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有多少人养牛了 《大学》原文及翻译

新民有多少人养牛了 《大学》原文及翻译

大家好,关于新民有多少人养牛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学》原文及翻译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大学》原文及翻译

《大学》原文及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真情“固伦”赛“梁祝”要从公主屯说起吗

真情“固伦”赛“梁祝”要从公主屯说起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的四大传奇之一,这个完美地表达东方男女忠贞情感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实,在沈阳也有这样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梁祝故事那般浪漫,但也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这就是固伦公主与庖疗生死相随的故事。

..梁祝雕塑

在沈阳新民市东北五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庄叫“公主屯”,可它原来叫“大姑娘屯”,因为在这里发生过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所以后来就改叫“公主屯”了。

相传很早以前,古城里一个王爷有个女儿,叫固伦。固伦聪明美丽,但性格倔犟。她喜欢与男孩子在一起玩,王爷问为什么,她说:“地伴天,水伴山,女伴男。”因年纪小,王爷并没有在意。

固伦上学前就认识好多字,对此,王爷很看重,专门请了先生教她。固伦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特别好,有时先生都感到吃惊。后来,王爷又给固伦找了个普通人家叫庖疗的男孩子做伴读。这家人感激王爷,庖疗陪固伦读书也非常用心,一晃过去了五六年。一天,王爷巡视课堂时,看见固伦和庖疗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抢过书一看,是《西厢记》,王爷很生气,决定赶走庖疗。先生知道后,把这事告诉了固伦。固伦不想离开庖疗,毅然决定与庖疗一起私奔。两人一起骑马连夜逃出了王府。

在荒野里跑了一天一宿,他俩到了一个叫“大姑娘屯”的小村庄。庖疗让固伦在村头等着,他去找点吃的。这时,王爷派的人追了上来。庖疗没有逃脱,被箭射死了。固伦看到自己喜欢的人死了,悲痛万分,昏死过去了。王爷赶到这里,叫醒了固伦。固伦一见王爷,怒气冲天,起身重重地向墙上撞去,再也没有醒来。

当王爷想把固伦的尸体带回去安葬时,尸体却突然一股风似的不见了。没办法,王爷只好在固伦撞墙的地方修起了一座坟。现今,虽然公主和坟都不见了,但人们为了纪念固伦纯洁坚贞的爱情,从那时候起,就把“大姑娘屯”改叫“公主屯”了。当地人还有一个顺口溜:“来到公主屯,见不到公主坟,要想见到公主坟,除非是她的有情人。”够感人的吧,与梁祝“合墓化蝶”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是民间传说,没有正式的史料记载,但地名确是实实在在的。

实际上,在沈阳,还有好几处埋着公主的坟,而且也成为了当地的地名,只是没有像固伦公主的故事那般精彩。

在沈阳虎石台镇的治安村附近有一座坟,埋的也是位痴情的公主,而且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公主,康熙皇帝的姐姐——翠花公主。据传说:“治安村”原名“翠花屯”,村里的坟墓就是翠花公主墓。《沈北新区志》有如下记载: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皇帝下旨在距盛京西北三十五公里(今虎石台境内)鳌拜家族坟茔地为自己的姐姐翠花公主建墓立碑。这座坟墓背倚高丘,前有小河湾,坟势隆起,涂以白垩。坟前有大石龟驮的高达三米的九眼透龙碑,碑前建有影房子,房内中央挂着丝绸画公主御影像,坟四周有石杆环绕,石栏外松柏参天,坟地颇为壮观,至今古墓遗迹尚存。

..格格出嫁(皇家礼仪表演)

民间传说翠花公主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女儿,是姓杨的庶妃所生,由祖母孝庄皇太后收留抚养,从小聪明过人,待人宽和谦恭。为安抚住鳌拜及其党羽,确保康熙的皇位和社稷江山,孝庄皇太后忍痛将心爱的孙女翠花公主下嫁给鳌拜的侄儿——拥有兵权的讷尔杜。鳌拜事发后,讷尔杜按罪应处极刑,念公主之面免去死罪,革职遣送回籍,贬为庶人。

