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养牛致富案例(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材料(2))

创业养牛致富案例(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材料(2))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创业养牛致富案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创业养牛致富案例以及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材料(2)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蒙牛案例分析(200分高悬赏)

蒙牛案例分析(200分高悬赏)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1999年至今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编辑本段]采访

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牛根生和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发起了“老牛基金会”,牛根生透露,基金会已经在呼和浩特注册。成员除他之外,还有奶协、政府官员、蒙牛中层领导,但在三年之内,其他机构和人只能向基金会提供最多1元人民币的资金。目前主要资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红的51%,大概有300多万元人民币。

12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在蒙牛集团总部独家与牛根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交谈。其办公室比较简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牛”多,三个牛造型的工艺品,三张“牛”图片摆在屋内。

作出决定很难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基金会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2003年年底,开始运作这件事情。但在作出这个决定后的一年中,我体验到了一生中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一种超越的快乐(说到这时,牛快速松开了领带)。我现在心里也很踏实,不担心别人的恐吓,也没有了别人对我疯狂追求财富的误解,孩子找对象也就真实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现在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已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但当2003年年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家人、亲戚都很矛盾。在我们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认识深浅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已经排在富豪榜上了,可听说您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富人,为什么?

牛根生:在创立蒙牛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富人,那时拥有由伊利股票变现得来的100多万元,在内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但现在,我却欠着200多万元的外债。至于我拥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个数字,我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到,因为在极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把股票变现,因为这对企业股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为什么要让那个数字拴我一辈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希望您的企业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吗,他们对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说实话,这样做确实有难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属都有不同看法。

中层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这样做对您企业的长久健康运行有什么益处?

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钱给大家花,小伙伴就听我的话,办点“坏事”也听我的话。

食品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到7年的企业,必须在竞争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国外该有的我应该有,他没有的,我们也应该有。设立老牛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突破。

对新的董事长、CEO而言,他不仅得到该得的福利,还可以拿到经营上的最高奖。按照基金会章程:在我不再担任董事长后,属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决权,将由下任董事长继承行使,他同时还将对基金拥有支配权,以及基金会给予的最大份额的奖励。不仅有话语权,还有分配权,这肯定能够吸引优秀的经营人才,谁能给你这么多?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吗?

牛根生:当然不是,不过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打造百年蒙牛,仅凭此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您还有其他想法吗?

牛根生:仅靠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点就很可能让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财经日报》:您成立基金会的最大目的是想让蒙牛健康的发展,那么您在接班人问题上是否有过考虑呢?

牛根生:当然考虑过,我们中层经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来说有两三个,两个接班人在我们的企业中,已经确定且告诉本人,另外一个是不确定的,准备“空降“;董事长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经确定,人选就在我的副总中间。

我没有被外资剥削

《第一财经日报》:有媒体说,在当年上市的时候,您对有些事情并不清楚,结果现在被剥削得很厉害,是吗?

牛根生: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每一个上市公司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点,蒙牛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很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都很复杂,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请别人,既然是请别人,怎么能不让我得利呢?再说,这些外资有多年历史,之前也同很多国家很多行业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难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对过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国乳业有什么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国乳业比较难受的一年,据网上的消息,伊利折帅、完达山内讧,三鹿蒙冤,三元亏损换帅,我们也曾遭到诽谤,五大外资乳业公司基本退出,这和整个行业残酷竞争是分不开的,现在有的地方奶价竟然不如水价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为物极必反,奶业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反弹。

[编辑本段]档案

牛根生●1958年生内蒙古人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编辑本段]语录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别人看似冒险的事情,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常人没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为别人还没有想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就是我的!”

