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风险分析怎么写好呢,日本熊本县菊池市养牛牧场多吗

养牛风险分析怎么写好呢,日本熊本县菊池市养牛牧场多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养牛风险分析怎么写好呢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日本熊本县菊池市养牛牧场多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日本熊本县菊池市养牛牧场多吗

日本熊本县菊池市养牛牧场多吗

日本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一,畜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那么日本畜牧业发达吗?日本畜牧业发展概况怎么样?日本畜牧业以什么为呢?环球印象投资分析日本事业部根据对日本畜牧业多年的实地调研经验,系统的分析了日本畜牧业发达吗,日本畜牧业发展概况以及日本畜牧业以什么为主。

  1、日本畜牧业发达吗

  根据环球印象投资分析日本事业部农林牧渔课题组撰写并发布的《2022-2026年日本畜牧业投资前景及风险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1991年总人口1.23亿,其中农业人口720万。耕地面积460万公顷,永久性牧场65万公顷。日本畜牧业从明治维新开始,经过大正、昭和年代逐渐发展起来。政府的农业政策长期以种植业为主,畜牧生产处于副业地位,是为了给种植业提供畜力、肥料,因而经营分散,饲养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不高,多为自给型生产。

  1955年后,国内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日本政府于1961年制订了《农业基本法》,对畜牧业增加了投资和长期贷款,鼓励农民发展牧业。此后,畜牧业经营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有选择地发展牛、猪,鸡,而马和绵羊、山羊大幅度下降。畜牧生产的商品率不断提高。日本畜牧业已成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能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低,但农业在日本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尤其是今年来,日本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截止到2005年就达到了52.24%。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日本畜牧业以适度规模为主,1991-1997年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农户数逐年减少,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平均养殖规模奶牛由1991年的59.6头增加到1997年的80.8头,肉牛由72.1头增加到105.2头,猪由395.8头增加到745头。

  2、日本畜牧业发展概况

  日本是一个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国家,在畜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与贸易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地区都分别成立了为数众多的互助合作组织以及行业协作组织.全国性畜牧业生产者合作组织就有30多个,如畜牧振兴事业团,中央畜牧会,畜牧技术协会,全国奶农合作社联合会,日本肉鸡协会等等,加工部门以及流通部门的全国性合作组织有40多个.正是这些合作组织以及行业协作组织为其成员提供市场信息,生产协调指导,加工技术开发,产品销售及经营指导等各种服务.通过这种服务使各个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大节约,生产经营活动融人整个产业体系.

  猪肉需求与生产日本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消费量逐年增加.1960年人均1.1公斤,1975年达7.3公斤,1983年增加到9.6公斤.猪饲养年增长率,1975年为13.4%,1975~1983年为3.5%.养猪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率,1955,1965,1975,1983年分别为1.5%,4.4%,8.1%,8.0%.养猪业在畜产业中所占的比率,1955,1975,1983年分别为13.3%,31.3%,28.4%,这个比率仅次于鸡,居第二位.但是若把鸡与蛋分开的话,养猪就居第一位.为控制生产过剩,根据养猪经营安定推进会议,实行有计划生产,到1990年增长率控制在3.2%左右

  3、日本畜牧业以什么为主

  1991年的家畜数量与1979~1981年的比较如下:牛486.3万头(+14%),其中奶牛133.5万头(-7%);猪1133.5万头(+14%);绵羊、山羊共6.6万只(-16%);鸡3.35亿只(+18%)。1991年的畜产品量与1979~1981年比较如下:牛肉57.3万吨(+33%);猪肉149万吨(+4%);禽肉141.7万吨(+27%);牛奶818万吨(+25%);鸡蛋246.6万吨(+23%)。人均占有牛奶66.2千克,猪肉10.4千克,鸡肉9.6千克,牛肉3.8千克,鸡蛋16.2千克。牛奶及奶制品的自给率为89%,牛肉为71%,猪肉为95%,鸡肉为96%,鸡蛋为99%。除鲜牛奶和鸡蛋可以自给外,每年需要进口牛肉、猪肉和部分奶制品。

