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养牛致富案例,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重庆养牛致富案例,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重庆养牛致富案例和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重庆养牛致富案例以及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养鹅的好项目

养鹅的好项目

2015年养鹅的好项目

从古至今,鹅早已作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咏叹的一种传统的家禽,鹅就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鹅肥肝是一种享誉西方的美味佳肴,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在我国风靡,特别是近几年,鹅肥肝生产像雨后春笋般地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发达国家鹅肥肝需求量在逐年上升,缺口不断增大。国外市场的供求变化,为我国鹅肥肝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养鹅业发展的春天,养鹅业成为朝阳产业,那么养鹅的利润怎么样呢?养鹅的利润高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养鹅前景和养鹅效益分析:

一、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纬度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草地、湿地面积约7200万亩,仅河南就有270多万亩,很适于养鹅。我国有3000多年的养鹅历史,有十多个各种类型的优良鹅种,是世界上的养鹅大国,年饲养量约达8亿只,占世界养鹅总量的40%左右。

二、养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剩余劳力多,工资低,很适于养鹅生产。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紧缺,工资高,不适于养鹅,故无国际竞争对手,给我们留下了宽松的发展空间,可谓难得的机遇。

三、鹅以食草为主,耗粮少,属于节粮型家禽,发展养鹅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力多,饲粮不足,农、林、果副产品丰富的国情。养鹅和养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得到三倍于猪的产量。鹅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饲养周期短,60—90天即可出栏上市,养鹅的利润高,经济周转快。

一只小鹅十几元钱,长成后按市场价一只大鹅能卖到70-100多元钱,除去人工费等,每只鹅的利润大概在50%左右。

长白鹅苗的生长速度快,肉料比高,2.6:1.肉鹅价格稳定等特点,是养殖户和家庭饲养场的投资首选。

在放牧补饲条件下,90日龄平均体重3.5公斤,耗料比为3.0:1。长白系白鹅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环境温度适应时,其羽毛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即:刚出壳时,雏鹅全身覆盖黄色的绒毛;5~15天绒毛由黄变白;20~30;绒毛全部变白;30~40天尾部、体侧、羽腹开始长大毛;50天,头面部已经长好羽毛;50~55天翅膀防除锯齿状羽管;50~60天,背部前后羽毛已经长齐;60~65天,翅羽继续生长;65~70天,大部分羽毛已经长齐;75天;已经无血管毛;毛长齐以后、无血管毛时,鹅的生长速度已经缓慢生长,渐渐换羽,所以长白鹅最佳上市时间为80日龄左右。

下面是根据2013年的数据对养鹅效益分析,各个地方实际情况不同,仅供参考:

1、在放牧补饲条件下,每只鹅的成本:鹅苗:每只8元;0~15日,小料一斤×1.6元=1.6元;15~30日:精料2.5斤×0.9元=2.25元;30-70日:放牧+精料8斤×0.8元=6.4元;70天-出栏:育肥料5斤×0.9元=4.5元;免疫+药费:1元;综合成本:8+1.6+2.25+6.4+4.5+1=23.75元。按平均体重7斤、每斤7.5元计算,共52.5元,去成本23.75元后,每只利润28元以上。

2、圈养料饲条件下每只鹅的成本:雏鹅:每只8元;0~15日,小料一斤×1.6元=1.6元,15-45日:精料9斤×0.9元=8.1元;45-75日:粗料15斤×0.8元=12元;免疫+药费:1元;综合成本:8+1.6+8.1+12+1=30.7元。按平均体重7斤、每斤7.5元计算,共52.5元,去成本30.7元后,每只利润21元以上。

四、鹅的生活能力和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耐粗放饲养,无需高水平的饲养设施,规模可大可小,适于农户饲养。

五、鹅肉营养丰富,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达17.6—18.2%,赖氨酸含量比鸡肉高30%,鹅体脂肪含量仅11%左右,而瘦肉肪为28.8%左右,瘦羊肉为13%左右,而鹅脂肪中对人对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比猪、牛、羊都丰富得多(创业网:www.Cyone.com.cn/),故鹅肉滋味鲜美,肥而不腻,且鹅肉胆固醇含量低,有益于人体健康,消费者都不用怕因吃鹅肉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欧洲一部分国家素有“富人吃鹅,穷人吃鸡”的说法。鹅的抗病力较强,疾病较少,无需大量长时间用药防治疾病,产品无药物残留,且以吃草为主,鹅肉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的食品安全、保健意识的增强,鹅肉必然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因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入世后,外贸环境改善,鹅肉、鹅肥肝肥鹅产品出口量会大量增加。

