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回家养牛,贺根的媒体报道

45岁回家养牛,贺根的媒体报道

大家好,关于45岁回家养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贺根的媒体报道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我要一篇关于海泊桥历史的文章,有急用!!!

我要一篇关于海泊桥历史的文章,有急用!!!

提起海泊村,老青岛人十个有九个不知道。因为,一则小,从未被真正行政区划过;二则历史短,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形成的“移民村落”;三则和“吴家村”首尾相连,被外人误为吴家村。“海泊村”既有异于“吴家村”、“康家庄”等以姓氏命名的历史悠久的真正村落,又不同于“上街”、“四方”一类真正意义上城镇“村落”,这个靠近繁华的“东镇”、在德国炮台和台柳路哨卡双重“保护”下、以海泊河命名的小村落,反映了一群殷实农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进程中,欲进又怕、恋恋不舍、迫不得已的心态。

“七七事变”之后,“游击队”、“自卫团”在乡下蜂起,打家劫舍、绑票撕票成风,乡下的殷实人家大都变卖家当跑到青岛。从此,海泊村有了这样几十户人家,开始了一种城市化独门独户、亦工亦商亦居的生产劳作,一种乡村化自给自足、不失风范、爱面子、讲信用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有老孟家、老徐家、老王家、老杨家、老丁家、老范家、老刘家,上述几家大都是昌邑人或靠近昌邑的平度人。昌邑人贩丝绸的多,无以为计只能以“织布”为业,商号有什么“成记”、“和记”、“东来成”、“义发和”、“洪昌”、“三新”等等。当时的青岛纺织业已经赫赫有名,只不过发达的纺织业都是日资工厂所为,海泊村这几家小工厂(作坊)无资本、无技术,仅是依靠客商云集的便利条件,利润微不足道,勉强维持生计而已,有家底的还要时不时地贴上几个,根本谈不上发展、壮大。也有极个别的例外,比如说“三新”,谁都不知道他家掌柜的是谁,只有一个姓崔的职员管事,海泊村小织布厂都是从他那儿买纱。别看他家不起眼的几张机,可大出大进的纱线,足以骇住当时海泊村的“四大家族”!都道是这家有背景,大家都想与姓崔的套个近乎,买点“优惠纱”什么的,无奈这姓崔的油盐不进,只谈生意不论其它,谁也摸不着深浅,更甭说从他那儿得到过好处了,充其量混了个“面儿熟”。到了国民党接管青岛时,“三新”更加红火了,连洋人都到他那儿进纱,解放前人家关门歇业了,直到解放后才陆续着传出那家是敌产,改革开放后人们又传说“三新”成了宝岛台湾一家赫赫有名的大纺织公司。

范家“成记”三掌柜又是另外一个例外啦!范家三掌柜是个“遗腹子”,小他大哥范大掌柜的13岁,特殊的身世使他倍受范家老太太的宠爱,再加上人又聪明精干,年轻好学可塑性强,压力也小,“赔了是家里的,挣了是自己的”,因此思想开往,很快适应了城市生活。上个世纪40年代初,自行车问世了,日本人开始在青岛生产自行车,范家三掌柜立马意识到这是个好买卖,仔细观察、偷学技术、自绘图纸、垒起化铁炉、招收工人,大干特干了起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海泊村作坊中,逐渐成了气候,还自己设计施工盖起了跨度、高度都在十米开外的厂房。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事,这让人不仅知道了范家三掌柜聪明能干,而且还让外人都以为范家“成记”发了。实际并不然。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末老范家弟兄仨将老家底分了,这时候的老三家日子名正言顺地红火起来,而老二家孩子少,靠着丈人家的财势也过得去,只有年过半百心力俱瘁的老大,把活钱全部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只分得了有六张木架子织机的作坊,媳妇女儿全天干活,还只能勉强度日。

解放了,国家纺织品实行统购统销,海泊村移民第一次有了喘息的机会,满足之意自不必说,随着公私合营进入高潮,这一行当参加合营的业户越来越多,欢乐的锣鼓声在海泊村这个小小的村落里,整日响个不停,也是一时的佳话。当然也有没加入合营的业户,如开酱园的老方家、开牛奶房的老赵家,还有范家三掌柜的……范家二掌柜的也入了弟弟的伙,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让人家给汇报了,工会把他弄了去教育教育,不料想他受不了斗争,回家后找根绳上吊死了。

渐渐地“家庭出身”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海泊村的老移民眉头越皱越紧,在农村他们不是地主就是富农,到了海泊村又毫无例外地成了资本家,海泊村长大成人的新一代纷纷与家庭划清界线,告别旧家庭,奔赴革命的大家庭。范家大掌柜的三闺女和四闺女分别参军,与共产党的干部结婚,算是彻底划清了与旧家庭的界线。

1964年海泊村破天荒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范家三掌柜(当时自行车厂的科长)的三闺女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得了一项武术冠军。本来能获得冠军就很了不得了,更加了不得的是这小女孩跟着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家总理周恩来出访了十几个国家,如此殊荣总让海泊村人津津乐道。那年过年的时候,不知谁发现了一张年画上的人物居然是她———手舞长穗剑,一个坐盘姿势,清丽健美。谁料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海泊村的老移民大多被批斗,遣返回乡。范家三掌柜的自然不能例外,就连他那个武术冠军三闺女也难逃干系,跟着被遣回了老家!范家大掌柜的深恐自己被查出曾轮流担当过海泊村连甲甲长一职(当时有规定:敌伪保长是具有重大历史问题,必须到公安局报到的罪犯之一;海泊村小,不够十甲连保,故不设保长,只设甲长,遇到派捐纳税出丁,均有轮值甲长负责,范大掌柜轮过几次),又不敢主动坦白争取宽大处理,困绕无路只好找跟绳子,追随乃弟、弟媳去了。

海泊河的清水好多年就不淌了,上世纪50年代开始,错埠岭以东修了十几座水库,截断了这条季节河有限的水源;海水也泊不到海泊桥了,一是河床淤积,二是海边修了不少的石栏。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海泊河成了吴家村造纸厂和新和化工厂的排污河,使这条青岛市区少有的、河名诗情画意的河流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泛滥污水沟,海泊村更是不堪入目;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开始,海泊村的人口不断膨胀,先是难民,后来是公私合营和房屋改造,独门独户变成了大杂院,往日的宁静单纯不再有了,方正体面、严肃认真、安分守信、礼让谦和、循规蹈矩、不卑不亢的文化氛围也渐渐消失了。1993年,市政府成立两岸改造指挥部,决心改造污浊不堪的海泊河,给两岸市民改善生活环境,这是青岛市最后一个政府拨款的改造工程。

海泊村拆迁的那年,海泊村最著名的人物———当年跟刘少奇和周恩来出国访问、年画上的主人公———名骚一时的武术冠军———范家三掌柜的三闺女因癌症离开了人世,多舛的命运和练武人的刚烈使她才活了45岁。如今,随着“海泊人家”的兴建,破败不堪的海泊村消失了,连着原本不该消失的东西也消失,令人心生无限遗憾。(撰稿人:范国治)

