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牛地面应怎样处理水质,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散养牛地面应怎样处理水质,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很多朋友对于散养牛地面应怎样处理水质和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1、部分村民环卫意识差,乱丢乱甩制止难。因为农村地面大,空间广,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旧农用薄膜、空农药瓶等杂物乱丢乱甩已习以为常,误认为丢了甩了不影响什么,也不碍于大事。然而时间一长,“乱扔物”腐烂发霉,散发出一种臭气,不仅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又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觉悟的群众出来制止,但农村毕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难。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对农村的垃圾物处理也是一件棘手难事。农户分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比是“蓝纸上写蓝字,难上加难”。北屯、红敦镇、阿苇滩镇、克木齐乡配备了垃圾箱,其它乡镇修建了垃圾池,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数量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理想。3、六畜未实行集中圈养,粪便收拣难。据调查摸底,边远村畜禽都未实行集中圈养,作为一种低级动物的畜禽,乱拉乱洒已成本性,只要到农村走一走,畜禽粪便无处不见,即使有人经常清扫,也不能长久,这个问题对农村来说,已成了一种“不治之症”。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部分村民,他们说这个问题在农村已成习惯,我们一是没有人手,二是没有那么勤快。的确如此,要把农村所有畜禽实行集中圈养,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问题。4、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水质净化难。80年代以后,我国由于受西方石油农业的影响,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开始了大量施用。由于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而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出现了新的难度。二、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集结地,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重金属能够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元素还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直接关乎到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导致粮食、蔬菜等食品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呈现以下特点:1.污染重。土壤污染在一些地方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2.污染类型多。土壤污染类型多样,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3.污染途径多。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4.防治、监管土壤污染不足。污染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5.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三)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四)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五)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三、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很薄弱,生态功能退化;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逐渐加大;生活与工业垃圾的随意堆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日益严重。1、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很薄弱,生态功能退化。调查中反映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这主要是一些群众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乱砍滥伐的行为;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庄为了铺设“村村通”水泥路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把村大量的集体林木卖掉,这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差,这些破环自然行为导致了农村生态功能退化。2、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逐渐加大。根据调查完成的村庄问卷表中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调查表,许多的村庄相对规模的养猪场、养鸭场等排污方式都处于任意排放状态,基本上也没有相关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农药、化肥和农业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高毒、高效农药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残留问题突出,导致农村小溪流中鱼虾资源锐减;导致土地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造成了肥力下降;三是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如猪、羊、鸡、鸭的粪便,直接倒入沟渠、水塘,使有些水渠变成了污水沟或堆积场,还生成了大量病菌与蚊子影响村民健康与村容。3、生活与工业垃圾的随意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调查许多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处于随意堆放状态,工业污染也处于无序排放状态。虽然有些生活垃圾通过保洁员得到收集,但直接丢弃与随意堆放仍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而且其中部分的生活垃圾通过填埋与野外焚烧方式进行处理,产生的二次污染又加剧了农村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4、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根据调查可以看到农村的生活污水基本处于无序排放状态。这对土壤、农作物造成了污染,也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另外许多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渠,其污染程度不亚于工业污水,比如生活污水的洗衣粉中磷的污染。这些农村土地面源污染问题的存在,再加上许多农村环保经费投入不足、乡镇环保工作机构的空白、环保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制约,致使当前我省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形势更加严峻、环保任务更加艰巨。四、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程度较低我市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地表水、集中式供水、散式供水为辅,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评价标准,农村饮用水污染指标主要是微生物,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设备的仅占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目前,部分乡镇集中供水设施极端老化,水质处理与水质化验检测设施空缺,水源安全保护和水源地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部分地方没有达到饮用放心水标准。(二)影响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环境污染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搬迁至农村,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极大的隐患。近年来兴起的农村生态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视。2.工矿污染急速加剧。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多分布在农村地区。有些地方未能合理、有序地开采,并在采选技术未成熟的条件下盲目开采,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农村的水环境。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面源污染具有种类繁多、发生量大、分布广、影响因素多、治理难等特点。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河流湖泊,导致水质恶化。农药的施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4.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5.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测定,一个万只养鸡场年生产粪便360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便680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便达2000吨以上。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包括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6.大多数农村饮用水采用直接饮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对饮用水质量没有必要监测手段,水质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三)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安全意识较差。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而广大农民对饮用水安全意识更差。2.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分散且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生活饮用水的法律法规分散在环保、卫生、建设等法律法规中,执行主体基本上各行其是。3.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改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作,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改水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因。4.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基本上还是空白,尤其是地下水的监测。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5.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没有开展过系统研究。五、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河流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新村庄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三)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时限,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1.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加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农产品品质。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的力度,使广大农民向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循环经济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为原则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有效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通过普及沼气来改善生态环境。农牧民生活燃料主要靠薪柴,每年都要砍伐胡杨、红柳、梭梭、草根等荒漠植被。据统计,一家三、五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只要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就足够了,每年可以节约薪柴115吨或节煤1吨。用沼气可照明、烧水做饭,粪便入池,家里庭院卫生干净。这种“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来饲养牲畜”的农家庭院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无害回归自然”。二是提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遏制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可以避免耕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行秸秆气化工程、沼气工程等,禁止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六)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加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农产品品质。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的力度,使广大农民向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摸清情况,把握机理,逐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污染土壤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对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管。(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保护和整治乡村现有水体,努力恢复河沟池塘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八)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发建设活动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六)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随着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市环保工作也列入乡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乡镇机构改革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2008年在八乡两镇先后成立了10个环境管理服务站,每个环境管理站设3个工作人员。使基层环保工作有专人负责抓落实。但环保助理人员基本全是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环保工作当中,而且乡镇环保管理人员均是从此其他业务部门调配的兼职人员,专业能力较差,缺乏环保专业人才,难以适应当今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想有效地对农村生态环境实施监控,首先要统筹城乡发展,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体系,使环境治理的重点要向农村倾斜,其次要制定明确的农村环境检测的相关标准,加强农村环境监控部门的管理力度,提高监控人员的素质。通过标准化建设,严格农村环境监控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要把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同步推进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形成农村、城市生态环境良性优化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七)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如果离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单靠环保部门来抓农村环境治理是不够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农民,只有让农民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为此,应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一是普及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和法律知识,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乡规民约,增强农民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点,在一些基础好的地区率先进行试点,以点带面,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来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村”,通过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条漫长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视。