六、鹅能充分利用多种农作物副产品和林木落叶转化为优质鹅产品,既丰富了鹅的饲料资源,降低了饲料成本,又能够减少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鹅的粪便又可以肥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鹅可以同鱼、果、林等产业以及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共生共长,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八、鹅体综合利用率高,增值潜力大。鹅全身是宝,羽绒、肥肝、鹅掌、鹅头、鹅舌、鹅脖、鹅翅、肠、筋、胃、血等都是很值钱的畅销产品,通过鹅体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可比卖活鹅、卖胴体增值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例如鹅绒在世界羽绒市场上一直是最受欢迎最活跃的商品,年贸易量约4.5万吨,含70%的鹅绒,每吨7.5—8万美元。中国是世界上养鹅最多、羽绒产量最多和羽绒出口最多的国家,1995年仅羽绒出口创汇8.2亿美元,羽绒制品年产值达80多亿美元;鹅肥肝是国际市场上的珍贵食品,售价为3.5—4.5万美元/吨;鹅胸肌3500美元/吨;鹅掌4万美元/吨。国内市场:鹅头11000元/吨,鹅翅12000元/吨,鲜鹅肠18000元/吨,冻鹅肠14000元/吨,精鹅舌30000元/吨,粗鹅舌16000元/吨。

随着人们的食品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鹅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必将日益增加,市场潜力巨大,且尚无国际竞争手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善借入世东风,不失时机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鹅业,养鹅前景大有可为。

养鹅项目的缺点:

俗话说鸭要腥,鹅要青,养鹅是要有相当大比例青饲料的,鹅群是不太适合大量圈养的;最好是要有专门的牧草种植基地和天然放牧场地,想赚大钱就要养多,但养鹅场地建设要花点钱,前期养殖可采纳大棚养殖,最好种草。但如果是种草养鹅,则需要付出一定土地成本,如果你所在的地方荒田、荒山比较多则非常适合,这样的话养鹅的.利润也会比较高。

鹅的品种分类:

1、按体型大小分类:国内外一般都以活重的大小作为划分体型的标准。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品种鹅。大型品种鹅:公鹅体重为10~12千克,母鹅为6~10千克。中型品种鹅:公鹅体重为5.1~6.5千克,母鹅为4.4~5.5千克。小型品种鹅:公鹅体重为3.7~5千克,母鹅为3.1~4.0千克。

2、按羽毛颜色分类:中国鹅品种按羽毛颜色分为灰色、白色两种。灰鹅如狮头鹅、雁鹅等;白鹅如太湖鹅、皖西白鹅等。国外鹅品种羽色较丰富,有白、灰、浅黄、黑色等。

3、按经济用途分类:随着人们对鹅产品的需要不同,在养鹅生产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专用品种。如用于肥肝生产的专用品种;用于产蛋的专用品种;用于产绒的专用品种等。

辽宁地方优良鹅品种有豁眼鹅,该鹅属小型鹅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该品种在山东省称为五龙鹅,在辽宁省称为昌头鹅,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称为疤拉眼鹅。早期生长迅速,5月龄平均体重可达3.5公斤。母鹅8-9月龄开产,无就巢性,年产蛋120-180枚,蛋重120-140克。

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鹅有莱茵鹅、朗德鹅等。

莱茵鹅原产于德国莱茵州,以产蛋量高著称。该品种适应性强,食性广,能大量采食玉米、豆叶、花生叶等。体型中等,成年公鹅体重5-6公斤。母鹅7-8月龄开产,年产蛋量50-60枚,蛋重150-190克。在适当条件下,肉用仔鹅8周龄体重可达4-4.5公斤,适于大型鹅场生产商品肉用仔鹅。

郎德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的郎德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最适于生产鹅肥肝的鹅种。该品种仔鹅生长迅速,8周龄体重可达4.5公斤,养鹅的利润是非常高的,养鹅前景看好。。成鹅经填肥后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母鹅年产蛋35-40枚,蛋重180-200克,繁殖力较低。朗德鹅羽绒产量高,对人工拔毛的耐受性强,每年可拔毛2次,平均每只年产羽绒0.4公斤。在适当条件下,经20天填肥后肥肝重可达700-800克。

