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领养牛的方法和政策,人口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扶贫领养牛的方法和政策,人口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扶贫领养牛的方法和政策,以及人口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独生子女重度残疾后再生孩子这样有没有亨受独生子女待遇

独生子女重度残疾后再生孩子这样有没有亨受独生子女待遇

如果再生子女应该是亨受不了独生子女待遇的,除了你们那政府能给你们家的重度残疾人一些残疾人的待遇。

人口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人口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新世纪,我国面临着以下十个方面的人口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就业压力问题

我国面临最严重的人口经济问题之一就业压力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不断增加与城市失业下岗工人规模的不断扩大的两股势力叠加作用,所产生的巨大就业压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之一。同时,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还将不断加大就业压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增加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的绝对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难以顺利实现产业化和城市化转移,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崔哓黎从农产品产出中的工业技术及工业性生产资料含量已大幅度提高这一因素出发,估计我国农村的全部过剩人口应不低于3亿左右。但是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5亿左右,到2040年左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3-4亿。不管那种估计,都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至少在30-40年内将不断增加。如果这部分人不从农业、农村中转化和转移出去,不仅不利于农村技术进步的推广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且也阻碍农业规模经济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城市失业下岗工人规模的不断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开始出现工人大规模的失业和下岗现象。城市失业下岗工人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每年失业下岗工人的数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困难。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告提供的资料,2001年上半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为769万人,其中2000年底结转657万人,2001年上半年新增加112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为79万人,再就业率为11.1%,与2000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9个百分点。

二、人口贫困化问题

巨大的失业压力和创造就业岗位的困难决定了一部分人长期处于贫困的境界。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人口过剩问题,它是一个地区内的人口数相对于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过剩。我国的人口过剩在农村主要表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主要表现在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的下岗和失业。两者的结果是一部分人很难走出贫困的怪圈。农村贫困挥之不去。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结束,2000年底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一些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区、地方病高发区和水库库区等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绝对贫困人口。这些地区的贫困一般都是人口处在一个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获取资源的能力不足以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另外,市场经济发展打破了过去人为分割的城乡界限,按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从而引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据估计我国农村目前尚有1.5亿左右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表现为农村隐性失业人口,劳动效率低收入不高并且没有保障。同时这部分人口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也是农村贫困人口的主要来源。

城市贫困浮出水面。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到社会深层结构的重组和并购阶段,触及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划分和整合。在城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和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滑,将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下岗或失业。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然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城镇人口的下岗和失业还会继续加大。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城市下岗和失业率越来越高,导致家庭收入的直接和间接的下降,出现了一部分城市贫困人口。这部分贫困人口由于身体素质差、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低难以学习新的文化和专业技能,进而导致难以再就业,贫困问题很难摆脱。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亦称人口老化。它是指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的动态变化。它是出生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我国2000年末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7%。预计21世纪中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3亿以上,占我国总人口的1”5,抚养比增高、社会负担加重带来的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有着同世界其他国家大致相同的趋势,也有着一些不同特征。

银色浪潮的冲击速度快。中国自70年代以来出生率的长期急剧下降,使得人口年龄结构走向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并迅速达到严重阶段。以进入老年型结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7%上升到17%而论,中国将花费不到40年,发达国家一般要花费80多年,有些在100年以上2000)。2040年65岁以上人口占到18%以上,老龄程度已超过目前发达国家中老龄化最严重程度,届时虽比发达国家23%的总体水平低一些,但是大大高出世界13.1%和发展中国家11.7%的水平。这给中国的养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经济发展与老龄化的时间错位。发达国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的条件下迎来银色浪潮冲击的,而我国要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来迎接银色浪潮的冲击。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长期处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接近发达国家类型的年龄结构,明显表现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老龄化的时间错位阶段。这种时间错位提出了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怎样构筑我们自己的养老保障体系问题。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不能也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道路,而只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走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个人养老三结合的道路。

四、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失业下岗人数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深,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受到严重挑战。这一挑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方面。如果这些方面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窄。不管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还是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只限于目前城镇中的一部分人口,对于占总人口80%左右的农村人口而言,还几乎是一个空白。如果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管是什么原因而把农村人口排除在外都不能说是一个十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从近期看,中国还不具有覆盖本国全体公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能力,但是我们早晚会面对这一问题。

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落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社会保障方面的权威法典。1978年的104号文件还具有效力,50年代初的劳动保险条例仍无现成的法律法规可以取代。社会保障管理依政策性管理为主,但是政策多变,随意性大,人为干涉因素多,地区之间的不一致。

五、人户分离问题

人户分离通常指人口的现居住地与其常住户口所在地处于分离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人无户“和“有户无人”。21世纪是人口流动的世纪。市场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就是没有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就无法形成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以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隔离政策越来越弱,出现了大量的人户分离问题。

人口分离问题的出现说明,长期以来统的过死的户口迁移制度,不仅在亲属投靠方面带来许多突出问题,而且也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加快变革和转型,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户籍制度改革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仅有户籍制度是无法实现对人口的地域迁移调控的,现阶段大量人户分离问题的出现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大量人户分离现象也给新世纪人口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六、人口管理问题