  根据土地、资源和经济等条件,畜牧业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饲养户减少,家畜头数增加。一户平均饲养规模扩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以发展奶牛为例,1990年奶牛饲养户比1965年减少83%,而奶牛头数却增加了1.6倍,牛奶产量增加了12.5倍。一户饲养奶牛规模,从1965年的3.4头增加到1990年的33头,超过德国与法国的饲养规模,与丹麦处于相同水平。经产奶牛平均单产为5761千克,仅次于美国和丹麦。日本饲养20头以上奶牛的专业户占45.2%,饲养奶牛数占78.1%,产量占奶牛业的一半以上。其他家畜的发展趋势也类似奶牛业。②生产基地发生变化。从前畜牧业生产基地多靠近都市近郊,离消费者较近。由于城市或近郊土地价格高涨,劳动工资相当高,畜产公害等原因,后来生产基地向远方移动。饲养奶牛都选择饲料基础较好的旱田地带或山区一带发展。北海道的饲料条件较好,所以奶牛发展很快,居全国之首。中小家畜的生产基地多靠近港口或饲料联合企业的地方。过去关东、东海、近畿等地区饲养产蛋鸡较多,后来让位于东北、北陆、九州等地方。③日本山地和丘陵地较多。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4.3%,永久草地为94.8万公顷,人均只有耕地0.053公顷。种植业以水田为主,占54%。日本因受土地条件的制约,不能将饲料生产纳入轮作体系,饲养奶牛以舍饲为主(北海道少数地区除外),所以生产成本较高,生产一千克牛奶的成本比大洋洲约高二倍,比欧洲高一倍,比美国高三分之一。④饲料靠进口。日本重视配合饲料工业,发展很快。1989年生产配合饲料2455.4万吨,其中鸡料约47%,猪料29%,肉牛料12%,奶牛料11%。使用的饲料添加剂114种,广泛利用配合饲料是畜牧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日本生产配合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原料几乎全靠进口。1988年粗饲料自给率为25.8%,精饲料自给率9.9%。

  日本国民1960~1987年间,每人每天食入肉类增加4倍,蛋类约增加2倍,牛奶及奶制品为3.5倍。实际蛋白质总食入量约为78克,其中动物蛋白质约40克,少于西方发达国家。日本政府1990年发表的《农产品需要和长期生产预测》中提出:本世纪末鲜牛奶需要增加25%、牛肉39%、猪肉15%、鸡肉33%、鸡蛋9%。为了完成上述任务,除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外,要求大学和研究机关合作,齐心协力在三个方面开发高新技术:①提高家畜生产力和产品加工技术。如利用基因工程提高育种效率;利用胚胎移植提高繁殖效率;开发生物活性物质提高生产能力;研究瘤胃发酵和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和控制技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利用高新技术研究畜产品的加工。②扩大饲料生产基地和提高生产力的新技术。如草地生态的控制技术;高产饲料的栽培和放牧地高度利用的技术。③家畜卫生对策。如利用高新技术研究诊断和防止疫病的新方法;研究环境与疾病,特别是日本常说的“日和见”病(非感染性疾病)的防制;研究动物机体感染与防御机制,以提高抗病能力

为什么现在50多岁老太太单身的特别多

为什么现在50多岁老太太单身的特别多

我一起跳舞的就有好几位单身的姐姐,她们都是50多岁,对于她们为什么宁愿高傲的单身,也不愿卑微地恋爱,我是与她们探讨过的,他们其实是分几类人,我暂且用甲乙丙丁来归类:

甲姐姐,儿女成家,家孙外孙都有了,老公几年前生病去世,家境殷实,自己有退休金,在成都有几套房子,还有铺子出租,一年的收入近20万,人漂亮,穿戴优雅,她最初还是想找一个男朋友,但是条件稍好的,年纪相仿的,人家要找年轻一些的,年纪比她大很多的她不得找,遇到比她年轻的,条件差些的,她的儿女又怕人家是骗子,就这样,好几年了,她都是跟儿子一起过生活,因为条件好,儿媳不嫌弃她,大家都相安无事。