西北地区养鹅业现状(中国畜牧兽医报):

西北地区养鹅自有品种先后有两个:一个是新疆伊犁地区的伊犁鹅,已有将近300年的驯养历史,于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伊犁鹅具有耐粗饲、宜放牧、抗严寒的特点,因它是中国境内几十个鹅品种中进化最慢的品种,还保留了短距离的飞翔能力,故而也叫塔城飞鹅。

近几年,伊犁鹅依托其资源保护单位的努力和当地群众的支持,对其纯种繁育、种源利用、保种扩繁、综合开发都做了大量科学、细微、繁锁、具体的工作,对伊犁鹅立足当地,辐射周边、开发利用、扩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个品种是陕西南部汉中地区的汉中白鹅,因汉中地区与四川省北部的广元、巴中接壤为邻,有的县(区)在历史行政区划上也曾划归四川管辖,故两地群众语言交流、风俗习惯、饮食结构、农耕方式、养殖项目上更是融为一体,养鸭养鹅也是汉中及四川地区一些农户的传统习惯,汉中白鹅也名噪一时,但因其没有明显具备地域的特点和区别于其它鹅品种的优势在生产实践中已被逐渐淡化。

目前西北地区养鹅的区域除新疆和汉中地区之外,与湖北省和重庆市接壤的陕西安康地区,与四川省北部接壤的甘肃陇南地区,与四川西北部接壤的青海省东南部地区的一些农户也有养鹅习惯。

据统计,目前西北地区每年鹅的饲养总量大约在600万只左右。近年来,随着西北地区养鹅业的逐步发展,也出现一些食品加工厂进行改建扩建,进行肉鹅屠宰的情况,新疆地区已有了多家专门从事肉鹅回收屠宰的企业,这对解决当地养鹅群众的后顾之忧,缓解卖鹅难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重庆的一位老板,在新疆伊宁经营肉鹅加工,每年屠宰肉鹅200多万只,产品除在本地区销售之外,还销往四川、重庆、广东等地。

在鹅的餐饮烹饪方面,虽说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城市也有专门经营的清汤鹅、竹荪鹅,江苏、安徽等省也有外地商贩在西北地区经营四川卤鹅、固始鹅块、南京盐水鹅、黑龙江对青烤鹅、法式鹅肝和一些饭店餐馆制作的烧烤卤鹅和鹅肉菜肴之外,在饮食习惯、烹饪技法、花色品种方面与南方鹅的主销区有很大的差距。

养鹅案例:

集美灌口双岭村“鹅公子”江昭佑:3代与鹅共舞

很多人都知道在集美区灌口镇的双岭村有个鹅公农场,每逢节假日他们纷纷自驾前来,品尝全鹅大餐。农场主人江清银来自台湾彰化,人称“鹅公”,从事养鹅至今已有40多年。如今,年过古稀的“鹅公”还在操心养鹅场

很多人都知道在集美区灌口镇的双岭村有个鹅公农场,每逢节假日他们纷纷自驾前来,品尝全鹅大餐。农场主人江清银来自台湾彰化,人称“鹅公”,从事养鹅至今已有40多年。如今,年过古稀的“鹅公”还在操心养鹅场,不过,他的小儿子江昭佑已经到大陆协助其打理生意,输入不少新想法和新计划。

子承父业扎根集美

“我父亲近期带着母亲一起到外游玩去了,还没有回来呢。”告诉记者台湾“鹅公”江清银去向的正是他的小儿子江昭佑,现在他主要负责养鹅场外务。

“我父亲对鹅很有感情。他从十几岁起就跟着爷爷学习养鹅,经营鹅制品。”江昭佑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在我开始能走能跑的时候,我就在鹅场里看父亲养鹅了。”2000年,江清银在集美区灌口镇双岭村创办了厦门市唯一一个养鹅场,也把吃鹅、养鹅的风气带到了当地。

“我爸爸前几年对我们几个小孩说,现在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有几个十年可以走,很希望我们来接班。”江昭佑说,“我那时候就想尊重老人,做好过来大陆的准备。在台退伍后的4年里,我不断磨炼自己,做一些很基层的工作,在便利店、加油站里打工,希望能学一些东西以后好应付各种状况。”

2006年底,江昭佑就来厦门了,但是他也有彷徨的时期。“我花了6年的时间才适应这里的生活。”江昭佑说自己曾有过一段“叛逆期”,有回台湾的冲动,毕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需要时间,“所以我不断鼓励自己,然后也下狠心切断了和台湾的联系,两年只回台湾1次。”现在的江昭佑是父亲的得力助手。

