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户为什么倒奶的多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养牛户为什么倒奶的多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养牛户为什么倒奶的多的一些知识点,和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用牛奶浇地新闻 为什么会有牛奶浇地这个现象

用牛奶浇地新闻 为什么会有牛奶浇地这个现象

网传新乡养殖场每天牛奶浇地近日,一则消息在网上热传:1月9日,河南新乡一养殖小区,奶农用鲜牛奶浇地,每天有一吨牛奶倒进下水道。消息配发了多张图片,其中一张图片上,两名男子站在小麦地里,分别手拿着容器,将白色的液体倾倒在麦田内。另一张图片上,一名穿着胶靴的男子站在操作间内,用容器将白色液体倾倒在地上,而旁边就站立着多头奶牛,上面配发的文字说明为:“奶农把卖不掉的鲜牛奶直接排入下水道。”此消息一经发出,被新浪、腾讯等国内大网站转载,网友还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昨日18时,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统计,有300家以上的网站进行了转载。倒奶情况确有发生,但数量不大昨日,在知情人带领下,郑州晚报记者来到新乡市牧野区绿莹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位奶农都语焉不详,不愿对此多说什么。其中一位奶农道出原委:“养殖小区领导说了,不让大家接受记者采访。”“厂家每天只收5.9吨牛奶,多给他们送一点也得拉回来。我们家每天生产牛奶600斤左右,自从厂家收购量减少以后,一部分牛奶要自己处理。喝又喝不完,我们就以5毛钱、8毛钱的价格便宜卖给养猪场,让猪娃喝牛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农说。“倒奶事情是真实的,但数量不大。”一位奶农说。在墙壁上发现奶制品企业限产通知从养殖小区门口的宣传喷绘上可看到,合作社创建于2007年7月,占地面积200余亩,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牛舍46座,有挤奶厅一座,制冷贮奶罐两个,可同时贮存生鲜奶12吨。其中,绿莹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存栏960头,其中泌乳牛275头。记者在贮奶罐附近的墙壁上发现张贴着红纸,上面写着:“接某奶制品企业限产通知,按每户产量6%自销,10公斤以下奶牛主动下厅,怀犊6个月奶牛下厅干奶,望积极配合,即日生效。”通知的落款时间为“2015年1月3日”。昨日中午,记者电话联系上绿莹养殖小区宋场长,对于倒奶原因、养殖小区自销牛奶的数量等情况,他婉拒了记者采访。随后,记者在挤奶厅看到,里面空空如也,没有工人也没有牛,只有一些机械设备。“现在还不到挤奶时间。”一位奶农说。随后,记者在养殖小区见到了宋场长,他说目前厂家收奶已恢复正常,接收养殖小区全部牛奶。当记者问他每天产奶数量、有多少养殖户时,他都以“不知道”拒绝回答。“网上消息发出后,厂家就把我们的奶全部收购走了。”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奶农说,希望以后别再出现减少收购量的情况,因为有的奶农是贷款投资养的,“为了养牛,我从亲戚那里借了很多钱。”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倒奶”经济学

中国多个地区出现奶农“倒奶杀牛”事件,不仅是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等主产区,就连江苏、广东等地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现实是,在山东鲜牛奶价格最低的时候,一公斤奶还不到一块钱,甚至还没超市里的矿泉水贵。

一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触发了少年时的记忆,“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如今,中国奶农也会把牛奶白白倒掉,他们为什么也选择这么做呢?记忆里倒牛奶是资本主义大萧条时代的标志

很多70后、80后一提起倒牛奶,就自动脑补出一张图片:脑满肠肥的美国资本家,将一桶又一桶的鲜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岸边却站着因为经济危机挨饿的美国穷人。这个场景大家都熟,因为从小大家都学过这张配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的重要事件——1929年美国“大萧条”。

它试图要说明,当时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会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穷人因为经济危机失业没钱而挨饿,资本家却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于是,“倒牛奶”成了几代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现实的最直观印象。

●事实上,当年倒掉牛奶是奶农理性选择的结果

其实,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农业就因为生产过剩等原因开始了衰退,1929年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US

gallons)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牛奶明显是供大于求。

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保存牛奶,等待价格上涨,但这对于保鲜极为困难的牛奶显然不适用,别说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了,就连当今的中国也很难做到。北京延庆县奶农因为牛奶滞销在接受采访时说:“冬天天气冷,奶站有个储奶罐,能储存3吨奶,但是每周得清罐2次,多余的奶只能被倒掉。”;

第二是降价销售,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显然,降价带来的结果是,牛奶价格的整体下跌,卖得越多,赔的越多;

第三就是很多人后来看到的倒掉滞销的牛奶。大量鲜奶由此退出市场,市场就由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平衡,价格就不会继续下跌了。甚至极端情况下,奶农会干脆杀掉奶牛。

为什么不做做好事,把本该倒掉的牛奶送给穷人?因为那样做会让本来就萎缩到很小的牛奶市场更变得所剩无几,留下的奶更是卖不出去,奶农的生活也就彻底无以为继了,牛奶业会彻底垮掉。

