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二次生产的好处与坏处(大学)

养牛二次生产的好处与坏处(大学)

大家好,关于养牛二次生产的好处与坏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曾子:大学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大学》翻译一下

《大学》翻译一下

《大学》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

大学的主旨,在于阐明光明的德性,在于亲爱人民,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了所应达到的境界,然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意才能宁静;心意宁静了,然后情性才能安和;情性安和了,然后才能行事思虑精详;思虑精详了,然后处理事物才能恰当。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物都有终有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秩序,那就与道接近了。

古代要把光明的德性阐明给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治他自己的家庭。要整治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他自己本身。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要端正自己的心,首先要自己意念诚实。想要自己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要获得知识,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穷究了,然后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彻底地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能诚实。意念诚实了,然后心才能端正。心端正了,然后才能够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好了,然后家庭才能整治。家庭整治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一直到普通的百姓,都要以自身修养为根本。自身修养这个根本已乱,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是世上没有的事。这就叫做知道根本的道理,这就叫做知识的极至。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情,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遮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他,正象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遮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都在注视着,十只手都在指点着,这是多么严肃可畏啊!”财富可以修饰房屋,德行可以修饰人身,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所以君子必须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3.《诗》云:“瞻彼淇澳,蒃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初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早:“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译文】

《诗?卫风?淇澳》上说:“瞧那淇水河湾边,绿竹婀娜茂盛。有道德文章的君子,治学修身就像切磋琢磨牛骨、象牙、玉石一样。他又庄重,又威严,又光明,又显赫。有道德文章的君子,终久是不能被人忘记的。”“如切如磋”,说的是治学严谨。“如琢如磨”,说的是自己修饰的工夫。“又庄重,又威严”,说的是谨慎警惕的态度。“又光明,又显赫”,说的是动作有威严的气度。“有道德文章的君子,终久是不能被人忘记的”,是说有美好的品德,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而老百姓都不会忘记他的。《诗?周颂?烈文》上又说:“哎呀!前代的君王是不能忘记的啊!”后世的君子既推重他的贤德,热爱创立基业的前代亲人,小人也享受到他遗留下来的安乐,获得了他所留给的利益,因此前代贤王永远不会被忘记。《尚书?康诰》说:“要能够阐明美德。”《尚书?大甲》说:“要体念上天赋予的光明的命令。”《尚书?尧典》说:“要能够使大德明显。”商汤的盘器铭文说:“如果有一天能获得更新,就要天天都能自新,而且还要每天不间断地有新的进步。”《尚书?康诰》说:“(要改变旧的习惯),作一个新的人。”《诗?大雅?文王》说:“周虽然是一个旧的邦国,但它接受的天命却是新的。”所以,为了自新君子是什么办法都要用尽的。《诗?商颂?》说:“国都辖区方圆千里,那里都是为民众所居住的。”《诗?小雅?緍蛮》说:“小小黄鸟,栖息在山坳的丛林上。”孔子解释说:“在归止这点上,黄鸟都知道所要归止的地方,人怎么可以不如鸟呢?”《诗?大雅?文王》又说:“仪容端庄美好的文王,光明的美德使人崇敬。”做人君的归止在仁,做人臣的归止在敬,做儿子的归止在孝,做父亲的归止在慈,和国人交往归止在信。孔子说:“审理争讼,我和其他人一样,(能断得曲直分明)。(但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必须使民众没有争讼发生。”要使没有真情实据的人不敢尽说那些狡猾的假话,并且让民众敬服盛德。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4.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所谓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就是说:如果自己有所愤怒,心就不能获得端正;有所恐惧,心也不能获得端正;有所喜好,心也不能获得端正;有所忧患,心也不能获得端正。心思如果不集中在那里,看了却会看不见,听了却会听不到,吃东西却也会不知道滋味。这就是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

所谓整治自己的家庭,在于修养自身,就是说:由于人们对自己所亲近的人常有过分亲近的偏向,对自己所鄙视厌恶的人常有过分鄙视厌恶的偏向,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常有过分敬畏的偏向,对自己所怜悯的人往往有过分怜悯的偏向,对自己所简慢的人往往有过分简慢的偏向,因此喜欢一个人而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谚语有这样说的:“溺爱子女的人不知道他孩子的坏处,贪心不足的农夫不知道他的禾苗已够茂盛的了。”这就是说,自身不修养好,就不能整治他的家庭。