江昭佑有1位哥哥和4位姐姐,他们都在台湾,但是哥哥有一个儿子在厦门的集美大学读书,读的就是畜牧业。谈到侄子未来的就业方向,江昭佑的态度是,“由他自己想好了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他,他想要来养鹅场的话很欢迎。”侄子和朋友只要有空都会来养鹅场帮帮忙。

农场年销5万只鹅

谈起以后的发展计划,江昭佑表示,在对未来的规划上自己和父亲时常有交流,也很契合,“想法是蛮多的,但是也要一个一个去实现,现在主要还要把已经建立起的东西稳住。”

现在的鹅场可以容纳6000只的鹅,而2006年的时候才可容纳大约2000只到2500只,现在比以前翻了2倍到3倍。“而且现在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多,像去年我们就销售出5万多只的鹅,有想继续扩大。”江昭佑说道。

在未来,江昭佑和父亲还有个想法,就是把现在的农区打造成观光养鹅场。“我们想把养鹅场变成一个‘景点’,游客可以来这里休息、观光、吃鹅肉,这样的话养鹅的利润就更高了。”江昭佑说,今年就开始筹划,他对未来的养鹅前景非常乐观。

看看别人养鹅的利润怎样,如何养鹅致富的

水面碧波荡漾,一群群白羽畅游,这番“江南美景”来自于云表镇大化村里的养鹅场。日前,记者来到这里,远远就听到鹅叫声,走近发现,大化村的谢春华大姐正在河边喂鹅。只见几百只大肥鹅引颈侧耳,踱着方步,叫声此起彼伏,场面极其壮观。谢春华是大化村出了名的养鹅能手,她告诉记者,鹅本身抗病能力很强,比养鸡风险小,比养猪、养牛的投入也少。而村里的水塘、树林、青草都是养鹅得天独厚的好环境。

走进谢春华养鹅场,映入眼帘的是毛茸茸活蹦乱跳的小鹅雏,谢大姐的养鹅场主要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将自家母鹅孵出的鹅蛋拿到六景镇上去孵化,过了一个月之后再把孵化好的鹅苗拿回来,放在有保温灯的鹅舍里喂养[养殖网:www.nczfJ.com/]。谢春华告诉我们,鹅苗现在的价格38元到45元一只,也是一种收入渠道。但她目前主要是饲养大鹅,因为大鹅出栏快、效益高,一般一只鹅长到18斤左右便可以出栏,一般每斤价格为12~13元,除去成本,平均一只鹅纯收入大概是40~50元。

一群群白鹅在小河上引吭高歌,唱出农民致富的“好声音”。绿水白鹅,如今也成了大化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青年学子返乡养鹅奔富路(图)(

1月22日,

1月22日,返乡苗族大学生邰彦武在养鹅场给鹅喂食。邰彦武是台江县台拱镇南省村人,2008年7月从凯里学院毕业后返回老家,瞅准了养鹅。由于肉鹅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中有升,养鹅市场前景看好,养鹅效益高更刺激了邰彦武的养鹅积极性。

近年来,贵州台江出台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支持、资金扶助等服务。目前,该区已有80多名大中专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

大白鹅唱响致富歌(农村大众报):

刘东平是南鲁镇安庄村一名普通农民,之前一直从事养殖业,养过鸡,也养过鸭,但这些都没能让他发家致了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试着养鹅,没想到利润挺可观,于是他开始大规模饲养,渐渐养出了名堂。

刘东平说,村里过去也有农户养鹅,但一直都以散养为主,数量也不多,经济效益也不好。为了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刘东平决定成立合作社,吸引村民加入,就这样南鲁镇顺达鹅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我从正月十八开始养鹅,每茬周期20天,每次养殖10000只,到现在共养殖7茬,除去损耗与成本,这几个月下来至少净赚七八万元。”说起自己养鹅的利润,合作社社员刘关国对养鹅效益十分满意。

为让养鹅的利润实现最大化,合作社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养鹅模式。

刘东平说,一只鹅从种鹅养殖、鹅苗孵化、养殖、屠宰、销售,然后再延伸到饲料、兽药、鹅绒加工、鹅肉餐桌经济,合作社是从鹅的产业化角度来经营的,我们把每个生产环节成本控制在最低,实现养鹅利润最大化。

