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亩旱地养牛?牧草饲料如何贮藏

100亩旱地养牛?牧草饲料如何贮藏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100亩旱地养牛的一些知识点,和养牛种什么牧草,牧草饲料如何贮藏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王祯是谁

王祯是谁

王祯百科名片

基本资料

性别:

生日:

1990年1月1日(摩羯座)

出生地:

安徽-安庆-枞阳县

居住地:

安徽-黄山-屯溪区

高中:

枞阳县会宫中学

大学:

黄山学院

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王祯的家乡,在元初已是封建文人荟萃的地方。早在窝阔台时代,万户严实就曾经在东平“兴学养士”,当时的名士,如李昶、王磐、徐士隆、李谦等都曾在东平先后设帐授徒,培养了一批为封建王朝服务的人才,著名的有徐琰、申屠致远、孟祺等人。其中孟祺在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曾任山东西道劝农副使,曾参与编写过《农桑辑要》一书。王祯可能受其影响而开始接触农学,他在《王祯农书》中曾引用许多《农桑辑要》的资料。

王祯

关于王祯的生平活动,有据可查的史料很少,史书有记载的是他做过两任县尹。一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在职六年;二是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

王祯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他在旌德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生活俭朴,经常将薪俸捐给地方兴办学校,修建桥梁,整修道路,施舍医药,教农民种植、树艺。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旌德县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有一年碰上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农民心急如焚。王祯看到旌德县许多河流溪涧有水,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王祯立即开动脑筋,画出图样,又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

王祯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任职,王祯劝农工作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植桑树若干株;对麻、禾、黍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画出各种农具图形,让百姓仿造试制使用。同时,王祯“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在永丰县尹任内,王祯以奖励农业和教育为主要任务,经常购买桑树苗、棉花籽教导农民种植,鼓励他们种好庄稼。旌德、永丰两县民众对他十分敬重,念念不忘。

王祯认为,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所以作为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否则就无法担负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每到一地,就传播先进耕作技术,引进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具。这些做法为后来撰写《农书》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发展。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开始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设置劝农官、建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产生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王祯《农书》大约是在旌德县尹期间着手编写的,直到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王祯又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正式刻版发行。

王祯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县官),任职6年,后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他在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不少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在县尹任内,一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从未搜括过民财。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薪俸,办学校、建坛庙、修桥梁、兴办了不少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此外,他还兼施医药,救济穷苦有病的人,深受当地人民的称赞。王祯不仅是廉洁奉公的县官,而且是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农学家。他认为作为地方官,如果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懂得农业知识,就难尽到劝导农桑的责任。他不仅搜罗以前的历代农书,孜孜研读,而且经常注意观察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具,从而为他撰写农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那些只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这些人自己都不懂“农作之事”,“安能劝人”。他们常以劝农为借口,前呼后拥地下乡敲诈勒索,名为“爱民”,实是害民。他还说,这些当官的只以“骄奢为事”,从来不想一想所享用的一寸丝、一口饭都出自“野夫田妇之手”,他们横征暴敛,尽力搜括民脂民膏来养肥自己。他的言行充满了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中国先秦的农书,只在《吕氏春秋》中保存了一些片断;汉代的《■胜之书》只残存了3700字,已经无法见到它的全貌。后魏的《齐民要术》虽然具有农业全书的性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不如《王祯农书》,它在总论方面,只有“耕田”和“收种”两篇,在粪田和灌溉等方面都没有专篇论述。至于“农器图谱”就更是缺如了。南宋的《陈■农书》虽然在理论体系方面有重要发展,但是囿于地区的局限性,只述及了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耕牛和蚕桑,尚不具备农业全书的性质。早于《王祯农书》40年成书的《农桑辑要》是元初官撰的农书,主要摘录元代以前农书的资料编辑而成,新的创造较少,并且主要是适应北方需要的农书。

《王祯农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37集本,包括“农桑通诀”6集、“百谷谱”11集、“农器图谱”20集。一种是22卷本,包括“农桑通诀”6卷、“谷谱”4卷、“农器图谱”12卷。两种本子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后者将谷谱由11集并为4卷、将农器图谱由20集并为12卷。全书约13.6万字,插图281幅。

