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有没有养牛场 有哪些不亲临发源地就吃不上的中国美食

西宁有没有养牛场 有哪些不亲临发源地就吃不上的中国美食

大家好,西宁有没有养牛场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有哪些不亲临发源地就吃不上的中国美食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西宁有没有养牛场和有哪些不亲临发源地就吃不上的中国美食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女儿国在哪

女儿国在哪

问题一:女儿国在哪?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不仅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如梦如攻、旖旎静谧,更因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和至今保留着全球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种种奇风异俗而著称于世。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生活,这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外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唐僧路过的女儿国在新疆。谁也想不到青海最早还有一个“女儿国”。这个“女儿国”比《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更加真实一些。一千三百年前青海的部分领地:青海果洛附近(黄河发源地一带)就是女儿国的辖地。而黄河上游的青海贵南拉乙亥乡又发现了距今六七千万年前的文化。拉乙亥文化属中石器时代,当时的社会形态大约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早期阶段。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出土的彩陶最多,从甘青古文化可窥探这样一幅母系社会的生活情景:女酋长带领女人们点燃篝火,迎接打猎归来的男人们。传说,周穆王在青海昆仑山不仅游览了黄帝的殿堂,而且还到西海――青海湖边石室与西王母――母系社会的女酋长幽会。在云雾缭绕的瑶池之上,周穆王许诺,三年后会有期!不知这会不会是“女儿国”的前身。但另有说法是“女儿国”是由古青唐(西宁)迁徙过去的。这个女国名苏毗,女王达甲瓦,丈夫号金聚,过去是羌族的部落,现已融进藏族等民族。最先居住在青海河源地一带,迁徙到***后以逻些(***)一带为中心逐步扩大领地,成为一个大国。她们的疆地北接于阗(新疆西南的于田),南*吐蕃(***山南一带),西境天竺(印度),东北与多弥(青海通天河一带)为邻。真是一个大国伫立于许多小国和部落的割据风雨烟云中。不知苏毗女国是不是母系社会的最后的定格。公元五八六年,“女儿国”遣使向隋文帝朝贡,《隋书》称为“女国”。在这个国家中,国政由女王和小女王各一人共同执掌,男人只管打仗,不参与政事。苏毗有两个都城,女王达甲瓦驻年卡宁波(今日喀则一带),小女王弃邦孙驻儒那堡寨(***河源地区),这个地方离现在的***还有百多里,今天的***地区当时名卧马塘,只是女王属民放牧的地方。公元七世纪初,苏毗小女王吞食了女王的领地,一些贵族不服,他们暗通南邻的吐蕃赞普密谋叛反,这就为较先进的吐蕃灭掉苏毗提供了机会。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公元七世纪到公元九世纪在青藏高原建立,是由位于***山南地区的雅隆农业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成的奴隶制政权。雅隆农业部落之所以发展强大起来,可能与青海羌人无弋爱剑的后裔带去了河湟先进的技术有关。吐蕃过去也是羌族的部落,迁到***较早,民住条件自然好些,今天的南琼一带。从约五世纪末吐蕃第八世创普(吐蕃的首领)起,冶炼矿石取得银、铜、铁;又制造木犁用牛力开垦河谷平原作田,引湖水灌溉,开始有了农业。到第二十八世赞普时,改进农业,兴修水利,牧地与农田相接,国力日渐兴盛。到第三十世赞普时,杂养牛与骡,定物价蓄积干草,牧业开始发达。就在这时苏毗发生了内乱。吐蕃的第三十一世赞普论赞弄襄与苏毗谋反的贵族盟誓,亲提一万精兵渡雅鲁藏布江,攻破儒那堡寨,从此苏毗领土被吐蕃占有,因为这一胜利,他受尊号为朗日论赞,意思是“政与天比高,盔与山比坚”。苏毗的一些叛臣有功,都得到朗日论赞赏赐的大批奴隶和土地,成为吐蕃的重要大臣。朗日论赞重用这些新臣引起旧臣的不满。到朗日论赞晚年时内有旧臣离叛,外有羊同(又称香雄在今阿里一带)、达布、工布、娘波等国和苏毗的残部孙波从四面起兵......>>

