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养牛工人 蒙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兴安盟养牛工人 蒙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大家好,兴安盟养牛工人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蒙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兴安盟养牛工人和蒙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洮儿河的流域概况

洮儿河的流域概况

清代以前,整个洮儿河流域除了偶有游牧部族光顾以外,主要是一片兼有大面积湿地的草原,处于原始的未开发状态。有清一代,整个洮儿河流域皆属于蒙古王公的游牧草场,通过清政府设立的盟旗制度进行综合管理。洮儿河流域主要属于科尔沁右翼哲里木盟札萨克图旗地。清早期的蒙旗是重点封禁之地,除少数的游牧地外,皆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荒原。据清季档案记载。“札萨克图郡王旗界全境,南北长一千余里,东西宽者至一百二、三十里。……山冈、平原、河泡具备,水草极为丰茂,于牧畜最宜。”到了清中叶以后,蒙古王公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主动向汉民出租土地,且招租条件优厚,“郭尔罗斯札萨克公恭格喇布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将该牧地放与流民垦种。当时仅图目前之利,于履亩绳丈之政暗然未讲,流民因之多占地而少纳租。”关内汉人见有利可图,奔走相告,私自进入蒙地开荒租种者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蒙地汉民的管理,清政府于1800年在郭尔罗斯旗设立了长春厅。由此,其他各部蒙旗纷纷进入了招垦状态。唯洮儿河流域因纬度偏北,气候稍寒,移民极少留寓此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相继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内矛盾愈发尖锐。为了缓解生存压力,摆脱苛捐杂税的羁绊,关内汉民掀起了向东北未开垦地区迁徙的移民潮。同时,清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转移矛盾焦点,也鼓励汉民向边境迁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开始实施“移民实边”的新政,全面开禁招垦。光绪二十八年(1902),吉林省西部蒙荒全面开放。1903年,科尔沁右翼前旗开始设局丈放,陆续丈放了巴彦昭以北至那金河、交流河带的蒙地62.5万垧。1904年,科尔沁右翼后旗设局丈放,放出洮儿河以南熟地1864.7垧,生荒222,991垧。洮儿河流域的蒙荒由此进入了大规模的丈放阶段。这标致着东北蒙地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即从“蒙旗招垦”和“流民私垦”变成了“官局丈放”,从官方对蒙地的被动性施禁改成主动开放。河流域虽放蒙荒,但实际垦荒者数量有限,村屯发展缓慢。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查原奏内开奉省前放扎萨克图王旗蒙荒案内媵有坐落靖安县未放沙碱余荒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余晌,按一五折扣计实荒二千九百余晌,交该管靖安县招放,截至本年仅放出荒地一千三百余晌,尚有实荒一千六百余晌无人承领。”剩余荒地多首先是因为关内汉人不愿往吉林省西部地区移民。很多关内移民因气候寒冷和时有水患等原因而不愿到洮儿河流域拓荒,如现镇赉境内即少有人烟。镇赉虽“兼有农林渔泽之利,惟纬度偏北气候较寒,而江河流域时有水患未免引为缺憾。”其次,蒙古王公分散的移民政策使关内移民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聚居区,独居散户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诸多不便。《奉天省洮安县志》记载,“本境之南及西北迤西一带均洮儿河未放荒以前所有蒙人尽依河而居,嗣经蒙王招佃,饬分一里一家,并不成村落。放荒后发迁于自治荒段内,建盖住屋,即以姓氏为某窝棚,零星散处。极鲜数十家之大村落。”由于汉族新移民数量少,分布散,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都十分有限。再者,蒙古王公与汉人;艺间因耕地和纳租问题屡有矛盾发生,甚至产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导致很多定居汉民为了避难进行二次移民。据记载,在宣统三年的内蒙乌泰的叛乱中,仅靖安一县就有约1828户汉族移民逃亡,余者仅存6967户。随着洮儿河流域中心地带的流民渐增,蒙地新移民的各项事务日益繁杂,为达到有效治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请于洮儿河中轴设立府治双流镇,以治境内的蛟流河和自洮儿河二河流域,双流镇即以境内两河而得名。该地原属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的游牧地,早在明代初年即已形成聚落,后发展为军事要塞,曾建有周长十余华里的城墙。清末期汉民自发形成了一个半农半牧区的一个中心市场,又有“萨察加伊莫特”之别名。朝廷准赵尔巽所奏,1905年设立府治。后因府址地处于洮儿河南岸,故更名为洮南府,领开通(现通榆县)、靖安(现白城市洮安县境)二县,次年又于解家窝堡增设安广一县治。建周长五华里、四城门的城墙。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辽东半岛成为主战场,辽南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北逃难,来到洮儿河流域的难民日以万计。