脂”。

妙用五:古法避孕

例:鳄鱼粪避孕药

几千年前,埃及人就发明了各种避孕技巧,比如他们记载在莎草纸上的避孕药,配方的主要原料正是用埃及盛产的一种动物———鳄鱼的粪便,再加上蜜蜂,有时候还会加上乳香(一种树脂)、芦荟,甚至牛奶。按此方调制成的栓剂,置于宫颈口和阴道内即可进行避孕,这可谓“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避孕药”。

据说,古埃及人认为鳄鱼、大象等动物都具有神秘的力量,因此被应用到避孕药方中。不过从科学角度来讲,这种方法和现代避孕药物,如外用避孕软膏、避孕栓的基本原理相同。鳄鱼粪有强酸性,的确具有一定的杀精作用,因此它的避孕效果极有可能是有效的。不过,由于动物粪便带来的强烈臭味,这种避孕方法已”绝迹“了。

妙用六:清洁用品

例:牛粪牙膏、骆驼尿洗发水

早前有报道称,突尼斯的柏柏尔人喜欢用牛粪刷牙。这个发明甚至已做成牙膏,成为柏柏尔人特有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牛粪牙膏的做法大致如下:他们将牛粪晒到硬如石头,再磨成细粉,掺入一些香料和矿石,拿薄荷枝蘸着,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这种复合配方据说有坚固牙齿、增白和预防牙龈炎的作用。这种牙膏,对于常年吃肉的柏柏尔人来说,的确很好用。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里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还喜欢用骚臭味大得出名的骆驼尿洗头。当地人说,沙漠气候恶劣,严重缺水,贝都因人的头发里又大多长有白虱,骆驼尿恰好有极佳的灭虱功能,因此才被他们选作“洗发水”。据说用骆驼尿洗过的头发光可鉴人,用它洗脸能让皮肤更光滑。这种源自古埃及的“美容法”当年曾传遍北非和阿拉伯半岛。据说著名的“埃及艳后”也曾用狮子尿洗头。

勐海县的经济

勐海县的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勐海县的经济发展缓慢。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77万元;人均占有粮食526公斤;各项存款余额16.3亿元。

2009年,勐海县实现生产总值34.01亿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辖区财政总收入3.4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58亿元,增长74%;财政支出8.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08亿元;贷款余额14.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6元。勐海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境内有耕地面积67.1万亩,盛产稻谷、茶叶、蔗糖,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茶叶出口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电脑农业示范区、糖料生产基地县和水稻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列为优质稻基地县、养牛综合示范区、商品猪基地县。

1949年,勐海县农业总产值2364万元。1956年,开展和平协商土地改革和山区直接过渡,废除封建领主制。1980年9月,勐海县率先在全州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总产值就达1.16万元;粮食总产量9.77万吨,平均亩产189公斤。90年代后,形成以粮、茶、蔗为骨干产业,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全面提高。改革开放后的24年间,农业总产值连年以6.41%的平均速度增长。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7亿元,粮食面积44.6万亩。

2009年,勐海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1亿元。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补贴4975万元。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推广超级杂交稻3万亩、优质稻12万亩,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2.12万亩,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示范4.8万亩,辐射带动7万亩。粮豆种植面积达53.6万亩,产量1.57亿公斤。2008/2009榨季甘蔗入榨74.88万吨,白糖产量9.51万吨。新植茶园3415亩,低产茶园改造800亩,茶园总面积35.1万亩,干毛茶产量1.23万吨。有机茶园认证1.1万亩。种植汉麻2万亩,收购干麻皮1139吨。勐海县工业以制茶、制糖为主。2009年,共有30家企业入驻园区,入园企业总投资3亿元。七彩云南庆沣祥茶叶股份公司投资1600万元建成勐海七彩云南茶厂,并与云南省茶科所合作成立“普洱茶产品检验中心”,建成云南首家普洱茶储存陈化研究中心。实现工业总产值23.66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1.97亿元。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2.76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8.73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蔗糖9.29万吨;酒精9701千升;发电量37183万度;精制茶19497吨;砖1141万块;淀粉1253吨;铁合金5825吨;黄金316千克。

2009年,有茶叶初制所600多家,茶叶精制企业123家,注册资金5461.5万元,年生产加工能力3.36万吨,其中有72家茶叶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生产精制茶1.95万吨;实现茶叶工业产值8亿元;茶叶企业上交税收5000万元。茶产业成为勐海县的第一大产业和最大纳税产业。规模生产厂家有勐海茶厂、黎明茶厂、福海茶厂等10多家。

