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养牛场?孙家庄的山西寿阳

寿阳养牛场?孙家庄的山西寿阳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寿阳养牛场,以及孙家庄的山西寿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废纸箱多少钱一吨

废纸箱多少钱一吨

截止2020年2月,废纸箱回收价格一般为2千元左右一吨。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1、书芯:新书,没有使用过的书,需达到一定厚度。

2、旧书:使用过的书,不论使用程度。

3、牛皮纸:黄色,较有拉力,一般用于包装。

4、书芯:新书,去掉封面及粘合剂剩余的纸(非铜版纸,且为白纸黑字,不能有颜色)。

5、白纸:纯白色,干净,无膜。

6、装订纸边:印刷书本时切下来的纸边,有少量铜版和胶头;有字。

7、黄板纸:废弃的包装箱,以黄色为主。

8、灰卡:从外到芯均为灰色,无膜,可带颜色。

9、新报纸:发行过量没有使用过的报纸。

10、旧报纸:一般来源于废纸收购站,使用过的报纸。

11、新闻纸:跟报纸纸质相同,但没有颜色字。

12、铜版纸:大部份书的封面使用的这种纸,无膜,带有一定颜色。

13、口杯纸:及生产纸杯剩余下来的纸(一般过早用此类纸碗也属于此类)。

14、利乐包装:如纸质牛奶盒(此种纸较难回收)。

15、书页:比较杂乱的纸,无胶,无膜,可有文字。(非铜版纸)

废纸回收行业是纸的消费→回收→分拣、打包→再利用→消费的循环过程,在这一产业链的循环过程中包括:用纸单位、废纸回收企业、对废纸进行分拣打包的打包站、废纸再利用的纸浆及造纸企业,并将在分拣过程和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用废物进行填埋。

扩展资料:

回收的废纸箱作用:

1、制造再生纸

这是利用废纸最广泛的途径。不仅可以用来制造再生包装纸,而且用来制造再生新闻纸。这一新工艺,包括脱墨、纸纤维的净化和吸走油墨及杂质,然后造纸共四道工序。

其具体过程为:根据油墨种类,选用脱墨技术;将纸纤维和皂系脱墨剂送入由二个室组成的脱油墨室,使油墨与杂质随泡沫浮至表面,用吸出装置吸走;将净化的纤维浆浓缩至15%,通过加热,使纸纤维成膨胀状,还可进行漂白,以赋予再生纸的光泽感;最后,将高浓度纸浆送入造纸设备,即可制成与新纸白度一样的再生纸。

2、制作家庭用具

在新加坡等地,人们利用旧报纸旧书刊等废纸原料,卷成圆形细长棍,外裹塑胶纸,手工编织地毯、坐垫、提包、猫窝、门帘,甚至茶几、躺床等家庭用具。

3、加工成牛羊饲料

美国伊利大学动物营养学家拉里·伯格的方法是将旧报纸切碎,加入水和2%的盐酸,然后煮沸2小时,使其在高温和酸的作用下,纤维素发生分解断裂,再添加进饲料中喂牛羊,添加的比例为20%~40%。

英国的养牛场和养羊场,把废纸稍加处理后,切成细长条或揉成小纸团,再添加少量的营养物,即可用来喂牛羊,牛羊吃后可比吃普通饲料增重1/3。澳大利亚科学家则将废纸粉碎后,掺入适量的亚麻油和蜂蜜,制成颗粒饲料喂牛羊,可使牛羊长得膘肥体壮。

孙家庄的山西寿阳

孙家庄的山西寿阳

山西寿阳孙家庄村位于山西省寿阳县朝阳镇以北三公里处,总户数566户,总人口1784人,共有耕地面积4864亩,党员61人。全村又分为孙家庄、井沟、曹家河、白矾岭四个自然村,是典型的农业行政村。全村主要收入靠种植业和养殖业。1.生态朝阳蜂产业园:涿州市胡氏蜂业已有近百年发展史,一直以其优质的蜂产品和良好的声誉闻名蜂界,已成为集蜜蜂养殖、蜂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蜂蜜年产量可达千吨,同时承接代加工及出口贸易。2009年,胡氏蜂业产值达500万元,产品行销到日本、英国等国。我们重点发展以胡氏蜂业为龙头的蜂产业基地,打造健康朝阳产业园区。

2.新型建材产业:涿州市恒旗建材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是京南保北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吊装运输能力最强的的水泥制品生产单位。2006年投资兴建了3000型沥青搅拌站,可为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提供高品质路面材料;同年又引进了多孔砖生产线,日产10万块,可为住宅小区提供替代粘土砖的建筑材料;该公司还引进美国哥伦比亚1600型全自动砼空心砌块生产线,可生产各种型号的砼空心砌块、装饰砌块及铺地砖可用于机场、广场、住宅小区、市政道路。今年该公司又新引进了压力砌块项目。此外,投资1000万元产值超亿元的河北建设集团千秋管业已建成,正在试生产。