海泊村补遗

海泊村是因海泊河得名的。1941年的海泊河,河底与河帮都不像现在而是泥土的。海泊河在小阳路(现在的人民路)上的桥,也比现在的窄许多,只能并排跑两辆汽车。那时海泊河的北面还有一条支流,是从东面的茹姑庵一带流过来的,只有三四米宽,流经现在的20中门前,然后从如今的海慈医院后门处流进海泊河主流。这条支流早已铺上水泥板,桥东的部分,变成没有路牌的路。原来的河,变成阴水沟。当年的海泊村,就在支流桥的东北面。台柳路从海泊村的北半部穿过,海泊河的这条支流,则沿着海泊村南侧的边缘由东向西流,因此紧贴着台柳路和海泊河支流的海泊村,自然是东西长,南北短。

再说说1941年时海泊村的周围环境。海泊村的北面、东面有些庄稼地,那时没有鞍山路;西面,也就是小阳路南端和威海路北端的西面,是一片荒草和树林,如果从海泊桥徒步去大康纱厂(现在的国棉一厂),走的是草地上踏出的小路;南面至海泊河主流,地面不大,有一些房屋;海泊河支流以南,威海路以东,是一大片低洼的沼泽地,这里的养牛场。那时的海泊村,有500户人家。全村没有一座楼,尽是鳞次栉比的小平房,红瓦和灰瓦的屋顶。村中除了纵贯东西的台柳路,就是密如蛛网的大小胡同。街头有公用水龙头和公用厕所。那时台柳路是从青岛去李村的惟一大道。海泊村还靠近小阳路和威海路两条交通干线,因此海泊村的工商业比较兴旺,尤其小工厂、小作坊遍地开花。再加上村周围可耕种的土地又很少,村里十户有八户是靠做工生活,务农为生的越来越少。所谓的农业,仅仅是在河边种点小麦,房前屋后种点蔬菜。全村没有一头耕地的牲口,也没养一头猪,只有鸡鸣犬吠显示着乡村情调。也有卖艺为生的。记得408号住着这样的夫妻,女的姓张,一只眼睛,山东琴书说的好,吐字清楚,腔调动听。她丈夫是个盲人。海泊村的日伪派出所(百姓叫小衙门),在村西,即在现今的海慈医院,当年这里是一片树木。村中有一所小学。村西北角还有土地庙,村民在这里送去世的人“上西天”。

那时海泊村的商店主要集中在台柳路上,有土产店、日用百货店、农具店、烟酒店等等。由于台柳路是交通要道,不少顾客是来往的行人。台柳路上的义源烧锅,那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要说那不过是只有十几个伙计的手工作坊,所用的原料又是发霉的地瓜干,所用的设施也不过是蒸馏、发酵用的几口大锅、大缸,但是酿造出的白酒却在周围的村镇很有名声。由于原料便宜,酒价低廉,海泊村的人家喝酒,都忘不了义源烧锅。远近有许多酒店都到这里来批发,生意兴隆。那时海泊村在经济上有“八大家族”之说,都是坐地户土财主。其中有永昌织布厂、义发和织布厂、三信织布厂,和加工木材的山东木厂,以及制作纺织机件的恒兴铁工厂等等。当时村中还有一个生产铁锅的铁工厂。海泊村交通方便,这一带又有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外地人纷纷来海泊村建厂。海泊村的永生茂织毯厂,就是从南方来的一对年轻夫妻在这里选址、投资兴建的。厂里有两台织毯机,连同倒线,共有八九个工人。经营也不错的。

紧靠海泊河支流北岸的和隆织布厂,可算海泊村的大厂了。大掌柜的姓吴,三十七八岁,中等个,山东人。他曾在沈阳开织布厂,因日本鬼子控制棉纱,难以营业,1940年他带着技术大拿周机师来到青岛,与二掌柜的合资在海泊村买地、盖房,办了这家织布厂。开业时有12台织布机,两台倒线机,二十多个工人。后来发展到20台织布机,三十多个工人。二掌柜的姓王,四十几岁,也是山东人。两个掌柜、一个机师、一个帐房先生、一个里外跑腿的小伙计,再加上伙房师傅,一共六个非生产人员。织布用的棉纱来自日本人的大康纱厂。工厂生产平纹白布,不能像太平镇大织布厂那样织提花布。

周技师也四十多岁,东北人,性格直爽,是由工人提升的机师,经验丰富,又实打实地干活。为了不耽误生产,他常常夜以继日地抢修机器。他教徒弟也很诚恳、耐心,是吴掌柜的膀臂。吴掌柜当过工人,懂技术,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他非常重视产品质量,不准以次顶优。对织布质量好的女工,除了当众表扬,还发奖金。对次布多的女工,即便沾亲带故,也是该罚则罚,该解雇则解雇,绝不手软。这与忽略产品质量盲目追求利益的小厂相比,实在高明多了。吴掌柜另一高招是,用人不疑。下属有主动权,怎么办都自己说了算,条件是必须把事办好。在选人用人上,周机师可酌情办理,事后打声招呼即可。吴掌柜对职工要求严,处分宽。那时织布利润不高,织布女工虽然每天干十多个小时,一月的工资也就是两袋“炮车”面粉的钱(3元8角一袋)。为生活所迫,不少女工挖空心思偷棉纱,可是吴掌柜不主张搜身,而是在对待工人上尽量好一些。比如有些织布厂,工作时间不给女工准备开水,怕女工喝水后上厕所,少干了活。吴掌柜的却要伙房按时把开水送到车间。他说冬天工人喝点热水还暖和点。其实发下多少棉纱,能织出多少布,吴掌柜心里有数。即使发觉哪个女工偷棉纱,一般也不开除,而是教育、观察。村庄里面织布厂,大都不愿用本村的女工,因为离家近,偷棉纱方便。但是吴掌柜不这样做。他说女工事情多,离家近上下班省时间,更能干好活。吴掌柜的善心,感动了厂里的女工,偷棉纱的现象比别的织布厂少多了。

那时家远的工人,上班都捎饭,大多是地瓜干,玉米面饼子、咸鱼是好的。六个非生产人员,由伙房管饭,两个掌柜的与大家同桌。粗粮细粮都吃,午餐四个菜,晚饭两个菜。和同行业相比,也是不错的。跑腿的小青年姓林,黄县人,那年才16岁。每逢办公室开饭,小林总要边吃边给大家盛饭,而且放筷子又不能比大家晚,两个掌柜的一吃完,他还得给倒茶水。吴掌柜知道小林吃不饱,于是他预先告诉大师傅给小林留点饭菜,小林饭后可以去伙房“补差”。

王掌柜原来是做买卖的,颇有小商人意识,明明对织布一窍不通,却在工人面前摆架子,还特别爱沾女工的“便宜”。由于和隆织布厂是他与吴掌柜合伙投资的,吴掌柜也对他奈何不得。好在生产、人事大权都在吴掌柜手里。正因为吴掌柜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比一般小厂高明,所以和隆织布厂这个小企业,在日伪统治的恶劣环境里,得以生存、发展,并且迎来青岛解放的好年月,直至光荣地走进1956年工商业公私合营的行列。

