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养牛厂?牛毛长什么样子

白水养牛厂?牛毛长什么样子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白水养牛厂,以及牛毛长什么样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岗坡村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岗坡村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岗坡村位于地瓜镇政府的东部距离九公里处,东与江西坡白水、南与新店乡的上厂林场、西与本镇屯上村、北与莲花村乌龙山接壤。总面积24.2平方公里,总人口4804人,共20个村民组。境内有大量的煤和银矿资源。聚居着汉、苗、彝、黎、布依等民族是个物产丰富的大村。

经有关部门探明岗坡村煤炭储蓄量6亿吨以上,有林面积8千亩,茶叶2000亩,天麻5000多平方。有养牛、猪、羊等6名专业户,水、电、路户户通,65国道横穿本村。跨入“十一五”岗坡村创和谐、促发展增创一流乡村。

--人口总数:4804人农业人口:4712人非农业人口:92人

--行政区面积:2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黎,布依发展口号:

--所辖村:二十个村民组生产总值:3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茶叶,天麻名特产品:茶叶,天麻办公所在地:岗坡村

--自然条件:资源:煤矿

岗坡村附近有普安崧岿寺、南山湖、铜鼓山遗址、北盘江农业综合立体开发旅游观光度假村、江西坡细寨布依风情园等旅游景点,有普安红茶、普安四球茶、普安茶叶、凉拌折耳根、金钩挂玉牌等特产。

一斤生牛肉能卤出多少酱牛肉来

一斤生牛肉能卤出多少酱牛肉来

对于厨艺好的人来说,一种食材可以变成千千万万种美食,那都是游刃有余的,而人们对于美食是很追求的,对于食物的口味也是很多样,如果把一种食物做成不同的美食,就会有不同的口味,这就会有好几种味觉的享受了,那也是非常棒的。

对于一些新鲜的食材,现在人们都会做成很多种不同口味的美食,就好像牛肉,很多人就会把新鲜的牛肉做成酱牛肉、牛肉干等等多种多样的牛肉美食了。很喜欢吃牛肉的,冬天的时候最喜欢涮牛肉火锅,而平时就喜欢做一些酱牛肉了,那真的是超级美味了。

这酱牛肉制作是不难的,但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买上一斤新鲜的牛肉来制作酱牛肉,那制作出来的酱牛肉往往都没有一斤了,是不是很奇怪呢。现在市面上的牛肉大概是一斤30块钱左右,不过不同部位的牛肉,价钱就更不一样了,这牛肉不算便宜了,不过看看外面超市卖的酱牛肉,那就更加贵了。一斤生牛肉用来卤,不同来源的牛肉会有不同的卤肉重量:农村自己杀的牛卤出0.6斤;肉店买的牛肉卤出0.4-0.5斤;卤肉工厂卤出1-1.2斤。

一般都会自己卤制酱牛肉,自己做的更加放心,味道也比较好,而每次买上已经牛肉来卤制酱牛肉,都不可能卤制出一斤的酱牛肉,这就很苦恼了。后来才知道,在集市上面买到的新鲜牛肉,有些是注了水的,所以煮了之后,就会缩小了,这是很多牛肉小贩都会做的事情,可以赚多一些。

而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很重点的,那就是买回来的牛肉,并不是全部都可以卤成酱牛肉,对于一些在牛肉边边的肥肉,也是需要切掉的,这样卤制出来的酱牛肉才更加好吃,不过这切掉的只是小小一点点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很多牛肉注了水的原因了。

牛角梳是什么地方生产的

牛角梳是什么地方生产的

牛角梳没有具体的产地的,一般来说,养牛多的地方都有生产这个的,有的地方牛很少,也会从其他养牛多的地方进牛角来加工牛角梳.如福州,浙江乌镇,广西宾阳县、阳朔县和四川内江隆昌县以及阆中都有大量的厂家都有专门制作牛角梳。

江南圣地,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的故乡-浙江江山,传统牛角梳子工艺坊,历史悠久。

