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错养牛发展先进事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整错养牛发展先进事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整错养牛发展先进事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精选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篇1

一、营造美丽的庭院环境

走进贾月霞的家,就能看到家庭装饰别有一番风味,家具摆放规整,庭院幽美,院内无多余杂物、垃圾,随时保持着院内外的环境卫生的干净。贾月霞空暇时喜欢养花弄草,她的家人也很支持她。她在自己家的庭院中修整土地、养花,并且每天坚持修剪这些花卉,使得庭院内外到处都是绿色,整洁又美观。阳台上栽植了观赏性强的花卉苗木,室内摆放着吊兰、绿萝、君子兰等能够净化空气的植物。文竹抽出细细的嫩绿枝叶,吊兰枝繁叶茂,盛开的菊花娇艳欲滴,处处给人清新雅致之感。

二、厨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和清洁能源

勤通风、勤擦拭,保持灶台清洁不油腻,抹布干净无异味。锅铲碗筷用完清洗并摆放整齐。厕所勤打扫,垃圾及时清理。庭院内没有随意堆放杂物,将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分门归类。家禽家畜圈养,庭院地面无粪土、无垃圾、无污水。院内摆放的垃圾桶,经常保持好垃圾分类,及时清理,使庭院整洁干净。

三、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家庭文化浓

贾月霞知道村里有妇联,平时她积极参加与妇联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和宣传“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的“五美”指导标准,不仅自己积极参加,也带领家人一起改变生活陋习,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重视环保,庭院美丽

她全家八口一贯爱护环境,宣传环保知识,全家人树立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创建绿色家庭,做净化、绿化、美化环境的使者。她通过妇联培训学习,增强了环保意识,从思想上营造了绿色氛围,不但自己种树养花,还经常参加义务植树造林、养绿护绿等净化美化环境活动,从而引导和教育家庭成员以及身边的朋友普及绿化科学知识,形成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社会风尚。

五、是争做典范,处处起带头作用

该户家风好,家庭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美德,争做好家风的典范;家庭成员仪表整洁,举止文明;邻里互帮互助,贾月霞带头改水、改厨、改厕,争做“美丽庭院”示范户的典范。刘娟家庭作为“美丽庭院”示范户,示范作用发挥突出,自己达标的同时不忘引领姐妹们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清洁卫生环境美、物品摆放整齐美、干净清爽厨厕美、身心健康生活美、和谐互助村庄美。贾月霞一家八口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篇2

xx县xx村的一户党员之家,全家共六口人,自开展“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这一活动以来,一直积极配合村委干部的工作。家庭各个成员都有着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日常处理生活垃圾采取垃圾桶装化,落实了“户投村收”这一卫生制度。

从门口进入庭院,扑面而来的是清新好闻的桂花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结满果实的柿子树,再就是许多的花花草草。因为一家人都非常喜爱种养植物,所以在庭院内满是漂亮的花卉,一家人用心关爱着庭院内的花草,坚持对其进行定期修剪,使得整个庭院生机盎然。庭院内不随意堆放杂物,物品摆放整齐,家里老人特别爱干净,每天都会把庭院打扫干净。

走进屋内,中西结合的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家具摆放错落有序、窗明几净,厨房、厕所物品摆放整齐、气味清香。一家人都有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喝完的饮料瓶子和可以再回收利用的东西都会整理存放起来,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无论在屋里还是屋外看见垃圾,各个家庭成员都是及时地放进垃圾桶,以保持整个家的整洁。

这个六口之家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家庭和睦、互敬、民主,一直秉持着“和为贵、慈为本”的生活理念,尊老爱幼,深得邻居的好评。他们全家始终以健康积极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学习、工作中,他们在平日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周围邻里的家庭,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从倡导农村庭院门前“三包”以来,这家人随时保持着庭院内外的卫生。一家人积极配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环境整治工程”活动,为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篇3

2012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社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杭州中心区,构建和谐XX,争创全区人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新示范区”和镇党委提出的“实力XX、清洁XX、和谐XX”以及“四更新、一加强”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清洁社区”、“美丽庭院”活动,积极开展清洁,美化庭院的工作。

美丽庭院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参观了姐妹村、社区的美丽庭院工作后,依照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找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努力加以完善。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建设

我社区依然坚持以“强核心,壮基础、办实事、凝人心”为宗旨,不断优化妇代会队伍,提高妇代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工作责任化,以身作则树形。为确保庭院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做好“美丽庭院”工作。XX社区党委、居委会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负责人的工作职责,确保整治工作有指导,有部署,落实到位,监督到位,确保了社区庭院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周边社区的城镇化推进,我社区的流动人口剧增,这给我社区的庭院整治工作带了的很大的压力。加上我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落

后,使得难度更大。上半年,我社区对七区河道周边的环境进行改善,维护,以及及时的整理。七区段河岸多为附近居民农用地,经过每日巡查,确保河岸,地边无暴露垃圾。针对去年新建的垃圾箱也及时的维护,修缮。新增垃圾桶30余只,对部分保洁车辆喷漆,保养。警示标志及时更新,使得保洁队伍硬件设施完整,美化。

3、注重培训,加强激励

针对居民的要求,社区邀请到相关专家为大家开展了多次培训,努力使“美化庭院”活动走进每个居民。同时做好引导和激励,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号召广大党员以身作则,作出表率,通过抽查和评比,促使保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评选和表彰,树立典型,提高居民群众的的积极性。经过半年的宣传,美化庭院改变了许多居民的生活,展现了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4、勇于创新以点带面

杭州创建文明城市顺利完成,借此形式我社区将美化城市与文明城市结合起来,联合社区村镇建设办和城管服务室,加强了保洁保绿保序工作的力度,组织社区党员和志愿者社区卫生死角、并对乱扔垃圾、随处晾晒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在强化社区环境卫生的同时,将美丽庭院,美丽家园的概念深入到每个家庭中去,促使庭院整治工作在全社区的广泛开展。

