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泉养牛厂(望都县有多少乡镇)

井泉养牛厂(望都县有多少乡镇)

其实井泉养牛厂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望都县有多少乡镇,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井泉养牛厂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利比亚�

——白种人居住的地方�

--------------------------------------------------------------------------------

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非洲北部,北临地中海。①利比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之意,以区别撒哈拉(黑种人居住的地方)。利比亚一名非常古老,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有记载。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曾提及,但仅指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或泛指整个非洲大陆。约在300年,戴克里先皇帝在昔兰尼加北部建立上利比亚省和下利比亚省。此名一向被作为的黎波里或柏柏里亚的地理别名,泛指北非中部。到1934年,意大利侵占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后,两省合称为利比亚殖民地。②此名原是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以西的沙漠部落名称,称来布人(Lebu)或赖布人(Rebu),后希腊人把所有的北非人,除埃及人外,统称为利比亚人。现名为闪含语系闪族语Lehabim的希腊文形式。③源出希腊文Liba或lips,意为西南风,指利比亚位于希腊的西南方,与其隔海相望。古代利比亚的居民基本上是柏伯尔人,公元前7世纪曾建立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世纪,沦为罗马帝国的领地。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柏伯尔人。16世纪中叶,利比亚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英、法分治利比亚。1951年12月24日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4月15日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http://ly.mofcom.gov.cn/ddgk/ddgk.html

利比亚经济

2005-10-1612:47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编译内容分类:其它

一.经济概况:

自1969年9月1日革命以来,利比亚政府为了摆脱殖民主义对其经济的控制,推行了国有化政策。从1970年起,先后将外国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收归国有,将意大利人占有的肥沃的田庄全部收回。自1971年12月宣布没收美国石油公司起,先后将外国公司的全部或50%的股份收归国有。但由于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主要生活用品由国家补贴,所以市场萧条,商业生活几乎停滞。1987年后,利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利经济发展较快,但结构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品主要靠进口。利比亚是北非的重要产油国,欧佩克成员国,石油收入是利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95%。石油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使国家经济多样化,利比亚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技术经济等非石油部门。1992年以来,利因洛克比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其石油生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利经济现在面临一些困难,除有国家补贴的主要生活用品外,其它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经济尚能正常运转。1997年,利提出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摆脱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利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增加财政支出,积极吸引外资,在扩大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门类的工业,利比亚进入了对外开放和全面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利比亚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在公共基础部门。在许多领域建立了一些国家合作项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参加到这些合作中来。

利比亚与大多数欧洲和非洲国家签订有经济贸易合作协议,并参加了所有的地区性阿拉伯协议。利比亚在双边协议下的对外投资涉及在多种工业部门建立的合资企业,包括养牛,农业生产,非洲地区的矿物开采,在马耳他的项目建设,在突尼斯的渔业捕捞,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工业产品生产。

二.利比亚主要经济状况介绍:

1.自然资源:

①石油、天然气:利比亚油气储量十分丰富,石油总储量估计有1000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404亿桶;天然气储量已探明的就达到1.31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

②矿产资源:铁(蕴藏量约20-30亿吨)、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硫磺、铝土矿、盐等。

③水资源: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其南部沙漠地下水资源已探明总储量达250亿立方米。

④海洋资源: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经初步探查,海洋资源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珊瑚、海藻等。

⑤旅游资源:利比亚拥有许多历史、社会、人文遗产古迹、沿海沙滩、历史古城、绿洲、沙漠景观,阳光、湖泊和泉水。

2.工业。自70年代以来利比亚政府重视发展本国工业,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及制造工业。其目的是实现替代进口,减少消费品进口,增加重化工业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改变单一依赖石油产品的出口状况。据统计,自1970年至1997年9月,利已建成工业项目723个,此外,还有83个工业项目正在实施。利比亚除国营工业企业外,目前在工业方面的伙伴企业共有10,250家,涉及到食品、纺织、家具、纸张、化学、金属、建材、海洋捕捞工业等方面。

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相关工业)主要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纸制品、钢材、轮胎以及汽车、拖拉机、冰柜、冰箱、电视机组装等。

--石油及相关工业。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1990年底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达450至5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2,180亿立方米。利石油具有油质好、油层浅和易开发的特点。

利比亚石油生产始于1959年,此后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970年达到最高峰,日产原油达到332万桶,年产量达1.73亿吨。1980年日产原油降至183万桶;到1983年欧佩克采取限价保护政策,利比亚生产配额为110万桶;1986年配额又调减至94.8万桶;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上升,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增至150万桶。1992年以来,由于联合国对利制裁,石油设备老化而无法更新,石油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93年日产量是138万桶;1994年日产量是141万桶;1995年日产量是142万桶;1996年日产量是144万桶;1997年日产量是139万桶。