乙姐姐,瘦瘦的,戴副眼镜,说话轻言细语,斯斯文文的样子,年轻的时候老公嫌弃她生的女儿,始终不待见她,最终离婚另娶,她养大女儿,女儿已结婚生子,她一直跟女儿一起生活,有退休金,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工作,空的时候来跳舞,她不相信男人,脑海里放不开,对男人有偏见,始终一个人,她认为一个人过单纯,一心一意带外孙,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那么一个男人,知她懂她怜她爱她,希望有吧。

丙姐姐,老公死了几年了,有退休金,现在帮人家带娃娃,一个月3000的工资,带了几年了,那个娃娃多喜欢她的,带到我们跳舞这里来耍过,很乖的一个女孩儿,这个姐姐个子矮矮的,没有一米五吧,每次来跳舞都穿半高跟鞋,模样不俊俏,但有一张爱笑的脸,我们都喜欢她,她有个儿子,跟儿媳妇合不来,她说找一个男的去照顾他,到头来落不下一个好,还不如帮别人带娃娃,她文化水平低,说得倒是很直接,不过我觉得她说的也有道理。

丁姐姐,50岁,刚刚退休,女儿每个月给她几千块,她没有上班,身体健健康康,走路带风,离异,一个人养育大女儿,她的想法与前面几位姐姐不同,她平时喜欢看看书,写写毛笔字,吹吹口琴,跳跳舞,出去旅游,她就期待一段美好的感情,但是她不要人家介绍,换句话说,人家介绍的她看不上,她要自己看对眼的,单身几年了,她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不急不躁,每天背一个手提音响在公园跳舞,笑颜如花,最初她是一个人跳,现在是带一群人跳,不收一分钱,给音响充电,为大家背音响,每天乐呵呵的,仿佛她从来没有烦恼,或许,她早就习惯了孤独,又或许,她早就看淡了人生。

终上所述,女人单身过,其实甚好!

因为标准高,不将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69年的,单身二十年了,我有一份能养自己和女儿的工作,温饱没问题。

这么多年,也有亲朋好友介绍的,但是都不合适,年轻时都不将就,老了就更不能了。好友说我要求太高了,也许吧。

首先,这个人需要有一份稳定的事业单位的工作,我不喜欢在家里平躺的男人,即使他再有钱。觉得男人必须有自己的事业才有魅力,我喜欢两个人一起上班那种感觉。外表老了,心还像年轻时一样浪漫,改不了了,没办法。

其次,这个人必须有知识,文化程度必须在我之上。我极其在意精神层面的生活,谈不到一起的决不接受。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当初那个年代考上中专以上院校的并不多,凤毛麟角的高学历男人,哪个女人又会放弃离婚呢?所以,我注定单身一辈子。

十年前,曾有一个好朋友介绍的医生,医学院本科毕业,本地医院的内科医生,外表也能接受。可是相处了几个月,又受不了他的不修边幅、天马行空……还是算了吧,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如果能忍,当初不离婚忍前夫多好!

也许,我的性格注定我会单身一辈子!没办法,在这件事上我就这么固执。我觉得单身也挺好的,自由自在,不必迎合任何人。现在,我已经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写文章、听音乐、徒步登山……还有28个月退休,我会背起行囊,去过早就向往的穷游和田园生活。

没有合适的伞,我宁愿淋雨!

别说50多岁的老太太了,就连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还不是一天到晚想单身。

男人前脚离婚,很可能后脚又娶。女人就不一样了,离婚后任岁月蹉跎,从不着急再续情缘。

说实话啊!初婚的对象一般都经过千挑万选,总能找出一些让人心动的优点。想再婚,看看身边油头大肚的中老年男人,你心都不动怎么行动?

刘姐今年54。当年她30出头正兀自美丽的年纪,被丈夫莫名其妙的一脚踹了。原因是有个女医生把刘姐给绿了,人家想要鸠占鹊巢。

痛定思痛,刘姐审视自己无权无势,只是国营厂里一个苦逼的下岗工人。最后连儿子的抚养权都没要到,就净身出户了。

她爸妈满门心思的让她再谈再嫁。唉,连自己的男人都驾驭不住,刘姐有什么勇气敢去寻思别家的男人?