“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业家把人做好的三个条件:第一,理解人性。第二,做总裁得有眼光。第三,胆量,总裁的‘裁’需要胆量。”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3.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

4.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5.一个产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6.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7.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8.帮助别人,但不伤害别人。

9.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10.从无到有,是件快乐的事。而从有到无,同样是种快感。

11.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

12.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13.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14.想赢个三回两回,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15.学得辛苦,做得舒服;学得舒服,做得辛苦。

16.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17.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18.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19.管理是严肃的爱。

20.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21.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22.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23.一个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

24.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

25.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

26.善待每一头牛,因为他们都是母亲。

27.布局决定结局。

28.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29.会说话的产品卖得快,哑巴产品走得慢。

30.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别人较劲,别人会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较劲

在农村这几种不起眼的生意非常赚钱,你知道吗

在农村这几种不起眼的生意非常赚钱,你知道吗

有些生意,看似不起眼,但还是比较赚钱的。其实,在农村就有这样的生意。所以,有一双懂得发现美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你不知道不要紧,对于打算在农村创业的话,暴利生意有哪些呢?如果你也打算在农村创业的话,以下几门生意是比较赚钱的。

学校门口的麻辣烫

麻辣烫。尤其是学校门口。有个师兄研究生毕业后,临入职的前个月,就在我们学校门口摆了个麻辣烫摊,月收入2万。学校门口的麻辣烫真的是超火爆。我们学校北门有一家麻辣烫,一天卖2千,有次下大雨,晚上11点的时候,我跑出去买,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因为我总吃,跟老板很熟,老板说,今天雨太大,卖得少,才卖了900块,我就好咂舌,一小会就900。平常我们去吃,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得排队等!还就一个小摊,没座位,没房子,摆在路边。我现在偶尔回学校,人还是那么多。

农业技术服务。

随着土地规模化种植的兴起,不少农户对农业种植的技术有了明显的高要求。所以,如果你能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在农业生产上能够给农民指导,并提供相关的农机设备(租用),也是能够赚到钱的,而且收入还比较稳定。

乡镇风味小吃部

现在农村老百姓也爱吃,只要你有一手好厨艺,也能吃苦城耐劳,加之有一万元资金,你就可以考虑在乡镇上开一家特色的风味小吃部,经营的花色品种要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例如开个粥店、糊辣汤店、馄饨店、羊汤店、饼丝店、烧烤店、杂粮店,以早餐、晚餐、便餐为主,以特色、快捷、实惠、风味取胜,让食客花上五六元钱就能吃饱吃好。农村铺面的租金一般不贵、可以选择在中小学校附近、政府单位门口、集市人流大的地方做。店铺租金、流动资金、购置桌椅及餐具厨具各项投资加在一起,有一万元就可以启动了。

维修电动车

其实在农村电动车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有,时间长了就少不了有毛病,坏了就要修,这样维修电动车的就会忙了起来。现在在大街上,村子里都能看到维修电动车的地方,确实也为大家方便了不少,有手艺的人赚点小钱那是不在话下。如果觉得你也可以的话,赶快行动起来吧。

农村收废品

在农村收废品,许多人都不愿意干的一件事情。在我老家农村就有人从小本生意做成功的案例。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他刚开始是骑了一辆自行车带着两个袋子到处转着收破烂,就这样一直收了三四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就在村头的公路边搭建了一间房子,用废铁皮圈起一个小院子,自己就成立了一个废品收购点。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当初的一个小收购点,现在发展到占地十多亩的收购站。他在县城买房就买了好几套,也已经有了上千万的资产。就这么一个普通人看不上眼的小生意,挣钱是不是很让人吃惊呢?

农产品电商

有些地方借着电商发展的东风,把自己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带领整个村镇发家致富,也是非常令人惊叹的操作!不过这个需要你不断地考察市场动态,学习新的营销技术,不断提升自己,才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农村创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此外,农村创业一定要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找到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只要坚持和创新,广阔农村创业的天地一定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以上这几种我觉得都可以在农村试一试,但前提是要结合自己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要盲目去行动。这些生意虽小,但是只要你努力补贴家用还是够的。除了这些,你认为还有什么值得做的生意,欢迎下方评论!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农村养殖业创业投资)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农村养殖业创业投资)

前段时间

笔者林海写了种植业“二八定律”

