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养牛场,陕西有什么特产

米脂养牛场,陕西有什么特产

大家好,米脂养牛场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陕西有什么特产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米脂养牛场和陕西有什么特产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

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

华北地区生长季节为4-6月份,高开花最适温度22-27℃,上午9-12时开花最盛,开花时忌高温多雨。但在我们南方,一年四季都可开花,随处可见。要看你所在地区啦!

紫花苜蓿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CF%BB%A8%DC%D9%DE%A3&in=30482&cl=2&cm=1&sc=0&lm=-1&pn=17&rn=1&di=528639328&ln=633

来源分布编辑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起源于“近东

紫苜蓿[1]

中心”-即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的高地,常提到的苜蓿地理学中心为伊朗。苜蓿适宜于在具有明显大陆性气候的地区发展,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春季迟临,夏季短促,土壤PH近中性。[2]

苜蓿主要分布于温暖地区,在北半球大致呈带状分布,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中国和前苏联南部是主产区;在南半球只有某些国家和地区有较大规模的栽培,如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约占总种植面积的33%;阿根廷第二,约为700多万公顷,占23%;加拿大第三,每年种植约200多万公顷,约占8%;中国第五,约占4.5%。[2]

2形态特征编辑

紫苜蓿[1]

株高1米左右,株形半直立,轴根型,扎根很深。单株分枝多,茎细而密,叶片小而厚,叶色浓绿,花深紫色,花序紧凑;荚果暗褐色,螺旋形,2-3圈;种子肾形,黄色,千粒重1.8克左右。抗旱性强,抗寒性中等,开花比关中苜蓿约晚7-I0天,比新疆大叶苜蓿早10天左右。陇东苜蓿产草量高,尤其是第一茬草产量高,一般头茬草占总产量的55%、二茬占31%、三茬占14%左右。一般旱地鲜草产量2000-4000公斤/亩,水浇地每亩可达5000公斤以上。由于含水分少,干草产量高,草地持久性强,长寿。缺点是收割后再生速度较慢。陇东苜蓿是旱作条件下的高产品种,只宜在降水量适中的旱作地区推广。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深入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全缘或具1-2齿裂,脉纹清晰;叶柄比小叶短;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至线状卵形,等大,或顶生小叶稍大,长(5)10-25(-40)毫米,宽3-10毫米,纸质,先端钝圆,具由中脉伸出的长齿尖,基部狭窄,楔形,边缘三分之一以上具锯齿,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0对,与中脉成锐角,在近叶边处略有分叉;顶生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略长。

花序总状或头状,长1-2.5厘米,具花5-30朵;总花梗挺直,比叶长;苞片线状锥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长6-12毫米;花梗短,长约2毫米;萼钟形,长3-5毫米,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被贴伏柔毛;花冠各色:淡黄、深蓝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长圆形,先端微凹,明显较翼瓣和龙骨瓣长,翼瓣较龙骨瓣稍长;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阔,上端细尖,柱头点状,胚珠多数。

荚果螺旋状紧卷2-4(-6)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径5-9毫米,被柔毛或渐脱落,脉纹细,不清晰,熟时棕色;有种子10-20粒。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3]

3生长习性编辑

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3]

4地理分布编辑

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3]

5主要特征编辑

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3]

牧草形态:

紫花苜宿[1]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达数米至数十米;根颈密生许多茎芽,显露于地面或埋入表土中,颈蘖枝条多达十余条至上百条。茎秆斜上或直立,光滑,略呈方形,高约100~150厘米,分枝很多。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圆形或卵圆形,先端有锯齿,中叶略大。总状花序簇生,每簇有小花20~30朵,蝶形花有短柄,雄蕊10枚,1离9合,组成联合雄蕊管,有弹性;雌蕊1个。荚果螺旋形,2~4回,表面光滑,有不甚明显的脉纹,幼嫩时淡绿色,成熟后呈黑褐色,不开裂,每荚含种子2~9粒。种子肾形,黄色或淡黄褐色,表面有光泽,陈旧种子色暗;千粒重1.5~2.3克,每千克约有30~50万粒。

牧草特性: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性喜干燥、温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气候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土壤。最适气温25~30℃;年降雨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越过1000毫米则生长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需有灌溉条件才生长旺盛。夏季多雨湿热天气最为不利。紫花苜蓿蒸腾系数高,生长需水量多。每构成1克干物质约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积水,若连续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紫花苜蓿适应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土壤pH值为7~8,土壤含可溶性盐在0.3%以下就能生长。在海拔2700米以下,无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积温1700℃以上,年平均气温4℃以上的地区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区。紫花苜蓿属于强光作用植物,刚开展的叶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时每平方米为70毫克;叶片的淀粉含量昼夜变幅大,干重从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时的20%,其后含量急剧下降,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通常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叶片5000~15000个。

