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养牛致富新模式 甘肃省崇信县新窑镇2022年有窑洞改造养牛政策吗

窑洞养牛致富新模式 甘肃省崇信县新窑镇2022年有窑洞改造养牛政策吗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窑洞养牛致富新模式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甘肃省崇信县新窑镇2022年有窑洞改造养牛政策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王志忠的事迹简介

王志忠的事迹简介

一、20年根植山区,一心为民办实事:巍巍大山,赋予他无私奉献的情怀

王志忠同志本可以走出大山,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无助的眼神、期盼的目光和求富的愿望,毅然根植山村,奉献群众,带领西村的父老乡亲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建设美好家园辛勤耕耘。

西村通往县城的羊肠小道12.18km,群众下山只能依靠步行,农林产品由于交通不便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山上,孩子上学得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由于交通阻隔,群众得了重急病,更是得不到及时救治。王志忠同志认识到道路通、百业兴,要改变山区面貌,必须首先从解决交通条件入手。

2004年,他请县交通局技术人员来到山上规划,带上干粮和泉水带领村干部勘察地形,决心修通西村至县城的山区公路。

在修路时,正值数九寒冬。为了看守工地,王志忠在距村好几里地远的一座废弃窑洞里安营扎寨。当劳累一天的村民纷纷回家时,他却吃着开水泡馍,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孤独的守在工地上,为大家看平车、洋镐,一守就是1个多月。

山区修路,劳力少,投资大,群众经济基础条件差,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他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他个人带头拿出5000元存款,在他的带动下,短短一个月时间,全村共集资30万余元,修路工程提前动工。要修这样一条山区公路,得投资165万元,资金缺口130万元,如果资金不到位,整个工程就会搁浅。他便积极向县职能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支持,多次上运城、太原争取专项资金,在跑项目期间,他舍不得花集体一分钱,住的是十几元钱的小旅馆,吃的是饼子夹大葱,喝得是自带塑料杯随处打来的冷水,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贷款。妻子担心地说:“我看你再干下去,连老婆孩子都要搭进去啦!”

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回资金135万元,为工程施工提供资金保障。经过三个月苦干,动土石方120多万方,拓宽修通了西村通往县城12.18km的油路,成为全县山区农村通油路里程最长的村,此举加强了山区与外界的沟通,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他又带领群众抢抓村通工程之契机,对全村24条大街小巷2公里多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并进行了巷道绿化,美化和亮化,使全村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只要能干实事,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正是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怀,使共产党员王志忠从来没有停止过进取的脚步。

二、一肩挑起五幅重担,提升品味乐百姓:巍巍大山,赋予他务实苦干的精神

2004年8月,王志忠同志根据通峪村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挑起了通峪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2005年6月,他又肩负起西村岭联村党总支书记,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一肩挑起西村、通峪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重任,全岭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近3000群众的发展融入自己的政治生活之中,他要把西村的成功经验在全岭推广。

他因地制宜,根据群众意愿,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进西村岭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完成了通峪村巷道硬化11公里,梨树坪村3.5公里,南岭村4.1公里,下庄村3.4公里村通工程和巷道硬化。他更把彻底改变全岭交通条件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付诸实施,抓紧落实。他多次召开村干部群众会议,规划村通蓝图,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完成5个村31公里的通村油路,实现全岭村通“联网”。

修路期间,最怕下大雨。每次下雨,人家都是往家里跑,王志忠却往工地跑。他要赶到工地察水势,指挥群众挖排水沟,往往在雨中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有一次,路基出现塌方,他和乡亲们在雨里搬石头护路基,足足干了好几个小时。

他日夜奋战,除了参加工程劳动外,还要跑外争取工程资金。全岭村通和巷道硬化共投资420余万元,仅他一人就向上面争取回资金300余万元,群众称他是“开路先锋”。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又在全岭展开了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休闲广场建设工作。先后投资16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10亩的、2100余平方的文体中心,成立了图书阅览室、农民夜校,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并投资30余万元,对古窑洞进行了修复开支,建设了钓鱼池,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的品位,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山区群众享受了城市居民的现代生活。在重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王志忠也十分注重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先后投资70万元,建起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小学一所,校内设施先进,集学校、园林公寓于一体,使全省山区农村小学的一面旗帜,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

三、从造福西村到造福大山,推进发展富百姓:巍巍大山,赋予他开拓创新的胆略

王志忠同志心存高远,他的眼光不光局限于山庄窝铺的改观,而放眼于全岭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放眼于让群众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