欧洲是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市场。意大利从利进口大量石油,约占意进口原油的30%。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三国是利比亚石油的最大买主,三国从利进口的石油占利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三。

利政府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近年来,利天然气产量约15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有小部分供出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利政府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业。现利已拥有非洲最大的拉斯乌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利比亚还有7个生产甲醇、氨气、尿素和液化气的工厂及1个液体化学制品厂。利年产尿素60万吨。上述各工厂基本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除少数尿素用于国内消费外,其余均以出口为主。

--钢铁工业。米苏拉塔钢铁联合企业是利唯一的钢厂,位于首

都的黎波里以东约240公里的米苏拉塔市,引进德国、奥地利、日本、瑞典等国成套设备,是利比亚最大的工业企业。该企业第一期工程耗资60亿美元,于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年产钢132.4万吨。1992年产钢93万吨;1993年产钢95.3万吨。第二期工程于1994年开始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钢45万吨。“米钢”生产的线材和棒材(包括盘条、螺纹钢等)90%供内销,其它品种如轻、中型钢材及冷、热轧钢卷板和平板等板材则绝大部分供出口,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和西欧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3.农业

利比亚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4%。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为半沙漠和沙漠,可耕地仅占国土的1.5%左右,约37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蔬菜、水果等。利比亚农牧业生产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据统计,每年利比亚需粮总量60万吨左右,其本国的粮食生产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利比亚1996年产粮仅为29.7万吨。而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食品。据统计,1996年利比亚进口食品及活牲畜总额达9.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8%;进口食油及饮料等达1.16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2.2%。

利比亚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将其总收入的18%作为农业专款。

利比亚自1984年8月开始兴建“人工河”工程,这是利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计划耗资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第一期工程已竣工,第二期工程也于1998年4月竣工,两期工程均由韩国东亚公司总承包。目前,第三期工程正待上马。

利比亚“人工河”实际上是一条深埋在地下7米、直径达4米的水泥输水管道网,总长度约4,040公里。主要目的是将利比亚南部沙漠深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出来,将地下水汇集输送到沿海北部地区,用于灌溉农田,解决工业用水和利比亚沿海城市居民用水。

据利比亚官方估计,到2000年,利比亚每年约需粮食70万吨,水果83.3万吨,蔬菜90万吨,饲料120万吨。“人工河”建设可较大地改善农牧业的现状,增加可耕地和灌溉面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4.对外贸易:

利比亚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等。2003年贸易总额206亿美元。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20022003

出口额120116143

进口额537463

差额674280

(资料来源:2004年1月经济季评)

2002年主要贸易对象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土耳其瑞士

出口42.614.113.66.94.4

意大利德国韩国土耳其瑞士

进口25.69.86.66.66.5

(资料来源:2003年世界经济数据)

利比亚投资环境综述

2004-04-1023:22

利比亚,一个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资源,蕴藏着蓬勃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在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后,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注目的焦点和投资热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利比亚的投资环境。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资源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四、利比亚的投资政策

五、利比亚投资现状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资源

利比亚位于北非中部,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人口548万。东接埃及、苏丹,西邻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乍得,北濒地中海,与意大利、南联盟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非洲北大门”之称。

利比亚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半沙漠,沿海和东北部地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它地区基本上为沙砾覆盖,为向北倾斜的高原和内陆盆地,沙漠中零星分布着一些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

利比亚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沙漠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在这90%为沙漠所覆盖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硅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据探测,利比亚原油探明储量404亿桶,估计总储量达1000亿桶;天然气总储量达1.31万立方米;铁矿石储量20—30亿吨;石灰石储量1840万吨;高岭土储量2004万吨。

利比亚不仅有丰富的原油,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探明储量达25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项目—利比亚人工河项目通过总长4200公里的管网每日向全国输送62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

由于濒临地中海,利比亚海岸线长达2000公里,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经初步探查,利比亚的海洋资源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珊瑚和海藻等。

此外,利比亚还拥有众多历史、人文遗产和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地中海风光、沙漠景观等旅游资源可供开发。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主席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调解争端,加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和非洲其他国家关系,致力于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比亚在非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至于同阿盟的关系,利比亚淡化其阿拉伯属性,在众多问题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立场相左,要求对阿盟进行改革,因此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疏远甚至紧张。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1、利比亚自卡扎菲领导的“九.一”革命成功以来,利比亚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2、利比亚经济发展情况

(1)、总体情况

利比亚是单一石油经济国家,严重依赖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据统计,石油行业在利比亚GDP所占的权重目前为52.7%,占其出口总额的95%,利比亚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出口。