虽然1941年海泊村的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农业占的比重很少,表现出向城市过渡的特点,但是海泊村依然保持乡村的风情、习俗。过年每家都摆供祭祖,除夕夜通宵守岁;初一早晨还黑灯瞎火的时候,全村就给辈分最大的老人拜年,然后村民再相互“恭喜发财”,等天亮了大家年也拜完了。那时过年,书香门弟、财主人家不用说,凡是经济来得稳的村民都穿长袍马褂。再加上家家贴对联,户户放鞭炮,一派乡村年味。大年正月,村民去海云庵、茹姑庵逛庙会,去东镇逛萝卜会,兴高采烈地看茂腔戏、柳腔戏演出;还自己办杂耍,诸如踩高跷、跑旱船、扭身歌等。因为海泊村是个小村,开展文艺活动的人力物力都有限,因此这些杂耍都是与西吴家村等邻村合办的。和隆织布厂就为村里办杂耍捐过款,这也是吴掌柜的一个开明之处。表面上看,1941年的海泊村是一片升平景象。实际不然,村民们过得是受压迫、受欺凌的日子,是提心吊胆的日子。那是日伪政权统治青岛的年月,大工厂都有地下党组织,通过工会为工人争取权益。日伪政府为了搜捕地下党员,常常以查户口为名深更半夜闯有进百姓家。“查户口”原来只是查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市区,后来狗急跳墙了,连偏僻的市郊小村落也不放过。一天夜深人静,海泊村的村民早已熄灯睡觉了,突然日伪宪兵警察“冬冬”山响地敲着村民的门,随即是“汪汪”的狗叫,每一个从梦中惊醒的村民,都心跳不已、惊慌失措,有的人吓得翻墙逃跑了。这晚被他们抓走了两个青壮年,其实这两人并不是共产党员。海泊村究竟有没有藏共产党员,那时谁也不知道。即使真藏有个把共产党员,在那秘宫似的胡同里又如何能搜寻得到呢?

那时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高小毕业(小学六年)就是说得过去的文化水平。在海泊村更是如此。吴掌柜初中毕业就“高人一等”了。读过高中一年级的周机师,不仅是“和隆”的文化尖子,也是海泊村的骄傲。从“和隆”的小伙计小林子女的成才,可见62年来青岛市民的文化素质有多么大地提高。小林高小毕业,他的女儿尽管由于家庭出身不好高考时遭到不公平待遇,但后来还是边工作边读北大的函授学院,拿到了大专文凭,当了小学校长。小林的儿子高考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解除了出身不好的枷锁,考取了海洋大学,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办公室主任。在1941年海泊村的小林身上,无论如何也是看不出他日后会有两个高级知识分子儿女的。

时过境迁,原来污浊脏乱的海泊河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改造,已变得整洁、美观了。河岸两侧还有焕然一新的、风景宜人的海泊河公园。原来的海泊村已经没有多少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正施工的“海泊人家”居民楼群。虽然尚未竣工,但是已显示出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

那年夏天晚风里熟悉的味道,还有他的模样

那年夏天晚风里熟悉的味道,还有他的模样

直到现在我也分不清雕牌洗衣粉到底是什么花香的味道,总之,是淡淡的清新,很好闻。这么多年,每每闻到雕牌洗衣粉的味道,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段记忆,一个人。

小时候在连队住平房,左右邻居之间就隔着一道墙,邻居长辈是跟父母年纪相仿的,家里的小孩子也跟我们差不多大。而我们家是一栋平房里唯一一家只有女孩的人家,左右邻居家都是男孩,自然避免不了受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欺负。我家西边隔壁有个男孩,总是跟他家西边隔壁的男孩合伙欺负我们,一会儿放个炮吓唬人,一会儿趁大人们不在家,在我家门前堆石头放土;把门挡上推不开,我跟姐姐被困在院子里。

对于比我们大一两岁的男孩,我们一直敢怒不敢言,胆子很小。在懂事以后的记忆里,总是在挨欺负的阴影里长大的。但是,记不得什么时候了,我家西屋的邻居跟父亲母亲说,因为我家有女孩,想让他家男孩认个干爸干妈。可能当时也是一种迷信,也或者是一种托词,清晰的理由,现在我都忘记了。记得那天很正式,男孩给我的父母跪地磕头,然后叫干爸、干妈。后来,他就成了我的哥哥,保护了我很多年的哥哥,我叫他大有哥。

说来也很奇妙,大有哥自从认了我爸妈当干爸干妈以后,真的就好像立马长大了,很有哥哥的样子。其他男孩子要是再欺负我们,他都会警告他们,把我跟姐姐当成自己的亲妹妹。

大有哥长得很好看,白白净净的,眼睛像个女孩,睫毛很长,眼睛旁边有一颗浅浅的痣;但他也有男孩子的帅气,有点像贾宝玉的性格。记得在连队上学的时候,一次“六一”儿童节,我们小班合影,因为全班就有三个女生(其中就包括我和胞姐),老师特意让大有哥蹲在前排,说长得也能算半个小女孩。他就蹲在我旁边,那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下了我们9岁那年脸上的稚气的笑。

那时候,大有哥家很富裕,是养牛户也种很多地,在我们连队里算是生活上乘的人家了。大有哥的妈妈,我叫她田姨,很会打扮,总是会穿最新潮的衣服、弄最流行的发卷、擦最流行的大宝发油和大宝面霜,90年代末的时候,就很赶时髦地穿着豹纹脚蹬裤。大有哥因为长得像个女孩子,又是家里的独子,全家对他很宠爱,穿得衣服总是浅颜色的,每次见到他都是干干净净、阳光的感觉。

小时候,跟左邻右舍相比,我家的条件算是差的,因为有姐姐跟我要同时上学。一次田姨送给我家一大包衣服,都是大有哥穿的,说给我和姐姐穿,反正也看不出来是男孩子的衣服。在记忆里,众多半成新的衣服里,我就记得一件棉质的白色薄裤,我在夏天里一直穿着,因为很喜欢它的味道。似乎怎么洗,都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后来上小学要住宿,在宿舍洗衣服,突然闻到了久违的熟悉地清香的味道,我才确认那是雕牌洗衣粉的味道。