30多的年纪,老男人她可看不上,但同龄的人哪有那么多合适的排队等她呢?高不成低不就是那个年代再婚女人的通病。

再婚就像谈生意,工作、房、车、孩子、父母,合乎自己心意才能谈下去。谁都想占便宜,捡个现成的西瓜吃。大家都不是傻子,谈来谈去就崩了。

哪像年轻的时候谈婚嫁,还有一丝冲动的成分在里面。

再往后,刘姐发现一个人单身的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不用早起做饭,不用操心孩子学习,不用下班了就急急忙忙往家赶。生活突然间变得淡定从容了。

有班上,有钱拿,有父母孝敬,有朋友聚会,有时间吆五喝六放飞自我,这不正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好的时代吗?

老姚是《小舍得》里面的长公主,出身好,嫁的也好。

离婚的原因是老公的事业太成功了,小三们前赴后继,而且妖艳靓丽。终于有一个跟她一样美丽,但比她年轻的女人挤走了她。

儿子跟老姚,老公每个月付三万抚养费。离婚时分给她两套房,外加80万现金。这样的老姚,一般的男人哪能入她的法眼?

况且老公还念着旧情,经常去给她换换家具,买个貂,送点首饰。日子过的自然是啥都不缺。

同事们私下开玩笑,说老姚从正室沦为小三了,老公对她更是恩宠有加了。

问老姚想没想过再结婚的事儿,她说傻子才去结婚呢!放着自在的日子不过,去纠缠乱七八糟的再婚关系。

天下有工作有钱的女人都不愿意再婚,因为她不需要靠去算计谁来获得财富。同样,她也不想落入别人爱的陷阱。

人生,简单才快乐!

如今,女人越抗老也就越自恋。心情不好了,买买衣服,照照镜子,马上满血复活跑出去和春风来个约会。

一、年代不同啦,家里没有男人顶门立户,女人照样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力气不用亲自下,自有吃喝送到家。

二、现在的女人都有工作,有收入,退休也有保障,钱比男人靠得住。谁会陷入一场没有把握的婚姻自我折磨呢?

三、自由自在,少牵少挂。没有家庭琐事绊腿,没有夫妻责任劳神,有的是丝竹之声乱耳,风景如画养眼。

四、偶尔有幸遇到一个不错的眼缘,深入交流之后,我去,再见面避之唯恐不及。这样来去随心,去留随意的境界,有何不好呢?

说了这么多,做为女人,你还会介意自己50多岁单身吗?

我走到那里都感觉50—70多岁的老太太特别多,早上去早市,白天去公园,有时去参加活动,卖健康医疗器械,做艾灸等等百分之八十都是老太太,老头都跑到哪里去了?难道真的是老头们寿命短,年轻时没有注意爱护身体,喝酒吸烟。我有一个男同学50多岁就没了,高血压心脏病,年轻时喜欢喝酒吸烟,52岁得心梗就没了,孩子还没有结婚,多可惜啊,人要珍惜自己,珍惜生命。我邻居家有位姐姐,60岁了,老头要和她离婚,老头总去舞厅跳舞,认识一位50多岁的女人,俩个人跳出了感情,老头就和老太太离婚,管老太太要钱要房,老太太不给,要走一分不给,房子你就更别想,老头一看不给就打老太太,门牙打掉了也没给,但老太太说我跟你离,你就单人退出,老头一看什么都不给也离,离完后和他跳舞那女的不长时间就结婚了,第二年老头去笔架山撒网钓鱼一个大浪就给他扣海里没出来死了,又一个男人没了,所以男人们珍惜爱护好家,平安快乐过好晚年才是真。

第一,因为老太太们现在更懂得洁身自爱,怕某些老男人不干净。

第二,现在的老太太们都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不愿意再去找一个糟老头子来伺候。[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我说的有可能太直白,会伤到某些人。

只是实话实说。请见谅。[祈祷][祈祷][祈祷]

按照国际标准,45-65岁是中年人,50岁是老太太?你见过的50岁左右的女人都是老太太?首先你眼神不好,起码也70几岁了吧?[捂脸][捂脸][捂脸]

