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养牛的基地有没有,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口密度大吗

白庙养牛的基地有没有,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口密度大吗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白庙养牛的基地有没有的问题,以及和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口密度大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三都农业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政协、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农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柳源香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现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6.3万亩,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3.04万亩。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7.15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4.23万亩。全年大牲畜存栏10.9万头、出栏1.8万头,生猪存栏16.05万头、出栏18.05万头,柳源香鸡存栏81.05万羽、出栏150万羽。“185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施“185工程”17.06亩,“185田”6.36万亩、“185山”9.3万亩、“185工程”畜禽及水1.4万亩。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个,完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完成“山野水晶葡萄”品牌国家注册,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

(二)特色产业主要成效

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政策和项目上,得到国家、省和深圳对口扶持,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上狠抓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定并推进主导产业—-茄果类早熟蔬菜、野山水晶葡萄、九阡李、脐橙等种植上规模。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初具雏形:北面乡镇合江、大河、丰乐、三合、交梨、普安成为早熟蔬菜生产区;南部的水龙、周覃、廷牌、三洞、中和、九阡等乡镇为冷凉蔬菜生产区;东部都江、打鱼、拉揽和西部的大河、丰乐、合江为柑桔生产区;交梨、普安、三合为葡萄生产区;九阡、扬拱、周覃为九阡李生产区;恒丰、塘州、廷牌为辣椒生产区。

2、果蔬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蔬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1147元的66.1%,达到758元。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16.30万亩,其中冬春蔬菜7.75万亩;夏秋蔬菜8.55万亩。商品蔬菜13.04万亩,产量23.15万吨,产值3.9亿元,纯收入2.6亿元;其中冬春商品蔬菜播种面积6.20万亩,产量11.62万吨,产值1.9亿元,纯收入1.24亿元;夏秋商品蔬菜播种面积6.84万亩,产量11.53万吨,产值2亿元,纯收入1.36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7.15万亩,总产量为4.41万吨,总产值1.65亿元。种类主要有葡萄、九阡李、脐橙、椪柑、杨梅等。其中,葡萄总面积达3.05万亩,挂果面积1.78万亩,总产量2.60万吨,总产值1.04亿元。蔬菜产业和野山葡萄已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3、三都柳源鸡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一是特色良种体系初具规模。建成柳源鸡原种和3000套扩繁场各一个,年可供鸡苗20万羽以上。二是规模化程度得到提升。2011年全县养殖柳源香鸡1000羽以上规模养鸡户发展到91户,其中年出栏10000羽以上11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20户,年出栏1000羽以上61户,养鸡小区3个,解决农民工就业4000人,带动农户160户4800人。发展规模养鸡已成为广大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新兴产业,2011年全县出栏柳源香鸡150万羽,总产值6525万元,实现利润2050万元,全县农户户均养殖柳源香鸡增收330元左右,小型规模养殖户年均增收1—1.5万元,中型规模养殖户年均收3—5万元,较大规模规模养殖户年均增收10万元左右。计划2012年出栏柳源香鸡200万羽,“十二五”期末实现年出栏500万羽的目标,力争把三都建设成黔南乃至全省最大的地方特色优质肉鸡养殖大县。三是养鸡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柳源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养鸡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不断推进,养鸡户对疫病的防疫意识、环境消毒意识、日常管理等明显增强,饲养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成活率、出栏率大大提高,商品鸡出栏率一般达到90%以上,高的达98﹪。四是特色优势初步显现。目前柳源鸡产业在我县19个乡镇实施,通过对柳源鸡特色产品的开发与打造,已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特色养殖优势初步显现。目前活鸡远销重庆、贵阳、凯里及相邻的都匀、丹寨、独山、荔波等地,三都柳源鸡开发有限责任公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活鸡批发市场建立了三都柳源鸡供销伙伴,预定年销售量在5万羽以上。五是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有县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农民家禽业专业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建立,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

4、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通过项目带动、试验、示范和推广,基本形成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在运作机制上,通过建立果蔬、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材料、新方法试验,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品种储备;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已建立了农残和亚硝酸盐检测体系,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监控,注册了“江柳”牌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商标。获得了农业部、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蔬菜、无公害水果等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面积6万多亩,大大地促进了我县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2012年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计划

根据我县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条件及农民科技种养水平情况,将全县分为“一带三区五线十园百点”即

一带:百公里“185工程”特色产业带,包括从交梨—普安--丰乐—大河—合江—塘州--廷牌—恒丰、三合—水龙—中和—三洞—周覃—九阡—扬拱、三合-拉揽-打鱼-都江-坝街-羊福-巫不。

