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能养牛娃吗现在?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广西能养牛娃吗现在?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大家好,关于广西能养牛娃吗现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掌握这些秘诀,爸妈英语不行,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掌握这些秘诀,爸妈英语不行,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掌握这些秘诀,爸妈英语不行,也能培养出“英文牛娃”

叮当3岁了,从4.5个月开始听英文儿歌,到后面跟唱儿歌,读英文绘本,看英文动画,上叽里呱啦的萌芽课程,3岁前的英语启蒙告一段落。

我觉得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目前的学习情况,以及3岁后的英语启蒙方向了。

于是,最近把市面上热门的英语启蒙指导书又看了一遍,整理了一些读书笔记,对一些重要观点进行了梳理总结,寻找一些启发吧。

整理的书籍有:

文章比较长,各家观点有分有合,查阅不便请先收藏,再慢慢研究吧!

作者:中国台湾廖彩杏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自己的孩子

丨作者介绍

廖彩杏,龙凤胎妈妈,台湾中正大学儿童语文发展硕士,曾任英文老师。英语专业出身,无留学背景。

有了孩子后开始全职,直到孩子大了才开始出书、讲学。她的专长是儿童语言学发展、儿童文学,为孩子挑选合适的有声书。

丨内容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自己的启蒙经验,详细介绍了100本有声书书单以及52周播放记录表。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安妮鲜花认为“英语启蒙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英语本身的问题,更是综合育儿理念的问题。在孩子的英语启蒙路上,第一环境需要家庭来营造,站在孩子的身后,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资源,点燃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她秉持“不必先认单字、不必先学音标、不必先学文法、不必中文翻译,没有抽问考试”的“四不一没有”原则,透过“定时定量英文输入”的简易行动方案。

1.为什么要对孩子做“英语启蒙”

廖彩杏认为,孩子天生就是语言家。在启蒙的时候掌握MM法则,即材料Materials和方法Methods,学习之路可以事半功倍。

“幼儿一开始是由耳朵来学习”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流畅,在于成长阶段是否大量接收到了咬字清晰且有内涵的语言输入。

廖彩杏相信透过耳朵所接受“知识真、故事善、文字美”的英语刺激,才是培养孩子扎实能力的基础。

事实上,廖彩杏的双胞胎女儿也是从5岁开始才听了第一本有声英文书的。

2.父母英语口语不行会影响孩子吗?

廖彩杏介绍自己虽然的外文系毕业的,但和很多妈妈一样,在家庭中主要的沟通方式依然是中文。

廖彩杏认为女儿的英文发音之所以能清晰标准、语调流畅自然,完全与母亲的英语口说能力无关,而是拜有声书所赐。

3.究竟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廖彩杏推崇用有声书来做英语启蒙的敲门砖,主张阅读英文原版绘本,不翻译,听原文,100本书单,全部有音频,其中很多有JY配套音频。

有声书阅读要把握三点:

书中附有做专门的播放计划的一张表格,确保有效重复,做到循序渐进、持续播放。

100本英文有声书单中包括:包括鹅妈妈童谣押韵、苏斯博士的故事与儿歌、以26个字母为主题的ABC字母书、适合儿童阅读的科学有声书等。

书中还有针对家长的疑虑,根据实际播放经验,与儿女、学生聆听有声书的各种反应,以贴近家长需求的形式,找出解决之道。

按照廖彩杏的建议,父母只需三步骤:准备有声书、按下播放键、画个小勾勾,如此按表实行、顺序播放,一天三次、每次10-30分钟。

只要一年时间的灌溉,孩子的英文种子就能萌芽,自然而然爱上英文,说上一口字正腔圆的好英文。

作者:汪培珽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自己的孩子

丨作者介绍

汪培珽,2个孩子的妈妈。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银行工作9年后,辞职成为全职妈妈。非专业出身,有留学背景。

