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孔乡养牛场,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的周祖农耕文化之乡

木孔乡养牛场,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的周祖农耕文化之乡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木孔乡养牛场,以及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的周祖农耕文化之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桃溪的乡镇名

桃溪的乡镇名

桃溪镇位于武平县北部,地处桃溪河中游。东临长汀县羊牯乡,西接大禾乡,南连中堡镇和永平乡,北抵湘店乡。总面积178.95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桃溪村距县城44公里。

1989年10月,桃溪乡湘坑村分为湘坑、湘溪两个行政村。

1995年11月,撤销桃溪乡建制,设立桃溪镇。原管辖区域不变。

2000年,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197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有5269户,24508人,其中农业人口23627人,占96.40%。

桃溪境内丘陵起伏,峰峦绵亘。地势西、北、南三面较高,东面略低,被孔厦溪、帽村河、桃溪河切割成纵深谷地。千米以上山峰2座,其中将军顶岽主峰1172米,为境内最高山峰。境内主要支流亭头溪在桃溪神下汇聚桃溪河。由西向东经湘店境内注入汀江。500米以下丘陵地面积9907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54.35%。镇所在地平均气温18.6℃,无霜期293天,年均降水量1689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栽竹、树、茶果,平原山垅宜种粮油作物,河谷地带与高山区气候差异较大。

镇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萤石、石英石、金砂石,湘里村石萤石储量达500万吨以上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可供开发。全镇有耕地1065.4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45.8公顷;林业用地15033.33公顷,其中有林地13733.33公顷,林木蓄积量60万立方米,立竹量95万根,森林覆盖率77.7%,新澜、新华等村毛竹林均在266.6公顷以上。

桃溪人民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1929年,张涤心、李长明组织武北四支队在小澜暴动,震惊闽、粤、赣。现有亭头胡寮下、小澜泉坑背、新华、新澜革命基点村4个。保存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一、经济建设

1988年以来,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林、牧、渔得到较快发展。乡(镇)企业以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一些工业产品、农副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有的销往国外,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开辟市场,在外务工的5000余人中有2000余人专门从事不锈钢装潢业,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现有百万元以上资产的装潢公司3个,十万元以上公司数十个。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65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138万元,与1988年相比分别增6.65倍和6.09倍。

粮食生产镇内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大豆等,水稻种植以双季稻为主,少数高山地区栽种单季稻。1988年全镇种植水稻1665.67公顷,总产6862吨;甘薯种植面积43.33公顷,产量74吨;大豆种植面积25.33公顷,产量24吨。1994年以来,改革耕作制度,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推广栽培新技术,调整农业结构,虽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但稻谷产量仍逐年增加。连续6年粮食增产。1999年稻谷产量为8707吨,为历年最高年份。2000年,发展商品蔬菜,全年稻谷播种面积1678.93公顷,比1999年减少100.4公顷,稻谷总产8409吨,平均每公顷产5010公斤。比1988年分别增长22.54个百分点和21.45个百分点。

经济作物境内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花生、荸荠、木薯、蕉芋、魔芋、蔬菜等,是本县绿茶主产区。果树有柑橘、柿子、桃、梨、枇杷等。1990年开始,把茶叶生产列为山区经济主要项目,乡财政连续5年扶持农户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调整茶叶品种结构,先后引种福云6号、7号、黄旦、毛蟹、福大、梅占等新品种在全乡10个行政村试种。桃溪绿茶在全省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奖,成为福建省六大名茶之一。1996年,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先后引进红柿等果苗和发展商品蔬菜。2000年,全镇有果园255.93公顷,产果1408吨,其中柑橘126.46公顷,产柑653吨,桃68.93公顷,产桃170吨,茶园613公顷,产茶378吨,油料作物126.33公顷、产量221吨,甘蔗种植面积26.67公顷,产蔗600吨,烤烟种植面积3公顷,产烟5吨,蔬菜种植面积646.66公顷,产菜14791吨,果用瓜种植面积26.67公顷,产瓜500吨。新礤、亭头、鲁溪、新贡、茶果场等茶园面积均在33.33公顷以上,桃溪、湘坑、小澜茶园面积均在66.67公顷以上,全镇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9.35%,产量占全县茶叶产量的33.32%。新贡双喜茶场生产的“千山绿叶”品牌茶叶走向全国,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国家。

林业生产镇内森林资源丰富。以马尾松、杉木林、阔叶林、毛竹为主,林副产品较大宗的主要有笋干、松脂、香菇、油茶籽、油桐籽等。1988年开始,把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项目。分别在桃溪、小澜、新澜、鲁溪、湘溪、湘坑6个行政村建设杉木用材林基地,新华、新澜2个行政村建设毛竹生产基地。由于80年代初曾出现超砍过伐林木现象,中幼林比重大,近成熟林少,可伐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商品林大幅度下降,松脂产量逐年减少。2000年,全乡造林更新31.33公顷,生产木材7345立方米,封山育林294.67公顷,幼林抚育200.67公顷,生产毛竹58万根,产油茶籽165吨,油桐籽420吨,松脂87吨,笋干45吨、香菇68吨、山苍籽32吨、棕片65吨。1988~2000年,共为国家提供建设用材87345立方米,居全县第二,每年还提供毛竹30万根左右。

畜牧水产镇内农户饲养猪、牛、鸡、鸭较普遍,猪的饲养在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多数农户都有零星饲养。水产品主要靠溪河捕捞和池塘养殖。1988年,生猪存栏7256头,养牛1059头,淡水养殖15.44公顷。199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水产有了较快发展,其中饲养母猪较多,肉类和禽蛋产量逐年增加。1993年,县畜牧水产局在桃溪河段投放适宜野外自然生长的草鱼、圆吻鱼团、鲤鱼、绒毛蟹等鱼种。1996年,江坑村民蓝如城人工驯养果子狸获得成功,养殖果子狸500多只。山下角开始办猪禽饲养场,发展河田鸡。1999年桃溪村村民王传敏始办养狗场,饲养肉狗80只。2000年全镇生猪存栏12179头,养牛1367头,兔17863只,家禽59100只,蜜蜂320箱。肉类总产量1280吨,禽蛋产量122吨,蜂蜜3吨,淡水养殖21.86公顷,水产品产量109吨。

