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屯养牛小区?南黄镇的经济概况

于家屯养牛小区?南黄镇的经济概况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于家屯养牛小区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于家屯养牛小区的知识,包括南黄镇的经济概况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官庄村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官庄村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官庄村自然条件恶劣,年龄结构老龄化明显。距县城15公里,玉亭乡政府南1.5公里,属行唐县玉亭乡下辖行政村。村位于乡域的南部,东与西桥相邻,南与封家佐相邻,西邻团贾线,北邻东玉亭。官庄村总户数451户,总人口1682人,耕地面积2418亩,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养殖以鸡、猪为主,现有养牛小区1个,存栏量500头。

官庄村与西桥村、封家佐村、顾阳关村、屯里村、东玉亭村、屹嗒头村、西玉亭村、泉子头村、高岭村、素家佐村、庙上村、李家庄村、八里庄村、东城仔村相邻。

官庄村附近有神树湾、牛王寨、行唐文庙大成殿、封崇寺、行唐香莲寺等旅游景点,有行唐大枣、甲壳素红枣、富硒黑花生、板栗仁、手工红薯粉条等特产。

康平是个什么地方啊

康平是个什么地方啊

康平是沈阳下辖的一个县,其中包括3个街道、5个镇、3个乡、4个少数民族乡、一个新城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社区,162个行政村,1060个村民小组。

全县林木总面积已达到136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41%。绿化不好使上世纪人民对康平的老印象,康平2012年被国家评为国家生态区。康平县内卧龙湖是辽宁省最大平原淡水湖(东北第二大淡水湖)。有沈阳北海辽北明珠之称,目前被国家列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利用试点。在建东北最大的淡水型国家级湿地公园。

康平县正在处于大跨越时期,康平作为沈阳经济区节点新城之一,2011年全面实施滨湖新城建设。康平县城和卧龙湖有机结合。新城区以旅游生态宜居为主线。开发房地产超过200万平,行政中心、教育中心、博物馆、图书馆、规划馆、影剧院、广电中心等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备。辽金风情街、腾龙阁景区、中央公园、卧龙湖湿地公园、康平湾湿地,森林公园主体全部完工。千锦汇花园酒店建成营业,4星级雅高商务宾馆即将开业,希尔顿五星级花园度假酒店随着卧龙湖生态区建设进度进入施工,康平县新老城区总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

康平经济开发区被辽宁省评为最有潜力的十大开发区。进过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以传统能源、新材料和塑编、新能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两大产业、四大集群”工业体系。塑编产业荣获中国塑编产业示范城,康平也被评为中国纺织塑编名城。康平积极建设风电产业、太阳能电池片产业、生物制能等新能源项目。碳纤维产业添补了辽宁高性能碳纤维产业的空白。康平2013年1到11月实现工业产值560亿。2012年实现GDP207亿,位列全省44县第21位。

康平积极打造沈阳生态后花园,前不久英国PMP集团来康平考察拟在康平建设高端养老医疗机构及苏格兰风情小镇项目。欢迎来康平工作,康平人热情欢迎您的到来,详情请参考百度百科:康平县、康平新城

南黄镇的经济概况

南黄镇的经济概况

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5亿元,农业总产值1.1亿元;财政收入7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比上年增加1元。中学2所,小学6所,在校生共3727人。镇办工业主要有造纸、石材、橡胶、织衫等,造纸、工厂化养鱼为支柱产业。全年完成技改投资3550万元,开发新产品3个;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575万元;引进项目17个,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亿元,粮食总产量1.33万吨,果品总产量9000吨,蔬菜总产量6750吨,水产品总产量9000吨。

南黄镇现有内资企业48家,外资企业12家,行业涉及乳山乳华纸业有限公司、中威金属、瑞京服装、三宝玩具、天勤食品、兴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形成了以加工、海水养殖划为主的格局。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4亿元,利用内资1.8亿元,利用外资333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0.5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100万元。

到2011年底,全镇招商引资完成招商资金3.1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35%;农业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5.3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9万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收入9280元,同比增长9%。