所谓治理国家,必须首先整治好家庭,就是说自己家人都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他人的,是没有的事。所以君子不必走出家门,就能把一国都教育好。孝顺父母,就是用来侍奉国君的道理;尊敬兄长,就是用来服事长官的道理;慈爱子女,就是用来使唤民众的道理。《尚书?康诰》说:“(保护民众),就要像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诚心诚意地去求得它,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一定也相去不远了。世上没有哪个女子是先学会养育孩子,然后才出嫁的啊!国君一家都仁爱,一国也就会兴起仁爱来;一家都谦让,一国就会兴起谦让来;国君一人贪利暴戾,一国就会作起乱来。(国君所作所为)的关键作用就有这样的重要!这是所谓一句话可以败毁事业,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使国家安定。尧和舜用仁爱来领导天下,民众就都跟着他们实行仁爱。桀和纣用暴政来统治天下,民众就都跟着他们从事暴乱。他们要民众从善的政令,与他们喜好暴虐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于是人民不服从他们的政令,所以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可以要求别人有德行,必须自己没有过失才可以去责备别人。自己不讲恕道而能使别人讲恕道的,那是决没有的事。所以说,治国在于整治他的家庭。《诗?周南?桃夭》说:“好美艳的桃花,好茂盛的桃叶,这个女子嫁出去,会和睦她的一家人。”国君使一家人相处得很好,然后才可以教育一国的人。《诗?小雅?蓼萧》说:“要和弟兄们和睦友爱。”和弟兄们和睦友爱,然后才可以教育一国的人。《诗?曹风?鸤鸠》又说:“他的言行礼仪没有错误,就可以使四方的国家端正。”国君作为父子兄弟而能够成为楷模,然后民众才会效法。这就是说,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整治好他的家庭。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上面的人尊敬老人,民众就会兴起孝道来;上面的人尊敬长辈,民众就会兴起敬长之风来;上面的人怜爱孤幼,民众也不会违背。所以,君子自有测量计度合乎方正的方法。自己厌恶上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对待下面;自己厌恶下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上面。自己厌恶前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后面。自己厌恶后面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前面。自己厌恶右边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左边。自己厌恶左边的某种作风,就不要用来去对待右边。这就是所谓测量计度合乎方正的方法。《诗?小雅?南山有台》说:“快乐啊君子,是民众的父母。”民众所爱好的,他也爱好;民众所憎恶的,他也憎恶。这就叫做民众的父母。《诗?小雅?节南山》又说:“那高大的南山,岩石层层叠叠。那显赫的尹太师,民众都在瞧着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以不慎重,如有偏差,就要受到天下人的惩罚。《诗?大雅?文王》又说:“殷代没有丧失民众的时候,也能配得上祭祀上帝。应当把殷代作为鉴戒呀!获得上天的大命是不容易的呀!”这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获得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丧失国家。

所以君子首先要在德行上慎重。有了德行才能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土地,有了土地才能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供给国家使用。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轻视本而重视末,就会使民众互相争斗、互相掠夺了。所以财富聚敛了,民众却离散了;财富分散了,民众却归聚了。所以用违背情理的话出口责备他人,他人也将用违背情理的话来回敬;用违背道义的手段聚敛来的财富,最终也会被他人用违背道义的手段掠夺去。《康诰》说:“天命不是永久的。”好的道德就能得到天命,没有好的道德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物的,只有把‘善’当作宝物。”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逃命的人没有什么宝物,只有把对父母的仁爱当作宝物。”

《尚书?秦誓》说:“如果有一位忠臣,忠实诚恳,虽没有别的本领,但品德高尚,心地宽厚,能够容纳别人。人家有才能,就好像他自己有才能一样;别人品德高尚,本领高强,不但口中常常加以称道,而且从内心喜欢他。他确实能容纳别人,因此才能够保护我的子孙以及一般民众。这是对国家很有利的!倘若是人家有了本领,便嫉妒他、讨厌他;人家有了好的品德,便故意压制他不使他成功。他实在不能容纳别人,因此也就不能够保护我的子孙和一般的民众。这是对国家很危险的!”仁者遇到这种人,一定要把他放逐到远方的边疆去,不让他同住在中原内地。这就是说只有仁者才能爱人,也才能恨人。看见贤人而不能举荐,举荐他而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看见不好的人而不能使他受到斥退,受到斥退而不能把他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这就有错误过失。喜爱人们所憎恶的,憎恶人们所喜爱的,这就是说,违背了人的本性,灾祸也就一定会降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治国有个常理正道,用忠诚老实的态度才能获得它;如果骄恣放纵,那就会失掉它。

