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农民养牛?有什么可做的项目

70后农民养牛?有什么可做的项目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70后农民养牛和70后到农村发展,有什么可做的项目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70后农民养牛以及70后到农村发展,有什么可做的项目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农民在农村不搞种植和养殖,还可以做什么

如果农民在农村不搞种植和养殖,还可以做什么

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的农活儿就是种植和养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型农业机械走进了田间,使很多农民都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一些年轻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告别了传统的农业种植,而传统养殖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农民因为没有资金和专业养殖经验,类似的“口蹄疫”、”禽流感”、“非洲猪瘟”让人望而生畏。那么,除了搞传统农业种植和传统养殖外,农民还可以在农村干那些活儿能致富呢?

一、开一家农村日用生活超市。

随着社会消费的增加,农村的日常消费也逐渐增多,大批农村年轻人进城生活后,现在农村的老人、小孩逐渐增多,出远门购买日用生活用品比较麻烦,选择在比较大的农村开一家日用生活超市,也是农民可以选择的一项致富途径。一般来讲,1000人以上的村庄,按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500元计算,每年的营业额大约是50万元,按10%的利润核算,超市每年的利润是5万元。所以开一家日用生活超市,就完全可以满足一家五口人的日常生活消费。

二、在农村经销饲料。

目前农村每个村子都有一些养猪场和养鸡场,还会有一些养牛场和养羊场,这些猪、鸡、牛羊或多或少都要消耗一批饲料,农村地方大,可用做仓库的房屋比较充裕,设立饲料经销点很方便,而且很多饲料经销商都会给经销点一定的初期铺货,还能节省一些投资。经销猪饲料、鸡饲料、羊饲料、牛饲料,量大、使用如常,是稳定的消费群。在农村选择一处比较大的宅基地,再购置一些粉碎机、拌料机就可以经销了,利润稳定,是个不错的致富门路。

三、在农村经销化肥、农药、添加剂。

农村种植历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头戏,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谷子、蔬菜、水果,都需要购买化肥、农药、添加剂,在农村开个这样的经销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饲料经销商一样,这些化肥、农药、添加剂经销商都会给经销点一些前期的铺货,然后下次发货结算上一次的货款,很方便,很便捷,很多这样的经销点都有很好的收益。

四、通过电商经销农产品、农业特产。

随着现在社会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苹果、梨、杏、桃、核桃、花生、柿子等瓜果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很多农产品、农业土特产都成了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必需品。通过电商销售当地的农业产品、土特产,又方便,成本又低。在农村经销苹果、梨、杏、桃子、核桃、花生、柿子,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农产品资源,有效避免当地果农遭遇类似苹果“总比烂在地里强”的悲剧,是个一举两得的好致富路子。不过这个门路需要懂电脑、手机、电商销售的年轻人的帮助和支持,现在很多60后、70后也都赶上了时代潮流,电商的兴起,能让很多农村人把当地的农产品、土特产输送到四面八方。

五、农产品加工。

我国的北方地区爱吃面食,南方地区爱吃大米,所以说小麦、水稻永远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小麦加工、水稻加工是个长盛不衰的行业。如果资金宽裕的话,可以在农村就近开设小麦面粉加工、玉米加工、水稻加工、苹果汁加工、犁汁加工、桃汁加工、柿子加工、花生油加工、大豆油加工、豆腐加工等等一些农业产品的加工,这些产品有全部都在当地就地销售,销售额大,利润也比较可观。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产品是永远的消耗品,没有其它产品可以替代。

70后到农村发展,有什么可做的项目

70后到农村发展,有什么可做的项目

70后到农村发展,有什么可做的项目?我的答案是养羊,养殖规模不要太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好,因为羊的投资小,成本小,养起来也比牛轻松一点。

70后4/50岁的年龄段,是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已经让他们直不起腰,在城市有工作的生活还好一点,起码有收入来源,要是在农村的,那生活条件就艰苦了好多。

老家在农村,父亲也是70后,地地道道的种地农民,一年靠种地换取微薄的收入来支撑着一家人的开销,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在父亲的脸颊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看着慢慢变老的父亲,心想,农村人的未来究竟在何处呢。

有一次还和老爸开玩笑,他说自己再过几年就种不动地了,家里养着羊,他就要开始放羊了,多了也照顾不过来,一年养十几只也就够自己的花销了,不是太累也能干得动。

话是爸爸带开玩笑说的,其实我觉得也很有道理,辛苦干活一辈子的人,到老了身体都会变差,无法干重活,就只能干一些轻活,而养羊,就刚好符合这一点。

我觉得70后在农村适合养羊的原因就是草料充足,随便出去都能找来草料喂养,要是放养的话,也有草地,这是非常方便的一点。

在一点,个人觉得就是70后年龄最大的也都有50岁了,这在农村,身体素质已经开始下降,种地干活太累太苦,而养羊相比较养牛和种地来说要轻松一点。

最后,个人觉得养羊既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儿,也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自己以后的老年生活也有了相应的保障,养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

其实在农村可以发展的项目有很多,养羊,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只是觉得它很适合在农村发展,也符合大多数农民,你们又有哪些好方法呢,可以交流!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倒奶”经济学