苜蓿(4张)

苜蓿草的加工:苜蓿草可以加工成苜蓿草粉。其制作是多种加工储存方式中营养损失较少的一种。牧草草粉加工业在国际上已逐渐产业化,欧美各国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草粉生产,到50年代,草粉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少国家的草粉生产已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多采用快速高温干燥法生产草粉,其方式有脱水苜蓿粉的生产,将收割后的苜蓿切断后以转鼓高温气流式牧草加工机组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的高温空气将热能迅速传导给切碎的苜蓿草段,使鲜草中的水分迅速蒸发,经过几分钟的处理,即可得到干燥的草粉。因此,植物体本身生物化学变化和外界机械作用引起的营养流失大幅度降低。该加工过程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小,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

苜蓿加工(12张)

高,可以充分起到利用资源的作用。紫花苜蓿加工成草粉作为家畜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使用,起平衡日粮氨基酸、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的作用,并提供优质纤维素。脱水苜蓿掺进蛋禽的日粮中,可加深蛋黄的颜色,饲喂种禽可提高繁殖力,饲喂肉鸡可增加皮肤色素沉着。已经证明,在种母猪的日粮中脱水苜蓿占10%时,能提高排卵率、窝仔成活率。据报道,用脱水苜蓿和其他牧草一起饲喂奶牛,能提高牛奶产量。脱水苜蓿和尿素相结合可替代奶牛日粮中的大豆粕。已证明,饲喂脱水苜蓿的奶牛能提高泌乳的持久性,降低牛奶的乳脂率。用含有脱水苜蓿的日粮饲喂肉牛和羔羊能显著提高日增重,有较高的胴体重和较高的屠宰率。

饲用优点: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突出的优点表现在饲用上为:

产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干草产量500~800千克。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干旱低温的地区,每亩产干草400~73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

利用年限长

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再生性强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营养丰富

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比茎秆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秆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主要功能

改善肠胃功能

已有多年历史。

降低胆固醇水平

紫花苜蓿的成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改善糖尿病

有草药医生称,紫花苜蓿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

缓解更年期不适

紫花苜蓿叶还含香豆素衍生物。

肥田增产

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并能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1335~2670千克,每亩根茬中约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钾6千克。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当于55千克硝酸铵。苜蓿茬地可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通常为30%~50%,高者可达1倍以上。农谚说:“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

保持水土

紫花苜蓿枝叶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二龄苜蓿返青后生长40天,覆盖度可达95%。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透水性,拦阻径流,防止冲刷,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据测定:在坡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与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亩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

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紫花苜蓿是异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机械力量和昆虫采蜜弹开紧包的龙骨瓣而受粉,花期长达40~60天,花期进行田间放蜂,可使蜂蜜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6主要利用编辑

利用技术

1.

青刈利用以在株高30~40厘米时开始为宜

2.

收种适宜期是植株上1/2~2/3

3.

紫花苜蓿在利用中应根据需要和播种面积

4.

收草和收种的利用年限

5.

紫花苜蓿用于放牧利用属家畜最适宜。

6.

紫花苜蓿用于调制干草

青饲技术

青饲是饲喂畜禽最为普通的一种方法,但应注意苜蓿的最佳收割时间,不同生长阶段影响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与收获时期关系很大,苜蓿在生长阶段含水量较高,但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干物质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粗纤维则显着增加,纤维的木质化加重。收割过晚,收获最大的,茎的总量增加,叶茎比变小,营养成分明显改变,饲用价值下降。由于苜蓿含水量大,猪禽青饲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反刍家畜多食后易产生膨胀病,一般与禾木科牧草搭配使用。

干草制备

苜蓿草质优良,为各种畜禽所喜食,苜蓿于草喂畜禽可以替代部分粮食,据美国研究,按能量计算其替代率为1.6:1,即1.6kg苜蓿干草相当于1kg粮食的能量。苜蓿富含蛋白质,如按能量和蛋白质综合效能,苜蓿的代粮率可达1.2:1。调制干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等。自然干燥法制得的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和晾晒时间关系很大,其中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的含量和消化率随晾晒天数的增加而减少,粗纤维含量随晾晒天数延长而增加。米脂(1994)对苜蓿干物质化率与其化学成分关系的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提高苜蓿消化利用率的关键是控制苜蓿纤维木质化程度和减少粗蛋白质损失。由此看来适时收割和减少运输和干燥过程的叶片损失非常重要,因为苜蓿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占整体株的80%以上。

