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牧养牛场?产业链上“建”牧场

圣牧养牛场?产业链上“建”牧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圣牧养牛场,以及产业链上“建”牧场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牛奶品牌有哪些

牛奶品牌有哪些

一、蒙牛牛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二、伊利牛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三、光明牛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四、雀巢牛奶(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五、三元牛奶(中国名牌,大型乳制品企业)

六、旺仔牛奶(大型企业,旺仔集团)

七、圣元牛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绿色食品)

八、三鹿牛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九、南山牛奶(湖南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亚华乳业出品)

十、晨光牛奶(珠三角大型乳制品企业,全国最大鲜奶出口企业之一)

产业链上“建”牧场

产业链上“建”牧场

产业链上“建”牧场

“你看这片地,就是计划新建牛舍的场地。等下半年,这里再建几栋牛舍,就能和咱们的旧场区连到一块了,到时候咱们牧场占地面积将达到800多亩,能养8000多头牛。”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科牧牧场负责人贾欢指着身后的土地说道。

贾欢是名副其实的“牛三代”。从他爷爷那辈开始,一家三代人就做一件事:养牛。

“我爷爷那会儿只能养七八头,到父亲那辈就养到上百头了,我现在的牧场拥有近4000头奶牛。养殖规模一步步的扩大,尤其是转型成为现代牧场,还要感谢伊利集团在融资和技术方面的帮助。”贾欢说。

近年,巴彦淖尔市伊利集团高端有机乳产业集群样板项目启动,带动奶牛养殖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科牧牧场就是其中之一。近年,贾欢在伊利集团的帮扶下建成了一座新牧场——科牧牧场。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牧场奶牛平均单产达到34公斤,日产奶量达46吨,是一座标准化、现代化、智慧化、规模化的现代牧场。

近年来,贾欢已经尝到了“转型发展”带来的甜头:“伊利派驻技术人员24小时在牧场‘嵌入式’服务,帮助牧场从日常管理、奶牛饲养到品种改良、成本管控等多方面转型升级。短短一年时间,科牧牧场的奶牛日单产就从30公斤提升到34公斤,每年增收700多万元。”

“让乡亲们得到实惠过上好日子”一直是贾欢父子的心头事。牧场投入运营后,为当地村民解决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镇种植6000多亩青贮玉米。村民还能到牧场上班,再增加一笔收入。

现在,随着科牧牧场的平稳运营,日产奶量已经达到46吨。贾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预计到今年年底,日产奶量可达70吨。”

科牧牧场的发展壮大,只是巴彦淖尔市推动奶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奶业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奶业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伊利、圣牧高科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相继入驻,该市连续10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乳制品产值超70亿元。

90后小伙种植苜蓿年入百万的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90后小伙种植苜蓿年入百万的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90后小伙种植苜蓿年入百万的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下面分享90后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95后张振华种苜蓿年入百万的创业经历:

新农民回村创业

张振华,19岁,出生在内蒙古农村,家族第五代的第一个读书的人、第一个大学生,现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大一。从小到大在农村长大,经常跟着母亲下地,看地上小蚂蚁看小草。幼时深刻的饥饿感曾让他下决心以后绝不当农民,要努力做一个医生、老师,安心地挣钱,拿稳定的工资,不愁吃,不愁喝。

随着他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看的书不断丰富,慢慢开始明白面对问题不应该逃避,而应该想着如何去解决它、改变它,并让它变得更好。

对家乡的这片热爱、眷恋让他越来越清晰要留在农村,希望能够改善农民现有的面貌,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一点更幸福一点。

他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农民,还是一位想要成功的创业者!

邓峰为他感慨“可惜北极光不投农业”

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从内蒙古到湖北的武汉,张振华这个年轻小伙成功地将外界的资源链接到家乡的苜蓿发展上。

父亲养牛,给了张振华发现商机的机会,而他刚创业时,也是这位伟大的父亲毅然拿出60万,买拖拉机、收割机、储存苜蓿18000来平米的房子……前前后后投资了200多万。

哥哥主要负责的种植、收割,只要是地里面的事他都管。

张振华的辅导员,现在暂时担任团队里的策划和高校内,包括科研院所的技术联络员。

赵建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张振华的老师,在美国十几年专门科研苜蓿,提供技术支持。

“苜蓿”就这样跨越地域、跨域身份,把内蒙和湖北、把农民、教授、科研机构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憨厚、靠谱、踏实、有知识,19岁的张振华展示出了一个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这让导师邓峰大为赞叹“这个小伙子聪明又有勇气,特别让人喜欢。可惜我们基金不投农业,否则我一定要投他”

年收入150万!还要种10000亩苜蓿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带领的团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让普通农户的种地收入从过去种玉米每年收入1万元到现在种苜蓿年收入3万元以上;2014年试种1000亩紫花苜蓿,纯利润已达150万元,2015年团队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将规模扩大到10000亩,预计纯利润达到1500万元。

依托于学校资源,张振华团队与他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内蒙古农科院则负责提供苜蓿的种子。

苜蓿供不应求,一个农户的订单就达1000吨,蒙牛、伊利、圣牧,还有周边一些肉牛养殖场纷纷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1400万元的紫花苜蓿供销合同。

农业发展需要新时代的农民

张振华作为学校大一学生凤毛麟角的创业者也受益于教育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在校大学生可以在创业期间申请休学,更弹性地完成学业。而他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启动建设学生创业大楼,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场地。全国范围内还有省份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招募优秀大学生创业。

传统意义上,农业是一个不那么性感的.产业。如今却越来越多的吸引了80后、90后,甚至受过高等教育人员加入进来。厦门出台规定大学生农业创业每年可获10万元奖励。

新时代的农民的加入将给农业带来一股新鲜血液,也将会带来新气象。

北京的沙尘暴终于有救了?

很多人并不了解苜蓿,也不知道为什么说苜蓿能救北京的沙尘暴。下边进入科普时间。

苜蓿的根系非常发达,因此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的良方。它也是高蛋白优质牧草,奶牛的一种饲料,在欧美发达国家种植面积非常大,来满足优质肉和奶的生产饲料需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奶的消费量上升,对苜蓿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我国的紫花苜蓿产业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远远落后,就拿去年美国紫花苜蓿的总产值就超过了200亿美元,而我国却不足它的1/3,而且美国1/4的紫花苜蓿都要出口到中国。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美国苜蓿的第二大进口国。可想而知这个市场潜力是多么巨大。紫花苜蓿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它是政府优先支持,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

种植紫花苜蓿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的农药、化肥,只需要适量的农家肥。大面积种植苜蓿将有力地改良内蒙古草原土壤,减少土地荒漠化。

北京的沙尘暴天气也将得到改善,帝都人民有救了!

;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