中国多个地区出现奶农“倒奶杀牛”事件,不仅是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等主产区,就连江苏、广东等地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现实是,在山东鲜牛奶价格最低的时候,一公斤奶还不到一块钱,甚至还没超市里的矿泉水贵。

一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触发了少年时的记忆,“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如今,中国奶农也会把牛奶白白倒掉,他们为什么也选择这么做呢?记忆里倒牛奶是资本主义大萧条时代的标志

很多70后、80后一提起倒牛奶,就自动脑补出一张图片:脑满肠肥的美国资本家,将一桶又一桶的鲜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岸边却站着因为经济危机挨饿的美国穷人。这个场景大家都熟,因为从小大家都学过这张配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的重要事件——1929年美国“大萧条”。

它试图要说明,当时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会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穷人因为经济危机失业没钱而挨饿,资本家却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于是,“倒牛奶”成了几代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现实的最直观印象。

●事实上,当年倒掉牛奶是奶农理性选择的结果

其实,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农业就因为生产过剩等原因开始了衰退,1929年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US

gallons)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牛奶明显是供大于求。

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保存牛奶,等待价格上涨,但这对于保鲜极为困难的牛奶显然不适用,别说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了,就连当今的中国也很难做到。北京延庆县奶农因为牛奶滞销在接受采访时说:“冬天天气冷,奶站有个储奶罐,能储存3吨奶,但是每周得清罐2次,多余的奶只能被倒掉。”;

第二是降价销售,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显然,降价带来的结果是,牛奶价格的整体下跌,卖得越多,赔的越多;

第三就是很多人后来看到的倒掉滞销的牛奶。大量鲜奶由此退出市场,市场就由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平衡,价格就不会继续下跌了。甚至极端情况下,奶农会干脆杀掉奶牛。

为什么不做做好事,把本该倒掉的牛奶送给穷人?因为那样做会让本来就萎缩到很小的牛奶市场更变得所剩无几,留下的奶更是卖不出去,奶农的生活也就彻底无以为继了,牛奶业会彻底垮掉。

社会学者孙立平曾研究说:“多少年来,‘将牛奶倒在河里’几乎成了大萧条的一个符号。只不过原来说牛奶是资本家倒的,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利润。而这些年有人查了当时的资料,发现牛奶原来是农民或农业工人倒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维持可以有利润的价格,至少是不愿意在赔本的情况下再赔上汽油钱将牛奶运到城里。”

而在1931年到1934年,美国更是多次发生罢工奶农强行倾倒其他奶农的牛奶,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

罗斯福的做法,给奶农补贴变相鼓励倒掉牛奶

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联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黄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但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这种情况下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中美奶农倒牛奶有什么不同?

中国奶农倒牛奶也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在200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中有这样一道题:“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该题的标准答案是:“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前者反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

这个答案其实不容易看懂,而且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都会在经济学家中间引起争议。不管怎样讲,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12年以来,因为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政策推行,散养户大量退出,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2013年曾发生“奶荒”,原奶收购价格不断上涨,2014年初,鲜奶价格曾升至5元/公斤,是近年来的最高点。于是吸引很多奶农高价买牛,投入生产,产量增加,鲜奶价格一路下跌,倒奶现象就这样发生了。

而国内市场对国产奶制品的需求却在减少。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14年1-10月全国的乳制品生产总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态奶的生产总量有1193.1万吨,同比增长只有0.72%。

现在的中国还有与当年的美国无法类比的因素,在现在这个全球化市场里,国际奶价的风吹草动也会影响到中国。2014年,新西兰、欧盟等地的原奶价格就下跌了30%-40%,而中国的奶粉进口量在2014年上半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口奶开始抢占中国市场。

中国一个特殊的原因加剧了国产奶的窘境,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无论是国内奶企还是消费者都对奶源质量存有担心,甚至奶企一直在逐步抛弃国内散户奶源,建立现代化牧场,甚至去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面对奶农的困境,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多地出现的“倒奶杀牛”的情况,媒体开始介入。日前新华社评论呼吁,奶农倒奶杀牛政府岂能袖手旁观。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农业部也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北京延庆县奶农因收购量急剧下降倒掉多余鲜奶,当地政府就“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奶企和收购商已全部收购牛奶”。财经专栏作家刘远举认为:“如果奶农倒奶了,哭起来了,就应该帮助,那么,2013年下半年‘奶荒’之后,鲜奶价格飙升至5元一公斤,奶农开怀大笑的时候,该不该拿掉他们的超额利润呢?”

这其实是延续罗斯福新政中政府主导收购农产品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也可能导致错误的市场信号,诱使奶农继续过量生产。牛奶场的规模反而违背市场现实继续扩张,被收购的奶制品因过量而产生浪费,而这种浪费的代价是由全社会来承担的。

为了避免这种“社会的浪费”,可以借鉴全球最大的牛奶大国新西兰的经验,新西兰政府早在1984年就取消一切针对奶牛的补贴,引导奶农购买商业保险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虽然中国针对奶牛的商业保险也有些年头了,甚至不少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补贴,但还是没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如果这个行业不能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意识,寻求市场手段的保护,而是一有问题就哭着找政府帮忙,那么它永远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好了,关于70后农民养牛和70后到农村发展,有什么可做的项目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