康熙想让翠花公主留在宫中。翠花公主不答应。她说既然我嫁给了讷尔杜,我就是他的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翠花公主决心与讷尔杜一起回乡,并规劝讷尔杜不要仇恨大清朝,是他自己走到了这个地步。后来讷尔杜认清了鳌拜罪过,并表明,只要朝廷信任,他可以戴罪立功。

后来康熙东巡盛京祭祖,闲时去牧场狩猎,无意中巧遇翠花公主。见公主脸色憔悴、衣衫褴褛,康熙皇帝深为内疚,回到京城后就下旨恢复了讷尔杜的官职。翠花公主也随丈夫回到了京城,辅助丈夫为皇上尽职尽责。随后,讷尔杜因效力有功,被晋封为少师。讷尔杜去世后,公主扶柩回籍,悲痛成疾,不久病逝。康熙皇帝闻讯深为悲痛,下旨为公主立碑、建墓,派官员致祭,同时追封翠花公主为“恭懿长公主”,意思是具有宽和恭谦美德的人。

与翠花公主有情有义相比,“端柔公主”就是所谓的无情有义了。在沈阳法库县西部八虎山下的四家子蒙古族乡东北,有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小山沟,长约二十多里。这条沟里,有一个远近出名的小村庄叫“公主陵”,村庄后面的山坡上埋葬着雍正皇帝的继女端柔公主。端柔公主被埋在这,完全是出于无奈。

相传大清朝雍正皇帝当朝时,牢牢地记着先帝的“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遗嘱,每辈都把一个公主下嫁给北面的蒙古族王爷。端柔公主是庄亲王允禄的大女儿,长得俊俏又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小时候跟随父亲进宫,深得皇帝的喜爱,长大了就被皇帝过继过来,封为“端柔公主”。雍正五年,皇帝把她许配给科尔沁郡王。公主不愿意,嫌那里离北京太远、太荒凉,哭了三天三夜。皇帝龙颜大怒,告诉她要为朝廷着想,不然就赐死。公主前思后想不得已答应了,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得多带家奴,多占地盘。皇帝满足了她的要求。

公主出嫁时带了许多的金银财宝和家奴,见到好地方就占为己有,这个地方就是公主跑马占荒时占的。占了这地方后,公主在随从里挑出白、于、杨等十个姓的人家,派到这里长住,管着产业,养牛放羊,开荒种地。最初这地方叫“十家户”,因为正好十家。

端柔公主和蒙古族王爷结婚后,据说也没有多少感情。王爷比公主先死了好多年,死后就先埋到了这里,没有正式修陵。公主死于乾隆十九年,死时大约四十多岁,便在这儿修起一座陵园,与王爷合葬在一起。从此,“公主陵”就成了村子的名称。

..端柔公主陵墓(左一)示意图

辽宁有哪几个市县

辽宁有哪几个市县

截至2016年底,辽宁省辖14个地级市、16个县级市、25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各地级市及其所辖市县分别如下:

1,沈阳: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新民市、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

2,大连: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长海县、瓦房店市、庄河市。

3,鞍山: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海城市。

4,抚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顺城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5,本溪: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6,丹东:元宝区、振兴区、振安区、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凤城市。

7,锦州: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黑山县、义县、凌海市、北镇市。

8,营口: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

9,阜新: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10,辽阳: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辽阳县、灯塔市。

11,铁岭:银州区、清河区、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调兵山市、开原市。

12,朝阳:双塔区、龙城区、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北票市、凌源市。

13,盘锦: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大洼区、盘山县。

14,葫芦岛: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绥中县、建昌县、兴城市。

扩展资料:

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亚的地理中心、辽宁中部,是中国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所,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东北振兴以及辐射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长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参考资料:辽宁省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阳

关于新民有多少人养牛了和《大学》原文及翻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