主要著作:《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

丨内容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自己给孩子讲英文故事经验+私房英文书单。

书中就父母对英语学习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帮助家长就孩子的英语学习理念和方法理清了思路,并给出了最为亲切和实用的答案。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汪培珽相信即使生活在一个非英文的环境中,只要持续地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听懂英文,并从中累积语感和阅读基础,循序渐进养成说、读、写的稳定实力。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汪培珽认为,如果准备让孩子学习一种语言,愈早接触愈好。不论生来是什么人种,孩子置身在某种语言环境里,就会自然习得这种语言。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汪培珽特别强调,家里的日常对话只有中文,孩子从未被教过任何英文发音。她是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

从大女儿在襁褓里开始,一直是自己念英文故事,大约在孩子4岁的时候,开始加上英文故事书的原版录音带,变成“妈妈念”加上孩子自己听。

3.究竟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书中汪培珽详尽地介绍了“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的实际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供私房英文书单,推荐了0到2、3、4、5岁这四个阶段书单。(但是只有书名,没有配所推荐书籍的封面。)

4.如何为孩子讲英文故事:

A.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英文完全照书念,中文翻译要自然、口语化,不用拘泥于逐句翻译。一英一中念完3次,以后只念英文。

B.除非孩子问问题,否则不必加中文解释。年纪小的孩子,可以试试不要翻译,直接读英文。

C.翻译次数可以视孩子反应增减。当你发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试试不动声色地将翻译抽掉,只念英文。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时候了。

d.进阶之后,翻译要力求清楚有趣。避免故事加深难度之后,如果翻译工作没做好,可能会让孩子因为听懂而失去兴趣。记住“每本英文故事书只要能顺利地念完第一次,以后再念它就不是问题了。”

e.每本念熟了,再加下一本。

汪培珽认同有声故事书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法宝,但她认为先让孩子熟悉并喜欢上这个故事后,再让孩子听配套音频,与廖彩杏略有不同。

作者:安妮鲜花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自己的孩子

丨作者介绍

安妮鲜花本名郑献民,中国政法大学学士,律师。非英语专业出身,无留学背景,但有海外生活经历。

回国后和丈夫一起创办安妮英语俱乐部,致力于搭建儿童英语启蒙的交流平台。

丨内容特色

介绍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经验+自然拼读相关内容涉及最多最全+英语学习免费资源汇总。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安妮鲜花从普通家长的视角,以自己的孩子安妮八年来在中加两国的英语启蒙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范例,揭示在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学中非常流行的自然拼读法,阐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体系和层次,让人读后感觉茅塞顿开。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安妮鲜花认为,“人的辨音能力真的是婴儿期最强、以后逐年减弱,那么从出生以后就开始进行语音信号输入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为孩子的大脑中存储了大量正确的英语语音,以后再听到的时候,就更容易接受和识别。”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安妮鲜花认为,“妈妈英语不好宝宝照样行”

她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哑巴英语过来的,虽然都曾考过几级证书,但是就像有人说的,能把26个字母的音都发准的人都不多,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英语不好的妈妈,只要方法对头,扬长避短,宝宝的英语照样行。”

3.究竟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她认为:“英语启蒙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英语本身的问题,更是综合育儿理念的问题。在孩子的英语启蒙路上,第一环境需要家庭来营造,站在孩子的身后,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资源,点燃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本书的启蒙总路线:

2岁以前:花大力气在听力输入上,培养整体的语感、韵律节奏感。

2-4岁:继续听力输入,同时加强情境对应的训练,通过动画片、原版书来建立对应模式,以绘本为主,辅以孩子喜欢的分级读物。

在音频运用方面:对于小宝宝,要给予大量的语音信号,强化听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绘本音频和儿歌歌曲一起播放,作为原版绘本亲子共读的预热。

4岁以上的孩子:4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4岁以上的孩子,在学习自然拼读的同时,仍要加大自主阅读的阅读量。

如果4岁以上的孩子英语学习才刚刚起步,则可以几步同时进行,按照原本绘本亲子阅读三步曲,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先加大听力输入,同时培养英语阅读兴趣,然后开始自然拼读学习,进入自主阅读阶段。

4.如何做亲子阅读

安妮鲜花认为大人发音不准,可以回避和学习,同时赞同可以用母语解释。

5.如何有效运用音频

对于小宝宝,要给予大量的语音信号,强化听力辨音能力,可以把绘本音频和儿歌歌曲一起播放,作为原版绘本亲子共读的预热;

