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莲养牛 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

马莲养牛 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

大家好,马莲养牛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马莲养牛和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乐都区的行政区划

乐都区的行政区划

全区辖1街道7镇12乡,354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川水地区有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5个镇和海东街道;北山地区有寿乐镇、达拉土族乡、共和乡、中岭乡、李家乡、马营乡、芦花乡、马厂乡8个乡(镇);南山地区有瞿昙镇、中坝藏族乡、下营藏族乡、蒲台乡、峰堆乡、城台乡6个乡(镇)。

碾伯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海东市中心。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区境中部,湟水河北岸。人口6万,面积177平方公里。辖西岗、陶马家、水磨湾、七里店、马家台、李家、熊沈家、下教场、上教场、东岗、贾湾、土桥、汤官营、晁家、赵家庄、谢家崖湾、高家庄、九哈家、北门一、北门二、下寨、上寨、八家、徐家沙沟、下李家、杨家门、东门巷、东关、河门街、城中、西门、邓家庄、河湾、前庄、后庄、东庄、后营、黄家、王家、苏家、八里桥、沙坝村委会和城中、东关、西门、东门巷、柴油机厂5个居委会。民国初属附城,1931年建本城镇,1945年改称碾伯镇,1958年成立碾伯公社,1984年复设碾伯镇。地处湟水谷地平原和北侧丘陵、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建筑、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种植为主,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横穿全境。境内有建于明代的西来寺、关地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土族等。面积130.2平方公里。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子、蒲家墩、旱地湾、下沟、长里、柳湾、段堡子、新盛、大路、李家口、保家、田蒲家、寺磨庄、新庄、扎门、脑庄21个村委会。民国初置高庙镇,1950年仍设高庙镇,1958年成立高庙公社,1984年复设高庙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和北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建材、运输及第三产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盛产闻名省内外的沙果、花椒、苹果等。

瞿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2.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308平方公里。中心,隆国、韩家、晁家窑庄、周家大庄、口子、红庄、盛家庄、中庄、阳坡、阴坡、车路、大石滩、大树庄、脑庄、祁家山、杨家河口、段家庄、魏家河口、晁家、河湾、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龙占沟、斜上、斜下、斜中、斜沟门、磨台、徐家台、河西村委会。民国时置瞿昙乡,1950年沿旧制设瞿昙乡,1958年成立瞿昙公社,1984年复设瞿昙乡,1998年设瞿昙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蕴藏、黄铁石、铭铁、石棉等矿产资源。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自然林,草山宽阔,产冬虫夏草、黄芪等药材。通区乡公路,交通便利。建于明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为理想的旅游胜地。

雨润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驻地10公里,驻地汉庄村。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土、藏族等。面积125.3平方公里。辖汉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羊圈、迭尔沟、红坡、刘家、荒滩、深沟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雨润乡,1950年沿旧制设雨润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雨润公社,1984年复设雨润乡,2001年设雨润镇。地处湟水谷地。矿藏有石膏、大理石。产业以加工、运输、建材等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果类种植为主。大蒜质高味好,享有盛名。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境内汉庄村瓦窑嘴墓地属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乐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0公里。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496平方公里。辖新堡子、熊家湾、王家庄、杨家山、杨家岗、上李家、龙沟门、龙沟寺、祁家山、窑庄、薛家庄、薛青、李家台、赵家寺、赵家湾、上衙门、仓家峡、仓岭顶、马家湾、土官口、王佛寺、陈家堡、仓岭沟、羊官沟、土官沟、联合、尕扎、昂麻、牧场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寿乐乡,1958年并入碾伯公社,1961年分设寿乐公社,1984年复设寿乐乡。2001年设寿乐镇,2007年将引胜乡并入寿乐镇。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劳务输出及第三产业为主。

高店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区主要产粮区。位于区境西端,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回、藏族等。面积70平方公里。辖东门、西街、峡口、大峡、河滩、湾子、河滩寨、俞家、柳树湾、下杨家、上杨家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复兴乡,1950年沿旧制设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高店公社,1984年复设高店乡,2001年设高店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丘陵。矿藏有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产业以运输、商贸、采矿业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各种蔬菜、苹果、红蒜等。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马厂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驻地48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90.2平方公里。辖马厂、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那家庄、干沟滩、白石头、岔沟、毛烟墩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年设马厂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厂公社,1984年复设马厂乡。地处湟水谷地北岸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马铃薯产量高、品味好,在全县享有盛名。花椒种植为该乡一大名优经济作物。区乡公路畅通。

马营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马莲沟、康巴、白崖坪、墩湾、胜利、卡拉、连丰、垭豁、龙庆、姜洞、上浪卡、古城、北坪、昆仑、龙王岗、湾塘、脑庄、八架山18个村委会和一个乡办牧场。始建于民国初,1950年沿旧制设马营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有少量林业、畜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中坝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中坝庄、洒口、交头、嘛呢台、牙昂、红庄沟、确实湾、大湾、何家山、泉脑、山丹坡、四庄、柏杨沟、洪三14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归化乡,解放初仍设归化乡,1952年改为中坝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中坝公社,1984年改建中坝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矿产有滑石粉、石膏等。产业以开采、商贸、运输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天然森林,生长云杉、杨、桦等,林中央宋寺,风光秀丽,建筑奇特,是理想的旅游区。区乡公路畅通。