三区:西北面特色产业核心区,包括大河、丰乐、合江、三合、交梨和普安等六个乡镇。重点发展早熟蔬菜、葡萄、柳源鸡。南面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区,包括周覃、廷牌、九阡、扬拱、三洞、中和、水龙、塘州和恒丰等九个乡镇。重点发展夏秋蔬菜、葡萄、柳源鸡和九阡李。东面特色产业扩展区,包括拉揽、打鱼、都江、坝街、巫不和羊福等六个乡镇,重点发展葡萄和柳源鸡。

五线:交梨—普安--丰乐—大河、三合—大河—合江—塘州、交梨-三合-水龙-塘州—廷牌—恒丰、水龙-中和—三洞—周覃—九阡—扬拱、拉揽--打鱼--都江--坝街—羊福--巫不。

十园:大河、合江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普安万亩水晶葡萄科技示范园、丰乐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交梨万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南面万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南面万亩蔬菜(辣椒)科技示范园、九阡、扬拱万亩九阡李科技示范园、东面万亩椪柑科技示范园、周覃现代农业示范园、三洞畜禽养殖科技示范园。

百点:在全县百公里沿线特色产业带上建成百个规模种养示范点。

(一)蔬菜产业

2012年蔬菜产业计划发展面积19万亩(含复种),比2010年增加58.33%。其中辣椒7万亩,比2010年增加66.7%;叶菜3万亩,比2010年增加200%;番茄1.6万亩,比2010年增加100%。比2010年增收1.26亿元,人均增收382元。

第一、二线为早熟蔬菜和延秋蔬菜产业带,包括三合镇、大河镇、丰乐镇、合江镇、交梨乡、普安镇等西北河谷、宽谷地区,由于海拔低,地势低洼,冷空气受周围山脉阻挡,气候湿热,适宜发展早熟蔬菜和延秋蔬菜。第三、四线突出高中海拔优势区域,“围绕“两广”市场,包括水龙乡、中和镇、三洞乡、周覃镇、廷牌镇、塘州乡、九阡镇、恒丰乡、扬拱乡等南部低山宽谷盆地,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适宜发展夏季蔬菜。

1、早熟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早熟蔬菜生产利用稻田种植,采取“菜~稻~菜”生产模式,既可增加群众收入,又不影响粮食生产。县内的低热片区,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适于种植冬春早菜。主要分布在北部低热片区的6个乡镇51个村,即三合镇11个村:三合、交杠、晨光、三郎、猴场、巫塘、牛场、姑挂、龙台、中乐、中纳;大河镇8个村:大河、打锄、营寨、山勤、怀所、拉江、龙场、甲排;丰乐镇的10个村:平寨、交然、尧基、巴若、交同、沃屯、马场、巴林、新立、鼠场;合江镇10个村:合江、后山、奇江、麻拱、庸寨、巴佑、五星、平荡、联江、中江;普安镇的7个村:普屯、平和、新华、双江、小河、燕高、星光;交梨乡5个村:即前进、新联、阳冬、王家寨、永兴。种植种类以茄果类蔬菜为主,其它如早熟大蒜、菜用马铃薯、瓜豆类、甜糯玉米蔬菜等作补充。

2、夏秋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1)延秋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延秋蔬菜指低热地区水稻收获后种植的蔬菜,采用“菜~稻~菜”模式,即第一季为冬春菜,第二季为水稻,第三季为延秋菜,该模式既可增加群众收入,又不影响粮食生产。选择在热量条件好、交通方便,有水灌溉的北部地区。延秋蔬菜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低热片区的5个乡镇23个村,即三合镇的猴场村、晨光村、姑挂村和牛场村;大河镇的怀所村、大河村、龙场村、拉江村、营寨村和打锄村;丰乐镇鼠场村、新立村、沃屯村、马场村和平寨村;合江镇合江村、奇江村和后山村;交梨乡前进村、新联村、阳冬村、王家寨村、永兴村。种植种类为瓜豆类、茄果类、大蒜、甘蓝、白菜和莴笋及其它蔬菜等。

(2)夏季蔬菜商品基地

夏秋蔬菜为7~1O月份采收,因此,需要将部分稻田改种蔬菜,采用菜~菜~菜模式,该模式可提高群众收入。选择在气候冷凉,稻田多,交通方便,有水源的南部山区。夏秋蔬菜(含佛手瓜)商品基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9个乡镇44个村,即:周覃镇的场坝村、三院村、拉近村、新合村、板料村、新各村、播花村、板光村和三江村;廷牌镇的廷牌村、化贤村、羊楼村、廷新村、本托村、的空村、新仰村、甲乃村和高潮村;恒丰乡的丰来村、塘党村、板力村、留连村;水龙乡的独寨村、马联村;塘州乡的雄寨村、梅花村、梅育村、塘州村、中化村、石旺村、板良村;九阡镇的水各村、白庙村、姑偿村、母改村、板高村;扬拱乡的新阳村、扬拱村;中和镇的姑引村、庞寨村;三洞乡达便村、水根村、下街村、善哄村和群力村等种植种类为茄果类、瓜豆类、甘蓝、西兰花及其它蔬菜等。

