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养牛补贴政策2019 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陕西养牛补贴政策2019 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陕西养牛补贴政策2019和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陕西养牛补贴政策2019以及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青海养牛补贴政策标准

农业部养殖补贴200万元秸秆养畜示范项目(1)区域重点黄淮海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山东肉牛奶牛优势产业带为重点区域,西北、西南肉牛肉羊集中生产地区为次重点区域。1、秸秆青贮、黄贮工作基础好,有区域扶持政策的地区优先考虑,支持肉牛、肉羊养殖发展的项目优先考虑。2、肉牛、奶牛、肉羊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建设区域相对集中。3、项目单位为农民合作社或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条件:2011年12月31日以前在当地县级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资本1000万元(含)以上,现有肉牛存栏1500头以上或奶牛存栏800头以上或肉羊存栏6000只以上,省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优先扶持;资产结构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项目单位依托技术支撑机构利用部分项目资金(控制在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6%以内)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工作。

肉牛犊快速育肥7个月出栏: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等良种肉牛做父本,以鲁西黄牛做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利用良种肉牛与我国黄牛杂交,其杂交后代普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初生重、日增重、挽力、肉质、屠宰率等都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

(幼牛肥育)指15~18月龄出栏的肥育牛,又叫小牛肉,主要利用幼牛生长快的特点给以高水平营养,进行强度肥育使牛达到一定出栏体重和肥度,这种牛肉鲜嫩多汁,大理石花纹好,属于高档牛肉。

(成年牛肥育)是指成年牛或接近成年的牛的肥育。这类牛骨架已基本长成,采取科学饲养和管理使其在短期内肥育并改善肉质,增加产肉量的目的,这类牛出肉量大,但脂肪产量高,肉质较美,属于普通大众所消费的牛肉。

(养牛效益)养殖10头牛犊育肥为例,买牛需投入近3万元,育肥饲料成本3万元。肉牛出栏时体重650公斤,每公斤26元的售价计算,10头牛可卖15万多,养牛场利润5万元。小规模养牛场50头年利润40-50万。

山东百信牧业养殖基地是山东省畜牧厅批准成立的专业"肉用"牛羊驴养殖改良推广基地,成立于1996年,总资本2800万元,集科研、繁育、养殖、推广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百信牧业集团经过20多年发展壮大,建有十个养殖区,二十余个品种: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改良黄牛、三元杂交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杜泊绵羊、育肥羊;改良肉驴、德州驴等等,年出栏肉牛、肉羊、肉驴30万头。

(企业荣誉)山东百信牧业2003年被农业部定为“秸杆养畜示范基地”,“种畜合格证单位”,“国外良种进出口指定单位”,199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2013年中央新农村建设“家庭农场”实践示范基地。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央7台》“致富经”“农广天地”栏目专访,山东卫视《乡村季风》专访。良种畅销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受到各地畜牧局、养殖合作社、养殖户信任,建立长久的牛羊引进合作友谊,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牛肉羊肉驴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种苗供应基地。(山东最大、服务全国)

公司以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全面贯彻“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品牌影响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发展潜力第一”的“五个第一”为原则。扎实推进:(发展一户,成功一户),以点带面,区域优化。(销售全国,服务三农)。

养牛基地面向全国供应肉牛肉驴种苗(具体价格以实际挑选大小质量议价):

鲁西黄牛:3-5-7月龄1800-2800-3800-元

西门塔尔牛:4-6-8月龄2300-3300-4300-元

改良黄牛:3-5-7月龄1500-2500-3500-元

利木赞牛:3-5-7月龄2200-3200-4200-元

夏洛莱牛:3-5-7月龄3000-4000-5000-元

德州驴(三粉驴):3-5-7月龄2000-2800-3800-元

改良肉驴:3-5-7月1800-2600-3400-元

乌头驴:3-5-7月2800-3800-4800-元;

中国什么地方引进给牛以样的羊

中国什么地方引进给牛以样的羊

科尔沁kerchin

牛肉十大品牌,以肉食品加工为主业,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的多元化企业,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

2、皓月

始建于1998年,牛肉十大品牌,以肉牛屠宰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

3、伊赛

集肉牛养殖/牛羊屠宰分割/饲料加工/熟制品生产和连锁专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清真牛羊肉加工生产的集团公司,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

