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养牛怎么养?养牛怎么养最好

室内养牛怎么养?养牛怎么养最好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室内养牛怎么养的一些知识点,和养牛怎么养最好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养牛的方法

如何养牛的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牛时,应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牛,在实际当中,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选择,如选择肉用品种牛,应尽可能选择纯种肉用品种,如夏洛来、兰白花、西门塔尔、皮蒙特、海福特、安格斯、南德文牛等,以及肉用杂交后代。总之,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养牛规模大小,以及当地品种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

2、规模确定

养牛规模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应根据农村家庭的综合条件,包括现有耕地,草地饲草饲料,家庭现有劳动力多少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条件来决定。一般每个劳动力饲养10~30头为最佳,但在家庭综合条件转好时尽可能多养牛,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牛群结构合理

牛群结构合理是养牛生产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这对从事养牛生产的农户极为重要。

首先,应确定当年的养牛头数(牛群规模),使每年的出栏头数等于或小于成牛群的50%左右为佳,再根据成年母牛以每年15%的比例淘汰,就应有相应的后备母牛,所以用后备母牛来补充淘汰母牛,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母牛都能成为后备母牛,所以后备母牛应占20%左右。

4、加强选育及杂交

改良力度在诸多养牛户中,由于不重视引入外来血缘无选择的繁殖,造成后代牛群的品质逐年下降。对此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引入本牛群以外的同种优良公牛进入牛群,可使牛群的品质得到提高。在本群中选择无直系血缘关系的优良公牛和母牛进行繁殖,也可使牛群的品质得到保持。

引入与本群不同品质的优良公牛进入本群,通过杂交使牛群的品质得到改良。有条件的养牛户应建立牛群系谱档案,防止近亲繁殖,有利于牛群优良性状的基因得到提高,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5、合理降低饲料费用

自配饲料:自配饲料的方法有科学的配合日粮,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通过计算得出使饲料的营养价值与阶段牛的营养需要相一致的精饲料,此方法养牛户一般不易掌握;另一种是“土方法”就是搭配饲料,即把多种饲料按同等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的配制饲料方法。

合理利用粗饲料:由于牛是反刍家畜,所以饲喂粗饲料是不可少的,用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喂牛,其营养价值均有所提高,还可降低饲养成本。

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一般不作种用和繁殖用的商品牛采取人工快速育肥法,使其短时间内长成成年牛体重后出栏,饲养好牛更应注意营养价值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在日喂饲料中精饲料与粗饲料应有一定比例。

育肥用壮乐康效果好,如果精饲料比例过高,营养过多,无疑是一种浪费,会导致牛生长发育缓慢,降低生产性能等弊病,一般精饲料与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为1∶1.3为宜。

6、实施暖棚养牛

在农村无论是养殖肉牛、育肥牛、奶牛,冬季暖棚内饲养可人为地创造一个有利于牛生长适宜环境,减少牛体的热能消耗,使这部分能量得到利用,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养牛怎么养最好

养牛怎么养最好

养牛呢,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第一个,就是得找一个好的地方,给它搭成牛棚。这个适合的场地,一般来说都要找大半天了。因为要找到一个环境比较适合的,然后附近的可塑性比较强的,并不是那么容易。

牛棚呢,找到一个空气比较清新的地方,然后附近的水源供给没问题的,能保证说对牛的饲养不会产生问题的。然后就要开始盖牛棚,这个盖牛棚,其实跟建房子一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要考虑说一些通风的地方要怎么设计,具体要建在哪里比较好。还有就是,该有的防潮的防冻的设施,应该给足够的一个空间,方便以后存放。整个牛棚的容量还有高度,要根据养育牛群的数量来定,这个是不能马虎的。还有牛棚里面的喝水的设施,一定要建造的适当,排水也一定要做好。

而当牛棚建造好之后呢,也要注意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肥料,牛吃进去的东西,这个要非常严密的把关。要去比较正规的地方选择肥料,千万不要去外面零散的小摊,这种肥料是非常没有保证性的。万一牛吃进去的东西坏掉了或者是发生了某种质变,这个会直接影响到牛群安全的问题。

所以选择肥料去珍贵的地方就好了,虽然可能比外面贵一点,但是至少质量有一定的保证。选择好肥料,就是给牛群定期的投喂,要按照量适当的喂养。在喂养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种植的草料给牛吃。但是这个草料也要适量的,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哪种草适合。在喂饲料的时候适当掺杂一点草料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对牛棚的消毒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一般来说,在牛要到新的牛棚里之前,就要消毒一下。因为毕竟是新建造的地方,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病菌。先用专门的消毒水消消毒,把牛棚整理干净后,再让牛群进去。然后后期的时候再定期消毒就好了。

养牛应该如何养

养牛应该如何养

牛舍建设要求:

牛舍建筑,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和牛场生产,用途等因素来确定.建牛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建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好。牛舍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房顶有一定厚度,隔热保温性能好。舍内各种设施的安置应科学合理,以利于肉牛生长。

基本结构:

1.地基与墙体基深8-100厘米,砖墙厚24厘米,双坡式牛舍脊高4.0--5.0米,前后檐高L0--3.5米。牛舍内墙的下部没墙围,防止水气渗入墙体,提高墙的坚固性、保温性。

2.门窗门高2.1-2.2米,宽2--2.5米。门一般设成双开门,也可设上下翻卷门。封闭式的窗应大一些,高1.5米,宽1.5米,窗台高距地面1.2米为宜。

3.场地面积肉牛生产,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一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肥育牛每头所需面积为1.6-4.6平方米.通栏肥育牛舍有垫草的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O平方米。

4.屋顶最常用的是双坡式屋顶。这种形式的屋顶可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牛舍,可用于各种规模的各类牛群。这种屋顶既经济,保温性又好,而且容易施工修建。

5.牛床和饲槽肉牛场多为群饲通槽喂养。牛床一般要求是长1.6-1.8米,宽1.0-1.2米。牛床坡度为1.5%,牛槽端位置高。饲槽设在牛床前面,以固定式水泥槽最适用,其上宽0.6一O.8米,底宽引种技术青贮饲料效益分析人工授精改良误区流动配种秸秆微贮饲养规程牛粗饲料羊病防治牛添加剂牛病防治0.35-0.40米,呈弧形,楕内缘高0.35米(靠牛床一侧),外缘高0.6--0.8米(靠走道一侧)。为操作简便,节约劳力,应建高通道,低槽位的道槽合一式为好。即槽外缘和通道在一个水平面上。

6.通道和粪尿沟对头式饲养的双列牛舍,中间通道宽1.4--1.8米。通宽度应以送料车能通过为原则。若建道槽合一式,道宽3米为宜(含料槽宽)。粪尿沟宽应以常规铁锨正常推行宽度为易,宽0.25-0.3米,深0.15一O.3米,倾斜度1:50-1:100。

羊舍建设要求:

1、前墙高1.1米或1.3米,后墙高1.8米,舍内走廊宽1.0米,地面至最高点2.5米,跨度8米。

2、舍内地面前低后高,后端高出舍外地面0.3米,坡度以雨水自然排出为宜,地面砂石锤实或按石灰与土1:1锤实。

3、前檐宽0.7米,与地面设木、砖支柱。

4、棚舍部分应尽量增加厚度,不低于15厘米,棚表可覆瓦或用煤灰锤顶。

5、前墙与棚间冬季覆膜,后墙离地1.5米(下沿)设窗户,冬季封死;前墙设1.5米宽的门(或栅栏),冬季设保温门斗斗。

6、每间舍最高点要设一个可开关的换气孔,用于调节舍内空气质量与温度,建设方法同住宅烟囱。

7、羊舍长度,如饲养100只羊,每只占地按1.0平方米计算,需25米。

一、羊舍

羊舍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向阳的地方。羊舍地面要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总的要求是坚固、保暖和通风良好。

羊舍的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一般每只羊要保证1.0-2.0平方米。每间羊舍不能圈很多羊,否则很不好管理,并增加了传染疾病的机会。羊只多时,为方便饲养管理,应设饲养员通道,通道两侧用铁筋或木杆隔开,羊吃料和饮水时,从栏杆探出头采食或饮水。

羊舍的高度视羊舍的面积而定,如果是封闭羊舍,高度要考虑阳光照射的面积。

羊舍的管理要记住“泥猪净羊”、“羊不卧湿”和“圈暖三分膘”的道理,要定期消毒。饲养规模较大要设有保暖设备的产房,最好是暖坑。

二、运动场

羊舍紧靠出入口应设有运动场,运动场也应是地势高燥,排水也要良好。

运动场的面积可视羊只的数量而定,但一定要大于羊舍,能够保证羊只的充分活动为原则。

运动场周围要用墙围起来,周围栽上树,夏季要有遮阴、避雨的地方。

三、饲槽

可以用水泥砌成上宽下窄的槽,上宽约30厘米,深25厘米左右。水泥槽便于饮水,但冬季结冰时不好,也不容易清洗和消毒。用木板做成的饲槽可以移动,克服了水泥槽的缺点,长度可视羊只的多少而定,以搬动、清洗和消毒方便的原则。

舍内走廊宽130厘米左右

运动场墙高:小尾寒羊130厘米;山羊160厘米

每个羊圈面积:480×450厘米2

对应每圈设一面积为80×80厘米2后窗

对应每圈在脊上设一可开关风帽

羊的占地面积:种公羊1.5-2.0米2/头;空怀母羊0.8-1.0米2/头;

妊娠或哺乳母羊2.0-2.3米2/头;幼龄羊0.5-0.6米2/头

关于室内养牛怎么养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