(二)水(干)果产业

2012年全县水果产业计划发展面积达10.8万亩,比2011年7.15万亩增加51%。其中葡萄达6.5万亩,比2011年3.05万亩增加113.11%。投产后总产值达6.5亿元,增115%,总收入4.55亿元,比2011年增2.45亿元,人均增收743元。核桃产业2万亩,主要分布在九阡、扬拱、恒丰、廷牌、塘州、水龙、三洞、周覃、中和、普安、打鱼、巫不、交梨、都江、坝街等15个乡镇。

1、全县水晶葡萄建设重点是以交梨乡、普安镇为核心,联动三合、丰乐两镇,极力打造我县北大门7万亩野山水晶葡萄核心示范产业园区,以“两高”过境及轧道出口沿线、“321”国道沿线、三都—旷家店县级公路沿途、交梨—猴场村级公路沿线、磅房—-高洞片区村级公路沿线、大坪—-杨家坡—-半坡—-姐刹的山脊沿线产业带、普安火车站周边纵深坡地、杨勇关—-丰乐乡级公路沿线葡萄产业长廊、普安—-总奖沿线的村线公路两旁、丰乐鼠场—交然县级公路沿线、丰乐—敖寨村级公路沿线区域,实行纵横交错、连片开发野山水晶葡萄核心示范产业园区;

2、实施本县“北果南移”战略,在南片区以水龙为中心,带动水龙—塘州—廷牌—恒丰、水龙—中和—三洞—周覃公路沿线发展野山水晶葡萄产业带4万亩,其中水龙重点是以县级公路沿线为主导,以水龙—地祥、地祥—白家寨村级公路为辅助进行开发。

3、东面林区的拉揽、打鱼、都江、坝街、巫不、羊福等乡镇以“321”国道、过境“两高”为主线,发展野山水晶葡萄1万亩;

4、以合江镇奇江—甲倒—塘州丁寨—安塘——拉海—拉下—杨猛—廷牌阳安—板老—廷牌街上的村级公路沿线、廷牌—周覃公路沿线,以及周覃播花—和周一线,发展2万亩加工型(酿酒)葡萄产业带;

5、以三合、大河、丰乐、合江等乡镇公路沿线低山河谷地带,打造万亩提子葡萄高效栽培示范产业带。

(三)畜牧产业

至2012年,实现出栏肉猪19.52万头,出栏肉牛1.86万头,出栏肉羊0.75万只,出栏家禽200万羽,水产品产量达3000吨,肉类总产量达20813吨,禽蛋产量586吨。生猪存栏17.4万头,肉牛存栏8.47万头,肉羊存栏0.6万只,家禽存栏150万羽。大鲵养殖数量达0.1万尾;培育和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及县级龙头企业12个;新增万头猪场(小区)1个,新增2千头猪场2个,新增百头猪场40个,新增50头养牛场1个,新增100只以上规模养羊场或200只以上规模养羊小区5个,新增1000羽规模养禽场36个。

1、特色柳源鸡产业。柳源鸡是我县的一个新兴项目,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县柳鸡产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现建有柳源鸡扩繁场一个,存栏种鸡1万羽,1000羽以上规模养鸡户90户,2011年全县可出栏柳源鸡106万羽,计划2012年新增规模养鸡户100户,全县共出栏柳源鸡150万羽。

2、产业带建设

特色柳源鸡产业重点建设好以下五个产业带:

一是指交梨乡杨勇关—普安镇—丰乐镇—大河镇—合江镇西北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的交梨乡前进村,普安镇普屯村、燎原村、燕高村,丰乐镇的平寨村、沃屯村、交然村、新立村、鼠场村,大河镇的拉江村、龙场村、打锄村、大河村,合江镇的奇江村、胜利村、麻拱村、平荡村、拥寨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二是指交梨乡新联村—三合镇中乐村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交梨乡的新联村、王家寨、高屯村、羊送村,三合镇苗龙村、巫塘村、交向村、三郎村、中纳村、牛场村、姑挂村、中乐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三是指水龙乡—塘州乡—廷牌镇—恒丰乡西南部产业带。以公路沿线水龙乡的马联村、独寨村,塘州乡的中化村、水平村、梅育村、塘州村、板良村,廷牌镇的新仰村、化贤村、廷牌村,恒丰乡的本托村、芒勇湖村、丰来村、塘党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四是指水龙乡—中和镇—三洞乡—周覃镇—九阡镇—扬拱乡的南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水龙乡水龙村,中和镇的庞寨村、和寨村、中和村、姑引村,三洞乡的板告村、红星村、群力村,周覃镇的新各村、新合村、场坝村、三院村,九阡镇的水各村、水条村、白庙村、姑偿村、板高村,扬拱乡的新阳村、水昂村、扬拱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五是指三合镇—拉揽乡—打鱼乡—都江镇—坝街乡的东面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三合镇三合村、拉揽乡的拉揽村,打鱼乡的打略村、打鱼村,都江镇的柳叠村、上江村,坝街乡的坝辉村、羊瓮村、坝街村为重点,辐射带动羊福乡、巫不乡发展。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业定位小而全。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由于各乡镇面散、点小、不上规模,造成区域特色不够明显,规模优势不够突出。主要是因为在产业发展上定位太多,不分取舍,力量分散,导致小而全的产业态势,缺少专业化生产和加工,农产品无法在国内外市场占有比较稳定的份额。