4、银蕨农场

始于1948年,上海梅林旗下,新西兰大型肉类加工厂,旗下牛肉/羊肉等产品居于当地较高地位,新西兰研发并使用草饲牛肉评级系统的农场,银蕨农场有限公司。

5、大庄园

大庄园创建于1982年,一家集进出口贸易、现代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食品加工、生态农牧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大庄园拥有牛羊牧场和肉源基地,配备19个物流分装配送中心,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大庄园还是世界较大羊肉出口企业新西兰阿兰茨集团的中国总代理,全球大型牛肉生产企业巴西JBS公司合作企业。

6、福成肉制品

成立于1998年,集肉牛养殖/奶牛养殖/肉牛屠宰加工/牛奶生产/餐饮连锁/饲料生产/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企业,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7、恒都

成立于2009年,集品种繁育/肉牛养殖/饲料生产/活牛交易/屠宰及精深加工/冷链运输/科技研发及市场营销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8、东方万旗

成立于2001年,集种牛繁育/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牛肉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牛肉产品供应商,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

9、秦宝牧业KINGBULL

成立于2004年,集肉牛的良种选育/标准化繁育/规模化育肥/屠宰分割/精深化加工及品牌化营销为一体的肉牛企业,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10、元盛食品

专业生产并销售冷冻/油炸/烧烤/深加工分割牛/羊肉等肉类食品的企业,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元盛食品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2.中国大型牛羊养殖基地

1、大同市誉隆牛羊养殖屠宰有限责任公司。

所在地:山西省大同市。

经营范围:牛羊屠宰(凭屠宰证经营);种畜禽生产经营(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2、云南养羊啦乳业有限公司。

所在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庄子河村委会样板山脚(鸿辉公司内)

经营范围:日用百货销售;农副产品种植、收购、销售;畜禽养殖、销售

3.国内牛羊养殖区域分布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我国牛肉需求量逐年上升。而对于农村来说,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养牛行业,近年来也有不少农民及大学生返乡创业,部分人就选择了养牛,因为牛价相对稳定且疫病较少,养得好收益很不错。目前我国养殖最多的肉牛品种,非西门塔尔牛莫属了。西门塔尔牛也称为全能牛,原产地区是瑞士的西门塔尔河谷的中心地带,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后期不断改良,现在西门塔尔牛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品种了,目前国内规模达到100多万头,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西门塔尔牛养殖前景及养殖技术。

西门塔尔牛长得快,长则养一年短则养10个月就可以出栏,不过具体还跟引进的牛犊有关。如果是引进300~400斤的牛犊(6月龄左右),一般再育肥6~8个月可以出栏。如果是引进600~800斤的大牛,只需要再育肥3~4个月就可以快速出栏。但西门塔尔牛引进的时候越大,价格则越贵。

4.中国最大的种羊养殖场

1、山东养羊基地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畜牧开发区。养羊事项要选好品种,因为羊的品种非常多,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养殖条件的羊。比如有些羊适合在棚内养,而有些只能在野外散养,所以要在室内养殖就必须选择适合在室内养的品种,不要选择在野外养的品种。

2、养羊时也要注意隔开养,比如种羊就是需要和其他的羊分开,羊长大以后,成年的公羊和母羊也要分开。如果不分开,可能会影响它们配种,这样有可能会使交配产生的下一代质量不是很好。如果有一些羊已经成年,但有一些羊还很小,这种羊也不能放在一起养殖。

3、饲养时可以把饲料和药品相结合,在饲料里面加一点促生长的药品,这样就可以让它们长得更快,而且也不容易生病。有些养殖者为了让羊长得更快,会喂一些比较精细的饲料,但是这样并不会让它们长得更快,反而会让它们的胃产生疾病。

二、养羊补贴每年都有吗

1、养羊补贴基本上是每年都有,但是必须每年达到一定条件才能获得,而且补贴金额每个地方可能都不一样,实际金额必须以当地政策为标准。目前养羊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才