6.自然拼读Phonics

书中详细讲解了自然拼读Phonics内容,提供了海量的英语学习免费资源,包括Phonics及Sightwords专辑、动画和音频视频综合资源专辑、在线绘本及有声读物专辑等。

7.告别中式英语从娃娃抓起

书中第五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家庭英语启蒙注意点,包括有营造家庭英语小环境、音频是妈妈的好帮手、亲子阅读重点是情境对应、原版绘本亲子阅读三部曲、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英语启蒙具体问题答疑等。

作者:吴敏兰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书中研究对象:教育机构众多幼儿

丨作者介绍

吴敏兰,2个孩子的妈妈,现任凯斯教育机构执行长,美国哈佛大学双语教育硕士。

专业出身,先后在泰国、韩国,瑞典,中国台湾读书,学过七种语言,有留学背景。

丨内容特色

书中主要集合了其创办的凯斯教育机构里的授课经验,以众多幼儿为本书研究对象,按年龄详细123本英文绘本+每本绘本拓展延伸介绍。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RosemaryWells曾说,“每天花20分钟讲故事,孩子会爱上书本、会想要探索这个世界,并且开始思考,同时学会拥有梦想。”

同样的,吴敏兰也认为幼儿能从经验中学习,进入学校之前,孩子所有的学习经验都来自于家庭。

她说:“幼儿时期的英语阅读,重点在于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好感度、喜爱阅读,一旦建立了英语阅读的兴趣与动机,孩子日后会自发地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吴敏兰认为,不必担心爸妈的英语程度影响孩子的英语阅读力。

在孩子英语学习的路上,若父母并非唯一的学习来源,而同步包括有学校老师、影视、书籍、网络等不同媒介时,家长就没有必要为可能说错的语法,或讲到一半卡住而过度焦虑。

在日后接触英语的过程中,孩子依然会有各种机会有英文的刺激。因此父母一时说错并不要紧,其他环境提供的英语学习来源,大可弥补爸妈“英语不够好”的缺憾。

3.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吴敏兰支持阅读原版绘本,但不要把孩子的阅读全交给有声书。英语阅读,还需要有“文化内涵”支撑孩子的英语学习。

孩子必须透“具象”的事物和经验,才能了解“抽象”的概念和意义,而绘本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想要孩子开口说英文,并且“言之有道”,给予大量的“养分”(绘本阅读)是很重要的。

4.原版绘本亲子共读建议:

5.推荐123本原版绘本的原则

6.分年龄推荐,有附绘本拓展介绍资料

推荐的123本绘本,按年龄段划分(0-6岁),同时几乎每本推荐后面都附有配套资料,如音频获取链接、作者官网资料等。

大部分绘本后面,要有配套的亲子互动小游戏、绘本拓展创意等。

网站www.lexile.com可以查询绘本的阅读分级,不过是以英文母语国家为准的,需注意考量。

作者:盖兆泉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丨作者介绍

盖兆泉,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硕士,在外研社从业17年,资深编辑,曾主编,编辑,翻译,审核过百余本英语教学图书,无留学背景。

从2013年至今,主持编写3-12岁大型英语分级读物有多年英语教学领域的编写出版经验,熟悉英语教学法、各种教学理论、教材和分级读物、中小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培训市场。

丨内容特色

提出“二语习得理论”,以此勾画出适合中国孩子英语学习的路线图,以及自己孩子启蒙经验,并附有分级标准,书单等。

丨主要的启蒙观点

1.为什么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盖兆泉将英语启蒙认为是“英语学习的新机遇:习得时代的来临”。

孩子天生有很强的语言吸收能力,不管是哪种语言,只要家长能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多听,让孩子将语言和图像建立起关系来,孩子就能很快习得这种语言。

0-3岁是儿童母语发展的黄金时期。从3岁开始引入英语,如果方法得当,孩子的两种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口语水平差的父母做英语启蒙时发音会影响孩子吗?