2、加工企业少而小。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加工程度低,农民难以拿到生产订单,家庭经营和生产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经营中潜伏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和不可预测因素,使许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变得茫然而无所适从。不仅要承受自然风险、经营风险,还要承受市场风险、价格风险,农民的经营收入得不到保障。

3、产业经营方式粗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然传统落后,温饱农业、自给自足生产理念难以改变。先研究自给自足,再考虑产品销售,势必导致以农户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存在着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差,品种多、主导少,投入多、效益小的问题,再加上产品包装粗放、优劣混杂,没有品牌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4、市场开拓意识淡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完备,信息手段不先进,产品吞吐能力不大,与农业生产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要求极不适应。在干部和群众中,还有许多人只注重抓生产,不注重研究和开拓农产品市场,如果没有把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领进千变万化的农产品大市场,难以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县现有的市场信息、科技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和专业大户发展缓慢,目前省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规模带动产业力度还很小,没有真正形成“五统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引导等不够,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部分地区仍然是农民单一的分散经营。

6、基础设施落后。一是果树、蔬菜、畜牧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种养地到主干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成为制约畜牧、果蔬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二是浇排灌设施严重滞后,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直接影响了果蔬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三是冷冻库设施刚建立,分布不均,贮运能力有限、销售时间短,销售价格主动权在收购商,群众所得收益不高。四是柳源香鸡产业前期投入大,农民投入有限,我县财政紧张,制约了产业的扩大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措施。强化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我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把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按照“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一个产业、一家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要求。成立县和项目乡(镇)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实施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项目实施。组织和指导编制项目计划,落实任务,建立保障制度和管理措施。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指导人员全程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带头创办示范点的模范作用,建立“185”工程推进工作责任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布局,将具体规划落实到人、任务细化到村、组和田块,做到每个乡(镇)都办有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技术措施

1、组建专家组。聘请李桂莲、王天文、李琼芬等省州果蔬专家作产业指导,解决产业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和项目申报工作把关。

2、抓好技术服务。一是整合培训项目和资金,向“185”工程倾斜,落实技术服务责任制,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技术服务队伍奖惩机制,强化对乡(镇)农技人员的管理,明确责任到人,切实做好以示范点为主的技术跟踪指导、培训服务,确保科技示范效果;大力推进“土专家”的聘用机制。二是抓好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良种良法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率。三是抓好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科学、绿色种植的意识。四是抓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加强预测预报,准确发布防治信息,认真落实防控措施,严把防控关口。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实施人员技能。做好技术干部和农民不同层次培训,同时还要适时进行技术更新培训。培训方法将采取办培训班、广播、电视等建立技术服务网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技术培训服务。

4、抓好宣传指导。一是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加强市场信息和订单生产服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深入指导群众做好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群众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进种植技术,实施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市场化营销。

5、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蔬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安全规程实施,加强对生产过程特别是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主推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生物农药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上市安全,维护我县农产品“优质、生态、绿色、高效”的良好形象。

6.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管理。一是农业、畜牧、供销、农机等农资供应单位积极组织供应秋季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机耕等筹备供应服务工作。二是农业、供销、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

(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国发2号文件和黔党发9号文件,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进一步加大对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外商联系,邀请外商到我县考察水晶葡萄、早熟蔬菜、柳源香鸡等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争取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政策措施。一是实行特色农业产业统一规划,基地连片开发。在不影响原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巩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搞好土地流转。二是实行谁开发、谁承贷、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推行“公司(农技人员)+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实行项目承包。鼓励农技干部、行政人员到项目基地承包、领办、协办项目,责权利挂钩,奖惩兑现。四是开通绿色通道,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五是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口密度大吗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口密度大吗

