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分散养牛方案设计 养牛前景如何农户养牛要考虑哪些问题

农户分散养牛方案设计 养牛前景如何农户养牛要考虑哪些问题

大家好,关于农户分散养牛方案设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养牛前景如何农户养牛要考虑哪些问题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畜禽饲养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畜禽饲养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畜禽饲养量怎么计算是每个养殖户需要知道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畜禽饲养量的计算方法,一起来看看。

畜禽饲养量的计算方法

有如下假设实例:某区域2002年初生猪存栏12万头,其中种用公母猪2万头,待育肥仔猪10万头,假设这些仔猪在2001年平均饲养了3个月,并于2002年饲养3个月后全部出栏.因这10万头出兰肥猪分别消耗了去年和本年度3个月的饲料(暂不考虑饲料消耗系数的差异),故本年度的饲养成绩应为3÷6×10+2(种猪)=7万头,即本年度的有效饲养量为7万头.若本年度年末存栏仔猪也恰为10万头,且结构与年初存栏仔猪相近,也平均饲养了3个月,其饲料消耗恰与年初仔猪在上年的耗料量相抵,与年内出栏的肥猪(年初仔猪部分)互补为一个完整的饲养周期.则本年度的有效饲养量应为出栏量(包括当年繁仔出栏部分)加种猪量,为12万头.这与饲养量=(年末存栏-年初存栏)+出栏量的计算结果(10万头)产生明显差异,与饲养量=年末存栏+出栏量的计算结果(22万头)差距更甚。显然以不同方法计算饲养量所计算出的饲料消耗量同样会出现较大差异。用有效饲养量计算出的饲料消耗量称为有效消耗量。有效消耗量则接近区域小家畜实际饲料消耗值。

畜禽养殖总量空间分析

畜禽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达水平的标志。近些年来,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染物质产生量不断增加,畜禽养殖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也日益加剧。作为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畜禽养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污染环境:直接从农田流失,或者从畜禽粪污堆积处下渗、流失。畜禽污染进入水体,其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是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畜禽养殖排放的粪便等污染物质较2007年会增加37%,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将会更加严峻,畜禽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畜禽污染防治是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然而,畜禽污染由于自身的分散性、覆盖面积大等特性,难以集中控制。此外,我国国土面积庞大,畜禽养殖在各个省市均有分布,且养殖种类、规模不一,加之各省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一,治理起来更加困难。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对畜禽量聚集程度显著的省份首先进行相关政策的实施,然后逐步带动周边省份污染防治工作的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对于环境形势判断、环境规划和环境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畜禽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准确评估畜禽产排污量,对全面掌握畜禽养殖污染情况、科学制定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测定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常用方法是排污系数法,该方法根据输入输出参数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操作简单,易于改进。排污系数法在我国自1992年开始应用以来,历经不同的改进和完善,被学者广泛接受认可。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促进我市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单位和养殖专业户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市畜禽养殖按区域功能定位和环境质量现状,实行分区管理。

第四条以下区域为畜禽禁养区:

(一)主城区各街道辖区和其他区域的城市建成区;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

(三)执行Ⅰ类、Ⅱ类水质标准的水域及其200米内的陆域;

(四)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

(五)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第五条以下区域为畜禽限养区:

(一)城市规划区及规划区以外的居民集中区、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工业区;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三)执行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域及其200米内的陆域;

(四)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第六条畜禽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区域为畜禽适养区。

第七条畜禽禁养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搬迁。其中经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的,其批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因教学、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保留的,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完善畜禽污染防治措施,且不得扩大养殖规模。

第八条畜禽限养区实行畜禽养殖存栏总量控制。畜禽养殖存栏总量超过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的,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有关养殖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规定和畜禽废渣综合利用规定。

前款所称的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根据区域(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确定。

第九条畜禽适养区内发展畜禽养殖,应当符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畜禽养殖发展规划。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必须遵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已划定的畜禽养殖区域。调整或重新划定畜禽养殖区域须遵守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规定。

第十二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300头以上的养猪场、1万只以上的养鸡场和100头以上的养牛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

(二)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畜禽养殖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废渣(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畜禽毛羽等)、废水、恶臭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重庆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

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1992年颁布实施)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9号令)

《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二、范围

(一)对象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

(二)畜禽养殖区域范围

1.畜禽禁养区范围

(1)主城区各街道辖区和其他区域的城市建成区;