——一、二、三次产业均取得新突破。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在发展传统种养业基础上,强化富民优先理念,全面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今年成功引进了3个特色现代农业项目。一是肉食鸡养殖项目,通过前期的积极运作,我镇共引进了7个福喜肉食鸡养殖小区,已投产3个;二是香菇种植项目,加强与裕荣食品公司的沟通对接,新引进了荣辉食用菌项目,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大棚20多个,年产香菇20万公斤,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三是茶叶种植深加工项目,以打造区域内的龙头茶叶基地为目标,引进了总投资1500万的威海福润生态农业项目,年可加工茶叶100吨,可消化约3000亩鲜茶叶原料。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全镇新发展茶叶360亩,总数达到1000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二、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一年来,我镇坚持工业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着眼于加快项目建设,建立了领导分工负责制度,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强化项目服务力度,年内引导乳华纸业等企业实现技改投入两千万元。双辉铸造顺利投产,年产值达一千万元。三、新兴旅游产业实现零突破。针对我镇旅游业“短腿”现象,通过采取外出对接、邀请考察、以商招商、宣传推介等方式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引进了总投资近千万元的金台农业休闲园项目,现已进入试营业阶段,实现了我镇在高效生态观光农业项目上的新突破。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2011年南黄镇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总投资1168万元,实施了1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硬化路面59000多平米,栽植各类苗木26000多株,浆砌水渠11000多米,修建花墙12600米,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处,改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处。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我镇出现了一批精品工程、实效工程、惠民工程:高家屯村将环境整治与加强社区设施配套相结合,与推进社区管理相结合,建成了多位一体的社区办公服务中心;院后村利用环境整治契机,争取社会捐赠200余万元,修建漫水桥一座,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河崖村、院后村、高家屯村整治工作都在全市前列,在威海市第一批环境综合整治验收中,我镇10个村一次性通过验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垃圾中转站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农村垃圾乱扔的现象,真正实现了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全镇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着眼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投资40多万,新建了群众工作中心,集合民政、劳保、果树、渔技、残联等多个部门,实现一条龙服务、窗口化办公。着眼于村级工作建设,组织实施了全镇危房改造工作,改造房屋58户,争取补助资金108995元;为150多户农民办理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做好粮食补贴和小麦、玉米、花生等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完成各项社会救助发放工作。2006年南黄镇的畜牧养殖业取得很大成绩,蛋鸡存栏量超过34万只,比2005年增长30%,年产鸡蛋750万公斤,比2005年增长25%;出栏肉鸡60万只,其中肉食鸡25万只,分别比2004年增长120%和-20%;母猪存栏量达到2000头以上,出栏肥猪1.6万头,比2005年增长15%和10%;奶(肉)牛养殖渐成气候,达到奶牛70头、肉牛60头。特种养殖重新开始发展起来,貂存栏量达到5800只以上,较2005年增长160%。

南黄镇畜牧业的现状总的概括为:养鸡养猪已成规模,养牛方兴未艾,特种养殖长足发展,养兔养蚕原地踏步。全镇规模以上蛋鸡养殖户超过100多户,肉鸡养殖户大约10户;养猪如今在南黄镇可谓遍地开花,全镇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养猪,母猪存栏量达到2500余头,年出栏肥猪1.8万头,但规模养殖户较少,主要有湾头、南台子和河崖等五家大的猪场;养牛产业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朱家屯、冷家、北耩、高家屯四个初具规模的养牛场,并有向四周辐射的趋势,奶牛存栏70余头,肉牛存栏60头;原来颇具规模的养兔和养蚕却在原地踏步,成为南黄镇养殖业发展的不和谐音符。

南黄镇2005年养殖的最大亮点是该镇的特种养殖蓬勃发展,截止2006年底,南黄镇的特种养殖存栏量达到4200只,其中貂存栏量4000只,狐狸存栏量20只,特种养殖户达到45户。2006年全镇共出栏貂超过1。2万只,狐狸超过1000只。

2005年南黄镇养殖业发展的特点:南黄镇养殖业的特点是发展较为集中,养鸡和养猪发展比较快,主要因为这几年鸡蛋和猪肉的价格上涨,养鸡和养猪的效益提高而且其风险比较小所致。但养鸡主要是以规模养殖为主,蛋鸡养殖较2006年有较大发展,全镇养蛋鸡规模户有100余户,蛋鸡养殖规模突破34万只,肉食鸡主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大棚养鸡,以50天为一个周期,一年出三到五棚鸡,每棚2500只到3000只,全镇大棚养鸡20户2006年出鸡20万只。较2005年我镇的肉食鸡养殖有很大退步,主要是因为今年肉食鸡的市场非常不景气,同时肉食鸡病害太多,与之相左的是种鸡、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幅上涨,风险大增,大批养殖户转而养殖蛋鸡或者投资特种养殖,但是原来的养殖大棚依旧完好保存,一旦市场前景好转,很多人还会进行肉食鸡的养殖。与养鸡相反,养猪主要是农户家庭散养为主,当然也有大规模户,例如湾头的孙文胜养猪场的规模在年出栏1000头以上。但从全镇的情况看主要是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平均每户存栏母猪1-3头。