镇村企业1988年,境内已有农械厂、茶厂、竹木加工厂、建筑队、粮食加工厂等企业。10月,兴建陂礤口水电站,装机960千瓦,为乡内第一座乡办水电站。此后,陆续兴办综合木制工艺厂、化工厂、香粉厂、活性炭厂、机砖厂、铸钢厂、小澜纸箱厂等企业。1994年3月,魏丁明、陈凌全等16位台胞共同投资500万元,建办福建武平皇茗茶果林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茶、果、林系列产品,是县内首家外资开发的农业企业。2000年,全镇有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3520千瓦,各类企业809家,从业人员1837人,产值9970万元,其中农村工业产值4517万元,上缴税金148万元,农村工业产值中私营、个体企业产值占88.67%,集体固定资产原值1451万元。木碗、木碟、胶合板、活性炭、茶叶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出口交货值307万元。

交通1988年以前,境内已有省道围禾线穿境而过,5条乡村公路32.5公里1条林区公路2公里。1990年以后,大力发展乡村公路,公路向各行政村纵深延伸、先后修建小澜—河口,桃溪—新华、新澜,鲁溪—余屋坑,湘溪—罗坑,小澜—泉坑背,陂礤口—陈里迳,大澜园—石灵屋,大澜园—老鸦山等8条简易公路。1996年,修建省道围禾线桃溪至永平路段,桃溪境内绕过江坑岭改经新田、田雁、亭头、新礤到桃溪,新建5.7公里。1997年,铺沥青路面,为三级公路标准。1999年,镇成立公路工作站,负责养护乡村列养公路。2000年,公路有省道围禾线14公里,县道48公里,乡村道公路12条,长126公里。林区公路2公里,15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建成以镇所在地为枢纽,外通毗邻各乡,内联各村的公路运输网络,拥有货运汽车8辆,农用车32辆,手扶拖拉机35辆客运车4辆,年均客流量12.5万人次。

邮电1988年,镇内设有邮电支局。有100门交换机1台和3路载波机一端,通县城电路4路。1993年5月17日,开通500门程控电话。1994年,农户开始安装电话。后又开通无线寻呼。1996年,电话容量扩大为1000门,桃溪、小澜、新礤、鲁溪、新贡、湘坑、湘溪8个行政村通电话。占村总数53.3%。安装农话400门2000年,镇内拥有电话容量2000门,直放站1个,模拟加数字移动发射台1座,全镇安装农话1750部,架设120路光纤电缆35.4皮长公里。邮路89公里,遍及全镇各行政村,邮政储蓄点1个,农村电话代维站1个。办理函件、包裹、邮件投递、报刊发行、电话等业务。15个行政村均通电话。

农田水利1988年前,境内建有下坑、红澜、新泉坑等小型引水工程。1990年,建小澜陈屋混凝土水陂1座。新增灌溉面积28.46公顷,解决全村210户1300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1996年,桃溪镇列为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对鲁溪、湘溪、湘坑、桃溪、江坑、小澜等6个行政村进行首期开发,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共改造中低产田458.67公顷,修建陂坝9座,建造标准化渠道1.01公里,砌“三沟”(防洪、排水、灌溉)1.31公里,开机耕路1条1.2公里,改善农田灌溉486.67公顷。2000年,境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小(三)型水库1座,总库容32.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945.67公顷,旱涝保收面积937.87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8.76%和88.02%

镇村建设1988年,政府机关驻地街道铺筑泥结碎石路面,宽仅10米—12米政府机关、供销社、粮站、税务所、邮电所、信用社、农贸市场、学校、卫生院、影剧院、寺庙、祠堂等公共建筑,多为土墙瓦屋,民居住宅多为1层—2层土木结构瓦屋。1990年修建农民新街,铺设水泥路面827米。嗣后新建的公共建筑和民宅多是3层—4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995年5月,小澜村被龙岩地区确定为第二批新村建设试点村。1996年10月,结合省道206线改造,完成镇驻地集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实施集镇改造,在此基础上,集镇建设和新村建设步伐加快,江坑、湘坑、新华、新澜、小澜等村的人饮工程也相继完成。至2000年,拓宽主街道1条,路宽30米,总长1286米。其中绿化主街道1000米,街巷铺设水泥路面1.2万平方米。新建下水道2568米。建自来水厂,并安装路灯20盏。镇驻地和各行政村办公、公共住宅等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60公顷,比1987年扩大1.5倍。1988—2000年的13年中全镇累计新建、改建住宅建筑总面积6万平方米,新建农民新村3个。

镇村财政2000年,镇财政预算内收入103.4万元,15个行政村村财总收入42万元,分别比1988年减少23.97%和增长23.80%。

集市贸易桃溪历来是武北物资集散地。每月农历逢一、六为桃溪墟期,逢三、八为小澜墟期。1993年,建成桃溪农贸市场,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设固定摊位164个1995年建成小澜农贸市场,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设固定摊位80个。随着农村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商业网点设施的改善,个体商贩逐年增多,流通领域日益活跃,市场繁荣。2000年全镇有镇级市场1个,村级市场1个。建筑总面积5920平方米,摊位244个。墟场上市的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大米、茶叶、香菇、笋干、棕片、甘蔗、板栗、茶油、蜂蜜、蔬菜、菜苗、猪仔、耕牛、肉禽蛋、淡水鱼、竹木农具等。墟日均人流量3100人次,年成交额1680万元