人口:约48.73万人

人口密度:252人/km2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已崆峒山而文明于全国.现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崆峒区辖3个街道、4个镇、13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东关街道、中街街道、西郊街道、四十里铺镇、崆峒镇、白水镇、草峰镇、安国乡、柳湖乡、花所乡、索罗乡、香莲乡、西阳回族乡、大秦回族乡、白庙回族乡、寨河回族乡、大寨回族乡、上杨回族乡、麻武乡、峡门回族乡。

全区辖13个乡、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有252个村、14个城市社区。全区总面积1936.1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48.73万人,人口密度251.7人/平方公里。有回、满、藏、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

历史沿革

平凉市崆峒区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2年),此后一直为郡、府、县治所,历设过州、府、道、郡、军、太仆寺、苑马寺、行省等重要军政机构。民国时期设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国后一直为平凉地委、行署、军分区所在地。1949年成立平凉县,1950年设平凉市,1964年撤市复县,1983年恢复县级市至今。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2年8月28日改名为平凉市崆峒区。

区域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16.7℃,年平均气温9.4℃,年降雨量644.2毫米,日照2288.4小时,无霜期178天。

2005年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58亿元。全区人均地区生产值为8516元。

自然资源

崆峒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地下矿藏有煤、铁、铜、磷、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白云岩、陶土、粘土、耐火粘土、石膏等16种12大矿点,其中水泥石灰岩和化工石灰岩品位较高,储量达5亿多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2亿立方米。植物资源1300多种,动物资源50多种。

电力供应充足,有120万千瓦火电厂1处,330、110千伏和35千伏特等变电站7处,小水电站1处。

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百合、山药、杏干、黄花菜、蕨菜、洋芋等,畜产品质优量大,尤以牛肉、羊肉、皮毛出名,植物资源1300多种,沙棘等经济植物和甘草等药用植物100余种,动物资源50多种,水产资源以淡水鱼、甲鱼为主。有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变电站各1处,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处,小水电站一处,120万千瓦平凉火电厂已正式投入营运,电力供应非常充足,同时探明市郊南塬地热水水质优良,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平凉市崆峒区太统铁矿属小型矿床,本矿点属于二迭统山西组煤系地层中,含矿岩系为厚层状石英砂岩及薄层状砂质、碳质而页岩,夹菱铁矿结核。菱铁矿共有三层:底层矿厚为15米,结核连接成似层状,含矿系数6.54%;中层矿厚5.52米,结核为球状,含矿系数6.54-3.7%;上层矿厚3.94米,含矿系数为4.87-3.67%;主要铁矿物为菱铁矿,少量褐铁矿。铁品位30-40%,Mgo1.1-2%,Sio29%,地质储量43.1万吨。目前还没有开发利用。

铝土:铝土矿属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产生于山西组(P1S)底部,矿产地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境内,有大台子、红庄子、王店三地,其中大台子铝土矿规模较大,其它两地皆为矿点。大台子铝土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2′31″,北纬35°22′14″,位于贺兰褶带的南端,矿床生于寒武系古地形中的喀斯特凹陷内,属陆相沉积矿物,产品位AL2O352-69%,Sio2-20%,Fe2O30.75-1.8%,已探明C级储量5.5万吨。

石灰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太统山至大台子一带,长约20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地质运量储量21亿吨,其中太统山化工灰岩储量为3000万吨。矿床赋存条件好,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优,其主要化学成份Cao50-52%,MgO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崆峒区麻川乡大台子、水泉湾等地,已探明地质储量500多万吨,地质远景储量2亿吨。矿石产于上寒武系和奥陶系,露天矿床,矿体厚度大、矿石品质好,主要化学成份MgO20.8-22%,CaO27%,MgO1.1-2%,SiO膨润土:膨润土矿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南东,东经106°48′02″-106°48′42″;北纬35°21′41″-35°22′24″。矿区地层属上三迭统延长群中亚群,共有三个矿层,累计厚度为10.64米,走向长200米至1000米,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蒙脱石占46-78%,膨润土地质储量141.37万吨。膨润土具有特殊的吸水性、膨润性、胶结性、阳离子交换性和分散性及润滑性等,可在冶金、铸造、石油钻探、化工等工业中充当粘结剂、增塑剂、交换剂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价值。目前平凉市崆峒区地矿局准备开发利用。

地热水:平凉市崆峒区地热水主要有下白垩系盆地厚层状矿岩构成的蓄热和蓄水层,其上为第三条泥岩构成的保温或隔水层。其热源和水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地六盘山山前断裂带的补给,其地热水大概范围西至六盘山,东至庆阳宁县一带,属甘肃省陇东地热区。平凉市崆峒区西南坡村地热井,水温17-20℃,矿化度0.81克/升,水文队普查钻孔深250米揭露出下白垩系含水层,水头高土地面30余米,自流量8800吨/昼夜,水温25℃,属地热异常点。

