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回乡创业养牛 20多岁的年轻人准备回乡创业养牛可以吗

小伙回乡创业养牛 20多岁的年轻人准备回乡创业养牛可以吗

大家好,关于小伙回乡创业养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多岁的年轻人准备回乡创业养牛可以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开洗衣店亏5万他找到新商机

开洗衣店亏5万他找到新商机

开洗衣店亏5万他找到新商机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开洗衣店亏5万他找到新商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一月,一家名叫“红橙黄绿服装救治医院”在沙坪坝开业,该店洗染一件衣服最便宜都是50元,但是,重庆有一半左右的干洗店都是它的客户。很少有人知道,店主正是在开干洗店亏损后,才发现的这一商机。

开干洗店半年亏5万

二○○五年十月,当时刚考上重大自动化研究生的王宁花4万元在江北一社区接手了一家转让的小干洗店。当顾客知道研究生小伙为他们洗衣服后都非常信任他,洗衣店生意也越来越好,一个月有一万多元的营业额,王宁还请了两个帮手。

可王宁却越来越坐不住了,他发现,虽然营业额不错,但半年下来,洗衣店倒亏了5万多元。

王宁说,每天洗涤的衣服很多,但一个月总有几件衣服洗花、掉色、串色,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只有赔钱给顾客。曾经有一个月,他一下赔了五件衣服,赔偿了六千多元,一个月基本白干。一次,工人将一位女士的大衣洗串了色,他还差点被告上了法庭。

转行挣干洗店老板的钱

王宁注意到,因为重庆缺乏专业的服装救治店,别的同行也有同样的困惑。这就是商机!王宁关了干洗店,向一个加拿大师傅拜师学艺,转行学习解决服装救治技术。

二○○七年一月,王宁又从亲戚朋友处借了4万元,在沙坪坝开了我市第一家“红橙黄绿服装救治医院”,专门针对干洗店开展服装救治业务。

王宁说,去年底,他曾经救治过一件价值230万元的貂毛衣服。当时,一家全国连锁的高档干洗店洗涤不慎,将衣服洗缩水并烫伤。经过他的技师处理,貂毛衣服恢复了原样。整个过程花了三天时间,收取了4000元费用。

“现在,重庆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干洗店都在我的红橙黄绿服装救治医院解决衣服遇到的麻烦。”从开干洗店挣洗衣服的钱到现在挣干洗店老板的钱,王宁也开始迎来稳定的利润。

投资回报:三月可收回成本

衣物救治目前还是个新兴朝阳产业。据《中国洗衣》统计,我国每年洗衣店因设备、技术不专业、不规范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竟达数千万。全国有13亿多的老百姓和4-6万家洗衣店,按每年每人救治一套和4-6万家洗衣店每月救治一套服装来计算,每套按60元计算将近800亿元。

王宁说,开家“服装救治医院”前期需要设备和技术投资大约3万元,每件衣服收费50元-300元不等,如果成本控制适当,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拓展:

回乡创业故事

初夏时节,重庆市南川区木凉乡气候宜人,满眼葱绿。重庆市慧迪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该乡玉岩铺村海拔800米的一处坡地上。牛舍周边,庄稼果树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山坪塘水清波静。

迷彩服、牛仔裤、黑胶鞋,一头汗水两脚泥,年轻的面庞充满朝气,又带着几分腼腆。这是24岁的公司经理霍之亚给人的第一印象。

院坝坐定,好客的霍家人端上了农家的香茶和自己包的粽子。“我出生那年正赶上北京亚运会,所以老爸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从8年前外出打工,到前年回到农村,霍之亚说起了他的农村创业故事、他的梦想。

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

2006年,霍之亚跟随父母去广东中山打工。“6年时间,总共在三家企业干过,”霍之亚说,其中有两家是电子厂,一家是制鞋厂。在前两家企业,他是当工人,工资比较低,起初只有1000元左右,后来涨到1800元,到第三家企业他已经成为了管理层,工作没那么累了,工资也能拿到4000元左右。

