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会导致血吸虫病吗(牛血虫病怎么预防?)

养牛会导致血吸虫病吗(牛血虫病怎么预防?)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养牛会导致血吸虫病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牛血虫病怎么预防?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有人说母牛在怀孕期间不能用驱虫药是真的吗?

有人说母牛在怀孕期间不能用驱虫药是真的吗?

这个确实是一个事实,我们是不建议使用驱虫药的,但是不是不能够使用驱虫药。目前也有许多驱虫药是无毒的,在妊娠期间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我们不建议,因为有更好的驱虫时间,而且如果在这个时期驱虫有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应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驱虫时间。

驱虫时间

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有七种左右,肝片吸虫病,牛血吸虫病,绦虫病,牛囊尾蚴病,消化道线虫病,焦虫病。牛球虫病等。其中牛血吸虫病,牛囊尾蚴病等又是人畜共患病。在驱虫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人感染。

1.驱虫时间:其实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驱虫,一般我们是在春秋两季进行两次季节性的预防驱虫,可以使用阿苯达唑加伊维菌素。这两种是内外都驱,而且它的作用是1+1>2,是比较便宜而且高效的一种驱虫,也是最常用的驱虫手段。几乎95%以上的寄生虫都可以清除,一般在育肥之前我们也是需要进行驱虫的。

2.妊娠母牛驱虫:妊娠母牛除非是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才选择驱虫,一般是在妊娠期间我们不用药,主要是防止有一些药物牛过敏(个体因素),而且最大的因素有些驱虫药是肌肉注射,如果造成的应激比较大的话也是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的,但是说了说了那么多,还是有一些药物是适合的,因为有些是预混剂,是拌在饲料当中就可以饲喂。

因此我们只是建议在妊娠期间最好不要用药。除非是比较严重的时候,而且如果是担心妊娠期有寄生虫,我们可以在配种前的两个星期进行驱虫工作,这个也是可以的。大家要记住,驱虫的话要体内体外同时进行,而且还要注意环境因为有些寄生虫,它的幼虫是存在于粪便,或者是一些被污染的饲料当中的。同时,环境也应当被清理,时常注意消毒工作。

圈养的牛拉肚子了该怎么办?

圈养的牛拉肚子了该怎么办?

导语:牛拉稀可以说是可大可小,轻者食欲不振,重者脱水而亡。造成牛拉稀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原因对应的病症不同,相应的防治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想要正确有效的防治牛拉稀,我们得根据不同的症状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症下药”。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五种常见的牛拉稀病症以及防治方法。(一)牛白痢

牛白痢也叫“牛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新生犊牛,可随乳汁或污染物进入犊牛肠道。造成犊牛排灰白色稀便,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具有很强的酸臭气味。轻者2~4天便可恢复正常,重者衰竭而亡。

【预防】母牛怀孕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情况允许的话还应接种大肠杆菌菌苗。犊牛出生后,保证牛舍和乳水的清洁。避免新生犊牛与粪便接触,是预防牛白痢发生的主要措施。

【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犊牛,可以灌服0.5%高锰酸钾水溶液(每次4~8克,每日2~3次);或口服磺胺脒(每次10~20克,每日2~3次)。对于病情较重的犊牛,应口服硝酸铋5~10克,并且需要同时进行静脉输液。

(二)牛沙门氏菌病

牛沙门氏病菌又称“犊牛副伤寒”,常见的病原体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该病主要危害一个月左右的犊牛,通常是因为犊牛食用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感染发病。犊牛发病后,体温骤升,食欲不振,不久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并混有血黏液,具有明显的恶臭味。该病常常引起犊牛脱水而亡,幸存犊牛常伴有关节肿胀或支气管炎等疾病。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牛舍的清洁卫生。发现病牛,应该及时隔离或淘汰。死亡病牛应该统一深埋或焚烧处理,同时对牛舍进行全范围的消毒。

【治疗】复方新诺明(70毫克/千克体重)、氟哌酸(10毫克/千克体重),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日2~3次。拉稀较为严重时,应进行输液以防脱水。

(三)牛冬痢

牛冬痢又称牛黑痢,是牛群在秋冬季节发生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大牛小牛均会发病,且大牛病情一般较重。气候恶劣和管理不当,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发病时,病牛排出棕红色水样稀便,常混有血黏液,有腥臭味。

【预防】做好牛舍保暖措施,发现病牛应立即隔离治疗,及时清除粪尿,对牛舍进行全范围的消毒。

【治疗】将松节油和克辽林等量混合,每次灌服25~50毫升,一天2次。一般情况下,2~3天便可痊愈。病情严重时,及时补液。

(四)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以高热和内脏出血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受冷、过劳、饥饿是牛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病原体可随粪便及污染物,经呼吸道感染牛群。发病时,牛表现得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常伴有流鼻涕、拉稀症状,鼻涕、粪便均带有血色泡沫,病情严重的一般在24小时内虚脱而亡。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不宜让牛群过冷、过劳、过饥。对病牛要及时隔离,对发病的牛舍要用漂白粉或石灰水消毒。每年要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1次。

【治疗】将四环素(50毫克/千克体重)溶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制成0.5%的溶液静脉注射,每天2次。或者用环丙沙星(2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每天2次。