在国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采用人工快速干燥方法,到20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人工干燥主要有3种形式。

1、常温通风干燥-利用高速风力,将半干苜蓿所含水分迅速风干;

2、低温烘干法---采用50℃-70℃或120℃-150℃温度将苜蓿水分烘干;

3、高温快速干燥法--利用高温气流(可达1100℃)将苜蓿在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内,使水分含量降到10%-12%,利用高温干燥后,主要是制取高质量的草粉、草块或颗粒饲料,作为畜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料,便于运输、保存和饲料工业上的应用。国际上优质苜蓿草产品缺口很大,我国主要出口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苜蓿粉是畜禽良好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供给胡萝卜素、维生素K、B2和其它B族维生素、黄色素以及优良的蛋白质等。人工干草粉维生素D很少,应注意D3的补充。由于家禽消化纤维能力差,应选用优质1级草粉。苜蓿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量,6周前1%-2.5%,7周至产蛋期2.5%-5%;肉种鸡控制体重视情况可添加2.5%-7%苜蓿粉;肉仔鸡应控制在1.5%-2.0%;蛋鸭和肉鸭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较大,5%以上,最高可达25%仔猪日粮一般不用苜蓿粉,生长育肥猪可占日粮5%-15%,母猪可占日粮10%以上;兔饲料中苜蓿粉配比可高达40%-70%;牛、羊日粮苜蓿粉与尿素结合使用,可相互协同作用,利用效果显着,苜蓿粉的含量为50%-80%。

青贮利用

苜蓿青贮或半干青贮,养分损失小,具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期保存,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以干草为重点的调制方式向青贮利用方式转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青贮方式。

3.1半干青贮

国外普通采用青贮塔进行半干青贮保存苜蓿,青贮塔造价较高,我国一般采用青贮窑贮存苜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首先使苜蓿迅速风干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

3.2加甲酸青贮

这是国外推广的一种方法。方法是每吨青贮原料加85%-90%甲酸2.8kg-3kg,分层喷晒。甲酸在青贮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这种青贮料饲喂乳用犊牛,平均日增重达0.757kg-0.817kg,比普通青贮料增重提高近1倍。

3.3拉伸膜青贮技术

这是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全部机械化作业。操作程序为:割草--打捆--出草捆--缠绕拉伸膜。其优点主要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保存时间长,一般可存放3年-5年,使用方便。

叶蛋白利用

紫花苜蓿叶蛋白(ALP)是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而形成的蛋白质浓缩物。一般粗蛋白50%-60%,粗纤维0.5%-2%,消化能12.5MJ/kg-13.5MJ/kg,代谢能为12.4MJ/kg-12.9MJ/kg,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大规模的饲料用叶蛋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较多,美国饲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ALP出售;生产上ALP的提取率为苜蓿田间产量的0.89%左右。我国蛋白质资源严重缺乏,而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可与豆粕和鱼粉相媲美,用替代猪、禽饲料中部分鱼粉和豆粕潜力巨大。ALP可替代蛋鸡50%-70%鱼粉或肉骨粉,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用ALP替代肉仔鸡日粮中25%-50%的鱼粉或肉骨粉对肉仔鸡增重影响不大。当用此替代雏鸡日粮中50%-75%的鱼粉或肉骨粉时,其成活率可提高3.4%-4.2%.ALP可替代40日龄-60日龄猪日粮中50%的动物蛋白和1/3的豆粕,可替代61日龄-105日龄生长猪80%动物蛋白,对猪生长无影响。

7植物影响编辑

对家禽产品质量的影响

蛋黄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饲料中叶黄素的含量,如每千克饲料中含有60mg叶黄素,就会产蛋黄颜色较深的蛋,苜蓿草粉中叶黄素含量丰富,每千克草粉中约含有240mg叶黄素,是黄玉米的10倍以上(22mg/kg),黄玉德曾报道在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

由于饲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会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紫花苜蓿产品属于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纤维含量高)饲料,所以适当比例添加到生长育肥猪日粮中,会增加胴体瘦肉率,肉质鲜嫩,但对猪生产性能无影响。Bohman等(1953)的试验表明,用苜蓿饲喂的猪一致偏瘦,屠宰率较低。用高水平苜蓿饲喂的猪后腿、腰部和肩部肉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较少。Stahly和Cromwell(1986),在日粮中添加10%脱水苜蓿草粉于10℃