这种清香的味道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的记忆里。闻到它,我就能想起大有哥。

大有哥很有哥哥的样子,小时候我们在连队的平房上学,每天每家都要轮班早晨起早到教室生炉子,因为老师是外地的,不论冬夏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十八里地赶来上课。每到冬季,为了能有一个热乎的教室,老师跟我们学生家长商量,每天轮流由学生的家长起早到教室生炉火。每次轮到我家的时候,大有哥都会起得很早,跟父亲说,他负责带我们去生炉子。父亲每天天一亮就要有很多事要做,自然也对认的这个干儿子做事很放心。每次大有哥都会提前一天晚上去路边捡干树枝、干木头根,和柴火,什么都备好,早晨拿着丝袋子包裹住,抱到大约300百米距离的教室里。每次我都坐在木椅子上,看着他熟练的生火炉。先是把头一天晚上燃尽的煤灰用小锹和钩子从炉口处掏出来弄到炉子下的灶堂里;然后把干柴火塞进炉子里,再放干木头,最后放准备好的煤块;再然后用废纸做引子,点燃从炉口入递进去,就听到干柴火噼里啪啦点燃的声音,等柴火燃尽,上面的木头也就着了,等木头着的差不多的时候,煤已经燃起来了,红红的,等到炉箅子烤的发白的时候,就说明这时候的火候已经正好了,可以再加煤面儿了,所谓的压炉,然后压满满一炉子的煤,就不用再管了,它会自己慢慢地燃烧着,我们就可以回家吃早饭了,等吃完早饭上学的时候,教室里就是暖暖的了。小时候煤对于我们来讲很贵,煤块更是宝中宝,只有生炉火的时候需要做引子时才用煤块,因为它的缝隙会有空气存留,避免压在下面的柴火因没有空气而闷灭了火。如果用煤面儿生炉火,是很难生起来的,因为它会顺着空隙撒到下面的柴火的缝隙里,会把刚点燃的火压灭。煤块儿对我们学生来讲,实在是太珍贵了,因为那是我们所有学生在数九寒冬腊月里,在硕大的煤堆坑里,用手一点点抠出来的。那时,每次去挖煤的时候,大有哥总是会把自己挖到的煤块给我们。

在我们家不远处有个常年月累的“大鼓包”地方,在晒场的西南侧,那是凸起的一大块土地,我们大人小孩都习惯了叫那里“大鼓包”。那块凸起的地方,中间是一个深沟,外围是树还有荒芜的杂草。中间的土地,被大人们开垦做了菜园子。种了很多土豆、豆角、茄子、辣椒、苞米等。小时候每家每户都养鸡鸭鹅,每到晚上的时候,都要去找自家的牲畜,赶回来,圈起来。我家跟大有哥家都养了很多鸭子,夏天每次放学的时候,我们放下书包,到了六点就要结伴儿去那个鼓包的地方,到沟边赶鸭子。鸭子到了下蛋的季节,总是很留恋外面,不愿回来。有时候最难赶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分散开来,围着庞大的水沟,一人站在一个角,在岸边捡石头,抛进水沟里,成群结队的鸭子看到身后的水有动静,就会有序又惊慌的往前游,它们边游,我们四面夹击边扔土块到水里,督促鸭子们尽快朝一个方向上岸。等鸭子上岸了,我们就拿着早已在拴好一根长绳的树棍,赶着鸭群回家。有时候鸭群不愿意上岸,我们筋疲力尽的扔石头,从傍晚夕阳要落山,到露水升起,天边渐黑,光亮越来越暗,借着月光赶着鸭群回家。一次,我们在赶鸭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踩到了杂草里的东西,几个小伙伴一扒开草丛,会惊喜的发现鸭子下蛋的窝,里面有十多个、二十多个的鸭蛋,我们也顾不上被蚊子咬,把外套脱下来,用衣服包着鸭蛋,在月光下,聆听着夜晚田间的蛙叫、虫鸣,满载而归,不远处会传来父母召唤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那时候的情景,总会让我想起鲁迅的《少年闰土》。那时一段美好的乡土记忆,如今悠悠岁月20载,赶鸭子的场景依旧会清晰的浮在脑海里。

记忆里的大有哥,也是个倔脾气的人。一次跟同学打架,不小心被人推倒了炉筒子上,他是抱在了烧的滚热的炉筒子上,等反应过来的时候,衣服前襟已经烤得焦糊了,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到对我那么和蔼可亲的人,眼神里有着怒火。后来他跑回家,田阿姨怎么拦也没拦住他,他就找个棒子来,要与那位同学一决高下。田阿姨怕出大事,惊慌的跟着跑了来,当时大家怎么劝也劝不住,怎么拦也拦不住,眼看着俩人又要厮打起来,我吓得惊慌抓着他的胳膊,一直叫哥,哥。那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他停手了,一下清醒了过来,后来他挨老师训、回家又被田叔打,那时候我踩着院子里的油桶,爬上墙,静静的望着院子里屋门前大有哥被挨打的样子。

后来,他一直都待我们很好,时时刻刻保护我们。门前有一只很凶的金灿灿的大公鸡,每次我们放学它都雄赳赳气昂昂地飞跑过来,煽动翅膀一跃而起,用喙叨我们的脸,现在想来怎么会有如此可恶的公鸡!后来为了避免被攻击,大有哥每次都放学以后拿着小棍到家门口走在我们前面,试探着进院子,然后把过来的公鸡打走,我们飞奔到屋里,才算安全了。我们那时候还在讨论,是不是小时候不小心欺负到了公鸡,它长大了,才要这么仇恨我们。后来,为了避免我们被啄伤,父亲把那只公鸡杀了。每次在我们有危险的时候,大有哥就像个大鸟一样,时刻地保护着我们不受伤害和欺负。

记忆里,大有哥会做很多有趣的小玩意,比如春天用柳枝的抽空的树皮,给我们做哨子;“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帮我们把竹圈缠上彩色的大红花纸,找绿色的、粉色的绸子,帮我们系在表演的竹棒上。春天帮我们在走廊的棚顶墙壁缝儿插上铁板,吸引更多的燕子来搭窝;甚至我学大高粱的自行车的时候,会一直在车子后面边扶着车子,边跟着学车子的我跑起来。也会总把田姨做的好吃的分给我们一半,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总会帮我们看家......那时候从未想到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总之,就是觉得会一直一直在一起不分离。那时候我问,我说哥,老师说五年级咱们就要离开这了,去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学校上学,你想去吗?他说想啊.......我低下头说我不想去,因为我觉得现在这样好美好,我害怕失去它......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仿佛记忆里的那段美好就停留在我们在连队生活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里了。在我们上五年级的时候,集体到了场区上学,需要住宿舍,那时候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都是分开的。我跟姐姐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妈妈来陪读。整整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只有放假的时候会见到。偶尔在学校也会遇见。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慢慢都长大了,我跟姐姐一直都以学业为主,很少找他玩了。上初中,我跟姐姐也住进了管理非常严格的宿舍。自此我们与大有哥的联系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远了。但是我们心里还是把彼此当作哥哥和妹妹。只是年少时候的我们都太过天真,当我还认为他依旧是那个大有哥的时候,那年初四,我看到了他牵着一个女孩的手,开始了早恋。自此我也开始忙碌着自己的学业,彼此真的就是慢慢疏远了..........中考毕业以后,我上了高中,大有哥与那位女孩分了手,也没有继续完成学业,选择了回家种地、经营牛场,打理家里的生活。我们慢慢开始从一年能见到两次面,到一次,再然后就是我上了大学,几年都见不上一次......

大学一次寒假回家,父亲母亲说你大有哥要结婚了,那天咱们要去喝喜酒。那时候才知道,家里托人介绍了一位老家的姑娘给他。婚后不久,他们有了孩子。从此我们已经是两种命运的人,再也没有了交集......