盖兆泉认为“家长英语不行,也不用气馁,可以用动画片、读物音频、点读笔、教学软件、学习网站等多媒体的方式,补充创建一个良好的听力环境。

英语不太灵的妈妈,如果懂英语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不走弯路,借助外部资源,也一样能培养英语牛孩。”

3.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盖兆泉提出“二语习得理论”,即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认为“习得”才是最适合儿童学习英语的方法。

书中总结出非常清晰的英语学习路线图——从3岁到12岁,持续10年,分4个阶段。

盖兆泉认为,3、4岁是中国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理想模型。从3岁开始引入英语,如果方法得当,孩子的两种语言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她认为3岁是一个英语启蒙比较理想的起点。

中国儿童二语习得路线图

启蒙阶段:3-5岁,先听说

启蒙阶段,有条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外语幼儿园。没有条件的就多听,听多了再“说”。

启蒙阶段家长引导很重要,家长的热情是孩子学英语的第一动力。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立体环境中,吸收语言。

和孩子说日常用语,做游戏;

给孩子看原版动画片和Flash故事;

听歌唱歌;

读分级读物给孩子听;

放录音听,让孩子看着图画书听。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只要求孩子注意理解“意义”,建立英语声音和实物具象之间的联系,而不用注意文字。

听到一定程度(儿童的沉默期一般是6个月到1年),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简单的输出。

扫盲阶段:6岁,学习自然拼读,家长高度参与,把孩子领进阅读世界。

全面发展阶段:7-9岁,阅读、拼写、语法和写作。

提高阶段:10-12岁,学科英语与学术英语。

4.支持达一定程度后报相应的英语补习班。

如果孩子在家中积累了1000听力词汇量后,可以考虑在5岁给孩子报“外教口语班”。

6岁听力词汇量达3000,可以报自然拼读班。

7岁开始给孩子报班,系统学习一套教材,逐步学习英语的语法知识,培养阅读写作能力。

5.不支持用原版绘本作为启蒙读物,而支持分级阅读读物。

盖兆泉认为,绘本是母语读物,是英美国家为本国孩子编的读物,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因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在生活中已有大量的听力输入,绘本的编写主要注重的是故事好、图画美、文字美。

绘本不具有体系性,本与本之间无难度上的可以区分,做不到循序渐进。

中国孩子在英语启蒙阶段,最关键内容是常用词汇、短语和句子的听力输入。而绘本的用词是非控制的,经常出现“非常用词”。用绘本来进行英语启蒙,是有难度的不合适的。

6.在青春期前学外语,都有一定优势。

关于大孩子(8-12岁)学习建议,可以根据路线图,补上听的环节,将阅读的介入快一些等。

1.英译启蒙势在必行,且越早越好,0-3岁是儿童母语发展的黄金时期。

2.父母英语不好,口语差,日常交流少,不影响孩子英语学习。

坚持阅读英文原版绘本,分级阅读;

利用动画片、读物音频、点读笔等做听力补充即可。

3.小童读英语绘本不翻译,大童开始读英文绘本可以翻译中文,后期再酌情减少直至全部英文。

4.启蒙路线:

5.最佳启蒙时间:

英语启蒙最好的开始是出生,

其次就是现在!

抗日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的英雄事例

抗日英烈之戴安澜将军

1904年生,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幼年曾就读于私塾和公学,1925年1月入黄浦军校第三期,次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卓越晋升为第八十九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一集团军干部训练教育长。1939年升第二百师师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援缅军)。同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4月24日,戴安澜所部在奉命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随从副官受伤,一名卫士牺牲。战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不仅使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

由于日军迂回包抄,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同年5月16日在奉命撤退的途中,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还是突出重围。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

戴安澜去世后,全师悲恸万分,他们含着泪砍伐树木,制成一口棺木,将将军的遗体入殓,并由所部五九八团虎榇回国。在郑庭芨的带领下,该部于6月2日冲破日军最后一道防线,于6月27日到达云南腾冲。在滇缅边界,一位老华侨得知戴安澜将军去世的噩耗后,专程赶到部队,将一口为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献出,以供戴将军成殓。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由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祭,全国各地的各界代表以及当地军民一万余人参加了公祭仪式。李济深在悼词中说道:“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也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职给予极高的评价。

