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场运营提升,认养一头牛优势

养牛场运营提升,认养一头牛优势

很多朋友对于养牛场运营提升和认养一头牛优势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认养一头牛遭“48问”,奶源安全背后的ESG难题

认养一头牛遭“48问”,奶源安全背后的ESG难题

作者丨阮雯雯

编辑丨杨洁

在提交招股书半年余后,认养一头牛收到了证监会披露的反馈意见。1.3万余字的问询函里,密密麻麻提出了48问,涉及规范性问题、信披问题、财务会计问题等。反馈意见要求认养一头牛披露业务模式是否涉及传销、是否涉及非法集资;并就奶源、生产及销售模式,以及募资用途等做出解释。

其中,以公司认养奶牛业务模式等是否涉及传销,是否涉及非法集资等问题备受外界关注。认养一头牛回应称,反馈意见只是常规性询问,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涉及该类问题,公司方面会依照证监会审核要求就上述问题予以反馈回复。公司还对外表示,目前市面上确实有部分非法APP利用“认养1头牛”的品牌名进行非法集资行为,认养一头牛知晓后积极与网信部门进行举报,并且已经通过“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开辟谣。

“认养模式”是否涉及传销?

2016年开始进军国内乳业市场的认养一头牛,凭借着其“认养奶牛”模式迅速出圈,并在成立不到7年后即开启了上市进程。2022年7月,认养一头牛披露招股书,计划募资18.51亿元,用于海勃日戈智慧牧场建设项目、品牌建设营销推广项目等。

招股书中披露了其主营“认养一头牛”品牌乳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产品包括多款式纯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乳制品及生牛乳。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乳制品业务规模已超过天润股份、皇氏集团等知名区域乳企,仅次于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新乳业及三元股份,排名行业第五。

认养一头牛的迅速崛起,离不开“认养”这一颇引争议的业务模式。

优质奶源一直是乳业竞争的关键,目前广为人知的现代化产奶模式,要么是牧场自营奶牛产奶,要么是品牌从奶农商处收购牛奶,再把牛奶杀菌包装。但认养一头牛与众不同,它的运营模式也从品牌名称中得到了体现——让想选择好奶的消费者,自己去“认养”一头奶牛。

据了解,早在2017年,为了拉新,“认养一头牛”就曾提出过招募“养牛合伙人”,推出过两种认养形式:一是通过支付2999元认养一头牛,获得牧场奶牛认养权;二是花费10000元成为联合牧场主,获得认养一头牛的所有权益。根据推广效果,养牛合伙人可以从中获得5%至10%的佣金。

2020年5月,认养一头牛对外公开了其“认养模式”,其中包括“云认养”、“联名认养”和“实名认养”。“云认养”是在一款类似宠物农场的游戏中养牛,用户可以收获积分等来兑换牛奶;联名认养是认养一头牛与吴晓波频道、敦煌IP等推出联名卡,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季卡或年卡通过购买联名卡,购买可享受送货上门和育儿指南等服务等;“实名认养”是用户支付2999元或者10000元,可在专供牧场真实认养一头奶牛,并预定这头奶牛产生的(部分)乳制品,限期一年。顶级会员还可以给奶牛取名,并获得奶牛照片和生长数据。

“认养模式”背后,还对应着认养新人、认养红人、认养打人和认养合伙人的等级权益,每一级对应不同的累计消费金额。认养新人只需注册成功即可获得,但要成为认养合伙人必须累计消费金额满566元。从等级权益的本质来看,“养牛合伙人”只是用户自认为在已“认养”一头牛的基础上,不断消费投入带来的升级。

(图:认养一头牛会员俱乐部小程序截图)

如此来看,“认养”更大的可能是公司营销获客的手段,并非让用户真正地去认养一头奶牛,并单独获得该奶牛所产的牛奶。品牌创始人徐晓波曾表示过,“认养还没有真正做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中,认养一头牛淡化了认养概念,并未提及“认养”模式及其获客方式。其提出的品牌定位是,推广、产品设计开发、线上销售体系、客户服务物流等运营模式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线上销售为基础、逐步向线下销售拓展的国内新锐乳制品品牌。

但在反馈意见中,监管部门仍要求公司披露认养奶牛相关业务模式的具体情况,客户获取、业务开拓是否涉及传销;同时说明上述相关模式或活动是否属于“以代养殖、租养殖、联合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是否涉及非法集资或非法公开发行业务,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认养一头牛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奶卡”销售进行。对此,证监会也质询,认养一头牛是否存在奶卡、充值或积分等预付或赠送等销售形式,该类销售模式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或虚增资产的情况,并要求披露该类销售的具体流程、退换制度、实际销售金额及确认销售收入金额等。

销售费用高企,估值1年增近3倍

“认养”模式出圈,也带动了认养一头牛营收猛增。招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认养一头牛实现营收分别为8.65亿元、16.50亿元、25.66亿元。其中,线上营收分别为5.28亿元、12.46亿元和19.51亿元,占比达62.3%、77.5%和77.7%。

收入高速增长背后,认养一头牛的销售费用也从2019年的1.94亿元增至2021年的4.83亿元,3年销售费用累计超过9.8亿元,同期三年的净利润则在3.92亿元左右。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销售费用率为18.82%,远高于同期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新乳业、三元股份。

认养一头牛销售费用高企,主要由于其大手笔对电视广告、电梯广告和户外广告等的投入,此外它还与十点读书、中粮健康生活等展开异业合作,还邀请了佟丽娅、宋祖儿、奚梦瑶、戚薇等明星合作直播带货。

2022年IPO文件显示,公司的18.51亿元募资中,有超过8亿元将用于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和相关公司运营补充,占比占近一半。

