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五定 繁殖母牛怎么喂养

养牛五定 繁殖母牛怎么喂养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养牛五定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养牛五定以及繁殖母牛怎么喂养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繁殖母牛怎么喂养

繁殖母牛怎么喂养

牛舍内应保持干燥,冬暖夏凉,地面应保温、不透水、不打滑,且污水、粪尿易于排出舍外。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为好。牛舍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房顶有一定厚度,隔热保温性能好。

饲草饲料合理搭配

牛是反刍动物,需要采食粗饲料和精饲料才能生长繁殖。舍饲母牛应尽量供给多样草料。养牛较好的牧草有苜蓿草、羊草、苏丹草等。秸秆可利用玉米秸、稻草、豆秸、花生秧等。精料类有玉米、豆饼(粕)、麸皮等。要注意精粗比的搭配,精粗比例一般45:55,精料不能采食过多,否则会造成母牛过肥,造成难产。产后会出现掉膘过快,采食量不达标,造成酮病、低血钙症等营养代谢病,还会引起繁殖障碍。

日常管理

在饲喂上做到先粗后精,先喂后饮,冬季每天可喂2次,喂后饮温水;夏季每天喂3次。精料要定期按比例配合成混合料,混匀,喂前6~8h用水调湿混匀,闷软后拌料喂给。每次饲喂时,饲养人员要看槽饲喂,调剂余缺,随吃随填,做到一次性吃饱。饲料种类要相对稳定,各种饲料要搭配着喂,不要经常变化,如必须更换时,必须逐步更替,使牛逐步适应,以保证牛的正常消化。不喂发霉变质的结冻的饲料。青贮饲料在冬季要在舍内饲喂,现喂现取。

在管理上要做到“五定”:即定管理人员,定牛的槽位,定饲料种类,定喂饮时间,定管理日程。给牛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让牛充分休息和反刍。饲料贮存要防潮、防雨、防鼠咬和农药污染:清除饲料中的杂物;

饲喂用具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舍、圈、场经常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无泥坑、无宿粪;经常保持牛体卫生。

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

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

×××同志先进材料

×××,男,1986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工程队副队长、队长、水利工程公司经理、×××副处长,现任×××副处长。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本稿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抓植树造林,固渠护堤,造福一方。

虽然是施工的“行伍”出身,但他始终认为,工程投资大,寿命短,远远比不上树木的护渠效力。因此,他大力提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的方针,经过多年的摸索,他积累了一套植树的经验,比如说:植树要严把选苗、挖坑、栽植、灌水、养护的“五关”,尤其强调要乔灌结合,科学搭配,合理布局,选苗要选择臭椿、白蜡等抗天牛性较强的树种。在他担任秦汉渠管理处副处长期间,每年投资近30万元,大搞植树造林。每逢植树季节,他就成了大忙人,风里来,雨里去。他的执着精神和近乎苛刻的要求令人感动,栽一遍不满意,就亲自上去拔掉让重栽,两遍不行就三遍,直至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几条干渠的第二代林网已初步形成,为管理处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

伊利集团一直持续的“健康中国”计划,长期致力于推动“社区、青少年、环境”三大核心目标的健康发展,实现健康文化与健康生活的和谐共融。关爱青少年成长开办全国最大规模的儿童安全公益项目——伊利方舟工程伊利方舟工程,是由伊利集团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关注儿童成长安全的大型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一系列的专家培训、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安全演练,最终形成儿童安全问题的全景调研报告并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全国地区建立起适应性、可持续的儿童安全建设模式。

与全国妇联合作开办365亲子故事会全国妇联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与伊利集团共同开办了“描绘中国梦滋养生命活力故事伴我成长”——“伊利牧场”进我家365亲子故事会活动,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快乐的成长环境,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支持“伊利幸福厨房”,解决山区孩子午餐难题伊利支持由广东团省委、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南方日报等共同发起的“幸福厨房”项目,纾解了贫困地区孩子的餐桌难题,为山区孩子送去了温暖。

发起伊利兴趣课堂,给山区孩子送去兴趣课程针对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落后、没有相关的兴趣课教师的情况,2012-2013年度,伊利发起“伊利兴趣课堂”公益活动。在伊利兴趣课堂上,志愿者定期为乡村贫困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美术课、体育课、舞蹈课、手工课、音乐课等兴趣课程,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

为贫困小学捐建“伊利爱心图书室”伊利集团为呼和浩特五个旗县的贫困小学建立爱心图书室,2013年共捐书22.5万元。

发起“伊利光明行”,为400名学生免费配镜针对农村近视儿童配镜率低的情况,2013年,伊利集团发起“光明行”公益活动,已为内蒙古五个旗县的400名学生免费配镜,给他们创造一个清晰的学习条件。

建立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为青少年搭建创新和实践平台2013年7月22日,“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在伊利集团成立。“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内首个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该基地将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乳品知识、参观乳品生产、开展乳品科研的机会。关心社区健康生活伊利和宗源营销感恩母亲节

2015年5月1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一声妈妈,心中千头万绪涌起,有温暖,有心酸,有感动,有惭愧。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伊利舒化奶携手宗源营销,进行了多渠道的公关式派发活动,给孝顺的子女提供了一个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机会。

