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养牛有那些(湖北农村干什么可以养家?)

湖北省荆州市养牛有那些(湖北农村干什么可以养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湖北省荆州市养牛有那些,以及湖北农村干什么可以养家?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湖北农村干什么可以养家?

湖北农村干什么可以养家?

181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爱其所ze

2020年04月08日

关注

我也是湖北汉川农村的,十几年都没出门打工了,农村有很多事做都可以养家的,除非你自己不想干,你的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的,首先看你怎么想?怎么打算?

一.如果你想做点小本生意。给你以下建议。

1.卖水果。

卖水果投资不大,现在农村生活条件都好了,水果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日常消费。倒腾水果没风险,不需要技术。养家绝对可以,生意好比在外面强。

2.摆地摊。

都说生意不好做,因为门面房租高,赚不了钱,摆地摊就不用担心了,我们乡街上卖服装,鞋子,小百货生意都不错,这也没多大投资。

3.卖小吃。

如果你这方面有个一技之长,收入也很可观,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以后大家都喜欢吃各种小吃,好吃不贵,生意都好,比如:包子馒头.油条豆浆.面窝.糍粑.汽水包.锅盔等。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没钱下馆子,这些小吃类还是消费的起,做这类只要不怕累,哪个摊点生意都好的很。

二.搞养殖。

养殖需要有一些技术和经验。所以如果要养殖还是要学习和请教师傅的。我们汉川的养殖业很兴旺红火,就谈谈热门的几个吧。

1.养小龙虾。

小龙虾风味独特,美味可口,深受大众喜欢,已经形成产业链,孝感.潜江.仙桃.应城等全部都是大面积养殖户,市场需求大,都是有人上门收购不愁销路。

2.泥鳅.黄鳝。

养泥鳅和黄鳝不用那么费心思,它们生存能力强,繁殖也快,因为味道鲜美深受欢迎,市场需求大,销售也不成问题,因为养殖户比养小龙虾和螃蟹的少,相对来说市场还更稳一些。

3.养财鱼。

财鱼因为肉质口感好,其肉多刺少,深受喜爱,湖北汉川一带农村酒席上都少不了的一道菜。容易存活生长速度快,价格偏上,养财鱼应该稳赚了。

4.养鸭。

养鸭分蛋鸭和肉鸭,蛋鸭饲养时间长一些,利润高一点,辛苦一些。肉鸭养的时间短,省时省力,利润比蛋鸭低很多。但是饲养都是没什么风险的

三.种植。

种植也说说几个收入高的种类吧,一般庄稼就不说了,收入都很低,说一下我们乡几个比较红火的。

1.水田里种莲藕.莲子。

莲藕产量高,市场需求大,运输容易,无论本地销售还是外地销售都可以。莲子更不用说了,我们汉川汈汊湖的莲子已经远销东南亚地区了,就仅仅是新鲜的莲蓬在本地的销量都很大。

2.水塘里种菱角。

我们这边种红菱,红菱产量高,每亩收入达五干元,只是采摘费时,如果多种几亩可能要请人帮忙采摘。

3.干地里种草霉。

种草莓前景好,价格高,一般都不用自己采摘,种草莓只需要学点技术,草莓成熟后附近的人都自己去摘,价格不变和市场一样,大家享受摘草莓的乐趣。种草莓的也省心。

这是我们汉川农村的热门赚钱路子,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这些你都没兴趣,可以帮那些养殖大户打工一年也有三四万工钱。如果实力允许你还可以代理你们那边的养殖饲料,农村发展的很快,网购也很平常了,开个快递网点前景也很好。