大学毕业后,一次回家,突然听到了噩耗,田姨去世了。在我外出上学的时候,田叔跟田姨俩人争吵了半辈子的夫妻,儿子结完婚后,俩人离了婚。离婚几年后,田姨罹患肺癌,全家花了好多钱为她治病,45岁的时候去世了。家里一下子也衰落了,从以前风风光光的家庭,一下子变得很潦倒。母亲说道这的时候,说:“哎,你田姨一辈子吃的、穿的什么都不缺,可是才45岁就没了,人生最好的时候。”听完母亲的诉说,一种悲伤涌上心头,脑海里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句话,觉得世事难料.......

再见到田叔和大有哥,是我大学毕业回家上班的时候。那次因为工作先后见到了他们,田叔变得苍老了很多很多,清瘦的面孔,对我说话分外的客气,显得那样生分。见到大有哥的时候我一愣,没有认出来他。他变的很清瘦,脸上的颧骨瘦的分明,脸是黝黑又沧桑的,布满了岁月里的世故、小心翼翼、和微微的陌生人眼里的盘算,我想这些年他应该也很不容易吧,不然以前那个意气风发不拘小节的男孩,为何会变成眼前这个样子,我内心酸酸的,是无法言明的难过......记得那次见到他,我叫他哥,他起初愣了一下,然后有些拘谨又羞怯地说:”小妹,你回来上班了,哥为你高兴“。在他眼里,我再也看不到了当年那个清澈、阳光的精气神了........

后来,大有哥家把唯一的200多亩地也转卖出去了,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他........前年春节前夕,母亲去市场买对联,正在一个地摊选着的时候,耳边有人叫了她一声干妈。母亲猛地一抬头,看到卖对联的摊主就是大有哥。临走大有哥死活没有要母亲给的对联钱。母亲回来跟我诉说的时候,我与她都神伤了好久好久,觉得人世间为何世事无常.......

现在一闻到雕牌洗衣粉的味道,就会想起小时候,想到大有哥。很多年前,我还经常梦到,我们又回到了那年小时候的夏天,我穿着他的那条白运动裤奔跑在有着一簇簇刺玫花的土马路上,在夏日的晚风里,有着清香的味道,有他的身影,有他的笑脸和温暖的眼睛......

对于我们的回忆,我想到了《时间煮雨》:

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你年少掌心的梦话/依然紧握着吗

云翻涌成夏/眼泪被岁月蒸发/这条路上的你我她/有谁迷路了吗

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就算与时间为敌/就算与全世界背离

风吹亮雪花/吹白我们的头发/当初说一起闯天下/你们还记得吗

那一年盛夏/心愿许的无限大/我们手拉手也成舟/划过悲伤河流

你曾说过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现在我想问问你/是否只是童言无忌

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你/大雪求你别抹去/我们在一起的痕迹

大雪也无法抹去/我们给彼此的印记/今夕何夕/青草离离/明月夜送君千里

等来年秋风起.......

我们的岁月一去不复返,我们的记忆埋藏在了1998年的夏天......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14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困难补助申请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1

工会领导:

申请人:***,男,现年53岁,是古城区金山乡林业工作站职工,于1980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33年,以前在拉市检查站鸣音林业工作站,后调回金山林工作,由于以前经常下乡爬山,疾劳成疾,于XX年11月因患动脉血栓在昆明43医院截去了右脚,现在天气变化时,路走多时疼痛难忍,实感残疾人的无奈,因近期家中遇到天灾人祸,造成经济困难,特向总工会请求帮助。

我们夫妻年经时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服从党的“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的号召,生了一个女儿曾桂芬之后就领了独生子女证,一家三口过得很幸福,直到女儿25岁时找了上门女婿,了却了我们夫妻的心愿,今年8月10日喜添了一个小孙子,全家人喜不胜喜,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不幸的是女儿曾桂芬于XX年8月26日因患静脉窦血栓在市人民医院经多天抢救无效去逝了,丢下了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母亲,刚出生16天的婴儿和年轻的丈夫。独生女儿的不幸逝世如晴天霹雳,给我们全家人精神上,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实感难以承受。现在家庭的具体困难是,家中4人唯一的收入仅靠我的工资生活,现有工资为2478元以4人为计算,平均每人600多元,老婆无职业,还经常生病,还要抚养小孙子,女婿自女儿死后,情绪低落,在家休息(无业),近期用于女儿生孩子,抢救女儿之病花去了几万元,办理丧事也花了几万元,已经欠下了债,以后抚养无妈无奶的小孙子也需要好大一笔钱,眼下我们的家庭实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恨不能自拨,当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组织,想到了工会,特请求工会给予职工困难补助为谢!

申请人:

申请日期: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2

各位领导:

我是xx学校的一名初中生,因为家境平寒申请学校的困难补助。我家的情况是这样的,家庭成员:祖父、父亲、母亲和我。父亲无业、母亲在一个小企业上班,工资很低,祖父退休,另一点退休金。

全家最高的经济来源是祖父的退休金,无其它收入。我上学的费用也来自祖父的退休金,祖父年龄大,也要经常到医院看病,花费很大。我们也经常借亲戚、朋友的钱。家庭情况很不好。因为家庭收入低,生活来源少,特申请困难补助,希望领导批准。非常感谢你们!

申请人:

xxx年月日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3

尊敬的领导:

我是***中学初一学生***的父亲,听说国家和政府可以给我们这种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些生活补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如果各位领导能够批准我们获得困难生活补助,我就可以利用这笔钱改善一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家的具体情况:我叫***,今年**岁,自20xx年下岗至今,一直在打零工为生;我的妻子今年45岁,自我们结婚后就没有正式工作,一直赋闲在家。20xx年,还在我的孩子3岁的时候,我的妻子因为和别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诱发了严重的抑郁症,现在每天都要服用药物并且每年都要入院接收治疗才能勉强控制住病情,基本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经民政部门鉴定,认定我的妻子符合残疾人条件,发放了残疾人证。我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妻子,根本无法找一份固定的长期的工作,只能给人家打零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妻子就会突然发病。所以我的收入很有限,也就是勉强够我们一家三口的吃饭的。至于孩子的教育费用和我妻子的药费都是东拼西凑的勉强维持着,现在我们一家三口住的不足10平米的平房也是租来的,因为经常交不上房租我们曾经在一年之内搬了4次家。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品学兼优,不仅担任着班长的职务而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点让我非常欣慰,只是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我很心痛。上面就是我家的基本情况,希望领导能够考虑到我家的实际困难,批给我们一些困难补助,我就能利用这笔钱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决心一定要将孩子培养成才,教育孩子长大以后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4

工会领导:

你好!