创造财富有一个大原则:生财的人多,而耗财的人少;生财的加快,而用财的缓慢,那末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自身的事业,没有仁德的人则会用尽自己的心机专门聚敛财富。从来没有上面的人好仁,而下面的人不好义的;也没有好义,而他的事业会不成功的;也没有好义,而把国家府库中的财富不当作自家财富那样爱惜的。孟献子说:“有四马拉车身份的大夫,就不该去计较那些鸡猪小事;能够凿冰丧祭的卿大夫,就不该饲养牛羊;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就不该畜养那些只顾聚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这种聚敛财富的家臣,宁可有那种盗窃府库的家臣。”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货看作利,而要把仁义作为利益。治理国家的君王专门致力于财富的聚敛,必定是从小人那儿受了影响。国君本想行仁义之道,往好处去努力,却让小人去治理国家,则灾害患难一齐招致而来。即使有善人贤才,也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了!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货看成利,而要把仁义作为利益啊!

2015年中考话题作文素材:沟通

2015年中考话题作文素材:沟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中考话题作文素材:沟通》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思路

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沟通,能分享快乐,化解隔阂

沟通需要技巧

巧妙的沟通能够化解矛盾

科技的发展使得沟通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

沟通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沟通才能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亲友之间需要情感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沟通需要真诚和耐心

没有沟通就不会达到和谐

名言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程颐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马克·吐温

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爱默生

辩才是一种将真理转化为语言的能力,而所使用的语言又能让聆听者完全理解。

———爱默生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甜美。———葛洛夫

具有高度沟通技巧的主管,他也有可能擅长“欺上瞒下”,将真正的问题遮掩得天衣无缝。———阿奇瑞斯

当我面对一群人,或是大众传播媒体谈话时,我总是假想自己是和“一个人”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巴伯

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巴纳德

协调永不嫌多。———克斯

今日的沟通与昔日沟通的差异:由于科技的介入,“沟通”已超越时间、空间,甚至于权力与阶级的围墙。———吉佛德

企业里的员工在经过三年的体验与洗礼之后,才能胜任回答外界电话查询的工作,因为一通电话很可能造成许多事情的影响。———希思

不论在任何时候,尽可能将讯息直接送给接受者,勿经过第三者的传送。———克派崔克

我们总是将焦点集中在内部沟通,而忘了对外与顾客的沟通。———麦克法霖

一个组织若是要以计算机作为沟通工具,必须先破除行之有年、固若金汤的官僚体系。———埃布尔亚特

沟通,沟通,再沟通。———杰克·韦尔奇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让人们更亲近。———雨果

巧妙的语言拉近人的距离;鼓励的语言让自己和他人都更有自信;关爱的语言则使人间充满阳光。———卡耐基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祖咏

经典素材

小罗斯福与母亲的故事

(母子沟通享受天伦之乐)

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惟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两三小时后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4点,然后自由活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

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里根妙谈沟通技巧

(沟通不需要长篇大论)

被誉为“伟大的沟通者”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言辞幽默,反应灵活,谈话既温和又能打动人心。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已经成为里根传奇的一部分。

某个星期天,一位年轻牧师将作生平第一次讲道,结果发现,空荡荡的教堂长椅上只坐了一个人。牧师问那人:“你觉得我该怎么办?”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还是会喂它。于是,牧师走向讲坛,滔滔不绝地讲道,讲完后问那人:你觉得怎么样?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绝不会把全部的饲料都塞给它!”

这是里根常对幕僚讲的故事,里根认为演讲不要超过二十分钟,记者会不要超过三十分钟,长篇大论听众无法吸收。

现代企业的沟通方法面面观

(沟通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

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沟通,既重视外部的沟通,更重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沟通才有凝聚力。以下是一些知名企业值得借鉴的好做法:

讲故事:波音公司在1994年以前遇到一些困难,总裁康迪上任后,经常邀请高级经理们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然后在屋外围着个大火坑讲述有关波音的故事。康迪请这些经理们把不好的故事写下来扔到火里烧掉,以此埋葬波音历的“阴暗”面。只保留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以此鼓舞士气。