(五)牛寄生虫病

牛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在牛体内繁殖、夺取养分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患病的牛群一般不会轻易死亡,但常常伴有拉稀症状,致使牛群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身形消瘦、发育不良。牛的寄生虫种类很多,会引起拉稀症状的有:血吸虫、肠胃线虫、绦虫、蛔虫。

【预防】虽然不同的寄生虫引起的症状稍有不同,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均是大同小异。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要定期的进行驱虫工作,每年2~3次为宜。

【治疗】对于寄生虫病的治疗,只需要在饲料中掺喂驱虫药,每天一次,一般2~3天就可见效。常用的驱虫药有:吡喹酮(3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咪唑(5毫克/千克体重),噻苯唑(30毫克/千克体重)。若病情严重,则需咨询当地兽医,以便更及时有效的驱除对应寄生虫。

总结:引起牛拉稀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仔细诊断、对症下药。平时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接种、驱虫工作。对于发病的牛群,应该及时隔离治疗,死亡牛应做统一深埋处理。当然了,以上纯属个人经验,仅供大家参考。若是发现牛病,还应及时联系当地的畜牧兽医站,并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对病牛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牛虻有什么作用?

牛虻有什么作用?

牛虻有什么用?

牛虻,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应该挺熟悉的,又叫瞎蒙。每到夏天,牲口群附近就会出现一群群的牛虻,黄色、带花纹的身影很是让人恐惧的。而这时,牛尾巴就会不停的甩动来驱赶在身上叮咬的牛虻。

我记着如果人让牛虻叮咬的话,会有一个很大的肿包,瘙痒之下还带着刺痛,被这个东西叮咬一下是很遭罪的。我记着有一次夏天骑摩托车小胳膊被牛虻叮咬了一下,肿起来老大一个包,过了半个月才好。如果是过敏体质的话。可能整个胳膊都会肿起来。

我们单位是种植水田的,有一口电井。每到电井抽水的时候水井口附近的凉爽区域就会聚集一群牛虻,态势很是骇人。我的同事后背被叮咬了一下起大包还流着血,那场面。

虽然说牛虻让人厌,但是城里很难见到,毕竟环境不适合牛虻的生存。现在牛虻也被作为中药也有了一些功能。而对于牛虻的主要功效就是活血化瘀了。所以,现在也有人工养殖牛虻的情况,主要就是为了其活血的特性。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肉牛身上小虫是什么?

肉牛身上小虫是什么?

牛身上长的虫子学名叫牛蜱,人们俗称牛虱子,牛身上最多见,属于蜱螨类蜱总科的节肢动物。也会附在狗、人身上吸血。吸血后的牛虱子体型肥胖。

牛蜱主要以附在温血脊椎动物体上吸血为食,是人类和较低等的动物很多传染病的重要媒介。当哺乳类散发出的丁酸气味刺激到幼虫,幼虫便会吸附于宿主。

牛蜱吸饱血后,幼虫落地并蜕皮,成为8足的若蜱。若虫也等待适当的宿主,吸饱血後又掉下来蜕皮变为成虫。

成虫可耐饥3年之久。牛蜱大量吸血,分泌神经毒(使宿主麻痹),并传播德克萨斯牛热、微粒孢子虫病、落矶山斑疹热、兔热病(图莱里热)、出血热和脑炎等疾病。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用生物农药狂扫喷洒主要发生蜱虫的地面,持效期特长,对人畜无害;也可用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物理防治,无色无味,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污染。

牛血虫病怎么预防?

牛血虫病怎么预防?

牛血虫病主要是由吸血昆虫,如蜱虫、蚊、蝇、虻叮咬传染牛或者湿地蛭等导致牛血液寄生虫存在,破坏牛血红细胞导致牛贫血、消瘦、黄胆衰弱等症状出现,如不及时治疗会使牛发育受阻、母牛流产死胎等情况出现。

症状:病牛食欲不振、消瘦、粘膜苍白、精神萎靡、黄胆、拉稀或便秘、淋巴结肿大等。

治疗可用血虫附红弓链康,杀虫、清血、败毒、解毒、抗炎、止痢,用于血液原虫、附红细胞体、焦虫病、锥形虫、链球菌等感染、防病驱虫。或者用盐酸吖啶黄,是抗原的药。

预防,找到血虫病传播途径,然后有针对性的预防。如针对蜱虫的传播可以在牛背上、腿上喷琳丹乳油即可驱虫又可防虫,因为昆虫无论咬人还是吸动物血,都是靠臭觉寻找目标的,但我们在动物身上喷上气味很大的药物,吸血蚊虫、蜱闻味就退却避开了,牛自然也就安全了。

对于肝蛭,我们尽可能减少在低洼水塘边放牧,降低牛感染的机率。其次我们要每年定时驱虫如早春惊蛰前后微生结束体眠复活期及时驱虫,再就是秋天牛遛茬前驱一次虫,便于牛抓膘情。

总之我们要根据不同种类吸血虫传播途经,以及牛感染的路径有针对性的预防或者治疗。避免牛受寄生虫的困扰,给我的养殖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损失。

关于养牛会导致血吸虫病吗和牛血虫病怎么预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