紫花苜蓿综合开发利用流程图

环境下饲养,结果猪的背膘厚度减少3%。美国许多州的试验(1953-1955)表明生长肥育猪的日粮内用5%-15%的优质苜蓿草粉可使生长猪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对牛奶品质和牛肉质量的影响

苜蓿对养牛业来说是优质牧草,即可以改善乳脂率,还可以使牛乳中维生素含量增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姜之杰等(1982)利用苜蓿干草和半干青贮饲喂乳牛,产乳量明显提高,并使乳脂率由3.43%提高到3.52%。Kirkpatrich等(1984)证明,苜蓿可以替代乳牛部分精料,并能提高乳脂率,而不影响乳产量。Shaver(1986)、Joanovic(1987)、Conlenbrander(1991)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点。在肉牛日粮中应适当使用苜蓿产品,为了防止牛肉颜色变黄,在日本肉牛肥育饲料里不大量使用苜蓿粉。

前景展望

种植紫花苜蓿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收入,还可以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结构。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用苜蓿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

紫花苜蓿综合开发利用

紫花苜蓿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得到饲料级粗蛋白、食品级精蛋白、叶绿素盐、叶黄素、皂甙、草粒、草饼、草粉等,做到有效成分百分百回收利用,并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

需要更多天然提取物和天然色素相关资料欢迎光临天然色素应用技术论坛。

8品种介绍编辑

适合辽宁种植的国产苜蓿品种主要有敖汉苜蓿、公农1号、中苜1号、润布勒、新疆大叶等。辽宁省的主栽国产品种为敖汉苜蓿、润布勒和工农1号等。进口品种有CW200、费纳尔、阿尔冈金、金皇后等。

引进品种主要考虑温度、降雨量和土壤等三方面因素。品种抗寒性即越冬能力的主要指标用休眠级数来表示,级数越小,抗寒性越强,级数越大,抗寒性越低。辽宁省地处北方省份,冬季气温较低,可达零下30℃左右,适宜引进3级以下的品种,如皇后(2级)、CW200(2级)、三得利(适宜区域广泛)、WL252(2级)、WL323(3级)、阿尔冈金(2级)、费纳尔(2级)、金皇后(2-3级)、巨人(2级)、北极星(2-3级)、农宝(2-3级)、亮苜二号(2-3级)等品种。大连、丹东地区可以引进3级品种,如CW300、WL323、(3级)、北极星(2-3级)、农宝(2-3级)、亮苜二号(2-3级)等品种,在引入3级以上品种时一定要慎重,先少量试种,成功后再大面积种植。辽西、辽西北、辽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议选用抗旱性较强品种,如敖汉、润布勒、中苜1号、阿尔冈金、费纳尔、巨人、CW200、WL232、WL252、巨人等品种。辽宁省沿海地区盐碱地较多,要选用耐盐性强的品种,如中苜1号、金皇后、两用苜蓿、亮苜二号等。在南方适宜种植秋眠级高,抗病虫害,能耐受高温水涝的冬季活跃型品种:赛迪7(7级)、赛迪10(10级)、游客(8级)、三得利(6级)。

已引进400余种的牧草种质资源12000余份[4],其中8000余份已入国家长期库和农业部牧草资源中心库,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牧草遗传基因资源;为全国相关单位提供3000余份种质材料,共选育出省级审定牧草品种2个,新品系4个(其中2个已进入全国牧草品种区试)

三得利

该品种与200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引进品种,品种登记号为247.

产量与品质:三得利紫花苜蓿不仅产量高(亩产干草1500公斤以上),适用区域广泛,可适应华北大部分地区及西北、华中部分地区、西南地区种植、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18%-22%)和消化率(70%以上),茎干柔软,适口性极佳,是调制苜蓿干草的理想品种。

土壤与耕作:播种三得利的田地,在前茬收割后要及时耕地消灭杂草,秋后耙磨镇压,保墒蓄水。灌区秋耕后,进行灌水,开春播前耙磨镇压,达到表土疏松,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耕地时施入有机肥1000-2---公交/亩、过磷酸钙50-100公斤/亩做底肥。

播种时间:依据各地情况和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宜早,秋播水热同步,出苗整齐,杂草少。寒冷地区可开沟春播,越冬前耙平,覆土以利越冬。南方春播不迟于3月下旬,秋播不迟于10月下旬。