二、社会事业

教育1988年,乡内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3891人,其中中学生901人。教职工269人,其中中学教职工73人。中小学教舍多为1层—2层土木结构瓦屋面以后逐步新建改建。1994年,桃溪乡教育“六项督导”经省、市教委验收。2000年全镇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203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699平方米,其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729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996平方米。1988~2000年的13年间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2575平方米。2000年全镇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2315人;教学点14个,在校学生3018人;幼儿(班)25个,在园幼儿521人。教职员工337人。其中中学教职工120人,幼儿教师33人。

科技普及1988年,建立乡、村二级农科网和科技示范户。1989年,乡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1990年,县派出农艺师在桃溪设立茶叶科学研究和茶叶指导生产技术站,负责茶叶技术制作与指导,培训技术干。此后,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心,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先后组织举办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35期,受训农民达1268人次。2000年,全镇有农技站1个,有各类技术人员465人,80%中青年农民掌握1门—2门实用技术。

卫生1988年,医疗单位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989年6月,乡、村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1993年始,重点改造农村饮用水。1998年12月,桃溪中心卫生院被省卫生厅确认达“一级甲等医院”标准。2000年,桃溪中心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9人,设中西医门诊、X光、化验、手术、防疫、五官科、妇幼保健等室和药房,病房有病床35张,院房占地面积4980平方米,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村卫生所15个,卫生室1个,私人诊所1个、药站1个。全镇96%人口饮用安全卫生水,其中30%人口饮用自来水。

文化体育1988年,有乡文化站。有山歌、船灯、舞狮等传统戏剧和文体活动。1989年,恢复农村有线广播,成立桃溪农民体育协会,利用农闲季节、重要节日,适时组织农民开展蓝球、象棋、乒乓球、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比赛。1990年,兴建桃溪卫星电视接收站,并在小澜村建成全县第一个村办有线电视地面接收站。2000年,有线电视与县联网,可收看24个频道。镇文化站设施较为完善,成为标准文化站。全镇有电视卫星接收台2个,电视差转台17个,电视综合覆盖率93%,15个行政村安装有线电视。

计划生育1988年以来,坚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92年,建立乡、村计生协会,发展会员645人。1993年,田雁村获龙岩地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94年,实行属地管理。1997年,桃溪、江坑、鲁溪、湘坑、湘里、新华、新澜等行政村被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为计划生育后进村,实行单列管理,通过艰苦工作,落实各项措施,计生工作显著进步2000年,全镇节育率92.3%;出生率10.77‰,人口自然增长率6.21‰,分别比1988年下降7.26个千分点和6.82个千分点。

三、人民生活

198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6元。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315元。大多农户购置电视机、VCD、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新建住宅多为3层—5层砖混结构楼房。1997年,摘掉贫困帽子解决温饱进入小康建设。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13元。比1988年增长6.65倍。桃溪镇位于河南省内乡县,原名西庙岗乡,2008年改名为桃溪镇。

一、基本情况

桃溪镇位于内乡县城西南部26公里,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山坡面积17万亩,全乡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分布。辖九个行政村,绿地面积人均10.2平方米。

二、历史沿革

据乡志记载,明清时期,原西庙岗乡政府所在地原为自然镇,称桃溪镇,因一条两岸桃树连绵成林的桃溪河穿镇而得名。据载,因军阀混战土匪猖獗,一把大火把此街烧成灰烬,加上自然灾害瘟疫流行,愚昧的群众认为魔鬼作怪,因而在此修建庙宇一座,祈求上天赐福。因其座落在县城西部土岗上,又以古庙会盛传四方,逐步演变改称为西庙岗,1962年成立西庙岗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西庙岗乡。2008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桃溪镇。

三、经济建设

桃溪镇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狄青洞,相传为宋朝名将狄青部下被金人围于洞内困饿而死。该洞深幽曲折,下斜半里许有水潭:钟乳石琳琅满目,洞大如厅。黄龙寨顶插剑崖石壁之上有诗人李衮亲题诗句,字迹依稀可辨。主要盛产米黄玉、松香玉、七彩玉、鸡血红、黑墨玉、杂毛石、五氧化二钒、青石、边缘石材等十多个品种,共有矿带32条,矿山面积约91平方公里,储量4000万立方米。主导石材米黄玉晶莹剔透,被人们称为“黄水晶”、“黄色玛瑙”。该镇素有“米黄玉”之乡之称。特别是大理石资源丰富,其松香黄大理石矿色泽鲜美,光滑如玉,矿体分布面积大,储藏量1600多万立方米,为国内少有品种。1985年由中央外贸部和西庙岗乡政府联营建厂,组织开采。多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农民富裕、财政增收、社会稳定为目标,突出抓好工业、项目、新农村、畜牧养殖、集镇建设、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沿豫52线创建了桃溪石材城,占地面积300亩,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先后入驻企业近百家。以桃溪石材城为龙头的石材工业园区聚集带成为全国最大的米黄玉大理石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形成了开采、加工、销售、运输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全镇开采矿口90多处,加工户达1500多户,大、中型设备1500余台(套),从业人员近4000人。生产的产品包括工程板材、精美餐桌、茶几、茶具及各种工艺品等达四十多个品种,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四、民族状况

全镇有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寺河村、彭沟村、庙岗村等。满族众多,主要分布在寺河村、彭沟村;回族主要分布在寺河村、庙岗村;全镇有众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望都县有多少乡镇

望都县有多少乡镇

望都镇

望都镇辖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3.28万,人均可耕土地1.0亩。该镇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京广铁路、公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镇,望唐公路横穿镇区,地方公路通往唐县、顺平、清宛、安国等地,公路铁路交织成网,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为完善,传统的精耕细作,使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有较为先进的邮电通讯。