聊天: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奥田赢得了公司内部许多人士的深深爱戴。他有1/3的时间在丰田城里度过,常常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上的困难。另有1/3的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和他们聊业务,听取他们的意见。

鼓励越级报告:在惠普公司,总裁的办公室从来没有门,员工受到顶头上司的不公正待遇或看到公司发生问题时,可以直接提出,还可越级反映。这种企业文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彼此之间都能做到相互尊重,消除了对抗和内讧。

动员员工参与决策:福特公司每年都要制定一个全年的“员工参与计划”,动员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此举引发了职工对企业的“知遇之恩”,员工投入感、合作性不断提高,合理化建议越来越多,生产成本大大减少。

培养自豪感:美国西思公司创业时,工资并不高,但员工都很自豪。该公司经常购进一些小物品如帽子,给参与某些项目的员工每人发一顶,使他们觉得工作有附加值。当外人问该公司的员工:“你在西思公司的工作怎么样?”员工都会自豪地说:“工资很低,但经常会发些东西。”

冯父之死

(语言不同,难以沟通)

古代时,东瓯(今在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意林故事

生活中的沟通

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渴望沟通成为了今天中学生的一种特殊需要。我们在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老师一束鼓励的目光,也许能激起你学习的信心;父母一个歉意的笑容,也许能唤回你失落的情绪;同样,你轻轻地道一声“Sorry”,也许能化解老师的误会;你甜甜地露一个微笑,也许能赢得父母的谅解。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一样。沟通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沟通是情感的火焰,能够融化心灵的冰块;沟通是情感的纽带,能建起相互的信赖。

墙,推倒了就是桥。人与人心灵上的距离就如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有用真诚去推倒它,才能建造一座沟通彼此的桥。

父母和孩子说理的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们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微笑与握手

见到对方以后以微笑开始,要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满足对方赏心悦目的需要,天下没有人不喜欢微笑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微笑。因为具有感染力的微笑,能使对方感受这种微笑是深入人心的,是甜蜜的、纯真的、友好的。并能使对方以微笑给予反馈,以微笑开启双方沟通的大门。

见到对方以后,通过握手传达一种“见到您很荣幸”,并配合开头语利用握手的轻重缓急表达一种尊敬、仰慕心情。对方能够快速地理解、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对这种温暖的握手,对方感到亲切,加之甜蜜的微笑,就会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完全处于一种“心甘情愿”状态之中,并能够做出愉快的接受的反馈,开始真诚地与你进行沟通。

神父与上帝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得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其实沟通应该是双向的,透明的,必须放开戒备,用心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多谢了!”

一位老太太在楼上晾衣服,不小心失手把衣架掉到楼下去了,正好砸在一位过路人的头上。

过路人很生气,捂着头上被砸起的大包,拿着衣架跑上楼要与肇事者讲理。他到楼上,正好撞见这位老太太。老太太笑容可掬地说:“真是的,让我自己下楼捡就是了,还劳您费心给送上来,多谢了!”

过路人愣了半天也没想出句合适的话来回答。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用平静的心、乐观的态度与人沟通,你将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陈阿土进城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道:“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过程中相通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当今国际化的时代。

善于倾听的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樵夫与秀才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必须看清对象,使用适当的语言才行。

用心沟通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进入心灵的频道,人际沟通的金钥匙!

爱,在心口难开

我跟我父亲好像是天生仇人,从小到大,我们的交战便没停过。调皮是男孩的天性,每当我闯了祸,他总一声不吭,抡起皮带没命地抽。大概是遗传了他的执拗,我也不哭,一阵清脆的抽打声和妈妈的哭喊声混战,最终便以“砰”一声摔门的巨响———我夺门而出。

妈妈常跟我说,其实他是爱我的,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我要试着和他沟通一下。沟通?我冷笑,和他这种机器怎么沟通?他甚至对路边不相识的扫街大婶笑一笑,却吝惜地不肯对我展露分毫,他表达“爱”的惟一语言,便是那无止境的皮带抽响。而我回报他的爱,便是比说话还多次数的摔门声……

想着想着,便来到了学校。“嘿!”好友神秘地凑过来,“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父亲节!”顿时,冰冷的老脸又浮现在脑海,我厌恶地说:“关我什么事?”“你不对你父亲表示点什么吗?我昨晚等不及,已经送了,当我对我爸说‘我爱你’的时候,他居然哭了呢!”好友兴奋地说,然后不由分说地拉我去了精品店……

拿着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我忐忑地回到家里。送皮带,真讽刺,他又要抽我了吧?