社会学者孙立平曾研究说:“多少年来,‘将牛奶倒在河里’几乎成了大萧条的一个符号。只不过原来说牛奶是资本家倒的,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利润。而这些年有人查了当时的资料,发现牛奶原来是农民或农业工人倒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维持可以有利润的价格,至少是不愿意在赔本的情况下再赔上汽油钱将牛奶运到城里。”

而在1931年到1934年,美国更是多次发生罢工奶农强行倾倒其他奶农的牛奶,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

罗斯福的做法,给奶农补贴变相鼓励倒掉牛奶

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联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黄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但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这种情况下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中美奶农倒牛奶有什么不同?

中国奶农倒牛奶也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在200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中有这样一道题:“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该题的标准答案是:“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前者反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

这个答案其实不容易看懂,而且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都会在经济学家中间引起争议。不管怎样讲,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12年以来,因为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政策推行,散养户大量退出,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2013年曾发生“奶荒”,原奶收购价格不断上涨,2014年初,鲜奶价格曾升至5元/公斤,是近年来的最高点。于是吸引很多奶农高价买牛,投入生产,产量增加,鲜奶价格一路下跌,倒奶现象就这样发生了。

而国内市场对国产奶制品的需求却在减少。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14年1-10月全国的乳制品生产总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态奶的生产总量有1193.1万吨,同比增长只有0.72%。

现在的中国还有与当年的美国无法类比的因素,在现在这个全球化市场里,国际奶价的风吹草动也会影响到中国。2014年,新西兰、欧盟等地的原奶价格就下跌了30%-40%,而中国的奶粉进口量在2014年上半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口奶开始抢占中国市场。

中国一个特殊的原因加剧了国产奶的窘境,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无论是国内奶企还是消费者都对奶源质量存有担心,甚至奶企一直在逐步抛弃国内散户奶源,建立现代化牧场,甚至去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面对奶农的困境,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多地出现的“倒奶杀牛”的情况,媒体开始介入。日前新华社评论呼吁,奶农倒奶杀牛政府岂能袖手旁观。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农业部也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北京延庆县奶农因收购量急剧下降倒掉多余鲜奶,当地政府就“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奶企和收购商已全部收购牛奶”。财经专栏作家刘远举认为:“如果奶农倒奶了,哭起来了,就应该帮助,那么,2013年下半年‘奶荒’之后,鲜奶价格飙升至5元一公斤,奶农开怀大笑的时候,该不该拿掉他们的超额利润呢?”

这其实是延续罗斯福新政中政府主导收购农产品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也可能导致错误的市场信号,诱使奶农继续过量生产。牛奶场的规模反而违背市场现实继续扩张,被收购的奶制品因过量而产生浪费,而这种浪费的代价是由全社会来承担的。

为了避免这种“社会的浪费”,可以借鉴全球最大的牛奶大国新西兰的经验,新西兰政府早在1984年就取消一切针对奶牛的补贴,引导奶农购买商业保险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虽然中国针对奶牛的商业保险也有些年头了,甚至不少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补贴,但还是没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如果这个行业不能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意识,寻求市场手段的保护,而是一有问题就哭着找政府帮忙,那么它永远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的时候,为何要杀奶牛倒牛奶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的时候,为何要杀奶牛倒牛奶

产品产量严重过剩,大量的牛奶无法销售。农民们为了保证利润,将许多剩余的牛奶直接倒入密西西比河。为什么100年前的大萧条还是很多人后来认为的倾销无法销售的牛奶呢?大量鲜奶流出市场,市场由供大于求转为供需平衡,价格就不会继续下跌。造成乳制品产量严重过剩,大量的牛奶卖不出去。养殖户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大量倒掉过剩的牛奶。

COVID-19疫情发生后的"倒奶"事件,就等于。农场主必须把牛奶扔掉--无论是送人还是低价出售,都是供应。其目的是为了恢复供需之间的平衡。另外,假设这些奶农为了谋求政绩和形象,真的愿意盲目鼓吹发展水产养殖,这给奶农带来了严重损失。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与许多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养奶牛的热情相反,由于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奶牛被抛售和杀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牛奶价格必然会持续走低,影响奶农的利益。奶业是自给自足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很多大型乳品企业都选择从源头上向消费者证明自己,于是他们做了一件事--成立自己的畜牧公司,自己养奶,很多人后来都看到了倒掉的择从不能卖的奶。

大量的鲜奶流出市场,市场由供大于求转为供需平衡,价格也就不会继续下跌。再次出现倒奶杀牛的情况,奶农把硬牛奶倒出桶外,为的是让奶牛少产奶不给奶牛吃草,甚至把奶牛宰杀掉。奶农为什么要倒鲜奶,后来城市里很多人都看到了倒不出去的牛奶。大量鲜奶流出市场,市场由供大于求转为供需平衡,价格不会继续下跌。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奶农。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