播种方式与播种量:播种前用根瘤菌,随拌随播。单播时,播种量为1-1.5公斤/亩,播种深度1-2厘米,行距可控制在20厘米左右。

田间管理:三得利苗期生长较为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除草1-2次。旱作区每次刈割后要及时松土、施追肥;灌区结合施肥进行浇水,促进再生,施肥以复合肥为主,不可施氮肥或少施。

驴的品种介绍

驴的品种介绍

华北驴

属小型驴。主要产区:华北驴主要产于陕北黄土高原以东、长城以内至黄淮海平原,并分布到东北三省。是一类小型驴。环境条件:产区内有高原、山区、丘陵和平原,虽然地形、气候条件存在差别,但都是中国北方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饲料来源丰富,农牧业发达,环境条件很适宜驴的生活特性。华北驴是中国北方农业区除牛以外的第二大役畜。由于农业条件差,作物产量低,牲畜养殖水平低,多养小型驴。近几十年来为适应生产需要,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而畜牧条件好的地区,如沂蒙山区、太行燕山山区、陕北榆林地区、张家口地区、昭盟库仑旗和淮北等地发挥地方优势,发展商品化养驴生产。除自用外,大都通过大同、张家口、济南、潍坊、界首、周口等著名的牲畜交易市场出售,分布到各地。这些驴虽都有其地方名称,如陕西的滚沙驴、内蒙古的库仑驴、河北的太行驴、山东的小型驴、淮北的灰驴。但体质外形基本相同,毛色多以灰色为主,遗传性稳定,故统称华北驴。体型外貌:各地的驴因产区不同,各有特点,但其共同点为:体高在110厘米以下,平原略大,山区较少,体重130~170千克。结构良好,体躯短小,腹部稍大,被毛粗刚。滚沙驴体高107厘米,体重140~190千克;太行驴102.4厘米,内蒙古库仑驴体高110厘米,沂蒙、苏北、淮北的驴108厘米。生产性能:公驴18~24月龄、母驴12~18月龄时达性成熟,母驴2.5岁、公驴3~3.5岁时开始配种。发情季节多集中春、秋两季,发情周期21~28天,发情持续期5~6天。公、母驴繁殖年限一般为13~15年,母驴终生产驹8~10头。

华北驴体小,适应性强,数量大,分布广,为适应畜牧业商品生产的需要,应通过选育改善其体型结构,提高早熟性和产肉性能。综上所述,中国驴的数量大,分布面广,且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形成若干在体尺、外形结构和生产性能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品种,但过去在小农经济时期,对驴主要选择其乘、挽、驮的性能,而在畜牧业商品生产中,我们更需要提高驴的产肉性能。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强肉用驴品种的培育,另一方面养驴生产者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特别是用关中驴、德州驴等大型品种与当地中小型驴品种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驴的生长速度和肉用性能,发展规模化养殖。

西南驴

属于小型驴。主要产区:包括云南省各地的云南驴,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川驴,西藏日喀则、山南等地的藏驴。环境条件:云、川、藏多高原山区和丘陵区,海拔较高,河流多,气温差别较大,干湿季节明显,产区农业较发达。主要作物为水稻、麦类、蚕豆、豌豆、甘薯、油菜。西藏更盛产青稞。作物秸秆和野草是主要饲草,豆类、麦类是主要精料。但1000多年前,驴刚引入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产驴区多是山地。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驴的饲养管理粗放,白天野外放牧,夜间以秸秆补饲,重使役和孕期才能给少量精料,因此形成了矮小的驴品种。体型外貌:头显粗重,额宽隆,耳大长;髻甲低,胸浅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坚;被毛厚密,毛以灰色为主,并有鹰膀、背浅和虎斑;其他部分为红褐色。生产性能:云南驴性成熟早,2~3岁即可配种繁殖,一般3年2胎,如专门作肉驴饲养也可1年1胎,屠宰率45%~50%,净肉率30%~34%,每头净肉量为35千克左右。