目前合作社已有150多户社员,鹅业产值达到1亿多元,每年养鹅量在100万只以上,养殖户覆盖周边三个县市。“成鹅收购上来以后,我们自己有屠宰场,屠宰完后装箱运到上海、温州、南京、杭州等地销售,北方的鹅肉在南方非常畅销,根本不愁卖,养鹅前景很好。”刘东平说。;

有钱人都把钱放到哪里了

有钱人都把钱放到哪里了

或许你不相信,其实有钱人并没有钱。

大部分有钱人手上的现金,都是抵押资产融资,是借来的。

除了基础的生活成本以外,有钱人基本上没什么钱,即便是账上有个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现金,但负债金额一般都远高于这个数。

有钱人的买卖,基本上都是不停的投资,尤其是买不动产和投资股权。

想要知道有钱人把钱都放哪儿了,就得明白有钱人是怎么来的,有钱人的钱都是从哪儿赚的。

从胡润财富榜的数据来看,中国最有钱的人,几乎清一色都是上市公司的创始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上市公司的股份。

决定他们财富究竟有多少的,是上市公司的股价。

他们有多少现金,取决于上市公司每年的分红有多少。

目前,中国的富人中,可统计资产超过20亿元的,共有2398位,都是企业家。

这说明,能创造财富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创业成功。

根本不是投资,不是炒股,更不是炒房。

而富人最主要的财富,或者说资产,就是企业的股权。

如果抛开股权不谈,那么有钱人把剩下的钱都放哪儿了?

第一、股权投资

没看错,有钱人投资最多的是股权。

他们不仅喜欢自己公司的股权,也钟爱投资别人的公司。

大部分有钱人会联合创立股权投资基金,或者成为部分风投创投公司背后的合伙人,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去把钱投入市场。

当然,头部几位富豪,比如二马,他们直接用自己公司的资金去做风投即可。

经历过创业致富的他们,明白最大的创富方式就是创业,只不过自己不再创业了,而是投资别人的创业,分享资本的红利。

虽说创投并不是说百分百赚钱,阿里系和腾讯系偶尔也会折戟,但是他们投资出去成功的创业公司比例,远比正常公司创业成功率高的多得多。

所以,有钱人不仅持有自己家公司的股权,一般都还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

第二、不动产

这里指的不动产,不单单指住宅和豪宅,还有写字楼、酒店、商铺等。

印象中富人有很多房,事实是富人名下会有几套豪宅、别墅,但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房产,大部分都会选择持有在亲戚名下。

富人对于豪宅,那是身份的体现,但对于地产投资并没有那么青睐,毕竟房子多了打理起来麻烦,自己更是不可能把房子拿去出租。

所以会选择几个主要生活的地方都买一套豪宅,仅此而已。

不过豪宅的总价格可是不低的,一套可以折几十套普通的商品房。

富人对于酒店、商铺、写字楼,其实都是很感兴趣的。

只不过这些资产通常不会以个人名义直接持有,而是用自己创立的皮包公司去变相持有。

另外,一般富人都会有自己的运营团队,专门去运作这部分资产。

第三、海外资产以及黄金外汇

这部分可能在实际统计中很难统计,但事实是,富人拥有大量的海外资产,不仅是海外的房子、现金、投资基金、保险、黄金投资,甚至还有海外企业的股权。

富人家里,黄金和外汇都是必备的,而且都是现金和现货形式。

海外资产和现金资产,都是隐匿资产,对于富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四、奢侈品和收藏品

奢侈品和收藏品,都是富人的最爱。

这两类资产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相对保值。

奢侈品只要是限量的,基本都是保值的,而收藏品更不用说了,不仅保值还升值。

那些古玩、字画、艺术品等,随着富人越来越富,也是价格越来越贵。

发家致富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盲目创业却导致了负债累累。

由于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决定大部分人是不具备创业致富能力的。

踏踏实实的工作,从工作裂变开始做企业,是相对比较靠谱的途径。

当然,绝大多数的企业,即便开起来了,也盈利了,但是距离公司上市也很远。

要通过打工成为有钱人,其实是可以实现的,毕竟中国也有打工皇帝,打工女皇。

只不过想从一个有钱人,变成富豪,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时代的机遇。

中国顶级的富豪,大都是坐上了互联网的风口,一部分是抓住了房地产的机遇,还有一些则是踏踏实实的做制造业。

普通人,可能努力一辈子都无法成为富豪,但是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因为财富自由的标准并没有那么高。