2009年,勐海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9.11亿元。矿产业实现产值3.3亿元;制糖业实现产值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1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利税总额3.2亿元;工业利润总额2.19亿元。新增入园企业3户,累计入园企业33户,入园项目投资总规模近5亿元。2001-2002年,勐海县有小学229所、教学点102个。共有中小学公办教职工2872人。

勐海县的普通初中教育始创于1958年9月,学生47人。刀永光、王萍飘两位教师为勐海县一中创始人。1960年,学校有初中4个班,学生194人,为勐海初中教育之先河。1961年创办格朗和乡中学为勐海县第二中学,接着1972年以后勐遮、勐海、勐阿、勐混、打洛、勐满在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基础上,相继成立独立中学,分别称为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农中(1984年四中从勐海区迁入县城改为县民族中学),1990-1993年,创办勐宋、勐往、西定、勐海乡中学。1999-2001年分别在勐海镇曼贺、勐遮乡曼恩、嘎拱和巴达乡创办九年制学校。至2001年,勐海县有普通中学15所(含九义学校4所)。

2007年年,勐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其中:普通中学18所(含完中3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中(中职)1所;职业初中1所;小学137所(完小60所,比上年增加1所),比上年减少11所;幼儿园3所。有教学点63个,比上年减少4个。共有教学班1180个,比上年减少100个,在校生44470人。2009年,勐海县有公路2940.05公里,其中国(省)道2条171公里,县道13条369公里,乡村道路81条737.9公里,专用公路134.15公里,自然村和蔗区公路1528公里,99.5%的自然村通了公路。年货运量120万吨,客运站日接发班车167班次,年客运量57.08万人次,年客运周转量4741.42万人公里。14个乡镇全通客运班车。打洛是通往缅甸、泰国重要的国家一级口岸。

2009年,勐海县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增长3倍。佛双桥至打洛二级公路、勐阿至勐往农村公路改造和格朗和、布朗山油路等工程顺利建成通车,澜沧惠民至勐海二级公路基本完工。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顺利实施。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372万元,增长15.5%。改善县城公共交通,开辟8条公交线路,46辆公交电瓶车投入运营。勐海旅游西线是西双版纳旅游片区的两个次中心、三大旅游区、五条旅游主线之一,以边境游、跨境游和茶文化旅游为特色旅游品牌。截止2008年,全县已建成旅游景区(点)4个,其中,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1个(打洛勐景来景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1个(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云茶源旅游景区),国家1A级旅游景区(点)2个(景真八角亭景区、打洛独树成林景区)。

勐海县国境线(中缅)长146.6公里,开通两条跨国旅游线路,即:打洛—缅甸景栋、大其力—泰国迷赛、清莱、清迈、曼谷;打洛—缅甸景栋、东枝、仰光。

旅游资源有人文景观19处,水域风光45处,生物景观32处,古迹建筑20多处,休闲求知健身场所40处,旅游购物场所41处。主要景点有景真八角亭、独树成林、打洛森林公园、曼短佛寺、巴达野生茶树王、曼峦回清真寺、勐邦水库等。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位于勐海县城西南面的昆烙公路边上,距县城约10公里。是当地傣族从事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据史籍记载,此佛寺始建于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传入后建的最早佛寺之一。佛寺整体由大殿、戒堂、彭房、僧舍、佛塔和窝苏(八角亭)等建筑群组成。主体建筑大殿阔4间,宽约10米,深8间,长约18米。大殿是拍梁、穿斗结合的梁架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上下两檐都是五面坡。平面布局不用檐柱,四面偏厦是墙抬梁,墙体与檐口间设有斜撑。殿内外的构件上均有龙、凤花卉等图案的雕刻装饰。1993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缅第一寨

中缅第一寨—勐景来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打洛江对岸就是缅甸。

勐景来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毗邻缅甸,与缅甸掸族边民来往频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见的傣掸混居现象。勐景来在文化上保持了传统的边境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全村400多人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村里有一座佛寺,所有男童到了七、八岁的时候都必须剃度出家,在佛寺里学习傣文、佛教经典及傣族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传承博大精深的贝叶文化。

勐景来曾经是中缅边境的宗教文化中心,村口的塔林、神树、神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到节日,信徒都会来这里赕佛求经,最盛时曾达到3万多人。勐景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傣族群众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被人称为“中缅第一寨”。

现在人们眼中或者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现在人们眼中或者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却是老师应该尊重和资助贫困学生。