他先后多次到周边省市参观学习,实地取经,并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山东、河南等地参观,带领群众建设“双千亩枣药间作”生态立体种植基地,发展远志、黄芩等中药材和沾化冬枣间作1100亩,创建了“西村中药材科技生产合作社”,为群众提供技术保障,畅通药材销路,亩均收入2300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600元。组织有经济头脑的党员外出务工创业,带动岭上5村500多名有志青年外出就业,每年可纯赚回250万元现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中,他严格要求充分结合村里的实际,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村循环路500亩枣树基地改建成大型新品种核桃基地;完成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新品种肉牛养殖基地的建造,并组织协调投入使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争当模范党支部为民办实事,在他的带领下,积极组织协调好相关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节省开支,开始实施通往县城12.18km道路拓宽工程。

几年前,西村岭上除了几棵柿子树,再没有别的树木,满山光秃秃的。面对这样的环境,王志忠执意要种树,建设生态经济园林村。果、林、杏、柿等经济林500亩,荒山造林1200亩,栽植速生丰产林210亩,累计栽植各种树木60万株;如今,西村共栽植以国槐、刺槐、毛白杨为主的经济林1000多亩,建起一个拥有25万株树木,人均500棵的“绿色银行”。全村24条小巷两侧全部栽满观赏林木,村民们还自发地在庭院里种植了苹果、山楂、葡萄等果木,达到“大街绿化成景,小巷绿化成荫,庭院花卉点缀、中心游园添趣”,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

他又引导村民改进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实施了沼气富民工程。此举既清洁了居住环境,又节省了用电、用煤的开支,一户一年至少节支600余元。绿化和沼气工程,彻底改善了西村的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并由此赢得了“中条山上生态经济园林村”和“中条山上绿色氧吧”的美誉。

为了延长产业链条,多方增加农民收入,他又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了“农家乐”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开发“垂钓园、风俗居、农家饭、自助游、土特产”等绿色产业,组织群众织土布、养土鸡,投入旅游开发当中,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提升了经济发展活力。

2009年7月,投资40万元,发展肉牛专业养殖100头,50%群众参加,户均增收2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口袋富起来之后,他又积极筹划富裕群众的“脑”袋,培训新型的新农村当家人,培育新农村的新文化。为农民群众安装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远程网络,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致富项目等的培训和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创建竞赛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为了将远程教育向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延伸。他围绕推动在农村开展的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坚持把远程教育网络由村级活动场所、小学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农户+基地+远程教育”为模式,结合农村科技素质培训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群众网上进行咨询,聆听专家网上解答,破解致富难题;网上参加培训,获取各类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和达到培训预期目的,还邀请了科技局、山西运城农学院教授等有关领导及专家授课。课堂上,专家们分别作了《山西省中药现代化发展情况》、《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技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的关键技术》、《科技养牛实用技术》、《电脑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新农合每年每人30元由村里统一缴纳,公用电费和水费全部免交,年终每人发放麻花、油、面等物资。群众热情地称他为“西村岭上的铁脊梁”。

四、从当前发展到长远发展,以民为本献忠诚:巍巍大山,赋予他无私耿直的秉性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被亲人误解,被亲人责怪,被亲人痛斥。2006年7月,为了提升西村的品位,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村中的主街道进行拓宽,建设文体中心。这需要拆迁沿街19家房屋,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弟弟和他的妹妹。

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他逐家逐户上门做工作,有一户群众跑到他父亲那里,表情激动地说,如果你娃敢拆我的房,我就死在你面前。善良憨厚的老父亲后来当着忠的面泪流满面,苦苦相劝。

为了群众的利益,他还是决定从他妹妹家拆起。妹妹家房屋是刚盖不到一年,总共花费了8万多元。当哥哥上门做工作时,妹妹一家抱成一团哭成了泪人,并怨恨地说,你为了个人的荣誉要拆亲妹妹的房子,你给我滚出去,我永远没有你这个哥哥。此时,军人出身、从未流过泪的硬汉,却忍不住失声痛哭。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不,他强忍着被众亲怨恨的心痛,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只给妹妹补偿了3万元,硬把妹妹的新房全部拆掉。之后,他白天忙设计、规划,晚上又一户一户、一遍一遍地做工作,短短一个月,道路也拓宽了,花园也建起了,他整个人却瘦了30多斤。最终,换来的是群众的赞许,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妹妹。