在收入良好、现金流充足的时候,要多配置资产,同时还需要努力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时刻保持自己的赚钱能力。

最后,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富人毕生的追求之一。

你可能没有富人那么有钱,但你可以比富人过的很开心,活的更久更健康。

高净值有钱人,相信所有的读者都十分感兴趣,毕竟日常不常见到。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讲几个有钱人理财的案例:

1、前几年在北京的时候,认识一位高净值客户,很具有代表性。她理财的观点也很特殊:保持相对资产高位。读者是不是一听到这个词语就蒙圈了?啥叫“保持相对资产高位”?

简单说就是:有钱就买房。在北京有钱就买房,可以算得上实打实的土豪了。但,这个理财的观点确实让她不管是身边高净值朋友还是认识的一些朋友,所表现出来的财富实力,确实能保持在朋友圈中的高位。

她将房地产当做一种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资产。与她交流时候,也有所感悟。首先谈到了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所谓城市包括了居民、街道、医院、学校、公共设施、写字楼、商场、广场、公元等,而乡村所具备与其相反,但达不到城市的便利程度,比如乡村虽然有路路通,但通往商场、写字楼的时间却不短,可在城市也许近在咫尺。城市与乡村,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城市逐渐资源化。

其次,城市的资源资源逐渐完善,一些成熟区域可以用“无房可售”形容。所有人看新闻、听消息都是一些房产负面信息,因为这让更多的人有共振,但实际一些城市的成熟区域,没有新盘开售,也是“无房可售”的状态。也就是说,城市的规划不是无节制规划,现在成熟的区域回想十年前也是不成熟,而现在一些新区,也是城市的资源。

再是,城市的资源有很大的区分。她并不认为现在城市的郊区有巨大的潜力,也不认为城市成熟区域还有着什么潜力,而是认为城市新区具有商圈且未来大概率人流量大的地区。可以理解为她对房产的选择是地段选择。

最后,如果是单纯房地产投资,也就是炒房,根本就讨不到好处,毕竟政策在那里。她选择的房产是城市优质地区且具有潜力的房产。当然,这些房产并不空置,而是选择出租。她当时意犹未尽的说过她最成功的房产投资,是在她老家城市的新区店铺。虽然当时投资的价格并不便宜,但现在单租金的回报率就高达15%!

她的理念就是把钱拿来购买房产,然后保持资产高位。我对此印象深刻在于,经历了这么多年,她的财富只增没减。所以“保持相对资产高位”是一种有钱人的选择。

2、我有一个同行,也是在北京认识的,我现在回到老家,时常也有联系。当然,他算是有钱人,我就不算了,呵~。因为所在工作的原因,他投资的理念也很突出:将资金投资股市核心资源!

他并不算是证券从业人员,所以能自己投资股票。什么叫“股市核心资源”呢?股市有3700家上市公司,市场中有千千万万家公司,到底哪家好,哪家不好呢?这就好比上述中讲到房产投资的那位理念是一样的,她选择城市的资源,而这同行选择的是股市资源。

股市就好比是一座城市,市中心就那么大的位置,而股市上市公司几千家,而中心资产也就只有那么多。简单讲就是:优质上市公司。当然了,他的这种投资方式虽然有资产的波动,但近些年来让他收益颇丰。

讲到股市,很多读者会云里雾里的,毕竟较接触房产股市的投资理念,还是少有人懂得。我觉得他把资金放到股市核心资产中,很具有代表性。股市是上市公司的股市,是数千家公司汇集在一起的股市,而这些上市公司哪些最质优,哪些能每年价值提升呢?这些核心资产,代表着优质竞争性。而在这种竞争下,往往优质的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会发挥的更强。

3、2018年的时候我去考察过一个养殖场,一位投资人的投资观点则是:商品资源!他仅仅投资养殖相关的企工厂、企业、公司,并且十分成功。讲到这一点,更多的读者会云里雾里,当时在交流的时候,我也云里雾里。

什么叫商品资源?养殖业的种类很多,包括了养鸡、养猪、养牛等,而最终鸡肉、鸡蛋、猪肉、牛肉就会成为商品,然后流通于市场。他只投资养殖业,并且以商品资源打通各个渠道。可不要小看这个行业,日常中的肉食品是必需品,每一座城市都有需求。他是将养殖的工厂作为了十分重要的商品资源投资,并且只要他养殖回笼的资金,在不影响他生产以及管理、技术人员配置齐全的基础上就会去各个地方建厂投资。而这种资源,在他眼里是市场不可或缺的。