原因是:在我母亲去世后那些悲痛的日子里,我从我母亲遗物里看到了我母亲的学生胡同春的来信,信里说“邓校长你是最尊重最同情贫困学生的,不像(XX)主任……”;我父亲去世后那些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学生当面告诉我,“杜校长常常塞钱给我们穷人家的学生,为了不让我们丢面子,他还一定要背着人。”

是的,我的母亲出身城市贫民,我三舅考岷江电厂的时候夏天还穿着冬天的厚衣服(尽管他后来自学成才成为岷江电厂总工程师),因为实在没有更多的像样的衣服。

但我的父亲却是自愿吃苦。

我父亲杜承雯,出身地主家庭,是家族十四弟兄里的老大,由于我姑婆姑母家没有男丁,他过继给我堂爷爷,所以承祧两房。我亲四叔杜承霨是开米厂的,是本地第一个采用电机打米的人,也是本地第一个玻璃厂的创办人。家族召开联宗大会,我亲五叔杜承雩被推选为族长。

就这样一个富足兴旺的望族大家,我父亲却感到了羞耻!

到15岁小小年纪,他已“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我姑母语),却发誓“不吃剥削阶级的饭”,离家出走了。

他步行几十里,走到李白“夜发清溪”那里——清溪驿河口镇,再走向新民镇,到那里去教书谋生,自食其力。好些个学生比他大。

我父沉默寡言,从不谈论自己,他的这些经历我是从教育局给我父亲召开的追悼会上听来的,老教师周长勋先生讲的。

周长勋先生泪流满面、捶胸顿足,他说,“从此我失去了良师益友,失去了做人的榜样!”

他女儿女婿怕他悲伤过度,连忙把他扶住,并劝他不要再往下说。

是的,周长勋老师是我父亲的干亲家,当年父亲只和穷人出身的做朋友,找妻子也找的是穷人家的女儿,我母亲。

教书一年,我父亲和穷人朋友周长勋先生一道,两个16岁的少年,身背书箱和稻草,晓行夜宿,步行几百里,到省城考省立师范。

一是因为师范学校免费,二是为了实现更远大的教师梦。

16岁的我父考了全省第一!

家乡地方政府闻讯,认为我父荣光桑梓,送给我家一个匾:“书香门第”。

追悼会上,白须飘飘的老教师徐大庭老师补充说,“杜老师当年是四大才子之首”。

这一切,如果不是追悼会,我们作子女的,什么都不知道,我父母从来不说,他们从不谈论自己。

后来,我家又得到一个匾:“抗战英雄”。

那是因为我黄埔军校的亲三叔杜承霦为国捐躯。部队送回这匾的同时,还送回我三叔的佩剑,上刻“不成功便成仁”,还送来一套新军装。

我尚在读书的亲五叔杜承雩于是投笔从戎,参加青年远征军,去了缅甸。

我父晚年,有一次从五七干校回来,在窗外斜投进的日光下,面对着墙壁,唯一一次在家里唱歌,“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过去我只看见过一次他和开大会的学生一道唱歌,他从不在家唱歌。

父亲不知道我在窗外,他唱得非常动情,以致和他不苟言笑的性格不符,关于道德修养,他是信奉“慎独”的——人前人后一个样,所以他抒发的应该是真情。也许他突然想起了自己为国捐躯的弟弟和“教儿打东洋”的母亲——我八十多岁还在扇着炉子为上班和读书的我二叔家的人做饭的小脚祖母。晚年,在她几个儿子里,她选择了我最穷的二叔杜承霖。

解放后我二叔一大家人挤住在家族的堂屋,他先做过茶马古道上的背夫,把货物背到马边去,再从马边背茶叶回来。后来交通渐渐发达,他失业,进了竹器社,学会竹编后,他编了竹笆,把那间全家聚居一室的堂屋隔成两间。非常十年时期,他把“抗战英雄”匾藏在屋脊的瓦下面。

我家就在二叔隔壁,二叔一家解手都在我家厕所。

记得三年自然灾害大饥饿时期,那时,吃公共食堂,每个人每一顿只能得到很小很小一块饭。有一次,我祖父解手后看见我家厕所外的几株油菜,很想扯一片菜叶来吃,大概想到儿子已经抱给人家,这油菜是别人家的财物,吞着口水从油菜下面找到一株细小的草,拔起来看了看,急忙塞进饥饿难耐的嘴里。

我在屋里纸窗下偷看到这一幕,流下泪来。

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教养啊!

