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养牛创业故事 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贫困户养牛创业故事 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大家好,关于贫困户养牛创业故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莎士比亚说:不要借钱给人,也不要借别人钱。

莎士比亚说:不要借钱给人,也不要借别人钱。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向别人借钱,向别人借钱将使你丢弃节俭的习惯。更不要借钱给别人,你不仅可能失去本金,也可能失去朋友”。这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名句,道出了在金钱与朋友之间要把握的真谛。

借钱,是每个人都很敏感的事,也是最容易伤感情的事。亲朋好友突然向你借钱,第一感觉是尴尬:不借,面子上过不去;借了,恐怕有借无还。生活中,不管是什么关系,因借钱反目成仇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在社会中生存,不可能因为怕别人借钱,就与人老死不相往来。更何况,有时候需要相互帮助。如何把握好借钱这件事,我认为需要做到以几点。

一、朋友借钱,需要谨慎看待“情义”二字

生活中,我们都很注重交朋友,朋友多的人也会被高看一眼,说明这个人情商高,人缘好。朋友是一笔财富,有句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家心中,朋友就是在危急的时候能出手相助的人,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朋友是拿来用的。正常情况下,能向你开口借钱,是认为你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但是,老子《道德经》曰:“有之利,无之以为用”。用在朋友借钱这件事上,可以理解为:朋友之间有能力就给予帮助,无能力,从别的方面帮助也发挥了朋友作用。比如说:问一下朋友的境况,说一些安慰的话。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向别人借钱去帮助朋友。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一旦钱借出去不还,形成债务关系,朋友也会反目成仇。我有一个朋友就经历了这样的伤痛。几年前一个朋友向他借钱,当时自己手里没有钱,他觉得朋友难得开一次口,出于面子,他就向别人借了几千块钱借给了朋友,本以为朋友解急之后能很快还钱。但是几年过,朋友只字不提还钱的事。时间长了,借给他钱的朋友,一纸诉状把他告到了法院,无耐之下,他自己拿钱还给了借款。虽然我们常说情义无价,但在借钱的问题上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能义气用事。

二、不求上进,依赖成性的人不要借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生活中,有些人把借钱当作生活常态。三番五次向你借钱,对于这种人,往往是不思进取,依赖成性的人。即便借钱给他,救得了一时也救不了一世。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政府扶贫工作组扶贫包户,有一个贫困户,年龄大了又没有技术,为了帮困扶贫,工作组有的放矢给他买了一只牛,让他通过养牛发展养殖业,实现脱贫致富。过了一段时间,扶贫干部去回访,问他的牛养的怎么样,他回答说:“好。”扶贫干部又问:“怎么好”。他说:“好吃。”扶贫干部无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懒惰成性,借钱生活的人,不如先帮他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靠借钱

大家对贫困户怎么看

大家对贫困户怎么看

每个人、每个家庭,经济条件都是不同的。……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因此,有人富裕,有人中产,有人拮据,有人贫困。……这是社会发展当中很常见的现象。

至于贫困户产生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于贫困户的看法,也要随着贫困户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具体来说,贫困户之所以会贫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环境的影响。

有些人居住的环境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非常艰难,想富裕起来就非常困难。

这些人的贫困就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成为贫困户的。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自己本身是有足够的奋斗精神去脱贫致富的。……因此,只要条件具备,他们就可以富裕起来。

现实当中,很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就是因为有关方面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富起来了。

2,不思进取,主观不努力。

有些人因为懒惰,不思进取,所以导致贫困。

这些人生活的环境条件本来很不错。他们自身也有足够的能力致富。……但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主观不努力,不思进取,所以才导致贫困。

这些人的贫困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任何人也帮不了他们。

因此,对于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下的贫困户,我们同情他们,同时应该帮助他们致富。……至于那些因为懒惰而导致贫困的人,就会被看不起的。

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一、毛相林

男,汉族,61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二、旦正

男,藏族,41岁,群众,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干部的宣传下,旦正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他坚决不当贫困户,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的想法,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下,他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当小工,同时带领乡亲务工,带动贫困群众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乡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等平台,带领一大批乡亲通过务工实现了脱贫。在他的带领下,恰曲纳村涌现多个争先脱贫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和辛勤劳动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付凡平

女,汉族,48岁,群众,陕西省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她被称为“黄土地上最倔强的女人”。18岁时,一场大火使她失去双手、容颜被毁,一夜之间失去3位亲人。后又因患胃癌、丈夫意外受伤,让本就潦倒的生活更加艰难。

2015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她搭乘电商扶贫快车,先后创办了“云果飘香”宜川县蒙恩农产品、陕西蒙恩优选电子商务、杨凌蒙恩优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公司年销售额由50万元增至3500万元。

她致富不忘众乡亲,资助2名残疾贫困学生,建立蒙恩优选扶贫助残平台,创办蒙恩优选智能供应链,优先吸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并帮助乡亲建网店60多个,带动620余名残疾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

四、王传喜

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1999年王传喜上任,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

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传喜坚持边发展边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1亿元。

五、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公告

关于贫困户养牛创业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