现在50多岁的老太太确实很吃香的,可以说有的人打扮一下,真的就是一个小阿姨,人见人追的。

有人说,男人前脚离婚,后脚就结婚,但是女人不一样的,离婚之后就知道念着过去,有的还想有朝一日能够再复婚,再和前夫过日子。这就是女人和男人对待婚姻的区别吧。

但是现在50多岁的老太太确实想单身的,因为她们被婚姻束缚了一辈子,确实想过一下自己的空间生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50多岁的老太太很挑剔的,如果要是再婚,或者是再找另一半,是特别挑剔的,她们就像是在找自己的初恋那样一般,左挑右选的,但是看到身边油头大肚的中老年男人,她们心都不动怎么会行动。

我就说说我在大广场上遇到的一位老太太,她还让我给张罗着介绍一个年轻点的。

她是我们社区的马姐,今年51岁,40岁的时候就跟丈夫分道扬镳了,原因就是丈夫把她给绿了。当时搞得很不愉快。

每次提起当年的婚姻,马姐总是一脸的惆怅,因为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怎么就被丈夫给莫名奇妙的绿掉了。

她说自己当年在社区可是一枝花,一直有稳定的工作,在一家小国企默默无闻地干到现在,最后的婚姻就是这么一个结局,自己很不甘心。

其实我每天都能看到马姐很潇洒的,打扮得很时尚,走到她跟前全是香水味道。

据了解,马姐的父母都还健在,他们也操心女儿的婚姻大事,也在给周围的邻居说让给自己的女儿介绍对象。

不过我挺佩服马姐单身11年之久的,要是一般的女人真的忍不住。估计早都结婚了。

但是马姐现在结婚的要求不低,工作、房、车、孩子、父母,合乎自己心意才能谈下去。要是这几点达不到自己满意的程度绝对不会开口结婚的,最多就是见一面吃个饭而已。

有时候我感觉马姐找对象就像是刚开始那会,要求多,标准高。

我给介绍了三个都黄掉了,主要是马姐的要求很高,条件也不低,就彩礼把很多人都吓跑了。

最主要她结婚的要求是跟头婚一样的标准,16辆车,一辆都不能少。而且头车必须价值过百万。

有时候我听到这个条件的时候都会笑了,但是马姐凭实力单身,所以她的条件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可是很现实。

我自己都感觉到50多岁的老太太确实还是很吃香的,她们有自己的积蓄,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稳定的居所。不管是什么时候她们都能够把自己打扮得利利索索的,而且出门化妆打扮都是很经常的,一个人的生活确实过得满血复活

从马姐的身上我也分析了一下现在50多岁的单身老太太特别多的原因,我也有自己的观点。

第一,我觉得现在时代变了,老太太的想法和观念也是变了,她们认为女人没有男人一样可以过得滋润。第二,现在50多岁的老太太,她们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收入,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有自己的保障,只要手里有钱,找不找男人真的没什么关系的。第三,她们想得开,觉得一个人过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少了思念更少了牵挂,更不会因为家庭的琐事而吵架。自由最重要。第四,她们觉得现在和男人交往主要是看人,遇到合适的会多说一会,不合适的扭头就走了。第五,50多岁经历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也看开看淡了,自己变得独立坚强了,生活和家里的事情自己都可以的。第六,感觉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再和男人磨合了,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自己一个人挺好的。

我说得对吗,你们是怎样想的?

五十多岁的女人之所以单身的很多,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许多五十多岁的单身女人,受到一些毒鸡汤的影响,她们在选择再婚对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自身年龄的短处,一味地向那些中老年男人,提出一些过份要求,比如向男人索要家庭的财权,向男人一次性的索要所谓彩礼等,更有甚者还让那些中老年男人,把原有的房产加上她们的名字,这些无理条件,让中老年男人真正明白了这些五十多岁的女人,根本不是在找老伴!

第二,还有一部分个人素质,文化修养比较高的女性,她们由于自身素质很高,在再次选择伴侣时,眼光自然就会比常人高出许多,但是,目前各方面条件比较优秀的中年男人,很少会选择年龄偏大的女性,这些优秀男人,大多会与年轻一些的女人结交,这就让那些五十多岁的优秀的高素质女人,只能过着单身的寂寞生活了!

另外,五十多岁的女人单身,也与她们高不成,低不就的择偶标准有关,条件好的男人,即使五六十岁,也不愁找到一个相对年轻的,同样是花钱,谁不愿意选择更好一点的呢!