洮南知府以“救济灾民,防御敌扰”为由向奉天都督将拨给银两修筑城池。奉天都督拨款数万两纹银修筑了城池,设防守备,使避战乱的难民得以安居。在洮南知府的主持下,1908年和1910年又续放洮儿河北部荒地,1910年于叉干挠置镇东县。进入民国后,洮南府于1914-年-废府改县,与昌图皆划归洮昌道管辖,统属奉天省。在奉天省统一管理下,洮儿河流域的蒙地得到了渐次的开垦和拓殖,以洮南为中心的吉林省西部商业日渐繁荣,洮儿河流域的原始草原逐渐变成了农垦区。由于洮儿河下游地区滩地众多,村屯之间在雨季时常常一片泽国,如洮安县的“孟家窝堡至五家子之间的二十余里之间,皆是湿地带,交通困难。”经济发展受制于落后的交通。而此时吉林省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为了加紧对该地资源的掠夺和运输,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决定将铁路线延伸至洮南。1913年10月,袁世凯为了在复辟帝制中获得日本人的支持,与日本签订了《满蒙五路换文》,同意将满铁的南满铁路以四平为轴点延伸到满蒙腹地,修建满蒙五路。日本满铁在东北西部建设的最长的一段铁路是平(四平)齐(齐齐哈尔)铁路中的三段,即四郑(四平一郑家屯)铁路、郑洮(郑家屯至洮南)铁路、洮昂(洮南至昂昂溪)铁路。最先建设的是四郑铁路,1917年4月开工,1918年1月建成。随后,开始了郑洮铁路的修建。郑洮铁路全长224公里,1922年4月开工,1923年建成,次年通车。1925年8月,洮昂铁路继之而起,11月27日通车至镇赉,1926年1月通车至泰来,同年7月4日全线竣工。由于昂昂溪是中东铁路线上的一个站点,这标志着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首府性城市洮南已成为中东铁路网向满蒙西部延伸的一个重要支点,洮儿河流域因为铁路的修建而与整个东北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1934年4月1日,满铁在洮南成立了统管郑洮、洮昂、洮索(洮南至索伦,1929年始建)铁路的洮南铁路局,洮南在东北西部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满铁平齐线上的重要枢纽。截至1945后8月,原四洮、洮昂、齐昂路被“满铁”全部并为平齐线(全长571.4公里);洮索路延至杜鲁尔改为自杜线(377.1公里,1945年7月,日军将伊尔炮至杜鲁尔间22.9公里线路拆除,今之白阿线)。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对洮儿河流域产生了两大重要影响:其一,铁路沿线新移民迅速增加,沿线各个站点皆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城镇,沿线草原被迅速开垦,村庄增多,人口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值逐年上升。平齐线建成后,涌现了一批新兴城镇。其中主要有:开通:距离四平252.6千米。原为蒙古扎萨克图郡王旗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始对汉民开放,人121渐次增多。1905年清政府在此设开通县治,修建了南北长3华里、东西2华里的夯土城墙和南北一条长街,当时称七井子。至1935年,人口为14000。洮南:由于此处是沟通郑家屯、洮安、大来、开通、伯都讷(扶余)、长岭等地的交通要点,商品经济往来频繁,每年输出粮食15万石(一石为500市斤)、牛马6000头(匹)。常驻人口亦增殖快速,到1913年,城内有人口1.5万人,商家400户。四郑路开通后,洮南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形成了东西八条、南北五条街的城区。商品经济更为繁荣,城内“店铺栉比”,砖造房屋“宏伟壮丽”,街道宽阔。1922年,全城人口为2.7万人,已修建公路,开设长途汽车通安广、大赉等县,还有水路船运,形成四通八达交通网,是东北西部仅次于齐齐哈尔和郑家屯的第三大城市。到1938年,该城人口为63000人。白城子:清末民初时称洮安,又名靖安,位于洮儿河边,距离四平352.4千米。原系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民初为镇国公)旗地,20世纪初,因汉族垦殖民的大量移居形成大村落,1904年在此设洮南附属靖安县,1907年修建城池。1913年2月,撤府改设北路观察使。1914年6月,再改称洮昌道。不久,又随全国恢复县治名称改称为洮安(洮儿河畔安宁之意)县。当时人口为2000人。1920年代中期,人口升为4000人。镇东(镇赉):白城子北38千米处,历史上归属于科尔沁右翼前旗王公,称南又干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对汉民开放后,由乡村发展为一小集镇,人口为450。1914年设县后始建市街。铁路开通后,人口增长加快,市镇经济渐次发达,1920年代末,人口为2万。泰来:距白城101.8千米,现属黑龙江省管辖。原为蒙古札赉特王旗的一个游牧部落,俗称为泰来溪、泰来气。清宣统年间始设垦局,对汉民开放。民国六年(1917),在此设县治。洮昂路开通后,这里成为齐齐哈尔至洮南问“最繁华之地”,街面店铺林立,“太商贾杂然并轩”,其输出品以当地特产苏打、中草药、土豆为大宗。1920年代,该地人口为2万。此外,因这里位于嫩江边的草原地带,自然风景优美,1930年代成为北满的一个旅游观光城市。1937年人口为4.5万。此外还有后期洮索支线建成后兴起的站点性城镇,如平安镇、葛根庙、怀远镇(乌兰浩特)、索伦等。至1930年,辽宁省政府通令各县调查可容纳垦民的人数,以便安置鲁豫难民。据呈报:“洮南县可容纳两万人,镇东县可容纳2500人,安广县可容纳2000人……‘其余各县均称无旷土…。可见当时的洮儿河流域是关内移民的主要移居地,市镇村庄增容较快。第二,铁路沿线市镇的商业繁荣带动了区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铁路开通后的民国13年至17年(1924—1928)是洮南市商埠鼎盛时期。当时,洮南城内各种商号竟达1700余家,每年商业总产值达千万元。工业则以制皮革、制靴等最为著名。