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橱窗、黑板报、会议、短信平台等形式,进行环境卫生宣传。结合妇联的计生活动分发“美化庭院”、“庭院整治”的宣传资料。积极不定时组织党员,妇代会成员,片组长等人员,开展清洁社区的活动,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环境焕然一新。

庭院整治以及庭院的美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于支持下,在社区领导的重视下,我社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努力为居民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但是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今后,我们将继续根据“美丽庭院”的工作要求,总结自身经验,学习其他各社区的先进,紧紧围绕管理民主的目标,抓实效、抓业绩、抓转变的行动方针,努力把XX社区建设的更加清洁,更加美丽。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篇4

走进安定区白碌乡复兴村牛作福家,漂亮的砖瓦房,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处处彰显着家中主人的勤劳。牛作福在复兴村是个出了名的勤快人和致富能手。今年,在全乡开展的“美丽乡村”主题实践活动中,白碌乡政府评选了先进个人。在牛作福家漂亮的农家小院里,各类物品设施整齐有序,通过他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劳作,他家的院内感觉不到一丝的凌乱,反而显得干净整洁、生机勃勃,田园气息十足。围在铁丝网里的几只小鸡悠闲地啄着食物,舍饲喂养的几百只绵羊膘肥体壮,牛棚里几十头牛欢快地吃着饲料……据了解,每年牛作福的养牛、养养收入就可以为他家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今年春季以来,白碌乡开展了风貌改造和居家环境整治活动,乡村两级要求各家各户必须保持庄前屋后的整洁卫生。牛作福作为村班子成员积极响应,带头实践,虽然他家平时农牧业生产非常忙,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影响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打扫卫生的那几天他比往常起的更早了,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忙完日常家务后,便打扫起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经过几天的努力,他家房前屋后的杂草和垃圾堆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他还利用废旧砖瓦在庄前作了风貌改造,在空地上撒上了花籽,美化了环境。经过乡政府的验收,牛作福家风貌改造和房前屋后的卫生做的最好,并号召全村各住户向他家学习。

一、互敬互爱,美丽源泉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牛作福和妻子婚后多年来,他们夫妻孝顺父母疼爱孩子,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虽然会遇到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我们的平凡的小家庭变得美丽。

二、平凡的家庭,点滴行为点缀生活

他们一家人都酷爱养花种草,每逢闲暇之余,便在自家庭院、门前、屋后、路旁等闲置空地都栽满了花草,屋内家具摆放错落有致,地面窗台干干净净。整个庭院看上去俨然就是一个小花园。优美整洁的环境包含着他们一家的心血。他们始终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废弃堆积物及卫生死角,保持居室、庭院整洁;房屋周围及阴沟无暴露垃圾、无污物;实行垃圾袋(桶)装化,分类投放。

三、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一个幸福、快乐、美丽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美丽,只有每个家庭都温馨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丽。牛作福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身边广大的村民朋友们,积极带动他们加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为打造一个美丽、文明、和谐的复兴村添砖加瓦。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篇5

史容光是湖南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办事处的一户普通家庭的女主人,在这个家庭里,人人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家庭成员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宣传环保,关心环境质量20xx年被株洲市妇联、市环保局评为“绿色环保家庭”。

史容光今年62岁,原任市二轻局财务科科长,丈夫邓四明,今年

65岁,原任株化集团网络营销中心负责人,现在两老口都退休在家,与小儿子一起住在天元区蓝盾景园栋405号。儿子邓轲是一名物流师,现就职于长株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儿媳吴丹在株洲市天元区团委工作。史容光、邓四明两人在工作的时候,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问心无愧,得到了单位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在生活中更是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数十年。在家庭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勤奋好学,尊敬长辈的好习惯,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退休后,老两口本着热爱自然、快乐生活的原则,为儿子儿媳做出了好的榜样。

一、转变思想,让观念播上“绿色”

9人人都有一个家,在建好“两型”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以家庭为单位推动选择节能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最为有效。过去,对于家庭在节能环保、绿色环境等问题上,这个家庭的看法还是有偏差的,总认为环境的好坏是政府的事,是各职能部门的事,是企业的事,对形形色色的浪费现象、随手扔、随地吐等不卫生行为,只是看不惯、冷眼旁观,甚至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还做了违背节能环保及破坏卫生的事情。随着株洲的发展,城市越来越美、道路越变越宽,绿树成茵,整个城市象花的海洋,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治理。老两口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城市,生活在绿色盎然的环境,

“生活在美丽文明的

我们的心也变成绿色的了”,这是史妈妈一家的心声,大家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投入到节能环保队伍中来,

才是真正讲文明、有素养的表现,

,全家人树对个人来说也是发挥余热、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立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创建绿色家庭,争做绿的使者。

如今,通过参与“节能环保”活动,这个家庭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家庭变得整洁卫生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变化。从前老两口退休后无所事事,心情烦躁,如今通过节能环保活动,家里种植的大小花卉就有近五十盆,看到鲜花朵朵、绿叶茵茵,鱼缸里五颜六色小鱼追逐,邓爹的高血压、史妈妈的心律过速都得到了缓解,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家庭幸福,老两口逢人就说日子过得幸福!这个三口之家一直关心环保问题,并订阅了相关报纸、杂志,使全家在读报看书中增强环保意识,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从而引导和教育家庭成员以及身边的朋友普及绿化科学知识,形成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社会风尚。