50多岁的单身女人不是不想成家,而是遇到各方面都合得来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53岁的赵大姐是一名小学老师,十多年前,身为警察的爱人因公殉职。为了女儿能健康成长,她一直没有再婚。女儿没有辜负她的培养,申请到了法国的大学读书。

孩子不在身边,一个人的生活难免孤独寂寞,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她下决心找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度余生。

一起跳广场舞的大姐,给她介绍了一位60岁的李大哥

李大哥是机关的退休干部,每个月的退休金有七八千元钱。一儿一女,均已成家,李大哥的父母还健在,他们和李大哥一起生活,家里有保姆伺候双亲。

两个人是在李大哥家见的面。

李大哥招呼赵大姐和介绍人坐下,就进厨房去做中午饭。看着笨手笨脚的赵大哥,手忙脚乱的。赵大姐主动过去帮忙,做了一顿丰富的饭菜。

李大哥长得高高壮壮的,眉宇间藏着智慧。赵大姐觉得自己根本配不上人家。没想到,李大哥表示自己对赵大姐很满意。

李大哥说;“我们这年纪,不像年轻人,还需要谈几年恋爱。如果彼此没有意见,希望早一点结婚。”

李大哥对未来的生活作出了规划,“你的工资,你自己留着。生活费由我来负担。我每个月都得拿出一部分的钱,帮助孩子供房贷。如果我们结婚了,保姆就不用了,这样生活可以过得宽裕一些。”

赵大姐听明白了,李大哥这哪是找老伴啊,就是想找一个免费的保姆,帮助他一起伺候双亲。

同事给她介绍了一个比自己小一岁的技术工人,商师傅。

同事说,商师傅虽然是个工人,但每月的工资有5千多,偶尔还接点私活赚外快。

这个年纪找老伴,注重的是生活质量。什么职业,赵大姐并不是很介意。赵大姐有一些顾虑,现在中年男人都希望找一个“小”女人,何况这个男人的收入还不错,怎会找一个“大”女人呢?

同事说,对方是个在乎眼缘,不在乎年龄的人。

在同事家,赵大姐见到了商师傅,强壮的身材,黝黑健康的肤色,使商师傅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年轻得多。

商师傅开诚布公地说:“妻子前几年得了绝症,为了给妻子治病,把大房子换成了小房子,还借了许多外债,钱花了不少,却没有留住人。”讲到动情处,眼睛里泛着泪花。赵大姐被商师傅的深情打动了。

“经过几年努力,外债已经还清了。现在想找一个有房子的好女人过下半生。”

商师傅有些为难地说,“儿子现在处了个女朋友,已经谈婚论嫁了,自己目前拿不出钱来给儿子买房子,所以他希望找一个有房子的女人,自己搬出去,把房子腾给儿子结婚。”

大哥一再表示,结婚后,家务活,自己包了。

“孩子结婚需要钱,我目前攒的钱还差一点,如果你能帮助我一点,儿子结了婚以后,我会把工资卡交给你,以后的生活都听你的。”

赵大姐听明白了,这不是看上了她这个人,而是看上了她的房子。

邻居将自己的远房表哥推荐给她,一个六十出头的农民。,

邻居说,“表哥虽然是农村人,家境却很殷实,家里有一个养牛场,几亩地的果园,和几个大棚。每年能收入二十几万。两个儿子都已经结婚,没有任何经济负担”

赵大姐跟着邻居,体验了农家院一日游。表哥家的日子过得确实红火,小洋楼里住着三家人,屋里的设施不比城里的差。

吃饭的时候,孙男娣女一大家子,好不热闹。赵大姐平时吃饭都是一个人,她第一次感受到儿孙绕膝的乐趣。

表哥是个很实在的人,他主动说出:“我们很有缘分,如果能够成为一家人,我愿意每个月交给你5千元,作为我们两个人的生活费。”表哥喝了一口酒接着说:“自己的年龄也大了,农活也干不动了,家里的活就交给儿子们打理吧,我可以在城里买一栋房子,作为我们的住处。”

赵大姐觉得表哥虽是农村人,倒也懂人情世故。

表哥支支吾吾地跟赵大姐商量:“儿子和儿媳平时很忙,顾不上孩子,我们成家后,想把四个孙子孙女带到城里生活。”

表哥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自己的文化不高,耽误了两个儿子,想让孙子孙女能成为有出息的人,城里的学校好,你又是老师,教孩子应该没问题吧?”