百姓心中有杆秤。在西村,提起王志忠的大公无私,村民们有口皆碑。村民祁葫芦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村里修砂石路的时侯,他在工地上突然犯了阑尾炎,疼痛难忍,是王志忠开着车将他送到山下的卫生院,并拿出300元钱为他治病。困难户张狗娃的妻子去世后,是王志忠拿出200元钱帮忙买菜,并跑前跑后,主持丧葬仪式。

村民们至今还记得,在翻修学校时,为将原来高低不平的地基推平,王志忠搭上自己的推土机,一口气干了半个多月,为集体节省了1万余元。王志忠的三轮车还先后为村里无偿拉树苗30多次,而别人的车上下山一趟,要运费30元……

通峪村张家古垛自然村村民、年近六旬的张福贵说:“人家有本事,头件事就办在我们心坎上。别看忠娃不是我们村的人,可人家一心扑在我们村的发展上,好党员可是全体百姓的福气啊!”村民组长张随恩说:“王志忠白天黑夜为村里的事忙碌,群众打心眼里拥护!”

包村扶贫工作总结

包村扶贫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是2015包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浏览。

篇1:

,我室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包村扶贫工作力度,帮扶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建设,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3月31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室按照会议要求,及时召开了室主任办公会,组织学习了会议精神,把包村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宝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列入了议事日程。我室成立了包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室主任谢丽娟任组长,副主任吕守奎、窦潇儒任副组长,高志宇等3名县级干部、葛利怀等7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了高家湾村帮扶工作小组,由副主任窦潇儒任组长,副调研员杨积峰任副组长,朱会奇、刘伍军等11名干部为成员,室工会主席柴智强为驻村干部,具体负责包村扶贫日常联络和有关协调工作。4月下旬,室领导带头,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走访调查,摸清村情民意,结实实际制定了《市委政策研究室包村帮扶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包抓扶贫工作开头顺利,开展迅速。

二、开展结对帮扶

结合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我室安排副主任窦潇儒等11名党员干部,重点对高家湾村董留福等11户困难党员和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按照“面对面摸实情、心贴心办实事、实打实促发展”的要求,我室11名干部与该村11名党员困难户和贫困户签订《宝鸡市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工程帮扶协议书》,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帮村组和助农户相结合、促发展和办实事相结合,逐户建立了《交友帮扶联系卡》,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全年组织干部447人次进村入户“一对一”开展工作,了解家庭状况,分析贫困原因,探讨发展对策,制定脱贫计划,帮助贫困户出主意、解难题、谋突破。今年3月份,我室为坪头镇蔡家湾村联系解决群众文化活动锣鼓器材一副,折资2.5万元,走访慰问蔡家湾村群众62户,每户送去一份米面油及棉衣棉被等问慰品,折资1.5万元。6月份,室领导窦潇儒一行8人支援高家湾村夏收,送去慰问品,折资500元;9月份,室领导带领全室干部职工到该村开展《帮扶问慰献爱心,创建文明展风采》活动,送去棉被20床,折资4000元。

三、搞好协调指导

加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协调指导,结合该村实际,帮助制定新农村建设升阶晋星计划,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搞好移民新村建设。因地制宜,指导抓好村庄路、渠、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引导村组干部和村民开展环境治理,美化、净化人居环境,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了尽快解决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室在办公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支持高家湾村服务中心建设,谢丽娟主任、窦潇儒副主任等领导多次向有关部门积极反映,主动联系,为村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了5万元资金,为村产业发展争取了5万元资金。还从金台区民政口争取19万元对口资金扶持。驻村干部柴智强协助配合村干部多方联系,积极努力,主动与金台区联系,争取来区财政支持资金5万元。目前,以上资金已经全部到村入账。

四、开展“六送”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政研农工系统的优势,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项目、送资金、送保障”六送服务活动。送政策,结合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村组干部群众宣讲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到政策到村到户、入脑入心。送信息,根据实际需求,适时为农户提供劳务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等,促发展,助增收。送技能,结合省、市开展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适时安排该村干部参加培训,提高村治能力。围绕壮大劳务经济和提升西瓜、核桃等特色产业,协调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送项目,结合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积极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安排上,尽可能对该村予以倾斜支持。送资金,协调组织、民政、水利、卫生、扶贫、体育等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村内河堤治理、村民中心建设等实际问题。送保障,协助抓好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落实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篇2:

按照全县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工作要求,多伦县审计局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总体情况