二、享受洁净生活,让家充满绿的色彩

倡导“绿色消费”活动。日常生活中,这个家庭每一位成员都能使用“绿色”生活用品,养成健康环保生活习惯。室内装潢力求简单大方,美观实用,少用板材,多选用合格环保的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在阳台上栽植观赏性强的花卉苗木,在室内摆放吊兰、绿萝、君子兰等能够绿化空气的植物,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利于身体健康,身心愉悦。夫妻二人都很讲究卫生,热爱绿色生命,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房屋装修时,注意选择环保材料,平时特别注意环境卫生,室内室外总是干干净净。邓爹爹特别喜欢养花种草,经过他和老伴的精心培育,家中的君子兰、茶花、月季等20多种花草,摆满了阳台。邻居们都说:搞得最干净,花又养得最好。”

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处处从自身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非常注意节约能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平时做到在家多开窗户,少开灯,多用自然光家电如冰箱、空调、电视等,“四哥屋里卫生线,所购的灯泡都是节能型的,逐步更换成节能省电的,夏天,尽少使用空调,邓爹常跟儿子说:“让全身适当出点毛毛汗,感觉还挺好,有益身体健康。”她们俩在用水方面非常注意节约,如使用热水时,首先放出来的冷水用脸盆接来备用;洗菜用过的水,用来浇花;洗过衣服用的水用来洗抹布或是冲厕所,在这个家庭,水的二次利用已经自然而然养成习惯了。

说到节约,有个事还得说说。年轻时,老俩口还蛮讲究,高档衣服塞满了衣柜,如今邓爹发福了,很多衣服都穿不上了,支援灾区按制度旧的衣服还不能捐,没办法,史妈妈就把那些毛料衣服设计成女式服装,自己在缝纫机前用点功改一改,穿着还顶时髦,每次穿出去总有人喜欢,争着问在哪买的,让她甚是得意。

在降低白色污染上,这个家庭还有一个好方法,老两口把家里的废旧宽版报纸折个底圈,做成一个纸质垃圾袋,取代平时常用的塑料袋,这样既减少的污染,又废物利用,他们还把自己的点子向邻居广而告之,甚至到网上去做宣传,让更多的人投身节能减排活动。这个家庭坚决不用一次性的餐具、茶具,家庭成员外出购物时尽量使用自备的布袋或篮子,居住在小区内,时刻注意维护小区的卫生,爱护小区的一草一木,在居民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外出时尽量步行,远距离就选乘公交车和火车,不乱扔垃圾,不践踏绿地,爱护自然环境。

四、做绿色使者,把“绿”撒向人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他们知道,仅仅自己一家创建成绿色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社会成员都参与拥有了绿色观念,那么,整个社会才会更文明、更和谐。如何做一名绿色使者,把“绿”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家里,家庭成员积极遵守《公民行为规范》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儿子媳妇都很孝敬父母,虽然大儿子因为工作原因现在远在新疆,但每天都会打电话回来问候父母亲和弟弟。小儿子两口子与老俩口住在一起,对他们是关怀备至,经常嘘寒问暖,不仅从物质上给予老人,更从精神上关心老人。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也非常注意环保,有强较的环保节能意识,也爱养花种草。史妈妈和邓爹更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出门注意不污染环境,尽量坐公交车,走在路上看到有白色垃圾还要拣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区里、市里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老两口积极参加,最近又被推荐为天元区“两型家庭”创建示范户,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带动更多的家庭投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活动,积极创建“两型社会”。

这一家人注重环保的行为也带动了周围的人,左邻右舍经常向史容光和邓四明请教环保知识,学习环保经验,并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建设。大家都说,环境好了,心情也好,夫了,看来保护环境、营造绿色真是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史容光说:“虽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们一家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努力的过程是快乐的”。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正在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筑起道道“绿色的屏障”,为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株洲,创建文明城市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农村美丽庭院示范户事迹材料篇6

刘化民同志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他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他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他平时忙于单位的工作,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他被家中事务分心,妻子主动承担了照看孩子、做家务,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

妻子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他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在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爱岗敬业,互相促进

刘化民同志从事装修工作十多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他也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各种本领和专业知识。他还积极参加了培训班和巩固班学习。他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三、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他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妻子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遵循积极努力、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原则,对一些经济上暂时困难的同志,主动给与帮助。此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崇尚环保,勤俭持家

刘化民同志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他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如此,他们在单位积极倡导同事不乱扔垃圾,并率先垂范,同事们讲卫生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家庭,为单位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

五、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他们五口之家,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他们一直坚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01

提起脱贫攻坚,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段到村扶贫的时光。从吉林伊通镇关家村包村干部到关家村的“小林书记”,到贫困户王中生的帮扶责任人,再到镇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一直以来,我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学深悟透扶贫政策,立足包保贫困户情况,加强扶智与扶志,用真心收获真情,不断收获脱贫攻坚路上的“小确幸”。

真心求教,立志于“学”,收获扶贫“业务熟”。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包村干部,我认真向单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关家村村屯干部请教,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业务知识,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各项程序,学深悟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的要领方法,打开工作局面。组织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下发扶贫政策手册,并根据关家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对照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扶贫政策,有重点及针对性地宣传医疗、金融、教育等政策,让贫困户能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户户知情、人人知晓。比如,向因病致贫户宣传医疗扶贫政策,向有意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帮助联系贷款,如胡鹏峰妻子因为癌症晚期家庭贫困,有养牛意向,与村里和镇里积极帮助联系信用社去家里实地踏查,为其研究贷款事宜。