社会发展

农村经济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减免农业税收,及时落实了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补助,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思路,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产,建成了一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蓄果菜草为支柱、区域性多种经济为补充的大农业格局。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08亿元(可比价),粮食总产量达到16.77万吨,油料产量达到6657.3吨,水果产量达到6.15吨,蔬菜产量达到20.19万吨。以黄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良好。当年新增温棚养牛大户335户,建成了景兴肉牛分割生产线,西开牧业分割肉产销两旺,全年屠宰肉牛13.4万头,肉牛产业的品牌效益进一步显现。奶产业发展较快,新增奶牛2010头。黄牛饲养总量达到24万头(含存栏、出栏和短期育肥),现已成为甘肃集约化肉牛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畜产品加工基地。

工业经济立足原有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做大优势行业,扩张经济总量。2005年辖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9亿元,其中区属企业实现18.97亿元。辖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1亿元、工业增加值9.23亿元,其中区属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7.17亿元、增加值2.16亿元。辖区企业产销率98.46%,其中区属企业92.98%。

平凉市崆峒区科技服务机构294个,从事各项科技活动人员近六千人。有各类学校334所,专任教师4616名,在校学生10.21万人,小学入学率为99.99%,初中入学率97.19%。各类医院37个,病床1829张,医务工作者1784名。环境治理投资继续增加,居民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

平凉市崆峒区为陕甘宁三省区交通枢纽,宝中铁路纵贯全境,“312”国道横跨东西。银武高速、平定高速公路,平西铁路即将开工建设。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辖区共实施投资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48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3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3.8亿元。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全年依托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完成造林4.5万亩。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58.8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34.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6.02平方米。

交通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货运量732.9万吨,客运量452.7万人次。邮政业务收入总量12.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含移动固话)8.71万部,移动电话10.4万部,宽带互联网用户6367户。

旅游资源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名胜古迹百余处,山势雄伟,烟波浩淼,林海幽深,建筑独特。2006年全区总旅游人数117.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秦汉时期,崆峒山开始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近年来,新修了法轮寺、卧观平凉、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问道宫等景点三十五处,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7年5月8日,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2年10月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国家名片,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是我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8月9日,太统——崆峒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崆峒山,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因相传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山而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近年来,海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使其知名度越来越高。

区境内先后发掘出仰韶、齐家和商周文化遗址1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珍藏文物1300多件。崆峒玄鹤、太统屯云、龙泉滴珠、柳湖晴雪、宝塔曦照、东湖荷花、天坛月夜和浚古烟村等十大景观闻名省内外.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崆峒区位列第425名。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崆峒区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16日,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崆峒区榜上有名。

2019年3月15日,崆峒区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1月3日,农业农村部认定崆峒区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崆峒区在列。

2018年8月16日,崆峒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6年12月20日,国家民委命名崆峒区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何庄乡在哪个省呀

何庄乡在哪个省呀

何庄乡,位于县城西北部15公里,紧靠滹沱河北侧,全乡26个行政村,人口3.5万,面积59平方公里,该乡的北部与保定市的安国市相邻,省级保衡公路就从该乡穿过,西面与石家庄市的深泽县接壤,省级保石路距该乡仅5公里,该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与大公路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何庄乡乡镇企业遍及全乡,尤以丝网工业较为发达,全乡丝网专业村7个,拥有中、小型不锈钢无梭织网机66台,小型铁丝织网机1540台,生产加工铁丝网、高密度不锈钢网、电焊网、轧花网、聚脂网等200多个品种。全乡有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个,全乡全年丝网工业收入在2亿元以上,最知名的企业有:西羽林华龙织布厂,它是全县最大的棉纺织布企业,固定资产700多万元,拥有职工300多人,年创产值6800万元,税金51.4万元;长汝村金属织网厂,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已购进进口丝网加工、拔丝高新设备50余台套,年底将投入生产。

全乡拥有乡镇企业近3000个,实现产值37.8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90元,这是何庄乡实施“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借市发展”战略的丰硕成果。十年的跨越发展不仅使何庄乡成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第二强,而且成为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第一强乡,为和谐农村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

