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预防传染病,养牛主要要预防哪些疾病

养牛预防传染病,养牛主要要预防哪些疾病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养牛预防传染病,以及养牛主要要预防哪些疾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养牛要注意哪些牛病

养牛要注意哪些牛病

常见牛病防治

尿素中毒

症状:病初行走不稳,精神沉郁,呻吟,全身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口吐有尿素气味的白沫。若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死亡。

预防:保管好尿素,防止牛偷吃,喂牛时要严格控制用量,并溶于水均匀地洒在其他饲料中使用。如果是氨化秸秆,要注意秸秆的氨化效果。

防治措施:病初期灌服食醋或稀盐酸,或用1%的醋酸溶液100毫升加糖1000克、水500克,给牛灌服。

前胃弛缓

病因:本病多因饮喂失调或劳役过度,耗损气血,致使脾胃虚弱。

症状:初期饮欲减少,反刍不足(低于40次),口色淡白,舌苔黄白,常常磨牙,粪便迟滞,其中混有消化不全的饲料,往往被覆粘液。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过食易于发酵的草料,初夏放牧时,应先喂部分干草再去放牧青草,禁止在雨天或在霜雪未化的地方放养。合理使役,及时治疗原发病。奶牛当有胀气消失后,当日勿喂或少喂,待反刍正常,再恢复常量,要饮以温水。

防治措施:补脾益胃,消食理气。健脾散党参50克,白术40克,茯苓40克,干姜50克,甘草20克,陈皮30克,山药50克,肉豆蔻40克,神曲、山楂、麦芽各50克,研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冬痢

诊断:冬痢一般感染后3天就发病,发病迅速,呈急性传播。一个牛群常在一夜间就有2%发生腹泻,大多数牛在两三天里发生同样的腹泻。腹围缩小,体躯发冷、衰弱,有时不能站立。

防治措施:一般采用磺胺脒,每头50克,或痢特灵,每头2克,灌服1次~2次。也可用肠道防腐收敛剂,如松馏油、克辽林等,每头30克~60克,混合漱服,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

牛寒瘫病

症状:患病初期不甚明显,吃草、喝水,大小便均正常,只是被毛有些粗乱,全身发抖,呼出冷气,行动缓慢,以后浑身逐渐发冷,无力好睡,关节和肌肉疼痛。

预防牛病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牛病的措施有哪些

1.加强饲养管理

按科学的饲喂方法养牛,为牛提供优质的饲草料,不喂发霉变质饲料,确保牛只长肉增膘,增强免疫力。做好牛舍的卫生,每日清扫粪污,给牛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牛舍干燥、通风、透光透气。饮水池、食槽,要刷洗干净,确保牛饮食健康。所以,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牛病的重要基础。

2.做好检疫诊断

坚决不从疫区引进牛,引进牛前,要在购牛当地做好检疫,合格后,才允许引进。从非疫区引进的牛,运到养牛基地后,一定要进行三周的隔离观察。三周隔离确保安全后,就可以并入牛群进行饲养。对原有的牛群,要分批分期进行检疫,保证牛的健康成长。所以,按期检疫诊断,是预防牛病重要措施之一。

3.做好牛免疫接种

根据养牛当地的流行病的情况和规律,确定接种时机。定期注射牛的口蹄疫、巴氏杆菌等疫苗。南方天气炎热,可以添加注射流行热疫苗,每年注射2~3次。注射疫苗可有效防止牛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做好牛免疫接种,是预防牛病的关键措施。

4.落实好消毒制度

定期做好,牛舍、运动场、运动走道、食槽以及饲喂用具的清毒。清毒药可用2%氢氧化钠、0.5%的过氧乙酸溶液,二异氰脲酸纳、双链季安盐以及20%漂白粉溶液等,用法用是要按说明进行。落实好消毒制度,认真做好消毒,可以有效阻断细菌的滋生,是预防牛病的最重要举措。

5.做好牛体内外驱虫

做好每年的驱虫计划,定期做好牛的体内外驱虫,一般每年驱虫3~4次,药物可选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左旋米唑、阿苯达唑、以及美里哒唑等。牛体外寄生虫,可用2%敌百虫溶液进行喷洒驱虫,喷洒时要注意,不能喷进牛眼睛、嘴巴或鼻子,以防药物中毒。做好牛体内外驱虫,可以促进牛的健康成长,有效预防牛病。