按照工作分工,多伦县审计局包扶多伦县诺尔镇北村,该村地处县城东南1.5公里处,总面积8平方公里,由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居民474户,1067人。其中常住户396户,950人;户在人不在78户,117人。持农业户口747人,非农业户145人,外籍户56人,无户2人。全村共有劳动力360人,长期外出打工145人。全村土地共6000亩。可利用土地2421.9亩,其中林地1600亩,宅基地248.4亩,公益事业用地148.5亩,水浇地425亩,全村人均耕地0.4亩。土地质量分为三个等级,各占三分之一。目前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青椒等蔬菜为主。

根据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主导产业是面向镇区的蔬菜种植业这一特点。在多次深入该村调研并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在北村开展以加快发展绿色反季节蔬菜种植业为主攻方向的扶贫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情况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引领该村紧抓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契机,积极争取各方项目、资源,通过新建通村水泥路,整修全村道路,稳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实施。以来,修建了2.1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路面整修9公里;积极争取农网改造项目,改造了10千伏线路5公里、低压线路4公里,新增变台4处。建成600平米健身广场、2公里村级道路、20盏路灯、4个垃圾池、4座公厕、1所标准化卫生室。开展了“卫生清扫日”活动,积极发动了40户村民集中清理垃圾4次,对道路、路口、公共场所、庭院及屋前屋后的垃圾、杂物、粪堆和柴堆进行彻底清理,逐步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条件,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万名干部下基层四级示范抓引领工作

一是结合干部下基层示范抓引领活动,选派得力干部驻村,协助北村开展工作。针对性深入贫困户走访调研,通过对帮扶户的走访调研,并与村干部党员进行座谈,记好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包扶村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党支部、党员和贫困户、典型户详细情况,记载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就存在的困难和村民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

二是落实重点工作,引领科学发展。驻村工作组多次入户走访,积极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经多次召开党支部班子会议、村委会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议,多渠道征求村民意见,确立以建设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合作社,推进“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合作社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合作社日常的经营与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为了保障项目资金在管理上的规范、安全、有效,严格按照开设专户、设立专账、设置专人、封闭运行的“三专一封闭”的模式进行管理,资金实行报账制。合作社整合200亩闲置耕地,通过财政补贴、村委会筹资和村民入股形式成立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合作社,建立了60座日光温室,设置入股上限,1000元/股,最少1股,最多20股,不得超过20000元。经营项目主要为种植黄瓜、西红柿,销售渠道为多伦县的两家大型超市。因种植过程中均施用有机肥,而且都是在自然成熟之后采摘,其无公害、成色好、口感佳的品质使合作社的蔬菜十分畅销,目前试种的生姜、豆角和茄子等菜品也即将上市。下一步将继续壮大合作社规模,拓宽销售渠道,逐步打开市场,为推动北村新农村建设搭建致富平台。

(三)扶贫包村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帮扶责任。按照县委、政府工作部署,明确责任领导,确定专门人员驻村开展工作,审计局长带队,多次深入该村开展调研,帮助贫困村查找贫困原因,从实际出发,梳理发展思路。制定点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及时掌握包扶工作进展情况,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点,积极筹措资金,协调相关项目,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

二是制定详细帮扶措施。针对有劳动能力,无发展项目或缺资金的帮扶户,积极帮助其寻找合适的项目,争取小额贷款,帮助其创业,或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或帮助其在日光温室实现就业;针对房屋围墙老旧的帮扶户,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帮助其申请围墙改造项目,现已全部完成;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引领村干部积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年老体弱或因病致贫问题,经走访确定了驻村干部“一对一”联系户,制作了便民联系服务卡。积极协调县内相关部门,帮助其申请成为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提高其大病报销比例,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针对因供子女上学致贫家庭,则完全采取救助式扶持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三是认真落实“三到村三到户”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程序和档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医保制度,加大新型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医保制度,加大新型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

篇3:

一、加强领导、广泛调研,制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局党组把包扶的xx村扶贫工作作为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一名党组成员负责扶贫工作,工作组常年驻村,成员按月轮换,每月保证一至二名干部驻村工作。为全面、准确掌握四罗沟村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多次集体赴xx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村情,对全村的自然条件、人口、土地、困难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精神面貌、思想观念、难点热点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乡、村领导多次磋商,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xx市民政局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总体要求,为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责任、对口帮扶,确保扶贫工作见实效