当时洮南为北满和西蒙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附近之高梁、大豆及牲畜多由此输出”,而外面的日用商品亦皆洮南分散到各地,购销两旺。当时洮南为北满和西蒙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商品交易购销两旺。每年外运牛1万头、马6万匹、生猪1.5万头、羊0.5万只,外运粮食有高梁10万石、大豆6万石、苞米1万石,外运毛皮包括马匹0.7万张、驴皮1万张、黄鼠皮l万张、狗皮1万张、以及狼皮、貉皮、狐狸皮等,商品远销至海外。铁路的修建集聚了大量流民参与其中,为迎合筑路工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当地原住民及关内移民改变了原始的农牧业的生活模式,从事饮食、零售、被服等个体商业经营,致使铁路沿线出现了小型的集贸市场和商业聚落,后来逐步发展成了小型市镇。随着铁路运输业的繁荣,当地农民的传统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迎合商业需求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取代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同时,土特产品的增加也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发展,油坊、面粉厂等基础工业丰富了经济运行模式。另一方面,畜牧业也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而逐步繁荣,城市皮革业和肉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同时,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带进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为市镇的增容和基础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指导。虽然这一时期洮儿河流域的人口不断增加,商业日渐繁荣,但从清末初放蒙荒开始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洮儿河流域的水资源环境未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铁路沿线带以外大面积的草原仍处于原始状态,植被覆盖度达90%以上,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是现在的5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缘于三个因素:其一,洮儿河流域已开垦的荒地皆是旱田,且因年降水量充沛而没有建造灌溉设施,农业对地表水的利用十分有限。缺少种植水田经验的关内新移民见洮儿河流域原“各蒙旗之荒地,均极饶沃,”且土地辽阔,因而多数人选择了容易进行田间管理且能大面积播种的旱田;其二,蒙古人从来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视水为神,从不食鱼鳖,即使把土地租佃给汉族人,但从来不租赁水泡池沼,并且禁止捕捞。其三,人工修建的防洪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洮儿河时常发洪水。这一时期的洮儿河流域不仅年降雨量充沛,地表水土保持良好,而且常常会在雨季到来时出现大规模的汛情,洮儿河周边的居民经年饱受水患侵扰。水患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秋之际,降雨多发之时。水灾的成因多是强降雨导致洮儿河上游水位猛涨,下游泄洪不畅,积水倒流冲击洮南府治及周边的村屯。据《洮南县志》载:“洮河包围县之东北二面,交流河亦贯县之中部,下流以嫩江为归宿。夏秋之交,若江水不涨,虽适淫雨,上游之流无所害,其为患犹小。如江水猛涨,下流无所容,激为倒流,往往天晴日暖,洮交两河日增水数尺。丈余高之河岸,不数日即遭横决之患,滨河膏腴之田幸免此患者几希。二十五年已九遭此患矣。”早在洮南没治后不久,饱受水患影响的当地民众就开始了以官绅牵头,民众集资的方式来兴建河堤,但限于人力物力有限,所筑河堤,皆是为保护耕地而建成的临时性小坝,堤线弯曲,距河床太近,因此很难抵卸大型洪水的侵袭。如1928年,洮蛟两河泛滥,河水入浸洮南县,水深8尺,农田尽毁。民国时期仅洮南一地就于25年间发了9次大型洪水,可见洮儿河的来水量在当时是十分丰富的,而正是经年的水患和泄洪不畅的地势使洮儿河流域下游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仅白城市区段就有湿地3986.03hm(2)。正常年景,洮儿河平均水深可达五六尺。充足的河水和丰沛的湿地有效地保持了洮儿河流域整体良好的水资源环境,为地方的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域内行政区域经济多次变更,到21世纪初,大部地区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和吉林省白城市地界。兴安盟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实践地。拥有“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民族解放纪念馆”等一批革命旧址。少数民族人口占47%,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2.1%,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地区。1980年兴安盟恢复盟建制,现辖两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三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一县(突泉县),其中,阿尔山市和科右前旗为边境旗市,乌兰浩特市为盟委行署所在地。

