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养牛的优势 中国什么地方最最适合放养牛

伊犁养牛的优势 中国什么地方最最适合放养牛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伊犁养牛的优势,以及中国什么地方最最适合放养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中国什么地方最最适合放养牛

中国什么地方最最适合放养牛

适合养牛的地方有:

1、温带偏湿润地区。如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和哲里木盟,以及新疆的阿勒泰和伊犁等地。水草条件较好,牛是该地区的优势畜种。而在温带半干旱地区牛对气候的适应性则较差。

2、南方亚热带气候区。这里河流湖泊多,饲料资源肥沃,绿草茂盛。

3、青藏高寒气候区。在半湿润寒冷地区耗牛是优势畜种。由于气候条件适合耗牛的生长发展,所以它体大肥壮,经济效益高。

黄牛放山上养好还是放平原好

黄牛放山上养好还是放平原好

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相差悬殊,各种家畜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的能力也不相同。牛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工选择的结果,不同种类的牛适合在下述气候区生长:

1、温带偏湿润地区。如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和哲里木盟,以及新疆的阿勒泰和伊犁等地。水草条件较好,牛是该地区的优势畜种。而在温带半干旱地区牛对气候的适应性则较差。

2、南方亚热带气候区。河流湖泊多,冲积平原与山、河、湖相间,土地肥沃,饲料资源丰富,是我国集约化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气候特点是湿热,牧草四季生长,牛可终年放牧,适合水牛等的饲养。水牛多分布在丘陵平原水网地带,而黄牛分布在丘陵山地。

云贵高原境内峰谷相间,山坝结合,气候、植被和家畜立体结构明显。平坝盆地湿热,水牛的比重大,而中低山区热量中等,草山草坡较多,适合黄牛的生长发育。如云南高原西部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的荒山草坡占总面积的58.3%,可放牧面积有200万亩,多数分布在海拔800~1400米的山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适合水、黄牛养殖,天然丰富的牧草资源,为养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水、黄牛具有高大肥壮的特点,全县饲养水、黄牛几万头,人均近1头。

3、青藏高寒气候区。在半湿润寒冷地区耗牛是优势畜种。由于气候条件适合耗牛的生长发展,所以它体大肥壮,经济效益高。

伊利的三大牧场地址

伊利的三大牧场地址

锡林郭勒、呼伦贝尔、新疆天山。

伊利·呼伦贝尔牧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心地段——陈巴尔虎旗境内。当地风光旖旎、水草丰美、交通便捷。这里的草原是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此外还能了解近似“原生态”的饲养方式,免费品尝冷饮产品,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现阶段,伊利集团呼伦贝尔工业旅游区在逐步的发展和壮大中,对景区内模块化软硬件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参观亮点,努力提升了工业旅游产品层次。通过选拔和培养,景区内设配备了专业的讲解人员,切实为参观者提供专业、便捷、优质的接待讲解服务。

扩展资料:

伊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仅95户养牛专业户组成的“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伊利六十余年颇具传奇色彩的发展历史,不仅成为了中国乳业的一面旗帜,还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

伊利又通过奥运与世博,将中国乳业带上了世界舞台。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乳业排名”中,伊利蝉联全球乳业10强,继2014年后,再次成为全球乳业第一阵营中的亚洲乳企。

2017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净利润64.52亿元。与业绩的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几年保持在20%以上,位居全球乳业第一。

中国最好的奶源基地

中国最好的奶源基地

一、内蒙古奶源带

内蒙古奶源带地处北纬45度,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3000万亩人工草地,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孕育出了最优质的奶源。

这里生活的奶牛有235万头,牛奶年产量693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奶源生产输出加工基地。

奶业助长经济的先驱者

伊利:据伊利2017年公司年报显示,公司以悠然牧业为主的13家原料采购关联交易企业中,有7家处于黄金奶源带,这部分联营企业关联交易总额占比达到81.36%。

另外,伊利股份从2007年就开始着手打造“三大黄金奶源基地”,通过建设“奶源中转枢纽”、搭建专业培训本地养殖人员的“奶牛学校平台”来打通乳业的上下游通路。伊利事业部模式中,主要有6家子公司负责经营牛奶收购,其中5家子公司都在黄金奶源带,十分重视黄金奶源带奶源布局。

蒙牛:蒙牛35个生产基地有21个处于黄金奶源带,依托黄金奶源基地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蒙牛乳业还是全国最大原奶供应企业现代牧业的控股股东,从双方签署的框架供应协议显示,现代牧业无疑是蒙牛重要的奶源保障布局。根据现代牧业2018年中报显示,目前拥有26家牧场,其中有13家牧场处于黄金奶源带,牧场布局优势明显。

二、东北奶源带

东北奶源黄金带主要是指黑龙江地区的密山、大庆绥化、肇东等地。尤其是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拥有草原469万亩,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是中国最大的优质草原之一,广阔的黑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有机牧场,高质量的发展态势有望比肩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牧场。

婴幼儿奶粉生产大户

本地品牌:完达山、飞鹤、红星、惠丰。伊利、蒙牛、雀巢、贝因美等乳品企业纷纷在黑龙江建立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厂。婴幼儿配方粉产量2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3,奶粉和婴幼儿配方粉产量全国第一。

三、河北奶源带

河北是奶牛养殖业的大省,整体规模排在第三位。之前呈现奶牛养殖小区模式占高比例的特点,随着近几年乳业整体结构升级,河北省的养殖业逐渐规模化,拥有千头以上大中型牧场400余个,全部实现管道式挤奶,现有取得《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乳制品加工企业42家,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