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亿元,时政收入75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40元。

近年来,望都镇党委、政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夯实党建基础,努力加大招商引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到2001年底,全镇共有企业、摊点2014家,其中50万元以上企业50家,1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建工业小区4个,初步形成了制鞋、铸造、电瓷、辣椒加工等主导行业。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镇党委、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引进技术、人才、资金的奖励办法。

望都镇党委书记陈志强、政府镇长杜兴军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我镇投资办厂、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望都镇特色产业:

农业:大杨青庄--小杨青庄--北康庄的棚菜花卉基地,占地200亩。

齐庄种植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养牛场、养鸡厂、设施大棚。

北康庄--彤霞食用菌生产基地。主要有平菇、双孢菇、香菇等。

辣椒种植面积400亩。专业养殖236户,百头养牛厂8个,千头猪厂4个,万只鸡厂8个。企业:企业摊点1270个,其中10万元以上的企业1233家,50万以上的企业29家100万以上的企业23家,形成了制鞋、粉丝、电瓷、铸造、塑编、食品加工为主的企业格局。

第三产业:批发市场主要有:龙庄--辛街辣椒市场、谷家村木材市场东关村塑料市场城内-曲家湾-所药日用百货批发一条街。

占地50亩的所药综合农贸市场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的商贸大楼于2002年8月交付使用。

位于镇范围内的中国望都辣椒城的建设将大大促进全镇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固店镇

固店镇地处望都县城,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三角黄金地带,素享有文化之乡美称。全镇辖16个行政村,28919口人,50595亩耕地。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固店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团结一致艰苦创业,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固定镇政府机关设在固定乡固店村,共有机关干部34名,设有党政办公室、计生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财经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股室,下属单位有经联社,固定基金会和许庄基金会。镇域内共有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16所(其中保定市规范化学校3所)。镇属10家集体企业摊点。

固定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按照"配合主线"抓住特色,建设示范园,搞活隆起带"的总体思路,采取前引,后推加服务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全镇实现辣椒种植8300亩,春季食用菌大棚建设150个,花卉苗木种植500亩建成百头猪厂4个,千只鸡厂21个,井泉和七里铺两个奶牛养殖专村;完成井泉村300亩青椒园,固定村百亩高新品种信用菌示范园,北阳村百亩苗木园,和七里铺,南阳村300亩集体苗木示范基地。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567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1%,形成了南菇,北果、东椒的高效农业新格局。

全镇共有乡镇企业379家,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23家,投资50万元以上企业47家,形成了七里铺和北阳村两大工业园区,以胶合板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农机具制造,和电瓷生产为主。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240万元,上缴税金76万元。重点乡镇企业有:保定市强力高压电瓷厂,保定市天隆服装设备有限公司,新星粉丝厂华源粉丝厂,固店复兴配件厂,宏峰胶合板厂,恒达粉丝厂,北合胶合板厂,鑫达胶合板厂,井泉辣椒制品厂,望都兴华食品厂等。

食用菌是固店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99年实现食用菌栽培1200亩,总产1800吨,建成食用菌大棚2400个,主要食用菌品种有平茹,鸡腿茹,双孢茹,草茹,猴头,金针茹,黑木耳等,具备了多品种,周年生产能力,食用菌产品销往北方各大蔬菜市场及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固店镇已经具有了专业技术队伍,专业营销人员,专业加工生产企业和规模生产基地四大产业体系,具备了科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食用菌产业化雏形。建成了3个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2个食用菌加工企业,1个食用菌专业市场,争取年内把固店镇建设成为食用菌专业乡。

黑堡乡

黑堡乡位于望都县城西5公里,在太行山前平原上,紧靠107国道、京广铁路、望唐公路,距京深高速公路望都出口处10公里,南邻省会石家庄120公里,北邻首都北京180公里,东距天津市185公里,距保定35公里。黑堡乡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耕地4万亩。

黑堡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地下水位8.8米,PH值7.2,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8℃,无霜期有89天,日照时数20677小时。

改革开放20年来,黑堡乡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艰苦奋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粉丝、铸造、电料等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继实现吨粮目标后,近几年高效农业取得突破进展,形成了樱桃、食用菌、花卉、西瓜等特色产业。

一、乡镇企业

1、粉丝业黑堡粉丝质优价廉,生产北京风味粉丝、纯豆粉丝、绿豆粉丝等。现有厂家4家,年可生产粉丝20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铸造业铸造业是黑堡乡的传统加工行业,现已发展到4家。其中黄庄铸造厂的工艺铸造产品系全国最早生产铸造装饰的工厂,已有近20年的历史,年生产量3000吨,可生产300多种装饰件,远销西班牙、美国、英国、葡萄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3、电料行业电料行业起源于70年代,由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正在发展壮大,现有加工企业25家,从业人员达500多人,年加工电料2000吨,实现产值1000万元。

二、高效农业

1、樱桃保定莲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崔庄樱桃园是华北最大的樱桃园,占地1000亩,投资420万元,园内种植樱桃树25000棵,银杏树20000棵及部分观赏花草树木,园区种植结构合理、布局独特,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格局,樱桃园年产樱桃34万公斤,银杏叶10万公斤,产值700多万元。

2、食用菌黑堡乡食用菌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现有固定双孢菇种植基地,占地100亩,高效大棚100个,同时在其他行政村还有平菇、香菇等多个品种。一年四季出鲜菇,主要出口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

3、花卉全乡种植花卉200亩,主要品种有冬青、雪松、小叶红波等,形成了以宰庄为主的花卉种植基地。

4、西瓜西瓜种植是黑堡乡的传统种植项目,现全乡种植西瓜1200亩,开成了以西阳邱瓜果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东阳邱、西阳邱、李庄为基地,以家庭种植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