“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送你的礼物。”我不动声色道。他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了礼物。出乎意料,他没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叹了口气:“今天你妈不在,跟我喝一杯。”也好,壮壮胆。

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

困境中的倾诉

那一次,我失败了。

面对着不堪的分数,我绝望,我觉得自己好像要崩溃了。一个个笑靥如花,一副副不可一世的架势,不屑一顾的眼神,一点一滴都在冲击着我的大脑神经。好想哭,狠狠地哭,痛痛快快地哭,可是,我不能。我只有蜷缩在无人的角落,抱紧双膝,感受着失望的波涛一点一点漫上心岸,将曾经的鲜花和掌声淹没到深不可测的海底。无助正在吞噬着我的心灵,仿佛伤痕累累的疮疤又被枷锁勒得生疼。我茫然了,我已经看不清周围方向,我独自承受这极度的悲伤。

是朋友。朋友因为担心,来看我。是她们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此沉沦在失败中而导致一败再败。”我紧紧地抱住了她们每一个人,伏在她们肩膀上狠狠地哭泣,告诉她们我的悲伤,和她们一起分担。

这一刻,无数岁月的阴霾被“沟通”烘烤得蓬松而馨香。是朋友们,架起沟通的桥梁,带着我飞越过那万丈深渊,重新扬帆远航。

应用与创新

关于“沟通”条件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沟通”的必要条件

实验目的: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沟通。本实验将测定沟通的条件,令所有人都从沟通中取得进步,得到快乐。

实验用品:大试管三支,真心溶液、虚伪溶液、钱和权溶液各一瓶,沟通颗粒若干。

实验步骤:

1.取三支大试管,向里面加入等量的“沟通”颗粒。

2.向三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三种溶液,观察并记录其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1.加入“虚伪”溶液的试管中反应极快,溶液由灰色变为黑色,并出现沉淀,散发出令人落泪的刺激性气味气体,“沟通”颗粒由饱满变得萎缩。

2.加入“钱与权”溶液的试管中反应适中,溶液由土黄色变为黑色,并散发出一种令人头昏脑胀的气味,“沟通”颗粒渐渐稀释。

3.加入“真心”溶液的试管中,反应极慢,溶液由白色变为无色。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气体,“沟通”颗粒发芽,生成一种叫“朋友”的固体。

实验方程式:沟通+虚伪=极有害物质

沟通+钱与权=烦恼+有害物质

沟通+真心=快乐+朋友

实验小结:由此可见,沟通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又需要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但真心沟通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实验时间:2050年10月10日

注:与“虚伪”和“钱与权”溶液反应过的剩余物必须慎重处理,否则危害极大。

语言———沟通的加速度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语言是出征将士的倚天长剑,是匕首,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杀手锏,如果你用对了的话。是语言,让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心惊胆战;是语言,让诸葛亮说服东吴,使八十三万曹军葬身火海;是语言,让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一鸣惊人,使亚非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是语言,让水均益、白岩松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使我们对央视有更高的评价……语言是友谊的助推剂,语言是亲情的黏合剂,语言是关爱的爆发器,因为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啊!

如果失去共同语言,如果人人都不会正确使用语言,难以想像地球将是怎样一个糟糕的世界,人的心灵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世界,是失去摩天大楼,失去良田好稻,失去四大发明,失去现代文明,失去古代辉煌的洪荒社会。那样的心灵,是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赞赏,失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生死契约,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情的不毛沙漠。语言是何等的重要!语言是何等的必需!语言能联结千古,让古代的文明在沟通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铸成现今的辉煌。语言能跨越时空,让苏格拉底、柏拉图、莎士比亚、仲尼、太白和鲁迅与我们有无声的沟通,有心灵的对话。

语言在情侣的沟通中,是浪漫神奇的鹊桥;语言在师生的沟通中,是坚实耐用的阶梯;语言在父子的沟通中,是朴实无华的船桨;语言在朋友的沟通中,是忠实诚恳的邮票。语言为沟通添色加彩,沟通在语言中辉煌灿烂。

让语言成为沟通的最亲密朋友吧!正确而共同的语言,乃是沟通加速度。

沟通,带来了希望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与辉煌;

有一种爱,化解了矛盾与战争。它就是沟通!