(2)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

(3)执行Ⅰ类、Ⅱ类水质标准的水域及其200米内的陆域;

(4)各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

(5)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2.畜禽限养区范围

(1)城市规划区及规划区以外的居民集中区、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工业区;

(2)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3)执行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域及其200米内的陆域;

(4)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3.畜禽适养区范围

畜禽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区域。

三、工作目标

制定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力争通过四年时间,分期分批实施畜禽养殖场取缔、搬迁、整合、污染综合治理等,逐步调整全市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规范畜禽养殖环境管理,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任务及要求

(一)制定畜禽养殖发展规划

2007年8月底前,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畜禽养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区县规划》),并报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备案。

《区县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体现“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地定畜”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产业经济理念,强化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实施畜禽养殖区域控制和总量控制;优化畜禽养殖方式和养殖结构,鼓励建设大中型、标准化畜禽养殖场以及引导农户畜禽散养行为;落实畜禽养殖场取缔、搬迁、整合以及污染整治项目,落实大中型、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促进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划定畜禽养殖区域

2007年8月底前,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规定》要求,完成本辖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要充分考虑本辖区城市建设、饮用水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等相关环境敏感区的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结合各类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本着促进区域养殖环境的改善、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原则,以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建成区等畜禽禁养区污染防治为重点,组织规划、建设、市政、农业、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实施。

区县(自治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需明确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分布范围,落实到地块;针对不同的养殖区域、养殖种类、实施期限等,落实畜禽养殖场取缔、搬迁、整合、污染治理的分期实施计划。

(三)强化畜禽养殖区域管理

1.畜禽禁养区综合整治

畜禽禁养区内已有的畜禽养殖场,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取缔或搬迁,并恢复土地原使用功能。因教学、科研、旅游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在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措施,且保证不扩大畜禽养殖存栏规模的情况下,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保留。实施了管网化沼液生态还田措施的畜禽养殖场,可以推迟至2010年底前取缔或搬迁。各年度重点整治区域如下:

2007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群众投诉热点区域。

2008年,主城九区的街道;建制镇以上城市建成区。

2009年,执行Ⅰ类、Ⅱ类水质标准的河流、水库。

2010年,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

2.畜禽限养区、适养区综合整治

畜禽限养区实行畜禽养殖存栏总量控制,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须限期完善环境保护手续,完善以管网化沼液生态还田为主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不得设置养殖废水排放口或溢流口,实现畜禽养殖废渣和废水污染零排放。

畜禽适养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满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的要求,并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已有的畜禽养殖场须限期完善环境保护手续,完成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从严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

在畜禽限养区内未达到畜禽养殖废渣和废水污染零排放要求的、在畜禽适养区内未达到限期治理要求的畜禽养殖场,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限期取缔。

各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如下:

2007年,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场环保申报、环评审批、限期治理等;组织开展生猪存栏当量500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

2008年,完成畜禽养殖场环保申报、环评审批、大中型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继续实施环保限期治理。

2009年,完成违禁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

2010年,完成违禁畜禽养殖场的取缔、或搬迁。

五、责任分解

(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划定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区域,分期分批组织实施违禁畜禽养殖场的取缔、搬迁、整合、污染防治工作。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市政、农业、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违禁畜禽养殖行为及其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二)市政府有关部门

1.市农业局牵头负责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负责对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及布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负责畜禽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协助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

2.市环保局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指导,组织清理和完善畜禽养殖场相关环保手续,协调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

3.市市政委依法对主城区畜禽养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牵头实施城市建成区内畜禽养殖场取缔、搬迁工作。

4.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制定有关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废物综合利用等财政鼓励、优惠政策。

5.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市农业局按照各自职责加快推进《重庆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制定。

6.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环境质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加大力度,广泛宣传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广泛开展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要做好取缔、搬迁等对象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严格执法,强化监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查处各种畜禽养殖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加大对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要组成工作组,对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工作适时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

(四)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每季度向市环保局报送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季报。市环保局要及时向市政府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五)强化年度目标考核

养牛前景如何农户养牛要考虑哪些问题

养牛前景如何农户养牛要考虑哪些问题

目前养牛的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因为现在国内人们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也在增加。如果说质量和口感都不错的话,牛肉消费是有很大潜力的。不过,农户养牛要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首先,牛舍安置的问题。其次,草料的选择。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牛犊的购买。

