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牛分析,农民养牛规模化的标准是多少

规模化养牛分析,农民养牛规模化的标准是多少

大家好,关于规模化养牛分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农民养牛规模化的标准是多少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肉牛养殖业持续火爆,肉牛养殖业发展状况是什么样

肉牛养殖业持续火爆,肉牛养殖业发展状况是什么样

我国肉牛生产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肉牛发展的数量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在生猪和家禽业发展受到市场和疫病制约的情况下,肉牛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虽然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传统养牛业向现代养牛业转型的历史时期,但近年来,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和资金上对肉牛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良种养殖场(站)的支持力度,肉牛产业四大主产区基本形成:以新疆、宁夏、青海为主的西北传统牧区;东北肉牛生产区主要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中原肉牛产区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西南肉牛产区主要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主要特点如下。

中国的牛肉产量逐年增加。2005年的牛肉产量是1961年的90.14倍,中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牛肉产量的比例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从1961年的0.28%上升到2005年的11.29%。在过去的40年里,这一比例增加了40.32倍,是所有家畜品种比例增加最多的一次。牛肉人均消费量1995年为2.7公斤,2000年为4.0公斤,2004年为4.8公斤,但仅排在世界第103位,消费潜力巨大。按5年牛肉产量增长率计算,我国牛肉产量增长在90年代达到高峰,1990年增长154.71%,1995年比1990年增长176.34%。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国牛肉产量增长放缓,但年增长率一直是正的。相比之下,世界牛肉产量的增长速度要慢得多。20世纪80年代后,五年增长率已降至10%以下。

我国黄牛改良不到20%,本地改良肉牛和国外改良肉牛之和只占35%,改良牛的程度很低;虽然中国的牛肉加工设备和风味与发达国家相似,但发达国家的牛肉加工附加值高达30%~40%,而中国仅为3%~4%。总的来说,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模式仍然是主要模式,现有饲料和现有设施的利用是主要模式,难以保证饲料的数量和质量,缺乏规范科学的饲料加工利用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既不能保证饲料的利用效率和育肥效果,又不能保证肉牛的质量和规格,以及大规模牛肉加工的牛源需求,使得牛肉质量的稳定性无法保证,缺乏竞争力。

中国肉牛养殖产业链上游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肉牛遗传育种企业、肉牛疫苗企业;中游包括肉牛养殖企业;下游消费者比较分散,消费场景多样化,包括超市、餐饮业、直销店、食品加工、代理等销售渠道。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的农业规模优势明显。西部地区的农业规模占全国农业规模的36.8%。东部地区的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4.8%;华北地区的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4.2%。华南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1.5%;华中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1.5%;华北地区的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8.8%。

牛羊养殖业的市场容量或变化趋势

牛羊养殖业的市场容量或变化趋势

肉牛养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肉牛养殖行业上市公司有福成股份(600965),此外还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听牧肉牛(832151)、荷金股份(870144)、三江并流(83372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存栏量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出栏量数据等

规模化养殖成为主流

肉牛行业不仅承载着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兴旺的动力、生态治理的关键、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动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受技术水平限制起步较晚,总体来看,中国的肉牛养殖业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存栏量震荡上行

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相对较稳定。各地通过建设肉牛优势区域,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措施,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两年来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母牛存栏严重下滑导致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自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量跌破1亿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整体呈现震荡趋势,截至2021年,全国肉牛存栏9817万头,同比增长2.7%。

据提到地区来看,目前,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年肉牛存栏量在

800万-1000万头之间,内蒙古、青海和西藏三省区年肉牛存栏量在600万-700万头之间,黑龙江、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和贵州六省年肉牛存栏量目前也达到300万-500万头水平。从区域布局和肉牛存栏量看,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优势明显的区域分布已经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省牛肉存栏量为880.3万头,占全国肉牛总存栏量的9.21%;云南和内蒙古分列二三位,肉牛存栏量分别为858.8万头和671.1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98%和7.02%。

与地区养殖情况类似,由于对自然资源要求较高,我国肉牛养殖领先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据安格斯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存栏最多的10个规模牧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29.8万头,分布在45个牧场中。

出栏量平稳增长

肉牛出栏方面,随着我国牛肉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不同于我国肉牛存栏量的震荡走势,我国肉牛出栏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下游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持续促进我国肉牛出栏量的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出栏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截至2021年,国内肉牛出栏4707万头,比上年增加142万头,增长3.1%,创近八年新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农民养牛规模化的标准是多少

农民养牛规模化的标准是多少

法律分析:农民养牛规模化标准是30头。对于个体养殖户来说,养牛达30头以上才算是规模养殖,只有达到了30头以上的个体养殖户国家才会发放一定的补贴。30-100头是小规模养殖,200头以上才算是规模较大的养殖户。

法律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管理目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应当包括: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案和措施,废弃物的消纳和处理情况以及向环境直接排放的情况,最终可能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控制和减少影响的方案和措施等。

关于规模化养牛分析和农民养牛规模化的标准是多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