新疆驴

外貌体形:驴体格矮小,体质干燥结实,头略偏大,耳直立,额宽,鼻短,耳壳内生满短毛;颈薄,背平腰短,尻短斜,胸宽深不足,肋扁平;四肢较短,关节干燥结实,蹄小质坚;毛多为灰色、黑色。生产性能:新疆驴1周岁就有性欲,公驴2~3岁,母驴2岁就开始配种,在粗放的饲养和重役情况下很少发生营养不良和流产。幼驹成活率在90%以上。新疆兵团农八师150团曾引种关中驴与当地小毛驴杂交,其后代的体高达到120~125厘米。吐鲁蕃改良驴体高可达到125~130厘米。由此可引入大型驴种对新疆驴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当地驴的体尺、体重、是肉驴饲养提高肉产量的重要途径。属于小型驴。主要产区:主要产于新疆南疆喀什、和田地区。分布到甘肃河南走廊,青海的农区、半农半牧区,以及宁夏固原、西吉一带的当地称为西吉驴。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和酒泉等地被称为凉州驴。另外在北疆各地县也有分布。环境条件: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由于受高山和沙漠的影响,夏天气温高而干旱,沙漠中阳光直射,温度可达55℃。多风沙,昼夜温差大,即所谓“早穿皮袄午穿纱,手抱火炉吃西瓜”。无霜期短,降水量少,有大面积的草原牧区,也有片片绿洲的发达农区。因气候和水源的关系,农作物产量低。由于历史上社会经济条件差,农民全靠养驴农耕、驮运、乘骑代步,可以说凡有人生活的地方都有驴的分布。体型外貌:新疆驴体型矮小,体质干燥结实,头略偏大,耳直立,额宽,鼻短,耳壳内生满短毛;颈薄,髻甲低平,背平腰短,尻短斜,胸宽深不足,肋扁平;四肢较短,关节干燥结实,蹄小质坚;毛多为灰色、黑色。庆阳驴属中型驴

主要产区: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宁县、正宁、镇原、合水、华池及陕西的吴起、定边等县区,以庆阳县为中心产区。

环境条件:产区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海拔1000~1700米,在泾河上游,紧临陕西关中平原,年平均气温9~10.5℃,无霜期120~180天,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发达,有“陇东粮仓”之美称。由于这一地区交通不便,过去农民经济收入低,多养牛、驴役用。多年来以养小毛驴为主,经不断引进关中大型驴杂交改良,使当地小毛驴的体尺明显增大,外形也发生了变化。加之适应当地环境,管理精心,饲草以麦秸、谷草为主,在农忙时才补饲少量精料,颇耐粗饲。杂种驴长期自群繁殖培育,形成了今天的地方良种庆阳驴。

体型外貌:体格粗壮结实,体长稍大于体高,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耳不太长,颈肌肥大,鬃毛短稀,胸部发育良好,腹部较大,四肢端正,关节明显,蹄大小适中而坚实,性情温顺,行动灵活,毛色以三粉驴为主,还有少量青色和灰色,庆阳驴属中型驴。

淮阳驴

主要产区:河南沙河及其支流两岸的豫东平原东南部,即淮阳、郸城西部,沈丘西北部,项城和商水北部,西华东部,太康南部和周口市,以淮阳县为中心产区。环境条件:产区海拔50米,属温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216天,年平均气温14.6℃土壤以淤土、两合土最多,土质肥沃,盛产麦类和杂粮,是历代“粮仓”,当地以驴为主要役畜。当地很早以前就重视驴的选育,农副产品丰富,又习惯种苜蓿,常以各种豆类喂驴,日喂量达1~1.5千克,故能保证驴的营养需要,巩固选育成果。产区临近周口、界首等牲畜集散地,常向外输出种驴,从而刺激了养驴生产和选育工作,近30年采,淮阳县进一步加强选育工作,在重点产驴区开展良种登记。加强选种配种,肉驴的品质也明显提高,是地方优良驴种。体型外貌:属中型驴,体高略大于体长,体幅较宽,头略显重,肩较宽,其鬐甲高,前躯发达,中躯显短,呈圆桶形,四肢粗大结实,尾帚大。红褐毛色驴,还有体型较大、鬐甲高、单脊单背和四肢高大的特点。毛以粉黑色为主,灰色少,纯黑更少,红褐色最少。

泌阳驴

属中型驴。主要产区:河南省西南部的泌阳、唐河、社旗、方城、南阳等市县,以泌阳、唐河两县为中心产区。环境条件:泌阳县地处伏牛山脉和桐柏山脉之间。海拔在810~983米。当地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13,无霜期212天,年均降雨量920.5毫米,属暖温带气候。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农牧业生产发达,并盛产麦类和各种杂粮。以谷草、豌豆作为喂驴的主要饲料,可利用河滩、丘陵放牧,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当地群众有养驴习惯,喂养精心并重视选种选配,并有不少驴的配种专业户,以精选的良种进行配种工作,故形成了良种产区。早在1957年就建立了泌阳县种驴场,就地精选了优秀个体和优秀的核心群开展系统的选育工作,使驴群质量迅速提高。体型外貌:公驴富有悍威,母驴性温驯。体型中等,呈方形或高方形。结构紧凑、匀称,灵俊清秀,肌肉丰满,多双脊双背。背腰平直,头干燥、清秀,口方正;耳大适中,耳内中部有一簇白毛;头颈结合良好,腰短而坚,尻高宽而斜,四肢直,系短而立,蹄质坚实。毛色以三粉为主。