6.制定好防疫管理制度

牛场门口要设有消毒室和清毒池,消毒室要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池要放有4%的氢氧化钠溶液。外来人员一律紫外线消毒5~10分钟,外来车辆车轮一律进行消毒,人员和车辆,按规定消毒后,才允许进入牛场。怀疑传染病的发病牛,一律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牛的躯体要深埋,做好无害化处理。消除传染谋介(老鼠、苍蝇和蚊子等)。制定好防疫管理制度,也是预防牛病最主要措施之一。

养牛主要要预防哪些疾病

养牛主要要预防哪些疾病

一般常见的养殖牛疾病有以下几种: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腹泻,口蹄疫,放线菌肺炎,布鲁氏菌病,小牛附红细胞体,各种寄生虫病普通病:瘤胃积食,瓣胃堵塞,创伤性网胃心包炎,食道堵塞,奶牛还有酮病,各种蹄病腿病产科病:子宫内膜炎,阴道脱出,子宫脱出,直肠脱出,流产,乳房炎等。更多详细的牛病问题,可以到牛病专题查看:http://www.zhifuniu.com/forum-68-1.html

奶牛传染病及其控制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奶牛传染病及其控制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当前,普遍流行的奶牛传染病主要有:一类传染病口蹄疫,二类传染病副伤寒、布鲁氏菌、结核、副结核,三类传染病黏膜病、流行热等,其他传染病大肠杆菌病等。

(1)具体防疫措施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发生传染病时的扑灭措施。

①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种类的牛群给予相应的饲料营养,从而提高奶牛机体抵抗力。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把好引进奶牛关。如果必须引进奶牛,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并且切实做好逐头产地检疫,证明无传染病才能引进。入群前还要隔离观察两个月,必要时再做一次检疫,证明无传染病才能与原来的牛群混群饲养。建立牛场隔阻消毒制度,把好牛场入门关。奶牛场的大门不能畅通无阻,必须设置隔离,入场的人员、车辆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池内经常保持有效浓度和数量的消毒药液(2%的火碱或4%的来苏儿,冬季可以用生石灰)。人员要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10分钟左右或用0.2%次氯酸钠洗手。对牛舍、周边环境、运动场地面、饮水槽、料槽或料道仔细清扫刷洗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如百毒杀、1210消毒液、84消毒剂、次氯酸钠等)。建立定期检疫和免疫制度,查出传染来源,保护健康牛群。奶牛场要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次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每年要进行两次口蹄疫疫苗注射。如果当地还有其他传染病,同样要在检疫后对阴性牛进行疫苗注射(如流行热疫苗、炭疽菌苗、布鲁氏菌菌苗、黏膜病疫苗等)。如果从外地引进牛,检疫完毕后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健康牛进行免疫,同时淘汰阳性牛。

②传染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

发现传染病牛,应立即隔离。隔离期间继续观察诊断,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对隔离病牛要设专人饲养和护理,使用专用的饲养用具,并禁止其接触健康牛群。及时报告疫情。发现应该上报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疫情,详细汇报病畜种类、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头数、死亡头数、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对炭疽病等急性传染病要禁止剖检,特别情况须剖检的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污染环境使其扩散传染)、初诊病原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必要时应通报临近地区,以便共同防范,防止疫病扩散。全面彻底消毒,对病牛所在的牛舍及活动场所、接触过的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病牛污染的饲料经消毒后销毁,病牛排出的粪便应集中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和消毒。对同牛舍或同群的其他牛只逐头进行临床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清学诊断,以便及早发现病牛。对多次检查无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为阴性的牛要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保护健康牛群。对死亡牛的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法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焚烧或深埋。对严重病牛及无治疗价值的病牛应及时淘汰处理,以便尽早消灭传染源。发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应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划定疫区、疫点,经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封锁,以免疫情扩散。封锁行动要果断迅速,封锁范围不宜过大,封锁措施要严密。

(2)部分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①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偶蹄家畜和偶蹄野生动物,以口腔、蹄部和乳房皮肤(主要是乳头)发生水泡和糜烂为特征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虽然多呈良性经过,但由于易感动物多、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而且人畜共患,因此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该病主要的流行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染来源多、流行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且有一定的季节型。所以防治主要采取综合措施,扑杀病畜杜绝传染来源,并根据流行毒型进行免疫接种。目前有效的疫苗注射能够基本控制该病的继续发展。