赵庄乡

赵庄乡地处望都县城北2公里,107国道和京广铁路横贯辖区。全乡辖18个行政村,25413口人,36260亩耕地。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狠抓各项事业的落实,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稳定。

我乡政府机关设在赵庄村北,共有机关干部37名,设有党政办公室、财经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股室,下属单位有经联社、基金会。乡所辖区内共有初中2所、小学17所。

我乡根据县委提出的以振兴辣都为主线,实现"三三制"这一目标,因乡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全乡实现辣椒种植面积5100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00亩,建成百头猪场6个,千只养鸡场90个。建成了一个以南李各庄为中心,重点发展茄子种植的棚菜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产品远销北京、内蒙、甘肃等地。全乡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5000多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42%,高效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全乡共有乡镇324家,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2家,投资50万元以上的53家,形成了以铸造、塑料加工、建材为龙头的特色产业,代表企业有红星塑料市场、华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玉德铸造厂、联想铸钢厂、望都建材市场等。其中红星塑料市场已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废旧塑料贸易集散地。

政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坚持经常化,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的公开,达到五规范一满意的要求。对密切干群关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赵庄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赵庄乡建设成为文明、富裕、开放的现代化强乡。

寺庄乡

寺庄乡位于望都县城西10华里处。西与唐县交界,北和顺平接壤,处望、唐、顺三角地带。望唐、望顺、战备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优越,辖18个行政村,32910人。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实际工作中,抓理顺、夯基础,谋发展,使全乡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为加快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增效又增收,99年在确保粮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增、转、化过程。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积极实施五个调整,大力发展两个一批,努力建设"一田两区三养"的农业结构新格局。实现了望唐、望顺两侧3000亩优质小表生产田,形成了以寺庄、前庄子为主的食用菌和郭三村为主的瓜菜两个高效农业生产区,猪、牛、鸡三大畜禽养殖项目,逐步向"百、千、万"方向发展。出现了以麻辛庄、三堤、后庄子、西庄子、西后营为主的四个养牛专业村;西后营海狸鼠特色养殖专业村;白岳、后庄子生猪运销专业村;招庄养鹅专业村;孙庄建筑专业村等。此外,根据农民"愁没项目,怕没销路,怕赔本"的心理,着力在发展"订单农业"上想办法,做文章,与黑龙江晓勤种120万株,引种300亩,与唐县育种公司签定西红柿种子代培协议,在招庄试种30亩。

在农业大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也不甘落后,我乡企业有:1、保定海龙纺织品有限公司,始建于84年,中外合资企业,现有职工375人,占地46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1515型75自动织机63台,电动缝纫机110台,缴流漂染机,2吨快装锅炉等,固定资产47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产品100%出口。2、望都县京泰有色线材有限公司,始建于99年3月,占地2800平方米,固定资产150万元,流动资金310万元,主要生产高强度聚脂漆包圆铜线及高强度缩醛漆包圆铜线,年产值1035万元,实现纯利润67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3、望都县鑫泰轴瓦厂,始建于97年,占地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年产值120万元,实现利税11万元。4、大苏町纯净水。预计年产值120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产品销往京、保、石及周边县。5、麻辛庄奶牛养殖基地

在建项目有:1、望都县华多多味调料有限公司,是由大苏町村宋炳文与北京味珍调料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的,总投资500万元,占地12亩,主要生产各种酱油粉、调料,处产1000吨,创利300万元。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预计8月底投产。2、保定市海龙纺纱厂是由保定市海龙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秋景投资550万元建4000锭纺纱厂,占地4亩,项目建成后年产纱450吨,产值600万元,预计8月份投产。3、郭村富源预制件厂是由郭中村张新立投资55万元,由原预制件厂改建、扩建而成,年产值150万元,新增利税10万元,预计7月底完工投产。4、西后营酒厂是由西后营李全来投资50万元与四川客商联营兴建,预计年产值90万元,实现利税22万元,该厂已于今年元月底部分进行了试产。5、寺庄方便面调料厂是由河南客商投资200万元,利税48万元,产品销往津、石、保等地。

此外还有许多在谈项目和谋划项目,以上项目总投资1380万元,其中引外资515万元,截止目前,全乡乡镇企业摊点308个,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3472万元,实现利润913万元,上缴税金107万元。

全乡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饮食,洗浴,运输,建筑及商贸摊点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高岭乡

高岭乡位于望都县东部,辖23个行政村,耕地38508亩,境内交通便利,京深高速公路,望清公路,高速公路引线纵贯全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高岭乡有悠久的历史,天寺台村相传原名天子台,皇帝为求风调雨顺,曾筑坛拜天。遗址在今天寺台村西南,高岭乡又是御封椒地,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率军捉拿刘秀。一天刘秀跑到高岭乡境内杨家村一带时,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跌倒在辣椒地里,他饥渴难忍,随手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辣得双腮像着了火一样,吃后忽觉精神爽快,他噔地一下从地上跳起来,甩掉了王莽的追兵,等刘秀打败王莽登基后就封这里的辣椒"老时红,少时壮,烧着吃,你也香,万岁封你辣椒王"。

高岭乡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人民的艰苦奋斗下,全乡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全乡两万余亩小麦、玉米一体的栽培,通过推广良种、增加收入,科学管理,以及优质的全程服务,连续获得丰收,每年向国家上交粮食两万余吨。