赵大姐还没有做好给四个小朋友做奶奶的准备。

坐出租车,认识了单身司机齐师傅。

一天晚上,赵大姐和朋友吃完饭,打车回家的路上,肚子突然巨痛。司机齐师傅二话没有说,直接把她送到医院。

赵大姐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齐师傅主动垫上了医药费,并一直等在手术室门外,一直等到赵大姐的弟弟赶来,才默默离开。

赵大姐根据齐师傅留在医院的电话号码,找到了他。为了表示感谢,赵大姐邀请他吃了顿饭。

赵大姐得知,齐师傅没有父母,也没有儿女,早年因妻子出轨而离婚,后来没有再交女朋友。两个人谈话很投缘,一来二去成了朋友。

慢慢的,两个人的感情升温。齐师傅开始追求赵大姐,两个孤独的人惺惺相惜。

在谈论结婚的时候,齐师傅提出,到医院做个体检。赵大姐也没有多想,就按照齐师傅选择的项目进行了体检。

“我喜欢孩子,能不能给我生个孩子,体检证明,我们还是可以生孩子的。”齐师傅拿着体检报告说。

赵大姐觉得,都这么大年纪了,生孩子是很担风险的事,于是拒绝了齐师傅的请求,两个人因此分手了。

几次失败的相亲经历,并没有打消赵大姐想有个家的愿望。于是,赵大姐报名参加了电视台举办的老年相亲节目。

电视台的红娘也是热心肠,先给大姐介绍了三个条件还算相当的男嘉宾。

第一个男嘉宾,60岁,刚刚退休,各种条件还都不错,爱看书,爱旅游,这与赵大姐的爱好不谋而合

见面之后,这位大哥直言不讳对赵大姐的欣赏。两个人没说几句话就直奔主题,谈到了婚后的生活。

大哥提出了,生活费AA制的想法。他认为两个人成家了,就是一家人,生活费应该共同承担。赵大姐不是拿不出那一半的生活费,但是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第二个男嘉宾,比赵大姐大一岁。

这位大哥,长相虽然一般,人倒是收拾得像模像样。他直接说出心里话,他觉得赵大姐长得老,而且年龄大。他理想对象的年龄应该比自己小5岁左右。

听到红娘介绍说,赵大姐的工资,每月有五六千块钱,这个男人马上开始夸赵大姐的气质好,有文化。

原来这位大哥,每月只有一千三四的劳保,而且没有自己的住房,目前和他人合租,他希望马上搬到赵大姐家去住。

第三个男嘉宾,70岁的退休干部。虽然这位大哥年龄大,但看上去很精神,很干练。

他给了赵大姐很多承诺,每月拿出3千块钱做生活费,由赵大姐自由支配,每个月再给大姐要存2千块钱,作为保障金。

他还说,冬天可以带赵大姐去南方生活,夏天再回北方生活。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每年都可以带赵大姐出国旅游。

他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生活能力比较差,结婚后,像洗衣、做饭,收拾屋子……这些家务活,都得由赵大姐来做,他需要赵大姐伺候他。

他要跟赵大姐签一个合约,他给赵大姐存的钱,必须等到他死以后,才可以取出来,这之前不能动。如果赵大姐不能伺候他到死,那么他存的钱,赵大姐一分也拿不到。

赵大姐只是单纯地想成个家,生活中有个伴,不至于太孤独,没想到,这里掩盖着各种条件的坑。

现在,赵大姐放弃了再婚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应付不了,再婚中的各种附加条件。她决定,能走能动的时候,就多参加各种老年人团,走不动的时候,就到敬老院安度晚年。

现在五十的女人大多不能说是老太太,有文化,保养的好,有钱有衣品,不比三十多岁的差。五十岁单身再找个爷爷伺候上,那一定是还没有活明白。

蒙牛案例分析(200分高悬赏)