面对21世纪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的一套人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越来越表现出许多弊端,而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走人口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之路。新世纪我国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户籍管理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制度受到巨大的冲击,户籍管理弱化成为必然趋势,而弱化后的这一空白又没有相应的管理方法来填充,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1)人户分离现象普遍,人口的现居住地与其常住户口所在地处于分离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人无户”和“有户无人”;(2)社会治安状况不佳,户籍失去了原有对流动人口的限制作用,人口流动性增大,犯罪成本下降而破案费用增加导致犯罪率上升;(3)证卡泛滥,防伪效果差,身份证、务工证、经商证、准生证、储蓄卡、电话磁卡、保障卡等各种证卡名目繁多,信息单一,容易伪造;(4)暂住人口膨胀,流动人口增加,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加剧环境污染,影响了城市环境整体美化。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困难。流动人口中的青年人居多,由于居无定所,人口流动性大,有些流动人口甚至是专程逃避计划生育的“偷生”户,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造成困难。国家规定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在流入地设立的计划生育管理站撤走后,流入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婚情、孕情、产情信息掌握十分有限,致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另外流动人口传统的婚育观念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非法同居、未婚先育的现象越来越多,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更加复杂化。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劳动力管理体制已经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但旧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尚未被完全打破而新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只能实行行政和市场对劳动力的交叉管理,人为分割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信息不灵,供求沟通不畅,管理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造成劳动力剩余和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非法劳动力市场趁虚而入,扰乱了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建设。

人口统计方式落后,统计数据不准确。我国人口统计由公安、计生和统计三家共同管理,统计口径不一致,致使统计数字不准确,最后不得不实行公安、计生和统计三家协商讨论以统计局的名义向外发布。我国的人口统计还存在调查流动人口难度大、成本高、获取真实信息困难等问题。人口统计信息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网络化、信息化刚刚起步,这样就很难把人口统计和信息监督管理落到实处。

七、人口性别比问题

国际上一般以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性别比。一个国家或地区正常的男女性别比范围是104-107,也就是说女性人口为100而男性人口为104-107的比例。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为106.74,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四普”有所增加,几乎快要超出正常107的国际上限。在新世纪中国人口性别比问题不仅表现为总人口的性别比偏高,更重要的是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

根据1999年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中国0)4岁人口的性别比却出奇地高,其中0岁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19.35。在某些省份这一比例高达130,甚至135以上。中国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女性胎儿被人工流产了,因为他们的父母希望生育一个男孩。据人口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男性人口已经比女性人口多出7000万。男女性别比的失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对今后的社会和经济稳定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助长社会犯罪等问题。

八、人口素质问题

人口的素质一般包括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人口的身体素质两方面的内容。新世纪我国在人口文化素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盲比例的地区差异问题;在人口身体素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偏高。

人口文化素质问题是文盲率的地区差异较大。虽然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总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了7%,但是各个不同地区的文盲率却存在显著差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文盲率较低,绝大多数省份都在5%以下,而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文盲率较高,西藏的文盲率高达32.5%左右。另外,青海、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和安徽的文盲率都在10%以上。人口身体素质问题是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偏高。根据全国妇幼卫生检测资料和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系统报告,200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53.0/10万,婴儿死亡率为32.2%。

根据1998年国务院妇儿工委1998年对于西南、西北9省区86个贫困县的调查,该地区1996和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77.96/10万,是全国同期的2.8倍。另外,通过对云南丽江县1999年13个贫困乡和非贫困乡调查比较发现,贫困乡的婴儿死亡率为60.33%,而非贫困乡的婴儿死亡率为46.3%。这说明农村贫困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比全国平均水平偏高。

九、人口生态环境问题

与人口有关的最普遍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地球表土的生态衰变,这一过程称为”土地退化”现象。导致土地退化现象的人为因素主要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

盲目开发。首先是我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大自然开战,以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特别有些地方在不具备开垦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大面积的毁林开荒,结果是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再有是生活燃料十分缺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结果是植被破坏和土地沙漠化的加剧。最后是开发建设、忽视保护。为了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大大加速开矿、修路、采石等生产建设,但是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有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矿渣等,未作妥善处理,结果造成地表裸露和土地退化现象。

淡水资源利用不当。21世纪是一个淡水危机的时代。我国的淡水资源也相当缺乏,按人均占有量中国列世界的第88位,人均径流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可是这么短缺和不可替代的淡水资源往往不能被我们合理利用,出现用水不当导致土地退化化现象。一方面上游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另一方面由于上游过量用水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下游地区荒漠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而衰退,甚至成片枯死,造成土地沙化。目前,仅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自治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的盐渍化土地面积高达1574万公顷。而沙区一些河流由于上流超量截水、蓄水和用水,下游来水量大大减少,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和生产需要,造成大量农田撂荒,荒漠植被枯死,土地退化速度扩展。

十、人口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集中的过程,它主要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来衡量。

2000年的人口第五次普查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在

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城市化率为36.09%。不管从城市化的程度上看还是从城市化的质量上看,我国城市化水平都不高。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与城市之间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化是消除这种差距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经济由不发达的二元分割状态向较发达的一体化经济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变化。城市化可以成为直接和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手段,可以改变农村的生育文化。因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口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扶贫领养牛的方法和政策和人口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