我父省立师范的老师里他所最佩服者为中共地下党四川书记车耀先。后来我父做校长的时候,礼堂里悬挂国共两党抗日将领肖像,尽管他两个弟弟都是国军。他因此被解除校长职务。

“‘只要是抗日的,都应该挂!’他说,他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头角峥嵘!”徐大庭老师在追悼会上感慨万端地讲道。

是,我父在年轻时确实头角峥嵘,解放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他认为“脱裤子、割尾巴”口号不妥,认为受到侮辱,愤而割喉自杀,幸被抢救。

他第二次被解除校长职务。

被调到县教师进修校做一般教师,工作是全县所有函授点中文面授。他再次继续他步行的人生,步行十多年,一次几十里,走遍全境。每一次孤独地身背装满讲义、衣服和盥洗用具的邮差的绿色大邮包,手拿红色油纸伞,跋山涉水,走在去往每个区乡的寂静道路上,陪伴他的,只有鸟的叫声。

那些区乡的名字当年我好陌生!

舞雩、定文、罗城铺、孝姑、新民、龙孔、下渡……

我17岁教书的母亲在与他相隔几十里的九井乡,这时她也受牵连,被解除了职务。以前她是中心小学校长,管理全学区小学,现在在她曾经管理的最边远的山区小学教书,一个人,从打钟和烧开水工人到教师、校长。她只好教“复式班”——这个年级讲,其它年级做作业或者上体育。

没办法,这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谁也不愿意去。

直到退休,我父母才得团聚。

可是他们又分别,我父亲到县城文化馆清理善本书,我母亲在家乡小镇办文化站。

他们还曾经为供销社青年职工办夜校,为青年职工们补习在非常十年所没学到的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他们还照料我哥哥的女儿,因为我哥哥和国外有合作研究项目,常年不在家。

我母亲办文化站,办文化茶园,训练女子龙灯队并夺冠,帮助失足青年,辅导地方各单位文娱节目,把文化站办成了省先进。当年作家周克芹先生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争着拍摄,官司打到文化部,结果各拍一部。李纬这拍过《小城之春》的老影星和当红明星刘晓庆等等一时云集,周先生由于感动于我母亲的事迹,竟在大红大紫的百忙当中抽出宝贵时间和乐山诗人周纲联袂前来采访。

我母亲,穷人的女儿,用她晚年的生命证明她绝不是背叛穷人解放事业的人,不是人民的敌人!

其次,我想到,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学识、才艺足以为人师傅,多才多艺的人。

我父亲旧体诗歌、书法都行,用诗词写日记,解放前还曾经组织学生排演话剧《棠棣之花》。我弟弟杜力放弃五一劳动节休假,参加抢修发电机组,不幸因公牺牲,被追认优秀共青团员,我已退休的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写七律诗《哭力儿》以哀悼,中有诗句:“慷慨捐躯实可哀,满腔热血洒蒿莱。断肢碎骨宁为己,济世利人夙所怀”。

是的,我弟弟在很偏远的“蒿莱”之地南垭河电厂工作,被天车断掉的钢缆抽断了手臂,接着抽中心脏!

我父这首诗中还有“怜汝一生多失意”的句子。我弟弟因受父母“问题”牵连,从小被人追打甚至灌大粪,只好只身逃往青海!刚回川工作,也分在偏僻之地。我父工资,在全县教师中最高,我弟弟幼年穿的裤子,却是补丁重重叠叠到不见实物难以置信!

我初中校长邓思敏是我远房舅舅,曾经在我父当校长的师范学校做班主任,美术、书法都来得。调我读的初中后,亲自在学校墙上画壁画、写格言,还办学生美展,还组织学生排演话剧——这些都是向我那教育内行的父亲学的。本地213国道大桥是邓校长题字。

我母亲出身贫苦,学费来之不易,所以在学校时课内课外尽量多学,学得多才多艺。工作后除了教书,还办板报,办墙报,画壁画,做教具,做的木圆规、三角板、地球仪就像从新华书店买来的,还常常和女教师们按动风琴唱歌剧。又是全科教师,当校长时,语文、数学乃至图音体教师请假,她都能亲自代课。还组织学生排练歌舞节目,辅导地方文艺演出,教敲锣鼓,教说快板,教独唱、合唱,教舞蹈。退休后办文化站,办文化茶园,训练女子龙灯队并夺冠。古稀之年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办板报,我姑母看见,说:“你不怕摔下来?”我母亲回答说:“想想你和姑婆扫盲吧,还不都是为公!”