有网友建议再写写养殖业

任何行业投资,有人赚有人亏

市场经济本就是丛林法则

这是正常的,也没啥大惊小怪的

本文探访20位搞养殖业的人

交流后而作

林海写文章不带节奏

研究具体实践干货

我们一起总结学习,一起进步

某老板回乡养牛

养殖业除了养牛等大型食肉动物,其他养猪、养鸡、养鸭、养鱼、养虾等见效回本周期短,盈利与亏本在半年内能见成效。

但这类项目前期的基础建设投入比较大,正常情况两到三年完全回本;当然也有遇到市场机遇的人在一年内就完全拿回投资成本并实现盈利,这种偶然的一次赚钱多数属于运气,跟买彩票一样,大多数投资者不会有这种可能。

也有对市场行业观察比较敏锐的人,他们头脑反应快,能比别人赶上更多赚钱机遇。

言归正传,今天谈谈我所接触的20位养殖业创业投资者,其中有6位赚了钱,14位入坑吃亏。故而,我说成是“三七定律”,当然这定律不是绝对,只是一种小范围内的总结。

果林养羊锄草

3类人赚大钱

这3类人,林海称之为“非凡人”。

(1)大集团的资本投资者

这类投资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他们投入的是大规模、工厂化的养殖场,饲养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考核后才能上岗,自动化投料、自动化清洁消毒、温湿度控制、通风控制、瘟疫监测、环保处理等都用上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从表面看,他们节约了很多人力成本,但他们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综合投资成本非常高,单单想从“养与卖“这一种模式来盈利不太可能。但他们能争取到大额的政策补贴,贷款融资也比其他养殖者容易,资金也不太容易断流。

这类企业投资者,他们对于养殖业本身盈利与否不是太在乎,他们玩的是资本,做大估值盘然后上市从股票中去赚钱才是最核心的。普通人学不了他们的。

(2)经历过多次失败的行业内“老黄牛”:

这类人一般是一辈子从事该行业,属于干一行专一行的“老黄牛”、真专家,经历过若干次失败后活下来的,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都是翻身赚钱最大的资本。

江苏有位卢先生养大龙虾,投入该行业30年了,曾遇到过4次失败,天天求人贷款;老婆过不了这种在风口浪尖创业的日子,选择和他离婚;如今,他成为了该行业最专业的人之一,他的水产养殖基地跟很多商超合作做生鲜供应,总归是赚了两千来万,并带领村里很多人参与一起搞水产养殖致富,当地也形成了水产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3)轻资产的“投资跑跑客”

这类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商业意识和头脑,也善于整合各方资源,他们很看重商业模式。在山东有位孙总,在2019年猪肉涨价前期嗅到了市场机遇,靠养猪赚了一大笔。

他的方法及策略是自己不投资建设猪场,因为农村很多猪场并没满员,有的老板场地修起了现金就短缺了,这些猪场的老板大都有养殖经验。

孙总选择了“借鸡生蛋”一招,采取托管模式从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按出栏周期滚动投入,分批次陆续投入2000头小猪让第一类人中的“老黄牛”去托管喂养,喂肥后自己联合屠宰和生鲜冷链系统,他的猪肉基本是跟别的养殖公司一起进入了一些商超的预制菜供应系统。

他起始资金150万元,在一年之内赚回来近350万元。2021年开始,因为各种成本增加,他快速抽身又去投其他的项目,反正自己没有投资养猪场等固定投资,卖完最后一批猪肉就抽身又转行。

这类人赚的都是现金生意,识时务知进退,所以我也称他们为投资“跑跑客”。

卢先生卖进餐厅的龙虾

7类人入坑

这7类人,多是养殖行业的普通创业投资者。

(1)因胃口太大而入坑

这类人不属于大资本,多是自己在外因为抓住了一些机遇赚了大钱,野心和胃口更大,把养殖业想得太简单,投资修个场地,请几个农民喂它几百、几千头猪牛觉得不难。

未经过仔细的风险调研和评估,一来就拉开架势投资几百万、千万开始搞。后来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出来了,几下把手中的现钱折腾完了,才发现自己入坑,要么到处求人贷款继续填坑“鸡肋“项目,要么丢下场地跑路。