3.养殖业:我乡南胡宁志诚养牛合作社和税门两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西古邱的养鸭场、以及今年成立的税门利强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均充分发挥了其辐射带动作用,使周围几个村近百户群众从事养殖业并实现了脱贫致富。文化资源:我乡民俗文化生活丰富,不仅有河北梆子、少林会、秧歌等,最为珍贵的要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岐调,此剧种具有独特韵味,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也是涿州对外交往的文化名牌。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剧种得以传承,不仅到周边县市进行演出,还曾在河北省电视台录制专题节目,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录。

生态资源:我们坚持增绿就是增收的工作理念,每年均出台相关政策,全面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目前我乡村屯绿化率为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投资3000万元的鑫宝峰绿色生态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中,我们谋划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沿孙松路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产业带。

土地资源:有近1000亩集体工矿用地和近2000亩河道河滩未利用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我们谋划统筹安排、招商引资,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工程,并引进节水高效农作物,建设节水高效农业产业带,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整个西部环境得到优化。

山西介休张兰镇史村访古

山西介休张兰镇史村访古

黄金周期间,前往河南陕县,看了七八个“地坑院”,以为是该地独有的民居形式。查百度,才知道山西平陆、寿阳也有。回来之后,更听说张兰镇史村也有这种院子,立即打定主意要去看看。

这个星期日,正好闲着,便与侯清柏老师及董西平、武吉毅、刘光伟、罗圻等几位先生一同前往。

史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南的丘陵地带,有一千七百多人,算是较大的村落。明清时期,以古镇张兰为中心,周边村落不乏经商而富的望族大户,村堡和民居建筑都很有气派。史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自介城出发,到张兰镇东走张板公路,很快就到了。进入村小学校东边的一条巷子,便可看到高大的夯土堡墙。拐过堡墙西北角,向东的路北一字儿排开,先是财神庙,接着是禅慧寺,接着是天主教堂,接着是关帝庙。堡东墙紧贴古道。古道南北走向,关帝庙就建在幽深的门洞上面。各地的寺庙见过不少,而郑重其事地,将天主教堂与华夏诸教寺庙并列的情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路东靠近沟壑,地势突然低了许多。路与沟之间的土垣,就是传说中“地坑院”所在的位置。

“地坑院”起源于远古的穴居,渐发展为较大的地下四合院形式,也称“地窨院”。民国版《闻喜县志》记,建院时“掘地为大方坑,四面挖窑,居人于院隅,掘干井以沉水,以坡上达平地”,以当时条件,建这样的院子,蛮辛苦的。现在,这类院落在河南三门峡和陕县(古属陕州)存留较多,其中有的已20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人居住。在普遍采取这种居住方式的村落,形成了“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特景象。

武先生为考察古村落,几乎跑遍了附近各县的乡村,为我们作向导,完全胜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连看了五个院子。

这些院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地坑院,乃是借着沟边缓坡,利用掏窑和砖砌的组合方式建设的。其中,以靠近古道的一个院子最为典型。自上俯视,其北是正房,三眼窑洞,东、西为厢房,各三间,我们站立之处,是南窑的顶上。东厢房与南窑的间隙,朝东留着门券,是进出的通道;东厢与上房的间隙,也有台阶供上下。所有的院房,表面皆用砖砌,只不过,正房看起来更齐整,灰分也更小。无论窑顶、院内,处处长满荒草,显然是早就废弃了的。

另一处院子,又厚又大的墙砖,古朴的砖雕斗拱和荷花饰件,局部直棱窗样式,以及门洞里砖雕神龛的图案,别处并不多见,疑是元代遗构。不敢妄下断语,还是留待专家们做定论的好。另外数院,结构类似,而破败状,有过之而无不及。

罗先生爱好写作,每有触动内心的地方,便停了步细细观察;杨先生擅长剪纸创作,专注于装饰的构件。大家各有各的兴趣,各有各的关注,眼里的风物,心里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

正在观看之际,进来一位村民,他绘声绘色地说起外地人跑来买古院之事,说他们如何如何地将房子买到手,如何如何地拆毁,又如何如何地将那些古砖石、古构件运走。听着不是滋味,使人不想再呆下去。

接下来去禅慧寺。

禅慧寺在教堂的隔壁,前面是个宽阔的场子,乱堆着秫秸和干树枝,东边圈了一块养牛。场子北面、正中台阶之上的高大建筑,看不出是山门,还是过殿。东边有半洋半土的、文革风格的大门。门侧的红字行草对联,龙飞凤舞的,却居然有错别字。