问题二:历史上有没有“女儿国”?女儿国在哪里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余城。”任新建解释,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东女国南北长22天的行程,东西长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过去一天骑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么东女国应该南北覆盖400公里到800公里,东西覆盖180公里到360公里。据史书记载,东女国建筑都是碉楼,女王住在九层的碉楼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层的碉楼。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裙摆拖地,贴上金花。东女国最大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宫中女王的旨意,通过女官传达到外面。东女国设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人担当,女王去世后,由副女王继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为主导,不存在夫妻关系,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历史上的东女国后来难道已经消失了?《旧唐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几乎就中断了。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任新建说,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土藩关系较好,土藩从雅鲁藏布江东扩到大渡河一带。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土藩关系变得紧张,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统治区的少数民族到内地,当时唐朝把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8个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的女王所率领的部落。当时东女国女王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后来到了唐晚期,土藩势力逐渐强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东边,唐朝组织兵力反击,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后来,唐逐渐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渐渐灭亡。土藩崩溃后,曾经被他们统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落时代,唐代分裂后,也没有力量统一管理,到了后来的宋元明三代,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统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而有一些部落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保留了母系社会的痕迹。为什么东女国的习俗能够保留到今天呢?任新建认为,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这个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是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需要,这个地区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生产条件差,土地、物产稀少,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娶妻结婚后要分家,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以当地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生产资料分配不过来。而且地处封闭的深山峡谷,和外界交流几乎隔绝,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万建忠教授也认为,一定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与之相配,在这种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相对封闭的地方,劳动强度不大,居民自给自足,男性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显示,女性掌握着经济大权和话语权。另外还有一种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保持母系氏族制度,表明了人们对过去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种追念。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不仅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旖旎静谧,更因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和至今保留着全球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种种奇风异俗而著称于世。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

问题三:女儿国在哪?女儿国,

云贵川三省交接沪沽湖一带,就有东女国和西女国.

而***也有个东女国.

西方的女儿国是在哪,就不清楚了,只是旧约好象有记载,耶和华女儿国,,,哈哈

问题四:古代的女儿国在那里女儿国指的是全是女性的国家(只见于小说或神话传说中)。女儿国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是西游神话经过世界景区之一。景区占地三千六百亩,包括女王温泉区、西游记公园、省委大院和蟠桃园养生区四个部分,分为体验区和观光游览区。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场景、人物原型为背景,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打造出具有西域风情的神秘国度旅游景区。

问题五:传说中的女儿国在那里?那里全部都是女人吗?传说中的女儿国,其实是丽江地区,沪沽湖畔居住着的摩梭人,那里的人至今还是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也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这里的人,男不婚女不嫁,只是建立偶居关系,各自都居住母家,家里一年长的能干的女性为一家之主.小孩13岁以前都穿长衫,13岁以后,就要与同族人在大年初一举行穿裤子(男),穿裙子(女)礼,这才标志着他们长大成人了.可以自由结叫阿夏,这个阿夏相当于我门所说的男女朋友,一但却立阿夏关系,男方可以晚上住在女家,但第2天清早又匆匆返回母家.男女双方的关系完全凭感情维护,万一感情破裂,可以自动解除阿夏关系.摩梭人信仰达巴教和藏传佛教,主张僧侣严守戒律,终身不娶,反对僧人追逐世俗权势和财富.

问题六:女儿国在哪里?女儿国指的是全是女性的国家(只见于小说或神话传说中)。女儿国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是西游神话经过世界景区之一。景区占地三千六百亩,包括女王温泉区、西游记公园、省委大院和蟠桃园养生区四个部分,分为体验区和观光游览区。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场景、人物原型为背景,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打造出具有西域风情的神秘国度旅游景区。

问题七:揭秘:《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到底在哪儿在苏州狮子林拍的

tieba.baidu/f?kz=125979321

问题八:女儿国在哪里啊?丽江有个泸沽湖,摩梭人就是母系氏族,也俗称女儿国。在束河古镇有个神秘女儿国,主要也是根据摩梭文化开发的景点。

问题九:女儿国在哪里,女儿国真实存在吗抱歉,没有哦。

青海遍野青绿最动人的草原

青海遍野青绿最动人的草原

【青海草原牧区第章】

青海的美可以满足你所有的想象。

雪山、草原、河流、沙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创造了最丰富的地球奇观!