5.全国最大的养羊基地

苏南属于哪个城市啊,长江以南吗那边养殖黑山羊,黄羊,白山羊的比较多吧你可以去你们当地的畜牧局了解一下辽宁沈阳小尾寒羊养殖户结交养殖朋友

6.中国牛羊养殖分布图

2020年中国存栏最多的20个规模牧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46.6万头,分布在64个牧场中。其中西南地区2个牧业集团8万头,西北地区15个牧业集团15万头(包括内蒙),东北地区2个牧业集团3.5万头。

在这20个规模牧场中,主要品种为安格斯和西门塔尔,存栏量不相伯仲,褐牛和地方黄牛也有少量存栏。说明规模化饲养的肉牛品种中还是以国外大体型牛为主,地方牛种为辅。安格斯和西门塔尔这两个品种在我国不论南北,均能适应生存,产生经济价值。

其中西南地区牧场具有小牧场、大存栏的特点,建场和管理适应当地平整土地较少的特点,多以区域内集中牧场群的形势呈现。新疆内蒙等北方地区多以大型单体牧场的形式存在,地广人稀更适应大规模养殖。

2019年我国牛存栏9138万头(20年数据尚未公布),肉牛行业TOP20的集团总量才占我国牛总存栏的0.5%,说明我国肉牛行业仍然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缺少大型甚至超大型牧业集团,缺少全国性的牧业集团的现状。

7.中国最大的牛羊养殖基地在哪里

没有最大,只有专业性强,正规化的养殖场。山东这边形成了肉牛养殖市场,是全国最大肉牛集散地之一。

8.全国牛羊养殖基地

东北养牛基地在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养牛场大型养牛基地,是东北规模特大良种繁育场、人工受精场、胚胎移植场,承担着全市牛、驴畜牧良种的保种、引进、改良、换代、繁育、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基地长年供应的良种有: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等

9.国内最大的羊养殖基地

6月23日,记者从省畜牧局获悉,郑州学志畜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肉羊饲养场,在荥阳市金寨回族乡建成并投入生产,是目前我省最大的肉羊饲养场。

该肉羊饲养场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占地100亩,设计年出栏30000只,单批最大饲养量达10000只。今年2月第一批肉羊4000只已出栏上市,计划7月底第二批5000只出栏。据悉,该公司还计划投资5000万元,重点建设标准化肉羊饲养合作社、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和肉羊饲料加工生产线,于未来三年全部建成。

据郑州市畜牧局负责人介绍,该肉羊饲养场除供应郑州市外,还将向长葛清真牛羊肉加工厂输送部分肉羊,将对提高郑州市羊肉市场自给份额、稳定全省羊肉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10.牛羊养殖地区排行

1、三菱养牛基地:河南省郑州市天洋区隔岸路133号;

2、青鸟养牛基地:河南省开封市三木区飞霞南路948号;

3、东方养牛基地:河南省洛阳市林河区飞霞北路114号;

4、新瑞养牛基地:河南省安阳市北瑞区黎明西路110号;

5、苍南养牛基地:河南省新乡市南山县沿河北路101号;

6、丰庆养牛基地:河南省焦作市南山县乐清人民路1号;

7、吉祥养牛基地:河南省信阳市瓯海区荣新路37号;

8、合水泽养牛基地:河南省南阳市苍南县金狮路111号;

9、金色时代养牛基地:河南省周口市安阳路21号;

10、白汉养牛基地:河南省许昌市苍南县东建大道33号。

关于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监督检查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监督检查报告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甘办发〔2018〕25号)文件精神,2019年我院继续协同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全省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脱贫任务的督查工作,我院党委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王福生院长为组长、王俊莲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专项督查组,通过查阅资料、座谈访谈、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方式,督查组于2019年10月10日至14日,分两组先后赴陇南市宕昌县、甘南州舟曲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平凉市静宁县和庆阳市环县6市(州)6县,选取12家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深度贫困村120户农户,对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督查总体情况

(一)全省产业扶贫工作整体情况

1.产业培育

通过调研,各地继续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品,并结合2019年3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容易上手、短平快的“五小”产业,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和“五小”产业为补充的扶贫产业体系。2019年上半年,全省75个贫困县发展产业和“劳务+产业”的未脱贫户牛、羊存栏分别达到20.12万头、134.28万只,蔬菜、马铃薯、果品、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19.57万亩、37.9万亩、56.03万亩和50.78万亩,扶持3.68万户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