《王祯农书》的突出特点有四:

一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王祯农书》中的“农桑通诀”部分,可以说是农业总论。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开头以“农事起本”、“牛耕起本”、“蚕事起本”为题,叙述了农事和蚕桑的起源,将王祯所处时代的农业同历史的农业联系了起来,把元代的农业作为历史农业的一部分,使它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纽带。接下来以“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三才”理论为指导思想,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狭义农业的各个方面。首先,它以“授时”和“地利”两篇探讨了农业生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时宜”和“地宜”的重要性。在尊重天时、地利等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事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专篇,概述了农业种植中的各项问题。“农桑通诀”还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它还以“孝弟力田”、“劝助”、“蓄积”等篇,宣扬了封建官府的重农思想和劝农措施。读完“农桑通诀”之后,使人们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是《王祯农书》的一大特色。

二是兼论南北农业,对南北农业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王祯农书》之前的几部重要农书,如《■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都是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陈■农书》又是专论南方农业的,只有《王祯农书》才是兼论南方和北方农业的。它对南北农业技术以及农具的异同、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比较,这是它的又一重要特色。王祯成长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黄河下游齐鲁之地,后又长期在南方作地方官,这种条件使他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都比较熟悉,所以他能从全国范围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

三是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在《王祯农书》以前,论述农具的书有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其中所介绍的农具以江东犁为主,兼及耙、砺■、■碡等几种水田耕作农具,没有图。南宋曾之谨的《农器谱》(该书已经失传)所收的农具,不仅数量不及王祯的“农器图谱”多,而且也没有图。在《王祯农书》以后的重要农书,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虽然也有“农器图谱”,但是它们多抄自《王祯农书》,没有增加多少新内容。由此可见,《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是王祯在古农书中的一大创造。它约占全书篇幅的4/5,插图200多幅,涉及的农具达105种,可说是丰富多采,洋洋大观,别开生面。

四是在“百谷谱”中对植物性状的描述。《王祯农书》中的“百谷谱”,是分论各种作物栽培的。其中包括谷属、■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内容。这一部分同其他古农书比较,多了植物性状的描述,这也是《王祯农书》的一项创举。如谷属中的梁秫,就有“其禾,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的描述;谷属中的蜀黍,有“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的描述;■属中的冬瓜,有“其实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的描述;■属中的芋,有“叶如荷,长而不圆,茎微紫,乾之亦中空,根白,亦有紫者,其大如升,食之味甘,旁生子甚多,拔之则连茹而起”的描述;■属中的芡,有“叶如荷,皱而有刺,花开向日,花下结实”的描述;蔬属中的薤,有“叶似韭而阔,本丰而白深”的描述;蔬属中的韭,有“丛生、丰本、叶青、细而长、近根处白”的描述。

王祯在农学上的主要贡献有下列几方面:

1.在贯彻“时宜”和“地宜”原则方面有新的创造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同时,他还指出:要不依历书所载月份,而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变化;其次图中所列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当按照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农事月历,对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帮助。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地宜”原则,王祯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这幅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遵循“地宜”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因土施肥。

2.对自后魏以来我国南北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经验进行了新的总结

(1)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王祯认为只有“深耕易耨”才能“岁可常稔”。他不仅认为“犁深为功”,而且强调“耙熟为全功”。又说:“耙劳之功不至,而望禾稼之秀茂实栗难矣。”他还总结了先浅耕灭茬,然后再细耕多耙的新经验。(2)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王祯把北方旱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劳”。所谓“其耕种陆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细,再犁再耙,后用劳,乃无遗功也”;所谓“犁耕既毕,则有耙劳,耙有渠疏之义,劳有盖磨之功”等,都是对北方旱地翻耕法耕作体系的概括。与此同时,王祯对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耖”。即所谓“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故不用劳”。

