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有没有大型养牛长?80年代钢材生意利润有多大

抚顺有没有大型养牛长?80年代钢材生意利润有多大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抚顺有没有大型养牛长的一些知识点,和80年代钢材生意利润有多大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除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你还知道圆明园受过哪些破坏或者毁灭

除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你还知道圆明园受过哪些破坏或者毁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帝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溃兵和匪民的趁火打劫。

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兵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

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

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

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80年代钢材生意利润有多大

80年代钢材生意利润有多大

80年代,湖南村民偷卖钢材获利300万,牵出中国军事工程6501

南宫钦

2022年3月7日18:43

关注

电影《你好,李焕英》为观众带来了很多欢笑和感动,获得了大量的好评。

但有网友对一个细节提出了质疑:为什么电影中李焕英所在单位的人们说的都是东北话?这个单位不是在湖北吗?

有人指出这是因为该片剧组里大多是东北喜剧演员,因此就“穿帮”了。

但很快就有真正了解情况的网友给出解释,影片中李焕英的同事们本来就有很多东北人。

不只是李焕英所在的这一个单位,事实上当时全国各地很多重工业厂区都通行东北话,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正是当年动员了全国400多万人参与的“三线建设”。

放牛老汉的意外发现

三线建设如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在互联网上、影视剧中都可以正常提及,一些当年的大型设施甚至已经作为景区开放。

但在三线建设进行期间,乃至到了已经停缓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有具体的三线建设工程都是高度保密的,就是大家都听说过“三线工程”这个词,但具体有些啥工程,民间没人说得上来。

不仅是民间,往往就连三线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都是不知情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湖南省临湘市公安局的民警发现了一件怪事。

连续几天,市里的几家废品收购站都收购到大量的废旧钢材。

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起两起,据民警粗略统计,几天内被卖到全市各个收购站的钢材总价值已经3百万元了!

临湘市公安局意识到可能遇到了一个倒卖钢材的大案,由于附近没有钢铁厂,民警们怀疑可能是有团伙在外地盗取钢材后,拿到临湘销赃。

民警们立即行动起来,在市内的几个废品收购站蹲守。

可等抓到人之后民警却发现,并不是什么团伙,拉钢材来卖的都是本市忠防镇丘坪村的普通村民。

村民们倒也配合,很快就把这些旧钢材的来历交代了,可民警们听完却只觉得难以置信。

村民们表示,这些钢材都是从一个“迷宫一样的山洞”里捡来的,而发现这个山洞的是丘坪村一个养牛的老汉。

不久前,老汉为了找一头走丢的牛,把附近一片山上很多原来没走过的地方都找遍了,最后牛找到了,同时也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山洞口。

洞口很大,老汉惊讶于自己居然不知道附近有这么巨大的一个山洞。洞里面黝黑,但老汉看出这是一个人工开凿的洞,因为地面上有铁轨通进洞里。

出于好奇老汉往这里走去。他原本以为这里应该有人,但走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洞里既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一盏灯。

洞里很干燥,气温比外面略低,老汉走进去之后借着外面的阳光也没看到洞的尽头。

老汉回去把事情告诉了村民们,几个胆大地带着手电一起二次探洞。

这一次村民走得很深,发现这个洞不仅深,而且还有分叉,不同的分叉通往不同的洞腔。

各个洞腔看起来不尽相同,有的洞腔是一个竖直的天井,可以看到天空,村民们站在天井下目测了一下高度,感觉至少有六七十米。

而且他们发现了不止一个出口,每个出入口大小不同,大的能通火车,小的也能过卡车。

这到底是个什么洞呢?村民们面面相觑,几个人都在这村里生活几十年了,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大个山洞!

但他们看到洞壁上有一些残存的标语和海报,内容就是十来年前的那些,这么说这个洞是那时开凿的吗?

当然相比于这些问题,村民们更重大的发现是洞里散落着不少钢材,看起来应该是已经被人遗弃了,因此就有了把钢拉到城里卖掉的想法。

民警们在村民的带领下考察了山洞,虽然证实了村民的说法,但民警们也对这个洞的来历一头雾水。

结果他们向当地政府咨询后,当地政府居然也对这个巨大的人工山洞毫不知情。

直到进一步向上汇报,当地政府才知道这个山洞的真面目是什么,它的名字叫“6501工程”。

6501工程

如今6501工程早已被解密,当年村民们发现的山洞已经被改造成旅游景点部分开放。

当年村民们对6501的探索并不全面。整个工程是将花岗岩山体掏空建成,结构如同蚁穴,分上中下三层,共有厅室25个,总长度达到17000米,通风竖井17个,最深的垂直深度达80米。

其工程量可想而知。那么这个工程究竟为何而建,又是为何被废弃的呢?