但是,青海不止是美。在这里,它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是野生动物的资源库;在这里,它是不可或缺的生态安全屏障。冰雪孕育了三条人类母亲河,长江、黄河、澜沧江;卫祁连,阻断茫茫大漠的东进之路,守卫河湟谷地肥沃的绿洲;可可西里是藏羚羊来回迁徙的天堂;赛大峡谷,为雪豹提供了一个繁荣的家园.

青海湖风光。张海东摄影/光明图片

祁连山的底色又回来了。

连接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祁连山,是守卫“中华水塔”、涵养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曾经,是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给这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植被破坏,冻土断裂,野生动物锐减,良田变成了黑土滩.

2020年,所有破坏祁连山生态环境的行为被责令停止。祁连山南麓青海地区798处“问题点”开始整治,修复受损土地6.92万亩。从黑褐色到浅绿墨绿,祁连山应有的底色渐渐回来了。

“非法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些水电设施是非法建设和运营的。周边企业偷排放问题突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力。”2017年,中办、国办通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四大环境问题。

“‘问题图斑’是卫星遥感上植被破坏严重、采掘工作面裸露的‘刺眼’地块。”祁连县草原站副站长任马说:“20世纪70年代,祁连山地区出现了一批矿区。仅祁连县就有大型矿藏5处,各类矿山300多处.疯狂的开采在地球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牛皮癣’!”

治愈大地是祁连山生态修复的一道坎,西山梁多金属矿是祁连县123个“问题点”中最难啃的“骨头”。

像大多数当地人一样,华藏曾经在矿山工作。矿主把爆破——的工作交给了他,用钢钎凿洞,填炸药,炸出矿来.

“不要看现在的绿色。过去,山被炸,被砍,被伐,被草破坏。群山像‘破肠破肚’,寸草不生,连吹来的风都是黑灰色的。”此刻,华藏俯瞰着当年的矿区,正在哭泣。而他现在的身份是这里的生态管理员。

“那时候环境差,生活成了问题!”华藏说起当年的情景。“在被破坏的山坡上,经常有碎石滚下来,压死打伤牛羊。随意倾倒的矿渣和石头使河流变得泥泞,并“撕裂”了草原。要找到干净的牛羊水源,至少要走六七里路!”

看着家园毁在自己手里,华藏感到非常沮丧。2017年,他毅然辞去了矿上的工作。其实不只是中国和西藏,很多当地的人都感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2020年8月,青海省启动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西山梁多矿区难修!这里海拔3700多米,近乎垂直的悬崖连沙子都留不住!

“山很陡。如果把道路延长到运输机械上山,会造成二次破坏。”任马说:“那时候,无论是覆土还是运草籽树苗,都得背在背上。去年五六月份,大家连挖虫草的机会都放弃了,都各尽其责。”

“不仅人,连羊都‘动员’了!”任卓玛画,“崖太陡,机械上不去,羊却可以。他们可以把草籽踩进土壤里。”听一只羊也能有所贡献。扎马石乡河北村的牧民赶进了5000多只羊

更有甚者,祁连山南麓4万多亩无主矿、矿得到系统恢复,矿石、矿渣堆积的地区又变成了草原、田野。

“牛皮癣”又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好风景,背!

“以前,我赚的是‘即期利润’;今天,我吃“生态大米”。生态管理员的工资,加上租草地,做点小生意,一年能有几万块钱。再开始旅游,收入就不错了!”华藏说。

“今年上半年,祁连这个只有5万居民的县接待游客78万人次!老百姓不仅手里有钱,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以前过马路谁看红绿灯?现在,地上捡了一张纸。”祁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洪祥说:“大家真的把祁连当成自己的家了!”

草畜平衡成为新常态

青海有广阔的草原,但由于过度放牧,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原退化。牛羊吃不饱卖不上价,牧民就会不断扩大养殖数量,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轮牧种草养畜的实施,草畜平衡成为新常态。如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已从2012年的54.2%提高到2021年的57.8%。每年通过禁牧休养生息约2.45亿亩草地,通过草畜平衡合理利用2.29亿亩草地。“草木茂盛,牛羊吃草滋养”的场景又回来了。

玉树巴塘草原美景。葛摄/光明影业

与冬季常住不同,夏季牧民以草为生。一个夏天要换地方,毡制的房子往往很简陋。但是我面前的这个完全不一样。3354不仅外面有光伏发电,里面还有冰箱、炉灶、衣柜、桌椅,地面铺着防潮垫.