不惧困苦,立志于“勤”,收获百姓“暖心笑”。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刚担任关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对农村工作、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除了材料上的文字,几乎一无所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到村锻炼,我对全村XXX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做到张嘴就来,情况全掌握、困难全清楚、贫困户全熟识,贫困户们对胖乎乎的“小林书记”也印象深刻,都知道有个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积极解决问题的“小林书记”。在农忙的时候,凌晨五点就到村上带领村屯干部走访贫困户,核查核准贫困户相关信息。知道贫困户徐国春的大米见底了,便自掏腰包给徐国春家买了自家吃的大米,一直因为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经常喜怒无常的徐国春见到“小林书记”总是笑嘻嘻的;知道徐国春的妻子照顾徐国春在收苞米时精力不够,便协调村干部帮助借用收苞米的机器;知道贫困户徐铭浩在读书,便积极帮助研究教育帮扶相关政策;知道贫困户吴亚山的妻子因为拉苞米途中摔下来住院,便去看望并自掏腰包送上慰问金……认真做事,立志于“干”,收获服务“大温暖”。第一时间加入镇里的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队,与其他志愿者共同自掏腰包购买大米、面粉、豆油、面包、方便面等慰问品走访慰问贫困户,尽力帮贫困户排忧解难。对一些身残志坚的贫困户,向他们学习身残志坚的宝贵品质,并帮助其寻找就业机会,致富增收。对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他们准备文具、书籍等,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服务队所走过的村、所去过的户,那一句句“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会积极乐观走出困境。等过段时间我家院里的杏熟了,欢迎来我家吃杏。”“谢谢姐姐!谢谢哥哥!”“谢谢孩子!有空再来!”无疑是脱贫攻坚志愿服务中收获的大温暖,每当想起那些话语、那些感激、那些笑脸,就有了奉献爱心、助力脱贫攻坚更大的动力。

虽然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能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我愿意怀揣着年轻人的“脱贫梦”,带着对困难群众真挚的关怀以及对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由衷的热爱,用真心收获真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02

连日来,湖北丹江口市积极应对疫情对外出务工、扶贫产业、脱贫项目等消极影响,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统筹力、战斗力,发动“红色引擎”拓产业保增收,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战双赢”。

三级联动构筑战斗堡垒。深化推进村书记述职评议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开展村“两委”班子研判评估,加大不称职、不胜任干部调整力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调优配强驻村帮扶力量,深化“户户走到”活动,提高驻村工作质效。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重点围绕村级债务、阵地建设、班子成员能力素质、服务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估,抓好整顿提升。市、镇、村三级联动,坚持“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市直部门包驻点村、各级干部包户”的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制。完善精准扶贫教育培训、督办检查、考核考评、激励约束等机制,选派精兵强将驻村,全市成立XXX个精准扶贫工作团,选派驻村干部XXX名、包户干部7400余名,实现XXX个村全覆盖。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户干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树立致富信心,引导产业发展,做细做实脱贫帮扶工作。

因势利导拓宽致富途径。依靠资源和政策优势,不断拓宽脱贫致富途径。坚持“市有支柱产业、镇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突出“两为主、两加强”(以现有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加强品牌农业、加强生态观光农业),全市扶持龙头企业40家、专业合作社953家、家庭农场XXX个、种养大户XXX个,已建成柑桔基地XXX万亩、茶叶基地XX.X万亩、中药材基地4万余亩、核桃基地9万亩。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六里坪汽车产业园片区、丁家营-浪河轻工服装产业园片区、水都-白果树沟-东环工业新区水资源食品饮料产业园片区),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水资源及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吸引群众就近务工。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借助仙山秀水资源优势,挖掘文化潜力,推进“旅游+扶贫”,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开办一批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减负稳岗助力复工复产。成立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3名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人员出行工作组、交通和物流保障等5个工作组,XXX名市级领导带头,XXX名各级领导干部分驻各个企业,实现企业帮扶全覆盖,为企业守好“防护门”,把好“复工关”。积极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金融堡垒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复工贷”“放薪贷”等专项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过渡性担保、延期还款、自动授信等服务,保障受困企业及时复工生产和疫后稳定生产,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共渡难关。为104家用工单位发布用工岗位8000多个,发放本地用工信息需求表10000余份,引导有务工需求的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及时发放就业、稳岗返还补贴。成立返岗服务工作专班,建立农民工返岗条线受理机制,按照“条块结合、集中整合、分域组织、统一运送”的原则,引导务工群众“错峰”有序外出。截至目前,丹江口市返乡农民工50XXX人,已完成返岗就业49XXX人。

03

从横冲直撞的23岁走来,到如今笃志成长的25岁,3年的脱贫历练,3年的基层实践,从少不经事的毕业大学生到脱贫攻坚的小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赛道上,我和所有一线扶贫干部都奔跑着、冲刺着、收获着,用拼搏的汗水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三朵花。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了一朵名叫实践的花。接触扶贫从全面摸排开始,当时还是扶贫小白的我跟着同事入户走访,卡着一厚沓农户摸底信息表和民政部门导出的收入数据敲响农户的大门,学着同事的样子一项一项询问,一条一条核实,一户一户记录。14天的时间里,我和单位其他同事一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6个行政村的摸排任务,汇总到最后一个数字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比骄傲,这些数据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算出来的啊!后来慢慢接触扶贫调研,经常跑到村里和村里的百姓交流,问问他们对于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听听他们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自己去地里看看经济作物的长势如何……脱贫攻坚的工作经历教会了我,实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唯一途径,生木造屋是不可行的,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基层的问题还要从基层群众身上入手,最真实的数据也要从基层群众上获得,第一朵实践的小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一朵希望的花。苗志刚是张全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双腿残疾靠轮椅行动,还记得初次去他家的时候那间杂乱的屋子、有些迟缓的眼神和略带些自暴自弃的样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双腿不能自由行动的他对未来的生活并不抱有太多的希望,眼看年幼的两个儿子还等着他抚养长大,我和村里的第一书记商量着给他一笔启动资金,让他和家人选择传统豆腐加工项目合作经营,全家人“报团取暖”开起了小作坊。苗志刚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父亲和兄弟负责生产和跑外销售,母亲和妻子协助制作豆腐,一家人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苗志刚的脸上也开始出现了笑容。2年下来,他用豆腐作坊盈利的资金购买了10只羊和6头肉牛,建起了标准的养殖基地。他还想利用残联的残疾保障资金和小额金融贷款的政策,承包附近100亩土地种植苜蓿等草料作物,将豆腐坊生产剩余的豆渣、浆水以及紫花苜蓿作为牛羊的增肥饲料,形成互利发展的种养产业链。让贫困户从自暴自弃到心存希望,这大概是扶贫干部最大的成就,第二朵希望的小花在每个人的心底破土抽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一朵奋斗的花。曾经也对扶贫这项工作抱有怀疑态度,我能做好吗?这些工作我能完成吗?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下去?夜深人静大楼里加班的时候,看着窗外的弯月,说没想过放弃是骗人的。可是每当心里的退堂鼓出现,脑海里就想起领导、同事的鼓励,想起入户聊天时贫困户的笑脸,想起村民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就觉得自己身上使命重大、不容放松。我的工作、我的努力很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况且还有那么多支持我的人,有什么理由退缩停滞不前呢?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决战决胜期,擂战鼓、落重锤,更需要我们所有扶贫干部勠力同心、奋力前行,去斗贫,去战贫,去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想同所有一线扶贫干部,以奋斗的节奏谱出最美的脱贫攻坚曲,以实干的节拍唱响最亮的时代最强音。决胜时刻比干事比勇气,第三朵奋斗的小花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绽放。