佳米驴

也叫绥米驴,属中型驴。主要产地:主要产于陕西的佳县、米脂县和绥德三县,中心产区在三县毗连地带。分布到附近各县和山西临县以及周围各省及延安、榆林市。环境条件:产区处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区,形成梁岗起伏、沟壑纵横、土地零散、道路崎岖狭窄的特点。海拔715~1350米,温差大,年平均日照达2617~2741小时。春季多风,夏热冬寒,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430~450毫米,无霜期仅150~180天,适宜种植杂粮,兼种大量苜蓿,轮作倒茬以改良土壤和提供饲草。从东汉以来,农民就习惯养驴从事耕、拉、驮、乘等各种役使。常以舍饲为主,以豆麦、高梁、玉米加谷草、麦草为主,夏季喂青苜蓿。各县有一些传统的专门种驴饲养户,精选良种,承担配种工作,经长期培育形成这一地方优良品种。体型外貌:佳米驴体型中等,略呈方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眼大有神,耳薄而立;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端正,关节强大,肌腱明显,蹄质坚实。公驴颈粗壮,胸部宽,富有悍威。母驴腹部稍大,后躯发育良好。毛为粉黑色,因白色部分大小不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黑燕皮,全身被毛似燕子,仅嘴头、鼻孔、眼周以及腹部为白色;一种是黑四眉,除具有黑燕皮特征外,腹下的白色面积较大,甚至扩展到四肢内侧,胸前、额下及耳根处。

云南驴

体形外貌:头显粗重,额宽隆,耳大长;胸浅窄,背腰短直,尻斜短,腹稍大;前肢端正,后肢稍外向,蹄小而尖坚;被毛厚密,毛以灰色为主,并有鹰膀,背浅,虎斑;其它部分为红褐色。生产性能:云南驴性成熟早,2~3岁即可配种繁殖,一般3年2胎,如专门作肉驴饲养也可1年1胎,屠宰率45%~50%,净肉率30%~34%,每头净肉量为35千克左右。广灵驴

体型外貌:体格高大、骨骼粗壮、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寒性强。驴头较大、鼻梁直、眼大、耳立、颈粗壮,背部宽广平直,前胸宽广,尻宽而短,尾巴粗长,四肢粗壮,肌腱明显,关节发育良好,管骨较长,蹄较小而圆,质地坚硬,被毛粗密。被毛黑色,但眼圈、嘴头、前胸口和两耳内侧为粉白色,当地群众叫“五白一黑”,又称黑化眉。还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的,群众叫做“青化黑”,这两种毛色的均属上等。生产性能:其繁殖性能与其它品种近似,惟多在2~9月发情,3~5月为发情旺季。终生可产驹10胎,经屠宰测定,平均屠宰率为45.15%,净肉率30.6%。有良好的种用价值,曾推广到全国13个省区,以耐寒闻名,对黑龙江省的气候适应也较好。属大型驴。主要产地:产地为山西省东北部的广灵、灵邱两县,分布于广灵、灵邱及其周围各县的边缘地带。环境条件:境内山岳起伏,小部分为河谷盆地,海拔700~2300米。地处塞外山区,风大沙多,气候变化差异大,年平均气温为6.2~7.9C,年降水量420~500毫米,无霜期130--~150天,为塞外的主要杂粮产地。该地区历来重视畜牧业发展,农民养驴农耕,是中国塞外商品驴的繁殖基地。由于当时盛产谷子、豆类,又种植紫花苜蓿,农民以谷草、黑豆和苜蓿草精心喂养,注意选种选配,结合役使和放牧,形成广灵驴体型高大、体躯结实的品种特征。