怎样才能建成标准化肉牛场

怎样才能建成标准化肉牛场

1.确定建场宗旨

(1)肉牛育肥场的建设应符合肉牛生产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将肉牛育肥场建设成为肉牛安静、幽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3)肉牛育肥场的建设应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

(4)肉牛育肥场的建设应符合当地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如土地属性、土地使用规划、动物防疫等)要求并有相关证明文件。

2.选好场址

(1)肉牛育肥场场址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畜牧主管部门制定的养殖场规范布局的总体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2)场址要地势开阔、高燥向阳、通风、排水良好,坡度不宜大于25度;场地地形整齐、宽阔、有足够的面积,避免雷击区,一般肉牛育肥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头存栏牛30~35米2计算,不同规模的育肥牛场占地总面积的调整系数为10%~20%。

(3)场地土壤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

(4)交通便利,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无污染。场界距离居民区和其他畜牧场应大于500米,距离交通主干道不少于500米。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3.场地规划布局合理

(1)肉牛育肥场按功能一般分为管理区、生产区、饲料区和粪污处理区,各功能区之间宜相距50米,牛场周围及各区之间应设防疫隔离带。

(2)管理区一般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区域;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低的区域;饲料加工区与生产区分离,位置应方便车辆运输。

(3)牛场与外界应有专用道路与交通干线连接。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染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4米,转弯半径不小于8米。道路净空高4米内没有障碍物。

4.生产设施与设备

(1)牛舍建筑形式可采用全开放式(敞棚)、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屋顶形式可采用钟楼式、半钟楼式、双坡式或拱顶式,牛舍屋顶应加隔热层或保温层。