窗外的柳条抽了新芽,路边的空地吐了新绿,脱贫攻坚的冲刺终点线就在前方,心有花香,路阻也易,我们一起加油冲!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那么深沉——追记山东省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于忠礼

一个好干部,就像太阳一样,给大地予光明,给人们予温暖。于忠礼就是这样的干部。他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被称为老百姓的“维权专家”;面对恐吓,他威武不倒,勇敢不屈;面对利诱,他不为所动,义正词严;面对群众,则苦口婆心,有理有节。拖着“半条命”的于忠礼,不幸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辞世,成为整个文登市的倾城之痛。历历数十载,殷殷国土情,于忠礼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国家、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悔深情。

11月7日,立冬时节,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登陆胶东半岛。

在山东省文登市城南公墓的一座墓碑前,记者一行四人,手捧花篮,满怀崇敬之情,专程前来凭吊一年前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于忠礼。

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怒放的鲜花驱走了初冬的寒意。花篮旁,一张最新出版的《中国国土资源报》格外醒目。这是于忠礼生前最喜爱的报纸,也是报社全体编采人员敬献给于忠礼的礼物。

一行人默默地为于忠礼燃上一支烟,添上一把土,肃立三鞠躬。而这样的一幕,已经不知重复多少次。熟悉不熟悉的人,知道于忠礼的事迹后,都以这样的方式对一位国土干部表达崇敬之情。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

从踏进国土局的第一天起,于忠礼就是大忙人。干办公室主任,他是局里的“笔杆子”;当副局长,他是局长的“左膀右臂”。

“老于出事的那天,早晨匆匆吃了根香蕉,连顿热饭都没来得及吃,6点半就与邱洪殿局长、刘昌军副局长一起赶往单位。傍晚,我在家包好了饺子等他回家吃晚饭,可他再也没有回来……我好后悔啊,没有照顾好他!”说起那一天,于忠礼的爱人、身为护士长的赵波几次失声痛哭。

老于生命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6时30分,与邱洪殿、刘昌军一起赶到单位,研究回复媒体记者的材料;

8时,陪同邱洪殿向市领导做专题汇报;

11时,接受媒体记者现场采访;

15时,陪同上级领导核查群众举报的信访线索;

2009年8月5日,下午5时多,忙碌了一天的于忠礼没留下半句话,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那颗炽热的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年仅55岁。

有人作过统计,自1991年至2002年的11年间,局里的重要文字材料几乎全部出自于忠礼之手,累计达120多万字。“1997年以来,他光写材料就用坏了3台电脑。”阎海涛副局长告诉记者。

1995年,文登市整顿土地市场,大量的文字材料和重点工作压在他肩上。这一年,于忠礼时常恶心、呕吐、出虚汗,患上了冠心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并警告他不要过度劳累。但一进办公室,所有的不适便被他抛在了脑后。

“于忠礼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爱学习,善钻研,事无巨细都要求做到极致,对待任何工作总是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邱洪殿很欣赏自己的这个助手。

1998年10月,升任副局长的于忠礼仍然负责全局的综合性材料。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他的病情。2002年夏天,于忠礼心脏病再次发作,到北京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这一年,因健康原因,他痛下决心,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香烟。

2004年秋天,于忠礼感到身体不适,再次住院治疗。身为护士长的妻子苦苦哀求:“老于,你只剩半条命了,不为自己,也该为老婆孩子想想啊!”可他说:“现在正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关键时期,我哪能在这节骨眼上撒手不管呀!”那段时间,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用电话调度、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有时召集工作人员在病床前研究材料,逐字逐句斟酌,甚至细微到用词和标点。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历任局长对他的评价。因此,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领导总会想到他。

土地执法监察和信访工作一直是文登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老大难,任务多、压力大、责任重,急需一位业务精、懂政策,能干会写的分管领导。2005年5月机构改革,51岁的于忠礼分管执法监察,并兼任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困难再大也大不过人的决心。”每次临危受命,于忠礼总是呵呵一笑。年过半百的他将“半条命”全部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年后,因为经常熬夜赶材料,于忠礼戒除了三年的烟,重又燃起。

“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为保护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2006年6月,市政府决定关停昆嵛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矿山企业。

这可是块“烫手的山芋”,很多矿山老板有很深的社会背景,有的与黑恶势力还有联系。“你都50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考虑一下再决定吧……”邱洪殿征询他的意见。

分管执法工作不到一年的于忠礼倔强地说:“工作哪能挑挑拣拣呢!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春节过后的一天,一位将要被关停的矿山业主找到于忠礼,先是和颜悦色,握手时把一张银行卡塞到他手中:“咱上面有人,能不能通融一下呀。”于忠礼火了,把卡往桌上一摔,气愤地说:“你这是给我送毒药,想要我的命!”见于忠礼不吃这一套,那人便恶狠狠地威胁:“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也不打听打听这个矿是谁开的……”不等他说完,于忠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管是谁开的,就是天王老子开的也得关!”