境内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95一145天,大部分地区110---13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450毫米,雨热同期,适合一季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日照在2800---3100小时之间,中南部地区10℃以上积温在2200---3100℃之间。从北向南气温、积温、光照、无霜期递增,而降水量、相对湿度则递减。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200多条,水库25座,总库容1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居自治区第二位,是东北地区的“水龙头”,具备水煤组合、发展新型煤化工和新型能源的独特优势。位于嫩江、松花江流域和科尔沁沙地源头,是大兴安岭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积3900万亩、森林面积2400万亩、可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2000万亩,生态服务价值、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1000多万亩。特别是阿尔山地区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一身,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是典型的生态文明体验区。农牧业发展条件较好。年均降水量400—450毫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是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种植带”和“最佳养牛带”。耕地面积1200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820万头只。地处大兴安岭成矿带核心区,以有色金属资源为主,地下蕴藏铅、锌、铜、镁、铁等资源;在经济运输半径内,由周边的蒙古国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等地构成一个煤炭资源富集圈。

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除盛夏短时间内受海洋季风影响外,全年绝大部分时间降水系统来自西风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的气候特点。白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和芦苇面积均居全省首位。白城市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矿泉水和建筑用砂、石、粘土7种。白城市,产业结构以林业、畜牧、水稻、绿豆、葵花、蓖麻、辣椒、奶牛、肉牛、肉禽产业为主。初步形成以林木加工、苗木生产、森林培育,以湿地草原为主的特色旅游、养殖业,以林下经济为主的中药种植业,以灌木和水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规模不断增大。白城市地处于半农半牧区,畜牧业是我市重要的、传统的民生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在更高层次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90万亩,随着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和“三大灌区”工程实施,面积将达到300万亩,我市发展成为全省水稻产业第一大市。白城的生态环境好,饲草饲料品质优,所以牛奶质量极高。全市奶牛饲养总量18.5万头,年产鲜奶35万吨,分别占全国、全省年产量的0.99%和71%。

求蒙牛,伊利的各年发展数据~~

求蒙牛,伊利的各年发展数据~~

蒙牛中国驰名商标

乳业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

其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100多个品种。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8月蒙牛集团成立,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同年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首。

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蒙牛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拥有总资产近40亿元,员工万余人;与此同时,蒙牛生产基地在自治区境内以总部呼和浩特为轴心,向西延伸,进入包头、巴盟等地区;向东延伸,进入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向外省延伸,进入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河南、安徽、兰州、新疆、浙江、黑龙江等地区。

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

蒙牛乳业

蒙牛乳业,是“蒙牛乳业集团”的简称。其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8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蒙牛乳业,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蒙牛乳业,创造了杰出的企业家---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乳业,创造了“蒙牛速度”。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档案