(2)牛舍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每栋牛舍长度根据牛的数量和牛场总体规划布局而定;牛舍跨度根据牛舍内部布置确定,单列式牛舍的跨度一般为5.1~6.5米;双列式牛舍的跨度一般为10.0~12.0米,可采用对头式或对尾式饲养;牛舍的高度不宜太低,牛舍檐口高度一般不低于3.0米,双列式布置牛舍的檐口高度一般不低于3.6米,且随着牛舍的高度增加而增高;两栋牛舍间距以檐口高度的4~5倍为宜。

(3)牛舍总建筑面积一般按照每头存栏牛6.0~8.0米2计算,其他附属建筑面积一般按照每头存栏牛2.0~3.0米2计算为宜。

(4)采用拴系饲养的牛床长度一般为1.8米,床面材料以砖、混凝土为宜,并向粪尿沟有1.5%~3.0%的坡度。采用小群饲养一般加垫料,也可以设坡度向粪尿沟倾斜。采用围栏饲养的,小围栏(30米2养牛6~8头)、大围栏(100~150米2养牛20~30头)。

(5)牛舍设备①牛栏杆:根据饲养方式确定,小群饲养栏杆根据牛的大小设计1.3~1.5米高度。栏内可设置刷毛机等设施。②采用有槽帮食槽或地面食槽,人工或机械饲喂。③饮用水可采用自动饮水器或食槽供水。④清粪方式采用人工或机械清粪。⑤环境控制设备包括风机等防暑降温设备。

(6)运动场中的设备围栏散养牛运动场中的设备有补料槽、饮水设施,按20~30头牛设置一个补料槽、饮水槽。

(7)场区设备

①饲料加工与贮存设施符合下列要求:青贮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10~15千克计算,应满足牛场全年需要量。青贮窖池按500~600千克/米3设计容量。饲草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5千克计算,应满足牛场3~6个月的需要量。高密度草捆密度350千克/米3粗饲料贮备应有干草棚,精饲料贮备量应能满足牛场1~2个月的需要量。牛场设有粉碎机、搅拌机等相应的加工设备。

②牛场水源稳定,有水质检验报告。有贮水设施或配套饮水设备,宜采用无塔恒压给水装置供水或选用水塔、蓄水池、压力罐供水,供水压力为147~196千帕。牛场给水设计应按每头育肥牛日需水量40~50升,每人日需水量100升,每日供水量按牛场日需水量的2.5倍计算。生活与管理区给水、排放按工业与民用建筑有关规定执行。

③牛场的电力负荷为二级。当地不能保证二级供电要求时,应设自备发电机组。大中型育肥场应配置信息交流、通信联络设备。

④牛场消防应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设施,符合《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并与场外公路相通;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⑤实验室设备应满足生产所需要的兽医化验、营养分析、环境检测等工作的需要。

⑥设有保定架和装(卸)牛台。在没有颈枷设施的肉牛养殖场,必须配备保定架。装(卸)牛台既可以为固定的永久性设施,也可以为用钢管和木材等制作的可移动设施。

5.卫生防疫

(1)牛场四周建有围墙、防疫沟,并配有绿化隔离带,牛场大门入口处设有车辆强制消毒设施。大门口消毒池长不小于4米、宽不小于3米、深不小于0.2米,消毒池应设有遮雨棚。

(2)生产区应与生活区严格隔离,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消毒更衣室,在牛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3)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牛处理区按夏季主导风向设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处。

(4)病死牛只处理及建设应符合《畜禽病害肉尸及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

(5)牛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畜禽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

6.环境保护

(1)新建肉牛育肥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确保肉牛育肥场不污染周围环境,并不受外界环境污染。

(2)新建肉牛育肥场必须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处理后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污水经处理后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方可排放。

(3)场内空气质量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4)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各功能区之间的隔离、防疫、遮阴及放风的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不宜种植有毒、有刺、有飞絮的植物。

(5)肉牛育肥场周围最好有足够的土地面积消纳牛粪及污水,1头存栏牛需要土地10~15亩。

关于散养牛地面应怎样处理水质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