2007年3月,昆嵛山风景区内的27家矿山企业一次性全部关停,不仅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而且做到了不留人,不留设备,不留建筑物,创下了文登市矿政管理的奇迹。

跟于忠礼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子直、脾气犟、“认死理”的人。认准的事儿,九头牛也拉不回。

2007年11月,市局对葛家镇南于村滕某非法采砂案依法进行查处,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审判当天,违法者在法庭上公然叫嚣:“不就是罚我四万吗,我再拿出四万!”事后,非法采砂者电话恐吓于忠礼和执法人员:“你活腻了,我知道你家住哪里,老婆在哪儿上班……”于忠礼厉声反击:“告诉你,我已经是死过两次的人了,现在多活一天都是赚的,怕死就不干这一行!”

“在‘上级管帽子,政府管饭碗’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怨天尤人,是干不成工作的。”这是于忠礼在2009年2月10日培训班讲课时的一番话。

2008年5月的一天,一名国土所所长向执法大队报告:某镇政府引进一个新项目,施工单位正在平整土地,国土所多次制止,但对方置之不理,继续施工。于忠礼二话没说,马上带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

工地上推土机、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大片的麦田被毁。经查证,这是镇政府引进的一个台商投资项目,以建设农业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为名占用基本农田,实际上是建设高尔夫球场。

镇政府领导一再解释施工的是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于忠礼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明摆着就是高尔夫球场,不要再遮遮掩掩了。”他严正警告:“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高尔夫球场,影响了个人的政治生命事小;如果导致全市建设用地限批,影响全市发展,这个责任你一个镇政府担得起吗?”

在市政府的干预下,这个项目马上停工,恢复耕地原貌。之后,市政府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各乡镇在引进项目前,一定要多去国土局咨询一下于忠礼,看看项目是否违反土地政策。

2006年~2007年,于忠礼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国土卫士”和“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2007年,文登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被省厅授予“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称号的县市。

“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

凭着一股执著的钻劲儿和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基础业务的精通,于忠礼很快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行家里手。他在处理土地纠纷和群众上访时,摸索总结出“三字经”——“慎”、“细”、“实”,成功地化解了众多的土地信访矛盾,帮助乡镇政府破解了多年的土地纠纷难题,被誉为“专拔钉子的老虎钳子”。

威海机场扩建工程是威海市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机场对面的井南村需要整体搬迁。搬迁涉及200多户村民,历时五年,经过了四任镇党委书记,依然难以完成。矛盾最激烈的时候,300多名执法人员被老百姓追得满街跑。有领导戏称:“井南村搬迁之难,三十六计只差美人计了。”

到2008年,剩下的12户,说破天也不搬,并多次上访。上级领导在视察机场工程时要求,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三天内要全部拆完。镇党委书记在重压之下试着向邱洪殿求援:“借国土局的‘老虎钳子’使使?”

于忠礼领受任务。他仔细研究后发现,这12户短期内即使不拆,也不影响施工进度,可以边施工边做工作。领导认可了他的想法,取消了强制拆迁的计划,避免了可能再次发生冲突。

面上平推肯定不行,于忠礼采取了重点突破的办法。找出“钉子户”中的“钉子”,重点做工作。

听说此人在威海市一重要部门任职,于忠礼先后三次到威海通过该单位领导做工作。此人当着单位领导的面表态:“给一百个处分我都挨着,想拆房子没门!”

采取单位领导施压的方法不行,只好另辟蹊径。此时,正巧威海市的几位老朋友来文登钓鱼,其中的一位与当事人熟悉,在他的相助下,于忠礼邀请此人来大水泊钓鱼,借机谈了三次,终于让他接受了拆迁条件,并带动了其他农户。

12户全部同意拆迁,保证了威海机场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威海市委主要领导对此事做出专门批示:这是威海市和谐拆迁的典范。

在文登,于忠礼“拔钉子”的故事被赋予了众多的传奇色彩。他似乎无所不能,再棘手的难题经他之手便会迎刃而解。

文登市信访局原局长丛继军谈起与老于一起处理土地纠纷的情景,几次从沙发上站起来:“‘以政策服人,用真情攻心’才是老于的真本事。他已经把国家政策、法律条文和文件精神都装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了。做群众工作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啊!”

“菜刀硬不过法律”

在文登,于忠礼是大家公认的“乡村活地图”、“政策法规活词典”。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作为土地管理者,不但要熟知‘一法两条例’,还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融会贯通,才能应对各种复杂事件。”

机场扩建二期工程需要征用大水泊村的土地。2008年春天动工建设时,刘某带头抵制,拒不拆迁其奶牛场的临时性建筑,声称不给100万坚决不搬,并扬言“谁敢再进我的家门,菜刀不长眼”。“如果强拆,老婆孩子一起抹脖子,要轰动全国。”镇党委书记带队到刘某家做工作,被刘家的大黑狗拦截,连门都进不去。

市领导先后两次到工地检查,面对毫无进展的工地,扔下狠话:“半月内必须拆迁!”无奈,大水泊镇领导找到于忠礼。于忠礼不信这个邪,他说:“菜刀硬不过法律!”在镇政府会议室里,于忠礼与刘某3次“交火”。

于忠礼:“老刘呀,实话跟你说,在来之前,我已经了解了你的事情,镇政府给你的补偿是合理的,而且已经超出了法定的补偿标准,但你和村委签订的承包合同是无效的。”

刘某:“为什么?”