(3)总结了北方旱地实行套耕的新经验。王祯提出“所耕地内,先并耕两犁,■皆内向,合一陇谓之浮■,自浮■为始,向外缴耕,终此一段,谓之一缴,一缴之外,又间作一缴,耕毕,于三缴之间,歇下一缴,却自外缴耕至中心,作一■,盖三缴中成一■也。其余欲耕平原,率皆仿此”。这是王祯对北方旱地采行内外套翻法,减少开闭垄,提高耕作质量这一新经验的总结,从而将北方旱地的耕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4)总结了南方稻田旱作“开■作沟”的新经验。南方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因此,南方稻田在收稻之后复种旱作时,“最忌水湿”,这是实行稻麦两熟的一大障碍。经过长期探索,大约在元代,人们才创始了“开■作沟”、整地排水的经验。王祯在他的《农书》中首先总结了这个经验:“高田早熟、八月燥耕而■之,以种二麦。其法:起■为■,两■之间,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这一经验总结,为南方稻田实行稻麦两熟、夺取稻麦双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南方稻区夺取二熟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5)强调“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北方旱地有春旱多风,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为了适应这个气候特点,以便保墒防旱。王祯引用《韩氏直说》中总结的经验:“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极省锄功,如牛力不及,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提出了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

3.开辟“粪壤”和“灌溉”专篇,将增肥和灌水摆上农业增产的重要地位

在王祯以前的重要农书中,大都没把增肥和灌溉放在重要地位,如《■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的农业总论部分都没有谈到增肥和灌溉问题,只是在各论部分中才谈到,可见肥水问题在农业增产中仍然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至南宋的《陈■农书》虽列有“粪田之宜”专篇,却重在理论阐述,实践性较差。《王祯农书》不仅将“粪壤”和“灌溉”摆在“农桑通诀”这个总论的重要位置上,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发展。

(1)粪壤理论的新发展。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本质区别,在于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不仅具有自然肥力,并且具有人工肥力,而“粪田”则是人工肥力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粪壤”二字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它表达了“农业土壤”的本质特征。正象王祯所说的:“田有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壤为急。粪壤者,所以变薄田为良田,化硗土为肥土也。”王祯还继承和发扬了《陈■农书》中提出的“地力常新”理论,他指出:“所有之田,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为农者,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壮,而收获不减。”王祯还首先阐发了施肥是化无用为有用的思想,他说:“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乎,田得之为膏润,唯务本者知之。”

(2)广辟肥源的新努力。要增施粪肥,必须广辟肥源。王祯提到的肥源有苗粪、草粪、火粪、大粪、小便、泥粪、旧墙土、草木灰、糠秕、谷壳、腐草、败叶、泔水、马蹄羊角灰、沃鱼水、沟泥水、淘米水、禽兽毛羽亲肌之物等,比以前农书中提到的肥源大为增加。王祯不仅特别重视绿肥的应用,而且称栽培绿肥为“苗粪”,称野生绿肥为“草粪”,首次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3)积肥沤粪的新措施。为了增积粪肥,王祯提出了设置常年积肥车的新措施。他说:“农圃之家,欲要计置粪壤,须用一人一牛或驴,驾双轮小车一辆,诸处搬运积粪,月日既久,积少成多,施之种艺稼穑倍收。”为使粪肥腐熟,提高肥效,王祯提出了田头沤粪的主张:“南方治田之家,常于田头置砖槛窖,熟而后用之,其田甚美。北方农家亦宜效此,利可十倍。”

(4)对农田灌溉的新认识。王祯在“农桑通诀”中专辟“灌溉篇”,把农田灌溉摆在重要地位。他通过追溯古代治水和修筑沟洫的情况,说明兴修农田水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通过列举古代水利工程的遗迹,以及难以数计的中小型水利工程,说明“兴废修坏”是发展农田水利的重要途径;又介绍了多种引水方法,指出各种地势引水灌溉的方法;并总结了围田和圩田的经验,指出南方“水乡泽国”兴水利、除水害的途径。王祯在“农器图谱·灌溉门”中还介绍了翻车、筒车、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高转筒车、水转高车、戽斗、刮车、桔槔、辘轳等水利灌溉的工具和器械,以及水栅、水闸、陂塘、水塘的效用和做法。并且指出,这些设施不但可以灌溉农田,而且“又得通济舟楫,转激碾■”,陂塘“又可畜育鱼鳖,栽种菱藕之类”,实现水的综合利用,做到灌溉、航运、水力、水产的结合。