“以前我自己的夏季牧场只够牛羊吃一个月。不仅要买草料,还要租别人的牧场,肯定是游牧。现在牛羊养的少了,自家的牧场够吃两个半月到三个月,基本上能度过一整个夏天。没有频繁的转换,这个毡房就成了固定的‘夏季办公室’,各种家居使用自然要齐全。”32岁的仁庆东珠是阿柔乡青阳沟村的牧民。他阳光又健谈。

>

“牛羊养的少了?”

“对!”仁青东珠指了指对面草坡上的羊群,“10年前,大概有600多只羊,70多头牛。现在么,有300只羊,40多头牛。”

“哎哟,少了将近一半啊!”

“那收入??”

“没少,还增加了!”仁青东珠掰着指头给我们细数,“牛羊少了,但出栏率高了。10年前,我家一年出栏几十只羊,现在是120多只,加上牛羊越来越壮,卖价也翻了番。我们祁连羊肉在全国名头可是响当当的!不仅如此,每年,还能从政府拿到禁牧和草畜平衡补贴款一万多块!”

“这都是媳妇用的!”仁青东珠憨憨地笑道,“以前,在咱牧区,能用个棒棒油就了不得啦,现在,城里人有的,她都用上了!”

青海湖的清醒留白

青海,因青海湖得名。过去10年,青海湖水体面积增加了近220平方公里,相当于34个杭州西湖。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环湖私搭乱建成为一大公害,不仅破坏景观,更危及生态。整治经营乱象、拆除环湖违建、鸟岛闭门谢客??成为近年来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动摇的清醒留白。

青海土族妇女“绣”出好生活。张海东摄/光明图片

我们来到青海湖畔甲乙村的时候,正是油菜花怒放的时节。满眼翠绿的叶、金黄的花,从脚下一直铺展到湖畔,碧玉一样的湖面在微风下泛着粼粼波光,湖天一色的尽头有朵朵白云点缀,更衬托出青蓝色水面的奇幻莫测??不必专业相机,手机随手一拍,每张都是精美大片。

“早几年,可拍不出这效果!”与我们同行的倒淌河镇副镇长华旦才让禁不住感叹,“那时候,拍照得‘找景’——稍不留神,湖边破破烂烂的‘野房子’、遍地污水和垃圾就进了镜头!”

“野房子?”

“湖景很美,大家争着往前挤——湖边乱糟糟的,都是些简易帐篷、临时搭起的餐馆。垃圾遍地没人管,污水端直排到草场上、流到湖水里。有牦牛莫名地死掉,剖开肚子一看,胃里尽是垃圾??”华旦才让满脸凝重,“看到游客兴冲冲来,打完卡捂着鼻子就走。大家心里很不是滋味,谁想生活在一个大垃圾场里呢?!虽然收入多了,但村民脸上却没了笑容??”

2016年前后,甲乙村痛下决心,彻底清除湖畔违建。

“一开始大家也有这样的顾虑。可事实证明,砸的是泥饭碗、抱的是金疙瘩!湖畔整治,让旅游大火!游客来了就不想走。村民的收入不用说,光村集体收入,一年就有2700万元!连这再寻常不过的油菜地,‘身价’也不一样了!”

沿着花间小径往湖边走,不经意间,我们发现,几个身影在齐腰高的油菜花丛中时隐时现。

“他们在干什么?”

“捡垃圾。”

“油菜地里还有人专门捡垃圾?”