蒙牛案例分析(200分高悬赏)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1999年至今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编辑本段]采访

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牛根生和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发起了“老牛基金会”,牛根生透露,基金会已经在呼和浩特注册。成员除他之外,还有奶协、政府官员、蒙牛中层领导,但在三年之内,其他机构和人只能向基金会提供最多1元人民币的资金。目前主要资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红的51%,大概有300多万元人民币。

12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在蒙牛集团总部独家与牛根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交谈。其办公室比较简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牛”多,三个牛造型的工艺品,三张“牛”图片摆在屋内。

作出决定很难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基金会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2003年年底,开始运作这件事情。但在作出这个决定后的一年中,我体验到了一生中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一种超越的快乐(说到这时,牛快速松开了领带)。我现在心里也很踏实,不担心别人的恐吓,也没有了别人对我疯狂追求财富的误解,孩子找对象也就真实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现在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已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但当2003年年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家人、亲戚都很矛盾。在我们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认识深浅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已经排在富豪榜上了,可听说您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富人,为什么?

牛根生:在创立蒙牛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富人,那时拥有由伊利股票变现得来的100多万元,在内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但现在,我却欠着200多万元的外债。至于我拥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个数字,我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到,因为在极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把股票变现,因为这对企业股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为什么要让那个数字拴我一辈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希望您的企业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吗,他们对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说实话,这样做确实有难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属都有不同看法。

中层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这样做对您企业的长久健康运行有什么益处?

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钱给大家花,小伙伴就听我的话,办点“坏事”也听我的话。

食品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到7年的企业,必须在竞争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国外该有的我应该有,他没有的,我们也应该有。设立老牛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突破。

对新的董事长、CEO而言,他不仅得到该得的福利,还可以拿到经营上的最高奖。按照基金会章程:在我不再担任董事长后,属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决权,将由下任董事长继承行使,他同时还将对基金拥有支配权,以及基金会给予的最大份额的奖励。不仅有话语权,还有分配权,这肯定能够吸引优秀的经营人才,谁能给你这么多?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吗?

牛根生:当然不是,不过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打造百年蒙牛,仅凭此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您还有其他想法吗?

牛根生:仅靠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点就很可能让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财经日报》:您成立基金会的最大目的是想让蒙牛健康的发展,那么您在接班人问题上是否有过考虑呢?

牛根生:当然考虑过,我们中层经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来说有两三个,两个接班人在我们的企业中,已经确定且告诉本人,另外一个是不确定的,准备“空降“;董事长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经确定,人选就在我的副总中间。

我没有被外资剥削

《第一财经日报》:有媒体说,在当年上市的时候,您对有些事情并不清楚,结果现在被剥削得很厉害,是吗?

牛根生: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每一个上市公司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点,蒙牛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很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都很复杂,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请别人,既然是请别人,怎么能不让我得利呢?再说,这些外资有多年历史,之前也同很多国家很多行业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难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对过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国乳业有什么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国乳业比较难受的一年,据网上的消息,伊利折帅、完达山内讧,三鹿蒙冤,三元亏损换帅,我们也曾遭到诽谤,五大外资乳业公司基本退出,这和整个行业残酷竞争是分不开的,现在有的地方奶价竟然不如水价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为物极必反,奶业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反弹。

[编辑本段]档案

牛根生●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编辑本段]语录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别人看似冒险的事情,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常人没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为别人还没有想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就是我的!”

“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业家把人做好的三个条件:第一,理解人性。第二,做总裁得有眼光。第三,胆量,总裁的‘裁’需要胆量。”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3.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

4.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5.一个产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6.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7.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8.帮助别人,但不伤害别人。

9.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10.从无到有,是件快乐的事。而从有到无,同样是种快感。

11.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

12.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13.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14.想赢个三回两回,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15.学得辛苦,做得舒服;学得舒服,做得辛苦。

16.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17.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18.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19.管理是严肃的爱。

20.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21.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22.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23.一个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

24.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

25.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

26.善待每一头牛,因为他们都是母亲。

27.布局决定结局。

28.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29.会说话的产品卖得快,哑巴产品走得慢。

30.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别人较劲,别人会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较劲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