“收入还不是我决定返乡的主要原因,”霍之亚说,他们一家都在一个地方打工,钱不算少,彼此还能照应,按一般人的想法来说也过得去了。“但我一直觉得,在外打工始终是为别人干,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霍之亚透露,也不是没有想过在广东创业,但考虑到竞争激烈,人地两生,“估计也搞不过人家。”还有就是,爷爷奶奶已80高龄,他的心里也惦记他们。

如果说这个想法最初还只能憋在心里的话,是近年来东南沿海部分企业不景气的现状和西部家乡的发展让年轻人下定决心跟父母“摊牌”。6年间霍之亚回过农村老家两三次,每次回来他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南川的路都不认得了,村里的条件改善速度也比我想象快,”霍之亚说,“回来不光是探亲,也在看、也在问,琢磨着什么项目最合适。”

“他跟我说要回乡创业,我首先问他准备做什么。”霍之亚的'父亲霍仁才说,当儿子回答他“养牛”的时候,他吃了一惊,同时也生出几分赞许。“养殖业不容易被淘汰,牛肉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在我们南川,养猪的多,养牛的少,他说的这些我都认同。”霍仁才说,但他提醒霍之亚:搞养殖是很辛苦的,怕脏怕累的话做不长。“我不怕,能坚持。”霍之亚的坚定态度让霍仁才最终作出了举家返乡、支持儿子创业的决定。

2012年7月,霍之亚一家回到南川,在木凉乡玉岩铺村租下了40亩地,开始建设他们的肉牛养殖场。

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

霍之亚没有想到,他回乡搞养殖,一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

“前期准备和建设都很顺利,”霍之亚说,养殖场选到了比较理想的位置,土地流转租金也不高,当地政府在路、水、电等各方面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到了2013年年初,霍之亚就开始张罗着买牛了。“之前我们对牛的品种进行了反复筛选,决定从山东买,4个优质品种,116头肉牛,”按照霍之亚的预想,这批牛养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出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每头牛能挣到500元到600元。

2013年3月25日,这一天霍之亚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山东运到我们这里,正常的时间应该是30个小时左右,但我们这批牛却在路上用了70多个小时。”霍之亚说,由于没有经验,长途运输途中有些环节没有协调好,导致到达时间大大延后,又逢阴雨天气,一下子就病了几十头。霍之亚慌了神,急忙找人来给牛治病,“南川区的兽医我们都请到了,买药的钱也花了不少,但人家都说错过治疗的时间了,没办法。”

3个月后,116头牛剩下62头。“看着牛一头头倒下,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说起这事,霍之亚神情黯淡。54头牛的买牛款加上给牛治病的钱,70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就像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真是打疼了。”

痛定思痛,霍之亚开始认真总结教训。“那个时候光看着市场好,净想着养牛的好处,没想到风险。”霍之亚说,原以为牛疫病少,但不知道一旦得病不好治;原以为本地养牛的少没什么竞争,但没想到养牛少兽医也少。“不讲科学,再好的市场也没你的份。”意识到知识的短缺,霍之亚开始认真学习,参加培训班、网上找资料、向别人请教……去年第二次去山东买牛,对于运输途中牛的保温、喂食等方面他更是格外注意。如今,养殖场的120头牛健康成长,已到出栏期。“后来这些牛一直没生过病,我都能算半个兽医了。”霍之亚笑着说。

成立公司以后,霍之亚和父亲明确了分工:他负责技术,父亲负责采购和市场。走进牛舍,霍之亚熟练地指导工人给牛喂食、除粪,还不时亲昵地抚摸牛头。“我们这几个品种都比较好,前几天运了4头到广东试销,每斤牛肉能比当地的牛肉多卖6块钱,”霍之亚说,这样算下来,120头牛全部卖掉,亏损就可以补回来了。

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

120头牛,每天产生牛粪就有三四吨,牛粪怎么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这个问题霍之亚在决定搞养牛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可以看到牛舍旁边有一个沼气池,“通过沼气池,牛的粪便就转化成沼气、沼液和沼渣,”霍之亚操作起他们购买的净化处理专用设备,“沼液和沼渣经过脱水净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作肥料,不会污染环境。”

