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畜牧业养牛场招聘(新西兰发展牧业的自然条件)

新西兰畜牧业养牛场招聘(新西兰发展牧业的自然条件)

其实新西兰畜牧业养牛场招聘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新西兰发展牧业的自然条件,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新西兰畜牧业养牛场招聘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新西兰发展牧业的自然条件

新西兰发展牧业的自然条件

新西兰发展畜牧业的条件

自然方面: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牧草茂盛,牧场辽阔。(任答3点得3分)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高,市场广阔,管理科学,重视发展人工牧场,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6.87万km2,由北岛、南岛及其他一些岛屿组成。除北岛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外,决大部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农业劳动力约有13.2万,占经济活动人口的8.6%。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hm2。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的一半。

我国应该怎么样学习新西兰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应该怎么样学习新西兰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新西兰面积26.8万平方公里,人口439万。畜牧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新西兰是世界上人均拥有牛羊最多的国家,2011年全国有奶牛450万头、肉牛400万头、绵羊3700万只、马鹿200万头。同时,新西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畜产品出口国,畜牧业占农牧业出口总值的90%以上,是全国出口总值的70%,其中,奶制品、羊肉、鹿肉、鹿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居世界第二位。

新西兰作为太平洋南部的一个小国,为什么能创造畜牧业经济奇迹,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出口大国?新西兰之所以能成为“畜牧王国”,固然与其广袤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关,但更与其长期重视畜牧业发展,重技术、重管理、重服务、重细节等有重要关系。总结新西兰草地畜牧业发展经验,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种草重科学

新西兰有草地面积1200万公顷,全部为人工草地,这些草地产量高、质量好,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草料来源。甚至有的人工草地是50年前播种的,至今仍长势良好。从具体做法看:

一是选择性播种。根据土壤肥力、酸碱情况、区域气候、海拔、降雨量、利用方式等选择最适宜的草种。土壤肥力差的地块,种植耐瘠薄的品种;降水量少的区域种植耐旱品种;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耐寒品种;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区域,种植耐酸或耐碱的品种。比如:白三叶一般播种在相对温暖的区域,紫花苜蓿一般播种在ph值为6.2~6.5的土壤中;当土壤的ph值小于6.2时,一般播种白三叶或红三叶。

二是根据用途播种。放牧型草地种植耐践踏型牧草品种,供育肥使用的草地种植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品种。同时,注重禾本科、豆科、菊科、车前科等牧草的合理搭配,以保证家畜营养平衡,满足家畜生长发育需要。

三是重视测土配方施肥。牧草生长要消耗土壤中的养分,为此,新西兰各农场非常重视及时补充土壤肥力,一般每两年要委托专业化的服务公司进行一次测土,测定内容包括ph值、有效磷、硫、主要矿物质(钙、钾、镁、纳)等,并由专业服务公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配方施肥。一般每公顷每年补施氮肥150公斤~200公斤。若不定期施肥,将受到政府的严厉处罚。

四是普遍实行混播。新西兰牧草种植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品种进行混播,根据土质(如ph值)和地形(坡地、平地)确定混播牧草品种的适宜组合。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无芒雀麦、菊苣、车前草等品种是新西兰牧草混播时的主要选择品种。

五是多种措施防除杂草。为防治杂草,在更新草地、重新播种之前,都要使用灭生性除草剂,以杀死杂草、灌丛及其他所需淘汰的牧草。此外,牧草主要选择在秋天播种,由于气候较冷,不利于杂草的生长,更有利于所种植牧草的生存。草地放牧以后,要将未放牧的草及时刈割,以便抑制杂草、毒草,并使新生长的牧草修剪整齐。

用草有计划

新西兰放牧草地管理的核心是“配粮”,即以草畜平衡为前提,实施“以草定畜、依畜配草”的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科学测算用草量。各农场都会依据全年牧草生长曲线,认真核算各季节及全年的牧草生长量,并以此确定各季节家畜的适宜载畜量,以及为牧草生长淡季所应提前贮备的牧草量,以实现全年牧草供应的总体平衡。