卡扎菲上台之初,为摆脱殖民主义对利比亚经济的控制,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将外国石油公司、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外国人占有的农庄土地收归国有。同时,为改变利比亚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利比亚利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之机,将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建立了众多国营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长期实行国营计划经济体制。据统计,从1970年—1998年,利比亚建立的各类国营企业723家。在1973年—1985年期间,利比亚执行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共投入700亿美元资金,1986年后,利比亚没有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但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拔款5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之中。

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利制裁,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降,使利比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据估计,制裁给利比亚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

1997年后,为改变经济困难境地,利比亚制定并执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等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利比亚经济面貌得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国家战略项目和基建项目重新启动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利比亚中央银行发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2002年期间,利比亚的GDP以1997年固定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2002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49.8亿利第(按97年固定价计算,为150.7亿利第),约合192.2亿美元,人均GDP4390利第,约合3377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185.9亿利第(约合143亿美元),2003年6月30日已增至250.8亿利第(约合192.9亿美元),2002年国家外债约为40亿利第(约合31亿美元),当年减债2.21亿利第。

(2)、各行业发展水平

利比亚是石油经济国家,其经济结构极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其各行业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工业:利比亚的工业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在王国期间,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为美国石油公司控制,卡扎菲上台后,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1976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占有65%的石油股份。1986年后利美关系恶化,美石油公司撤出利比亚,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趁机进入利比亚市场,填补美国石油公司撤离留下的空白。目前利比亚拥有5个炼油厂,日产原油140万桶,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国家。

石化工业是利比亚的新兴工业,现拥有非洲最大的石化企业—纳斯拉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还有7个石化生产企业,生产甲醇、氨气、尿素、液化气和其他石化产品。

除石油石化工业外,利比亚工业还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造纸、钢铁、轮胎等加工制造企业和汽车、拖拉机、冰箱、电视机等组装企业。其中食品工业在利比亚非石油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产值占加工业产值的34.6%,其次为钢铁、纺织及服装。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石化企业)除食品、钢铁、建筑、饲料等行业少数企业尚有发展前途、略有盈利外,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企业已破产倒闭。

农牧业:利比亚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可耕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和蔬菜。利比亚的农业非常落后,据利官方统计,2002年其主要农产品年产量为: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各种蔬菜120万吨、各种水果66万吨。利比亚牧场面积约850万吨,养殖的牲畜主要为羊、牛、骆驼,其中羊1038万只、牛107万头、骆驼23万峰。利比亚近50%的粮食和畜产品依赖进口。

利比亚核心领导层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每年都要到国营农牧场视察指导农牧业生产,利政府每年从其财政收入中拔专款用于农牧业生产。据统计,从1970年—1991年共拔款164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7亿美元。

渔业与水产养殖: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据了解,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仅限于捕捞金枪鱼,公司数量有限。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到实际运作阶段。

旅游业: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近几年,利比亚领导人认识到国家不能对石油收入过分依赖,提出发展多元经济的构想,旅游业是其首选的领域。2003年以来,利比亚对旅游业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对外贸易: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利比亚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近十年来,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其进出口贸易额大起大落,呈锯齿状态势。2000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利比亚中央银行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7.63亿利第,约合12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10.77亿利第,进口55.85亿利第,同1993年相比增长了276.3%,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年均增速达90%。统计还显示,在1993年—2002年十年中,利比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根据利比亚中央银行的统计,利比亚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和石化产品,占95%以上,其他工农牧业产品出口总量不足5%。进口商品中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分别为各类工业制成品、粮食及活畜、原材料等。欧洲国家和周边国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分列利比亚商品出口前三名,意大利、德国和沙特分列进口前三名。

3、基础设施情况

利经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其基础设施在非洲地区是比较好的,投资所需的能源、电力、交通、通讯、生产用水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备。

(1)能源:作为主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其能源生产供应不存在问题,目前利比亚拥有五个已建成投产的炼油厂,主要分布在纳斯拉努夫、扎维亚、布雷加、托普鲁克和塞里尔地区,目前日产原油140万桶,利比亚计划在今后几年之内将其原油生产能力提升250—300万桶/日。

(2)电力:利比亚电力供应充足,电网覆盖全国。利比亚拥有各类电站470余座,大型电站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以热电站和天然气发电站为主。目前利比亚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70.8万千瓦,2002年发电总量为17531万千瓦时;输电线路总长度达33000公里;各类变电站近8000座,输出总功率1100万千伏安。

(3)交通:利比亚的陆、海、空交通比较便捷。陆路方面,据利比亚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1997年利比亚公路总里数达25535公里,其中,公路干线长度17985公里,支线长度7550公里,公路质量较好。利比亚没有铁路,目前正在筹建之中,计划修建铁路总长度3173公里。海运方面,目前拥有13个集装箱港,71个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达1212万吨/年(2002年统计数)。空运方面,拥有15个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目前开通了十余条国际航线。除此之外,利比亚正在着手发展海事及空中管制系统,进一步发展交通建设,建立与世界水平同步的陆海空队伍,以满足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利比亚与邻国和世界的联系。