高效农业发展良好。初步建立了北高岭草莓,张家村花卉苗木、侯陀小杂果、东白陀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和三条高效农业隆起带。即望清公路两侧的辣椒种植隆起带,京石高速公路引线两侧的花卉苗木种植隆起带,京石高速公路两侧的杂果种植隆起带,北高岭的草莓,个儿大,果味酸甜可口,畅销京、津、石等地。目前,草莓种植面积达500亩,近年来,全乡立足市场,通过完善壮大曹家村辣椒交易市场作为全乡辣椒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并围绕用市场拉动种植、用种植推动流通,用流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全乡已建立起两个辣椒基地,即辣椒种植基地和辣椒繁种基地,目前辣椒年种植面积达1万亩。

村级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如:北高岭的草莓特色,30%以上农户从事草莓种植。南高岭的养猪专业,80%以上农户年出售肥猪10头以上。孔士屯的麻袋专业村,90%以上农户从事麻袋营销。曹家村、孙家村、黄家村、郄家村80%以上农户从事辣椒营销。东白陀、西白陀的建筑市场务工特色年输出劳力2000人,杨家村的家禽屠宰加工特色,30%农户从事屠宰加工,王营村的鞋垫加工特色,目前有100余户从事生产加工,产品供不应求。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乡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全乡目前共有大小企业摊点380家,其中200万元以上企业9个,即河北精工冶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保定市润泳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望都县吉祥养殖场、望都县第一淀粉厂、望都县长丰电磁厂、芳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望都东风塑料编织厂、华远食品厂、葛家村铸造厂。

小城镇建设成绩显著,通过加强宅基地清理、专项治理村容村貌,新建乡政府办公室大楼,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中韩庄乡

中韩庄乡位于县城南部,离县城10公里,驻地中韩庄村,中韩庄乡人民政府设有七室八站一所。七室:党政办公室、组织员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综治办公室、财经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八站:计生工作站、统计站、水利站、林业站、畜牧站、文化站、农技站、农经站;一所:司法所。乡政府无下属集体企业,乡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有乡政委,自收自支单位:曹庄敬老院。

中韩庄乡下辖20个行政村,人口2.6万,耕地4.8亩,我乡交通便利,离县城10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穿越县城,京深高速公路穿过我乡,京深高速公路望都唯一出口处位于我乡。望安公路贯穿我乡,邮电通讯设施齐全,设有2个电信支局,1个邮政分局,全乡设有曹庄农村信用社,中韩庄农村信用社,中韩庄农行营业所三家金融机构。公安局派出所驻地在乡政府驻地,全乡近年无重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形势良好。

2000年中韩庄乡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养殖专职乡,帮助重点发展。目前全乡养殖业初具规模,发展势头看好,现有规模养殖企业:京华肉种鸡有限公司,万达、宏达、京华三家养猪,(养殖瘦肉型猪)三民养殖场、鑫泰养殖鸡场。年初党委、政府决定了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确定了辣椒种植的规模、畜牧养殖成特色、设施农业求突破,果品生产上档次的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乡现有果树800亩。2000年种植辣椒12865亩,是望都县辣椒种植重点乡。高速公路两侧的杂果2300亩。

贾村乡

贾村乡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与定州市、安国市、清苑县、博野县接壤,全乡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966户,人中29090人,耕地面积39499亩,人均耕地1.36亩,党员988人。

改革开放以来,乡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逐步走上农业产业化。

根据本乡实际和市场发展需求,规划了万亩经济田,形成了西新村兴旺苗木园艺场、小寨子花卉基地、南韩庄花卉基地,苗木花卉一项占地3500亩,品种有金丝柳、松柏、苇茅等60多个。

大力发挥传统养殖优势,现有小寨子奶牛养殖基地、东西新村肉蛋鸡养殖基地、北柳絮生猪养殖基地等,形成了家庭饲养--户户联养--规模发展的养殖新模式。

乡镇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础雄厚,现有以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服务业等组成的500多家乡镇企业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的有东新村蒸汽板厂、粘合剂厂、英达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等。乡镇企业年产值达13230万元。

我乡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方面,机构完善,设备完善,现有乡中学一所,村小学13所、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机构12个、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6%。

贾村乡地处五县交界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政策宽松,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良好场所。

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的周祖农耕文化之乡

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的周祖农耕文化之乡

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周祖农耕文化之乡”

从夏朝孔甲年间算起,至商代康丁年间古公亶父南迁岐山,周祖在庆阳共传承12代,达400余年之久。周人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创了先周农耕文化的先河,使庆阳由以牧业为主的游牧区变为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对后来庆阳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庆阳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山、川、原兼有,沟、梁、峁纵横。这种独特的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庆阳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即:粮、棉、油、麻、丝、糖、菜、烟、果、药、杂,应有尽有,农、林、牧、副各种生产项目齐全。许多生产项目从先周起,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

1.农作物品种的延续种植

《诗经·豳(bīn)风·七月》所提的农作物小麦、高粱、玉米、稻子、谷子、糜子、大豆、葫芦、大麻、葡萄、韭菜、苋菜等,庆阳市至今仍在种植。合水县太白生产的白瓜籽(葫芦籽)很有名气,远销国内外。太白乡是全市有名的大米之乡,这里生产的大米味道甜香,胜过宁夏粳米。考古工作者考古发现,宁县坳刘、新堡两村有窖藏5000至6000年前已炭化的禾谷,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期就有谷子种植。

2.农事活动在季节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传承

今天庆阳的农事活动虽然比古代有不可比拟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都仍然继承和发展了先周的活动内容。比如:《七月》篇中有八月打红枣、九月收稻谷、十月粮进仓,以及七月采瓜食瓜瓤、八月葫芦摘个光等描述,都和今天的农事季节相同。又比如,农忙时送饭到田间,九月筑场圃(即在一块地里春夏种庄稼,秋冬修成场),用柴禾编织门,用茅草搓绳捆庄稼的习俗,都一直延续至今。