2.主体带动

采取“轻资产引进”和“混合型组建”办法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引进北京德青源、陕西海升等一批省外大型龙头企业,推广县级统筹组建国有农发公司、乡镇设立分公司、每个村建合作社的“庄浪模式”,探索各级合作社控股、国有和民间资本参股组建富民公司的“宕昌模式”,2019年1-9月份75个贫困县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285家、龙头企业总数达到了2728家。

立足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没有”的问题,2018年省级财政筹措2亿元,按照深度贫困县10万元、其他贫困县7万元的补助标准,新建合作社2862个,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

同时,整合项目资金5.26亿元,扶持3105个合作社规范提升,并创建省级示范社485个。截至9月15日,全省贫困村合作社运营规范和较规范的26698家,达到了73.33%。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连农户建基地”的思路探索推广带贫机制,健全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等带动贫困户机制,积极推广轻资产的“德青源模式”,政府主导组建国有农发公司的“庄浪模式”,合作社控股组建富民公司的“宕昌模式”,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贷款支持、农户增收的“蓝天模式”,“六位一体”的“康美模式”,技术培训投种回收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天模式”和“中盛模式”等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模式,目前参加各类合作社的贫困群众达47.8万人,小农户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

3.资金扶持

2019年9月30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好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等配套政策的通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安排了人均5000元、每户不超过3万元的到户到人产业发展资金,2019年计划落实56.6亿元,截止8月底已落实48.78亿元,占86.18%。同时,要求各县区严格执行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必须与“一户一策”挂钩、与农民自愿意愿挂钩、与真种真养挂钩、与见钱见物挂钩、与奖勤罚懒挂钩的“五个挂钩”的原则,并建立了资金使用管理的负面清单,加强资金规范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实打实用于产业发展。

4.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助推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组织实施了分类培训。一是对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2019年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76万人(其中,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9826人),完成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13.86万人。三是举办全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专题培训班,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直接开到乡镇,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共7.3万人参加了培训。四是建立起了6500人的市、县、乡三级辅导员队伍,分级举办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培训1200人次。五是按照每个贫困村有1名农技人员的要求,从省市县农口系统及乡镇选派6385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6222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一对一”农业技术服务。六是省市两级成立专家组,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为全省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服务。七是在75个深度贫困县7864个村建立了贫困户产业指导员制度,共聘请产业指导员1.24万人,已开展入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15.6万场次等等。

5.产销对接

截止目前,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设项目已在有需求的46个贫困县建成果蔬保鲜库1015座,占总建设任务的104%,购置移动保鲜库222辆,占总购置任务的106%,贫困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得到有效改善。2018年成立了由省内外200多家企业参与的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2019年组建了牛、中药材、洋葱、花椒、百合、马铃薯、苹果、蔬菜等8个分协会,组织省内农产品经销企业抱团出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与广西凭祥和甘肃的5家企业签订了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协议,协议总金额超过25亿元。2018年举办了甘肃特色农产品北京推介会,共组织全省180余家企业2000余种农产品参展,北京新发地市场、甘肃好食材公司等24家企业现场签约5.3亿元;

2018年、2019年省政府联合农业农村厅连续两年举办了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和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活动,大力宣传推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甘味”特色农产品,共签约223.8亿元,其中贫困地区74.83亿元;

2019年在临夏举办了“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味”品牌推介签约活动,签约60.19亿元;

积极组织参加了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我省贫困地区的47家企业、150多种特色农产品参展,签约贸易金额6035万元。

6.风险防范

初步构建起了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的“3+1”保险保障体系,设立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力争实现有投保意愿贫困户的主要增收产业全覆盖。从2018年开始,计划3年筹集38.86亿元财政补贴资金,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在开办马铃薯等10个中央补贴品种和苹果、中药材2个省级补贴品种的基础上,新增6个省级补贴品种。在全国率先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支持市县开办80多个特色保险品种。对18个中央和省级补贴品种提高保额、降低费率均达到30%以上,并对贫困户参保给予保费减半的特惠政策,贫困户只需缴纳总保费的10%。2019年全省计划实施80个保险品种,其中:中央品种10个,省级品种8个,一县一(多)品特色品种62个;

保费总计16.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3.35亿元,省级财政补贴5.59亿元,市县财政补贴4.32亿元,农户自筹3.41亿元;