(2)因技术管理而入坑

这种属于跨行搞养殖的人,任何一个行业刚进入门起码得拜师学艺一年以上。

养殖业面对的是活的生命动物,技术管理需注重细节,尤其在饲养配料上若没足够经验,人家4个月可以喂到200斤出栏的猪,你可能只喂到100来斤,皮包骨头、瘦不拉几的,收购贩子来看了也嫌弃,更别说卖钱了。

在清洁消毒、瘟疫防控上,技术就更为小心谨慎,稍有大意一场瘟病来临,所有投资一夜之间“哟嚯”了。

(3)因不擅营销而入坑

自己在行业内没有积累足够的销售渠道,销售定价权和话语权都在收购的贩子手中。

这种情况会出现,等你急切需要销售时,有些人就会勒你的“鸡脖子”了,城下之盟不可能卖出好价钱。

再说,市场的各类肉食需求是有时效性和阶段性的,如果到了需求旺季还没有卖出去,等下一个季节就掉价了,自己多贴几个月饲养成本还卖不成钱,不亏才怪。

所以,任何时候自己都要主动出击寻找各种销路。

返乡创业有人想养鱼

(4)因商业套路而入坑

有些养殖行业,上游提供幼苗或饲料的人不诚信,玩商业套路,一不小心你就入坑。

这种案例在特种养殖行业比较常见,比如养澳洲虾、养鸵鸟、养鳄鱼、养龟鳖、养蚯蚓、养蛇、养孔雀等行业。

对方为了自己能忽悠到客户,会给你各种发财的客户案例,他们卖给你幼苗或饲料,会签订合同包回收,你上门去考察看到的未必就是完全真实的例子,等你把货款付到手,最后养出来对方会根据黑纸白字的合同说你没达到要求而拒绝回收,你打官司都打不赢。

这里,笔者林海建议你在与这类合作伙伴签订协议前可以到他们的案例客户那里去偷偷打段时间的工,记得要避开上游供货商,自己悄悄地把一切底细摸清楚后再说。

(5)因乡愁情怀而入坑

这种案例比较多,大多属于有家乡情结的返乡创业热血人士,原来本是个养殖业行外人,心中想着回乡做公益事业,跟家乡几个熟人一顿酒喝下来就盲目拍板投资。

既然是项目投资,就有风险与收益,只有真正能产生收益的项目,才能给家乡村民带来持久的利益。

笔者林海曾见过四川西部某村一位回乡养鹅的老板,最开始当地很欢迎,他回去投资2000多万元承包了几千亩山林。

基础设施投了一半了,发现自己原来的计划有问题,资金也不足最后不得已跑路,丢下烂尾项目成为麻烦。

如今被父老乡亲一片骂声连家乡都不敢回。

(6)因势单力薄而入坑

养殖业想挣钱肯定得规模化,但规模化了成本和风险就大,牵涉方方面面的事情就多了,一个人不是孙悟空,需要联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承担。

有人负责技术,有人负责当地干群关系协调,有人负责帮忙融资,有人负责市场销售……需要一支强悍的团队分工负责来干。

有些1个人去单枪匹马地投资养殖业,顶多就是拉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干,但责权很难分明,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去承担,一个环节出现困难若解决不了,全盘就输了。

最后,自己被人埋怨在背后骂,钱没挣到连四门亲戚也得罪了,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7)因不懂政策而入坑

如今,农村的土地管理、环保管理等都非常严格。

基本农田不能搭棚、不能修房、不能乱挖鱼塘;受保护的山坡山林是不能随意破坏的;废水排污不能随便排……

在投资养殖业项目前,这些规定一定要详细掌握清楚。在法律法规面前,切记不能听信个别干部的私下酒肉承诺和所谓地方背景关系,一旦出问题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帽子跟你翻脸比翻书还快。

在政策及法律法规面前,进农村创业投资人也别存任何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被查就不怕。