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

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在送的挽词中写道:

黄浦之英,

民族之魂。

会后,戴安澜的灵柩暂厝于全州。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他的故里---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的小赭山南麓。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在戴安澜去世后,向他颁发了美国军团功勋章。罗斯福在签署颁发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在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国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抗日英烈之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中国抗日英雄。

出生于农民家庭。1908年,在高阳县衙任缮写员。1912年,投笔从戎,参加冯玉祥部队。1914年,任冯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一团三营连长,驻陕西。1915年,入四川,后转战驻扎河北、江西、陕西、河南等地。曾任陆军第十一师步兵二十一旅旅长、陆军三十师师长。1925年,任冯部国民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兼任陇南镇守使。同年夏,率部参加与直鲁联军张宗昌等部在南口的战役。1927年6月,冯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他率部出潼关进河南。后冯部并入国民党军队,随军北伐,进攻平津等地。1929年,蒋介石编遣部队,排除异己,他退伍回乡。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对蒋介石。失败后冯余部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1933年初,日军进逼热河,二十九军奉命调至长城一带迎敌,他参加了长城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长城抗战失败后,回驻张家口,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同年5月,日军进逼华北,冯玉祥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冯被推举为总司令,他任察哈尔省代主席兼第一军军长。与方振武等部配合作战,收复宝昌、多伦等地。8月,抗日同盟军失败,被迫撤销,改任张家口公安管理处处长,一度到北京香山隐居,消愁度日,等待时机报效祖国。1937年初,应冯治安、赵登禹等人邀请,出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教育长、军训团团长。在军训团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日本不断侵逼我国,是我们的仇敌。抗日保国是军人的天职……我个人一定和大家一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斗,为国家的荣誉而献身。”

七·七事变</a>爆发后,主张奋起抗战,反对对日妥协。立即由北京赴南苑驻军指挥部,召开全体将校会议,痛陈时局利害,他说:“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惟以死报国”。7月13日,与二十九军诸将领联名通电全国。7月27日是佟夫人生日,夫人电请他赶回北京家中,他复电:“国家多难,军务紧急,大丈夫应效马援,用马革裹尸还乡,家中事拜托你了,要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子女。”7月28日拂晓,日军集中机械化部队,与空军联合,向北平南苑、西苑、北苑发起全线进攻。日军第二十师团主力与华北驻屯军一部,在40架飞机配合下,从东南两面向南苑阵地进攻时,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督战。由于敌机猛烈轰炸,部队联系中断,当他得知军部已下达南苑部队立即撤回城内的命令时,即决定到大红门附近掩护收容,阻止无秩序的后撤,亲自在掩护阵地指挥。下午一时许,各部队撤退完毕,他自带卫兵向城内撤退时突与日军遭遇。在身陷重围,腿部中弹负伤后,仍激励官兵坚持战斗,奋勇杀敌,指挥大家转移。不幸又遭日机轰炸,弹片击中头部,伤势加重,当日壮烈殉国。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认他为陆军上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市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在抗日战争中最早牺牲的高级将领,把北平南沟沿改为佟麟阁路。1946年7月28日,北平市政府将其遗骨移葬于香山风景区南的兰涧沟山坡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8月7日,中共北京市委发出通知,追认其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佟麟阁将军墓。

七夕是什么时候..具体寓意呢

七夕是什么时候..具体寓意呢

因为今年是闰七月,所以有两个七夕,一个是7月31日,另一个是8月30日。

“七夕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大东》篇原是一首表现西周时代东方诸侯国臣民怨刺周王室的诗。这一节大意是说: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牵牛星,尽管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当今的统治者也是如此,虽身居高位,却无恤民之行,不过徒有其名而已。这里,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此时,它们只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

到西汉时期,织女、牵牛已被传为两位神人,而且有塑像,面面相对。班固《西都赋》有句:“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都明确指出在昆明湖畔的左右两侧分别塑有牵牛、织女像。他们已从天上来到人间被远远地隔离在湖的两边。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因素同牵牛、织女传说的结合日见明显。《古诗十九首》首先透露了这一信息。其中的《迢迢牵牛星》吟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灌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这里的牵牛、织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弄机织布,思念流泪;并且开始被编织为一幕恩爱夫妻受着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诗中虽然没有直言牵牛、织女是夫妻,但织女终日思念牵牛,渴望相见,而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节则是十分清楚的。

