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养牛价格低的原因 养牛行情

陕西养牛价格低的原因 养牛行情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陕西养牛价格低的原因,以及养牛行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在农村养牛能赚钱么

在农村养牛能赚钱么

能呀,养牛的成本不够,利润丰厚。尤其是这几年牛肉的市场非常好,效益相当的不错。你选好品种的牛,养好了就不用担心效益不好了。我现在就有养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牛的品种非常好。长得既快又结实,看起来很是健美。我选的西门塔尔牛是在他们那里选的。

他们那里的秋秋号是247955后面的三位是128。他们那里是一家大型的养殖场,有很多的牛,每种牛的品种都非常好。像我养的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以及改良的黄牛等。你有时间可以去他们那里看下,看好后,他们会将牛送到你家,不仅如此,还会将养牛的方法都告诉你。

现在养牛的前景不错,价格稳定的增长,得病率低,利润不错。

以下是养牛的必备条件:

一、要有好的基础设施,就是指牛栏圈舍,铡草设备,运输设备等。

二、是要有好的防疫系统。

三、是要有好的牛种。

四、就是要有正常的日常管理措施。

五、是要有吃得苦耐得劳。总之,养一头牛简单,养多了就和开工厂一样,是个系统的工程。

养牛的方法:

可以少量用一些酒糟或其他一些杂草。如果青草充足就光用青草为牛就可以。青草不多可以加一些精细料2--3斤,包括玉米面60%,麦麸30%(豆饼或棉籽饼、菜籽饼)任选一样10%。30头牛每天需一市斤食盐,两星期牛舍消毒一次,定期预防。

牛进圈后间隔一周开始驱虫,初次与第二次要间隔四天,两次可以用驱虫净去清。育肥期:每天每头牛需草8--12市斤,精细料3--5斤,后期追肥每天需草12--15斤,精细料5--7斤,青草加量30%二:一头体重300斤左右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犊,养殖6个月需投资2000元左右,每月平均用草300斤左右,折现金35元上下。

精细料每月240斤左右,折现金200元上下。如牛有各种疾病的预防与食盐,每月按30元计算。饲养100头牛需饲养员2人,筹备草料与管理1人。

人均工资每月按1000元计算,饲养半年总计工资一万八千四百元。每头牛合工资费用不过180元。如每月平均生长120斤那么半年就可以生长720市斤,加上原来买的300斤总计就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

每头牛的饲养成本如下:

1、每头肉牛需投资2000元左右

2、检疫等各种费用预计200元左右

3、饲养与管理工资180元左右

4、草加精细料共计1800元左右

5、疾病预防与食盐200元左右

6、每头牛到出栏总计费用4300-4500之间

饲养六个月加上买牛时的体重按1000斤计算每头牛可卖到7000元以上,除去上述每头牛的全部费用4500元那么一头牛的纯利润就是2000元以上,在管理不好的情况下也不低于饲养半年也不低于1500元。

养牛分圈养和放养,放养牛最省心,成本低不怎么花料钱。要是圈养的话最好是给新引进的品种牛打上两针预防水土不服而产生的疾病。

圈养牛的主要技术要点:

1、补充精料配合技术:由于青贮饲料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所以补充精料主要以蛋白饲料为主,如豆粕、棉粕等;

2、日粮pH值调节技术:青贮饲料呈酸性,需要在肉羊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小苏打,以此调节酸碱平衡;

3、青贮制作技术:应注意青贮制作时间不易过长、制作时青贮饲料要压实、青贮窖要密封等。

什么地区,应该选择什么品种。地区决定了品种,品种决定了效益。

湖北地区建议养殖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改良黄牛。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新疆,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以上这些地区养殖改良的西门塔尔牛,都是可以的,目前这个品种养殖数量最大。

辽宁,内蒙,新疆,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养殖改良夏洛莱牛,也是可以的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以上地区养殖杂交的西门塔尔牛,或者改良黄牛,利木赞牛,也是可以的