借鉴其他养殖场的经验,霍之亚建起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厂房,开始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牛粪太多了用不完,霍之亚又开始在循环产业上动起了脑筋。“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也是养殖业的方向。”霍之亚说,牛粪可以养蚯蚓,蚯蚓又可以养鸡、养鱼,把产业链拉长一些,也可以多带动周边的村民增加收入。下一步,他还想尝试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搞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配套化服务。

说到目前的困难,霍之亚表示,一个是贷款不容易,另一个是村里的道路还不够宽,肉牛运输有些不便。“做什么行业都不轻松,困难还得自己多想办法克服。”他说,回乡创业以来,他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鼓励和支持,除了乡政府和农业、畜牧部门外,作为回乡创业青年,团市委还把他列为“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扶持对象,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作为一名90后,霍之亚也有自己的爱好。“但现在养殖场人手少,忙得基本没什么业余时间了,也就是看看书上上网。”他说,因为要住在养殖场,他如今很少去城里玩,“有时朋友回来了去参加一下聚会,都不敢太晚回来,怕牛场这边有事。”

与很多同龄人相比,霍之亚显得很“土气”。“以前在广东也挺时尚的,现在没法讲究了,衣服也不敢穿好的,牛舍有事随时得上,身上老是有牛粪味儿。”霍之亚笑道,累是累点,但挺充实,对前景也有信心。“你今年24,再给你4年时间,到28岁就得干出点名堂了,到时候我就全放手不管了哟!”一旁的霍仁才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对儿子说。“4年后你就想抱孙子了?”“之亚压力大不?要加油哦!”……几位公司员工参与进来,打着趣。欢笑声中,霍之亚的脸红了。

;

20多岁的年轻人准备回乡创业养牛可以吗

20多岁的年轻人准备回乡创业养牛可以吗

正巧,我的初中同学张强就是一位20多岁的回乡创业养牛人,结果由于资金链断裂、养牛技术经验不足、没有赶上牛价高峰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后不得不踏上以前的漫漫打工生涯。张强的故事有点长,上面简单提起就好,免得打击想入行养牛新人的自信心。

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有别的出路,我并不建议20多岁的年轻人回乡从事养牛创业。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里我并不是阻碍你创业致富,当你看了我的分析之后再下结论也不迟。

20多岁的年轻人,估计也就是大学毕业没多久。且不说你能不能拉下面子遭父母反对回村从事养牛行业,就算这点能做到,养牛需要的资金、技术、牛圈建设、草料储备等一样也不能缺少。而这些正是20多岁年轻人最缺的东西,因此我不建议他们回乡养牛。让我们来看看20多岁的年轻人回乡养牛遭受的阻力和遇到的麻烦,我相信大部分人看了之后都会选择放弃。

一、年轻人回乡养牛父母基本都不支持

绝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回乡搞养牛创业都持反对和怀疑态度。他们的理由是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找个好工作,出人头地。养牛在父母亲朋眼里就是低贱、没有技术含量的活,他们自然持反对态度。

二、不知道你算过没有?养牛前期的投入非常大

就算过了父母亲朋这关,养牛的资金从哪里来?这可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没有钱,一切的创业计划都是空谈。现在的牛价,不是你想养就能养得起的,随随便便圈养10头繁殖母牛,前期就得准备25万左右的启动资金。

三、养牛是个脏活苦活累活,年轻人能坚持几天?