这个工程上马于1965年1月,其代号之所以叫6501,是因为它肇始于中央军委1965年的第一号文件。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一度面临着十分恶劣的外部环境。

1960年,印度对西藏觊觎良久。

虽然在1962年被我军痛击,但仍未彻底死心;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时刻等待机会,试图借助美军力量实现反攻大陆。

而美国1963年时侦查到我国西北地区的核工厂设施情况,断定我国核武研发即将成功,于是联络蒋介石以及苏联,计划对我国核工业进行毁灭性破坏。

鉴于国内外局势,1964年,党中央更改了原定以“抓吃穿用”为方针的三五计划,提出了以备战为导向的三线建设计划。

毛泽东主席提出,将全国根据地缘条件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类地区,一线即可能成为二线的地区,包括边境地区以及全国各重要城市。

三线则是战时可做为大后方的地区,包括广袤的中西部省份。二线是介于一三之间的缓冲区。

而所谓三线建设,可不仅是简单地“深挖洞、广积粮”,而是要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基础设施到大学研究院的整个国民生产体系进行一个备份。

三线建设的目标是以四川贵州一带为中心,建立一套“小而全”的国民生产体系,成为中国人以备不虞的大后方。

当然三线建设并不局限在四川贵州,整个中西部腹地都在建设范围内,因此建设内容还包括连通中西部腹地的铁路网。

1965年初,抚顺炼厂建设工程公司接到石油工业部的指令,组建一支代号6501的生产队,开赴湖南省临湘县长岭山区建设一座炼油厂。

公司迅速组织人员,由公司副经理张源担任6501生产队经理,带队南下。

长岭这个厂址是由时任石油工业部基建司总工程师敖明模选定,兼顾隐蔽性和交通便捷性,石油部预计在这里建成一个年加工量150万吨的炼油厂。

长岭炼油厂于1971年建成投产,建成后虽然历经波折但一直稳步发展,它就是如今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的前身。

那么山体里那座名为6501的巨大废弃山洞跟它是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那座废弃山洞是准备作为长岭炼油厂的油库而建设的,是6501工程的一部分。

凿洞作业1966年正式开始,这座山上原本就有一个天然的洞穴,当地人称其为“泥水洞”,工程队依托这个天然洞穴进行作业。

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是极其庞大的,数年的施工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建设人员补充进来。

而作为一个重工业项目,这些人中的骨干力量一般都是从东北调来的。

据一名当年参加了6501工程的长岭炼油厂老员工回忆,他1969年作为石油建设者子女学徒从抚顺来到临湘,当时还不到16岁。

作为学徒,他们上午参加技能培训,下午上工地搬石头,晚上学习讨论。培训只有短短几个月,之后就要正式参加工作。

其实当年湖南岳阳(临湘属于岳阳)一带山区里不止6501这一个三线工程,由于这里有了炼油厂,因此配套的合成氨厂、化纤厂、纺织厂也陆续上马开建,全都建在山沟里。

据亲历者回忆,当年高峰时期,在岳阳一带的山区里参与建设的部队和地方单位人员可能有数十万。

这些人一开始睡席棚子,建好部分厂房就进厂房里铺木板睡,只有休息日才回驻地或县里。

6501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进行的,长岭炼油厂71年建成投产,而6501山洞到最后并没有建成,这又是为什么呢?

山洞的建设停止于1973年,据说跟913事件有关,因为据说6501工程是由林牵头的。

当然,即便没有这个因素,6501山洞也难逃被废弃的命运,当年全国各地有很多这种以防空袭为目的建设的山洞,可后来战争并没有发生,因此也就停建了。

例如重庆的816山洞,停建于1984年,如今也被改造为旅游景点了。

影响深远

事后来看,当年老一辈领导人所担心的大规模战争并没有发生,因此到七十年代末,大部分三线建设工程也就停建下马了。

不仅很多耗资巨大的防空洞成了烂尾工程,很多当初建在山沟里的工厂也都因为不方便又搬了出来。

因此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对三线建设持批判态度,认为它空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本就不富裕的民生增添了巨大负担,最后又没用上。

持这一观点者进一步指出,当年老一辈领导人错误估计了国际形势,美苏领导人并非战争狂人,并没有侵略中国的意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来,人们在目睹了国内外很多事情后,对当年的三线建设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新的观点认为,正是因为当年我们做了积极地准备,敌对力量才经过权衡之后放弃了发动侵略。

例如三线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发展战略威慑能力,包括洲际导弹和战略核潜艇,当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正是靠三线建设的举国动员,我们才把战略核潜艇造出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三线建设并没有失败,正是通过三线建设,我国才有了更全面、更均衡的国民生产体系。

在三线建设以前,我国的工业制造、科研院校都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长江沿线的几个点上,广大中西部腹地的人口很难被惠及。

而经过三线建设的“备份”操作,这些资源得到了有效均衡。

四川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陕西汉中的陕西理工学院、湖南常德的华南光电集团、四川峨嵋县的西南交通大学、贵州遵义的遵义医学院、四川合川的中国矿业大学…

这些都是当时通过拆分北京、上海、南京、大连等地高校的科系,搬迁到当地组建的。

而生产单位就更不用说了,从民用轻工业到军用重工业,从制药到航天,各门类都进行了拆分备份,上面提到的6501工程就是将抚顺炼油厂备份到了湖南临湘。

这些拆分并支援到中西部腹地的单位就像种子,在当地扎根发芽,如今很多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三线建设时期我国新增铁路8046公里,三线地区铁路占全国比重由1964年的19.2%提高到34.7%。

四川、贵州的很多城市都是因三线建设从无到有,拔地而起。三线建设为我国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九十年代,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视察四川企业时特别提到:海湾战争之后,我们对三线建设的意义应该有新的认识…

总的来讲,毛主席当年做出这个决策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所谓“居安而思危”,西南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战略大后方,而正是三线建设使这里拥有了成套的现代化生产能力,使广袤的国土依然具有战略纵深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三线建设:艰难时期的国家创业,中国青年报,2021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过敏性鼻炎千万不要拖,2022新方法你得知道!

广告

清华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过敏性鼻炎千万不要拖,2022新方法你得知道!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