②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流产和产后感染、关节肿痛为特征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羊、牛和猪为易感动物。该病可由易感动物传染给人,尤以羊型感染力最强,而且危害很大。目前该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牧区有明显抬头趋势。该病可通过流产及流产胎儿和胎衣的病变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血清学试验进行检查(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对该病防治的原则是把好奶牛引进关,每年检疫两次,及时淘汰阳性牛和病牛。必要时接种S19(牛)菌苗(布鲁氏菌菌苗有残余毒力,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使用时要做好防护,并严格消毒用具)。发现流产牛要先隔离并尽快确诊,对病牛产的犊牛要隔离饲养。

③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病变组织形成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灶为特征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家畜中以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人和牛的结核可互相传染。结核杆菌分牛型、人型和禽型。牛结核主要由牛型结核菌引起,也可感染人型菌和禽型菌,但致病力较弱。牛型菌主要感染牛也可感染猪和人,但不感染禽。人型菌主要感染人,也可感染牛和猪,但不感染禽。禽型菌主要感染禽,也可感染牛、猪和人。该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是:渐进性消瘦,体表淋巴肿大,肺部听诊、叩诊异常,顽固下痢。检疫方法主要是采用提纯牛型结核菌素作皮内注射观察变态反应。对该病主要采取检疫、隔离、消毒、扑杀和培育健康犊牛的方法进行防治。

④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牛中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显著的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皲裂。本病在一般养牛地区都可能存在。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以后变为经常性、顽固性腹泻,排泄物稀薄、恶臭,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凝块。早期食欲正常,精神也好,以后食欲有所减退,逐渐消瘦,眼窝下陷,精神不好,经常躺卧,泌乳量逐渐减少,最后完全停止,皮肤粗糙,被毛粗乱,下颌及垂皮可见水肿,体温常无变化。腹泻有时暂停,排泄物恢复正常,体重有所增加,然后再腹泻,给青绿饲料可加剧腹泻症状,如腹泻不止,经3~4个月可因衰竭而死亡。病牛往往在感染后期才出现症状,因此用药治疗似无意义,预防本病在于加强饲养管理,特别对幼年牛更要注意给予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其抵抗力,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只;如已引进,则必须检查,确认健康时方可混群。对曾有过病史的假定健康牛群,在随时做好观察,定期进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牛只,每年隔3个月做一次检查,连续3次合格者,可视为健康牛,对检查不合格者和临床症状明显的排菌牛应隔离分批扑杀。被污染的牛舍、栏杆、饲槽、用具、绳索、运动场,要用生石灰、来苏儿、苛性钠、漂白粉、石炭酸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或冲洗;粪便应堆积高温发酵后做肥料。

⑤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妊娠母畜发生流产。不仅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有些沙门氏菌,可以使人感染和发生食物中毒,应引起注意。症状:成年牛常以40~41℃高热,昏迷,食欲废绝,脉频数、呼吸困难开始,体力渐衰,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12~24小时时,粪便中带血块,不久变下痢,粪便恶臭,含有纤维素片,间有黏液团或黏膜排出,下痢开始后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病牛可在24小时内死亡,多数在1~5天内死亡,病期延长者见脱水、消瘦、眼窝下陷、可视黏膜充血和发黄,病牛有腹痛,妊娠母牛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检查可发现本菌),一些病例可以恢复,有些牛发热,食欲消失,精神委顿,产奶量下降,经24小时后这些症状可以减退。还有些牛呈隐性经过,仅从粪便排出病菌,但数天后停止排菌。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肠炎及肺炎的病理变化。犊牛:若在牛群中有带菌的母牛,则可于出生48小时即表现拒食、卧地不起、迅速衰竭,常于3~5天夭亡,尸检无特殊变化,但从血液和内脏器官可以分理处沙门氏菌。多数犊牛在出生后10~14天发病,病初体温达40~41℃,24小时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在出现病症后5~7天内死亡。有时死亡率可达50%,有时多数可恢复,病期长的腕关节和跗关节可能肿大,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可用犊牛副伤寒疫苗。治疗:可选用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并给予对症治疗,如输液,强心。沙门氏菌可传染给人,如因吃类病畜和带菌动物未经充分加热消毒的乳制品而发生中毒,潜伏期7~24小时,也可延长到数天,菌数愈多,毒力愈强,症状出现愈早,突然发烧,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和严重腹泻。