浙江另外的新新产地浙江省台州市

福州三宝之一,福建主产地在福州。

广西主产地在宾阳。

在浙江乌镇手工艺梳已经慢慢消失。

黄牛角生长缓慢,一般要五年以上的角质才可以做梳子,所以它较之于其他材质纹路更加的细腻和耐用。黑水牛角较普通,大多通体为黑色,少数有青黑色的纹路。天然白水牛角较为珍稀。

角梳的质量优劣主要从原材料,做工,厚度,光泽度以及加工精度区别。一般来说,质量低劣的牛角梳手感差,缺乏光泽,色泽暗淡,有裂纹,容易断齿。在做工上什么才算是好的牛角梳:

1、光泽要好,好的牛角梳光泽如镜一样。

2、手感圆润,不要有明显大的瑕疵,整体一周轮廓是不是圆润。

3、齿子上,是否修齿,单看一根齿是不是圆润的,而不是四方的。

4、齿尖部,好的做工会将梳子齿尖部磨的圆润如珠子一样。

牛毛长什么样子

牛毛长什么样子

肉牛毛毛短,油光水滑,不易牛毛的颜色好有层次感,背脊处颜色最深,土黄里带点橙,越往肚腹颜色越浅,及至腿部内测,已是须白,四腿外侧土黄。尾巴毛色略深,尾尖带些暗棕。

肉牛毛毛短,油光水滑,不易掉,像绸子一样的光滑,普通黄牛,耕牛,毛长,易褪。像土布一样平凡

高庄村位于哪里

高庄村位于哪里

高庄村位于新市镇西北部,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处,全村版图面积5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153户、859人,其中劳力340人。耕地面积1423亩,其中水田465亩,堰塘23口。

高庄村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棉花、油菜等农作物。养殖业是高庄村特色经济,全村有养牛厂4处,养猪厂6处,养牛大户10户。

高庄村与熊岗村、白露村、前湾村、谢棚村、邢川村、骆楼村、黄湾村、洛河北村、鸿雁河村、骆庄村、付家湾村、赵庄村、钱_村、杨庄村相邻。

高庄村附近有白竹园寺国家森林公园、新市桃花、胡家寨遗址、白水寺风景区、无量台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平林镇大米、四井岗油桃、枣阳半枝莲、枣北黄牛肉、枣阳梨等特产。

苗寨的国内著名苗寨

镇巴县现有苗族同胞42户、255人,原来主要分布在距离镇巴县北部50公里以外、海拔1400米以上的青水乡和大槠、仁和等地,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据当地的文献资料记载,这些苗民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因躲避战乱兵荒从贵州遵义一带长途迁徙而来,当时主要有熊、陶、李、吴、杨、马六姓,主要分布在凉桥乡一带。当时因“民族歧视”,这些苗民就携家带口到了属于高寒边远山区的大槠、仁和深山老林一带居住。

苗民们原来大多住的是山洞和茅草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给其生产、生活及子女上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度曾严重制约了苗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发展。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位于雷公山东北面,距州府凯里39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寨位于雷山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西江苗寨,全寨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西江苗寨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凉台栏杆,苗家称为美人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脚楼。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沟四条,分别汇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将寨分为二:河北面是平寨、东引、羊排;南面是水寨、乌嘎、也好、南贵。河水灌溉沿溪的农田,流至挂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桥,沟通南北;还有一座公路桥。为栏杆型水泥桥,是寨内老少憩息、聚会和留客的地方。桥边竹林青翠,桥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枫香树、杉树和青松围绕。

西江苗寨人民向来好客。节日或平时,客人来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热情接待。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酒,敬给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欢迎。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节更十分隆重。日常饮食,以酸、辣、甜等食品为主。按季节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鲜鱼煮酸汤,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冻鱼款待客人;还喜欢上山采摘野菜,龙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野菜。民族服饰鲜艳夺目,花色品种多样。女青年节日盛装,头戴银花、银梳,别簪银角,包银围布片,,戴耳环,项挂三至四只花纽式银项圈;还有的着古式盛装,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订上各式银花片)、黑绉裙,外系二十四条花带和大花围腰;手上戴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