养牛的前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在养牛之前一定要好好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否则,很可能会做亏本生意。

首先,牛舍安置的问题。既然养牛,我们一定需要一个牛棚,有没有这么大的面积建设一个牛舍是非常重要的,以及位置在哪里,还有就是资金方面的问题。因为牛排泄的粪便是很臭的,而且容易招来一些虫子,再加上它们体积大,吃得多,所以需要的面积也不小。如果说,牛舌建在家附近,周围的邻居很可能会有意见。还有就是如果见在别的地方,资金也是一个问题。

其次,草料的选择。假如想要牛长的好,吃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你周边有一些放牧的地点,那么饲料方面就比较节约了,而且天然的吃起来也更健康。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自己购买一些草料,牛吃的草料是很多的,所以投入的成本也会比较大。而且选择什么样品质的草料也很重要,它决定了牛肉的质感。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牛犊的购买。养牛肯定是要买牛,买牛的时候,要考虑牛的适应能力,还有运输费用。如果说去外地购买,这个牛可能不太适合在本地生长,而且运费也很贵。我们还要考虑这个牛的品质怎么样,包括了解它的一些生长习性。

以上就是现在养牛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

牛羊养殖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肉牛养殖技术技术培训总结

在上级有关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关精神的指导下,杨河乡在本乡举行了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已经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冬春农闲季节,举行此次培训,在全乡范围内掀起学技能、用技能、促成长的热潮。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此次培训以农村务农劳动力为主,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兼顾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次培训内容为肉牛养殖技术。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肉牛养殖技术,并很快的适应于生产与实践之中。

四、工作措施

1、制定方案,完善培训教案。

2、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利用本次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积极取得乡领导、村委会的支持,以村民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培训工作。

3、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开班前,要求村主任按成教培训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力争保证参训率达到100%,及格率达到90%以上。

4、任课教师要尽职尽责

为做好本次培训,成教教师要树立使命感、责任感,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使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5、加强实践指导,做好释疑解答工作。

五、存在问题

1、集中培训难度大,经费少。

2、参训农民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

篇二: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应用与研究技术总结

一、立项依据、目的及意义

肉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饲养量较大的家畜之一。世界牛肉的需求又逐渐增加,牛肉价格稳定增长的趋势,利用杂种优势,实施肉牛人工授精经济杂交技术,实现养牛业效益最大化。在西方养牛发达国家,80%以上通过利用杂交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牛肉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养牛产业化,获得了养牛业最佳经济效益。

我县历来有养牛食肉习惯,广大农牧民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但是,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我县肉牛品种改良速度缓慢、改良体系不健全、科研工作滞后、规模养殖数量小,是制约我县肉牛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实施“双百双十”工程,肉牛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就环境而言,形成了优越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环境。就基础而言,肉牛养殖数量初具规模。

该项目是依照市草畜产业工作重点和县委、政府提出的实施“双百双十”(即百万只羊,百万只鸡,十万头牛、十万口猪)工程的发展思路,及走“小群体、大规模、分散养殖”的发展路子提出的。为了加速我县肉牛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全县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养牛示范村、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县草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通过建立生产杂种肉牛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促进全县广大养殖户发展养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肉牛业成为我县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秸秆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型畜牧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农牧业产业链条的延长,提高初级农牧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传统畜牧业及附属产品加工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发展。

项目完成后,预期每年新增商品肉牛5000头,按每头牛年净增收益2000元计算,每年增收1000万元。实施区内的商品肉用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千克,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

品安全卫生标准.可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肉牛业的发展,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对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辖区内秸秆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场面积万亩,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肉牛生产,全县常年出栏牛1.20万头。但由于品种改良及技术推广配套措施未跟上,部分黄牛生产性能退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养牛业的发展。为此,引进、扩繁新优品种,利用杂交优势,选育优良杂交品种,提高山丹肉牛品质,建立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生产经营,成为我县养牛业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站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对改良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提高本地黄牛生产性能的方法和途经,为我县今后肉用牛发展提供技术依据。该项目用两年多时间完成各项试验研究内容。