在招股书中,认养一头牛表示,销售费用支出将主要用于电商平台产品销售和品牌营销推广,头部电商竞争激烈导致边际获客成本提高。而销售费用的高占比也是此次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重点提出的质询之一。

此外,公司估值的变化也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市界ESG观察发现,认养一头牛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估值增长了将近3倍。

2021年4月8日,认养一头牛为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资本金实力,以增资方式引入包括KKR、DCP在内的知名机构,公司整体投后估值约为48.08亿元。

三个月后,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公司股本由2.58亿元增至2.675亿元,集创泰弘、鲜丰水果分别认缴605万元和336万元,公司整体估值达到49.84亿元。有意思的是,集创泰弘的大股东为浙江集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云集”),持股95%。

又在三个月后,认养一头牛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再次同意公司股本增至3.64亿元,对应公司整体投后估值约100.64亿元,公司本次引入机构投资者龙珠及知名茶饮企业古茗等外部投资者。而在2022年7月招股书披露,公司IPO新股发行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不低于10%,按照融资18.5亿元计算,认养一头牛上市估值即达到185亿元。

短短1年间,认养一头牛的估值即从48.08亿元增至185亿元,增幅达284%。

对如此增幅,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其历次增资和股转背景和原因、对应发行人整体估值PE倍数、股东资金来源及其合法性、股东与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委托持股等利益输送安排。

奶源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一家奶制品企业,合理合法经营外,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是保障乳制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奶牛养得好,牛奶才会好”。认养一头牛在官网宣称,公司致力于打造“五好奶牛”,奶牛们每天伙食费有80元,享受边听音乐边挤奶、定期做“SPA”和药浴服务;每年还有定期休假60天;牧场为其配有专门的“产房”和“月子中心”,享有松软卧床,夏天还有风扇和喷淋降温。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公司在河北、黑龙江等地相继建立了7座现代化大型奶牛牧场,其中5座为公司自有牧场,2座联合运营牧场,奶牛存栏数超6万头。其中,公司自有生产性生物资产奶牛37062头(包括成母牛13569头,青年牛18420头,犊牛5073头)。

此外,招股书还显示,在2021年,认养一头牛玉米类饲料采购总额1.56亿元,豆粕类饲料采购总额4993.73万元(牧场所使用的玉米类饲料与豆粕类饲料饲料均源于外部采购)。但若以认养一头牛官方所述6万头奶牛存栏数计算,每头奶牛日均伙食费不到10元,与官网宣传的每天80元伙食费相距甚远。

1月5日,认养一头牛宣称,其A2型小牛每天伙食费已高达100元,所有饲料24小时一换。

除了上述问题外,其最关键的“奶源”问题也受到了关注。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认养一头牛纯牛奶总产量23366吨,酸奶总产量28028吨,均为外协产量;2020年纯牛奶总产量74041吨,其中自有产量仅为6047吨,不足十分之一;酸奶总产量47869吨,其中自有产量1972.8吨,不到5%。到了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纯牛奶总产量121053吨,自有产量猛增至77444吨;酸奶总产量53059吨,自有产量达34555吨,占比均超过了6成。

另外,在关于原材料的阐释中,认养一头牛在2019年至2021年外采生牛乳金额分别为1.09亿元、2.10亿元与4.11亿元,按照当年平均采购单价,外采数量分别为2.74万吨、5.22万吨与8.63万吨。而公司同期纯牛奶及酸奶的总产量之和分别为5.14万吨、12.19万吨与17.41万吨。据此推算,公司同期外采奶源比例分别为53.34%、42.84%与49.57%。如此来看,认养一头牛的自有奶源和外采奶源比例大致持平,这样的外采比例与其“旗下产品均采用自有奶源”的说法存在着矛盾。

对此,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不同采购模式下生鲜乳的采购金额及占比;自有牧场基本情况、具体位置、占地面积和养殖数量等情况;联营牧场以及其他合作奶源具体情况、具体合作方式、合作稳定性等;对比同行业公司奶源结构披露差异情况,充分分析披露发行人奶源稳定性风险。

背后的ESG风险

自有奶源高占比不仅意味着稳定、可持续的供应链,也代表奶制品的安全可控。相对而言,外采奶源充满较多不确定性,尤其奶源安全生产流程是否可追溯。按照目前认养一头牛相对持平的自产奶源和外采奶源比例,其应倍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认养一头牛一级职能部门乳业事业中心下设生产质量部、智造工厂等负责乳制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另外,牧业事业中心下设的安环部,也涉及食品安全方面问题的排查和治理。

在乳制产品内控上,认养一头牛表示,已建立了先进成熟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配备质检团队和先进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实现对乳制品的全流程质量控制。同时,认养一头牛生产基地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认证以及GMP质量认证,取得了BRCGS、IFS、SQF全球三大体系认证。

同时,认养一头牛也提出了廉洁合规、阳光举报和包括“不准贪占作价、不准吃拿卡要、不准利益冲突和不准泄密不忠”的四不准的管理红线等约束性条例。

环保方面,认养一头牛对经营过程会产生排泄物、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性排放物严格按照环保法规及相关标准,对各类潜在污染物进行了有效治理与防范,使得污染物的排放与处理完全符合环保要求。治理同时,认养一头牛也从中获益,从2019年至2021年,认养一头牛就拿到包括沼气工程专项补助、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等多项政府补助达2400万元。

但目前,认养一头牛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还远不及其营销投入。虽然打出了“打造用户信赖的数智化养牛第一品牌”的口号,但从2010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0、61.4万元和687.1万元,分别占比0%、0.04%、0.27%。截至2021年底,认养一头牛研发技术人员23人,占全员比例仅为工中占1.17%。