何庄乡把打造乡村经济实力,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当作发展第一要务,在具体实施中,他们的发展思路是:城区建商厦、沿路搞开发、城郊建市场。乡党委把全乡农村按村情分类,因村制宜寻求发展项目。城区村抓住金角银边建商厦,占领市场制高点,美化衡水市容,繁荣市区服务业。几年来,他们占据金角银边,建起了金山大酒店、凯悦大酒店、香龙大酒店等六大酒店。按照市场建设发展规划,大力兴建商业设施和专业市场:在市区建起5条商业街,建起了吉美超市、佳乐家建材超市、利华装饰材料市场、衡甘达家居广场等一大批市场,十年前低矮破旧房如今高楼林立,增强了便民服务功能和市区商业活力。远郊村则发展专业市场。他们建起了木材专业市场、钢材专业市场、橡胶专业市场等四大专业市场。沿路搞开发,从无到有,在市区街道延长线上建起何庄乡工业园、青杨树服装工业园,成为全市乡镇中唯一拥有两个工业园的乡镇,现已引进32家企业,2005年产值达到15亿元、利税1.5亿元。涌现出龙港、腾达、胜利、太阳、东方等五大企业集团,海江牌压滤机、顺捷牌挂车、誉力牌钢丝胶管等产品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新趋势,何庄乡与时俱进,紧跟发展形势,创建新型业态。根据专业化大生产需要物流配送的形势,他们审时度势,投资3000万元创建了物流企业——祥运物流,为全市近百家骨干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目前,何庄乡已涌现出七大商厦、六大酒店、五条商业街、四大专业市场、三大物流超市、两大工业园区、四大支柱产业。

何庄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展重点,他们在全市乡镇中首创村级大排队。两年经济不增长,对村班子黄牌警告,三年不增长予以免职。在排队时敢于求实,敢于叫真儿。每到年终,乡会计站将各村财务抱回,仔细核算,利用半个月时间排出名次,按经济实力决定村干部报酬。这样一来,各村班子增强了压力感、紧迫感,每年都一门心思谋发展、寻项目。有的城区村已没了土地,就跳出本村求发展,到外村寻求发展机会。西滏阳到外村征地上项目,张里马村则到乡工业园区里求发展。全乡大上集体经济的热潮常盛不衰。去年全乡各村共上项目28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是1996年的4倍。全乡31个村中,年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达到19个,其中有3个村集体收入超过400万元。去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3500万元,是1996年的6倍,“全区经济十强村”该乡占7个,成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力量最强的乡镇。

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和谐新农村建设蓄积了强大的经济力量,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年全乡投入文明生态村创建的资金达800万元,各村硬化、美化了街道,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了绿地,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过去柴草乱垛、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村容村貌得到规划,有8个村的村民住进了别墅区和农村新村,建起村级卫生清洁队伍,保持村容整洁。有24个村实行了退休制度,农民退休后领取退休金。有16个村实行了村民口粮免费供应制。全乡所有村庄建起了标准的村民活动室、图书室,村村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其中3个村还建起了功能齐全的村办医院。村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建起了文化健身广场,铜管乐队、军乐队、秧歌队、锣鼓队等各种群众自己唱主角的文体团体遍布全乡各个村庄,村民生活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何庄乡耕地面积5.5万亩,农田灌溉主要利用地下水,全乡农用机井735眼,平均每75亩地一眼井,县井电配套齐全。全乡有中小型拖拉机、三马车4300台辆,收割、耕作、播种各类机械590台,基本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全乡粮食平均亩产630公斤,粮食总产达到0.3亿公斤,经济作物种植是该乡的优势,棉花、药村、大棚菜、苹果、葡萄、梨、桃等遍及全乡,尤其是果品业成为全乡主导产业,总面积500亩,这一传统产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对品种进行改良、更新、优化,果品质量上乘,全乡年产优质苹果、梨、桃达220万公斤,杨各庄村上千亩优质果园,吸引了国内10多个省市的客商,这个村的果品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何庄乡养殖业位居全县前列,有万头养猪厂两个、千头养猪厂32个,重点养猪户1200户,重点养猪村16个,该乡成为北京市活体储备基地,1999年该乡成立了养猪协会,会员有580人,该协会是衡水市最大的农民自治组织。全乡年生猪出栏6至7万头,可创产值800多万元,农民可增加收1000多万元。养猪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兽医、兽药、饲料加工企业应运而生,郎仁村铁正饲料加工厂占地50亩,每年收购各种秸秆1000多吨,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全乡还有养鸡厂32个,蛋鸡存栏100余万只,养羊万余只,养牛、养兔等也具相当规模。