庙院也够宽阔。最北面是正殿,看得出是近年整修过的。所幸整修时,保留了元代斗拱,可为断代的依据。殿一侧立着块碑,贴近了细看,是嘉庆年的。阶下数米,有粗砂石雕的莲花须弥,酷似北朝之物,只不知为何,上面垒了两块粗劣的石头。院中两棵柏树,水桶粗,已经枯死,秃秃得只剩下枝干。

西边是偏殿,墙脚堆着旧殿拆下的破损琉璃瓦和脊饰,不少是孔雀兰色。墙上依稀写着几行字,断断续续辨得出,是革命群众扫肓时的文宣。东边一排纯是新修的,里面圈过羊马,骚味浓烈,拒人于千里之外。

禅慧寺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北齐,是介域历史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北齐天保十年(559年)的七月十五日,比丘法悦和村里史、宋、张姓族人共造千像石幢。清光绪年间,邑人、工部屯田员外郎李敦愚将其考录于县志。据说,石幢一直保存到民国初期,可惜终于失落不见。

随着时间推移,加之地震,回禄,战乱,文化选择的厚此薄彼,使原本丰满的历史失了生机,变得越来越惨淡,并渐湮没。如今的我们,去哪里寻找它的真相呢?

来到史村,不能不探访的,还有净土寺。

净土寺在村南数里之外。离了柏油路,再走一段土路,远远地停车在地边,再沿着长满荒草和酸枣树的小路,步行过去。一边的地里是柿子树,稀稀落落留着红红的柿子。跑过去,跳起来,捉住树枝,摘两个尝尝,软软地甜甜的;酸枣也是,粒儿大,又饱满,微酸中带着甜。

远处有个孤岛样的山峁。

西平先生说,那就是净土寺的遗址。

走至近前,路两侧各有夯土台,疑是寺院的外门。走进去看,南边夯土墙围起十余亩地,满是玉米收割后的根茬。北望,断续的夯土墙围着个葫芦样的台地。再往前走,有二十来米、不足两米宽的窄道。窄道两侧是陡坡,坡上半人高的枯草间露着几块残碑。

经过夯土缺口两边的砖砌门柱,进入土围子。放眼望去,几十亩的地里满目蒿草。顺着台地边缘,彼此照应着,小心在齐腰深的蒿草中移步,时不时避开水冲的陷坑,踩到砖瓦的碎片。乱草中有眼枯井,深深的看不到底。转弯过去,土墙内侧露着两孔砖窑上半部的顶券,显示原来地面要低很多。草稀处,随便可见残砖、琉璃及建筑构件的碎片。随便拣起一块,上面都是数百年风雕雨蚀的留痕。

侯老师曾是县志的总纂,说起净土寺,如数家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之前,这里就曾有寺庙,至于是否也叫净土寺,不得而知了。县志中说,这一年,在高僧明晓的组织下,把佛殿改成了五间,增修了数十间禅房,购了七顷多地作为寺田,聚起僧众十余人。次年九月十五,也如这般的晚秋时节,俺答入境杀掠。明晓闻知,急呼村民进寺躲避了三天,千余人幸免于难。事后,明晓和遣秀、真千等带领人们,掘大坑掩埋死难者,在史村之西立了义冢。万历十二年,明晓又修葺该寺。三百多年后,史村北的仙台村有个叫郎梦元的诗人前来凭吊,无限感慨地写下了《万人墓》一诗。

一边听,一边想,的确是的。

走到最北端,赫然见两座废弃的焦炉。在如此隐秘的地方建炉烧焦炭以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现代人够聪明的。只是今天看来,这样的聪明,让人觉得好笑。

绕过土焦炉,攀上西边的豁口。沟深得让人炫晕,得扶着土墙站着才放心。沟底也是大片的柿子树,远远看去,没摘尽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它们在荒凉的田野里,冷冷的秋风中瑟瑟抖动。我突发奇想,也许,几百年前的那个深秋,它们就是这样的吧。

绕了一圈,出去之后,向西爬坡,上到高处,回望整个土围子。脚下,枯叶中新渗出些绿色。几只黄鹂,掠过身旁,远远地飞去,消失地在苍茫的天空。那一片天空下面,灰黄色的夯土墙像在无语的秋色中,陷入了沉思。

回到镇里吃过饭,又顺路去古玩城逛了逛。不过是碑版、砖木石雕、旧式农具之类,真真假假摆了一地。停了不到半个小时,便离开了。

晚上,翻找郎梦元的诗。终于在民国版《介休县志·古迹考》的最后几行找到:

巨冢高邱外,相传有万人。

阴崖埋白骨,深夜走青燐。

救苦如来佛,轻生乱世民。

荒郊余片石,吊古一伤神。

果然是极伤神的,且不说了罢。

电视里,正上演着美国总统大选的荒诞剧。

此文章图片出自董西平摄

关于寿阳养牛场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