是的,我母亲生我40天就被抽调搞中心工作,我姑婆、姑母把我兄弟姐妹带大,白天劳累,晚上还在我家族厅房义务扫盲。

我班主任李元中老师经常辅导我们朗诵英语诗歌,辅导我用英语写日记。

我两个语文老师刘大声老师、王友华老师都是大学生时发表诗歌的学生诗人。

我的初中老师们在学校排演话剧和大合唱的时候,校长邓思敏亲自画海报,美术老师——前峨眉电影制片厂美工冯先洁老师画布景,朱安生老师负责音乐。所有年轻教师都参加主持和串连词朗诵,都在话剧里扮演角色。

第三,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足以为人师表。

我父亲解放前后都是校长,又是解放后本地第一任师范校长,为本地培养了最初一批科班出身的师资,又提议并促成地方办起了有史以来第一所幼稚园。我母亲当校长时鞠躬尽瘁,退休后,白天管文化站,帮教失足青年,办板报,办墙报,辅导地方文娱节目,晚上和父亲在夜校为青年职工补习文化,我父亲白天还为文化馆清理善本书。

我曾经写有一篇《我家绝不欠工农》,其中讲到

我父母在五七干校和农场种地、我哥姐大学毕业到农村和农场锻炼、我和弟弟上山下乡当知青,我家种地的年头加起来相当可观,不会愧对工农。

仅我自己就下乡7年,从在汉区桃粪种地到去大凉山背粪种地,我本学霸,却栽秧打谷甚至打荞子样样会。

我父更厉害。

一介文弱书生、高度近视,一切从头学起,居然桃粪种地、喂鱼喂猪养牛样样会,后来我亲见他在进修校锄草,比我这知青还锄得地道锄得干净!

太不可思议,一个从小“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一个读线装《杜工部集》的斯文人,数年五七干校,居然锻炼得真的劳动人民一般!

我父母热爱教育,我父亲15岁教书,我母亲17岁教书,我父亲解放前后都是校长,师范校第一任校长,提议并促成地方办起第一所幼稚园,我母亲早期中心校校长,他们完成了创业和铺平道路的工作,却有好多年被剥夺上讲台的权利。解放前后我父母都是名师。我的第一个妻子的父母都是乐山一中教师,一听说我父亲名字立刻同意,他们说和我父共事时我父上课从不带讲义,却讲得头头是道。在通才学校,我母亲是女英雄丁佑君的班主任。

受父母影响,我兄弟姐妹除牺牲的弟弟外,全是教师,从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到博士生导师。

我热爱文学,但教书从来不敢马虎,当成第一要务,务必夺得好成绩,不玷污我父母名声,以致教一个最偏僻的山区中学的时候,我学生曹孝顺(我教他时他自己更名曹鹄)也考了语文中考全县第一!

但教育局让我当教务主任的时候我谢绝,因为我父母年迈,我又沉迷文学不能自拔。

在我弟弟的追悼会上,工人们失声痛哭,他们说我弟弟牺牲之前一直在下班后抓紧时间复习,准备投考师范大学。

是的,真正的教师就是奉献者,我父工资在全县教师中最高,他一直默默资助贫困学生,自己的幺儿却穿着补丁重重叠叠不亲见无法置信的裤子,我读初中时外衣里面是姐姐穿过的花棉袄。我父亲从五七干校转到本地农场喂猪喂牛的时候,作为知青,当时我有了收入,年终结算,我一年挣的工分除了分粮食,还能进钱。有一次回家时我买了油条豆浆去看我父亲,父亲竟很生气,他嫌我学会讲享受。

是的,我父亲母亲从不讲享受,从不做生,过年过节的伙食一如平时。除了工作证,我父母没有照过别的照片。

我把我父责备我讲享受的真人真事写成散文投报纸,竟被年轻编辑修改为我父因家贫而责备我。

文章发表,我委屈万分!年轻人啊,你知不知道我父我家工资,你知不知道人世间有不讲自己享受专讲资助他人的高人?

就是人们看得万分贵重的生命,我父在他的暮年,在他的诗词日记里,也是这样看待:

“乐生还乐死”!

对于国计民生、人间善恶、社会道德风尚,他的诗词日记里却是满满的关心。据母亲说,不管如何痛苦,为了不影响子孙上班上学,他从来不在子孙在家的时候呻吟。那天早上,他弥留之际,还按时打开小收音机听新闻。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缅甸农村养牛人和人还用了哪些动物的排泄物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