二是全面实施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是新西兰最普遍、最基本的做法,采用永久性围栏与临时性电围栏相结合,实现“以栏管畜、以畜控草”。每个农场都会根据自己草地资源情况以及各个季节家畜放牧需求,以固定围栏的形式将草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在围栏区域内再以电围栏划分更小区域,有计划进行分区轮牧,确保草地不过牧和草地利用后尽快恢复。

三是重视淡季牧草储备。为减少生产成本,新西兰家畜一般不喂精料,为此,搞好淡季牧草的储备是新西兰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各农场都会在牧草生长旺季收获最好的牧草进行青贮。青贮工作一般委托专业化的服务公司负责,以保证青贮的质量。同时,各农场还会为家畜越冬预留一定的专门草地,以保证家畜在冬季也有适量的新鲜草料。

四是善于以畜管草。充分利用牛羊采食牧草的不同特性来管理草地。新西兰的农场一般都会结合牛羊饲养,即使是专门的养羊场通常也会饲养几头牛。羊喜欢吃嫩草,牛喜欢吃老草和枯草,羊吃过的草地再让牛吃,不仅提高了草的利用率,而且也有利于防止杂草。

管理重细节

新西兰人始终坚信只有良好的管理,才会有较好的效益,因此,各农场都把家畜当成工业产品进行生产和管理,特别重视细节。举几个例子:

一是家畜每天称重。通过称重及时了解每头(只)家畜的生长速度,并记录在案,以便及时调整放牧方式和营养结构。同时,通过称重,及时发现和淘汰不良的家畜。

二是家畜佩戴耳标。新西兰所有的家畜都必须佩戴电子耳标,耳标详细地记录着家畜的基本信息,如:出生时的羊羔是单羔还是双羔,防疫、驱虫时间等。

三是实施简便易行的管理措施。每个农场都有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小型设备,将羊进行仰面固定,然后在固定架上进行断尾、去势、接种、驱虫、戴耳标等一系列工作,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保障了家畜健康生长。

四是幼畜分开饲养。幼畜出生后,及时与母畜分群饲养,集中保暖,集中哺乳,并设置单独的、质量较高的草地供幼畜放牧(牧场根据幼畜的营养需求均种植了专门人工草地)。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幼畜的营养水平,也有利于幼畜提前断奶,更能促进母畜生长,促进母畜发情。

五是善用小窍门。比如:在母畜身体后上部贴上一种可变色的试纸,利用家畜在发情时常常会允许其它家畜爬上其身体,从而在试纸上留下标记这一技巧,来判断家畜是否发情,并及时进行配种。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记奶牛的身体状况,比如有乳房炎的奶牛,在臀部画上红色标记;脚踢发炎的奶牛,在臀部画上蓝色的标记,这样有利于进行不同的放牧管理,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也有利于挤奶时及时处理掉病牛所产的牛奶。

良种水平高

新西兰家畜良种化程度很高,比如:目前全国现有的3700万只羊,基本上都是改良杂交羊,繁殖成活率从50年前的91%提高到目前的130%。在提高良种化水平方面新西兰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极其重视家畜育种资源的选择。在育种材料的选择上特别重视产羔率、年怀孕次数、存活率、100天和200天的生长速度、奶产量、肉骨比、母性强弱、颜色、牙齿的吻合程度、脚力的好坏、乳房情况、抗病能力等性能指标,尤其是重视产羔率。

二是良种繁育专业化。搞育种的农场就单纯育种,不搞商品畜种;搞商品畜种生产的就不搞育种,并且种公畜、种母畜由不同的农场生产,以避免近亲繁殖、品种退化。

三是严把良种引进关。从国外引进家畜品种到新西兰必须经过严格的隔离、检疫、选育等过程,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四是杂交改良有针对性。根据不同气候、饲养条件进行杂交组合。温暖、平原地方主要发展体型较大的品种;寒冷、高山地方主要发展体型相对较小,且耐寒的品种;饲养条件较好的地方主要发展生长较快品种;饲养条件较差的地方主要发展耐粗饲的品种。