部分地区还在养殖本地黄牛,黄牛基本不杂交不改良的,已经淘汰了,本地牛尽量不要在养了,生长速度太慢了,建议换品种,效果不一样的,以上地区和品种,仅供参考。

南方湖南养殖肉牛出肉率高,长势快选择西门塔尔牛,利木赞或者鲁西黄牛,这几个品种及适合你们那里的气候,耐粗料,长势还比较快。

物资都在涨 ,为何猪价在跌

物资都在涨 ,为何猪价在跌

目前来看,导致猪价持续大跌的原因无非三个方面。

其一,是猪肉消费的持续疲软,由于天气炎热,猪肉还在消费淡季,人们购买猪肉的欲望不大,特别是节后猪肉消费愈发惨淡,导致市场猪肉走货明显滞销。而随着这几天猪价的断崖大跌,白条批发持续回落,贸易商采购备货积极性大幅下降,屠企不得不拿猪价开刀,压价调控降低风险。

其二,产能的释放,抛售的出现。随着生猪产能的陆续恢复,前期扩增的产能也在陆续释放,猪价下跌本属正常,但是随着五一过后猪价崩盘的出现,导致养殖户压力倍增,为了避免风险,不仅牛猪抛售成风,市场标猪也被迫加入了抛售的队伍,一时之间肥猪充市,养猪户排队卖猪,加剧了猪价的整体回落。

其三,进口猪肉的大量增加也是猪价下跌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猪肉价格跌了不少,但是肉类进口数量仍在加大。

养牛行情

养牛行情

肉牛产业形势分析

1.国内牛源不足导致产业萎缩。2008年以来,牛肉价格的飞速上涨使肉牛主产区为扩大销售量,采取以“弑母杀青”为特征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蚕食着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基础。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中国母牛存栏量从3300万头减至2300万头,四年间大幅减少1000万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繁母牛存栏量的大幅下滑带来了2008年至今国内肉牛存栏量从8900万头减少至6000万头的后果,“物以稀为贵”,去骨牛肉价格在2012年11月突破50元/千克的大关后,仍保持了上升态势,目前去骨牛肉价格已经在64元/千克。虽然牛肉价格始终保持高位,但国内整个肉牛养殖业却在慢慢萎缩,我国肉牛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饲料成本的上升,相对于养鸡养猪或是外出打工,养牛的比较效益不高,导致弃养肉牛现象较为普遍。能繁母牛存栏量的减少,生产成本的增加,居民购买能力的局限又使得下游的加工企业屠宰量和屠宰利润不断下降,肉牛屠宰企业收购加工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关门转行,整个肉牛产业不断萎缩。

2.进口牛肉冲击国内市场。长期也来,中国牛肉价格长期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和出口亚非拉地区,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但从2010年开始,由于国内需求急剧增加、肉牛存栏量下降,我国每年牛肉供应和消费之间约有240万吨的缺口,导致国产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2010年中国牛肉价格已经达到3046.9美元/吨,远远高于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牛肉价格400-1000美元/吨,但国产牛肉品质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价格和品质的巨大差距,供需之间的缺口使我国开始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大量进口牛肉。从2012年,我国成为了牛肉净进口国,净进口量达4.9万吨,这一规模到2013年进一步扩大。仅2013年1-6月中国牛肉累计净进口量已经达到12.3万吨,相当于2012年全年净进口量的2倍多[1]。据调查,2014年,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冻牛肉在中国的批发价只有30-36元/千克,远低于国产牛肉批发价58-62元/千克,促使国内加工企业、酒店、普通居民等消费群体逐渐青睐低价高品质的进口牛肉,国产牛肉市场份额减少,国内肉牛产业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