市界ESG观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关于认养一头牛的投诉数为119条,涉及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被充分暴露,消费者对国内乳业的信心严重受挫。外资奶企趁机快速占据了国内乳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市场。

监管部门为规范行业经营、恢复行业公信力,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2008年10月,我国奶业的第一部法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一大批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的地方性乳企淘汰退出,行业集中度与产品质量均得以提升。2020年国内生鲜乳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99.8%。

奶源安全、食品安全问题背后,涉及到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治理安全,关乎消费者信任。从社会责任来看,有关部门于2009年修订后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就提出:“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等多层次的要求。

乳业巨头们正在纷纷扩张养殖规模、提高技术能力,以其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认养一头牛凭借创新的营销方式迅速崛起和广为人知,但要想突破商业模式的天花板,和巨头们进行下一步的博弈,如何在最基本的奶源、供应链建设等方面进行提高,提升自身产品价值,并获得消费者的进一步信赖,是品牌接下来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认养一头牛优势

认养一头牛优势

新品牌阵营的乳品品牌领养了一头牛,最近完成了一笔融资。早已布局新消费赛道的KKR与DCP联合领投。海风华,广和投投。

中国的乳制品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内蒙古两个品牌的寡头垄断,但采用一头奶牛作为新品牌速度很快。销售额方面,从众筹领养一头牛到天猫双11只用了3年。

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徐晓波曾经说过,一杯好牛奶等于奶牛、牧场、设备、管理等能力的集合。这个说法只说了产品层面的通用流行标准,根本没有说明他的公司如何做好牛奶品牌。从这个4.5年的公司的角度,领养一头牛,这个公司认为好的牛奶生意就是:好的一杯牛奶营销。

是的,答案是营销。就像它会用“领养”这个概念,让消费者几乎以为自己真的领养了一头牛。

消费者已经采用了奶牛,这是一个品牌PUA说辞,是非常奇怪的,无法追求细节。顾客张三收养了一头牛,取名李四。张三喝的牛奶来自奶牛李四吗?

这完全不符合乳制品这种现代食品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制造规律。收养一头牛,而不是一棵树,可以明确某一特定的树是否生长、发芽、开花、结果。认养一头牛,这五个字组成一句话,本质上就是无形中捆绑了消费者的长期VIP会员卡。对了,这个VIP会员卡不便宜!要么2999元,要么1万元。

这句话的目的是在无形中润物细无声,让消费者觉得我和这家公司的消费关系的存在,指定了一头牛的生物权利归属。这拓展了消费者的思维。我喝的牛奶来自我收养的奶牛。这是在国内乳制品普遍缺乏信任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创造的一种纯粹的营销技巧。当然,消费者是不可能追踪到他花钱买的一箱牛奶是否来自他花钱买的奶牛。消费者花两笔钱,实际上得到的是一盒牛奶。而且这盒牛奶的营养和口感,喝进肚子里,解决不了单身,高考,升职加薪的问题.牛奶就是牛奶,功能明确,没有那么多神秘夸张的附加值。

就像这个纯粹的营销用语,其实就是这家公司的品牌名称。如上所述,而这家公司认为一个好的牛奶企业就是:一杯好的牛奶营销。不断获取新客户,稳定老客户,是这家公司业务最大的模式痛点和成本损失。

但比起领养一头牛,伊利和蒙牛人其实除了广告和营销,还有一个庞大的分销渠道策略。这方面,领养牛并没有庞大稳定的线下零售渠道。乳制品是高度计划化的制造业。奶牛肚子胀了还要挤奶,挤出来的奶卖不出去就要丢弃(参考美国大萧条时期密西西比河倒奶的故事)。一旦营销缺位,公司产品的销售率可能面临波动。尤其是如果没有线下零售渠道领养一头牛,公司保证业务持续轮动的营销要求只会更加迫切。

徐晓波被创始人包装的创业故事,就是去香港买进口奶粉的屈辱。而徐晓波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成立了四年半的乳业公司,其实和他原本以为的非进口品牌伊利、蒙牛没有本质区别。

五十步笑百步。

而且,还是一盒250ml全脂纯牛奶。领养一头牛的价格是4元,比伊利、蒙牛最常见的利乐包砖纯牛奶还高。收养一头奶牛似乎收获了营销红利。

认养农业,一种互联网农业的新实验,于2015年在中国流行起来。人们通过互联网体验了一种乡村生活,产品从土地直接供应到餐桌。

这种新体验的操作很简单。首先,采用的对象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鸡、牛、羊等家禽家畜。在进入种植或养殖环节时,收养人委托农场管理,可通过农场直播了解收养情况。认养期结束后,认养人将获得原生态农产品或成品。

领养模式听起来很悠闲,只需要预付,包括地租、种子购买等。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某农业基地将发展领养农业。用户会通过微信小程序领养种子。要花450元开辟20平米的土地,田地里会插一个小牌子,标明认养人的信息。

领养农业的出现,除了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种植养殖体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溯源,整个生长周期透明公开。从农场直接到餐桌,可以省去中间运输环节,提高毛利率。然而,采用农业也有风险。例如,如果成品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分配过程被耗尽,则采用活动就变成了智商税。

探索阶段的领养农业市场有多大?很多曾经追逐时尚的玩家消失了,但是有一头牛活了下来,号召更多的用户加入养牛人的阵营。

徐晓波失踪五年只为泡好一杯牛奶的故事,被赋予了跨界成功的色彩。但好的愿景不代表品牌能活多久。品牌最初是由用户认养奶牛的业务建立起来的。2016年12月,通过网络众筹,领养一头牛诞生,“共建牧场”计划启动。2017年1月,领养牛推出了两种领养形式。一次是支付2999元领养一头奶牛,获得波波牧场的奶牛领养权;二是花一万元成为联合牧场主,获得领养一头牛的全部权益。