●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等荣誉。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1999年刚创立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的第1116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天然品质。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亿多元,建标准奶站、奶牛小区,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挤奶机和原奶质量检测分析系统,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伊利集团从2003年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从而为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优质的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体系。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1.5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中国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100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此基础上,伊利集团还将投巨资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伊利新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新工业园区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装备上实现诸多创新和提升。新工业园区将参照GMP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要点,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将采用机器人操作,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实行微机全自控等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园区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推行“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实现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宏伟目标。

①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和原奶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6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

2004年,伊利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7%;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19.86%;实现利润总额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1%;净利润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1%;实现每股收益0.61元。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

截至2004年上半年,伊利集团连续两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并连续六次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连续两次进入前十名;同年,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企业,伊利和海尔跻身中国市场人气最旺品牌十强,并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27.87亿元的品牌价值列38位,位居中国食品业首位。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七月被评为“30”指数样本股。2002年初,被和讯网评为全国十家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之一。伊利股份凭借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成长性已成为证券市场公认的蓝筹绩优股。

1999年,“伊利”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伊利集团在全国食品行业首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在国家乳品检测中心市场抽检中,连续多年产品的合格率为100%。公司荣获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质量效益型企业”。2000年9月,伊利集团又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2002年,伊利纯牛奶在乳品行业独家获得《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合格产品》证书。同年,伊利集团所属的液态奶事业部首先通过了国际食品行业中通行的HACCP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乳品行业第一家实现食品安全有效监控的企业。2003年初,伊利集团所属冷饮事业部、奶粉事业部、原奶事业部也全部通过第三方审核,在国内食品加工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003年12月,伊利集团获得了素有“绿色壁垒通行证”之称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资格认证证书,标志着伊利集团已经成功得到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为实现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8月,伊利股份作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七家增发股票的公司之一,增发了近5000万股A股,成功募集到资金8亿元,为伊利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全国性物流配送体系和现代化营销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天然品质。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亿多元,建标准奶站、奶牛小区,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挤奶机和原奶质量检测分析系统,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伊利集团从2003年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从而为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优质的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体系。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1.5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中国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100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此基础上,伊利集团还将投巨资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伊利新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新工业园区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装备上实现诸多创新和提升。新工业园区将参照GMP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要点,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将采用机器人操作,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实行微机全自控等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园区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推行“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实现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宏伟目标。

伊利荣誉

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2月12日,商务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中国品牌之路”主题晚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晚会震撼发布“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评比结果。伊利、海尔等国内著名企

业以绝对的人气获得该项大奖。

2006年20大人民社会责任奖

2月3日,人民大会堂,来自内蒙古的伊利集团由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影响深入

民心,获得“人民社会责任奖”殊荣,成为内蒙古唯一一家获奖企业。

人民信赖品牌奖

2月3日,人民大会堂,来自内蒙古的伊利集团由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影响深入

民心,获得“人民信赖品牌奖”殊荣,成为内蒙古唯一一家获奖企业。

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

2007年1月2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搜狐联合主办的“2006企业

公众形象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伊利集团荣获“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大奖

2006年最具责任感企业

2007年1月26日,由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新闻周刊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

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伊利集团、英特尔、摩托罗拉

等12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荣获组委会颁发的“2006年最具责任感企业”大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

2007年1月23日,由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隆重

举行,伊利集团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称号。

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

2006年12月21日,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环球企业家》杂志社

联合主办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活动中,伊利集团荣获“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

12月20日,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推进

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层论坛暨“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颁奖

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盛大召开。会上,包括我公司在内的8家企业网站榜

上有名,被评为“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我公司将继续以“关注新农村建设,

聚焦农业信息化”为己任,继续在农业信息化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中

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6年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

12月17日,伊利集团荣获了由南方报业集团颁发的“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

2006年生活用品行业诚信企业大奖

12月10日,伊利荣获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国家机构行业协会联合颁发的“

2006年生活用品行业诚信企业大奖”。

2006年“最佳企业公民”大奖

12月6日,伊利荣获2006年“最佳企业公民”大奖,这是伊利连续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这也是中国乳业中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2006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

2006年11月19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

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暨2006年

度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厅隆重召开,本年度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领域的

各项大奖也随之浮出水面。我公司获得2006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

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团荣获“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2006卓越表现

奖之年度企业公民”两项大奖。

2006卓越表现奖之年度企业公民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团荣获“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2006卓越表现