于忠礼:“首先,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你承包土地应当经过2/3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报镇政府批准后才可以承包,你缺少这步程序。其次,你的承包合同里没有明确承包年限和承包金额。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是无效合同。”

刘某不服,摔门而出。之后几天,人影全无。后来通过刘某单位领导出面,双方又坐到了一起。

再次交锋,刘某先发制人,夹着一摞《物权法》复印件找于忠礼理论,振振有词:“《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从签订承包合同那天起,我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于忠礼接过话茬:“你既然懂《物权法》,那就再看看下一条是怎么规定的。我背给你听听吧:‘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你合同中写的是搞种植业,而你建了牛棚和别的建筑物,改变了用途。并且这些建筑物没有经过审批,按照规定,不但没有补偿,还应该依法拆除。为减少你的经济损失,政府才给了你比较合理的补偿。”

刘某听后,自觉理亏,但心服口不服,抬腿走人。

事情似乎走到了尽头,有人建议对养牛场实施断电处理;再不行的话,派执法大队出面查处。而这样一来,激化了矛盾不说,还要打“持久战”。

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眠的于忠礼,拨通了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让他另找个地方,在三天内新建一处牛棚,三天后把牛牵到新棚里。当天下午三时多,镇长打来电话报告:“按原定补偿方案,当事人已开始拆迁了。”原来,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和刘某是“铁哥们”,于忠礼巧妙地让村支书当了一次传声筒。

在大水泊镇政府,听说要采访于忠礼的事迹,刘某找上门来。他说:“我就是那个‘钉子户’!于局长讲法到位、工作有方,不伤感情,是个好干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很舍不得。听说你们来采访,特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这是于忠礼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利益,首先强调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要按标准足额到位。

苘山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文登市工业园区所在地,引进的每个项目在当地都举足轻重。2006年,一个涉及5个行政村占地1000多亩的项目引发村民上访,镇政府多次做工作未果,无奈之下找到了于忠礼。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如果没有,你们先补偿到位再说。”于忠礼开口便问。

尽管镇领导答复已全部到位,但细心的于忠礼在调查时发现,付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沿袭的仍是以前的补偿标准。

他找到镇政府和项目单位:“上级对征地补偿费的规定非常明确,相关规定也非常公开、透明,你们的补偿偏低,侵害的是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必须纠正过来。”在他的坚持下,苘山镇征地补偿费增加了600多万元,农民的利益得到更多的维护和保障。老百姓说:“这样的干部站在农民立场办事,我打心眼里服气!“

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于忠礼纠正了很多这样的错误,几乎涉及文登每个乡镇,维护农民的利益无法用数字估算。

文登市农机局局长、原苘山镇镇长于春阳告诉记者,过去征地难,人还没进村,老光棍的锣声就响了,全村老少齐上阵,阻挠开工。镇上特聘于忠礼为顾问,征地实行“两公开一登记”,政策透明,给农民的补偿费足额到位了,几任班子“征地难”的症结也解开了。

自2006年以来,在文登市组织的“行风建设万人评”活动中,国土资源局一直稳居前两位。这其中,于忠礼可谓劳苦功高。在当地,他被老百姓称为“维权专家”。

“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

在局里,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挠头的事,同事们会脱口而出:“听听于局长的意见”,因为“有他在就有了主心骨”。2007年10月,于忠礼巧借卫星遥感技术保护基层国土干部的故事在文登传为佳话。

高村镇某村前后两任村委会主任结怨已久,经常拿土地“说事”。新任村委会主任唆使群众上访,举报原村委主任伙同他人非法采砂毁坏耕地,并多次到检察机关举报。为此,检察机关指控国土资源所行政不作为,所长涉嫌渎职。

尽管国土资源所已经制止非法采砂行为,但20余亩耕地还是被毁,却拿不出证据证明被毁耕地与采砂无关。“毁坏耕地”的事实存在,国土所所长涉嫌渎职罪名就可能成立。

被检察机关多次传唤的国土所所长,吃不下,睡不安。局党组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于忠礼配合检察机关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妥善处理此事。经走访村民得知,被毁耕地几年前就被洪水冲毁了,于忠礼眼前一亮,想到了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省厅提供的卫星遥感影像证实,在2005年该地块已经变为水面,通过查阅气象部门同期的降雨资料,进一步证实该耕地是2005年夏季被洪水冲毁,从而证实采砂毁坏耕地纯属“子虚乌有”,陷入僵局的案件迎刃而解。

饱受委屈的国土所所长潸然泪下:“如果不是忠礼局长,我可真要蒙受天大的冤枉了!”

于忠礼常说:“干工作,既要用力,更要用心。”他一再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学会‘看图说话’”,并“留下执法痕迹”。

“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

“俺爹常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一个农民对做人做事之道的朴素理解,放在党员干部身上,我觉得就应该改成‘受人民之托,忠人民之事’。”这是于忠礼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说过的一番话,这句话既是他生前做事、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2007年9月起,因为年龄的原因,于忠礼退居二线,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按常规,可以在家好好养病了,可他一天也没有离开国土资源管理第一线,因为局里的大事、难事离不了他。

听说老于还要上班,妻子坚决反对:“你不要命了吗?”老于回过头来做妻子的工作:“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在家呆着我也会憋死的!”