中岭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区油菜籽主要产区之一。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72.6平方公里。辖业善洼、大水泉、梅家洼、上岭、平坦、甘沟脑、泉沟、铲铲洼、平顶、吴家洼、草场、马家洼、中岭庄、牧场14个村委会。1932年建中岭乡,1950年沿旧制设中岭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分设中岭公社,1984年复设中岭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加工、运输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少量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达拉土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31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半沟、杜家洼、红沟、马圈沟、烂泥滩、白崖坡、宁过、马趟、春洒、白草台、王家滩、达拉滩、麻洞、拉卡、泉洼、干沟山、大庄子、扎什加、李家昂2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同化乡,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1984年成立达拉土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及采矿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建有容量35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区乡公路畅通。

李家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烂泥沟、双坪、合尔红、马圈、西马营、东马营、陈家磨、滚茶海、大洼、干沟岭、民族、交界湾、尕泉湾、山庄、阿塔岭、和尔寺、丹科尔17个村委会。民国初属长里堡,1950年沿旧制设李家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年分设李家公社,1984年复设李家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林业、畜牧业。境内建有蓄水254万立方米的大帐房水库。

共和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113.2平方公里。辖联星、许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厂、上桦林、拉日、虎林、童家、克什家、磨石沟、洒龙、书卜、嘛业磨、祁家堡1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努木乡,1952年改称共和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复设共和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丘陵。产业以加工,运输、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境内建有蓄水20万立方米的桦林水库。通区乡公路。

城台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0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104.5平方公里。辖拉甘邑、山城、坝口、城子、台子、升地湾、河东、小沟、衙门庄、上新庄、滩、下台、许家口子、上菲菜沟、下菲菜沟17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模范乡,1950年沿旧制设城台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城台公社,1984年复设城台乡。还牧养牛、羊、马等。区乡公路畅通。

洪水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南部,湟水河南岸,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面积169平方公里。辖店子、双一、双二、高家湾、河西、上窑洞、阿西、阿东、马趟子、下街、马家营、李家壕、上王家、下王家、吴家庄、袁家庄、大寨子、石岭子、下沈家、洪水坪、姜湾2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洪水乡,1950沿旧制设洪水乡,1958年成立洪水公社,1984年复设洪水乡,2001年设洪水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滩地、沟谷地、山地。矿藏有高品位的石灰石矿。产业以运输、采矿等为主。白灰、纸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甘青公路、青藏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芦花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东及北部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5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为,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119.8平方公里。辖寺院、三条沟、西坡、冯洼、九架山、朵家湾、查干、东岭、十字、牙合、营盘湾、王家湾、城背后、转花湾、本康岭15个村委会及乡办牧场。民国初置芦花乡,1950年属冰沟乡,1952年设芦花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芦花公社,1984年复设芦花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牧业以牧养牛、羊、马等为主。区乡公路畅通。境内有旅游观赏的冰沟奇峰和旧寺掌等自然景观。

峰堆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22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81.7平方公里。辖上营、联村、李庄、红沟门、熊家、刘家寺、下阳洼、上阳洼、上一、上二、下帐房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敦厚乡,1950年沿旧制设峰堆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峰堆公社,1984年复设峰堆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产大红蒜,质优味好,享有盛名。境内建有库容量为55万立方米的黄河滩水库。区公路畅通。

蒲台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藏族等。面积189平方公里。辖头庄、桦庄、中岭、上岭、郭家、西沟庄、严家山、黑窑洞、山桃、大麦沟、尹家、下半沟、新庄湾、千户台、赵家庄、李家台、辛家庄、地洼、赵宝湾、范家坪、侯白家、雷盛家、赵家坪、羊起台、东台、圈窝、小干沟、寺沟脑28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双堡乡,1950年属中坝乡,1952设蒲台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蒲台公社,1984年复设蒲台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下营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2公里。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公里,辖下营、尕庄、上营、坑坑、白土庄、卡子门、杨家庄、上祝家、杨家堡子、下祝家、茶龙、塔春12个村委会。民国初属归德堡,后称维新乡、平等乡,1950年沿旧制设茶龙乡,1956年划归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3年分设下营公社,1984年改称下营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

隧道建设管理人员优秀事迹怎么写

×××同志先进材料

×××,男,1986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工程队副队长、队长、水利工程公司经理、×××副处长,现任×××副处长。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本稿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抓植树造林,固渠护堤,造福一方。

虽然是施工的“行伍”出身,但他始终认为,工程投资大,寿命短,远远比不上树木的护渠效力。因此,他大力提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的方针,经过多年的摸索,他积累了一套植树的经验,比如说:植树要严把选苗、挖坑、栽植、灌水、养护的“五关”,尤其强调要乔灌结合,科学搭配,合理布局,选苗要选择臭椿、白蜡等抗天牛性较强的树种。在他担任秦汉渠管理处副处长期间,每年投资近30万元,大搞植树造林。每逢植树季节,他就成了大忙人,风里来,雨里去。他的执着精神和近乎苛刻的要求令人感动,栽一遍不满意,就亲自上去拔掉让重栽,两遍不行就三遍,直至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几条干渠的第二代林网已初步形成,为管理处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内蒙古分哪儿几个市,哪儿几个县,哪儿几个镇,分别是什么

内蒙古分哪儿几个市,哪儿几个县,哪儿几个镇,分别是什么

截至2019年,内蒙古辖9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17个县、没有镇。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1、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2、乌海市、赤峰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3、通辽市、鄂尔多斯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4、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下辖区(县、旗)明细:

5、乌兰察布市、兴安盟下辖区(县、旗)明细:

6、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下辖区(县、旗)明细:

扩展资料:

一、新中国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建制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

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

1952年11月张家口划归河北省。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同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

1955年,撤销热河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原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改设)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79年5月30日,将黑龙江省的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将吉林省的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辽宁省的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省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从1979年7月1日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二、内蒙古全区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

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关于马莲养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