奶牛场日常应采取哪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奶牛场日常应采取哪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实行分群分阶段饲养:按牛的品种、性别、年龄、强弱等分群饲养;避免随意改动和突然变换,以保证牛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需要,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②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防暑,排水通畅,舍内温度适当,湿度以50%~70%为宜;运动场干燥无积水。经常刷拭牛体。良好的饲养环境能促进牛体健康成长和繁殖,并能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

③保证适当的运动:每天上下午让牛在舍外自由活动1~2小时,使其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增强心、肺功能,促进钙盐利用。但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牛体。

④供给充足的饮水:肉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饮水。因此,凡有条件的牛场,都应设置自动给水装置,以满足饮水量和饮用清洁无污染的水,保证牛体正常代谢,维持健康水平。

⑤坚持定期驱虫:驱虫对于增强牛群体质,预防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是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牛群驱虫,通常结合转群、转饲或转场实施。驱虫后的粪便应集中处理,防止散布病原寄生虫。

⑥预防各类中毒病的发生:毒素和毒性物质不仅使牛发生中毒病,而且损伤牛体免疫功能,致使许多疫病乘虚而入,导致传染病发生。因此,不得饲喂有毒的植物、霉烂的饲草、变质的糟渣、带毒的饼粕。管好灭鼠药物,防止牛吞食被毒杀的鼠尸。一旦发现中毒现象,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解毒措施。

(2)防止疫病传入

①牛场布局要利于防疫:牛场的位置要远离交通要道和工厂、居民住宅区,周围应筑围墙,甚至挖掘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围沟。场内生产区与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和牛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贮粪场和兽医室、病牛舍应设在距牛舍200米以外下风向偏僻处,以利于防疫和环境卫生。

②贯彻自繁自养:牛场或养牛户应有计划地实行本场繁殖、本场饲养,避免外地买牛带进传染病。牛场必须买牛时,一定要从非疫区购买。购买前须进行检疫。对购入的牛,进行全身消毒和驱虫后,方可引入场内。进场后,仍应隔离于200~300米以外的地方,继续观察至少1个月,进一步确认健康后,再并群饲养。检疫可按国家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中有关规定执行。

③建立系统的防疫制度: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牛场。必须进入者,需要换鞋和穿戴工作服、帽。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入场内。出售牛一律在场外进行。不从疫区和市场上购买草料。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也得更换工作服和鞋帽。饲养人员不得串牛舍,不得借用其他牛舍的用具和设备。场内职工不得饲养任何自留牲畜或鸡、鸭、鹅、猫、犬等动物。患有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人不得饲养牲畜。禁止在生产区内宰杀或解剖牛,不准把生肉带入生产区或牛舍,不准用未煮沸的残羹剩饭喂牛。消毒池的消毒药水要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浓度,一切人员进出门口时,必须从消毒池上通过。

④消灭老鼠和蚊、蝇等吸血昆虫:老鼠和蝇、蚊、虻、蠓等吸血昆虫,能传播牛的多种传染病,消灭它们,尽量减少危害。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在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中,通过消毒杀灭病原体,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一致。对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疫病,以对饲料、饮水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消毒为主;对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疫病,则以对空气消毒为主;对由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传播的疫病,应以杀虫、灭鼠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平时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每年春、秋结合转饲、转场,对牛舍、场地和用具各进行一次全面大清扫、大消毒。

(4)按需要进行预防接种

有计划地给健康牛群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抵抗相应的传染病侵害。为使预防接种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掌握本地区传染病的种类及其发生季节、流行规律,了解牛群的生产、饲养、管理和流动等情况,以便根据需要制订相应的防疫计划,适时地进行预防接种。

(5)发现病牛应采取措施

①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尽快确诊,并迅速将疫情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当地防疫、检疫机构报告,以便接受防疫指导和监督检查。

②对病牛和可疑病牛污染的场地、用具、工作服及其他污染物等必须彻底消毒,吃剩的草料及粪便、垫草应烧毁。

③病牛及疑似病牛的皮、肉、内脏和牛奶,须经兽医检查,根据规定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利用或焚烧、深埋。屠宰病牛应在远离牛舍的地点进行,屠宰后的场地、用具及污染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养牛预防传染病和养牛主要要预防哪些疾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