畜牧养殖业为南黄镇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朱家屯村,其养鸡的收入已经占到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以上,河崖畜牧业收入所占比例也达到60%以上。一只蛋鸡一年产蛋30斤,每斤鸡蛋3元多,就是90多元,一个养3000只鸡的鸡场除去各种费用,一年的纯收入保守估计在五万元以上,一般一个养鸡周期是500天,在更换蛋鸡时,鸡母可以卖到每斤4元,每只蛋鸡平均4斤,收入仍在3万元以上,2008年鸡蛋和肉鸡的价格比较高,肉食鸡每斤达到3.4元,一般农户都是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下与厂家签定了购销合同,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养鸡户的后顾之忧。2008年养猪的效益也是比较好的,一般的情况下,每出栏一头肥猪,纯收入在250-300元之间,每个养猪的农户一年出栏20-30头肥猪,纯收入在5000元-9000元,如果是规模养殖,效益会更加可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乳山市开展思想解放活动以来,南黄镇党委、政府,动员全体干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反思,认真开展“改变机关作风、树立南黄形象”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干部们结合思想解放活动,结合各自驻村实际,提出利用荒山、荒坡,闲置房屋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大办小项目,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富裕的具体工作目标。

该镇北斜山村看到,原村小学院里,威海人于雪松开办的圣宇服装厂生产红红火火,50多名工人正紧张生产;村东山,村里与中鲁果汁有限公司合作的150亩高酸苹果,土地已平整完备,两个占地5亩多的配套平塘正在开挖;村里规划的120亩干果基地,正在平整……开展思想解放活动,广大干部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明确了目标,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为抓在谈项目跟踪落实,8位机关干部在外出差;为抓在建项目和投产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进度,12名机关干部食宿在工地。在稳固传统种养业项目的前提下,该镇大力培植新兴特色种养业,依托海水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沿海大菱鲆鱼、海参等海珍品养殖持续升温。依托山东荃馨生物有限公司建设了300亩芦荟种植基地,林业花卉育苗、日本萝卜种植等项目发展迅速。依托天勤食品有限公司,全镇养牛业蓬勃发展,狐狸、梅花鹿等养殖项目悄然兴起,特色种养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析木镇(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下辖镇)详细资料大全

析木镇(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下辖镇)详细资料大全

析木镇地处辽宁省海城市区东南25公里,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区古城。土地总面积为148.8平方公里,人口2.8万。海城市种子公司析木分公司、海城市析木中心供销社等市属单位坐落在析木镜内。析木镇地理环境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四周环山,中间盆地,来自孤山、岔沟、接文三股河流在境内汇成海城河上游。析木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盛产柞蚕、苹果、南果梨等土特产品。析木镇内交通便利,镇村公路四通八达,大盘公路、汤析公路、析青公路贯穿全境,海岫铁路越境而过,堪称海城东部山区的交通枢纽。