山西有哪些历史人物他们有哪些贡献

山西有哪些历史人物他们有哪些贡献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重尔(前697年——前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李牧(?一前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心。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纪信(?——公元前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卫青(?——前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元狩二年(前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元狩四年(前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元狩二年(前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后失官。年三十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因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郭泰(128——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师。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羽。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吕布(?——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师。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关羽(?——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少为郡吏。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后率军攻吴,死于军中。徐晃(?——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晋初历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他竭力反对伐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刘渊(?——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父豹死,袭匈奴左部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元熙元年(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孙盛,生卒年不详。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为奴,后与牧马帅汲桑起兵反晋。桑被杀,他投奔刘渊,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并王弥、王浚等部众,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319),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建国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时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辅佐,恢复租调剥削,典定九流,崇儒学,兴佛教,借以稳定后赵政权。太和二年(329)攻灭前赵,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称帝,不久病死。慧远(334一416),东晋名僧,雁门楼烦(今宁武)人。本姓贾,少时通儒学,亦善老庄,与弟慧持同受戒于名僧道安,太元四年(379)赴荆州传教,在庐山宣讲《丧服经》。他精研佛教,创立净土宗,在南方广流传。在探讨哲理时,与名士陶渊明等常有来往。法显(334——420),东晋名僧,平阳武阳(今临汾)人,一说襄垣人。幼年出家,后以经律多有误阙,矢志赴天竺求经。弘始元年(399),自长安西行,经西域、逾葱岭,历经艰险,抵达北、中天竺,得佛经,学会梵书梵语,又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搜求佛经,经海道归国。义熙八年(412)在青州牢山(今山东崂山)登陆,次年抵建康。译出佛经百余万言,又将亲历三十余国见闻写成《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佛游天竺记》等),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和中亚、南亚诸国及南海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资料。近年来还有人认登上美洲大陆的第一人。王僧辩(?——555),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人。本乌丸氏,属鲜卑族。梁时,随父南渡,为湘东王萧绎部下,历任武宁、广平、新蔡、竟陵等地太守。侯景乱起,奉命赴援建康,未至而城陷。后攻灭湘州刺史萧誉,与陈霸先共同讨平侯景。萧绎称帝后,他以太尉出镇石头(今江苏南京西)。绎死,又与霸先欲立萧方智为帝;后受北齐怂恿,迎立萧衍任渊明,以方智为太子,因丧失支持,终为霸先袭杀。斛律光(515——572),北齐大臣。字明月,朔州人。高车族。少工骑射。初为候景部属,后被齐高祖任为都曾。能射飞雕,每射必中,时称“落雕都督”。长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河清三年(564年)周将尉迟迥、王雄等以十万众攻洛阳,他率骑五万往拒,战于芒山(今河南洛阳西),大败周军,射杀王雄,以功迁升太尉。后主武平元年(570年),再次击败周将宇文桀部,直逼宜阳(今属河南)。旋又击败宇文宪。诏加右丞相、并州刺史,又徙左丞相,封清河郡公。因遭后主所忌,以谋反罪被杀,灭其族。薛道衡(540——609),隋大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官内史侍郎、襄州总管等职,炀帝即位,官司隶大夫。因上《高祖文皇帝颂》及赞扬颖为炀帝所忌,被杀。他善文辞,以文章才华名重当时,所作诗辞藻华丽,《昔昔盐》中“空梁落燕泥”一语,甚为时人称赏。后人辑有《薛司隶集》。王通(584——617),隋朝哲学家,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臣疑忌,返归乡里。朝廷屡召不出,执教自给。有弟子多人,时称“河汾门下”。他适应全国统一的形势,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而以儒家为其基本立足点。著作大都散佚。今存《文中子》十卷,语录形式,最能代表其思想。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东闻喜人。隋文帝时官至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隋朝互市,他主管其事。遂采访西域政教风俗、山川险易、君长族姓、物产章服等,撰《西域图记》三卷,叙四十四国事,大得炀帝宠信,拜民部侍郎,迁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又诱致西域各国入朝,使炀帝扩张欲望无限膨胀。大业未,炀帝入江都,字文化及称帝,他被任为尚书右仆射。及字文化及败亡,他为窦建德所获,复以为吏部尚书,不久转尚书右仆射,专掌选事,并为其制定朝仪。建德败于虎牢,举山东之地降于唐,他又官至检校待中、民部尚书。薛世雄(555——617年),字世英,一河东汾阳(今万荣县西)人,是隋代著名的将领。他所统领的军队“破敌之处,秋毫无犯”,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在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方面做过显著贡献。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高宗鳞德二年(665年),任安西都护,曾招抚西域诸国归附,后迁吏部侍郎。仪凤四年((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叛变,他袭俘都支,降遮匐,拜礼部尚书。调露元年(679年),又击灭单于大都护府属下突厥人的叛乱,以功封闻喜县公。

为什么有人喜欢司马懿?喜欢他的哪些方面?