话音未落,一个头顶毡帽、戴着茶镜的精壮汉子直起身子,左手拿着编织袋、右手一副长夹子,走了过来,黑黝黝的脸上挂着汗珠。

“我们是自发的,每周来两天。”兰科加的正式身份,是甲乙村八社社长,“刚才,有游客把西瓜皮扔地里了,我们把它捡出来。”

“不光地里、湖边,还有后面山上??一天下来,要走几十里路。大家坚持好几年了。”边说,兰科加边打开手机里的“青海湖环保志愿者”微信群,“35个人,都是八社的,有几个以前还是湖边违建的‘业主’。你看,现在环境好了,像我这样,种青稞、油菜,养牦牛、绵羊,加上游客湖边拍照、骑马观光,一年下来收入起码一二十万元。社里还成立了旅游协会,集中开发的旅游项目每年能赚30万元,大家都有分成。”

“谁不想在这样的美景里赚钱?所以,大家对环境可珍惜哩,争着来保护!”兰科加笑着和我们告别,“你们继续拍着,我们还要上山巡一遍。别忘了,多介绍几个朋友来这里看看啊??”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莽莽沙漠,对外来旅游者,可能是啧啧称叹的旷世奇景;但对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则是重压在心头的阴霾祸患。

青海,曾有六分之一的土地沙化严重,超过四成人口的生活受到风沙困扰。而如今,青海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2021年底公布的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与2014年底第五次监测状况相比,青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6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8.8万公顷。

同在共和县,沙珠玉与倒淌河镇甲乙村的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但横亘其间的重重大山,阻隔了两地交通,也塑造了不同的景象。

“说起沙珠玉人娶媳妇,有个尴尬的故事——新人刚到村口,突然起了风。风沙过后,老丈人死活不让送亲队伍再往前走:‘这地方着实吓人!刮起风来,整个村子都看不见!闺女嫁到这儿,别说过好日子,怕是风把人刮跑了,都不晓得!’”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堂屋里,沙珠玉乡珠玉村64岁的老支书程峰谝起往事,边上几个尕娃听得笑出声来。

“娃娃们已经把它当笑话听啦!但其实,沙珠玉远离沙尘暴,也就是这一二十年的事。早些年的风啊,能从正月里刮到六七月,扬沙滚滚,昏天黑地,面对面都看不到人??风一过,能从屋里扫出四五背篼沙子。”程峰对往事记忆犹新,“种地就更难了,刚下种,要么转眼被风卷走,要么就被浪过来的沙丘埋到下头。一年种上三四次,也不见得有收成。总是想,啥时候能吃上饱饭,就好了??”

沙珠玉,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部、塔拉滩沙漠边缘,距离西宁只有180多公里,却曾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里旱得很!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倍!过去风大、沙多,百姓日子苦,靠砍挖‘砍巴’和‘荚荚草’的根须当柴火,这些固沙植物越来越少,更加剧了生态恶化。”共和县林业站林业工程师郭增鸿介绍,“20世纪50年代,沙珠玉九成草场已沙漠化。最多一年,沙丘向居民点推进了47米!”

退无可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珠玉人开始绝地反击。对他们来说,造林治沙,是一场用性命与风沙所做的生死搏斗。

60多年来,沙珠玉人营造起18道防风林,层层叠叠的树木,硬生生将狂风顶住、逼沙丘后退。到2020年底,沙珠玉乡共培育公益林17.9万亩,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比从90%以上降到12.3%!

“沙珠玉人吃够了风沙的苦。当年,成活的树苗比金子还贵重,谁敢把牛羊赶到林子里,就要全县通报、重罚。直到现在,这根弦也没松,村里每人每年至少要种10棵树,党员干部还要带头多种。大家心里亮堂着呢,没有好生态,哪有今天好日子!”说起这些转变,珠玉村党支部书记韦强很有感触。

韦强带我们来到他家的蚕豆地:“风沙消停了,这里日照长、沙土特殊的优势就显出来了。你看,这是‘青蚕25号’,青海农科院帮我们专门培育的!做豆瓣酱美得很咧!已成了村里的‘致富豆’。我们家16亩地种的都是它,每年能赚两万多元。现在,村里的蚕豆、小麦合作社,藏系羊繁育场办得红火!大家收入翻了几番。”

“‘大风一起不见家,朝为庄廓夕为沙’的沙珠玉,真的看到了‘点沙成玉’‘育树为珠’的希望。如今,不仅村里的毛坯房换成了砖混房,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韦强说,“风沙不见了,生活更有奔头!”

珍稀濒危动物重归家园

滴滴冰川水,汇入淙淙溪??长江、黄河、澜沧江由此开启一场穿山越岭、惠泽大地的旅程。三江源,不仅是生命之河的起点,也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难得的栖息地。

随着青海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2万只恢复到如今7万多只;斑头雁从不到1000只增加到3000多只;三江源核心区域雪豹频现;各大水域花斑裸鲤等50种高原“土著”鱼类资源明显恢复??