二、项目来源

《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2006年自选拟定的,根据本地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自选的畜牧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上报县畜牧兽医局,科技局批准实施.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独立承担完成,项目研究期限为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该课题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兽医师刘刚主持,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组织在东乐、清泉、陈户、李桥等乡镇实施,具体由站长李慧玉负责,参加人员有黄克全、哈金兰、梁福文、杨保平、席振新等。

三、项目主要内容

1.应用良种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及利木赞冻精对当地黄牛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并进行研究。

2.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解冻、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等影响生产中受胎率、繁活率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3.测定和分析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性能。

4.制定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5.制定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6.建立黄牛改良繁育体系,解决液氮、冻精调运及解冻保存等生产问题。在县畜牧站门诊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成东乐畜牧站、位奇畜牧站、西屯、新河、花寨子、河湾6处肉牛冻配改良示范点。

7.调查农户饲养肉牛效益情况。对引进的良种肉牛冻精与蒙系牛杂交F1代效果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00户,213头,其结果为:户均饲养杂交

F1代牛2头,次年产犊2头,肉平均售价28元/公斤,或3月龄犊均售价

3050元,户均收入可达6100元左右。

四、技术原理、路线和创新点

(一)技术路线

西门塔尔、夏洛莱是我县肉牛种群繁育提高的首选品种。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引进良种、杂交改良、试验研究、综合配套、抓点示范、规范推广”的技术路线,以散养户为基础、规模户为重点、科技服务为动力,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生态环境特点,先试验示范后推广应用,由点到面,划区发展,逐步扩大杂交改良面,建立肉牛改良生产体系。

1.主推肉牛品种选择

近几年来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优良品种冻精授配在部分乡镇生产的杂交后代已被养殖户认同.以以上三个品种为主推品种,开展杂交改良试验研究并在全县推广.

2.杂交组合筛选

以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为父本、本地蒙系牛及西杂F1为母本,开展二元、三元杂交改良试验,对杂交F1、F2的适应性、产犊性能、生长性能、产肉性能进行测定,评价最优杂交组合。

3.人工授精技术应用

应用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县6个冻配改良点开展肉牛杂交改良。

4.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从场址选择,棚舍建筑,采用品种,牛只选择、配种,饲草料加工调制与贮存,牛的饲养管理,肉牛肥育,防疫保健技术等方面加以规范,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5.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制定肉牛免疫程序,驱虫计划,对免疫抗体效价进行跟踪监测。

(二)技术推广的创新点

1.肉牛繁殖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土种公牛本交配种改变为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杂交改良。肉牛的品种由单一的土种牛转变为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辛等优良品种肉牛的二元、三元杂交后代,大量的土种公牛全部被淘汰育肥,节省了饲养种公牛的人力物力,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牛的肉用性能和养牛业经济效益。

2.肉牛品质显著改善和提高。经杂交改良产生的后代初生重、体尺均有显著提高,耐粗饲、生长发育快、易育肥、肉质鲜美、并表现出体格粗壮、抗病力强、对示范区环境、气候、饲养条件适应性强等杂交优势。

3.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将母牛的发情鉴定和授精时间,由外部观察为主确定转变并提高到以直肠把握法视卵巢卵泡发育情况而定。提高了母牛的授配率和受胎率。

4.冻精解冻后输精时限的改进。转变冻精解冻后须立既就地授配的老方法为冻精解冻后可易地授配的新方法。

5.饲养管理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粗放式饲养管理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养殖。

6.服务方式的创新。将原来单一的坐等畜主牵牛到站配种转变为开通“畜牧110”热线,上门入户开展配种等服务。

7.养殖杂交肉牛经济效益明显攀升。当地黄牛所产的犊牛体格弱小,

生长发育缓慢,育肥期长,不耐粗饲,一般需要育肥2—3年才能出栏上市,且存在胴体重偏低,屠宰率和净肉率仅在50%左右,饲养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而经冻配改良所产的杂交肉牛,3—4月龄出售价既可达3000多元,育肥牛12月龄体重达400公斤左右,18月龄体重达600公斤左右,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为68%,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

8.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编写了《山丹县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和《山丹县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为规范和指导全县的.肉牛生产提供了行业标准和科学依据。