奖之年度企业公民”两项大奖。

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2006年10月28日—10月30日,“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发布暨2006全国企业文

化建设工作年会”在贵阳召开,我公司荣获“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成为本年度中国乳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2006年中国信息化创新百强TOP100企业

2006年9月21日,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信息化推进司和全国企业信息化

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国电子学会企业信息化专委会和每周电脑报主办的“TOP100

‘中国企业IT应用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会上,伊利集团被评为“中国信息化创新

百强TOP100企业”。

2006年中国大学生至爱品牌之冰淇淋品类

2006年8月25日,伊利荣获由中国经营报颁发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至爱品牌之冰淇

淋品类”。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奖

2006年6月16日,在品牌研究权威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500最具

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伊利集团以152.36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蝉联行业首位,超出第二

名60多亿元,进一步拉大了品牌优势。

2005CCTV年度最佳雇主

2005年12月29日,“2005CCTV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榜单正式揭晓,伊利集团入选年度

十大雇主,成为乳品企业中唯一的入选品牌。全球竞争力组织2005中国上市公司竞争

力乳类企业第一名。

2005年度中国营销大奖

2005年12月7日,由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联合主办的“2005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

专家评选”在广州揭晓。伊利集团独获事件特别大奖和营销人物两项殊荣。

2005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

2005年12月1日,由21世纪报系及国内外专业机构共同评选的“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

民行为奖”在北京揭榜,伊利集团当选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中“2005年最负责任的

企业”。

蒙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蒙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蒙牛

中国驰名商标

乳业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

其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100多个品种。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8月蒙牛集团成立,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同年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首。

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蒙牛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拥有总资产近40亿元,员工万余人;与此同时,蒙牛生产基地在自治区境内以总部呼和浩特为轴心,向西延伸,进入包头、巴盟等地区;向东延伸,进入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向外省延伸,进入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河南、安徽、兰州、新疆、浙江、黑龙江等地区。

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

蒙牛乳业

蒙牛乳业,是“蒙牛乳业集团”的简称。其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8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蒙牛乳业,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蒙牛乳业,创造了杰出的企业家---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乳业,创造了“蒙牛速度”。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档案

●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等荣誉。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求蒙牛各年分销售数据

求蒙牛各年分销售数据

蒙牛中国驰名商标

乳业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

其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100多个品种。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8月蒙牛集团成立,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同年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首。

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蒙牛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拥有总资产近40亿元,员工万余人;与此同时,蒙牛生产基地在自治区境内以总部呼和浩特为轴心,向西延伸,进入包头、巴盟等地区;向东延伸,进入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向外省延伸,进入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河南、安徽、兰州、新疆、浙江、黑龙江等地区。

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

蒙牛乳业

蒙牛乳业,是“蒙牛乳业集团”的简称。其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8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蒙牛乳业,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蒙牛乳业,创造了杰出的企业家---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乳业,创造了“蒙牛速度”。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档案

●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等荣誉。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1999年刚创立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的第1116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天然品质。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亿多元,建标准奶站、奶牛小区,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挤奶机和原奶质量检测分析系统,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伊利集团从2003年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从而为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优质的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体系。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1.5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中国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100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此基础上,伊利集团还将投巨资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伊利新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新工业园区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装备上实现诸多创新和提升。新工业园区将参照GMP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要点,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将采用机器人操作,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实行微机全自控等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园区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推行“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实现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宏伟目标。

①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和原奶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6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

2004年,伊利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7%;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19.86%;实现利润总额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1%;净利润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1%;实现每股收益0.61元。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

截至2004年上半年,伊利集团连续两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并连续六次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连续两次进入前十名;同年,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企业,伊利和海尔跻身中国市场人气最旺品牌十强,并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27.87亿元的品牌价值列38位,位居中国食品业首位。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七月被评为“30”指数样本股。2002年初,被和讯网评为全国十家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之一。伊利股份凭借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成长性已成为证券市场公认的蓝筹绩优股。