“哦呀,是岩羊!”藏族小伙子才改一声低呼,跳下车,抄起望远镜,往山上瞄。我们从沙石路的颠簸中一下子醒过神来。顺着才改张望的方向,眼光扫过峭壁、碎石、灌木??看到啦,是岩羊!它们深褐色的皮毛与黄色岩体错杂一处,不仔细分辨根本发现不了。果然名不虚传,自幼与野生动物做伴的当地牧民,都有一双“火眼金睛”。

才改是此行的向导,他将带着我们找寻雪豹。

雪豹,全国仅有5000只,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玉树州杂多县是澜沧江的发源地。而位于这里的昂赛大峡谷,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雪豹密度最高、种群生存状况最好的区域,被亲切地称为“大猫谷”。

“别紧张。”才改从后备厢取出单反相机,长焦镜头很是专业,“我小的时候,雪豹数量没现在这么多,想在峡谷发现雪豹踪迹,可不是容易的事。”

神秘幽深的昂赛大峡谷,除当地牧民,少见人迹。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峡谷里雪豹数量明显增多,吸引不少“大猫”爱好者探访拍摄。2019年,昂赛乡获三江源国家公园授权,开展自然体验特许经营。

都说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在才改看来,生态环境也是他们幸福生活的风向标。

产业加快向绿色有机转型

千百年来,青海牧区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劳作方式——牛羊放牧基本靠天,畜牧产品主要是自家消费,牛羊养到终老也很少出栏??

而今,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从逐草而居,到以草定畜;从分散的每户单独养殖,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转变,牛羊出栏率大幅提高,畜牧产品深加工方兴未艾??

“企业合作社农户”,成为青海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现在,青海农牧民合作社数量已破万,合作社中生产机械化率近100%,对农牧民人均增收贡献率超30%。

野牛沟,“隐藏”在祁连山脉深处的一片狭长谷地。这里,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周围高山耸立、雪峰连绵、水源充沛,国内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就发源于此。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畜牧天堂,拥有超过35万公顷的草场,是青海海北州面积最大的牧区,也是高原牦牛和白藏羊的理想栖息地。

“我们的牦牛,吃的是虫草,喝的是山泉,品质无可挑剔,但过去都是卖活牛活羊。”和祖祖辈辈一样,颜军没觉得有什么需要改变。

直到2012年,29岁的他走出大山,到西宁一家食品公司工作,这个蒙古族小伙才发现,一只羊,经过屠宰加工后,轻轻松松就比卖活羊多赚100多块。“按部位精细分割的牛肉价格更高,就连牛奶加工成酸奶,价格也噌噌往上涨!”这个从小放牧的“老”牧民,一下子意识到,这些年“亏大了”。

2015年,见了世面的颜军和村里另外5个伙伴商量好,归拢起1200多头牦牛,成立了一家合作社。

“牧民自制的酸奶品质特别好,但以前都是自家吃,不卖钱。”嗅到商机的颜军,把牦牛酸奶作为合作社的主打产品,“我们在城里有两个销售点,到了夏天,每天能卖出500多斤,很多老顾客只认咱的酸奶。”

“以前靠放牧,我每年收入三四万元。现在合作社一年光卖酸奶就能挣60多万元。除了自己养殖的牦牛提供奶源外,我们还向其他牧民收购牛奶,每年也能让他们多赚5万元!”颜军说,通过对牦牛肉的深加工,合作社收入颇丰——一头牦牛变成十几种产品,牦牛肉最高能卖到每公斤500元。在牧民眼里,这简直是个奇迹。

“我们正准备建加工厂,发展现代畜牧业。”颜军眼里的“现代”,就是通过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快向绿色有机转型。

良好生态反哺旅游发展

在青海山区,贫困大多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青海以大规模绿化作为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反哺旅游发展,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如今,青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数量达37个,仅2021年,青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就超过19亿元。

金银滩幸福的牧民。张海东摄/光明图片

刚到村口,那诱人的肉香就飘进了车窗。窗外,铺在草地的毯子上摆满了瓜果点心、奶茶美酒,孩子嬉闹玩耍,老人引茶唤友,姑娘伴着花儿翩翩起舞??