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是东汉人应邵编撰的《风俗通义》,其中有一段记载: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见《岁华纪丽》)

这表明,在当时,不仅牵牛、织女为夫妻之说已被普遍认可,而且他们每年以喜鹊为桥,七夕相会的情节,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融入风俗之中了。发展到这一步显然是要经过相当长期并且是十分积极活跃的演进过程的。

稍后的三国时期,更有不少诗文反映了这一内容。如唐代李善为《文选》魏文帝《燕歌行》作注时引了曹植《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可见牵牛、织女已经成为诗人们表现爱恋和思念之苦的一种突出和常用的意象。

“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尽情的表现,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相会之日安排在被认为是极不寻常“七·七”佳期决非偶然,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尽情的表现,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相会之日安排在被认为是极不寻常“七·七”佳期决非偶然,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人们对“七”有一种神秘感情,这是与数字崇拜有关。

它不仅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不仅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常见,宗教仪式、经书中也多有出现。

佛教有释迦牟尼面壁七天顿成正果的传说。

基督教中说,上帝创造万物是在七天之内完成的,因而有一周七天之分。

伊斯兰教把天堂依次分为纯银、纯金、珍珠、白金、红宝石和不可企及、无法言喻的圣光等七层。

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都认为天上存在着七颗神圣的星:太阳、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

现在西方世界仍尊重所谓“七德”,回避所谓“七种会遭天罚的罪过”;阿拉伯人至今喜以“七”起誓;日本人常祈祷所谓“七福神”降福;我国谓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光有七谱:赤、橙、黄、绿、青、蓝、紫;音谱有“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瑰宝有“七珍”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

此外,立体化学理论中有“七味”,人的记忆量常数为七;如此等等。

可见对“七”的崇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一个“七”尚不寻常,那么由两个“七”组成的“七·七”当然更具神秘色彩。据我国古书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麋为珍”(《太平御览》卷31)“七月七日为良日”故把它作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汉魏时把这一天作为集会游乐之日。那天还是天宫神仙们聚会的日子,《续齐谐记》载“七月七,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当然更多的是把这一天视为相爱之人会面的美好日子。《汉武故事》记叙汉武帝与西王母相会五次,每次都在七月七日。以后牛女的会期被“开创与情人相会的王母”亲自指定为“七夕”,实是人们对“七”,更是对“七·七”所包含一切美好意蕴的希祈。不能不说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的。我国民俗学专家汪玢玲先生认为,“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是因为先有了“七夕”——情人相会的诸多传说,最后才把牛女相会放在这样的日子,至于和“七夕”相关的乞子、乞巧、乞一切幸福的习俗均是由此生发而来的。

七夕乞巧花样多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

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贺牛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迎仙: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种巧菜作巧花: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结扎巧姑种豆苗青葱占卜巧拙穿针走线剪窗花: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姐会: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七夕储水红头绳七个结: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关于乞巧的场所

宫廷中多搭彩楼,汉有开襟楼,齐有穿针楼,唐更以锦结成百尺楼殿。民间“贵家多结彩楼于庭”《东京梦华录》,普通人家因财力所限便搭大棚而代彩楼,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京师人七夕以竹或麻秸编而为棚,剪五色彩为层楼,又为仙楼,刻牛女像及仙人等于上以乞巧。或只以一木剪纸为仙桥。于其中为牛女,仙人列两傍焉。”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嘉右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马行者,开封尹得其人窜之远方。目后再就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亦乞巧市,然终不及潘楼之繁盛也。夫乞巧多以采帛为之,其夜妇女以七孔针于月下穿之。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其余乞巧;南人多仿之。”在这里,我们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即便贵人,也只能步行。这情形,何其壮观。观其风情,似乎绝不亚于古代最大的节日春节。这说明乞巧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的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七夕

(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二郎神七夕

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