———题记

因为树上的猿跑到了地上生活,便有猿人,它们用彼此的方式沟通,便出现了分配、耕种、建造等一类动词,才有了最初的人类文化。

秦朝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终没能使秦王朝传万代,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理解的“桥”。

两汉

中华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遥远而神秘。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了。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代

繁华与开放的社会。沟通是唐太宗的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沟通是玄宗以太宗为榜样后的“开元盛世”。沟通是日本使者来华取经,鉴真东渡传法,文成远嫁吐蕃,玄奘志在西天……

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繁盛的顶峰。

清代

沟通是康熙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是“国有乾隆,国运昌盛”,是辉煌的“康乾盛世”。而清末,国门紧锁,国人自给自足,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

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酿造的苦果。

今天

今天,中国成为一个腾飞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思想,独立而自强。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APEC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WTO、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注解。

明天

人与人之间没有嫉恨、没有猜疑,只有友谊与沟通,只有团结友爱、共享美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鸿沟、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沟通,只有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世界就是在不断的沟通中一步步走向文明与繁荣的。

曾子:大学

曾子: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翻译〗大学之道,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亲近民众,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知道要止于至善,然后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然后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虑事精详;虑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有终结和开始。能够明了万事万物本末始终的道理,皆接近于明了大学之道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翻译〗自古以来那些想要让全天下人都显明其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先要修好己身,要修好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念,要端正自己的心念,就要保持真诚恭敬之意,要想能保持真诚恭敬之意,则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则要革除我们内心的各种物欲。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翻译〗能够革除内心的私欲,就能够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宇宙宇宙人生的真相,(万物皆是我自性所现)就能够对一切人、事、物保持真诚恭敬;能够对一切事物保持真诚恭敬,我们的心念就能够端正;我们的心念端正了,就能够修好己身;己身修好了,家自然就能够整治好;把家整治好了,就能够把国治理好;把国治理好了,国泰民安之后天下也就太平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身没有修好而希望家国天下得到治理,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对修身应该视为首要的反而视为次要,对治国平天下应该视为次要的反而视为首要,这样要想使恩泽及于天下,是不会有的事。明白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源头,这叫知道根本,这就称为是知的极致。

 

第二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翻译〗所谓诚意,就是不欺骗自己。就像讨厌不好的气味、爱好美好的颜色一样,这就叫做自快自足,毫不造作。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可随便。小人平时做坏事,想不善的事情,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便躲躲闪闪地掩饰自己的坏处,而表现自己的好处。可是别人看来,好像看见他的肺肝一样清清楚楚,这样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真实,一定会体现到外在来。所以君子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不可随便啊!曾子说:“十双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啊!”财富可以把房子装饰得漂亮,美德可以润泽己身,内心坦然,身体自然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内心的意念都能真实无妄。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翻译〗《诗经·卫风·淇澳》赞美卫武公的德行说道:“你看你看,那淇水的岸边,青翠的绿竹长得多么的茂盛!文质彬彬的君子,对自己的修养,像治骨角、治玉石一样,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严密而刚毅,光明而盛大;有品德的君子,真教人难忘啊!”像治骨角般的切磋,说明他求学的工夫;像治玉般的琢磨,说明他自修敦品的工夫;严密而刚毅,是他戒慎恐惧的态度;光明而盛大,是他正直不阿的仪表。有品德的君子,真教人难忘,是说明他高尚的品德,达到至善的境地,人民不可能忘了他。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翻译〗《诗经》上说,“伟大的先王啊!后世的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德。”后世的贤人君子,尊敬他该尊敬的贤人,爱护他所当爱护的人,老百姓也就乐他们所乐的。伟大的先王能够精诚其意,垂于后世,所以君子和平民都能够永远不忘他们的功德。《康诰》上周公告诫康叔说:“要能够显明自己的明德。”《大甲》上伊尹告诫大甲说:“要敬奉天命,承顺天地。”《尧典》上说:“尧帝能够彰显崇高的性德。”都是自己把明德显发出来的啊!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翻译〗汤王沐浴的浴盆上刻了文字儆戒说:“诚能除去旧染的污垢,不断地求革新,当日新又新,新新不已。”《康诰》上说:“还要鼓舞民众革新。”《诗经》上说:“周地虽是一个古老的邦国,到了文王却能自新新民,承受天命,建立新生的国家。”所以有德位的人当尽心尽力来做革新的工作。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翻译〗《诗经》上说:“城邦一千里方圆的地方,都是百姓所聚集依止的地方!(只要人君贤德,就会有人民来依附他。)”《诗经》上又说:“缗蛮这样微小的黄鸟,也懂得要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栖息。”孔子说:“连小鸟都知道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栖息,难道我们人连小鸟还不如吗?”《诗经》上说:“端庄恭敬的文王啊!他不断地发挥他的光明德性,而谨慎地使自己处于至善的境地。”做国君时,一心做到仁爱;做臣子时,一心做到庄敬;做子女时,一心做到孝顺;做父母时,一心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一心做到信实。孔子说:“审判争讼,我和别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跟别人有区别的话,一定要使民间根本就无争讼才好!”使隐瞒实情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民的心志,为君子的明德所感召而大大畏服。这才叫知道根本。