为了吸引新的创意,领养一头牛甚至像微信业务一样推广。领养一头牛早在2018年就开始招募“分享者”,通过推广产品、邀请好友等方式获取佣金,最高佣金达到15%。

收养一头牛。目前还在招募养牛合伙人。成为养牛人,门槛是买价值297元到1188元的奶卡。养牛人分为红牛养牛人、养牛人、养牛合伙人三个等级,享有自买省钱、分享赚钱、每周福利、下级返利提成四项专属权益。根据推广效果,养牛合伙人可以拿到5%到10%的提成。

2020年5月,领养一头牛累计用户超过2000万,其中高级会员500万,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领养牛也正式向消费者推出了云领养、联合领养、实名领养三种领养模式。

>

这三种认养概念,已经被包装成更为直接的销售手段。前两种方式围绕养牛小游戏,或者购买奶卡。真正契合认养概念的是第三种方式:实名认养。消费者可以在专供牧场提前一年预定牛奶,最高等级的会员还能给奶牛取名字,认养一头牛,也会定期向会员反馈奶牛的照片和各项生长数据。

牛奶,一个非常传统的品类,认养一头牛并没有做出太多产品和产业层面的创新。但借着认养概念,这个品牌出圈了。认养一头牛自称是替用户养牛,目标也不是只做产品,而是打造订奶服务。

其实在喝牛奶这件事上,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太多了。国内市场形成伊利、蒙牛双寡头的局面,各自经营数十个品牌,还有光明、三元、燕塘、麦趣尔这样等具有区域优势的品牌,以及一些口碑较高的进口牛奶。和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相比,认养一头牛几乎没有优势,还有什么故事可讲?

认养一头牛的关键词,是“认养”二字。认养模式带给用户最重要的是体验,从认领到配送环节提供便利。徐晓波曾说,认养一头牛一直在打造的,是一个基于为用户节省时间、更可信、更安全的“订奶”服务体系。

认养模式的优势在于从牧场直达餐桌。认养一头牛推出的订奶服务,最开始采用月度周期订奶,比如188元买了4提牛奶,每月配送两次,每次2提。现在变成了用户购买奶卡后进行激活,可自行选择配送时间和地点。

“喝牛奶,不如认养一头牛”,这句广告语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徐晓波给自己的定位是养牛人,认养一头牛也强调自己是一家替用户养牛的企业。认养一头牛在2016年成立,实际上在2014年建了第一座自有牧场,从澳洲引进8600头荷斯坦奶牛,搭建牛舍、进口草料和挤奶设备等。

认养一头牛引以为豪的就是动物福利。包括让牛听音乐、做SPA,做药浴,一头牛一天的伙食费是80元。奶牛们还拥有不同阶段的幼儿园、保育院、产房等,享受定期休假和体检,堪称一条龙服务。很多企业为了向消费者强调优质奶源,都会宣传奶牛福利。但是,我们也很清楚的是,这些动物福利,与牛奶产品品质没有丝毫关系。只要奶牛一年300天的不停产奶(奶牛也是哺乳动物,需要不停受孕产奶),奶牛的生物层面福利,与其他品牌牧场的奶牛就没什么区别。这种停留在表面噱头,甚至把奶牛压根看不懂的人类才懂的SPA体验,强加到奶牛身上的所谓动物福利,营销效果无非让消费者天然具备的伦理同理心,自然附着在认养一头牛的品牌感知上面。

乳品是个大赛道,还是存在不少机会。线下渠道是乳业巨头的赛场,认养一头牛从新零售渠道突围。2016年12月,认养一头牛项目在众筹平台上线,20天时间募集337万,获得近5000名种子用户。2017年1月,认养一头牛的产品在吴晓波频道推广,一周时间销量达到200万。

认养一头牛开始与更多自媒体合作,包括十点读书、老爸测评等。这些自媒体都有大量女性用户,尤其是宝妈。而认养一头牛的目标用户,是一至三线城市的25到40岁新中产精致妈妈,二者高度契合。

认养一头牛继续开发新品。2017年4月推出一款即常温酸奶,这款产品和纯牛奶成为了日后的爆款。

接近成立一周年之际,认养一头牛开始从私域流量走出去,触达更多渠道和用户。认养一头牛第一个入驻的电商平台是网易严选,当时尝试卖了2000份牛奶,效果还不错。接着继续入驻本来生活、每日优鲜、云集等。2018年,认养一头牛在天猫开店,当年双11销售额突破百万。

同样在2018年,认养一头牛升级了运营打法,就是入驻小红书,通过内容种草树立口碑,做到了小红书类目种草TOP1。2019年直播带货兴起之时,认养一头牛搭建了自己的直播间,同时和薇娅、李佳琪等处在上升期的主播合作,借着双11和618等节日拉动销量,在乳制品旗舰店销量排名第一。

在认养一头牛飞速成长的两年间,乳业上游整合动作不断。认养一头牛也在加快布局,2020年共有7座牧场,6万头荷斯坦奶牛,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13吨。

上游自建牧场,把控奶源,下游去掉中间的经销费用,节省物流成本,这种做法优化了成本。但是养殖和加工,是相对分散的两个体系,上游自建奶源,中间的加工环节依赖代工,这是认养一头牛的软肋。

直到2020年10月,认养一头牛的第一家自有工厂落成投产,总投资25亿元。此时的认养一头牛完成奶源供应、加工生产和销售渠道的布局。

认养一头牛的诞生,也多次被媒体和行业质疑为营销噱头,实际产品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建造专属牧场、饲养标准高、蛋白质含量超欧盟标准等,这是许多企业宣传优质奶源的普遍口号,但认养一头牛却制造出稀缺性。