纳入参保计划的农户208万户、贫困户98万户。截至9月29日,全省已签单实施农业保险品种77个,共实现签单保费14.33亿元;

已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数187.8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14万户;

累计支付赔款5.4亿元,受益农户30.24万户次(贫困户8.23万户)。

(二)督查县产业扶贫情况

1.产业培育

按照“全域规划、区域布局、流域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推进脱贫增收产业体系建设。如宕昌县建成了以发展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村办合作社;

舟曲县自筹资金创新推行以“代养分红”为主的从岭藏鸡、“示范带动”为主的中华蜂、“出栏奖励”为主的土猪、“规模种植”为主的中藏药材、“培育转型”为主的羊肚菌、“提质增效”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融合”为主的农家乐等七类产业扶持“菜单”;

秦安县主要发展果椒、高原夏菜、脱毒马铃薯、林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项目;

通渭县加快推进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脱贫增收产业体系建设;

静宁县大力扶持发展马铃薯、蔬菜、果品和牛、猪、蜂等特色种养业;

环县着力推动羊草粮“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等。贫困村初步形成了“一业主导、多元增收”的发展格局,积极引导村办合作社采取全链条式、订单式、托管式、跨村联合式、扶贫车间合作式等方式发展生产,贫困户增收门路进一步拓宽。

2.主体带动

积极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增加对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立足推进村办合作社规范运营,从生产经营方案制定、固定资产购置和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盈余分配等9个环节,加强对村办合作社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全面推行产业龙头“三级共建”,即县抓龙头企业、乡抓专合组织、村抓种养大户,通过国有农发公司投建、村“两委”领建、能人大户创建,在每个产业链至少建成一个龙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两个运营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每户贫困户都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收购、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果树认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3.资金扶持

按照村办合作社联合控股富民公司的带贫模式,动员贫困群众将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到村办合作社,用于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落实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开展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贷”和“兴陇合作贷”项目推荐,着力解决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资金短缺难题。严格坚持“五挂钩”(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使用要与“一户一策”挂钩、要与贫困户的自愿意愿挂钩、要与见钱见物挂钩、要与真种真养挂钩、要与奖勤罚懒挂钩)原则和资金使用负面清单,根据贫困户意愿、劳动力状况、产业发展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资金和入股比例,制定到户资金明白卡。

4.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牛、羊、果、蔬、药、薯六大特色产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及田间技术指导,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县财政安排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项目,确保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名家庭劳动力掌握1-2项增收技能。结合产业实际,对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

5.产销对接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契机,发布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新建公共品牌运营中心,积极培育电商企业,带动增加电商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按照“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市场运作模式,龙头企业通过创建品牌,开设农产品直营店,开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营销等方式,建成了农产品多元化服务销售网络,将农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和需要的服务集聚起来,以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式进入市场,健全了农产品营销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投资贸易洽谈会、展销博览会等,展出地方特色农产品,有力促进了地方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6.风险防范

根据省上下达的保险计划,结合贫困群众种养业保险实际需求,狠抓农业保险政策落实,全面完成了当年农业保险各险种参保计划任务,并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县级财政配套保费,实现农业保险对贫困户及贫困户种养产业全覆盖。组织乡村干部,逐户开展农业保险参保摸排核准、查漏补缺、登记造册及保费收缴,并及时对接承保机构开展标的核查、逐户出具保单,实现“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三个全覆盖。

(三)督查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情况

通过统筹整合互助资金、定点帮扶、东西协作、扶贫车间等资金,依托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自营或者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采取项目扶持、能人带动、联姻嫁接、股份合作等方式,为贫困村扶持发展种养、农机服务、统购统销等产业项目,支持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突出入股、配股这一核心,坚持无物不股、无人不股、无事不股,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突破耕地红线、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不让农民利益受损等政策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制定规范合同样本、建立完善融资交易平台等措施。探索建立了“三变”+苹果产业、“三变”+养牛业、“三变”+商贸流通、“三变”+农机服务、“三变”+电子商务等多种改革模式。明确了“三变”改革合作方式、期限、分红结算等内容,使农民群众规范入股、放心入股。积极推进村固定资产量化入股到各类经营主体,使“死资源”变成了“活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省层面存在的问题