五、主要成果及效益

项目完成后,实施区内的商品用肉牛的平均体重达到600公斤,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一)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以来,全县通过示范推广杂交改良生产西黄F1、F2代杂种肉牛8800头,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户15户,实现新增产值2684万元。项目鉴定验收后,其效益可持续8-10年以上,每年推广杂交犊牛5000头以上,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550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可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优质高产肉牛,不仅加快了全县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步伐,为养殖户增加收入壮大了发展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社会效益明显。

(三)生态效益良好:采取“农户繁殖,规模化舍饲育肥”的模式,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舍饲育肥,形成良性循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四)为牛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以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输精、受胎率、繁活率等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试验研究重点,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杂交改良当地黄牛。通过母牛的发情鉴定、适时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研究良种肉牛杂交后代性状,测定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结合我县肉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棚圈设施改进、繁育与饲养管理、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加速调整畜群结构、加强环境控制、秸秆开发利用、推行规范化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经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整理总结,制定完善了2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今后我县发展肉牛提供了融实用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全套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实施好全县肉牛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操作实施小组。

1、项目协调领导组:以畜牧局局长为组长,畜牧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组成项目协调小组,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2、项目操作实施组:以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为组长,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有关专家为成员组成项目实施组,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技术规程,项目的宣传、配种员的培训、母牛的建档立卡、产犊的跟踪、产肉量的测定等专业技术服务,从事项目的具体操作活动,进村驻户,完成抓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抓好责任落实。肉牛养殖示范场(户)的建设实行责任制,县、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与各包点技术人员也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示范建设顺利实施。

(三)强化技术服务。畜牧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切实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肉牛养殖示范户推广饲草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冷配技术,提高养牛户饲养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

(四)抓好示范站点。为了取得经验,推动和指导大面积肉牛杂交改良工作,实行领导包乡技术人员蹲点责任制,固定专人抓示范点,本项目开始选取4个乡镇(养殖场)为示范点。以改良配种、技术培训、常规技术推广、小型试验研究、新技术引进及应用和定期测定改良效果等项目为主要内容,通过试验示范,总结经验,逐步向面上推广应用。4个乡(镇)养殖场(户)当年授配当地蒙系母牛2930头,产活犊牛2851头,受胎率达到97.2%,产犊成活率96.1%,繁活率达到88.2%。24月龄头均产肉220公斤,市场肉价为28元/公斤,肉收入0.61万元,户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围绕项目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肉牛改良、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肉牛饲养管理技术及各种应用技术普及训练班32期(县办8期,乡镇24期),培训乡站技术人员45人,村级技术人员120人,养牛户300多人(次)。培训以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为主,由县、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通过技术培训,在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冻配人员和养牛大户基本掌握改良配种、肉牛饲养管理、选种淘汰、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治等技术,为推进科学养牛,加快改良步伐创造条件。在抓好技术培训的同时,结合工作开展,利用广播、报纸、图片、编印科普读物,广泛宣传肉牛改良的意义、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群众肉牛改良的自觉性,使肉牛养殖户每户只少有1人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六)抓好试验研究,组织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本项目因地制宜,以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结合项目实际开展3项小型试验研究,承包到人负责实施。试验结束后,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

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肉牛基地建设工作,虽然冻配改良起步早,效果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养殖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母牛养殖数量少且比较分散。三是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尤其是大马营乡、老军乡以牦牛放养为主,品种老化,养殖成本高。四是市场信息不畅,农户向外购牛牛源不清,调运难度大。五是产品商品率低,难以形成品牌,销售中间环节多,利润多次分配,养殖户可得利润少。六是养殖前期投资大,农户的自筹能力差,政府扶持有限。

(二)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县肉牛基地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技术、信息服务力度,从养殖场的选址、设计、规划,养殖品种的引进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前期淮备工作;充分发挥畜牧部门的优势,积极与各大良种肉;牛基地取得联系,为养殖户找到合适的牛源,帮助解决买牛难的问题。二是尽快出台对饲养母牛户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饲养基础母牛,以母畜群的扩张实现畜禽养殖总量的突破。三是加快良种改良步伐,最大限度实现自繁自育,降低养殖成本。四是巩固和扩大原有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成果,推广普及规范化饲养技术,提高小区利用率。用经济效益引导农户转变养殖观念。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更多的能人富户回乡搞养殖,为我县草畜产业注入新活力。

;

文章分享结束,农户分散养牛方案设计和养牛前景如何农户养牛要考虑哪些问题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