3.家养牲畜的发展与传承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家畜的饲养和繁殖。周人到北豳(bīn)后,开始养猪,将野猪逐渐训化为家畜。《公刘》篇中有“执豕于牢”之说,就是把猪圈在猪圈里。《七月》有“言私其狱;献豕于公”之说,就是把小猪留给自己,把大猪交公。由于公刘提倡家家产户养猪,后来养猪就成了家的象征。农业的发展,促使养牛、养驴、养羊事业的发展。至今,庆阳驴、早胜牛名扬省内外。养羊几乎是北部人民的家庭主业。每年冬初杀羔羊,祭山神、庆丰收的活动,自古延续至今。

4.经济林的种植代代相传

庆阳地区经济林种植历史悠久,不但品种繁多,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相当多的经济林品种都来自于周先民的栽植和培育。

①桑:远在轩辕黄帝时代,黄帝就命元妃西陵氏嫘祖栽桑养蚕。嫘祖教人民大量栽桑,教人养蚕纺丝、织帛。织出的帛比麻布光滑细润,再染上颜色,做成衣裳,光采夺目,人人喜爱。先周时期,植桑养蚕就在庆阳得到大力发展。《七月》篇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诗句,是说:姑娘手提竹筐,沿着墙边小路,采呀采那柔嫩的桑叶。每年一到三月,就动手修桑树,将高枝砍掉,让人攀着短枝摘嫩桑。所以桑树是庆阳市的乡土树种。自先周至今,几千年来,庆阳人民一直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全市有本地草桑和引进的湖桑、甜桑、辽桑、吴堡桑、荷叶白、柯库索等品种共30多个,栽培面积1万多亩,1千多万株。正宁县最多,达4000多亩。

②李子:李子是庆阳的乡土树种。《七月》篇中有“六月食郁及奠”的诗句,郁就是郁李,果实酸甜可食。将郁李枝条嫁接在杏、桃树枝上,就可以结出比杏、桃更香甜的李子。庆阳市李子树广泛分布,群众称为梅李子。

③桃、梨、枣:公刘去西王母国访问时,带回了许多桃、梨、枣优良树种。这些树种后来成为古豳地的当家经济林树种,也是今天庆阳市的地方名优产品。宁县九龙川的黄甘桃、马莲河川的金枣、泾川和彬县的梨,都名扬省内外。庆阳全市有桃树1万余亩,年产200多万公斤;有梨树8000余亩,年产梨190万公斤。另外还有杏树50万亩,年产鲜杏500万公斤。总之,庆阳市的经济发展同周先祖在这里的创业打基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决不要忘记我们祖先艰辛的创业史。周祖在庆阳数百年的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价值非常宝贵。

1。窑洞文化是庆阳地区最突出的地方民俗文化

周先祖到庆阳后,由于窑洞的创建和大量推广,不仅村落遍布黄土高原,而且一些重要城镇和军事据点、关口要寨也被窑洞化。这种住宿格局从远古开始,直到新中国的建立,一直延续了四千多年。我们的先民就是从这些窑洞里出来,走向全国,走向文明的,所以窑洞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摇篮。先周时期,遍及陇东黄土高原的土窑洞,造型朴拙,种类繁多,有崖庄院、地坑院、半明半暗的半地坑庄院等。下沉式地坑庄和半敞式崖庄院(也称明庄子)这两种窑洞,因地形差异而掘之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经济实惠、干燥坚固,冬暖夏凉,清洁卫生。人们自从在这些窖洞同安家以来,农业、畜牧业、手工纺织业、金属冶炼业等都得到发展,物质增加,生活大有保障,人口逐年增多。斗转星移,随着时间推移,窑洞格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至明清时,黄土窑洞。已成定局。截止1985年,全市乡村住宅建筑面积中,窑洞建筑面积尚占71.47%。几千年来,人民修建了窑洞,窑洞养育了人民,至今窑洞的故事、窑洞的传说、窑洞的风俗,遍传全市各地。宁县瓦斜乡水沟原村,有一个千年大窑洞,占地200多平方米,一门五窗,窑内可容纳百人开会。象这样的窑洞在一些乡镇还有。这些洞府天地,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庆阳的窑洞,引起了世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和关注。60年代,有几位日本客人来陇东黄土高原考察访问,他们被这里古老的黄土窑洞所倾倒。他们总结说,这些窑洞除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外,还是养生保健的理想境地。因为土窑中温度适中,湿度宜人,一年四季无大差别;况且空气新鲜净化,无任何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能防御放射性元素的侵害,真正是养身长寿的绝佳之地。2002年6月,首届中国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中国民俗学会将庆阳市命名为“窑洞民居之乡”。

2.周祖与地方民俗形成

无论食、衣、行、娱、丧葬、嫁娶、节庆、寿诞等,无不独特神奇,韵味无穷。例如,五月端阳节这个节俗,自古以来,庆阳端阳节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做香包和戴香包。做香包这个习俗十分古老。黄帝内经上讲香包为香囊,是用来装药和装香料用的,也用来装货币,戴在胸前,别人偷不走。周代继续称为香囊。由于刺绣工艺技术的发展,香包的形状从荷包开始,干变万化,但乡里人一直称其为“耍活儿”、“荷包”。有些姑娘边绣荷包,边唱小曲,于是出现了以“绣荷包”为题的民歌。陕甘宁边区时期,新正县的农民诗人汪庭有把“绣荷包”改编为《绣金匾》,成为边区和后来流行全国的著名革命歌曲。端阳节的早晨,孩子们都把香包戴起来,不少孩子双肩、前后胸都挂满了香包,手腕和脚脖上拴上以五色线拧成的花绳,玩耍戏嘻,甚至走邻串户,既充满了童趣和节日喜庆,又展示妇女们的精巧手艺,民俗味极浓。二是割艾蒿,卖艾蒿,家家门上插艾蒿。因为艾蒿是一种驱虫草,它的叶杆燃烧时,放出的烟雾能驱赶和熏死蚊子。另外它还是一种草药,煮汤后能清热消炎,烧着后用于针灸,可以止疼散寒。端阳节前后,各种害虫如蚊子、咬人的毒虫都活跃起来了,所以民间用香料、药料,如艾蒿这些东西来防病除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喝雄黄酒,雄黄也能驱虫。四是包粽子和吃粽子。后两种习俗是从南方传进来的。喝酒是借《白蛇传》中白蛇喝酒的故事,来说明酒可治毒蛇,喝酒可以防毒蛇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端午节作某种代表的庆阳民俗文化源渊流长,魅力非凡,使庆阳大地充满了神奇与活力。