晋南驴

体型长方形,外貌清秀细致,是有别于其它驴种的特点。头清秀,大小适中,颈部宽厚,背腰平直,尻略高而斜,四肢细长,关节明显,肌腱分明,前肢有口袋状附蝉。尾细长,似牛尾。皮薄而细,以黑色带三白为主要毛色,另外还有一种灰色大驴。体型较美,细致结实,为中国优良的大型地方良种。主要产区:产于山西南部运城市和临汾市南部,以夏县、闻喜县为中心产区,包括平陆、芮城、永济、临漪等县市及临汾南部各县市。环境条件: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濒临黄河。有平原、丘陵和山地,地形复杂。海拔400~1500米,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1413,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0~210天。夏县是禹的故乡,该县人文、农耕历史悠久,有发达的农业,是山西著名的粮棉产地,盛产煤。当地农民喜爱养驴,作为农耕和运输工具。喂驴精心而得法,全年舍饲,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又种苜蓿。做到夏加苜蓿冬加麦麸,并将鲜苜蓿与麦秸碾青混合调制,使驴等家畜常年都能得到青饲草,重视选种选配和幼驹培育,促进了该品种的形成,并向外地输出大量优质种驴。体型外貌:体型长方形,体质紧凑,外貌清秀细致,是有别于其他驴种的特点。头部清秀,大小适中,颈部宽厚而高昂,髻甲稍低,背腰平直,尻略高而斜,四肢细长,关节明显,肌腱分明,前肢有口袋状附蟑。

德州驴

体型外貌:体格高大,结构匀称,体型方正,头颈躯干结构良好。公驴前躯宽大,头颈高扬,眼大嘴齐,有悍威,背腰平直,尻稍斜,肋拱圆,四肢有力,关节明显,蹄圆而质坚。毛色分三粉(鼻周围粉白,眼周围粉白,腹下粉白)的黑色和乌头(全身毛为黑色)的两种。其体高一般为128~130厘米,最高的可达155厘米。

生产性能:生长发育快,12~15月龄性成熟,2.5岁开始配种。母驴一般发情很有规律,终生可产驹10只左右,25岁好驴仍有产驹的;公驴性欲旺盛,在一般情况下,射精量为70毫升,有时可达180毫升,精液品质好。作为肉用驴饲养屠宰率可达53%,出肉率较高,为小型毛驴改良的优良父该品种。

关中驴

体形外貌:关中驴体格高大,结构匀称,体型略呈长方型。头颈高扬,眼大而有神,前胸宽广,肋弓开张良好,尻短斜,体态优美。90%以上为黑毛,少数为栗毛和青毛。生产性能:在正常饲养情况下,幼驴生长发育很快。1.5岁能达到成年驴体高的93.4%,并表现性成熟。3岁时公母驴均可配种。公驴4~12岁配种能力最强,母驴终生产5~8胎。多年来关中驴一直是小型驴改良的重要父本驴种。特别对庆阳驴种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原产地及产地的自然条件:关中驴属于大型驴种。形成历史悠久,是中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和延安市南部,以兴平、礼泉、乾县、武功、咸阳、蒲城和临潼等地为中心产区。曾被输出到朝鲜、越南等国。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1413,年日照1980~2400小时,年降水量540~750毫米,无霜期190~210天。水利灌溉条件好,农业发达,盛产粮棉,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还有种植苜蓿、大豆、豌豆养畜的习惯,素以有大牛(秦川牛)、大驴而享誉全国。从西汉以来,驴一直是该地区重要的役畜,群众既有丰富的养驴经验,又很重视科学的选种选配。尤其对种公驴要求毛色纯正,黑白界线分明,体型高大,结构匀称,两睾丸大而对称,富有悍威,四蹄端正,蹄大而圆,叫声宏亮。因此,经过长期的选育,该品种质量不断提高。体型外貌:关中驴体型高大,结构匀称,体型略呈长方型。头颈高扬,眼大而有神,前胸宽广,肋弓开张良好,尻短斜,体态优美。90%以上为黑毛,少数为栗毛和青毛。生产性能:据测定,老龄淘汰驴平均屠宰率为52.7%,净肉率39%。

陕西有什么特产

陕西有什么特产

陕西特产有:

西安:扎染、西安木偶、西安刺绣、西安剪纸、仿秦俑、仿唐三彩、戏人泥哨、拓片、临潼石榴、黄桂稠酒、彩画泥偶、蓝田玉石、樊记腊汁肉、壁画摩木。

延安:红枣、杏仁、延安剪纸、苹果、核桃。

韩城:红把苕帚、韩城花椒、韩城南糖。

其他:天麻、杜仲麝香、牛手参、厚朴、牛黄、沙苑子、银耳、华县大接杏、秦冠苹果、火晶柿子、洋县香米、洋县黑米、、韩州锅盔、牛肉干、潼关酱笋、太白酒、秦州大曲酒、榆林柳编、张良庙拐杖、岚振藤编。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米脂养牛场和陕西有什么特产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