回顾认养一头牛推出的三种认养模式,无论是何种形式,其占据消费者心智的方法确实有效。在豆瓣、小红书上有大量用户分享云牧场游戏攻略、晒出产品和周边礼品的帖子,还有邀请好友组队薅羊毛。

快速挤进乳业市场的认养一头牛,已经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由于计划布局全产业链,投入的成本也在加大。销量最高的两款纯牛奶和酸奶,平均一盒单价在4元左右,但成本下降的的空间有限。

做一杯牛奶要花多少钱?徐晓波曾说,一杯牛奶,有10%是广告费用,40%是分级的渠道费用,还有比例不等的房租、人工、运费等成本。这让他开始思考如何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砍掉中间的经销环节,利润就能提升。徐晓波曾经算过一笔账,即不打广告节约15%、不走渠道节约20%,奶源成本增加10%,检测费用增加5%。产品直达用户后,跟同类产品相比能便宜20%以上。

但是我们上述就提到,同类牛奶,认养一头牛的并不比伊利、蒙牛便宜。

那品质呢?

虽然宣称好奶不贵,但是认养一头牛的产品表现,同样并不惊艳。钙和蛋白质含量,是衡量牛奶营养价值最重要的指标。拿着原料成分表,对比认养一头牛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发现蛋白质含量为3.3克,和许多竞品相比并无太大差别。最近一款新推出的牛奶,蛋白质每百克达3.8克,算是对标了金典、特仑苏等高端奶。

国内牛奶生产成本比国外要高,2020年原料奶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从5月到12月累计上涨了16.25%。要想提高投入产出比,最快的途径就是提高销售额。

简单来说,认养一头牛先是在私域流量建立粉丝基础,再通过电商渠道寻找更多用户。成立2年时,认养一头牛的销售额突破3亿,复购率达到44.5%。

但是这些,远远不够。

相比于头部企业丰富的产品矩阵,涵盖液态奶、酸奶、奶粉、奶酪、冰淇淋等,认养一头牛的SKU非常有限。如果没有突破性的产品,只能围绕口味和包装设计进行创新。依靠两类爆品即常温牛奶和常温酸奶,认养一头牛走到了今天。当然,认养一头牛也推出了奶粉、儿童奶酪等其他产品,但竞争力太弱。

认养一头牛短短3年时间完成了3轮融资,成长为一个新品牌。资本确保了认养一头牛下一步的存活周期,但是这个品牌的下一步,是不是成长为一个成熟乳制品品牌?这话,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相关问答:认养一头牛两种不同包装的纯牛奶有什么区别?

认养一头牛两种不同包装的纯牛奶是没有区别,只是包装的新老更替。

认养一头牛纯牛奶特点。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只出售100%生牛乳,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香精,无奶粉添加、生牛乳成分无工艺化调整。

经过超高温灭菌的纯牛奶,很好的还原牛奶本身的味道和营养。喝的时候能感受到清甜的奶香味,口感很正,入口丝滑的感觉,还没有奶腥味。配料表上写得很清楚:只有生牛乳,无任何添加。之所以有180天的保质期,是因为超高温灭菌,绝不含任何防腐剂。

扩展资料:

认养一头牛介绍如下:

“认养一头牛”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对于生产环节严格把关,秉着“只为一杯好牛奶”的初心,选择与方快锅炉密切合作,让方快锅炉守护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供热环节。

一种线上养成类的互动游戏,消费者可以通过淘宝和微信小程序游戏,轻松体验5G时代的云养牛乐趣。除了能在线上认养奶牛、奶牛养成、挤奶互动、牛奶兑换等,还可以收到牧场的动态及直播。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急求急求!!!

急求急求!!!

乳制品--冰火两重天

中国乳业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锤炼,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这加深。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13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基数,为中国乳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邀出席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的法国参赞多美尼克·吉岗称赞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并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一、行业综述

1.行业概况

2003~2004年全国的整体销售额是呈继续增长趋势(图1),非食品的销售额与2002~2003年度相比增长速度减缓,食品/饮料是大幅增长,由4%上升到了11%。

图1全国食品和非食品销售额增长率

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奶牛产奶量也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中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超过25%;但是,与此相比牛奶的价格增幅不大,仅为3.3%。

由图2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奶类消费与世界的差距。亚洲人均年消费乳制品40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约为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乳制品年消费量的比较

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2004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

2004年乳制品的产量为2368万吨,其增长率为25%,比十年前增长了2.5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18.2公斤,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8.0倍,其中液态奶产量增长了14.4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7.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124.7元,比十年前增长了3.0倍。2005年全年人均消费液态奶制品18.79公斤,奶粉0.51公斤,酸奶2.90公斤。奶粉消费量比去年下降7.8%,液态奶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液态奶制品增长1.2%,酸奶消费增长12.7%。可以预测今后5-10年内,中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速度将在10%以上。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产量将由2000年的8.5公斤发展到30公斤,增长2.5倍。表1中列出了2002~2004年间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情况。

表12002-2004年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

20022003同比增长2004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35547834.8%66338.6%

液态奶制品产量(万吨)36458360.0%80638.3%

干乳制品产量(万吨)10614133.3%1421.0%

利润总额(亿元)243027.5%3412.3%

利润率6.66%6.29%-5.6%5.10%-18.9%

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图3反映了2002~2004年全国食品品类平均价格走势,全国食品一半的品类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之势,所有品类内只有婴儿奶粉的价格明显大幅上扬,酸奶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的价格是持续下跌,2003~2004间在所有品类中跌幅最大。