打造完整产业链的“技术流“

河北奶源地上建有了完达山、君乐宝、三元等乳企。目前河北省生鲜乳主要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规模牧场达到了欧盟标准。未来,河北政府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乳品集团,更多发展婴幼儿乳粉和巴氏乳,开发奶酪、黄油等新产品。推广“奶农+合作社+公司”模式。

四、新疆奶源带

新疆坐拥8.6亿亩优质草场,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奶源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天山区域日照时间更是长达16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黄金牧场。同时,新疆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进口良种牛核心群,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和南疆绿洲,具有奶牛养殖的良好基础。

为什么牛会服从人类

为什么牛会服从人类

草食性反刍家畜。哺乳纲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牛属(Bos)和水牛属(Bubalus)家畜的总称。具多种用途:肉和乳可供食用,皮属工业原料;牛还可提供役力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等。

牛属包括4个种:①普通牛(Bostaurus)。分布较广,头数最多,如各种、、兼用牛、中国以役用为主的以及日本的和牛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②(B.indicus),亦称驼峰牛。耐热、抗蜱,是印度和非洲等热带地区特有的牛种。③(B.run-niens)。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山地区空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独特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④野牛(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图1[美洲野牛])、欧洲野牛(B.bonasus)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水牛属中的(Bubalusbubalus)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世界上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1984年有牛18216万头(其中水牛6200万头)。以下依次为巴西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苏联11988.8万头(其中水牛33万头)。美国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起源与驯化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Bosprimie-nius),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图2[原牛])。原牛的遗骸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大陆均有发现。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亚洲是野牛原种的栖息地,迄今仍有许多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状态中,而在欧洲和北美则除动物园和保护区尚存少数外,野牛已绝迹。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7万年。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掘到的。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驯化了的普通牛,在外形、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野牛体躯高大(体高1.8~2.1米)、性野,毛色单一、多为黑色或白色,乳房小、产乳量低、仅够牛犊食用。经驯化后的牛体型比野牛小(体高在1.7米以下),性情温驯,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

关于其他牛种的起源问题,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Bubalusarne)。但近期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干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000~5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生物学特性依不同牛种(属)而异。其共同点为牙齿32枚,其中门齿8枚,上下臼齿24枚,无犬齿。上颚无门齿,只有齿垫。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刍。蹄分两半。鼻镜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1~2%。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发情周期基本相似,平均21天左右。

种间杂交牛属中的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水牛属中的水牛种相互间也可杂交产生后代,但与牛属中的任何牛种杂交均不能受孕。根据这些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美国用婆罗门瘤牛与欧洲的肉牛进行杂交,育成了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婆罗福特、婆罗格斯、圣赫特鲁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种。澳大利亚用辛地红及沙希华瘤牛与杂交,育成了耐热、抗蜱的澳大利亚乳用瘤牛。近年,美国还用美洲野牛(3/8)与海福特牛(1/4)和(3/8)进行三品种杂交,经过上千次杂交试验,终于克服了杂种公牛不育的障碍,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饲、产肉多、肉质好、饲养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种“比法罗”。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与婆罗门牛(1/2)、夏洛来牛(1/4)、(1/16)、海福特牛(1/16)进行多品种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卡特罗”生产性能与“比法罗”相似,对寒冷多雪的气候尤具有良好的适应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中国和苏联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其种间杂种一代犏牛,不仅体型增大,役力更强,而且产奶性能也大大提高。但公犏牛的不育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

品种发展驯化的牛,最初以役用为主。以后,特别是18世纪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消费需要的变化,除少数发展中国家的黄牛仍以役用为主外,普通牛经过不断的选育和杂交改良,均已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如英国育成了许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种;欧洲大陆国家则是大多数奶牛品种的主要产地。英国的兼用型短角牛传入美国后向乳用方向选育,又育成了体型有所改变的乳用短角牛。现代牛的生产类型可分以下4种:

乳用品种主要包括、爱尔夏牛、娟姗牛、更赛牛等(见)。

肉用品种主要包括海福特牛短角牛、阿伯丁-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利穆赞牛、契安尼娜牛、林肯红牛、无角红牛、格罗维牛、德房牛、墨利灰牛,以及近代用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育成的一些品种,如婆罗门牛、婆罗福特牛、婆罗格斯牛、圣赫特鲁迪斯牛、肉牛王、帮斯玛拉牛和比法罗牛等。

兼用品种主要包括兼用型短角牛、西门塔尔牛、瑞士褐牛、丹麦红牛、安格勒牛、辛地红牛、沙希华牛和中国的,以及用兼用型短角牛和瑞士褐牛分别改良蒙古牛和新疆伊犁牛而育成的草原红牛和新疆褐牛等。

役用品种主要有中国的黄牛和水牛等。有的黄牛也可役肉兼用,如中国的、和鲁西牛等。70年代前水牛在中国一些地方也作乳役兼用。

此外,有些国家还培育成一种强悍善斗的斗牛品种,主要供比赛用。除西班牙广泛饲养外,其他一些国家如墨西哥、秘鲁、葡萄牙等也有饲养。关于中国的黄牛品种其中鲁西黄牛是我国名贵牛种之一,其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肉用价值高,闻名海内外.体型特征:被毛从浅黄到棕红,以黄色居多,鼻与皮肤均为肉红色,部分有黑色斑点。多数牛具有完全不完全的三粉特征,即眼圈、口轮、腹下为粉白色;公牛角型多为“倒八字角”或“扁担角”,母牛角型以“龙门角”较多。公牛头短而宽,前躯发达,颈部短粗壮,肉垂明显,肩峰高大,胸深而宽,四肢粗壮;母牛颈部较长,背腰平直,四肢强僵�蹄多为琥珀色,尾细长呈纺锤形。

��繁育性能:

��鲁西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可利用5-7年。

是原始人驯化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