 

第三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翻译〗所谓修身在端正心念,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有所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喜好、逸乐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忧患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看到东西如同没有看见,听到声音也如同没有听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这就叫做修身在于端正心念。

 

第四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翻译〗所谓要整治好家族在于修正自身品德,是因为人往往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所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厌;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敬;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护;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能看到他的不足,讨厌一个人而能看到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谚语说:“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往往不满足于自己的庄稼长得硕大。”这就是说不把自身修好,就不能整治好家族。

 

第五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翻译〗所谓治国必先齐家的意思,是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化好,而能教化他人,是从来没有的事。因此,真正有德行的君子,不出自己的家门,也能够把好的德风教化推广到全国。在家能够对父母尽孝道,在朝廷侍奉君主就能够尽忠;在家能够对兄弟尽悌道,在社会上对待尊长就能够礼敬;在家对孩子能尽慈道,到外面就知道如何使众。《康诰》中成王告诫康叔说:“要像母亲养护婴孩一样保护百姓。”心里确有这念头诚诚实实的去追求,虽未能事事合理,但距理想也就不远了。从来没有先学会了抚养孩子,再出嫁的啊。在上位的君主一家能够兴行仁道,一个国家就能够兴起仁义之风;在上位的君主一家能够处处礼让,一个国家就会兴起人人礼让之风;在上位的君主贪婪暴戾,一国的人都会犯上作乱。治国的关键就在此处,这就是一句话能把事情败坏,一个人能使国家安定。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翻译〗尧王、舜王以仁政领导天下,百姓就跟着他行仁;夏桀、商纣以暴戾横行天下,百姓就跟着他做坏事。君王所发布的政令如果与他平日的好恶正好相反,那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他的话的。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了,然后才去教导别人;先克服掉自身的毛病,然后才去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本身所怀藏的就缺少恕道,而却要求别人行恕道,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所以说要把国家治理好,首先在于把家整治好。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翻译〗《诗经》上说:“桃花茂盛地开着,枝叶是多么地茂密啊!美丽的姑娘出嫁到夫家,让一家人都和睦美好。”能够让一家人相处和睦,然后才可以去教化国人。《诗经》上说:“做兄长的能够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能够尊敬兄长。”在家里兄弟和睦了,才能够出来教化一国人都和睦。《诗经》上说:“威仪庄重的君子啊,是四方国家的表率。”一个人对待父母和兄弟足以值得一国人都来效法,然后民众才会来效法他。这叫做治国在于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啊!

 