(4)通讯:利比亚通讯由国家邮电通讯总公司专营,向民众提供固话业务、移动通讯业务、因特网业务和国际卫星通信业务。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民众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多,电话用户增长迅速,其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利比亚邮电通讯总公司最近已同我中兴公司签约,新建一GSM移动通讯网,近日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国际漫游业务。此外,还决定在近一两年内对固定电话网和因特网增容。这些项目建成后,利比亚的通讯状况将有很大的改观。

(5)工业用水:利比亚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不同,它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1982年,利比亚决定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人工河工程,用口径巨大的水管将南部的地下水输往北部的的黎波里、班加西等主要城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将南部的水源输到了班加西、的黎波里,人工河沿线地区已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主席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

望都县有多少乡镇

望都县有多少乡镇

望都镇

望都镇辖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3.28万,人均可耕土地1.0亩。该镇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京广铁路、公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镇,望唐公路横穿镇区,地方公路通往唐县、顺平、清宛、安国等地,公路铁路交织成网,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为完善,传统的精耕细作,使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有较为先进的邮电通讯。

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亿元,时政收入75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40元。

近年来,望都镇党委、政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夯实党建基础,努力加大招商引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到2001年底,全镇共有企业、摊点2014家,其中50万元以上企业50家,1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建工业小区4个,初步形成了制鞋、铸造、电瓷、辣椒加工等主导行业。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镇党委、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引进技术、人才、资金的奖励办法。

望都镇党委书记陈志强、政府镇长杜兴军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我镇投资办厂、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望都镇特色产业:

农业:大杨青庄--小杨青庄--北康庄的棚菜花卉基地,占地200亩。

齐庄种植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养牛场、养鸡厂、设施大棚。

北康庄--彤霞食用菌生产基地。主要有平菇、双孢菇、香菇等。

辣椒种植面积400亩。专业养殖236户,百头养牛厂8个,千头猪厂4个,万只鸡厂8个。企业:企业摊点1270个,其中10万元以上的企业1233家,50万以上的企业29家100万以上的企业23家,形成了制鞋、粉丝、电瓷、铸造、塑编、食品加工为主的企业格局。

第三产业:批发市场主要有:龙庄--辛街辣椒市场、谷家村木材市场东关村塑料市场城内-曲家湾-所药日用百货批发一条街。

占地50亩的所药综合农贸市场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的商贸大楼于2002年8月交付使用。

位于镇范围内的中国望都辣椒城的建设将大大促进全镇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固店镇

固店镇地处望都县城,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三角黄金地带,素享有文化之乡美称。全镇辖16个行政村,28919口人,50595亩耕地。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固店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团结一致艰苦创业,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固定镇政府机关设在固定乡固店村,共有机关干部34名,设有党政办公室、计生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财经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股室,下属单位有经联社,固定基金会和许庄基金会。镇域内共有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16所(其中保定市规范化学校3所)。镇属10家集体企业摊点。

固定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按照"配合主线"抓住特色,建设示范园,搞活隆起带"的总体思路,采取前引,后推加服务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全镇实现辣椒种植8300亩,春季食用菌大棚建设150个,花卉苗木种植500亩建成百头猪厂4个,千只鸡厂21个,井泉和七里铺两个奶牛养殖专村;完成井泉村300亩青椒园,固定村百亩高新品种信用菌示范园,北阳村百亩苗木园,和七里铺,南阳村300亩集体苗木示范基地。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567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1%,形成了南菇,北果、东椒的高效农业新格局。

全镇共有乡镇企业379家,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23家,投资50万元以上企业47家,形成了七里铺和北阳村两大工业园区,以胶合板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农机具制造,和电瓷生产为主。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240万元,上缴税金76万元。重点乡镇企业有:保定市强力高压电瓷厂,保定市天隆服装设备有限公司,新星粉丝厂华源粉丝厂,固店复兴配件厂,宏峰胶合板厂,恒达粉丝厂,北合胶合板厂,鑫达胶合板厂,井泉辣椒制品厂,望都兴华食品厂等。

食用菌是固店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99年实现食用菌栽培1200亩,总产1800吨,建成食用菌大棚2400个,主要食用菌品种有平茹,鸡腿茹,双孢茹,草茹,猴头,金针茹,黑木耳等,具备了多品种,周年生产能力,食用菌产品销往北方各大蔬菜市场及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固店镇已经具有了专业技术队伍,专业营销人员,专业加工生产企业和规模生产基地四大产业体系,具备了科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食用菌产业化雏形。建成了3个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2个食用菌加工企业,1个食用菌专业市场,争取年内把固店镇建设成为食用菌专业乡。