乳制品工业在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为21.9%,德国为19.1%,美国为12.4%。中国乳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例如2003年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521.8亿元(当年价),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潜力很大。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乳制品工业正如旭日东升,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包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业、零售商业及科学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业都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从而为城乡人民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5年乳制品行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利润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一是反映出由于供求增速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没有发挥。二是中小城市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如今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的日加工液态奶的能力是1500吨,技术装备是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2005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超过30公斤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的数据看,占人口比例21%的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占乳品消费量的54%,因此占人口比例79%的地级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乳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二级市场的挖潜及向三、四级城市及乡镇和农村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2.中国乳制品行业特征

(1)北奶南调

由于中国传统上奶源带局限于北部的内蒙和黑龙江等农牧大省,因此在乳制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地区饮奶量大幅度上升时,整体上看属于北奶南调,北方的乳制品源源不断输入南方市场。伊利蒙牛正是利用北方的资源和价格优势开拓了全国的市场。南方的产奶高峰期在冬季,夏季的销售高峰生奶短缺,而且北部的产奶高峰期在夏季正好与牛奶的销售高峰季节吻合。

(2)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大

2000年以来,城市乳品消费量一直占据着国内乳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农村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3.62公斤,仅为同期城市居民的14%,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超高温无菌包装牛奶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人均乳品消费的缓慢提升,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

(3)中小企业多

乳业虽然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各大乳业伊利、蒙牛、光明跑马圈地的结果是大幅压缩了各地乳制品公司的利润,但市场仍然没有充分整合,三家公司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接近50%。中国乳品企业仍然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乳品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日处理液态奶量在50吨以下。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依靠新鲜类产品和控制奶源与外来的乳业巨头顽强对抗,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也有部分关系。

3.行业发展瓶颈

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奶牛存栏每年以16.4%的速度增长,奶类总产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产业里头算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产业。但应该说虽然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产业本身积累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奶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情况下。

(1)消费增长放缓,利润水平降低

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将成为企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台阶。

(2)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大

2000~2004年干乳制品进口量每年以14.3%的速度增长。2004干乳制品的进口量达到34.3万吨,其中奶粉从2000年以来到2004年以18.8%的年递增率增长,去年奶粉的进口量绝对数已经达到14.5万吨。奶油年递增率41.5%,奶酪年增长率38.5%,炼乳年增长率14.7%,干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量四分之一,奶粉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五分之一。

在发达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奶业是比较保守的,也是比较封闭的产业。全世界都靠关税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奶业,美国和加拿大为150%,欧盟达到200%,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奶制品才10%到15%,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国家是奶粉和干乳制品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如果双边自由贸易区实施以后,关税还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农牧区出现了一些卖牛、卖奶难、甚至杀牛的现象,有各种因素,但是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递增不能说不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出台了国办24号文件“禁鲜令”,以保护奶牛养殖业的利益,保护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

(3)奶源不足

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奶牛饲养量比较低的地区,盲目发展奶牛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等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不配套,农户养了奶牛、产了牛奶卖不出去,企业收购液态奶后又出现产品卖不掉,牛奶腐败、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能够控制原料乳质量。在乳业生产上,中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存栏奶牛总数993万头,其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450万头,剩下都是改良牛。荷斯坦牛的单头年产奶量约为5万吨,改良牛的单头年产奶量只有荷斯坦牛的一半,约为2~3万吨。

表22005年1~8月进出口种牛产销国(地区)量值表

商品名称进口累计量出口累计量

产销国数量(头)金额(美元)数量(头)金额(美元)

朝鲜--403,850

澳大利亚30,35547,305,369--

新西兰14,06919,505,845--

总计44,42466,811,214403,850

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5前8个月内进口的奶牛数量为四万多头,而进口的只有三千多头。奶牛资源不足,单产水平低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奶牛业若要达到快速发展,应在加快良种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的同时,必须打破常规,尽快应用国内外近几年取得的奶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和良种公牛精子分离的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奶牛群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提高的目的。

(3)乳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

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低。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液态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国外的乳品企业是高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市场的营销等等全部是采取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是股份制。中国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均分的产业化的链条。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是中国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4)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

现在制定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目前中国的一级奶标准,在多数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为此,2005年中国先后出台了“禁鲜令”以及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复原奶的命令,为中国乳制品质量和竞争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乳制品市场

1.细分行业状况

乳制品主要分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干酪、黄油等品类。1996年开始的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城镇市场高速增长所带动,目前在城镇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的环境下,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之前,中国乳品行业,将在阵痛中艰难转型,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将加大,第一梯队乳品企业在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产品上巩固成绩,第二梯队品牌扩大战绩成为全国性品牌很难,中小型企业继续深化差异化经营。

表3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金额

人均消费乳及乳制品液态奶奶粉酸奶其他乳制品

消费量(kg)消费金额(元)消费量(kg)消费金额(元)消费量(kg)消费金额(元)消费量(kg)消费金额(元)消费量(kg)消费金额(元)

2003年25.0124.718.5779.40.5518.42.5714.92.8012.1

2004年25.3132.418.7983.00.5119.02.917.43.113.0

同比增长1.2%6.1%1.2%4.6%-7.8%3.2%12.7%16.9%10.7%7.8%

从表3可知,城镇的乳制品消费已经趋稳,液态奶制品的消费占主导地位高达75%,但酸奶制品仍在增长,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奶粉的消费量在下降。

表4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消费

价格额(元/公斤)乳及乳制品液态奶奶粉酸奶其他乳制品

2003年4.994.2733.215.794.31

2004年5.234.4237.186.004.20

同比增长(%)4.9%3.3%11.9%3.7%-2.6%

图3反映了全国食品品类的价格走势,表4的数据说明了城镇的乳制品消费每公斤的单价在上升,说明乳制品消费的层次在提高,而奶粉的价格增长达到11.9%,说明高档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普通奶粉将难以找到市场,今后的奶粉市场将以婴儿粉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为6.3%,2002年为6.8%,2003年为6.1%,2004年为5.4%,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