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析木镇行政区类别:镇所属地区:辽宁省海城市下辖地区:辖23个村委会***驻地:析木电话区号:0412面积:140.28平方千米人口:2.95万车牌代码:辽C行政区划,交通,矿产,经济,名胜古迹,金塔的传说,海城铁塔,海城石棚,姑嫂石的传说,所获荣誉,行政区划析木镇镇***驻析木,人口2.95万人,面积140.28平方千米,辖23个村委会:析木村、柳官村、下甸村、红土岭村、黄金峪村、东三家子村、老达堡村、蒲草峪村、达道峪村、十间房村、下林村、松树村、腰堡村、羊角峪村、缸窑岭村、张仙沟村、打白虎村、张仙峪村、姑嫂石村、龙凤峪村、珠现屯村、上林村、大同峪村。交通析木镇内交通便利,镇村公路四通八达,大盘公路、汤析公路、析青公路贯穿全境,海岫铁路越境而过,堪称海城东部山区的交通枢纽。辽宁省海城市析木镇矿产该镇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矿种有滑石、菱镁石、石灰石、白云石、矽石、花岗岩、褐铁矿、黄金等9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种。其中,滑石储量达1000万吨,含镁量在45%以上的菱镁石储量达12000吨。石灰石储量达7300万吨,花岗岩储量达7亿吨。黄金总储量达3吨。其它矿种的储量正在进一步勘察。经济析木镇种植业发展迅猛,全镇已形成山上优质果蚕,河畔速生杨成片,平原种子、高效经济田的农业产业格局。全镇的养殖业发展逐步加快,并由松散型向规模型转变。目前,全镇有各类养殖小区20多个。其中羊角峪、三家村养鸡小区;打白虎、析木养猪小区;腰卜、什间房管科养牛小区已初具规模。析木镇为了加速析木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凡在境内新建的工商企业,五年内由镇财政返还增值税35%。2.新上企业投产后,五年内由镇财政返还所得税10%。3.新上企业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由镇财政返还25%。4.新上企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万元以上的,其建设用地可按规定价格减收30%,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减收40%。5.凡在析木镇内新办的企业,免收二年企业管理费。6.凡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者,镇***授“经济顾问''荣誉称号。名胜古迹析木镇有三处名胜古迹,石棚、金塔、铁塔。石棚亦称姑嫂石,为巨石文化的实证。金塔是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为典型的辽代古塔,与石棚同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塔的传说金塔,建于辽代,坐落于海城市析木镇粱家隈村西,杨柳河右岸的群山之中。金塔建在这个山梁上,还有一段传说:从前,在这一带,住着一个霍财主。霍家有良田千顷,占据大山十余座,家财万贯,要啥有啥,是当地的首富。他是个横行乡里的恶霸,十里八庄的人,提起霍财主都恨得咬牙切齿。析木镇霍财主娶了三个老婆,可是只生了一个儿子,叫霍光.霍光从小娇生惯养,是个浪荡公子,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儿子长大了,霍财主就想让儿子混个官当,以立门户。可是,走动了一些达官贵显,送了不少活动钱。然而,一见他儿子是个酒囊饭袋,啥也干不成,也没法给他安排工作。因此,只能放下,久拖不办。可是,霍财主却认为,不是自己的儿子没出息,而是时运不佳。所以,他到处算命、拜佛,总盼望儿子能够交上好运。这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风水先生。霍财主就把他请到家里,求其给儿子测字算命.这位风水先生正愁没落脚的地方呢,见霍财主容易受骗,心中暗喜.赶忙用花言巧语把霍财主弄得神魂颠倒,分不请东南西北,竟把这位风水先生看成是救命草,说啥信啥。打这开始,风水先生就在霍财主家住了下来,每天吃饱喝足了,就上山转游,寻找风水宝地。这天,他带领霍财主转到梁家隈子河西一座山坡。发现这里山环山,岭连岭,山山相抱,在两道沟川中间,夹着一个既坦荡又突起的山梁。这山梁高而不陡,背依高峰,面对小河,立身山梁,一望无际。山上松林成荫,林海如涛,山下绿草如毡,一马平川。山顶清风徐徐,云雾缭绕,山脚小河流水,清沏见底。风水先生看罢多时,高高兴兴地对霍财主胡诌了一通,什么“这里是最好的风水宝地啦”、“是最佳的阴宅之所啦”。霍财主当既决定,把祖坟迁葬过来。于是,霍财主抢占了这座大山,逼着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几户穷人,背井离乡,过著流浪的生活,而霍财主却选择吉日,诵经拜祖,吹吹打打,迁坟移墓,树碑立祠,折腾一番。霍财主以为这回心愿落地,静待子孙荣华,官运亨通。不料,霍家迁坟,没满两年,这块风水宝地又被当朝钦差发现。相传,这位钦差出关访察好久。一天,夜宿析木城,鼓打三更,钦差走到庭院,仰望天相,突然发现城北十里之遥,有灵光闪现,这才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待实地考查一番之后,表奏当朝,决定在这里建造宝塔。结果,霍家坟,被勒令迁移,从此,霍家一败凃地。老子死后,儿子霍光好吃懒做,家业衰败,后流落他乡,葬身荒野。再说,这位钦差征集劳役,大兴土木,经过风风雨雨,后来,总算把金塔修建起来.宝塔落成后,又在塔旁修了一座大寺院,供僧人居住,这个遗址至今犹存。海城铁塔铁塔位于海城市东南20公里析木镇西北角,建于金代,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塔造型较小,高约10余米,为六面七级实心密檐砖塔,塔基须弥座早已破坏,座上雕仰复莲瓣花纹。塔身六角有砖砌仿木圆形柱,有柱头,补间四铺作斗拱,每面有砖雕立佛一尊,高约1.5米,上有宝盖。