申请人:xxx,男,现年53岁,是xxx区xx乡林业工作站职工,于xxxx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33年,以前在拉市检查站鸣音林业工作站,后调回金山林工作,由于以前经常下乡爬山,疾劳成疾,于20xx年11月因患动脉血栓在昆明43医院截去了右脚,现在天气变化时,路走多时疼痛难忍,实感残疾人的无奈,因近期家中遇到天灾人祸,造成经济困难,特向总工会请求帮助。

我们夫妻年经时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服从党的“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的号召,生了一个女儿曾桂芬之后就领了独生子女证,一家三口过得很幸福,直到女儿25岁时找了上门女婿,了却了我们夫妻的心愿,今年8月10日喜添了一个小孙子,全家人喜不胜喜,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不幸的是女儿曾桂芬于20xx年8月26日因患静脉窦血栓在市人民医院经多天抢救无效去逝了,丢下了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母亲,刚出生16天的婴儿和年轻的丈夫。独生女儿的不幸逝世如晴天霹雳,给我们全家人精神上,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实感难以承受。

现在家庭的具体困难是,家中4人唯一的收入仅靠我的工资生活,现有工资为2478元以4人为计算,平均每人600多元,老婆无职业,还经常生病,还要抚养小孙子,女婿自女儿死后,情绪低落,在家休息(无业),近期用于女儿生孩子,抢救女儿之病花去了几万元,办理丧事也花了几万元,已经欠下了债,以后抚养无妈无奶的小孙子也需要好大一笔钱,眼下我们的家庭实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恨不能自拨,当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组织,想到了工会,特请求工会给予职工困难补助为谢!

申请人:

申请日期: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5

尊敬的老师各位领导:

我是会计xx级01班学生邵冉,因家庭经济困难,特申请贫困生。我来自济宁鱼台一个贫困的家庭,一家四口人,家还有上学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父母均在家务农,靠种地为生。由于年收入平均起来只有八千多点,还要顾及到正在读中学的弟弟和我,爸妈知道只靠家里这点收入是无法付得起弟弟和我的着高昂的学费的,也只能趁农活比较清闲的时候偶尔的去镇里给别人打打零工挣点钱来维系家用,家里的奶奶身体也是欠佳,经常生病,对于奶奶的身体,爸妈虽然也很头疼,但是更多的却是心疼,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医疗费多贵,爸妈也从来不在乎,只希望奶奶身体能够健健康康!

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天,我们全家人都高兴地喜出望外,我们盼来盼去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是,当爸爸问我学费时,我犹豫了,吞吞吐吐的把8000元的学费说出来时,爸妈都愣住了。或许,对于一般的家庭,这都不是问题,可是对于我,对于我家,如此一个贫困的家庭有多难,也或许只有爸妈心里最清楚。虽然爸妈很快恢复高兴地神态,毅然的说一定会让我走进这个大学的校门,但是爸妈眼里那一闪的无奈却永远的定格在了我的心里。爸妈都是小学毕业,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他们从小吃了不少亏,所以爸妈都希望我和弟弟能够好好学习,学习更多多的文化知识。虽然,我没有很顺利的考上本科院校,但是,无论怎样,我都不

会放弃自己,因为爸妈从来没有放弃我,不为自己,我也要为了在家流血流汗的爸妈。我心里暗暗告诉自己:“邵冉,你一定要争气,一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找个好工作”!

也许,大学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是轻松安逸的,但,对我来说却不是。因为,我要勤工俭学,在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得知国家有这么一项政策,我仿若看到了希望,无论自己能不能申请到这个贫困补助,我都会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对我们贫困生的照顾。

最后我想说:对于这个未知的大学,无论以后的生活是怎样的,邵冉都会坚强的走过去,用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来回报国家,回报这个社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邵冉年月日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6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叫谢xx,现就读于贵校“......”专业x年级,家住xx市x县xx镇xx村第x社。

我父(谢xx)母(李xx)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年高体弱、母亲更是多年疾病缠身,经济上又没有任何外援,只靠父亲农活之外帮人打石头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二十多年来,为了抚育、培养我和姐姐(谢利华)直至送我们读大学,他们尽管起早贪黑地劳动、节衣缩食地生活,还是不得不靠借钱和贷款过日子,如今已是债台高筑、求助无门。妈要治病,姐要谋生,我要读书!

为此,请求学校给与资助。特此申请,不胜感激!

申请人谢xx

日期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7

XX乡人民政府:

我叫柳XX,系AA乡BB村C组村民。20xx年6月28日,严重暴雨引起了巨大山洪灾害,给我家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约七千元。

其中,山场滑坡,数十棵树木遭到毁埋;河沟的水位暴涨,致使沿河分布约0。6亩水稻田被彻底冲毁绝收;临河的三块红薯地(约0。3亩)被洪水席卷而空;洪水漫过鱼塘田埂,大约300斤鱼虾随水溜走。同时,洪水还造成堰沟垮塌,约0。4亩的水稻田失去水源,今年肯定会严重减产,就这样,我家今年差不多所有的稻田都被完全或部分毁坏。此外,大约4。5米的堡坎垮塌,洪水直抵我家泥巴房的屋基,约三小时的水中浸泡造成地基严重变形,维修也得需要一大笔资金。以上损失,村两委曾派人前来实地核查和取证。

总之,本次洪灾给我家财物造成巨大损失,对正常的生活带来较大困扰,目前生活相当困难。为此特向政府申请水灾救助,望政府能伸出援助之手,以解我的燃眉之急。望领导能尽快审查、核实和批复为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7月2日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8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兹有查甫乡中心学校教师管珠林,男.汉.现年45岁。现有5口人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在査甫教育战线上已奋斗了25年,先后在査甫乡的加斜学校,中曲加完小,下曲加完小等条件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了十几年,所任的学科成绩遥遥领先,得到了校领导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因长年累月心系教学工作,在三尺讲台上超付工作,导致体质明显下降,但我热爱教学工作,任劳忍怨。可身体已吃不消了,病魔多处缠身,不得不于20xx年10月做了静脉曲张手术,于20xx年8月做了脾脏切除手术,于20xx年3月做了胆结石切除手术。几次手术下来身体元气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明显不支。更让人伤神的是父母年岁已高,体弱多病。每年要花去很多医药费,负担很重。“屋漏细雨偏有风”,20xx年10月我母亲因急性胆结石症做了胆囊切除手术,20xx年3月我儿子管爱明跟腱断裂又做了手术,几次手术花去医疗费40000元,再加上两个子女上学让我捉襟见肘,由我一人的工资来维持家庭生活,生活非常困难。我希望最困难的时期能得到领导的关怀,组织的温暖,得到一些困难补助,为此减轻家里的一点经济负担,我将会勤勉于工作,回报教育事业。

特此申请,望领导核查批准。

此致

敬礼!