黑堡乡

黑堡乡位于望都县城西5公里,在太行山前平原上,紧靠107国道、京广铁路、望唐公路,距京深高速公路望都出口处10公里,南邻省会石家庄120公里,北邻首都北京180公里,东距天津市185公里,距保定35公里。黑堡乡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耕地4万亩。

黑堡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地下水位8.8米,PH值7.2,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8℃,无霜期有89天,日照时数20677小时。

改革开放20年来,黑堡乡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艰苦奋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粉丝、铸造、电料等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继实现吨粮目标后,近几年高效农业取得突破进展,形成了樱桃、食用菌、花卉、西瓜等特色产业。

一、乡镇企业

1、粉丝业黑堡粉丝质优价廉,生产北京风味粉丝、纯豆粉丝、绿豆粉丝等。现有厂家4家,年可生产粉丝20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铸造业铸造业是黑堡乡的传统加工行业,现已发展到4家。其中黄庄铸造厂的工艺铸造产品系全国最早生产铸造装饰的工厂,已有近20年的历史,年生产量3000吨,可生产300多种装饰件,远销西班牙、美国、英国、葡萄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3、电料行业电料行业起源于70年代,由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正在发展壮大,现有加工企业25家,从业人员达500多人,年加工电料2000吨,实现产值1000万元。

二、高效农业

1、樱桃保定莲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崔庄樱桃园是华北最大的樱桃园,占地1000亩,投资420万元,园内种植樱桃树25000棵,银杏树20000棵及部分观赏花草树木,园区种植结构合理、布局独特,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格局,樱桃园年产樱桃34万公斤,银杏叶10万公斤,产值700多万元。

2、食用菌黑堡乡食用菌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现有固定双孢菇种植基地,占地100亩,高效大棚100个,同时在其他行政村还有平菇、香菇等多个品种。一年四季出鲜菇,主要出口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

3、花卉全乡种植花卉200亩,主要品种有冬青、雪松、小叶红波等,形成了以宰庄为主的花卉种植基地。

4、西瓜西瓜种植是黑堡乡的传统种植项目,现全乡种植西瓜1200亩,开成了以西阳邱瓜果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东阳邱、西阳邱、李庄为基地,以家庭种植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

赵庄乡

赵庄乡地处望都县城北2公里,107国道和京广铁路横贯辖区。全乡辖18个行政村,25413口人,36260亩耕地。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狠抓各项事业的落实,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稳定。

我乡政府机关设在赵庄村北,共有机关干部37名,设有党政办公室、财经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股室,下属单位有经联社、基金会。乡所辖区内共有初中2所、小学17所。

我乡根据县委提出的以振兴辣都为主线,实现"三三制"这一目标,因乡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全乡实现辣椒种植面积5100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00亩,建成百头猪场6个,千只养鸡场90个。建成了一个以南李各庄为中心,重点发展茄子种植的棚菜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产品远销北京、内蒙、甘肃等地。全乡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5000多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42%,高效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全乡共有乡镇324家,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2家,投资50万元以上的53家,形成了以铸造、塑料加工、建材为龙头的特色产业,代表企业有红星塑料市场、华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玉德铸造厂、联想铸钢厂、望都建材市场等。其中红星塑料市场已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废旧塑料贸易集散地。

政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坚持经常化,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的公开,达到五规范一满意的要求。对密切干群关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赵庄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赵庄乡建设成为文明、富裕、开放的现代化强乡。

寺庄乡

寺庄乡位于望都县城西10华里处。西与唐县交界,北和顺平接壤,处望、唐、顺三角地带。望唐、望顺、战备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优越,辖18个行政村,32910人。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实际工作中,抓理顺、夯基础,谋发展,使全乡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为加快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增效又增收,99年在确保粮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增、转、化过程。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积极实施五个调整,大力发展两个一批,努力建设"一田两区三养"的农业结构新格局。实现了望唐、望顺两侧3000亩优质小表生产田,形成了以寺庄、前庄子为主的食用菌和郭三村为主的瓜菜两个高效农业生产区,猪、牛、鸡三大畜禽养殖项目,逐步向"百、千、万"方向发展。出现了以麻辛庄、三堤、后庄子、西庄子、西后营为主的四个养牛专业村;西后营海狸鼠特色养殖专业村;白岳、后庄子生猪运销专业村;招庄养鹅专业村;孙庄建筑专业村等。此外,根据农民"愁没项目,怕没销路,怕赔本"的心理,着力在发展"订单农业"上想办法,做文章,与黑龙江晓勤种120万株,引种300亩,与唐县育种公司签定西红柿种子代培协议,在招庄试种30亩。