1.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产业到户资金中,每户一万元用于配股分红,而这一部分资金平均占比高达35一些承接主体实力较弱,缺乏承接配股资金的能力;

一些承接主体还需进一步科学合理制定承接主体与贫困户的分红比例。发展产业的资金部分,普遍存在因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的项目、规模、效益等脱贫致富的效能不够显著。

2.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省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干旱多灾,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发展产业的条件先天不足,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整体水平不高,培育产业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3.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带贫能力较弱

尽管加大了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实现了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普遍偏小、实力弱,尤其是部分县区合作社规范提升进展缓慢,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带贫能力较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4.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营性收入少

我省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可利用的资源少,收入主要来自于村互助基金和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的分红收入和利息收入,以及发包和出租资源资产的收入,经营性收入较少,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措施办法还不多。

5.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保守,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加之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一些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调研县区存在问题

1.宕昌县

一是因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约束,部分乡镇的产业培育进展还不平衡,贫困群众的增收愿望和产业发展基础还不相适应;

二是个别贫困群众思想守旧,对发展新型产业瞻前顾后,“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是部分特色产业起步相对较迟、发展基础薄弱、技术措施还不完善,带贫增收效果还不太明显。

2.舟曲县

一是生态环境制约急需破解。全县85%以上的村组地处自然条件严酷的高半山地区,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基地等极易受灾,产业发展成本高。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大多以入股分红收入为主,增收渠道十分有限。三是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实力弱,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四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

3.秦安县

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链条短、融合程度不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能力不强;

二是农民合作社整改提升还不到位,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三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乡村产业路缺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是苹果等大宗农产品销售难,导致农民丰产不丰收。

4.通渭县

一是扶贫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产业短期内增收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培育发展的林果、花椒等长效产业短期内难以实现增收;

二是产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还未形成区域规模效应;

三是产业链条短,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和储藏销售环节薄弱,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

5.静宁县

产业增收方面,部分贫困户产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家庭经营收入低而不稳定;

个别贫困村的主导产业还处于培育、成长阶段,种植业、养殖业以家庭经营为主,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在配股资金方面,全县经济实力强、经营效益好的农业产业经营主体较少,承接配股资金能力有限,合作带贫积极性不高;

乡镇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全落实承股主体担保、抵押、第三方评估等风险防控措施;

部分承股主体尚未办理商业保险,抵御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合作社方面,部分合作社既没有能力规范运营,又不愿主动申请注销,清理规范过程中,注销程序复杂,进展缓慢;

部分合作社缺少有能力、懂经营的人才,运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全县226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产资源匮乏、收入来源单一,多为分红型收入,投资经营性收入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6.环县

主要是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下一步应把有限的扶贫资金、资源和精力向贫困户聚集,向优势产业倾斜,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主体带动能力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规范化提升合作社培育产业提升带动能力。稳步推进“五小”产业发展的发展,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及展示展销会,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物流服务能力,解决产品销路窄的问题。继续完善产业承接主体的多元化服务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真正建立起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产业发展资金,应按照县区特色产业布局,建立分产业发展补助资金清单,因地制宜确定直接补助生产物资、产业达标奖补等产业发展补助资金落实到人到户的具体标准和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面开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实现每个乡镇每个特色产业都组建一个以上带贫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片区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的思路,积极构建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脱贫增收产业体系,大力推行产业扶贫“551”模式,精心打造特色农产品扶贫产业园,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建设。

3.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总结推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的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带动、资产资源盘活、多元合作等典型模式和成功做法,积极引导增强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能力,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经济运营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盘活有效资源,通过资产租赁、土地出租、生产经营入股、折股量化、订单合作等模式,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4.推动果蔬保鲜库发挥作用

按照《关于全面完成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农函〔2019〕58号)要求,督促各地加快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已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区,按照“建成一座、验收一座”的要求,及时开展检查验收和兑付补助资金,并将财政奖补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发放股权证,让其贫困户及早受益。督促指导运营主体健全完善果蔬保鲜库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其正常运营并尽快发挥作用。

5.加快推进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严格按照下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通过拓宽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益等措施,扎实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培训和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全面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的年度目标任务。

文章分享结束,陕西养牛补贴政策2019和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