单位:査甫中心学校

申请人:管珠林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9

尊敬的校领导:

本人是09级电力系统自动化02班的学生***,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特申请贫困补助。

我来自内蒙古的一个落后的农村,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技术家庭经济来源单一,一年也就靠着几亩薄田过着生活,这些年来,父母总算省吃俭用的用把我高中学业供完.眼看着我考进了大学可不知大学的学费与我们家的收入相比却是这样的昂贵,在供了我一年的情形下,爸妈实在是没有能力来供我上学了。爸妈都是五十多岁的人啦!年迈体弱根本都做不动体力活了,可仍然的在辛勤的劳作着供儿子上大学。母亲已经年迈体弱根本做不了体力活可仍然还是坚持着劳作;父亲的身体更是令人担心,父亲患有坐骨神经痛做不了重体力活,而且常年吃药打针。我的上学费用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再加上这几年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干旱使得粮食大量减产,原以为最近几年的养牛能够挣到钱,可事与愿违呀!买了牛却挣不到钱,牛过了几个月都生了病不得不把高价买来的牛低价当肉牛卖掉,一分钱都没有挣到反而赔了很多钱,苦不堪言呀!这唯一的经济收入也变得困难了。爸妈实在是为了我的大学费用无能为力,就向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来供我上大学可是那是别人的钱终久是要还的。

我在校一直都是省吃俭用从没有浪费过一分钱。并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刻苦的学习,从未有过不良记录。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学生利益的面前,我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在班级,积极参与院里的各项活动。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这一点所有同学有目共睹。因为我深深的知道,现在没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一家人都在过着清苦的生活,每年高额的学费对父母来说已是不易,再拮据我也实在不好意思再多吃掉家里一点钱。

以上就是我现在的家庭情况。因此希望能够得到学院的补助,缓解一点父母的经济压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9月12日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10

尊敬的各级人民政府:

您们好!

我叫胡方,现年45岁,住观音阁居委会,原岳阳饭店下岗职工,儿子胡超,现年20岁,在读书,丈夫段岳军,现年46岁,无职业。

申请困难补助情况如下:我是1998年因单位破产下岗,由于我的身体残疾(2级),丈夫段岳军于1996年因犯罪判刑十四年,20xx年假释回家,我俩都是40-50岁的人,又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实在是相当困难,长年租住他人房屋,生活是举步维艰,度日如年。我这只残疾的腿站立都困难,特别是20xx年7月25日由于严重缺钙,难以承受身体的重量,再次摔断,欠了很大笔债,没钱补办医保,儿子读书,生活费用等等,想想现在和今后的日子,不知怎么过,真心感谢各级人民政府给予我生活困难补助,让我能渡过这艰难的日子,根据我身体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标准,让我这苦命人渡过余生,十分感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胡方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11

尊敬的领导:

我是联运公司994车队职工xx,86年部队转业安置到公司上班,后公司改制,因当时没有钱承包车辆,公司也没有具体工作安排,之后只好在社会上打零工,工资亦较低,而且又极不稳定。这期间公司一直给我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我个人也承担一部分,现小孩正在上高中,明年也要高考了。高额的学费难以承受,妻子因身体不好也未能参加工作。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只能靠政府低保艰难生活。家庭所有的经济负担全压在我一人肩头,真感到力不从心,日常生活实在是艰难维持。我是一个性格要强的人,一般不会给领导诉困难添麻烦,现真的家庭经济压力太大,我的年龄也不再年轻,加之颈椎职业疼痛,腰椎间盘又突出,较高工资的工作又难找到,以我现在1000多元的收入,还要交纳个人的部分社会保险费用,实在是难以支撑全家的生活开支,真的是有困难。特向领导提出申请,能减免我个人缴纳的部分,由单位帮助缴纳,请求领导给予最低的生活补助,以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恳请领导予以批准为盼。

申请人:xx

时间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1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黄云峰,最近听说单位正在给有困难的职工办理困难补助,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单位的难处,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申请困难补助,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家庭困难,全家三口一日三餐只能靠大鱼大肉维持,根本无钱购买五谷杂粮,无法进行营养的粗细搭配。为此,全家人长期处于高度营养不良状态,并不得不靠人参等高级补品维持营养平衡,时间一长,现在经济已经达到入不敷出的地步。

2。由于长期的大鱼大肉,造成本人患有严重的三高症,身体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前两天单位组织旅游,我连爬四座大山就出现了胸闷气短等不良症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不能更好的工作,又怎么能挣到足够的钱来摆脱现在的经济危机呢

3。由于家庭困难,本人仅仅饲养了三只波斯猫,四只贵宾犬,但就是这几只可怜的宠物,也因为无钱购买猫粮狗粮而造成投喂不及时,看着它们日渐消瘦的小样儿,我实在是心疼不已!在这个富有爱心的世界里,我怎么能以家庭困难为由舍弃它们呢

4。由于家庭困难,加之离单位较远(即使步行也要三分钟才能到达),为了每天能按时上班,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我经常坐公交车上班。即使这样,也因最近家庭异常困难而无钱购买公交ic卡,现在只能打的上下班,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5。由于家庭困难,我基本无钱购买像样而得体的衣服,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我经常穿乞丐服上班,虽然那是一个品牌服装,一件就1000多,但试想一下,要是家里不困难,又有谁愿意穿乞丐服上班呢

6。由于家庭困难,我们一家三口不得不住在100多平米的楼房里。前两天到乡下考察,我发现当地最困难的五保户人均占用土地(含承包田)都在1亩以上,而我家人均占地仅为可怜的33米,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现在连乡下最困难的五保户都不如呀!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完全符合申请补助的条件,如无不妥,请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13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叫***,现年***岁,家住***********院内。本人下岗多

年,因家庭经济困难,经过再三考虑,特申请贫困补助。

我的家庭是一个三口之家:丈夫、孩子还有我。我下岗后因

年龄大,没有多少文化、没有本钱,又没有一技之长,加上身体也不好,只能干一些低收入的活;孩子****,***岁,身体也不好,经常看病吃药,现在*******上中学。由于现在社保基金数比例越来越高,所申请的社保金补贴也一直没有批,所以我每月微薄的收入,交了养老金和医保后就所剩无几。现在的物价特别高,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家庭的艰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未来。全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让我非常的揪心,不知道明天的路在何方。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贫困补助,我异常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全家人商量之后,为维持我们家庭的基本生活,特申请贫困救济补助。我有理由相信党和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恳请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年月日

困难补助申请报告篇14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X中学初一学生XXX的父亲,听说国家和政府可以给我们这种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些生活补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如果各位领导能够批准我们获得困难生活补助,我就可以利用这笔钱改善一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家的具体情况:我叫XXX,今年XX岁,自20xx年下岗至今,一直在打零工为生;我的妻子今年45岁,自我们结婚后就没有正式工作,一直赋闲在家。20xx年,还在我的孩子3岁的时候,我的妻子因为和别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诱发了严重的抑郁症,现在每天都要服用药物并且每年都要入院接收治疗才能勉强控制住病情,基本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经民政部门鉴定,认定我的妻子符合残疾人条件,发放了残疾人证。我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妻子,根本无法找一份固定的长期的工作,只能给人家打零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妻子就会突然发病。所以我的收入很有限,也就是勉强够我们一家三口的吃饭的。至于孩子的教育费用和我妻子的药费都是东拼西凑的勉强维持着,现在我们一家三口住的不足10平米的平房也是租来的,因为经常交不上房租我们曾经在一年之内搬了4次家。我的孩子XXX在学校里品学兼优,不仅担任着班长的职务而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点让我非常欣慰,只是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我很心痛。上面就是我家的基本情况,希望领导能够考虑到我家的实际困难,批给我们一些困难补助,我就能利用这笔钱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决心一定要将孩子培养成才,教育孩子长大以后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

贺根的媒体报道

贺根的媒体报道

贺根:90后大学教师的惊人转身

一个戴黑框眼镜的斯文小伙,顶着草帽,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膝盖上搁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目不转睛,手指不时地滑动。如果不是看到他黝黑的双臂、长满老茧的双手,谁又会把他和“牛倌”联系起来?