为什么有人喜欢司马懿?喜欢他的哪些方面?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就因为司马懿的子孙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司马懿遭受了千古骂名。

试想一下,哪个朝代的建立不是篡夺了别人的江山而得来的?谁家祖上是铁定的皇帝?

就说所谓正统的刘备吧,不管他是中山靖王哪个儿子之后,其祖宗刘邦不也是夺取人家的江山才做了皇帝吗?

刘邦咋就不把皇位还给秦王子婴或者其族人,咋就不把皇位让给楚怀王的族人呢?

刘邦做皇帝,韩信等人还不愿意伺候他,如果刘邦把皇位让给别人,你刘邦愿意伺候,别人愿意伺候吗?天下岂不更乱?

既然都是抢来的,还分什么手段吗?战争也好,政变也罢,哪个不是经过残酷的屠杀?这事商量着能办到吗?

陛下,看你做皇帝也很久了,让给我做几天过过瘾呗,你干吗?

你不干就杀你,你怕我想当皇帝(还不一定真敢做)你就杀了我,不都是这样吗?

今天来讨论喜欢司马懿的问题,就先不要把篡夺了曹魏江山这档子事提溜出来,否则就不好说了。

青年才俊,忧心天下,司马八达,仲达最优秀

据《晋书·宣帝纪》记载:

帝少有奇节,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对此书信与不信,在于读者自己,起码这不是司马懿自己的子孙编纂的。

当然,房玄龄等人必须采纳晋朝流传下来的一些史料,但信不信也在房玄龄他们自己。

司马懿,字仲达,出身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豪门世族司马氏。其高祖父司马钧为东汉安帝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郡(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太守是当时地方最高长官,司马懿祖上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员,到了司马懿已经是官N代了。但司马氏子孙,却不是纨绔子弟,而且个个都很优秀。

就说京兆尹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当时号称司马八达,都是青年才俊,而尤以次子司马仲达最为突出。

司马懿少年时就有奇节,聪明而又有谋略,博学多闻,潜心研究儒家学说。汉末天下大乱,司马懿经常慨然为天下忧心。

就这样的家世,还如此刻苦攻读,胸怀天下,司马懿能做出任何成就都不奇怪,把天下交给他也是应该的。

如果你是司马懿的话,是不是也觉得把天下交给你最合理呢?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在司马懿二十岁前,曾经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非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可见,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史实也说明司马懿绝非浪得虚名。

卓越的处理政事的能力,得到了曹操父子的器重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二十三岁,被郡里举荐为计掾,负责向朝廷报事。

此时,曹操已经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基本稳定了朝廷的局势,控制了朝政。曹操时为司空,听说了司马懿的大名,就准备征召他任职。

司马懿看到汉室国运已经衰微,不愿意屈服于曹氏,便假装患上了风痹病卧床不起,拒绝征召。曹操不信,就派人夜里去刺探,结果看到司马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曹操也就没有难为他,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司马懿素怀心忧天下的志向,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实现匡扶社稷的理想,这就说明他只想做一个“治世之能臣”而不愿意做“乱世之枭雄”,与曹操的套路不太一样。

同时,天下局势混乱不堪,司马懿也没有预见到曹操能够成就大事,仅仅把曹操看做董卓、王允之类的人物,也就不愿意伺候他。

纸是包不住火的,司马懿装得了一时但装不了一世,总不能一直躺在床上不起来。

估计是司马懿装病的情况泄露了出去,曹操的大将曹洪认为自己学历低、文化水平不高,就想请司马懿前来辅佐。

司马懿连曹操都不愿意伺候,还能伺候曹洪吗?司马懿拒绝了曹洪,而且话说的很难听,令曹洪很不爽,但曹洪拿司马懿也没啥好办法。

曹操被拜为丞相后,就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而且下令说:“如果再推辞不来,直接给我绑来。”

司马懿一看不好,就赶紧出仕。曹操先是让他与曹丕呆在一起切磋学问,后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为主薄。