西江苗族妇女自幼喜欢绣花。有绉绣、平绣、叠绣和贴绣,龙以绉绣驰名。绉绣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线织成各色花带,然后绣上花、草、鸟、鱼、虫、兽等图案,订在衣领、衣袖、衣角、背带上,富于立体感。西江银饰制作工艺精湛,驰名省内外。

西江被人们誉为“芦笙的故乡”。农历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芦笙节”,男女老少着节日盛装,齐集芦笙场,踏看芦笙曲起舞。格多苗寨

位于黔南州都匀市东南面,距城35公里.目前行政区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王司社区新场村.格多苗寨是新场村六个大苗寨,现有720户,人口为3600人,98%为苗族.在这里基本一个寨子以一个姓氏苗族居住.单格多寨就有290户1360人.寨子以卢姓大家族居住,“格多”是苗语音,直译为大寨子。格多苗寨操中部方言苗语,外称青苗或片型短裙苗,自称“嘎努”。崇拜布谷鸟、牛和枫香树。格多苗寨是黔南独具特色的苗族村寨,苗族文化保存相当丰富。格多苗寨2013年经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认定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南花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村

寨依山而建,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南花,苗语称NANGLHFIB,意为欧花河下方。苗语称乌烧河为欧花,南花因处于乌烧河下游,即欧花河下游右岸山塝而得名南花,距凯里市18公里的巴拉河畔苗族村寨南花,为巴拉河乡村旅游八个村寨之一。山寨东依山,西与老鸦寨隔河相望,南距展远1.3公里,北为巴拉河,可谓依山塝水,山水人家。寨中古木参天,木房瓦顶,分上下两点聚落呈点状,寨前有炉(山)榕(江)公路沿河右岸隔河而过。麻鸟苗寨,位于黔东南州丹寨县境内;麻鸟二字有时也

作麻略。这是锦鸡苗族芦笙的发源地,他们制作的芦笙一流,享誉整个苗疆;也是苗族锦鸡舞最有名堂的苗寨。锦鸡是锦鸡苗的图腾,为了祭祀这只上天派来的神鸟,聪慧的苗家少女用巧手编织出一条条像锦鸡羽毛一样美丽的花带,模仿锦鸡的长尾巴把花带一条一条缠在腰间,头上插上银饰,模仿锦鸡的动作在场坝上翩翩起舞。欧美各国把锦鸡舞称为“最原生态的芭蕾”。巫沙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辖:巫沙、

九哨、巫哨溪三个自然寨,巫沙寨位于仰阿莎湖支流南哨河中游东岸,同属“百里原始阔叶林”和“仰阿莎湖”景区,距南哨水路约3公里,陆路约8公里。全寨90余户,500余人,为苗族聚居。当地传言,巫沙先民原住巫哨溪,巫沙寨现址为一片原始森林,先民们在附近生产劳作时听到森林里有秧鸡叫声,便断定森林里有水泽,经实地踏勘,发现里面是一斜伸的山岭,且后山有水源涓涓而下,及至岭下,瀑声如雷,如此环境更适宜于人居,于是部分村民相继由巫哨溪迁居此地。

坡脚苗

坡脚苗寨位于贵州都匀市东部坝固镇境内,距市区36公里,全寨300多户1000多人均为苗族。坡脚寨因位于坡脚而得名,坡脚寨仍保留古朴

浓郁的苗族风情。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以18响铁炮迎宾,用自家酿造的米酒敬拦门酒,奉送迎宾彩蛋和花带,客人进寨前,有三道“拦门酒”迎客;进寨后,可领略芦笙舞、铜鼓舞、情侣对歌等民族歌舞,其间穿插充满情趣的打花脸游戏。都匀市坝固镇坡脚寨自1995年定为黔南州民族旅游村以来,已接待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中外来客和中央电视台各栏目组、香港凤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在国内外广为传播。独南苗寨,也叫独南短裙苗寨,这是蚩尤最后歇息的圣土。因聚居短裙苗,故名。而原名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兀术中的名字为野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短裙苗寨居住在一座大山梁半山腰一块平坦的地方,像坐落在一个马鞍上,而马在前进,腾云驾雾。寨中有几眼清澈见底的凉水井,几棵大树点缀在寨中的各个角落,风景很是特别。人们称独南短裙苗寨“是一个很