于忠礼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光到省厅出差就不下30余次。不管是曾经分管过的执法监察、土地整理工作,还是用地报批等其他工作,不分分内分外,以致在省厅很多人都认识这位楼上楼下“跑手续的老于头”。

田向东是陪于忠礼出差最多的一位司机,他亲眼目睹了于忠礼的“拼命劲儿”。

年底到省厅“跑手续”,相关处室都已办妥,只差在外开会的厅领导签字了,于忠礼在省厅等了三天,一直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才拿到签字。白天跑上跑下、精力充沛的“老于头”,回到宾馆一屁股坐下就再也难起身。当看到于局长吃力地撩起衣服,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时,小田才知道,除了冠心病外,他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小田告诉记者,出差在外,于局长的包里总装着一个大个的药盒,找他办得最多的私事也是到药店买药。

于忠礼是个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儿子于明还清楚地记得,有次父亲约定凌晨4点到北京出差,由于前一天熬夜写材料,身体感觉不适。深夜三点多,妻子起身为他挂上吊瓶。出发的时间到了,父亲毅然拔出针头,不等针眼渗出的鲜血凝固,便在母亲无奈的叹息中远去。

在处理长会口村群访事件5个月的时间里,于忠礼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白天,他夹着图纸,提着装有针剂、药片的塑料袋,走街串户,解惑答疑。晚上,他连夜整理撰写回复材料。那些日子里,他嘴上长着泡,烟也抽得更凶了,屋子里整日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老于从不喝酒,但为了做通村干部的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吃饭敬酒时,他就在自己杯里滴几滴啤酒,以示尊重。”

“到重点户家里做工作,他坐在冰冷的沙发上讲,把火炕让给村民,几个小时下来,下半身都冻僵了,他吭都不吭一声。”丛继军心疼地流泪。认识他的村民不解地问:“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回家享清福,还在这遭罪,图个什么呀?”他呵呵一笑:“我都退二线了,升职提拔与我无关,拿金牌没我的份,我领一天国家的工资就要干一天事,只要组织信任,能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点事,就值!”

抽烟时,于忠礼总习惯摆弄手中的打火机,那是儿子从韩国带给他的礼物。有一次,与长会口村村干部谈话时,打火机的防风功能吸引了村委主任姜茂义,他抓在手中,爱不释手。于忠礼灵机一动,许下诺言:“若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就把它当奖品送给你。”姜茂义欣然应诺。于忠礼去世的前两天,丛继军和泽库镇镇长姜洪阳到他的办公室商量事,于忠礼抱歉地对姜镇长说:“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我还欠人家姜主任一个打火机呢,请你转交吧。”姜洪阳开玩笑:“等搞个隆重的转交仪式,您亲自移交吧。”

两天后,于忠礼辞世的噩耗传来,姜茂义惊呆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熟悉于忠礼的人说,这可能是他生前唯一一个没能兑现的承诺。

“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老于生前对儿子一直心怀愧疚。在孩子最重要的高中阶段,他整天忙得脚不沾地,我又要天天照料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实在顾不上儿子的学习。在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儿子没能如愿上大学,这成了老于生前最大的遗憾。”妻子赵波向记者透露。

2005年8月,儿子于明要到韩国求学,需要十几万元的学费,但东拼西凑,还差一大截,这让于忠礼犯了愁。这些年,岳父、岳母和老母亲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住院治疗、吃药打针花了很多钱;家中姊妹5人下岗,经济拮据。到哪儿去凑学费呢?

此时,承担局土地整理项目的一施工单位经理得知此事,主动找上门,承诺负担孩子的剩余学费,被于忠礼婉言谢绝。经理急了:“这笔钱算我借给你的,将来再还还不行吗?”但他坚决不要。事后,他对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隋旭光说:“这笔钱不能借,如果借了就欠人家情,咱拿啥还?拿项目工程质量来还?还是拿项目资金来还?”

有人说国土局管的土里会“长金”,矿里能“淘金”,可对于忠礼来说,毫无“玄机”可言,只有铁面一张。

2005~2007年,文登市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10个,投资总额1.2亿元。面对上亿的资金,身兼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的于忠礼,无论项目招标还是竣工验收,他始终洁身自爱,谨言慎行。尽管家中五位下岗的姊妹还在等着他的帮助,他坚持“不用自己的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乡镇,以此调动他们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

在检查张家产镇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时,已是中午12点半,施工方非要请他到高档宾馆就餐,他见实在推辞不了,就说:“吃饭可以,但地点由我来定。”最后,他定在了施工单位的职工食堂,吃的是和职工一样的饭菜。该项目通过验收后,为文登新增耕地4347亩。

在国外学习的儿子,为了尽快还清借款,白天学习晚上打工,这让妻子感觉很辛酸,忍不住埋怨丈夫“铁石心肠”,是个“不合格的父亲”。面对妻子的责怪,于忠礼一言不发。

他心里有自己的座右铭:“严”当头,“廉”为最,“公”为大。他常提醒家人和同事,该坚持的必须坚持。他叮嘱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父亲去世后,儿子于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渐渐地我发现,那个平凡的父亲其实是那么的不平凡。他没留给我丰厚的遗产,但他的人生轨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典籍,留在我的脑海里,足够我用一生去研读,去学习。同时也是我今生今世最宝贵的财富,有了它我是富有的,有了它我不贫穷。

在文登采访,很少看到于忠礼生前在工作时的影像资料。谈及此事,妻子赵波告诉记者,老于身后留下的最多的遗物是一摞摞的获奖证书,从工厂时期到省、市、县的都有,唯一的一张“全家福”还是在20年前拍的。

多少年了,老于总是没白没黑地忙,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甚至连和家人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园都成了奢望。

长会口村群访事件处理终于有了眉目,老于又着手考虑村庄的拆迁改造,协助村里研究发展规划。去世前的一天,他突然抱歉地对妻子说:“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带你出去旅游、休息一下,地方由你来定。”可还没等妻子选好目的地,于忠礼就带着对妻儿深深的歉意走了,这张“全家福”也就成了他留给家人的最珍贵的遗物。

老于走了,下葬的时候,局长邱洪殿含着泪亲手为他安放骨灰。缅怀六年的工作友谊和战友情怀,他扼腕痛惜:“我失去了一位生活中的好老师、好兄长,工作中的好参谋、好助手。”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老于活着的时候再平凡不过了,他去了,大家才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他是国土资源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两次采访,在记者心中,他已是一位英雄,一位曾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凌晨,踏上返程列车,听着车轮有节奏的声响,记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情不自禁吟诵起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