3.肉牛养殖业面临结构转型。肉牛养殖建场成本低,疫病少,死亡率低,价格高,使得肉牛产业在2008年以后发展较快。牛的生长周期较长,从怀孕、分娩、再到小牛、成牛时间超过两年,企业如果从事肉牛繁育环节的话,周转就将大大放慢,从而占用大量的场地和资金,如果只是收购架子牛育肥的话,四个月就能实现资金周转。近年来,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肉牛大省的肉牛场和屠宰企业不远万里到内蒙古、东三省、新疆等地区的农户手中购进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出栏,获利颇丰。随着能繁母牛和小牛不断被宰杀,架子牛资源稀缺,市价高涨,加之饲料、运输、人力成本一路上扬,进口牛肉的冲击,导致国产牛肉价格虽然保持高位,市场销量和市场份额却在不断缩减,肉牛企业亏损严重。据平原县一家养牛场场长介绍,目前600千克育肥牛出栏价格在25-26元/千克左右,在牛源不足、生产成本上涨、市场销量下降的情况下,肉牛出栏价格在28-30元/千克之间才能保本,卖一头牛赔2000元左右。内蒙、东北等地300千克左右的架子牛价格要在1-1.3万元,且牛源稀缺,有价无市,“自繁自育不如到外地买牛”的长距离异地育肥模式举步维艰,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河北石家庄、衡水、廊坊等地,350千克的架子牛价格在34.4元/千克,600千克的育肥牛价格约为25.6元/千克,每千克差价达8.6元,呈明显的“倒挂”状态。因此,当地许多育肥专业场户提高能繁母牛存栏量,逐步转为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已成为当地肉牛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标志。

4.发展趋势。牛肉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由于牛源短缺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国产牛肉价格仍会保持上涨态势。未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牛肉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提高,牛肉供应和消费之间的缺口会进一步扩大,预计2015年,全国牛肉总需求量将达到750吨,供需矛盾依然会非常突出。

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在市场现状的倒逼下,肉牛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农区肉牛产业长距离异地育肥模式基本退出,肉牛散养户组成合作组织开展自繁自育和屠宰加工,并与大型超市、酒店饭馆直接对接的新模式将会在农区逐渐兴起。随着牛肉价格的不断升高,肉牛资源的缺乏,牧区的草场资源丰富、养殖成本较低、消费群体较为稳定的优势将使牧区肉牛产业进一步壮大。南方的丰富的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及各具特色的地方肉牛品种资源,使“北牧南移”成为了现实,发展南方草地养牛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北牧南移”将成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进口牛肉“低价效应”难以持久。通过进口的低价牛肉来扩大国内牛肉消费群体,解决国内牛源紧张,居民吃不起高价国产牛肉的问题,是破解当前国内牛肉消费市场供需矛盾的理性选择。但进口廉价冻牛肉并不能彻底解决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近5年国际上牛肉进出口数量平均每年约为900万吨,除中国进口牛肉外,韩国、日本等国牛肉进口需求也很大,进口牛肉价格也会随需求量增加而不断上升,其价格优势会随之消失,进口牛肉的“低价效应”难以持久。因此,解决中国肉牛产业的问题不能光靠“进口低价牛肉”这一剂止痛针,而是要在充分利用国外牛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产业的“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使国内的肉牛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高档牛肉市场发展趋势。高档牛肉,主要是指通过选育优良肉牛品种,同时辅以绿色无污染的饲养手段和标准化屠宰程序,所获取的高品质绿色牛肉,具有品质突出、营养丰富、质量全程可控等优点,价格在180-220元/千克,部分顶级肉品甚至可达3000元/千克。由于我国肉牛养殖依然以粗放型养殖为主,牛肉品质还未达到高档级别,国内高档肉牛养殖加工企业只有大连雪龙、山东布莱凯特、内蒙古科尔沁、陕西秦宝等少数几家,其产能约占全国牛肉产量的0.2%左右,远未达到国内消费的需求,大部分高档牛肉需要进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我国的高档牛肉市场需求逐年加大,预计2015年需求量可达到7.4万吨[2]。高档牛肉价格高、利润丰厚,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内产能不足的现状决定了今后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依托现有资源,培育高档肉牛品种,缩短育肥周期,提高牛肉品质和加工工艺,并实现质量全程可控可追溯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