4、前些年刚回到老家的时候,与朋友一起做过商贸生意,这个很多读者知晓。2016年的时候,武汉有位朋友来到我这里,也是做酒的。那个时候正逢白酒行业最不好的时候“塑化剂”风波的影响。而他从开始进入社会就做酒,算是老前辈,投资的理念则是:存酒。

可能有钱人把钱放在那里与行业有着极大的关系。那个时候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贵州茅台酒市场消化并不理想,当时的出厂价大约在650元/瓶。然后就陆陆续续的存酒,因为他本身也做酒,那个时候销路还是有影响,但依旧存酒。而现在贵州茅台的市场价格约在2400元左右每瓶。

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选择,基本上都是选择投资在自己最为熟悉的行业中成功。当然,也有有钱人将资金放到不熟悉的行业,但大多都是失败的。

举两个身边的例子吧,他们不算特别有钱,但是几千万资产还是妥妥的。通过他们的案例,你可以看到如何“钱生钱”的!

第一个,小企业老板

10多年前,他不过是一个电脑城的软件销售人员,他所在的单位代理各类软件销售。后来单位不景气,他失业了,但却迎来了他的新生!

他当年在公司代理过一些财务软件、医疗软件,他摸清了门路,为什么不自己代理呢?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个体户”生涯,从软件代销,一步一步发展到招人开发专用的医疗软件,用于医院!

他一家一家地跑业务,他后来终于突破了。公司有了10多个人,赚了200多万,除了买了辆20多万的车外,他开始投资买房,他花钱买了半层办公楼(部分贷款),当时值200多万,另外买了一套房,价值100多万。这是第一阶段的资产管理。

后来,公司继续盈利,过了三年,他原来买的房和办公楼,已经翻倍,于是他加大公司投入,于此同时,家里购买了一套别墅……

资金滚动之下,他的资产几年前都已经过2000万了!

第二个,个体户

另一个亲戚,家里是做蔬菜生意的,你别小看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需求量大,也挣钱!

一般的小摊位自然不挣钱,亲戚家最早也是小摊位做起,后来慢慢重点开发各大餐饮店,以大量配送为主;再后来,做蔬菜批发,兼给各大餐馆大量配货。

这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同样,有了钱之后的他们,开始投入房产,先后买了三套商品房,两套门面,当然,都是贷款,他们说:不贷款,简直就是傻子!

因为前10多年,重庆房价上涨较快,很多都是翻倍,甚至3倍的地段都有,所以,他们靠房产就妥妥地进入1000万级别。

前两年,他们又开了宾馆,在城市最核心的商圈,同时也是旅游步行街,目前此项目为他估计赚了上百万。

以上两位,因为都是做实业的,财产都是一点点积累的,所以,他们对股票很谨慎,几乎不涉及,偶尔有买理财。

他们原则上说,不算特别有钱的人,但是他们对于资产的管理却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充分结合当时的趋势,让钱“转起来”,而不是存银行!

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一、毛相林

男,汉族,61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二、旦正

男,藏族,41岁,群众,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干部的宣传下,旦正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他坚决不当贫困户,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的想法,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下,他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当小工,同时带领乡亲务工,带动贫困群众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乡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等平台,带领一大批乡亲通过务工实现了脱贫。在他的带领下,恰曲纳村涌现多个争先脱贫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和辛勤劳动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付凡平

女,汉族,48岁,群众,陕西省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她被称为“黄土地上最倔强的女人”。18岁时,一场大火使她失去双手、容颜被毁,一夜之间失去3位亲人。后又因患胃癌、丈夫意外受伤,让本就潦倒的生活更加艰难。

2015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她搭乘电商扶贫快车,先后创办了“云果飘香”宜川县蒙恩农产品、陕西蒙恩优选电子商务、杨凌蒙恩优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公司年销售额由50万元增至3500万元。

她致富不忘众乡亲,资助2名残疾贫困学生,建立蒙恩优选扶贫助残平台,创办蒙恩优选智能供应链,优先吸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并帮助乡亲建网店60多个,带动620余名残疾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

四、王传喜

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1999年王传喜上任,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

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传喜坚持边发展边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1亿元。

五、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公告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