美丽迷人的苗寨,感觉那是一个建在天上的寨子。”黔东南州雷山县第一任县长杨昌伦(并连任六届)就出生于此。这里短裙苗族聚居村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全村辖党古、作谷、同南三个自然寨,共九个村民组,现有279户,总人口1122人,全系苗族中的短裙苗。独南苗寨每年农历五月的粽粑节是方圆几百里苗族村寨最神秘的民族节日,也是独南苗寨最独特的民族节日,而且是唯有独南苗寨的才能过的节日,有相当的规矩,区别与任何地方的苗族村寨,远近闻名,神秘非凡。独南苗寨民风淳朴,外界人士涉足较少,是黔东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苗族当代青年作家、知名记者南往耶就出生在这片土地,因为南往耶,独南苗寨名声在外,并引起全国各地100多位诗人作家为之赋诗作文。这里的苗族妇女春夏秋冬四季都身着短裙,神秘而诱惑,淳朴而美丽。这里的短裙苗同胞居住得比较高,因此,被大山的围困和周围强势文化的包围,他们成了弱势群体,不但文化得不到尊重,短裙还被作为嘲笑的对象或视之为落后、愚昧不化的象征。他们的房子从先民茅棚草屋到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吊脚木楼。独南苗寨的短裙苗同胞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无数次水与火、风与雨的考验,虽然山寨在崇山之中显得有些偏僻、封闭,但封闭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灵。南往耶认为,他们超前的穿着打扮已经与当今人类优异品格接轨,是世界性的时尚。诗人有言:“独南村,大山强劲的心脏获得神的启示在贵州/在黔东南/你喂养了原生态的火焰和茁壮的青年/他们汹涌如翻开的海/(尽管海其实在千里之外)。/他们在今天离开你为的是明天带着一整个山外的世界/回到你。”教厂苗寨距雷山县城5公里,属丹江镇管辖。在1729年,清雍正皇帝派贵州总督张广泗深入黔东南苗族地区,建立苗疆六厅,其中在雷山建立丹江厅,厅城就建在教厂苗寨的寨顶也益坡上,并驻扎有军队。在教厂苗寨与也益厅城之间隔有几块比较宽的连片稻田,官府便征田作为训练驻军的教场,于是这个苗寨的名字也被官方称作教场。清咸丰同治年间,张秀眉、杨大六率领苗民起义军,打破老丹江厅城。18年以后,张、杨苗民起义兵败,老丹江厅迁城,而乌方苗寨的“教场”之名仍沿袭下来,而人们呼叫“教场”时,把“场”习惯读成第三声“chǎng”(普通话“场”“厂”同音,但在当地的方言中“场”“厂”的发音不同),于是“教厂”因此得名。但苗名仍叫“乌方”不变。

教厂苗寨共有214户,近800人。有三个姓氏,即李姓、范姓和滕姓。清廷在也益山顶建丹江厅城后,居于厅城之下的教厂几位村民,都到厅城中去做点小生意。其中一个是卖饭的,一个是专担编草鞋的藤藤卖的,而另一个则是专卖李子果的。久而久之,厅城里的人都呼他们为“老饭”、“老藤”“老李”,于是,教厂寨内便产生了三个姓氏,范、滕、李。虽然教厂有三姓,但都出于一宗。由于三姓同宗,一直以来,寨内是不能通婚的。结亲嫁女,都要到寨外不同宗的村寨去找才行。

教厂苗寨民族节日与丹江镇其他苗族社区相同,农历六月份过吃新节,农历十月份过苗年节,以及十三年轮回的辰年过鼓藏节。过年时寨内仍以吹芦笙、跳芦笙舞作为娱乐,村民很有激情。看热闹的人多来自凯里的乌烧、季刀、摆底等苗寨。