第六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翻译〗所谓平天下在于治国的意思,是说在上位的人能尊敬老年人,那么百姓的孝敬之风就能兴起;在上位的人能敬事长者,那么百姓的友悌之风就能兴起;在上位的人能体恤孤苦无依的人,那么百姓之间就不会相互背弃。所以,有德行的君子总是施行推己及人、恕己接物的“絜矩之道”。不喜欢上司对自己的一些做法,就不要这样去对待下属;不喜欢下属的一些行为表现,自己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来应付上级;不满意前人做过的事,自己就不要接着去做,以免贻患后人;不愿意后面的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也就不要这样去对待前面的人;不喜欢右边人的作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左边的人;不喜欢左边人的作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推己及人、恕己接物的“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翻译〗《诗经》上说:“和乐在上的君子呀!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自己也跟着喜欢,老百姓厌恶的自己也跟着厌恶,这才称得上百姓的父母啊。《诗经》上还说:“那高峻巍峨的南山上啊,山石超拔耸立,那容貌显盛的周太师尹氏啊,人人以瞻视的目光仰望着他。”所以说,治理一国的君主不可以不谨慎啊!如果您有邪僻的行为,那么天下的人们就会共同起来诛讨您呀!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翻译〗《诗经》上说:“过去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所行政事,都能够符合上天之道啊!你应该好好借鉴殷朝的先王们,上天的王命是不可以违背的啊!”君主所行的治国之道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拥有这个国家,如果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整个国家。所以君子时刻小心谨慎,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有没有德行啊。自己有德行,自然就会有众人来归附,众人来归附,自然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和人民,自然就能够生植万物,创造财富,有了财富自然就能够使国家财用丰足。所以,德行才是最根本的啊,财富不过是枝末而已。君主如果把外在的财富作为追求的根本,而把修养内在的道德看作是细枝末节,心理想着财富,而疏远修德,就会和民众争夺利益,这样就如同在教导民众相互抢夺利益。君主若把财富聚集起来,民心就会离散;若是把财富散在民间,民众的心就会聚集在君主周围。所以说,不合乎大道的话说出来,人家也会以不合乎大道的话来回敬你,用不合道理的方式得来的财富,也会以不合道理的方式耗费掉。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翻译〗《康诰》上说:“天命是不会固定不变的啊!”你的治国之道是善的、符合天道,则能得到天命;如果是不善的,违背天道的,就会失去天命。《楚书》上说:“楚国没有值得称为宝贝的物品,惟有有仁德的善人是楚国的国宝。”狐偃对流亡的重耳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珍贵的宝物,唯以亲爱仁道为宝。”《秦誓》上说:“若是有这样一个耿介的臣子,他的心非常地诚恳专一,没有别的什么特殊技能,然而他的心非常地良善,又宽宏大量。别人有什么学问和能力,他没有丝毫的嫉妒心,就像自己拥有一样,看到别人有道德学问,他就心向往之,不只是口头上称赞对方,而且心里所喜好的,还要超过口头的赞美。真正有如此容人的雅量,用这样的贤德之人,才能够保佑我的子孙和黎民百姓。不但是对我有利,而且对我的子孙、我的百姓都有利啊!他人有学问和能力,则掩藏嫉妒,憎恶人家,见到他人的道德学问都好的,处处嫉妒人家,给对方设置障碍,让人办事办不成功。如果有一个臣子,心量狭小,不能够容纳贤德的人才,这样的人就不能保护我的子孙,也保护不了天下百姓,不仅保护不了,如果用这样一个人,我们的子孙和百姓已经处在危亡之中了。”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翻译〗惟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流放蔽贤的小人,把他们驱逐出境,不让他们和大家同住在中原境内。这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做到亲爱有德的贤人,厌恶蔽贤的小人。见到有贤德的人才不能够推举,推举了,又不能使他居在自己的前列,这就是轻慢于所举的贤德之人。见到不善的人不能够把他贬退下去,贬退了,又不能贬退得很远,这就是过失。喜爱大家所讨厌的,讨厌大家所喜爱的,这就叫悖逆人性,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能够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忠信诚敬得来的,君子违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傲慢和贪图享受开始的。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翻译〗君主要生养财富,也有个重要的法则:从事生产的人众多,坐食俸禄的人少,从事生产积极而又快速,在用度上能够节制和舒缓,这样国家的财富便不会匮乏。有仁德的君主散财使人民富足,以发扬己身的德誉;没有仁德的君主牺牲自己的德誉,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没有听说过在上位的君主有仁德,而在下位的臣子会违背道义的,没有听说过遵从道义,办事不尽职尽责的;没有府库里的财货,不属于君主所有的。孟献子说:“家里能自备车驾的官员,不会计较养鸡养猪的小利;家里凿有冰窖供祭祀用的官员,不会去计较养牛养羊的生息;拥有百辆兵车的官员,不会任用专事搜刮的家臣;与其有专事搜刮的家臣,宁可有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这就是所说的,国家不要以货财之利为利益,要以道德仁义为国家之利。作为一国之长的君主,只注重货财之利,一定是从任用聚敛财物的小人开始,因为这些人是善于敛财的。让小人来治理国家,天灾人祸必然同时降临,虽然有贤能的人出来挽救,也没有什么办法了。这就是说“国家不能以货财之利为利益,要以道德仁义为利益”的道理啊。

作者简介:曾参(前505年一前436年)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南)人。

曾参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主张。《大戴礼记》记载有他的言行,相传《大学》为他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关于养牛二次生产的好处与坏处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