图4.2001~2004年的销售利润率

2.品类发展

(1)液态奶

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态奶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5.6的比例。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液态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6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绝对主力。液态奶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超高温灭菌乳逐渐成为了竞争的热点。1998年以前中国的液态奶基本上是巴氏杀菌乳的天下,由于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短(2~10天)并且对冷链要求高的因素,其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乳业的大规模发展。而超高温灭菌乳具有在常温环境下长达半年的保质期。

十年前,液态奶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为主。自80年代开始引进超高温灭菌乳(UHT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伊利开始利用内蒙的丰厚资源和低廉的价格通过利乐枕产品开始了迈向乳业第一品牌的征程,而蒙牛则使用保质期为45天的利乐枕对大中城市的冷藏巴氏杀菌乳产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1999年和2004年为例,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的比例分别为21.1%和59.9%,到2004年已变成66.7%和18.1%(图7)。在这6年间,灭菌乳和杀菌乳的比重发生了转换,现在超高温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液态奶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态奶。

图7液态奶品类的变化

(2)酸奶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酸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增长新秀,2004年酸奶产品以38%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拿下了增长速度第一的桂冠,酸奶2003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酸奶的发展速度高于液态奶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而且由于UHT酸奶饮品领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滑,导致原本地域性很强的保鲜酸奶逐渐成本竞争热点。

(3)奶粉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奶粉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4%左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以加糖奶粉为主的奶粉产品结构已得到了彻底改变。2004年,全国奶粉产量约142万吨,其比例(图8)约为全脂奶粉20.7%;加糖奶粉13.6%;脱脂奶粉3.0%;婴幼儿奶粉37.7%;其它奶粉25.2%(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可以看出,中国奶粉类产品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全脂加糖奶粉当家的现象已得到了改变,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已超过总产量的60%。

其它包括: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

图82004年奶粉产量分布

(4)冰冰淇淋

2005年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伊利和蒙牛分别以市场占有率15%和13%名列去年冷饮市场的冠亚军。在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冷饮行业的不断壮大和重新洗牌。2005年中国的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到260亿元左右,而在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1.5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贴牌检验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

3.行业龙头企业

1995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5.6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10.6%;产值仅10,4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13.3%。到2004年,乳业前十大企业产量469.5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49.5%;乳制品工业总产值376.8亿元,占全国的56.8%。2004年乳业的液态奶销售的排行中,十大品牌依次为: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均瑶、娃哈哈、旺仔,合计市场份额为74.62%,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就已经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并将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洗牌。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第一阵营,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伊利则以22.05%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形成第二阵营,正在迅速向全国发展,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第一阵营的有力挑战。其余10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第三阵营,正在面临着前两大阵营的强力冲击。

l伊利

1993年伊利股份建立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冰淇淋产品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1999年开始开发超高温液态奶产品,2003年全国销量第一,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伊利销售额达到87.35亿元,通过利乐砖的推广获取了22.05%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伊利股份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在全国拥有20多家工厂,通过深度分销扎扎实实地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起牢不可撼的领先模式,即使04年底的高管事件也未能影响其业绩的高速成长。

l蒙牛

蒙牛集团创立1999年,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与伊利在全国全产品全渠道展开了全面竞争实现了快速增长,以利乐枕和冰激淋产品为主。利乐枕产品销售全国排名第一。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72.14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冰淇淋产品和液态奶销售均为全国第2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l光明

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以生产保鲜产品为主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的销售均排名第一,2004年销售额达到67.86亿元,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地有二十多家工厂,产品销售以华东为主,构建了强大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送奶上门超过100万户。

目前乳制品市场竞争的趋势是: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化发展。

三、发展趋势

中国乳业历经了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区域竞争走到全国竞争,从保液态奶的竞争走到超高温灭菌乳的竞争,从液态奶的竞争走向酸奶的竞争,各种竞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是乳制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乳品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在奶源建设和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纷纷加大力度。2005年,中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5年8月份起中国乳业挑起了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中国乳业将由于连续激烈的竞争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的出局的速度势必将加快,全国乳业通过整合兼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的集中度逐年提高。乳品加工业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

1.乳品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

1997年以来,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25%。从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21.27%,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以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10.11%。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

中国的液体奶、乳饮料、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奶油、干酪的人均水平更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等因素使中国乳品消费市场蕴涵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缩小将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消费习惯转变、企业销售策略改变将有效地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乳品消费增长。下一轮的增长来自三个方面:对其他饮料的替代。根据AC尼尔森零售研究资料,当前中国消费者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最大,牛奶和酸奶上的消费增长迅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其替代碳酸饮料的空间较大。我们用居民对乳品需求的增长来预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2005年到2020年中国乳品市场平均成长性为12.23%,如果分段考虑,2005-2010成长性为16.19%,2010-2020年为9.92%。在乳品支出的内部结构中,城镇居民支出仍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比例逐年下滑,到2020年,所占比例仍将超过73%。

2.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类产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并展开全面竞争

过去10年中,资源型乳业主要以超高温灭菌乳为主要竞争武器在全国分疆裂土,但全国的乳业价格大战使得超高温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奶比水贱的境地,超高温纯奶类产品已经无利可图,超高温酸奶饮品也已经风行全国。为了进一步扩张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已经建立了保鲜液态奶的工厂,蒙牛已经在北京市场上获取了保鲜酸奶的高额占有率。鉴于保鲜酸奶连年25%以上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以及华东市场光明的垄断地位,2006年伊利和蒙牛都将开始在华东建厂,试图撼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冷藏霸主的地位。预计在华东的合肥及苏州等地,伊利股份将兴建液态奶、冰淇淋及酸奶项目,投资金额总共超过了3.2亿元。蒙牛乳业将投资2.5亿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和蒙牛液态奶生产线相配套的奶牛养殖规模。两大巨头在华南占领市场在华东试探和营销多年以后,终于在光明的利润区--华东开始砸下重拳,一场乳业巨头在华东的对决将拉开序幕。