每年年初,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逐月分解任务,并将当月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驻村干部所在科室的考核范围,严格考核。为加强对驻村干部的领导,规范驻村干部的行为,局党组还制定了“市民政局包扶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位驻村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要求自己,不给群众增添负担。驻村干部按既定的工作任务和局里的要求,认真工作,月底总结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向下月驻村干部认真交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四年多来,各包扶干部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高度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指导帮助群众开展扶贫项目,目前,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

为了增强机关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密切与困难群众的关系,使扶贫包村工作成为大家共同的任务,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一对一对口扶贫。局党组成员、局机关正科以上干部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与26户特困户结成了扶贫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实行不脱贫、不脱钩。每逢春节,局机关干部还对这26户特困户进行慰问,送去面粉和食用油,保证困难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同时,市局组织了12名军休老干部到xx村访贫问苦,开展为特困群众献爱心活动,为11户特困群众送去面粉11袋、衣被150件。

三、多方筹资、统一组织,顺利完成部分群众搬迁工作

针对村里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差,不便于生产生活,且遇阴雨,极易造成房屋(窑洞)倒塌和损坏,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我们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和乡村组织一起,认真调查走访,决定对35户群众实施整体搬迁。经我们多次努力,为该村争取到建房资金35万元,并协调乡村两级组织和土地等部门,统一规划、建造房屋105间,彻底解决了35户困难群众梦寐以求的住房问题。目前,35户困难群众已陆续搬进了新居。

四、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业,实行滚动式扶贫

根据xx村的实际,市局党组决定以发展养殖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肉牛养殖,首批扶持xx村80户贫困户为肉牛养殖户,为每户购买一头肉牛。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局领导带头捐款,并发动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向贫困群众献爱心,短短三天时间捐赠11950元,后又在机关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8万多元,筹足10万元,及时送往村上,为群众购牛,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滚动式扶贫计划。xx年与首批80户养牛户签订了协议,并购进了肉牛,村里按照每户1100元无息周转扶持资金的标准,发放了扶贫周转金。为保证农民科学合理的养殖,驻村干部还积极联系防疫部门,对全村的牛、羊进行了防疫注册,定期进行免疫注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了畜牧养殖知识培训;引导大部分养牛户种植了2亩左右的苜蓿,为养殖肉牛打下了基础。年底前,按协议第一批扶持的80户养牛户,将退出50%扶持款,再扶持40-50户。同时,驻村干部对全村的养牛、养羊存栏、出栏情况作了一次全面摸底,宣传鼓动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创造规模效益。

五、建设花椒和油桃示范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县乡总体部署,市局计划协助xx村建成300亩花椒示范园和200亩油桃示范园。目前,通过协调,已对乡村杂果园区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并组织群众进行栽种,已栽种花椒、油桃各100多亩。先后又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培育和进行病虫害防治,多次协助果农加强园区管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市局还积极鼓励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经与xx县人事劳动部门联系,已有一百多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赴广东打工,并已全部进厂上岗,解决了该村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闲臵问题。今年又对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再次摸底,掌握了能够外出打工人员基本情况,并将适时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劳务输出。

六、开展人畜饮水和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基础设施

市局还对全村饮水管道铺设和村上道路硬化进行了具体规划,共筹集资金30万元,为全村每户村民家里都接通了自来水,为全村硬化道路1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七、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为便于工作,市局和村组干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村上“两委会”临时办公地址。协助乡党委召开两委会班子民主生活会,协调关系,增进团结。帮助村上建立健全了村务管理、决策、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将各项制度装订上墙。市局每年挤出一定经费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征订党报党刊和对农业、农民有直接帮助的报刊,以便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仅xx年为村上订阅报刊的费用就近2000元。利用村民空闲时间,驻村干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对村组道路、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了庄前屋后的杂物,对乱摆乱放的秸杆麦草进行了集中堆放,对村上的一条主干道路进行了平整,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总之,在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局领导的带头下,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发扬民政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精神,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继续坚持既定的目标,巩固和发展前期扶贫工作成果,与县、乡、村领导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扶贫包村工作任务

甘肃省崇信县新窑镇2022年有窑洞改造养牛政策吗

甘肃省崇信县新窑镇2022年有窑洞改造养牛政策吗

有政策。新窑镇,隶属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地处崇信县西南山区,该地区2022年有窑洞改造养牛政策,其规模养牛场,对当年新建,或扩建牛舍500平方米(含)以上,圈舍建筑结构为砖木、砖混或钢架结构。

关于窑洞养牛致富新模式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