析木镇第二层塔身较矮,每面有砖雕小坐佛两尊,形态各异,其上各层密檐用砖叠砌,略有收度,塔顶为覆钵式,铁刹杆插于其上。铁塔雕工粗糙且破坏严重,1954年对塔基进行了修复,1975年地震后又进行了基础加固。塔后原建有铁塔寺一座,据道光九年(1892年)铁塔碑记,可知寺建较早,但现已不复存在。海城石棚位于海城市东南17公里的析木镇姑嫂石村南山上。石棚分为上、下两座,山上的为姑石,山下的为嫂石,故称姑嫂石。当地村民传说,古时候,当地住着一户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嫂子很贤慧也很勤劳,承担了全部家务,小姑子却好吃懒做,而且经常打骂虐待嫂子,时间久了,嫂子不堪忍受小姑子的辱骂和虐待,跑到山上化为石棚。小姑子追悔莫及,便在山下化为石棚。石棚是由六块打磨光滑的花岗岩石板组成。一块铺地,三块为立壁,一块做棚顶,一块小石板为南门。棚顶的石板最大,长约6米,宽约5米,厚约0.5米。石棚高约2.7米。其建筑形状很象一间小屋,故称石棚。石棚究竟有什么用途呢?考古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古人用来宗教祭祀的带有神秘象征的祭坛;第二种认为是原始社会公共活动场所;第三种认为是墓葬。大多数学者倾向第三种说法,认为石棚是青铜时代的一种墓葬形制。由于修建规模宏大的石棚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墓主人生前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势,死后才能修建巨大的石棚墓,其身分应当是当时的首领或贵族。石棚规模宏伟壮观,被称做巨石文化,有的壁石或盖石重达几吨或几十吨,它的开采、搬运和架设,每一步都凝聚著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种建筑物,它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原始社会的状态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辽宁省人民***于1963年9月公布海城石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姑嫂石的传说在海城市析木镇东南的姑嫂石村山上,有一石棚。它由六块青石板对榫而成,一块铺地,四块围壁,上面覆盖一块大的。据有关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下另有一座石棚,规模小些,现已毁...据有关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析木镇山下另有一座石棚,规模小些,现已毁无存。这就是姑嫂石,它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山村里住着兄妹二人。他俩终年采药给病人治病,后来哥哥娶了媳妇,他们还在一起生活。一年夏天,村里发生了瘟疫,哥哥在家忙着治病,让姑嫂二人挎筐拿镐上山采药。快到晌午时,小姑采满了一筐药草,嫂子只顾看花贪玩,筐里没有几棵药草,但却把馅饼吃光了。正要回家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位老伯伯指著一棵光秃秃的树干上面的两朵奇异的大“蘑菇”,说:“那是仙丹妙药灵芝草。”小姑问:“村里发生瘟疫,用它能治好吗?”老伯伯点点头,并告诉她怎样才能摘下来。嫂子急忙抢著问:“吃它能变成仙女上天吗?”老伯伯笑着扬长而去。红日西斜,小姑按照老伯伯的话,用镐刨树根,虎口震出血了,镐头碎成小铁片,小姑摔倒了,可还剩下一条细根。嫂子不但不帮忙,还说:“就是把你累死了,树干也不能倒,咱们快回家吧!”太阳落山了,一阵阵狼嚎虎啸,更使人心惊肉跳。小姑爬到树根前,用指甲抠那条细根,指甲断了,鲜血流了,细根也断了,树干倒下来。嫂子听树倒的声音,赶紧扑上去,用劲摘那灵芝草,怎么也摘不下来。小姑走到跟前,一边摘一边往筐里放说“好嫂子,不能吃,这是治病的。”“哎呀呀!我的傻姑姑,吃了它会变成仙女能上天,能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嫂子看看小姑筐里的灵芝草,一边走一边想,看来软的不行,得动硬的,但自己力气小又抢不回来。当走到悬崖深涧的边上时,嫂子狠毒的心一动,皮笑肉不笑地说:“嫂子跟你闹著玩的,看累的。你那筐沉,咱俩换著挎吧!”小姑刚把筐换过来,嫂子猛地把小姑推下去,再低头一看,自己的筐里没有灵芝草,还在小姑筐里,就像疯子一样向小姑扑去,结果也摔到山涧里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伯来到村里,向乡亲们讲述了姑嫂采药的经过,乡亲们感动地哭了。他们按照老伯伯的嘱咐,在山上山下分别立了石棚,把小姑的尸体放在山上的石棚里,嫂子的尸体放在山下的石棚里。把灵芝草熬成了汤药,给全村病人喝了,把剩下的一碗,分别给小姑和嫂子灌下去。过了三天,全村的病人都好了,大家来到山上石棚前,天气突变,雷鸣电闪。小姑的脸像牡丹花一样红润,复活了,乘着风雨向天上飞去。再到山下看嫂子时,嫂子却变成一只骚咕鸟,落在一棵枯树上,望着小姑升天的方向,不停地叫着:“姑姑——等等!”、“姑姑一等等!”直到今天,这种鸟还是这样叫着。从此,石棚得名为姑嫂石,山村也改名为姑嫂石村。析木镇所获荣誉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以来,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集约用地、城市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开发区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随着内地国家级经开区的加快建设,经开区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盖了开发区主要的经济区域。