这里并不是贬低当今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我们的父辈们根本没法比。贪图享受、做事容易半途而废、怕脏怕累,这些都是当今年轻人普遍现状。老实说,我就没见到几个年轻人养殖业成功的。

四、养牛也需要一定技术经验,盲目入行只会一败涂地

别看简简单单的养牛行业,其中的技术经验可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哪里懂这些,真要决定养牛,必须得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做好未来规划。特别是牛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死一头牛造成的损失需要很久才能赚回。

就拿现在农村养牛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养牛行业,基本上都是些中老年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年轻人养牛的越来越少。从这一点就能说明,年轻人对这个行业的积极性不高,或者不太适合养牛这个行业。

这里还是要劝下20多岁的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该在外面拼搏还是要努力拼搏奋斗。养牛看着虽然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只有当你入行之后才会明白其中的风险和体会到各中的艰辛与不易。况且,没有父母的支持和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还不懂养殖技术,养牛创业赚钱的希望非常渺茫。

3年过去了,武大毕业,带着妻儿回农村养牛的青海小伙,如今怎样

3年过去了,武大毕业,带着妻儿回农村养牛的青海小伙,如今怎样

一个人名牌大学毕业后,应该做怎样的工作?

在一些人眼里,名校毕业生的标配就是要进名企、当白领;名校毕业的学生,就应该在大城市的高档写字楼里敲键盘,领着让人羡慕的高薪。

而大学生毕业回到农村老家,往往都会被认为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如果从事养殖、种植一类的农村活,简直是“白读书了”。

3年前,一青海小伙张学荣,武汉大学毕业后,曾在城里从事媒体工作,却突然辞职回农村养牛,后来还把妻儿接回老家。

当时,对他回农村创业养牛,有许多村民不理解,说一个名校大学生竟然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回农村养牛,读那么多书岂不是浪费了?

张学荣不顾世俗之见,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想把养牛这个产业做好,让家乡富起来。

3年过去了,张学荣经过带头养牛,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会员制电商销售为主的模式,为中高端人群提供高端肉品,把牛肉销往全国各地。现在,他的公司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领了村民一起致富。

一、农村出身,武汉大学毕业的张学荣,梦想回农村养牛

1989年,张学荣出生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住在连绵不断、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山脉下。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的张学荣,高中毕业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武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

2014年大学毕业后,这个青海男孩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城里找工作。他先后在武汉、湖州、长沙等地的媒体做记者,并且娶了同是武大毕业的妻子。

此时的张学荣可以说是事业与爱情双丰收,在城里过着让人羡慕的富有生活。

可是,尽管城市很美,因为他家一直养殖牦牛,他的心里也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把这个产业做好,让家乡富起来。2017年,他毅然辞职,选择回到老家农村,养起了牦牛。

二、把妻儿带回农村一起养牦牛

对张学荣回农村养牛创业,有许多村民很是不理解,一个农村娃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如今他却要搞养殖,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然而,张学荣认为老家拥有连绵不断的山脉,平均海拔3000多米,很适合牦牛生存,而且在当地的农民一直有养牦牛的习惯。如果能够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好,家乡才能真正的脱贫致富。

为此,在2017年回乡后,他通过筹集资金,先扩大了自家的养殖规模,养了167头牦牛。

然后,他还经常向畜牧专家请教,学习幼牛饲养、饲料配比等养殖技术,并保证了牛肉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慢慢地打开了市场。

三、现状如何?

2018年,张学荣注册成立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并入驻当地产业园,还把在德企工作的妻子,连两个孩子也带回农村,一起发展牦牛产业。

他采用了会员制电商销售为主的模式,打开了市场,为中高端人群提供高端肉品,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销量突增,无法满足市场的情况下,张学荣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组织附近的农户进行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生产,由公司统一组织销售,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

如今,他的公司已拥有家庭会员500多个、企业食堂会员30个、餐饮企业会员20个,销售量稳步上升,在2019年,公司年销售额就达近1000万元。

四、结语

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该做怎样的工作?其实没有谁能够规定谁应该做什么工作。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在追逐梦想的同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我们若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又能为祖国奉献自己一点点力量,那就是最好的工作。

张学荣就是这样的例子。他读那么多书没有白读,他恰恰因为读了这么多书,懂得通过筹资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懂得如何提高牛的品质,懂得将传统养殖业企业化运行,把养牛养出了一片新天地,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领了村民共同致富。

对于张学荣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