4.专辟“田制门”系统总结了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

(1)区田法的重要变化。《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与《■胜之书》中所载相比较,有三个重要变化:其一,《■胜之书》中所载的区田法有带状区田和方形区田两种方式,而《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只有方形区田一种方式。其二,■胜之所说的方形区田有上、中、下三种方式,而王祯的方形区田已简化为一种方式,并将■胜之时6至9寸见方的小区改为1尺半见方的大区;同时缩小区间的距离,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其三,元代的区田增加了间套复种的内容。

(2)对南方几种特殊土地利用经验的系统总结。由于女真铁骑的南侵,宋代中原人民不堪战乱的侵扰,大量南迁,“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迫使人们开展了“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的斗争。因此,自宋代以后,在南方各地出现了围田、圩田、柜田、涂田、架田、沙田、梯田等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至元代,王祯在他的《农书》里首次系统地总结了这些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这是王祯在农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5.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古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着重介绍宋、元间新创制,并载入“农器图谱”的农业机具。

(1)新创制的耕耘器具。■刀,是开荒时走在犁的前面,用以割除芦苇,清除障碍,提高工效的工具。铁搭,适应南方水田土壤的耕垦工具,一般具有六齿或四齿。秧马,能行于泥中,便于水田作业的工具。耘荡,适于水田中耕除草的耕耘工具。耘爪,用竹管加上铁尖套在手指上,用以耘田的工具。耧锄,华北平原用于畜力耕耘的器具,一天可耘田20亩,工效很高。镫锄,用于中耕除草的工具,由于它没有两刃角,在锄草时不易伤禾苗。粪耧,在耧车上附加施种肥的装置,用以施种肥。瓠种,在瓠上安木柄,瓠下安木嘴,用于垄畔播种的工具。砘车,在耧车后边配上石制砘车,能沿耧脚所开的沟进行镇压,能使种土相亲,有利于发芽出苗。

(2)新创制的收获农具。推镰,这种用木做成横架及长柄,并安上小轮进行收割的农具,比一般的镰刀可提高工效好几倍。麦绰,是将长镰形的麦钐装置在一个簸箕形的麦绰上面,在木柄和轴上系以绳索,一手执绳、一手执轴,收割麦子既整齐又快。在麦绰的后面带着4个小轮的麦笼及拖杷。使用这种收割器,一天的收割量比用其他工具多几倍,并且很适合在较大的地块上工作。其他如收割水稻的钹,割麦穗的捃刀,割谷穗的鉴刀等,对提高收割工效也起了重要作用。

(3)新创制的灌溉机具。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可以看到7种新创制的灌溉机械。

翻车,即龙骨车,是往高处提水的工具。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相同。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做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即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这是水力翻车。牛转翻车,在无流水处用之。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随转。这种翻车的工效大于人力翻车一倍。驴转筒车,就是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这种水车适于在“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处使用。高转筒车,其高以10丈为准,如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之。水转高车,遇有流水岸侧,欲用高水,可用此车,其车亦高转筒车之制,但于下轮轴端别作竖轮,傍用卧轮拨之。刮车,是上水轮,其轮高可5尺,辐头阔止6寸,如水陂下田,可用此具。

这几种水车的原动力:翻车和刮车用人力;水转翻车、水转高车和高转筒车用水力;牛转翻车和驴转翻车用畜力。可见在元代不仅已利用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进行灌溉,更为难得的是,这一时期已经较广泛地利用机械原理,特别是对齿轮轮系的利用。