1999年,“伊利”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伊利集团在全国食品行业首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在国家乳品检测中心市场抽检中,连续多年产品的合格率为100%。公司荣获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质量效益型企业”。2000年9月,伊利集团又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2002年,伊利纯牛奶在乳品行业独家获得《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合格产品》证书。同年,伊利集团所属的液态奶事业部首先通过了国际食品行业中通行的HACCP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乳品行业第一家实现食品安全有效监控的企业。2003年初,伊利集团所属冷饮事业部、奶粉事业部、原奶事业部也全部通过第三方审核,在国内食品加工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003年12月,伊利集团获得了素有“绿色壁垒通行证”之称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资格认证证书,标志着伊利集团已经成功得到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为实现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8月,伊利股份作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七家增发股票的公司之一,增发了近5000万股A股,成功募集到资金8亿元,为伊利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全国性物流配送体系和现代化营销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天然品质。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亿多元,建标准奶站、奶牛小区,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挤奶机和原奶质量检测分析系统,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伊利集团从2003年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从而为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优质的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体系。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1.5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中国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100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此基础上,伊利集团还将投巨资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伊利新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新工业园区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装备上实现诸多创新和提升。新工业园区将参照GMP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要点,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将采用机器人操作,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实行微机全自控等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园区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推行“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实现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宏伟目标。

伊利荣誉

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2月12日,商务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中国品牌之路”主题晚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晚会震撼发布“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评比结果。伊利、海尔等国内著名企

业以绝对的人气获得该项大奖。

2006年20大人民社会责任奖

2月3日,人民大会堂,来自内蒙古的伊利集团由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影响深入

民心,获得“人民社会责任奖”殊荣,成为内蒙古唯一一家获奖企业。

人民信赖品牌奖

2月3日,人民大会堂,来自内蒙古的伊利集团由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影响深入

民心,获得“人民信赖品牌奖”殊荣,成为内蒙古唯一一家获奖企业。

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

2007年1月2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搜狐联合主办的“2006企业

公众形象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伊利集团荣获“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大奖

2006年最具责任感企业

2007年1月26日,由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新闻周刊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

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伊利集团、英特尔、摩托罗拉

等12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荣获组委会颁发的“2006年最具责任感企业”大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

2007年1月23日,由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隆重

举行,伊利集团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称号。

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

2006年12月21日,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环球企业家》杂志社

联合主办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活动中,伊利集团荣获“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

12月20日,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推进

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层论坛暨“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颁奖

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盛大召开。会上,包括我公司在内的8家企业网站榜

上有名,被评为“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我公司将继续以“关注新农村建设,

聚焦农业信息化”为己任,继续在农业信息化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中

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6年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

12月17日,伊利集团荣获了由南方报业集团颁发的“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

2006年生活用品行业诚信企业大奖

12月10日,伊利荣获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国家机构行业协会联合颁发的“

2006年生活用品行业诚信企业大奖”。

2006年“最佳企业公民”大奖

12月6日,伊利荣获2006年“最佳企业公民”大奖,这是伊利连续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这也是中国乳业中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2006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

2006年11月19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

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暨2006年

度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厅隆重召开,本年度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领域的

各项大奖也随之浮出水面。我公司获得2006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

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团荣获“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2006卓越表现

奖之年度企业公民”两项大奖。

2006卓越表现奖之年度企业公民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团荣获“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2006卓越表现

奖之年度企业公民”两项大奖。

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2006年10月28日—10月30日,“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发布暨2006全国企业文

化建设工作年会”在贵阳召开,我公司荣获“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成为本年度中国乳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2006年中国信息化创新百强TOP100企业

2006年9月21日,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信息化推进司和全国企业信息化

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国电子学会企业信息化专委会和每周电脑报主办的“TOP100

‘中国企业IT应用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会上,伊利集团被评为“中国信息化创新

百强TOP100企业”。

2006年中国大学生至爱品牌之冰淇淋品类

2006年8月25日,伊利荣获由中国经营报颁发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至爱品牌之冰淇

淋品类”。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奖

2006年6月16日,在品牌研究权威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500最具

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伊利集团以152.36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蝉联行业首位,超出第二

名60多亿元,进一步拉大了品牌优势。

2005CCTV年度最佳雇主

2005年12月29日,“2005CCTV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榜单正式揭晓,伊利集团入选年度

十大雇主,成为乳品企业中唯一的入选品牌。全球竞争力组织2005中国上市公司竞争

力乳类企业第一名。

2005年度中国营销大奖

2005年12月7日,由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联合主办的“2005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

专家评选”在广州揭晓。伊利集团独获事件特别大奖和营销人物两项殊荣。

2005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

2005年12月1日,由21世纪报系及国内外专业机构共同评选的“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

民行为奖”在北京揭榜,伊利集团当选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中“2005年最负责任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