五是全社会的良种意识较强。各农场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就非常注意及时观察、淘汰生产性能较差的家畜个体,在长期的选择中家畜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家畜拍卖市场拍卖家畜时,外形好、体况佳、毛色正、质量优的家畜拍卖价格明显较高,这就在客观上通过市场引导促进了良种化水平的提高。

疫病防控严

由于长期严格的防控措施,新西兰至今未发生过家畜重大动物疫病,这在全世界来说应当是个奇迹。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健全的防疫体系。新西兰有官方兽医150名,负责全国动物防疫的行政管理。此外,还有6000名执业兽医,这些兽医都与农场建立了紧密的互惠关系,兽医与农场签订了服务合同,为农场提供防疫方面的技术指导与服务,而农场则给兽医支付必要的服务费用,双方的目标和责任非常明确,确保了防疫的质量。

二是严格的防疫措施。新西兰在疫病防控方面主要采取免疫、隔离检疫、病畜隔离、驱虫、育种(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转移环境(将家畜转移到不易患某种病的另一个地方)、正确放牧(如:牧草最下面的3厘米~4厘米处寄生虫多,就尽量不让家畜吃)等手段。

三是建立产品价格与疫病的关联机制。在拍卖市场的显示牌上明确显示每头(只)家畜的疫病发生情况(从电子耳标上获取的信息),患过病的家畜出售价格会较健康家畜低很多。这就从机制上调动了养殖者自觉开展动物防疫的积极性。

四是自宰自售违法。新西兰法律规定养殖者自己宰杀的家畜只能自己吃,若自行出售将要受法律制裁。这确保了家畜必须通过拍卖环节出售,不仅确保了家畜产品的质量,也有利于防止家畜疫病在无监控状况下传播。

技术推广实

新西兰高度重视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这是确保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一是教授、专家农民化。笔者通过在新西兰的考察学习中了解到,在大学任教的许多畜牧方面的教授专家都有在农场长期工作过的经历,有的甚至目前还是农场主。丰富的实践知识为他们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他们知道生产中最需要什么,知道哪是难点和重点,知道怎样有效解决,使其授课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听得懂、喜欢听、学后就能用。二是养殖者专家化。无论是农场主还是雇佣工,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农场的雇佣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被雇佣。在农场就业最低必须持有三级培训证书(最高为六级),级数与薪酬成正比。三是培训重视全程、重视能力。培训课程的设置贯穿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每个学员要完成从牧草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到家畜饲养管理各个环节的学习。除理论学习外,要安排大量的实际操作,让学员自己动手。这样,使得毕业的学员能很快适应生产的需要。此外,新西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技术服务社会化、畜产品交易市场化以及生产者保障畜产品质量的高度自觉性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前,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进入了“十字路口”,受到了比较低效益的困扰,一些地方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消退。如果我们对照新西兰的做法,就不难发现自身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个产业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我们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比如:新西兰绵羊一般6个月就可以出栏,而在我国南方绵羊则需要1年半以上才能出栏,出栏速度是我国的3倍以上。新西兰一岁的肉牛平均体重可以达到366公斤,而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只能达到170公斤左右,不到新西兰的一半。新西兰家畜的流产率一般不到5%,而我国南方地区羊的流产率为30%~50%,一般农户养羊的流产率可能更高。显然,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新西兰经验就是要学习其抓住一个产业不动摇、不放松,坚持不懈、不断提高的做法,学习其扎扎实实管理和工作的作风,把技术应用到位、管理落实到位、措施实施到位,只有这样,我们的草地畜牧业才有希望。

新西兰的畜牧业以什么为主

新西兰的畜牧业以什么为主

今天,畜牧业是新西兰的主导产业,传统的畜牧业以牛、羊为主,主要产品为羊肉、肉牛、羊毛、乳制品和皮革制品,而鹿、山羊、鸵鸟、骆驼等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家畜行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