何庄乡教育、文化、工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乡有中学两所,小学20所,幼儿园7所,全乡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其师资力量雄厚,各校教学设备齐全,卫生环境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多次受到市、县教育部门表彰,全乡青少年入学率100%,来本乡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入托率达100%,全乡有15个村建起了娱乐场所,有3个村搞起了文艺宣传队,四个村搞起了农民秧歌罗鼓队。全乡有卫生院两座,村级卫生室23个,基本达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何庄乡政通人和。乡政府立足于服务民众,建立了与县政府网站相连接的乡政府信息服务中心,为全乡人民搞好各项服务,全乡村级两委班子及群团组织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近年来未出现大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全乡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编辑本段]2、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何庄乡何庄乡地处市郊,在南、西、北三面环抱市区,地处“京九”、“石德”铁路大动脉十字交叉中央,东靠106国道,西邻国家重点工程衡水发电厂,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经济发展环境优越,全乡行政面积14019.88亩,辖31个行政村,总户数5881户,总人口19492人。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实现37.8亿元,财政收入20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在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队中名列第二,在全市乡镇企业发展排队中,连续七年名列全区第一,连续两年保持明星乡镇全区最高级别,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强乡镇”、“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先进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城建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乡”、“省级文明乡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乡镇”,乡党委两次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该乡有17个村坐落在市区内,其他村在西部和北部,对市区呈半包围之势,各村均处于市区规划圈之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扩张的进一步加快,该乡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各村土地全部或部分被征占,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局限。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摆在乡党委的面前。在观念转变过程中,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二届区委、区政府提出“服务全市、借‘市’发展”的总要求和新一届区委提出的“谋求新跨越,再造新桃城”的战略构想,按照“在发展定位上有新提升,在发展思路上有新开拓,在发展谋略上有新转变,在发展举措上有新手段”进行科学分析、冷静判断,充分认识何庄乡地处市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流、物流、交通等优势,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城市化服务型工业迅速崛起,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借市发展“借”得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关键是在如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谋求新的突破中有所作为。

代码131102200:~201何家庄村、~202北滏阳村、~203东滏阳村、~204西滏阳村、~205宋家村、~206赵家庄村、~207马家村、~208大庙村、~209疙瘩头村、~210青杨树村、~211前里马村、~212李里马村、~213张里马村、~214刘里马村、~215郑里马村、~216王里马村、~217白庙村、~218南漳桥村、~219前马庄村、~220后马庄村、~221东康庄村、~222西康庄村、~223八里庄村、~224仲代村、~225乔家村、~226周家村、~227侯家林村、~228卢家村、~229夏家村、~230陈家村、~231孙三村

沿革1982年建何家庄乡。1996年马庄乡并入。1997年,全乡面积28.5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何家庄、青杨树、前里马、疙瘩头、马家村、大庙、赵家庄、宋家村、西滏阳、东滏阳、北滏阳、后马庄、前马庄、白庙、王里马、郑里马、刘里马、南漳桥、张里马、西康庄、东康庄、八里庄、仲代、乔家村、周家村、侯家林、李里马、孙三村、卢家村、陈家村、夏家村31个行政村。[编辑本段]3、河北省吴桥县何庄乡何庄乡(Hezhuang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临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乡政府驻何庄村。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2.60万人(2002年)。辖48个行政村。

辖区

何庄乡辖48个村委会:前街、后街、于川、梅庄、米庄、前林、东林、周庄、尚集、韩庄、陈庄、王庄、前尚、堤上王庄、堤下王东、堤下王西、东王家坊、小李会试、大李会试、东刘家阁、北牟庄、北侯庄、陈杨庄、北于庄、小魏庄、大魏庄、董家庵、王园子、张金马、小金庄、赵家楼、东谢庄、西西庄、孙落雨、崔道口、李古台、小高庄、小张庄、宿李庄、高田庄、北靳庄、堤上刁、堤下刁、北李庄、王马店。

代码

代码130928204:~201东林村~202前林村~203西林村~204大李会寺村~205小李会寺村~206王园村~207小金村~208小高村~209高田村~210陈杨村~211宿李村~212堤下王西村~213堤下王东村~214堤上王村~215堤上刁村~216堤下刁村~217北于村~218张金马村~219北靳庄村~220北(后)李村~221南(前)李村~222何庄村~223孙落雨村~224东刘阁村~225陈庄村~226小张村~227尚集村~228前尚村~229小王村~230于川村~231崔道口村~232王马店村~233牟庄村~234前街村~235后街村~236小魏村~237大魏村~238李古台村~239赵楼村~240小米村~241周庄村~242韩庄村~243梅庄村~244小王村~245董家庵村~246王家坊村~247候庄村~248谢庄村

沿革

1945年属山东省宁津县,1964年划归河北省吴桥县。1964年建何庄公社,1984年改何庄乡。1995年北牟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何庄、大李会试、小李会试、北靳庄、王园子、西林庄、东林庄、宿李庄、陈杨庄、堤下王东、堤下王西、堤上王、堤下刁、堤上刁、南李庄、北李庄、北于庄、张金马、孙落雨、王马店、崔道口、于川、小张庄、陈庄、东刘家阁、尚集、前尚、小王庄、前林庄、小高庄、高四庄、小金庄、北牟庄、小魏庄、米庄、周庄、赵家楼、李古台、大魏庄、后街、前街、梅庄、王庄、韩庄、东王家坊、北侯庄、东谢庄、董家奄48个行政村。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