他叫贺根,1990年10月生。就在半年前,还未毕业的他已被武汉一所高校破格留校任教。然而,大学期间就不走“寻常路”的他,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随后带领养牛户成立了合作社,当上了“牛老大”。

贺根说,自己成绩并不好,进入大学前一直很自卑,家境尚可的他,一度靠穿名牌服装,以获得自我的认同感。直到进入大学,大家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他开始了真正的发力。因为点子多,善于沟通,贺根当上了班长、学生会副主席;专业学习上,他也不敢放松,在学校第五届学生技能比赛中,他获得了数控铣床项目的第二名。

贺父“天都要塌下来了”

扔下教鞭,牵起牛绳。贺根面容坚定,潇洒地转身而去。“回乡创业养黄牛,这是我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贺根说,刚被聘为教师时,一次他与老乡聊起回乡创业,对方说罗田太穷,资源有限,没有发展空间,这让贺根很不服气,“发挥出罗田的优势,找准路子,照样能致富,华西村最初也没有什么资源嘛。”

贺根说,他小时候放过黄牛,那时候村里总共有几十头黄牛。过了这么多年,黄牛的数量基本没什么变化。他还发现,村里的山坡和小河边,有大量的牧草资源,非常适合养牛。而黄牛易于养殖,疫病风险小,黄牛肉比较“值钱”,市场空间也还很大。于是,他便下定决心,回到老家,大规模养殖黄牛。

然而,当听到唯一的宝贝儿子要回家养黄牛后,贺根的父亲贺国刚第一反应却是:“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个好面子的男人对着儿子吼道:“我和你妈让你上大学,就是不想让你回来放牛,而是让你在城里出人头地,过更好的生活。”

时间不等人,贺根只有从侧面突破。他找到父亲养黄牛的好友,请他帮忙做贺国刚的工作。“姚叔叔他们也搞黄牛养殖,牛养得不多,一年也能赚个三四万。”看到儿子这么坚持,同时好友也在劝说,贺国刚尽管心里依然打着鼓,但还是接受了儿子当牛倌的决定。

见母亲仍有疑虑,贺根让支持他的女朋友给母亲打电话。面对未来“儿媳”的劝说,郑水泉反问道:“养牛又累又脏,你愿意来我家吗?”女孩坚定地说:“我愿意!”

攻下“父母关”后,贺根的养牛事业很快提速。在银行工作过的贺国刚,帮儿子向信用社贷款十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三十万。贺根到临近的英山、麻城、红安买小黄牛。不到一个月,冬暖夏凉的牛舍便盖好了。

今年1月,年关将近,贺根将只养了两个月的十几头黄牛出售,获利万余元。牛刀小试,初战告捷。

青山绿水无关“浪漫”

虽然有青山绿水,空谷回声,但当牛倌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当我们看到贺根的双手时,还是吃了一惊。两只手上全是老茧,左手的一处老茧又刚被磨破。再看手臂,密密麻麻都是被草割伤的红印,道道清晰。

自从开始养牛,贺根每天早晨五时半就得起床。“六点钟就得喂牛吃粗饲料,包括稻草、酒糟,酒糟还是从黄石运过来的。”贺根说,他一共有110头牛,一年得吃200吨酒糟,全靠他从货车上一铲一铲卸到饲料池中,然后又铲出来,分给每头牛吃。下午和晚上,他还得给牛喂一次水和两顿食。

最辛苦的是割牛草。贺根隔一天就要去割一次。吃过早饭后,他自己开着小货车到26公里外的县城,到晚上七八时才能回家。“县里没人放牛,但穿过县城的一条河中有很多草,我们就是去那割。”贺根说,一天下来,他和同伴要割两三千斤草。他手上的老茧、水泡和伤口,几乎都是割草割出来的。

“虽然很苦,但我只要一看到我的牛吃得饱饱的,就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值得。”贺根笑着说。贺根的大部分牛圈养在牛栏中,但还有部分用来育种的牛需要在山上放养。在山上放牛的间隙,贺根会打开笔记本电脑,抽空学习从网上下载的养牛资料,了解最新行情,或者翻看养牛书籍。“这样的放牛娃,我反正从来没见过。有知识,又能吃苦,就冲这点,我相信他能成功。”在贺根家门口,覆钟地村老村支书叶火生竖起了大拇指。

年轻的“牛老大”

虽然还未到年关时的“丰收季节”,但对自己养牛的盈利前景,贺根已经心中有数。

在牛舍,抱着鲜草喂完牛后,贺根自豪地向记者推销道:“这些牛全部是正宗大别山黄牛,优点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张致密、营养价值高,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按照贺根的预计,今年年底,这批牛出栏价值将达到80万元,除去购牛成本、草料、防疫管理、人员工资、水电费外,纯收入不低于15万元。

贺根养黄牛的理想,绝不是“让自己先富起来”。今年是贺根第一年大规模养牛,他便广泛游说周围的小规模养牛户,扩大规模,成立了“罗田县民生牧业养牛合作社”,带动大家抱团闯市场,一起致富。在今年3月递交的成立合作社申请书中,贺根分析道,养牛户各自为政,存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的不足。如果成立合作社,在购买饲料、小牛和设备时,可以低价团购,节约成本;信息不畅是广大养牛户共同的苦恼,成立合作社后,买卖牛还可以借助网络,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在技术上,也可以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互帮互助,提高育牛效率。

贺根已经“集结”了八个养殖户,共养殖大别山土黄牛600多头,已经初成气候。45岁的余科准,以前在外面打工,做了12年服装,今年也回来跟贺根养牛,现在已经投资20多万,养了30多头牛,并扩建牛舍,计划再养30头。“我是务工的农民,既然像贺根那样高素质的大学生,都能回来养牛,不怕脏,不怕累,那我这样出去打工的农民,更应该有勇气回乡创业。”余科准感慨地说。

下一步,贺根还想注册属于他们养牛合作社的品牌。他原想注册的商标是“大别山土黄牛”,但昨天他赶去罗田县工商局注册时,却“不幸”地被告知,该商标已经被一个襄阳人“抢注”了。尽管有些沮丧,但他依然笑着说:“不管商标叫什么,最关键的还是先脚踏实地,把牛养好。当然,我也很希望大家能帮我再想一个商标,我在这里感激不尽啦!”。

怎样在县长留言板,留言

怎样在县长留言板,留言

县长你好,我是德江煎茶人来你淇滩古城做立面改造的工人,我带了几十人给王友仙老板做了几个月没有发过工资,现工人回家了,我还在这里等钱回家,我不赶回家,回家那些工人要钱,现写信向你求助,盼能得到解决为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