3.跨国乳业巨头欲卷土重来

鉴于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外资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投资,雀巢、卡夫、优诺、达能、帕玛拉特、惠氏都在中国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但只有在奶粉行业雀巢拿下了行业龙头的桂冠,多美兹在婴儿奶粉上一枝独秀,在液态奶的市场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由于人员和生产成本高,对中国的中低端市场的营销模式适应力较差,无法打开销路,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最后选择了退出或与当地乳业合作。虽然前十年外资在第一轮的乳业大战上并不顺利,但采取了更为本地化的策略,由直接参与竞争转为与国内品牌合资,试图在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形后抓住机会东山再起。目前外资在乳业上主要合作对象为:

时间外资来源发生事项

2003年法国达能持有光明5%的股权,持有娃哈哈50%的股权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外资机构注资蒙牛2.9亿元

2004年国际资本蒙牛在香港上市,募集13.74亿港元,约折人民币14.56亿元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河北三鹿集团39%的股份

2005台湾统一以10亿元投资,并认购50%的股权,进入东北完达山

阿拉福兹持有蒙牛奶粉业务的49%股份,合资的奶粉公司总投资达5.4亿人民币,注册资本为1.8亿元

达能增持光明乳业股份达到9.7%的股权

在全国乳业巨头中,只有伊利公司对外资的引入量不大,仅是2005年与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Valio)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

四、热点话题—乳品行业的诚信危机

2004年6月阜阳的小企业牛奶喝出“大头娃”;5月底开始雀巢婴儿奶粉接连被国家质检单位查出碘超标;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播出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用于销售的消息。6月7日,光明对媒体否认加工过期奶。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牛奶再利用生产”的现象,但却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

农业公司的经营范围有哪些

农业公司的经营范围有哪些

农业公司的经营范围有:

农作物、蔬菜、水果、苗木的种植及销售;林木、花卉种植;农业科技技术咨询服务;农产品展示;农业观光;水果、蔬菜的种植及采摘;食品的加工;农业技术咨询;

养殖方面的经营范围有农药、农副产品、日用百货、营林机械、普通机械、环保机械的销售;化肥、薄膜的零售、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国内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有农林喷灌、滴灌技术服务、农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服务;技术方面有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种植方面有销售谷物、薯类农作物、豆类农作物。

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经济信息咨询及服务;种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农用机械、农副产品的销售;化肥、农膜(限零售);农副产品网络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业务。

未来农业在发展和销售方面都会有大的突破。将依托专业的农产品营销团队,为优质农产品提供差异化品牌服务。通过提炼品牌核心理念,打造品牌故事,包装设计和媒体内容营销,同时对接特定销售渠道,彻底打通农产品供应链,提升品牌心智显著性与购买便利性,帮助客户最大化品牌价值,实现产品增值与农民增收。

拓展内容:

农业企业是指通过种植、养殖、采集、渔猎等生产经营而取得产品的盈利性经济组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括从事农作物栽培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后者仅指种植业,或指从事作物栽培的企业。我国现阶段农业企业,主要是国营农场和集体所有制农业。国营农场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具有多种经济形式。在其内部,依据因地制宜、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国营、集体经营,或家庭、职工个人经营,或联合经营

农业企业-百度百科

产业链上“建”牧场

产业链上“建”牧场

产业链上“建”牧场

“你看这片地,就是计划新建牛舍的场地。等下半年,这里再建几栋牛舍,就能和咱们的旧场区连到一块了,到时候咱们牧场占地面积将达到800多亩,能养8000多头牛。”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科牧牧场负责人贾欢指着身后的土地说道。

贾欢是名副其实的“牛三代”。从他爷爷那辈开始,一家三代人就做一件事:养牛。

“我爷爷那会儿只能养七八头,到父亲那辈就养到上百头了,我现在的牧场拥有近4000头奶牛。养殖规模一步步的扩大,尤其是转型成为现代牧场,还要感谢伊利集团在融资和技术方面的帮助。”贾欢说。

近年,巴彦淖尔市伊利集团高端有机乳产业集群样板项目启动,带动奶牛养殖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科牧牧场就是其中之一。近年,贾欢在伊利集团的帮扶下建成了一座新牧场——科牧牧场。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牧场奶牛平均单产达到34公斤,日产奶量达46吨,是一座标准化、现代化、智慧化、规模化的现代牧场。

近年来,贾欢已经尝到了“转型发展”带来的甜头:“伊利派驻技术人员24小时在牧场‘嵌入式’服务,帮助牧场从日常管理、奶牛饲养到品种改良、成本管控等多方面转型升级。短短一年时间,科牧牧场的奶牛日单产就从30公斤提升到34公斤,每年增收700多万元。”

“让乡亲们得到实惠过上好日子”一直是贾欢父子的心头事。牧场投入运营后,为当地村民解决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镇种植6000多亩青贮玉米。村民还能到牧场上班,再增加一笔收入。

现在,随着科牧牧场的平稳运营,日产奶量已经达到46吨。贾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预计到今年年底,日产奶量可达70吨。”

科牧牧场的发展壮大,只是巴彦淖尔市推动奶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奶业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奶业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伊利、圣牧高科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相继入驻,该市连续10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乳制品产值超70亿元。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