(4)新创制的农产加工机械。《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连二水磨、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都是元代新创制的高效率的农产加工机械。如水转连磨“或作碓碾,日得谷食,可给千家”。水轮三事,用一台机械可以发挥磨、砻、碾的作用。

以上这些创造和革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在生产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农器图谱”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些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6.在发展林、牧、副、渔各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1)在发展林业方面,“农桑通诀·种植篇”首先通过介绍历史上发展林业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发展林业是“利博”和“兴国”的大事,不可缓。王祯将其发展重点放在栽桑、种果和材木等几方面。关于栽桑,王祯介绍了桑树的种类、性质、繁殖,以及施肥、修剪等管理方法;在种植材木和果树方面,王祯介绍了前人种植材木和果树的“明效”,以及移栽树木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桑树和果树的六种嫁接方法:即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王祯在“百谷谱·果属”中介绍了梨、桃、李、梅、杏、柰、林檎、枣、栗、柿、荔枝、龙眼、橄榄、石榴、桔、柑、橙、银杏等南北果树的栽培方法。在“百谷谱·竹木”中则介绍了竹、松、杉、柏、桧、榆、柳、柞、楝、楮等林木的栽培管理方法,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技术经验。

(2)在发展牧业方面,“农桑通诀·畜养篇”总结了养马、牛、羊、猪、鸡、鹅、鸭的经验。在养马方面,王祯继承和发扬了“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经验。在养牛方面,王祯认为“养牛,必有爱重之心”,然后才能“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视牛之困苦羸瘠,犹己之困苦羸瘠;视牛之疫疠若己之有疾;视牛之孕育若己之有子也”。如果能这样,牛就一定蕃盛,还怕什么田地荒芜呢?王祯认为要养好牛,就要在“勿犯寒暑”、“勿使太劳”、“时其饥饱”、“节其作息”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准备充足的饲料,并及时为牛治病。在养猪方面,王祯总结了不少新经验,其一,是江南水地可以“取萍藻及近水诸物”作饲料;其二,是江北陆地,可种马齿;其三,是占山皆用橡食、或食药苗;其四,创始了发酵饲料,即“用之时,铡切,以泔糟等水,浸于大槛中,令酸黄或拌麸糠杂饲之”。在养鸡、鸭、鹅方面,王祯也总结了一些新经验。

在养蚕、养鱼、养蜂方面,王祯在“农桑通诀·畜养·蚕缫”中总结了养蚕、养鱼、养蜂的经验。如养蚕,王祯总结了择种收种、保存蚕种、饲养管理、调节室温、分抬簇蚕等经验。在养鱼和养蜂方面,王祯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著作中所总结的养殖方法。

7.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王祯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农学家,而且是一位精巧的机械设计制造家和印刷技术的革新家,还是一位诗人。王祯在机械设计上颇有造诣。他设计和绘制了大量比较复杂的农业机具图,并对一些早已失传的机械,多方征求研究,使其复原,有的还进行了改造。如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炼铁用的“水排”鼓风技术,到元代时已经失传,王祯经过长期反复研究,终于搞清了“水排”的构造原理,并绘制成图,载入“农器图谱”中。在复原过程中,他还把原来用皮橐鼓凤,改为类似风箱的木扇鼓风。这既节省了费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冶炼技术。这项复制和改革在我国古代冶铁史上有重大意义。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革新,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北宋时毕■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这项发明直到元代尚未得到推广,当时仍在大量使用雕板印刷术。这种方法不但费工费时,而且所刻雕板一旦印刷完毕大多废弃无用。王祯为了使他的农书早日出版,便在毕■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进行木活字印刷的试验研究,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可提高印刷效率。转轮排字法,是王祯的另一发明。他发现木活字在拣字过程中,几万个木活字一字排开,人们穿梭来往很不方便,于是他就设计制造了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

文献

原始文献

〔1〕(元)王祯:农书,农业出版社1963。

〔2〕王毓瑚注:王祯农书,农业出版社,1981。研究文献

〔3〕万国鼎:王祯和农书,中华书局,1962。

〔4〕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山东古代三大农学家,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