你能保证你身边所有人都不会去举报吗?自己对自己负责,若项目因为触及这些政策规定被拆除了,翻本的机会都没了,弄不好还得背上被处罚的臭名声,就更得不偿失了。

返乡创业者养鸡

本文完结。如今乡村振兴,农村的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已经蓬勃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业投资机遇!国家给出更多政策鼓励大家返乡创业投资,2021年返乡创业人数已经超过1120万人,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回农村创业的前景和未来。

任何创业都有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养殖业也同样如此。我们可以多多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尽量避免少入坑,努力让自己成为最成功、最优秀的那一批返乡投资创业的人,在让自己致富创收的同时为家乡乡村振兴贡献力所能及的、积极的力量,与父老乡亲一起走向共同富裕,造福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水土!

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材料(2)

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材料(2)

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三

西门塔尔牛养殖帮残疾的他走上致富路

——记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张云德

在外漂泊二十多年,因为右眼先天残疾,他受尽人白眼,仍没能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无奈之下他回到家乡搞起了肉牛养殖,没想到却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养殖肉牛收入达到40万余元,被区残联局表彰为‘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自己也成了镇上的肉牛养殖状元”,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生活终于奔上了小康。”近日黄溪镇黄桥社区6组残疾人张云德乐呵呵的告诉记者,在外漂泊多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漂泊在外:尝尽人世心酸

张云德从小生活在农村,他的家位于黔江区黄溪镇出名的高山大盖—芭蕉盖,成里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张云德毅然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广东追逐自己的梦想。

那时候,进入电子厂,不仅干的活路比较轻松,比较体面,而且工资待遇也比较理想,可是,张云德进厂却碰到了一个大钉子——因为右眼残疾,几乎所有的厂都拒绝招收他。无奈之下,张云德只好放弃进厂谋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想法,十八九岁的他,跟着叔叔伯伯们,到建筑工地做建筑,每天搬转,扎钢筋,和砂浆,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这样一干就是10多年,他完全记不得磨破了多少次皮,看着满手的茧,张云德有时候很无奈,面对生活给他的痛苦,他从来没有服输过,从来都坚信着明天会更好,累了,休息休息再干,生病了,吃一颗药,继续上班,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告诉爸妈,怕的是让他们担心,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实在抗不过去了,就抽烟解闷,这样一下子就坚持了10多年。

这10多年里,张云德干过搬运,搞过建筑,做过清洁工,虽然又苦又累,可是他凭着那股永不服输的劲,硬是坚持了下来,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活,看着自己存折上逐渐增多的数字,张云德心里乐滋滋的,干起活来也不觉得那么的累了。

废品回收: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张云德与朋友合伙在深圳开办了一个废品回收站,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生意,张云德为人诚实、耿直,而且也比较辛勤劳动,逐渐的,他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通过十年的时间,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大金,虽然从事的是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废品回收生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赚到钱了,还是自己当老板,跟着自己干的,还有10多号兄弟,每年,给他们开工资,都需要几十万。但是,张云德毫不吝啬,从不亏待员工,他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不能亏待了他们,由于张云德为人善良、坦诚、耿直、守信用、讲义气,他小小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包里的钱包鼓起来了,张云德在黄溪镇老家盖上了三楼一底的小洋房,全家人都住进了平房,生活乐滋滋的,还有很大一笔存款存在卡里。

但是,在外从事废品收购生意虽得心应手,收入也理想,而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父母年老,子女上学,这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燃眉问题。“2012年家人的一场大病,让我突然感觉到外面久了,该回家了”张云德说,“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上学也需要人好好照顾。”张云德经过认真的思考,最后,决定回老家创业,既能够照顾父母,又能够带动家乡的发展,这是不错的选择。

返乡创业:肉牛养殖帮他走上致富路

2013年9月,张云德回到黄溪镇老家,开始寻找项目,最终在多次咨询后选择了养牛,“你看,牛肉价格连年高,现在畜牧局的扶持政策也不错,而且我和老婆又能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张云德说。