在农业大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也不甘落后,我乡企业有:1、保定海龙纺织品有限公司,始建于84年,中外合资企业,现有职工375人,占地46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1515型75自动织机63台,电动缝纫机110台,缴流漂染机,2吨快装锅炉等,固定资产47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产品100%出口。2、望都县京泰有色线材有限公司,始建于99年3月,占地2800平方米,固定资产150万元,流动资金310万元,主要生产高强度聚脂漆包圆铜线及高强度缩醛漆包圆铜线,年产值1035万元,实现纯利润67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3、望都县鑫泰轴瓦厂,始建于97年,占地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年产值120万元,实现利税11万元。4、大苏町纯净水。预计年产值120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产品销往京、保、石及周边县。5、麻辛庄奶牛养殖基地

在建项目有:1、望都县华多多味调料有限公司,是由大苏町村宋炳文与北京味珍调料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的,总投资500万元,占地12亩,主要生产各种酱油粉、调料,处产1000吨,创利300万元。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预计8月底投产。2、保定市海龙纺纱厂是由保定市海龙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秋景投资550万元建4000锭纺纱厂,占地4亩,项目建成后年产纱450吨,产值600万元,预计8月份投产。3、郭村富源预制件厂是由郭中村张新立投资55万元,由原预制件厂改建、扩建而成,年产值150万元,新增利税10万元,预计7月底完工投产。4、西后营酒厂是由西后营李全来投资50万元与四川客商联营兴建,预计年产值90万元,实现利税22万元,该厂已于今年元月底部分进行了试产。5、寺庄方便面调料厂是由河南客商投资200万元,利税48万元,产品销往津、石、保等地。

此外还有许多在谈项目和谋划项目,以上项目总投资1380万元,其中引外资515万元,截止目前,全乡乡镇企业摊点308个,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3472万元,实现利润913万元,上缴税金107万元。

全乡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饮食,洗浴,运输,建筑及商贸摊点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高岭乡

高岭乡位于望都县东部,辖23个行政村,耕地38508亩,境内交通便利,京深高速公路,望清公路,高速公路引线纵贯全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高岭乡有悠久的历史,天寺台村相传原名天子台,皇帝为求风调雨顺,曾筑坛拜天。遗址在今天寺台村西南,高岭乡又是御封椒地,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率军捉拿刘秀。一天刘秀跑到高岭乡境内杨家村一带时,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跌倒在辣椒地里,他饥渴难忍,随手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辣得双腮像着了火一样,吃后忽觉精神爽快,他噔地一下从地上跳起来,甩掉了王莽的追兵,等刘秀打败王莽登基后就封这里的辣椒"老时红,少时壮,烧着吃,你也香,万岁封你辣椒王"。

高岭乡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人民的艰苦奋斗下,全乡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全乡两万余亩小麦、玉米一体的栽培,通过推广良种、增加收入,科学管理,以及优质的全程服务,连续获得丰收,每年向国家上交粮食两万余吨。

高效农业发展良好。初步建立了北高岭草莓,张家村花卉苗木、侯陀小杂果、东白陀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和三条高效农业隆起带。即望清公路两侧的辣椒种植隆起带,京石高速公路引线两侧的花卉苗木种植隆起带,京石高速公路两侧的杂果种植隆起带,北高岭的草莓,个儿大,果味酸甜可口,畅销京、津、石等地。目前,草莓种植面积达500亩,近年来,全乡立足市场,通过完善壮大曹家村辣椒交易市场作为全乡辣椒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并围绕用市场拉动种植、用种植推动流通,用流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全乡已建立起两个辣椒基地,即辣椒种植基地和辣椒繁种基地,目前辣椒年种植面积达1万亩。

村级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如:北高岭的草莓特色,30%以上农户从事草莓种植。南高岭的养猪专业,80%以上农户年出售肥猪10头以上。孔士屯的麻袋专业村,90%以上农户从事麻袋营销。曹家村、孙家村、黄家村、郄家村80%以上农户从事辣椒营销。东白陀、西白陀的建筑市场务工特色年输出劳力2000人,杨家村的家禽屠宰加工特色,30%农户从事屠宰加工,王营村的鞋垫加工特色,目前有100余户从事生产加工,产品供不应求。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乡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全乡目前共有大小企业摊点380家,其中200万元以上企业9个,即河北精工冶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保定市润泳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望都县吉祥养殖场、望都县第一淀粉厂、望都县长丰电磁厂、芳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望都东风塑料编织厂、华远食品厂、葛家村铸造厂。

小城镇建设成绩显著,通过加强宅基地清理、专项治理村容村貌,新建乡政府办公室大楼,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中韩庄乡