3.周祖在庆阳的遗址遗迹

周祖陵墓:有位于庆阳城东帽盒山的不密陵、位于庆阳城西60里的周老王鞠陶陵,位于宁县九龙川的周先祖九座陵墓。民间墓群更多,已发掘的先周陵墓有:

合水县西华池乡师家庄的兔儿沟墓葬:坐北向南。在西周墓葬区内发现一座先周残墓,墓宽1.3米,深1.5米,长1.7米。在熟土二层台内出土了两件陶器:一件夹砂绳纹红陶鬲,鬲乳状袋三足,单耳,直口;另一件灰陶方折肩罐,有盖,通体打磨光滑,用朱红和白粉彩绘。

西峰区巴家咀墓葬:1984年秋,巴家嘴农场工人挖窑时,在地表2米深处挖出了一座土坑先周墓,发现板灰和人骨架,出土了一些陶器,其中三件陶鬲被地区博物馆收藏。陶鬲质地为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乳状袋足,腹施绳纹和附加堆纹。

先周文化遗址:市内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址主要是合水县蒿嘴乡九站遗址,它位于合水川北岸台地。1984年省地县博物馆和北京大学专家教授共同对九站遗址进行发掘。在发掘的80座土坑墓穴中,出土了近千件陶器和l件铜刀,1件铜饰。经碳14测定,距今绝对年代为3370年,证明确系先周、商代文化遗址。市内西周文化遗址66处,其中宁县最多,达39处。重点有宁县早胜乡谭腊遇村遗址,面积达18万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环县曲子镇双城遗址中,除陶、石器外,还发掘出瓮棺、瓦棺墓葬各一处,砖墓3处,获铜鼎、铜鬲各一件。在西峰区彭原乡李家寺村庙头嘴遗址中,发掘出铜斗、铜甑各1件,铜斧2件。在西峰区温泉乡韩滩庙嘴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3件。在西峰区董志乡野林村出土的商代白玉大戈,实际是先周器物,因为当时董志原是周人所居之地。这件戈全身呈青白色,有零褐斑,援呈三角形微曲,前锋尖锐,有中脊和边刃,直内近栏处有一孔,内末端有齿状小突起,内上面阴刻“臣”字。眼兽面纹,栏前方中部竖刻“乍册吾”三字,字迹纤细,制作精致,长38.9厘米。从此玉戈可窥视到先周文化已发展到接近中原文化的程度。

4.先周古迹遗存

不窋城:今庆阳县城,设东南西北四门,城墙为台阶削土而立。

公刘邑:位于宁县城西庙嘴坪,1981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姬沟:源出庆阳县高楼原东北,流至梁家坪,南人马莲河,长约10余里,为公刘子姓所居。

圣水塘:在庆城县刘八沟口,上有天圣庙遗址。今清水盈塘,底有马蹄印,甚巨。

公刘古庙:位于县城西南80里温泉乡高家坳村,俗称公刘殿或老公殿。相传公刘治田于此,后人饮水思源,因建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公刘殿庙会,当地群众及陕西长武、旬邑、彬县等地群众远道而来,举行盛大的公刘诞辰纪念活动。

周棉行宫:在庆城县城北关,今称北关皇城。兴教寺在此遗址有铜像铸字云:“周谛行宫”遗址,现已不存。

周祖花园:即县城南20里之花原村,相传为周祖不窋植花之处。

花坡:在县城东10里,相传有牡丹、芍药、茶蓁诸花,香气袭人,为不窋遗园。

延庆城:在县城北35里,相传为公刘肇生之处,现遗迹尚存。

天子坳:在县城东北70里。地近东岭(即子午岭),西侧深沟,中央平坦,树木葱茏,宜畜牧造林,相传为鞠陶游牧造林处。

公刘庄:在县城东北50里的樊家老庄东,余田数亩,无人敢耕种,名曰天子掌。相传为周祖发祥地。

周祖庙:在庆城县城南,祀周祖不。明嘉靖初,知府莆海修。曾有塑像,两壁画文王以下37王像。顺治五年,知府李曰芳建坊,题字“肇周圣祖”及“帝系王风”。

周旧邦木坊:在庆阳城南街。木坊三间高10米,木坊以四根明柱通顶,柱之上部五层半拱叠涩镶砌,负托坊顶。顶部瓦有屋脊,脊瓦面莲花。檐下正中镶匾,匾面楷书“周旧邦”三个大字。明代弘治十八年九月,庆阳知府、前监察御史郝镒建。清光绪辛巳年,知府倭什铿额重修。光绪二十八年知府庆霖再修。此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承天观碑:位于正宁县罗川城西门外。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建。朝散大夫行尚书兵部员外郎李维奉敕撰文,翰林侍诏朝奉郎尹熙古奉敕书,并篆额,碑额篆书“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碑文内有:“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原隰(xí)隐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1981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碑已移至县文化馆院内。

后稷台:位于镇原县城西北30公里处,周围数十步,相传为后稷教民稼穑处。

另外,尚有后稷墩,后稷庙、斩山湾、狼乳沟、九陵水,等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