〔5〕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家小传,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养牛种什么牧草,牧草饲料如何贮藏

养牛种什么牧草,牧草饲料如何贮藏

养牛可以种植苏丹草、黑麦草、狗尾草、紫花苜蓿、象草、皇竹草等牧草。1、苏丹草:株高1-2.5米左右,茎秆直径约3-6毫米左右,叶片长15-30厘米左右,宽1-3厘米左右,种植后每年可收割3-4次,亩产量可达到5-10吨。2、黑麦草:株高30-90厘米左右,叶片长5-20厘米左右,宽3-6毫米左右,基部节上生根质软,种植后亩产量可达到8000-10000公斤。

一、养牛种什么牧草

1、苏丹草

(1)该品种为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单生或丛生,株高约为1-2.5米左右,茎秆的直径约为3-6毫米左右,叶片长15-30厘米左右,宽1-3厘米左右,形状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2)该品种为春性发育型禾草,生性喜温,在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的地方可茂盛生长。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播种时间为2-4月份,种植后每年可收割3-4次,产量可达到5-10吨左右/亩。

(3)种子发芽适温为20-30℃,条件适宜时播种4-5天即可发芽,经过5-6周后叶片数即可达到5片左右,此时植株会开始分蘖并快速生长,待出芽80-90天后即可开花。

(4)该品种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可种植在弱酸性土壤、轻度盐渍土壤中,不宜种植在排水不良、比较湿润、过酸或过碱地的土地上,否则容易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

(5)将该品种种植在黑钙土、暗粟钙土上更为适宜,前茬作物以多年生混播牧草、多年生豆科牧草为宜。

2、黑麦草

(1)该品种是多年生植物,株高30-90厘米左右,基部节上生根质软,叶舌长2毫米左右,叶片为线形,长5-20厘米左右、宽3-6毫米左右,具有微毛。

(2)该品种生性喜湿润、温凉气候(耐寒性、耐热性较差),适合生长在夏季凉爽及冬季不会过于寒冷的地方,日照短、光照强、温度较低时利于植株分蘖,温度过高时停止分蘖。

(3)该品种较耐湿,可在年降水量达到500-1500毫米地方种植(适宜的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不宜种植。

(4)该品种可在春秋季节播种,春播时间为3-4月份,秋播时间为9-10月份。秋播较早时可在入冬前收割1次,盛夏前可收割2-3次,产量可达到8000-10000公斤左右/亩。

3、狗尾草

(1)植株高大,根部呈须状,具有支持根,茎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度约为10-100厘米左右,基部直径为3-7毫米左右。

(2)该品种多生长于海拔不超过4000米的荒野、道路旁边,是旱地中较常见的植物,特点为耐湿、耐阴、耐旱、耐寒、耐践踏等。

(3)该品种原产于欧亚大陆的温带、暖温带地区,目前在全世界的温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

(4)该品种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区,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粘壤土中生长良好,种植时可在4-6月份播种,可收割或直接放牧,收割次数为3-4次/年,产量可达到4-7吨左右/亩。

4、紫花苜蓿

(1)该品种是多年生牧草,属于豆科、苜蓿属,株高约为30-100厘米左右。

(2)该品种富含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被称为“牧草之王”。

(3)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春播时间为3-5月份,秋播时间为8-9月份,每年可收割3-4次,鲜草产量一般为4000-8000公斤左右/亩,干草产量一般为1200-2400公斤/亩。

5、墨西哥玉米草

(1)该品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为3-4米左右,分蘖和再生能力较强,每丛分枝可达到30-60个左右,部分可达到90个以上。

(2)该品种耐热不耐寒,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温度为10-15℃时生长迅速。

(3)该品种可种植在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地方,适宜播种时间为2-4月份(生育期为200-235天左右),播种后1年可收割7-9次,产量可达到5-10吨左右/亩

6、象草

(1)株高2-4米左右,茎秆直立,节上光滑或具有柔毛,花序基部密生柔毛。

(2)该品种是禾本科、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特点为利用率高、适口性好、柔软多汁、营养价值高。