中韩庄乡位于县城南部,离县城10公里,驻地中韩庄村,中韩庄乡人民政府设有七室八站一所。七室:党政办公室、组织员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综治办公室、财经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八站:计生工作站、统计站、水利站、林业站、畜牧站、文化站、农技站、农经站;一所:司法所。乡政府无下属集体企业,乡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有乡政委,自收自支单位:曹庄敬老院。

中韩庄乡下辖20个行政村,人口2.6万,耕地4.8亩,我乡交通便利,离县城10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穿越县城,京深高速公路穿过我乡,京深高速公路望都唯一出口处位于我乡。望安公路贯穿我乡,邮电通讯设施齐全,设有2个电信支局,1个邮政分局,全乡设有曹庄农村信用社,中韩庄农村信用社,中韩庄农行营业所三家金融机构。公安局派出所驻地在乡政府驻地,全乡近年无重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形势良好。

2000年中韩庄乡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养殖专职乡,帮助重点发展。目前全乡养殖业初具规模,发展势头看好,现有规模养殖企业:京华肉种鸡有限公司,万达、宏达、京华三家养猪,(养殖瘦肉型猪)三民养殖场、鑫泰养殖鸡场。年初党委、政府决定了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确定了辣椒种植的规模、畜牧养殖成特色、设施农业求突破,果品生产上档次的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乡现有果树800亩。2000年种植辣椒12865亩,是望都县辣椒种植重点乡。高速公路两侧的杂果2300亩。

贾村乡

贾村乡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与定州市、安国市、清苑县、博野县接壤,全乡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966户,人中29090人,耕地面积39499亩,人均耕地1.36亩,党员988人。

改革开放以来,乡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逐步走上农业产业化。

根据本乡实际和市场发展需求,规划了万亩经济田,形成了西新村兴旺苗木园艺场、小寨子花卉基地、南韩庄花卉基地,苗木花卉一项占地3500亩,品种有金丝柳、松柏、苇茅等60多个。

大力发挥传统养殖优势,现有小寨子奶牛养殖基地、东西新村肉蛋鸡养殖基地、北柳絮生猪养殖基地等,形成了家庭饲养--户户联养--规模发展的养殖新模式。

乡镇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础雄厚,现有以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服务业等组成的500多家乡镇企业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的有东新村蒸汽板厂、粘合剂厂、英达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等。乡镇企业年产值达13230万元。

我乡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方面,机构完善,设备完善,现有乡中学一所,村小学13所、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机构12个、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6%。

贾村乡地处五县交界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政策宽松,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良好场所。

沙特的农业血泪史:曾是小麦出口大国,如今却用石油换淡水

沙特的农业血泪史:曾是小麦出口大国,如今却用石油换淡水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根据已探明储量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50%的石油储存在中东的地下,这些石油足够当地国家自给自足数百年甚至更久。可是,在未来主流能源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现实情况下下,中东各国不得不疯狂地开采石油,以达到资源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年开采量的90%以上都被用来出口,可谓赚足了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钱,被称为“坐在金山上”的国家。

在中东地区的诸多国家之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多年来一直遥遥领先,1990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超过2500亿桶,是世界上石油储备最多的国家,直至2010年才被后起之秀委内瑞拉超越。但即使是这样,沙特阿拉伯依然牢牢掌控着世界石油产量、出口量第一的位子,石油在沙特经济占比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另外,沙特阿拉伯的天然气储量也很大,已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五位,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国。

按理说,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三千多万,还拥有如此优厚的资源条件,靠着巨额能源收入的加持,应该可以顺利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强国,在中东地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事实上,他们至今也没能做到这样的结果,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另外一样更重要的资源-淡水。

淡水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石油。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但水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的延续都离不开水,特别是淡水,无论是人口、农业还是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淡水来转化。就拿中东地区常见的旱地作物小麦来说,每产出一吨小麦就需要消耗1000吨淡水,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1000吨水的价值远比1吨粮食要高。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淡水就无法支撑农业生产,而没有强大的农业生产基础,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所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就曾对本国农业进行大规模重组,意图通过自给自足和改善农村收入来实现粮食安全。在政府的数十年的大力主导之下,沙特阿拉伯的粮食产量迅速飙升,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六大小麦出口国。然而后来的事实却证明,沙特的现代农业史等同于一步血泪史,因为沙特阿拉伯在淡水资源上的颓势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虽然庞大,但其境内的大部分土地都是以沙漠或者荒漠的形式存在,耕地占比仅有1.7%左右,降水稀少,除了西南的几个省份之外,其他地区的年降水量普片在1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甚至低于60毫米,这种超低降水量,再加上沙漠地区的超高蒸发量,使得沙特阿拉伯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匮乏。