开办欣活学院丰富老年生活2013年9月开学季,伊利和各地老年大学、社区学院一起,开办了伊利欣活学院,以打造“年轻”健康生活方式为办学理念,为中老年人量身设计了很多趣味十足而又实用的公开课程。尤其是为老年人建立了一个社交环境,让他们认识志同道合的同龄伙伴。

倡导科学母乳喂养开办科学母爱公益行2013年5月,伊利发起的“关注每一滴母爱——科学母爱公益行”大型公益活动,在石家庄、郑州、合肥、南昌五地开展,邀请著名儿童保健专家讲解育儿知识,并由专家与新手父母之间一对一交流,向全社会倡导科学的母乳喂养。

伊利牛村行送知识下乡伊利集团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举办多场“养牛喜乐会伊利牛村行”活动,先后走进多个区县、乡村、牧场,把村民们喜闻乐见的“二人台”等文化表演,和先进的科学养牛知识带给牧场管理者们。

支持家乡文化活动全情助力昭君文化节2012年7月13日,第五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暨第十三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伊利情”大型文艺晚会在呼和浩特举办。这是伊利集团连续9年支持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举办,让草原文化走向了世界。被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支持单位市长特别奖”。

伊利金典奶全国巡回普及有机知识2012年6月8日开始,伊利在全国开展有机知识巡回讲堂,义务为消费者普及有机知识,倡导国际化的有机生活理念。特别邀请到国内有机行业中的权威组织的有机专业人士担任客座讲师,面对面地为全国消费者讲解有机知识和答疑解惑。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模式三次获得联合国碳金奖作为中国乳业首倡“绿色产业链”的企业,伊利集团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以对社会履责的实际行动贯穿企业发展始终。2011年、2012年,2013年,伊利凭借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连续三届获得“国际碳金奖”,成为联合国和专业性国际组织评定下的“以低碳理念履行社会价值的最佳表现者”。

开展技术改造,切实节能减排伊利集团深刻了解节能减排对企业、对国家、对地球、对未来的深远影响,认真的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在积极引进外部先进技术的同时,伊利集团还积极鼓励内部员工开展节能技术创新,积极实施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电机变频控制,间接冷却水循环使用,锅炉冷凝水回收等节能技术改造。2013年伊利集团下属工厂共实施水、电、煤、汽等节能技改项目229项,总投资539万元,年收益2883万元。以2010年数据为基准,至2013年年底,伊利集团累计节约5.04万吨标准煤,减排CO2e12.35万吨。

优化排污系统,加强污水处理能力2012-2013年度,伊利集团通过加强源头控制,优化管路系统,提高装载、卸载时的自动排污能力等措施,极大减少原料损失,提高了企业污水处理能力,并有效控制了各污水厂的成本。截至2013年年底,集团自建污水处理厂(站)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1万余吨,年降解COD约3万吨。

推行绿色物流,降低废气排放2012至2013年度,伊利集团继续推行绿色环保物流的各项措施,让物流也讲究“绿效应”,为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货物运输量大,伊利特意采用了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其中,伊利与铁道部门共同创造的精确管理物流方式——“五定班列”尤其广为人所称道。伊利集团已经开通了呼和浩特市至广州、成都、上海、宁波,包头至广州、上海,东北至武汉、长沙,以及巴盟至成都等一系列“五定班列”。公益事业投入云南鲁甸地震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伊利集团第一时间对外宣布,向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的物资和资金,其中包括牛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灾区急需的食品。伊利集团另有300万的资金通过壹基金平台捐赠给灾区群众。

余姚水灾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伊利集团在获悉余姚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紧急调拨3000罐伊利金领冠婴幼儿奶粉运往灾区,并搭建流动母婴服务站,提供灾区最急需的母婴服务,为婴幼儿送去口粮。

甘肃定西地震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较为严重。伊利集团第一时间启动企业社会责任应急预案,了解到受灾人群中,高龄老人和儿童偏多,紧急调集72000件伊利营养舒化奶和3000罐金领冠奶粉等救灾物资连夜送往灾区一线。在大灾大难面前,伊利又一次冲在了最前沿。

雅安地震赈灾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伊利集团立即协调四川当地工厂资源进行5000箱的物资、2万双手套、近千顶帐篷和雨具送往一线。搭建多个流动母婴服务站为灾区母婴提供服务,将紧急捐赠200万元的婴幼儿奶粉分发到母婴手中。同时,伊利员工第一时间自发组织了献血,并自发捐助共计126万元,在灾后直接用于灾区学生安全教育和建设。

部门先进事迹怎么写

部门先进事迹怎么写

-

×××同志先进材料

×××,男,1986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工程队副队长、队长、水利工程公司经理、×××副处长,现任×××副处长。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本稿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抓植树造林,固渠护堤,造福一方。

虽然是施工的“行伍”出身,但他始终认为,工程投资大,寿命短,远远比不上树木的护渠效力。因此,他大力提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的方针,经过多年的摸索,他积累了一套植树的经验,比如说:植树要严把选苗、挖坑、栽植、灌水、养护的“五关”,尤其强调要乔灌结合,科学搭配,合理布局,选苗要选择臭椿、白蜡等抗天牛性较强的树种。在他担任秦汉渠管理处副处长期间,每年投资近30万元,大搞植树造林。每逢植树季节,他就成了大忙人,风里来,雨里去。他的执着精神和近乎苛刻的要求令人感动,栽一遍不满意,就亲自上去拔掉让重栽,两遍不行就三遍,直至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几条干渠的第二代林网已初步形成,为管理处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