曹操求贤若渴,但身份在那里,也就不会三顾茅庐去请司马懿。像荀彧、郭嘉等人主动投靠,那是十分欢迎,但拒不出仕,那就来横的。

不过,司马懿是聪明人,既然出来了,就好好做事。曹操也是非同凡人,清楚司马懿是大才,也就大胆使用。

从太子陪读,到黄门侍郎、议郎、东曹属、主薄等一系列职位来看,都是处理曹操机密事务。这足以说明了司马懿处理政务的能力。

曹魏建国以后,曹丕被立为太子,司马懿迁为太子中庶子,每次参与重大事务,总有奇策异谋,深为太子所信赖和倚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

曹丕能够被立为太子,司马懿是出了大力的。

后来,司马懿被迁为军司马,开始参与管理军事,他对魏武帝曹操进言说:

“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昔日箕子陈述治国之谋,把粮食放在第一位。当今天下百姓不参与耕种的有二十多万,这不是治国的长久谋略。虽然战事不断,但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应该边耕种边守备。”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这个意见,开始务农积谷,国家费用丰足。当然,主张屯田政策的并非司马懿一人,但司马懿的确是看到了这一点,可见其深谋远虑的治国理政的智慧。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非常人所能及

晋宣帝纪: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晋宣帝司马懿传记记载:司马懿为人,心胸狭隘,表面上装出宽和的样子,但性情猜忌多变。

曹操观察到司马懿有称雄图霸的野心,听说他有狼顾之相,就打算一探究竟。曹操突然喊住司马懿,结果他回头时面朝后,但身子不动,正如狼顾之态。

曹操看到司马懿与曹丕关系密切,就对曹丕说:“司马懿是不甘居人之下之人,将来会干预你的家事。”

司马懿得知曹操的怀疑,就更加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经常连夜不睡,连养牛喂马这样的琐事,都亲力亲为,曹操也就逐步放心了。

应该说,司马懿在曹操、曹丕、曹叡等整个时期,都是中规中矩、积极辅佐朝政的。

像司马懿这样具备雄才大略的人,能够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稍有不慎,早就被干掉了。

从负面来看,可以说司马懿隐藏的很深,但从正面来看,说明司马懿具备非凡的政治智慧。

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品味吧。

作为政治家,如果太任性,恐怕长久不了,也就成就不了大事。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朝野震动惊恐,司马懿支持丧事,井井有条,朝野安然无恙。此事显示了司马懿超凡的政治定力,具备稳定大局的能力。

曹操时期,司马懿主要从事一些政务琐事。在曹丕之后的曹魏几代帝王,司马懿开始走向了政治前台。可以说,司马懿“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在朝廷内,司马懿是辅佐大臣,是稳定政局的核心人物;在军事上,面对诸葛亮的连续北伐以及孙权的屡屡进攻,司马懿都是决定性的军事统帅。

如果没有司马懿,曹魏政权将会岌岌可危。在曹魏政权的中后期,司马懿就是曹操一样的人物。汉室延续二十多年,离开了曹操不行;曹魏政权能够延续,也离不开司马懿。

至于说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大多数人不想一辈子提心吊胆的替人打工。

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性命之忧,这也不是一般人愿意做的事。

这些事就不用详细的述说了,司马懿的政治、军事能力是不可否认的,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高平陵事变,是司马懿遭受最大的诟病。

如果司马懿的子孙不成器,司马懿除掉曹爽之后,还政于曹氏,那司马懿就是千古一人。

但曹氏子孙太不争气,而司马氏父子又十分强势,不管司马懿是否直接称帝,都跟曹操一样,子孙篡夺了别人的江山,作为祖宗,都逃脱不了干系。

豹眼木有机会处在曹操、司马懿那样的位置上,也就体会不到他们作何感想。就如不被放在火架上烤,是不会真正体会到焦灼的味道。

豹眼更喜欢从谋略、气度上来品味曹操、司马懿等人的行为,抛开他们改朝换代不说,感觉他们还是非常可爱的哦。

或许许多人不喜欢他们,但不要“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就好。

关于湖北省荆州市养牛有那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