(3)该品种可在沙土、粘土中生长,适应性以及抗土壤酸性能力较强,种植后每年可收割6-8次,年产鲜草75-150吨左右/公顷。

7、皇竹草

(1)该品种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超过5米,生长拔高有20-30个节,地上部分直立丛生,节间长9-15厘米,其上部节相对较短,中下部节较长。

(2)该品种适合在南方大多数地区种植,3-6月份为种植时间,每亩地的种植密度为2000-3000株左右。

二、牧草饲料如何贮藏

1、准备青贮袋

(1)将厚度为0.2毫米的无毒塑料薄膜制成青贮袋。

(2)小型袋呈圆柱形,高1米,直径为1.1米,便于搬动;中型袋呈长方型,长4米,宽2米,高1.5米。

2、晾晒原料

(1)将牧草晾晒一段时间,让含水量保持在60-80%,然后再铡成小段,长度以2-6厘米为宜。

(2)黑麦草可铡成4-6厘米,玉米秆可铡成2-3厘米。

3、装袋贮藏

(1)将铡短后的牧草装入袋中,并逐层压紧,装好后将袋口封严、密闭,确保不会漏气即可。

(2)需注意,牧草的装载量不能过多,以防扎破袋子。

对2019驻村工作队述职点评两篇

对2019驻村工作队述职点评两篇

对2019驻村工作队述职点评两篇

篇一:

根据上级四帮四促,同步小康,同步小康活动精神,xx县住建局委派我到xx县xx镇xx村进行驻村帮扶,我于xx年3月到xx村报到,正式踏上四帮四促,同步小康,帮扶活动的征程。在局领导班子及上级四帮四促,同步小康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措施,认真落实在此次活动中的自己工作责任,结合xx村实际情况深入基层开展四帮四促,同步小康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了对村、农户的指导和帮扶,帮助群众理清了发展思路,为帮扶对象解决了不少的实际问题,确保了四帮四促,同步小康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高度重视帮扶活动努力完善帮扶措施

自四帮四促,同步小康活动开展以来,服从上级统一安排和部署,按照领导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的活动要求,迅速制定了个人四帮四促,同步小康帮扶活动措施;入村后积极主动找同群众谈心交流,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所想、所盼,积极帮助群众理发展思路,找致富路子,抓家庭经济基础建设。

二、弄清帮扶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城南入口处,辖29个村民小组,1565户,6613人。耕地面积4500亩,其中稻田2800亩,旱地1700亩。土地肥沃,全年日照充足,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村里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玉米等,主要经济产业有畜牧业、辣椒和水果等。

三、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5月18日下午,在xx村何清明主任的陪同下我与李勇主席到xx村城郊组走访、慰问了贫困残疾人王正英、何清敏,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每到一户贫困、残疾人家中,都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家庭和生活状况,并叮嘱以下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经常关心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多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改善生活条件。鼓励贫困、残疾人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心,勇敢顽强地面对现实,有困难及时向组织反映,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扶和自身的不懈奋斗下,一定能度过难关、过上幸福生活。其中慰问对象有:

王正英、何清敏等20多户。

及时为群众调解纠纷,化解矛盾。xx年5月10日村委会来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向我反映他儿子不赡养她,自己没吃没喝又没有土地。我听到以后知道这不是一件小事,我赶快把老太太扶在凳子上坐下,接着认真询问其详细情况后才知道,她是xx村杨昌禄之母,因和其儿媳妇性格不和,双方经常争执不休,导致老太太现在无人赡养。

听了老太太的诉求以后,我将杨昌禄和其妻子叫到村委会办公室,当着老太太的面对其夫妻详细询问、证实事情的真实性,结果事情真相正如老太太所说。知道真相后我同村其他领导一起马上就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最后,杨昌禄和其妻子乐意接受赡养好自己的母亲。

四、严格要求自己

一要不怕艰苦,坚持与村级群众共同生活,进村如户,努力解决好xx村村民的实际困难;二要和村总支、村委会做好接洽和沟通工作,帮助xx村制定出适合村情的发展方案;三要努力运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xx村村民中宣传好征地拆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在驻xx村挂扶期间,我将严格执行三不准的纪律:

一不迟到、不早退;二不在上班时间看消遣性报刊杂志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三不在工作日时间饮酒。在工作面前不推诿,坚持履行自己的帮扶职责,严于律己,认真接受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批评和指导,认真接受广大群众的意见和监督,深入实际调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成绩告慰xx村的父老乡亲,回报上级领导,为xx村集体的经济发展、xx村农民的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确保挂扶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存在问题

在四帮四促,同步小康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

未能深入xx村所有村民组和所有农户,工作还缺乏全面性;未能争取足额的帮扶资金,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某些帮扶项目未能如期实现;由于特殊地质条件使某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缓慢。

六、下步打算

针对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下步工作中首先将继续全面深入村组和农户开展调查摸底,以便更好地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致富路子;要时刻保持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积极汇报工作情况,努力协调,以争取更多帮扶资金;要积极协助村完成所有工作,以确保四帮四促,同步小康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xx年3月,本人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进驻扎佐镇xx村村委会。驻村半年来,按照省市县的相关要求,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确保了驻村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现将半年工作述职如下:

一、坚持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通过走访村民小组长、在职或离任的村干部,了解我村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倾听他们的民生诉求,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走访养殖、种植大户等村组能人,推动以强带弱,宣传致富典型。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交心谈心,一方面能开门见山听民意;另一方面也能将各项惠农政策、保障群众切实利益的政策宣传到户。

二、制定帮扶规划,增强致富信心根据已知的村情、资源和有利条件,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理清了发展、制定了发展规划。基于我村的现实情况,要着重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一是拓宽毛洪至小冲3.5公里的串寨路,修建煤清沟至猕猴桃基地等几条机耕道,修建小冲到沙田湾等几条1500米长的排洪大沟;二是以村组干、党员带头为示范,大力发展牛马养殖、猕猴桃和折耳根种植,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再发展30余户养牛户,果树在原基础上再种植200亩,另外发展经济作物和折耳根再种植100亩以上。

三、注重矛盾调解,构建和谐村寨一是注重矛盾排查,通过走村串户、村民反映、村支委打听等多种渠道了解村民矛盾,梳理汇总,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坚持多做疏导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二是注重矛盾化解,针对我村当前宅基土地、债权债务、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问题组织调解,现已调解矛盾6起。调解不成的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比如:村民王真杰关于土地争议事宜,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多次调解,引导他依法维权。

四、注重民生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充分利用现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群众谈心室、说事室,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驻村工作组累积走访群众一百余户,为群众办理涉及农低保、人畜饮水、计生等方面的实事十余件,协调派驻单位市人大给我村35户困难村民、3户老党员送来慰问金和慰问物资折合一万余元。定期走访跟踪孤儿、留守儿童、残疾人、退伍军残,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实际需求。

五、抓好党建指导,提升组织建设。一是配合村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加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感召力;二是紧密结合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通过远程教育和每周二的学习会议,切实做好党的惠农政策宣讲工作。党建工作扎实有效,今年6月xx村被评为五好党支部,驻村工作组参与创建后期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七一建党节我村召开了党员大会,发展了一名预备党员,组织全村党员赴红色圣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六、推进精准扶贫,对贫困户建档立卡驻村工作组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有五户,我们现阶段已完成入户调查和拟定帮扶计划。在入户调查中,我们仔细查看贫困户的住房和生活条件,询问了解贫困户的耕地面积、经果林种植面积和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打工状况以及他们自身的致富思路和意愿。摸清底数后,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分析致贫原因,一对一拟定扶贫计划。下一步,驻村工作组将继续围绕当好五员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向有关部门奔走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资源,联系帮扶企业为村民提供种养殖技术指导,进一步做好党建指导、致富领航、民生服务、矛盾调解和政策宣传员。今天,通过总结和学习其他驻村工作组的成功经验,我们要不断地拓展思路,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服务好xx村村民。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