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最美养牛人?而不是牛肉

2016年全国最美养牛人?而不是牛肉

大家好,关于2016年全国最美养牛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中国人吃猪肉最多,而不是牛肉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草原神医王布和真假

草原神医王布和真假

草原神医王布和是真的。

王布和的医术出名了,很多国内的大医院,甚至日本韩国的医院请他去坐诊,他也到北京国医堂坐诊了3天,3天,每天只需要看20多个病人,诊费收入却比他之前几个月收入都高。可一想到那些贫困的农牧民再也找不起自己看病,第4天,他回到了草原。

因为病人多,王布和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亲自包药,7:30病人来看诊,一天数百上千的病人,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可他依然坚持每个月骑着马去给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诊送药上门。

王布和诊所的西山上有座敖包,是2002年由一个牧民患者自发建立起来的。每当患者康复出院的时候,都来到敖包添一块石头,表达对王布和的感激祝福之情。10年间,小敖包变成了大敖包。

扩展资料:

2017年12月王布和参加了黑龙江博能脑瘫患儿救治义诊活动,另据了解,王布和在治疗胃病、肝病、风湿、痛风、癌症和脑瘫等疑难病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有效的蒙医综合施治体系,独创一套将药浴、针灸、按摩推拿和蒙药服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不仅是当地牧民,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患者,甚至有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患者也不远万里前来求医。

2016年12月,王布和家庭和贾秀芳家庭同时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义诊是他与贾秀芳两个文明家庭联合奉献爱心的一次善举。他们二人商定将不定期在哈尔滨举办系列义诊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王布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黑龙江博能脑瘫患儿救治救助中心落成

为什么中国人吃猪肉最多,而不是牛肉

为什么中国人吃猪肉最多,而不是牛肉

现如今,猪肉在我国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猪肉。

其实在明朝之前,我国人并不是非常喜欢猪肉,在当时,羊肉更受人们的欢迎。在宋朝时有一句俗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而以宋朝为背景的《知否》中,当时出现的主要肉类食物也是羊肉。

而且,苏轼也在《猪肉颂》中写出了当时的猪肉现状: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之所以能够在如今成为国民性美食,和我国的农业离不开关系。我们知道,在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就已经膨胀式增长,而人口增多意味着对农作物的需求就会变多,这使得人们会开垦土地,把原本属于动物的牧区改成农耕区。

当耕地面积增加之后,猪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我们知道,土壤想要保持肥力需要定期施肥,而在过去没有化肥,人们只能使用农家肥。猪,则是生产农家肥的好帮手。

清代一本书中写道“岁与一猪,使养之,卖后只取其本,一年积粪二十车,多者按车给价,少者使卖猪赔补。”

另外,猪属于杂食动物,它们能够以农业副产品为食,比如:麦麸,秸秆甚至是青草等食物,正因为如此,自明清之后,猪开始在我国兴盛了起来。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又非常善于烹饪,解锁了许多猪肉的吃法,使得猪肉与我们的餐桌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有哪些

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有哪些

有:

一、丁建华

男,回族,59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旱天岭村是个移民搬迁村,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华毅然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工作,担任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给村民蹚出一条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带头养鸡、养羊、养牛、养兔子,最终找到了肉牛养殖这个符合旱天岭村实际的脱贫产业。村民贷款养牛,他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担保;有村民遭遇意外无力还贷,他主动帮村民偿还本息。

6年来,他累计为全村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并替贫困乡亲偿还本息200余万元,为此他耗尽家产,还背上了几十万元外债。他自己钻研兽医技术,成为村里的“牛保姆”,免费为村民养殖的肉牛看病。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旱天岭村1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0元。

截至2019年底,旱天岭村536户18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

二、马金莲

女,汉族,35岁,群众,山西省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金莲原是吕梁山区一名贫困家庭妇女,2016年,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护理护工培训,结业后到北京就业,从一名保洁员干起,经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家政公司的业务经理。2017年,她返乡创业,注册成立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2018年,她又创办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1700余人,帮助900余人就业,带动200多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马金莲是农民自主创业并带人脱贫致富的杰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三、王文成

男,蒙古族,65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文成所在的太仆寺旗为国家级贫困县,他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甘于奉献,吃苦在前,立足边墙村实际谋发展,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依托产业项目支撑、财政资金支持,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到2019年全村贫困群众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271户69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8%。

他敢于啃下硬骨头,聚焦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突出问题,完成土地的重新分配。填废坑建大棚,动员村民迅速完成光伏项目用地征地,推动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了太仆寺旗昌祺红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村民114户340人,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俗体验、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俗游示范村。成立了太仆寺旗首个中药材协会,带动50余户贫困户增收,为妇女、中老年劳动力提供季节性务工的场所,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如今的边墙村景美、人富,百姓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四、王传喜

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1999年王传喜上任,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

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传喜坚持边发展边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1亿元。

五、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关于2016年全国最美养牛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