第“十三”和第“四六”个五年远景规划,必应为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快乐新铁岭。

同时,经开区的内涵不断拓展,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显著优化,职能最大可能地使经济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当然,在一些市场取向型改革的国家中,出于培育市场、扩大市场机制作用范围和力度的考虑,也开始在铁岭经济开发区有所发展了。参与了铁岭新城,开发区,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凡河新区和腰堡新城,以及新台子新城和调兵山市的施工建设,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产业重要集聚区,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是正在创建中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开发区由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化一个专门的区域,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区的载体建设,开发区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中国铁岭成为了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尊老爱幼,守孝道的美丽城市。

沈阳-铁岭城际铁路全长59公里,起于沈阳市皇姑区松山路,止于铁岭市凡河新城,是全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继沈抚城际铁路建成后,沈阳经济区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城铁约60%是高架轨道高架桥平均距离地面8米。沈铁城际铁路由沈阳市和铁岭市共同出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14亿元。沈铁城际铁路于2009年7月24日正式开工,沈铁城际铁路全程共设14个站位。起点为沈阳市皇姑区松山路(地铁二号线起始点),终点为铁岭市凡河新城,2015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新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铁地铁项目,2015年底启动新地铁项标,预计2019年完工,起点是沈阳新台子地铁,终点站是铁岭西站。

如今,仅仅过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基本建成,开工建设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区基础设施也已达“九通一平”;几千户动迁农民早已搬进新居,成为新区第一批市民;市技师学院、市规划局、市商业银行已经进驻新区,市、县两级行政中心也将于近日南迁;地方本科大学、财校、体校、军体校、铁岭县高中,以及东北城温馨港湾,幸福里,铭邦上品,金月蓝湾,浅水湾1号商业街,宇泰·金科府邸都已经建成;大型住宅小区浅水湾一号住宅和紫御豪庭都已封顶,第一条商业街钟山柳岸已经开街,坐落在天水河畔的上海新天地商业街、香港恒基兆业商业步行街,幸福港湾,官台新苑,红石郡,有巢式,金鼎观澜,水木华园,天力城,新宏国际城等住宅小区也已经开工建设;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莲花湖、钻石广场、凤冠山、朱雀岛等景观工程已经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北方水城,已经矗立在辽北大地上。

铁岭县凡河镇,凡河镇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凡河镇镇政府驻阮家洼子,人口5.67万人,面积172.85平方千米,经济开发区[1]辖21个分场:柳条沟、温庄子、何家屯、申家沟、左家沟、桑园岭、秦家岗子、顾官屯、山咀子、殷家屯、周安屯、红旗、帽山、老官台、官粮窖、茨芽屯、茨榆台、房身、山东、八家子。在经济领域建立以102国道为依托的3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和工业隆起带,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的绿色水稻栽培,以新屯奶牛小区为基地的畜牧养殖,以万米路两侧绿色蔬菜为依托的蔬菜保护地生产的四大产业开发,给凡河全镇经济带来腾飞之势。2004年全镇引进大型工业项目6个,到位资金3亿元,初步形成橡胶制品及汽车零部件业、机电业、建筑装饰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全镇69家民营企业年产值达4亿元,现金突破1200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以上,绿色水稻栽培面积达到4万亩,“凡河”牌大米已获国家认证,远销省内外,并出口东南亚。新屯奶牛小区是初具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奶牛小区,在小区的推动下全镇养牛户达到350户,年饲养量达到2500头,以得胜畜禽公司为龙头,肉鸡饲养量达到220万只。以万亩绿色蔬菜开发为基地的蔬菜保护地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4.5万亩蔬菜保护地年产1.2亿公斤,年产值18亿元。

抚今追昔,东北文化“二人转”的发祥地,企业林立,经济发达,百姓富裕,经济和文化在这里交融,到处都绽放着无限的魅力,腰堡位于沈北新区北6公里、铁岭新城南5公里处。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等高标准公路和铁路并驾齐驱、纵贯南北。城区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万人,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地区财政总收入2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

昌图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区域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下辖39个乡镇(场),43个社区,45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04万人。其中,所辖镇有26个,分别为八面城镇、昌图镇、老城镇、毛家店镇、宝力镇、亮中桥镇、三江口镇、双庙子镇、泉头镇、金家镇、朝阳镇、头道镇、马仲河镇、此路树镇、老四平镇、大洼镇、傅家镇、四合镇、古榆树镇、七家子镇、前双井子镇、四面城镇、东嘎镇、曲家店镇、通江口镇、大四家子镇;所辖乡有7个,分别为下二台乡、平安堡乡、十八家子乡、长发乡、太平乡、大兴乡、后窑乡;所辖农林场有4个,分别为宝力农场、傅家林场、新乡农场、虻牛马场;所辖农场办事处有2个,分别为两家子农场办事处和三江口农场办事处。

全县地貌由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辽河平原过渡,土壤类型由东至西分布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风沙土。根据境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划分为四个区。东部低山丘陵区:本区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来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群峰耸峙,林壑幽美;盛产名贵的中草药及山货野果;该区多为棕壤性土壤,适于农果木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方位发展。中部漫岗平原区:本区地处漫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地利用率高,农业产业发达,是县内重点产粮区之一。西部沿河区:本区分布在辽河、招苏太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适于稻麦生产。西北风沙区:本区因受内蒙风沙影响,多为风沙土壤。土质瘠薄,地力贫瘠,是县内低产区;该区未利用地较多,适宜发展林牧业;在种植业方面适于发展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