根据资料显示,沙特阿拉伯地区每年产生的地表水总量平均为2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沙特2010年城市用水总量),地下含水层储水总量大约有50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17个丹江口水库的储水量。这个数据乍一看非常大,但事实上因为地表淡水补充有限的缘故,这些地下水中有5000亿立方米是不可再生的“化石水”,只有10亿立方米是可再生的淡水。也就是说,沙特的地下水其实是像石油一样不可再生的,用完就彻底没有了,每年能够使用的淡水撑死也就20亿立方米。

20亿立方米对于沙特来说,是什么概念呢?在沙特农业发展巅峰时期,也就是19世纪90年代初期,沙特阿拉伯居民、农业、工业每年所需的淡水总量超过300亿立方米,即使把境内所有的地表水都100%利用完全,其占比也会不超过7%,淡水缺口达93%之多,每年需要从地下或者海中获取200多亿立方淡水。沙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并且没有之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沙特政府就开始部署大量的财政预算,用以大兴土木,在沙特境内兴建电力设施,开发井泉、灌溉水渠、公路,以及建立农产品销售系统。同时还修正了“公共土地分配条例”,将一定面积(5-400公顷)的休耕地分配给当地企业和个人,让他们进行农业开垦,政府提供无息贷款以及补贴,并承诺会以不低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价格收购这些土地上产出的农作物。另外,如果分配的这片土地在规定时间内被开发到25%以上的面积,那么这片土地的归属权就会自动转移给被分配人或者企业。这种举措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沙特民众的积极响应,积极地推进了沙特阿拉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进程。

截止到1989年,沙特阿拉伯一共分配了超过1.5万平方公里(150万公顷)土地给予个人和企业。在此期间,由于福利政策优厚,收购价格较高的缘故(比同时期国际粮食价格高出数倍),这些分配出去的土地都被迅速地利用起来,使得沙特农产品产量出现暴增,特别是小麦的产量,不仅完成了政府早期的目标(自给自足),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生产过剩,最终导致政府不得不将收购价格下调,以控制不断增长的小麦产量。

可是,任何政策都有漏洞,投机倒把的人哪里都有。在80年代后期,沙特国内小麦的收购价格虽然经历了数次下调,但下调的幅度却不大,收购价仍高于国际市场很多,最高的一段时间收购价竟比国际价格要高出三倍之多,以至于有些人甚至直接拿进口的小麦充当自己生产的小麦欺诈政府。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沙特政府一方面鼓励民众种植小麦、大麦以外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的进口权限做了规定,由沙特国家粮食储备总局(GSFMO)垄断经营。同时,对农业用水进行高额的补贴,对电力供应进行大幅度降价。

这个计划引起了沙特民众的巨大反响。因为种地的机械、设备、基础设施是政府免费搞的,土地是政府免费分的,油价又近乎免费,唯一贵一点的就是水电了,如今水电价格再降新低,政府还高价收购,这不是送钱吗?

于是在1983年至1990年间,沙特的农作物种类和产量进一步增多,但增长量最大的还是小麦,因为沙特地区的其他作物产量不佳,没有小麦的经济效益高。根据1989的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在这一年的小麦产量达到350万吨,比五年前增加了2.5倍之多,沙特也因此成为世界第六大小麦出口国。

沙特历史耕地变化

沙特历史淡水消耗量(单位:百万立方)

面对日益高昂的农业生产价格,以及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沙特不得不调整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将部分农业产业转移其他国家发展,比如说:美国、加拿大、非洲、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可用耕地较多的国家,这样就可以利用他国富余的土地资源发展本国农业,从某些意义上说,沙特的这种做法比直接进口更加有利于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沙特焦夫省北部农业开垦变化图

一般来说,沙特阿拉伯转移到国外的都是耗水量极大的农业项目。比如说畜牧业,他们选择在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购买土地,用以种植苜蓿,然后将苜蓿拉回沙特养牛养羊,这样一来,畜牧业的淡水损耗大部分就都转接到其他国家去了。在2016年,沙特境内仅奶牛的保有量就高达17万头,其他肉类牲畜数量更多,很难想象一个遍地沙漠的国家可以拥有如此规模的畜牧业。

在粮食安全和淡水安全问题上,沙特最初选择了粮食(农业),但是最终他们又选择了淡水。未来,沙特的农业将会朝着两个方向前进,第一个是加大海外购地规模,将耗水性强的产业转嫁到国外,第二个是加大海水淡化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使用石油作为能源来换取淡水,使之能够达到供应本国农业的规模。

目前,沙特的海水淡化规模世界第一,仅在2011年就有27座海水淡化工厂,日产淡水可达330万立方米,但海水淡化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还需要巨大的能源,沙特石油天然气产量的25%用于海水淡化事业,预期到2030年,沙特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50%将用于海水淡化。在许多人看来,沙特是坐在金山上的国家,十分富足,但事实上,沙特却一直在用能源换取淡水——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非常不起眼的资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