张云德告诉笔者,回到家,他通过认真的观察,不断的分析总结,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近些年生猪行情波动比较大,而且养猪的比较多,养牛羊的人比较少,而且牛羊价格稳中有升,牛羊肉的市场消费也来越乐观,但是,养羊疫病防控相对投入要多,产品附加值相对于肉牛要少些,同样的见效慢,生长周期,肉牛养殖的效益要可观多了,而且,才开始搞养殖,自己没什么经验,肉牛养殖的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些。”,经过再三的权衡,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张云德一脸微笑的说。

目前,张云德的养牛场已投资60余万元,共有牛舍两栋,共占地面积1700余平米,通过一年的扩繁,现在存栏肉牛100余头。

“现在的牛好卖,由于这品种是优质西门塔尔肉牛,并且全是喂的自己种植的牧草和玉米秸秆等,牛肉质好,差不多是远销山东、湖南、广东一带,销路根本不成问题。”张云德说,今年9月份又可以卖掉一批,去年一年我卖肉牛和牛肉,产值45万元左右,今年我的目标是存栏200头,出栏肉牛100头,实现年产值1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面对未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野百合也有春天,残疾人当然也有我们的春天,我们只要自立自强,那么我们的春天一定是更加绚烂的。”张云德一边给牛拌料,一边笑呵呵的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党和国家就是好,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仿”、“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他打算学习好肉牛饲养技术、母牛配种技术、疫情诊断技术,通过自繁自养,实打实的搞养殖,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张云德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干劲十足,通过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把肉牛养殖推上了正轨,这不仅得力于他敏锐的生意头脑,更得力于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他的肉牛养殖场存栏100多头,每年能够出栏40余头,年产值40余万,对于一个才开始发展的肉牛养殖场来说,取得的效益已经非常可观,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那是不可预料的,张云德,当之无愧“残疾人自强模范”,也当之无愧“黄溪镇肉牛养殖状元”。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笑呵呵的说,“这些荣誉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的关心,代表党和国家对发展畜禽养殖让百姓富裕的举止的重视,他在以后的路途中,一定会虚心学习耐心请假,学习好肉牛养殖的各种技术,实打实搞好肉牛

张云德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区残联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范”、“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表示,他在以后的路途中,将实打实搞好肉牛养殖产业;待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后,他将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梦。

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四

养鱼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1年,中专毕业的李军,年仅19岁。他率先回村自学养殖特种鱼,成为当地水产行业最年轻的千万富翁。此外,他还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200多户村民一起致富。他预计,3000多亩的养殖规模,今年年产值过亿元。

弃保安工作回家养鱼

2001年,中专毕业后的李军找不到理想工作,在一个居民小区当起了保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饭,要了一盘鳜鱼,价格100多元,“其实,这种鱼在我们村很常见,没想到这么贵?”这年,他辞掉工作,在华南海鲜市场做调查,并翻阅了一些养殖鳜鱼的书籍。

19岁的李军有了创业冲动。他决定回家养殖鳜鱼。事实上,他家乡的荷包湖农场水源充足,鱼塘多,具备鳜鱼养殖条件。他把想法跟父母和盘托出,“我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军的哥哥李允表示支持。父母无奈,只得同意兄弟俩,并拿出了11万元积蓄予以支持。

第一年亏得血本无归

挖鱼塘,盖棚屋,找鱼苗,置增氧机,李军信心满满。2002年,他用16亩鱼塘养殖鳜鱼,并花了2个月时间,到汉江边找渔民收集了万余条小鳜鱼苗。曾养过鳜鱼的蔡师傅告诫他:“鳜鱼要吃小活鱼,死鱼不吃,饿了就互相残杀,且对水质要求很高,缺氧就死。”

李军从广东引进了300万条小麦鲮鱼作为活饵料养殖。但给鳜鱼喂多大的饵料鱼,又是一门学问,太大吃不下去,太小则增加了鳜鱼的捕食活动量,影响生长速度。7月的一天,离鳜鱼上市仅3个月。天气闷热无比,耐氧能力差的鳜鱼,纷纷浮出水面。浮头就意味着死亡,当李军开始抽水、转塘时,一切为时已晚,整塘鳜鱼瞬间全军覆没,损失达10万元,血本无归。