“这是我们当地习俗——‘浪山’,就是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在乡野山间休闲畅游。”祁连县八宝镇白杨沟村第一书记秦海榛说,别看这里距离县城不到4公里,可过去,城里人肯定不会把“浪山”选在白杨沟。

“这每家每户的花园比房子面积都大,他们为啥不愿来?”

“这花花草草的地方,以前都是牛栏羊舍。”秦海榛用手一指,“那时候各户的牛羊都养在自家房前屋后,三五只数量不多,可那个味儿啊??”

“牛羊现在去哪儿了?”

“在村子外集中放养着呢。我们在镇上第一个搞人畜分离,村里只住人。牛羊出院树进院,家家有羊养、家家不养羊。”秦海榛像是在说绕口令。村民一旁打趣:“不然现在闻到的就不是草木花香了,哪个会来我们这‘浪山’!”

“我们家的农家乐,现在正是旺季,提前三天打电话都约不上!”村民马占仓接过话头。

“这么火?不少挣呀?”

“我们有‘靠山’!”马占仓指着不远处那座云雾缭绕的青山说,“那是卓尔山,5A级景区。那里的云,永远像展开的哈达,欢迎着四方游客。‘浪山’,‘浪’的不就是绿水青山么!”

“以前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赭红色的泥点子踩得四处乱溅。‘泥巴墙、泥巴凳,除了泥巴没家当’,说的就是白杨沟。都不用看脸,看腿和鞋就知道你是不是白杨沟的人。”马占仓摆了摆手,“以前外地游客路过我们村,都得绕道走。”

“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来的游客也多起来,全村12家农家宾馆,一到旺季,‘客满’的牌子都摘不下来。连村里的产业结构也跟着变。”秦海榛介绍,以前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地、养牛羊,现在是乡村旅游,村里三产占到40%以上。

“这也让我们深入思考,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旅游开发如何相互助力。”秦海榛笑道,“有‘颜值’,才能有‘发展’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惟其在心,其志益笃。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08日01版)

相关问答:乐花卡怎么提前还款

乐花卡提前还款可以在分期乐APP上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下载、打开分期乐APP,点击【我的】,点击【查看账单】。

2、用户使用乐花卡消费后,应还的金额将会在账单中体现,选择乐花卡的账单,根据页面提示进行还款即可。

有哪些不亲临发源地就吃不上的中国美食

有哪些不亲临发源地就吃不上的中国美食

1、藏族酥油茶:藏族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种饮料,先把酥油放在专属的桶里,再加入食盐然后把浓茶放进去进行搅拌,搅拌成乳汁就可以了。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每天都要喝的饮品,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品,在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还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还可以充饥。

2、成都龙抄手:别看龙抄手和馄炖长的差不多,但是龙抄手是龙抄手,馄炖是馄炖,龙抄手的皮要比馄炖薄很多。成都的龙抄手可会死出了名的好吃。每天早上起床来一大碗龙抄手,一口一个,再喝上一大口汤,真是何乐而不为。

3、海南文昌鸡:文昌鸡可是海南的四大名菜之一,文昌鸡的摆盘还非常精致好看,颜色有些淡黄还发亮,外皮酥脆里面的肉还很鲜美,再蘸着佐料吃上一口,那酸爽,真不知道怎么形容了。海南有个说法就是无鸡不成宴,所以每个去海南的人都会特地尝尝这文昌鸡,你也不要忘了哦!

4、合肥狮子头:说起狮子头,大家也都不陌生了,它的历史可是非常悠久了,是淮扬菜系中的一道名菜,关于狮子头的口感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酥、松、脆、香。小编想想就受不了了,足以体现这狮子头的美味。小编要为这狮子头打call!合肥的小伙伴在哪里!

5、河北驴肉火烧:小编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驴肉火烧的时候还以为这是汉堡呢,还闹了一个很大的乌龙。后来才知道这驴肉火烧是把做好的驴肉和汤汁搅拌之后加入刚做好的火烧里面,火烧就是面饼。

好了,关于西宁有没有养牛场和有哪些不亲临发源地就吃不上的中国美食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