同属于教厂村的,还有一个叫东山屏的苗寨,共40户,李姓居多。它与教厂苗寨相隔一匹坡梁。吊脚楼坐落于山凹之中。楼房掩映在林木葱绿之间,如果不入寨内,根本想不到这里还有一座神秘的苗寨。这里村民中的李姓与教厂李姓同出一脉,所以节日习俗与教厂苗寨相同。

此地苗名为“曰拜”,即“猪凹谷”之意,因这个寨子的寨顶那一面坡,清丹江厅时驻扎有军营,作为拱卫厅城东面的前哨,其名叫做“东山坪”。这个名字沿袭至今。郎德上寨坐落在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27公里,距雷山县城17公里。公元1855-1872年,清咸丰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败后,因这里是义军将领杨大六的大本营,清军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

至今全寨有118户,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陈、吴二姓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青蔓中,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寨前一条弯弯的河流宛如蛇龙悠然长卧,南面有松杉繁茂的“护寨山”,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畔上。过桥可攀登养牛坡,还可观赏杨大六当年反清抗暴时筑起的碉堡和战壕。寨内吊脚楼鳞次柿比。吊脚楼上装有“美人靠”供来客休息。“美人靠”平时又是姑娘们刺绣的好地方,具有独特的苗寨风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鹅卵石铺设,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寨子中央有一个大芦笙场,地面是用鹅卵石以仿古代铜鼓面十二道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南上方还设有“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当年杨大六领导反清抗暴时的刀、叉、头盔、铁炮等战斗武器。

进郎德上寨,首先要饮十二道拦路酒,然后才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寨子中央的芦笙场。在郎德将会欣赏到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在风景秀丽的湘西武陵源风景区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夯苗族村。“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德夯苗寨的峡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约24千米。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落差达216米的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这里群峰竞秀,盘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顶呈葫芦状,分大小两峰,绝壁千仞,天险难度,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这里有著名的公路奇观,这便是湘川公路上最险关卡——矮寨天险,从山麓到山顶全长只有6千米,却转了13道弯,公路如白带盘旋于青山之上,车行路上,伸手可抓到窗外白絮般的云雾。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自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过石拱桥可登盘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巅有大、小两峰,顶宽约5公顷多,为盘根错节的原始森林,四周绝壁,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

吉首市德夯风景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距吉首市24公里。德夯旅游区以矮寨为中心,东到堂乐洞、西到大龙洞,南从武山、莲台山开始,北到流纱瀑布(全国落差最高的流纱瀑布和瀑布群),小龙洞,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自矮寨镇洞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在青山绿水间,点缀着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脚楼,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桥,一群群赤足红装的浣纱苗女。还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车,在水力的带动下,咕咕噜噜、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一派田园诗情,这就是德夯苗寨。由于这里是纯苗区,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对德夯影响很大,苗族人民的四月八、跳鼓舞、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推牛以及苗岭情歌,无不吸引着中外游客。因此,古朴优雅的苗族风情又成为德夯人为景观的特色.大簸箕苗寨位于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境内,因为形状像半边的簸箕而得名。寨子里居住着九十二户人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个簸箕寨里。纺车悠悠,岁月悠悠,古老的山歌在这里传唱了几百年,无论现代文明如何点缀这个古老的村寨,这里依然上演着,男耕女织安详平静的田园生活。吊脚楼是苗家人的杰作,在大簸箕寨一栋栋杆栏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一层使用来圈养牲畜的,二层是用来生活起居的,三层是用来储存粮食的。有些地方建在用鹅卵石垒砌的石基上,寨子里青石板铺的小路也因山势的起伏而起伏。平时寨子里显得很宁静,只有在节日或有客人到来的时候,小板凳一敲,整个山寨就沸腾起来了。板凳舞过去是在生孩子的时候跳的,生了小孩以后婆家要挑着谷子、酒,去女婿家跳板凳舞,一般是在满月酒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婆家挨家挨户地请寨子里的人吃饭喝酒,当酒喝得高兴后就会跳起板凳舞。

关于本次白水养牛厂和牛毛长什么样子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