昌图县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雨热同期。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多为降水少,春风大,空气干燥;夏季天气多为闷热多雨,最高气温可达36℃;秋季多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温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气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3℃。昌图县西部是辽河冲积平原,西北为风沙区,河流除辽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属辽河水系。境内有辽河、东辽河、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马仲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条,已建成中小水库64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达6.1亿立方米。

腰堡新城按照“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服务工业化”的发展思路,高品位开发建设,高标准管理运作,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魅力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19.7亿元,部分路网等基础工程基本完成,沈铁二号公路腰堡段全面竣工,城区建设面积完成1平方公里。建成了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康兴家园和石山子农民新村,1.3万平方米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1.2万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广场,3.5万平方米综合性服务中心,10万平方米的康兴佳苑小区;完成中鼎花园项目45万平方米的规划设计,年内将动工建设。

腰堡新城以辽宁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基地为载体,全力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实力。2010年新签约项目126个,新开工项目63个,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为保障新城建设顺利有序开展,在原有征地基础上,2010年完成腰堡、沙坨子、友谊三个村征地8000亩;大康屯村整体拆迁856户,置换土地1200亩,征地1.2万亩,整合工业用地达到3.6万亩。随着邮政、移动、网通,商业、工商等银行和服务企业的强势进驻新城,房地产、金融、餐饮娱乐及商贸物流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铁岭县腰堡镇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乡镇,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先进党委标兵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确定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服务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铁岭市建设生态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天时,紧紧依托打造中国专用车之都——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的地利,率领3万腰堡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200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04.6亿元,增长67.8%;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0.86%;第二产业总产值98.5亿元,增长69.6%;第三产业总产值3.8亿元,增长99%;地区财政收入实现7180万元,增长50.6%;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60万元,增长5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增长22.7%。

在加快沈阳经济区新城建设中腰堡新城是沈铁城际连接带的重要增长极,腰堡镇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按照沈阳经济区的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围绕市、县整体发展战略,以实现沈铁同城化为目标,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载体,立足于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实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力求在工业化、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是实现新城建设与经济的蓬勃发展的新亮点。

这里地处东经123°34′,北纬40°09′,属北温带半大陆性季风气候。水力资源充沛,境内有辽河、万泉河两大河流和库容量309万立方米的懿路水库一座;电力能源充足,拥有两座大型变电所,送电量可达16万千伏安;通讯网络畅通,拥有6座微波通讯发射塔;矿产储量丰富,有储量5000万立方米闻名遐迩的高级建筑材料“东北红”大理石,储量8000万立方米的石灰石,以及具有一定开采价值的砩石、铅、锌等矿产资源。

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736户,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民族有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蒙古族。全镇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5095公顷,林地1780公顷,水域面积440公顷。2010年4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将新台子镇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沈铁城际连接带新台子新城。

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新台子新城北距铁岭新城区和东北国际物流城7公里,南与沈阳沈北新区相连接,京哈铁路、102国道、哈大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沈铁轻轨线纵贯境内,乘车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30分钟,去铁岭新城区10分钟,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新市镇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万人,目标建成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较高、居民文化生活丰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城。新台子新城北距铁岭新城区和东北国际物流城7公里,南与沈阳沈北新区相连接,京哈铁路、102国道、哈大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沈铁轻轨线纵贯境内,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30分钟,距铁岭新城区10分钟,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区位优势突出。新台子新城区位条件好,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5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近年来,新台子新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倾力打造“辽北第一镇”,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交通优势明显。新台子新城区位条件好,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发展条件优越。位于铁岭的南大门,南依沈阳市区26公里,北靠铁岭市21公里,东连抚顺,西衔铁法。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等高标准铁路和公路并驾齐驱、纵贯南北。距沈阳国际机场50公里,距鲅鱼圈港190公里,距锦州港250公里,距大连港420公里,出海入关非常便利。

资源优势突出。这里工业基础良好,劳动力廉价,政策优惠,环境优良。乡镇企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民营骨干企业异军突起。有辽河、万泉河两大河流,水资源丰富。有两座变电所,电力资源充足。设有微波发射塔5座,无线通讯网络畅通,是辽北第一个成为电话镇的乡镇之一。

政策环境良好。近年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辽宁老工业振兴的步伐加快。在国家、省宏观战略的指引下,新台子新城将建设新城、改造旧城区基础设施作为目前的工作重点,必将获得资金筹措、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新台子新城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新镇政府办公楼、九年一贯制学校已选址完毕,正在进行整体的设计。沈铁2号路(新台子段)施工已全面启动。万泉河桥工程已施工完毕,开春铺设黑色路面即可完工。装备制造学校、农民新村建设已经开始施工,预计2011年内可以完工。镇内各街道已安装路灯,所有陈旧管线进行全面改造。全镇种植各类树木近5万棵,绿化1.5万平方米。09渠铺设排水管线260延长米,平整场地绿化,铺草坪3000平方米。