债主紧逼险些卖掉鱼塘

李军的失败,引来了村民们的嘲讽。“你搞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当时,在村民汪文学看来,李军成不了大事。

经朋友介绍,2003年,李军赴黄冈罗田县找郎正全师傅学技术,并一呆就是3个月。“你年纪这么小,有这个闯劲,让我佩服。”郎师傅将自己的鳜鱼育苗孵化、养殖技术,全部教给了李军。

李军不想放弃,回家后再借3万元钱,购了8000条鳜鱼苗。但这么多鳜鱼的“吃饭”难题,又让他栽了跟头。“饵料供应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鳜鱼自相残杀。”

3年的时间,李军先后亏损20万元,债主无数。2004年春,李军家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恰巧在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肾病综合征,需要大量的钱治病。一些债主眼看李家无钱还债,甚至抱走他家的电视等值钱物件。

母亲哀求李军,“你把鱼塘卖掉吧。”那一刻,他哭了,“搞了几年的养殖,眼看就要成功了,要放弃我心有不甘。”在他困难时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5年5月,连败三年的李军,放手一搏。他找亲戚、朋友再凑了5万元,购置了自动测氧机。实际上,此时的李军,其鳜鱼养殖技术,已是十分成熟,“何时下饵料,每亩下多少,何时换水、消毒,这一切我了然于胸。”

为了解决活饵料鱼供应问题,他将麦鲮养殖交给其他村民,然后以合适的价格收购。2005年,他承包的50亩鱼塘,收获了8000斤鳜鱼。当时,鳜鱼价30多元一斤,这年,他的毛收入近30万元,纯利润达15万元。2006年,李军扩大了养殖面积,承包的鱼塘面积达100亩,他拿出70亩养殖鳜鱼,此外,还用30亩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实现多元化养殖,分担风险。“黄颡鱼可高密度养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强,产量易保证,风险系数相对较小。”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万元,纯利润就有100多万元,鳜鱼养殖亩产达到2500斤。2009年,李军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截至2011年4月,该社社员发展至200多人,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李军扩大了养殖品种和规模,并承包了300多亩水域,养殖鸭嘴鲟、鲈鱼。目前,他正在通过中间商联系销售渠道。

与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相关的文章:

1.返乡农民创业典型案例

2.农民返乡创业典型实例

3.农民返乡创业典型事例

4.回乡创业养殖致富事迹

5.返乡创业致富典型事例

农村人怎么致富

农村人怎么致富

农村人要想致富可以继续种植、养殖、农家乐等方式来壮大家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致富的方式。

1、种植

农村最丰富的就是土地,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来致富,根据当地的土质、地形等情况,种植一些市场有需求或者稀有的农作物。比如:大棚蔬菜、大棚蘑菇菌类、城市绿化用树、工艺品原材料的种植等。

2、养殖

除了种植,也可以在土地上养殖。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养鱼、虾、蟹等;其他的还可以养猪、养羊、养牛、养鸡。养殖的这些都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

3、农家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想要去乡下体验农村生活的惬意,当然就少不了要品尝当地的美食了。农家乐除了可以接待远方的游客,也可发展当地的客户,在哪都少不了红白事,农村都是在自家摆流水席,农家乐就可以承包这个业务,就像在城市的酒店一样了。

扩展资料:

农村人致富的禁忌:

1、一味的攀比

农村的攀比心理,貌似快成了一种风气,今天见别人家买了辆车,明天也要去提一辆。看别人家娶媳妇大操大办,也要排场,情愿到处借钱也要撑起自己的“脸面”。可是最终呢,买了车不开,买了房子一屁股债。

2、想发财便盲目跟风

这年代不缺的就是致富经,可是害死人的也是那些所谓的致富经,所以农民朋友千万别被别人的财富迷了道。

别人的成功案例千万别模仿,千万不要以为别人能做好能发财,就一定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生活中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创业养牛致富案例和回乡创业养殖典型案例材料(2)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