新台子新城将借助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金机遇,依靠新城的区位、产业、资源、政策优势,实现新城建设与经济的蓬勃发展。

调兵山市原名铁法市,是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为铁岭市铁法区,1986年9月恢复市级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为调兵山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畅通工程优秀管理城市、辽宁省文明城市建设标兵市、辽宁省园林城市、辽宁省平安市、辽宁省十个最干净城市之一六项殊荣。

全市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7平方公里,总人口23.9万,其中城市人口17.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4.7万人,共有汉、满、蒙、朝、回等23个民族。下辖3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34个行政村,24个社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查明矿藏1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22.59亿吨,占辽宁省总储量的1/3;煤层气储量293.9亿立方米,年抽放量9000万立方米,目前以每年1000万立方米的速度增长;煤矸石4000万吨,是国家规定今后生产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年排放量500万吨以上;硅灰石储量达1800万吨,目前年开采能力30万吨。

调兵山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丰富,春秋风大,寒冷期长。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为主,干燥寒冷;春季多刮南风、西南风,最大风力达7级,干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天气较炎热;秋季雨量减少。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年均降雨量为560mm,7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9%。年均气温为6.7度,相对湿度62%。7月份气温为最高月份,平均气温为23.8度;1月份为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18.3度。无霜期为155天,初霜9月30日,终霜5月2日。年均日照为2787.6h,年较差为649.1h,生长季节(4—9月份)日照为1511.3h,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54.2%。调兵山市大风日较多,6级以上年平均出现67.8次,8级以上年平均出现37.8次,其中以春季西南大风居多。

调兵山市地处辽河流域范围内,境内主要河流有王河和长沟河,均为辽河一级支流,为季节性河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304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484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61%;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820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39%。人均拥有水资源320m3。(1)地表水利用现状。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573万m3,目前已开发利用量为358万m3占可利用量的14%。由于全市三条主要河道均为季节性河流,因而地表水利用难度大,开发潜力很小。(2)地下水利用现状。地下水可利用量为2256万m3。到2004年地下水利用量合计1963万m3,开采利用程度为70%。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为876万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511万m3、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用水365万m3);农村生活用水量127.77万m3;工业用水量1125万m3,农业用水量1622万m3。我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总体上已近超采,受采煤沉陷影响的20个村屯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最大已达12m,农民现有的提水设备已很难满足饮水要求,必须打深井取水。

境内公路总长度达180.5公里。沈环公路贯穿东西,连接铁岭和法库,矿区内公路通达市内各镇街。其中,省级公路2条,总里程46.6公里;县级公路2条,总里程8公里;乡级公路11条,总里程75.2公里;村级公路8.9公里;专用公路4条,总里程40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达100%,县以上公路好路率100%,全市公路密度为7.52公里/万人,0.686公里/平方公里。

2007年春季以来,调兵山市调兵山街道积极协调争取资金。对3707亩采煤下沉区土地进行复垦,整个复垦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兵山街道采煤下沉区位于尚三家子村,大部分地段处于晓明矿、大隆矿采区,面积3707亩。该街道结合新农村建设和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土地复垦,为老百姓办实事。该项目总投资1025万元,规划设计分三个区进行复垦。通过复垦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形成集旅游、观光、娱乐、服务开发等为一体的新格局。共修建占地50亩的高标准鱼塘5个:建占地200亩的小型工业园区一处,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工业;建占地100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20栋,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建桥梁一座、500型涵管4处;修田间路2400延长米、生产作业路2300米;植树47000株;对复垦土地进行改良,种植高效农作物。同时修建文化广场一个、文化长廊一处、凉亭两处,并通过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真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开原市位于辽宁省北部,位于铁岭市的东北部,辽河中游东侧。东与西丰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相毗连,南与铁岭县交界,西与法库、昌图县接壤,北邻吉林省梨树县。东经123°43′-124°48′,北纬42°6′-42°53′。东西长89.4公里,南北宽86公里,截至2014年,开原市总区域面积3164平方公里。开原地势东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带。东南多山,为长白山支脉,属山地丘陵,海拔在200-60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城子山、砬子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西部地势低平,为清河、辽河冲积平原一部分,海拔在50-100米之间,土质肥沃,适于机耕和灌溉,中部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全境为六山半水三分田。开原市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期长达4个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气温在-14.5℃左右,极度低温为-35℃;夏季炎热,一般可持续3个月,最热月份在7月,平均气温在23℃-24℃左右,极度高温为36.5℃。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585小时,以五六月较长,十一、十二月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为终霜期,无霜期为145—16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678毫米。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4.5米。开原境内大小河流160多个,主要河流有辽河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关门山水库等大小水库9座,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开原境内有辽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条。

关于于家屯养牛小区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