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外围养牛经验,中国乳业谁是真正的老大

约外围养牛经验,中国乳业谁是真正的老大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约外围养牛经验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中国乳业谁是真正的老大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中国乳业谁是真正的老大

中国乳业谁是真正的老大

伊利

奥组委为什么选择伊利?

一、奥运会不仅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体育盛会,更是一场盛大的综合性的文化盛宴,它把世界上最高境界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具体的赛事当中,体现着卓越和成功。对主办者来说,奥运会即使一个巨大的荣誉,更是一次世界级标准的检阅,卓越的组织能力、世界级的质量标准时刻考验着奥运会的组织者。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是由国际奥委会选择的,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以国际化的最高标准来衡量,能够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的都是行业的领袖企业,是制定和主导行业标准的企业,是有充分保障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是最有实力提供安全、健康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

二、伊利集团是中国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三年稳居行业第一,仅2005年1-9月,主营业务收入就突破90亿元,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个突破百亿元大关的乳品企业,其品牌价值连续两年蝉联乳品乃至于食品行业第一名,比同业第二名高出50多亿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伊利的成就是靠自身的艰苦努力干出来的,是市场验证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通过其他手段人为制造出来的,稳健基础上的快速发展是伊利的风格,踏踏实实做事是伊利人的内在品质,这些铸就了伊利行业龙头的地位。

三、牛奶是最接近天然的食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青少年饮用牛奶作为强制性的规定,许多国家提倡"终生喝奶",作为提高和保持国民身体素质的一项具体政策予以推广。任何一种食品都没有获得如此的待遇。这是因为,牛奶在食品当中营养最丰富、最均衡、最易于被人体吸收、对发育和保持健康作用最大,同时,老少皆宜。专家们一致认为牛奶是最接近天然的食品。是与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最接近的食品。伊利是国内最大的乳制品制造商,选择伊利就选择了天然。

四、伊利集团拥有最大和最优质的奶源。伊利集团根据国内养殖业的发展状况,最早在业内投资建设奶源基地,以国际上的标准控制和保障奶源质量。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共滚动发放养牛贷款8亿多元,支付奶款100多亿元,建设牧场园区16个,现代化挤奶站1000多座,直接控制奶牛数量近百万头。规模化的奶源基地和优质的奶源,为伊利集团的发展插上了坚硬的翅膀,也为伊利集团服务2008北京奥运会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五、伊利集团在业内装备水平最高。伊利集团在乳品行业率先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创造性地开发出适合于中国人口味和消费习惯的产品,从而拉动了整个国内乳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伊利集团始终坚持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自身的装备水平,始终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富有营养的产品。"奉献精良品质,共创美好生活"是伊利不懈的追求。

六、伊利集团拥有世界一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伊利集团在业内最早进行ISO9000体系认证,并在以后先后通过了HACCP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免检产品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和QS认证,在质量管理方面强调"质量零缺陷"。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加上严格而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多年来,伊利集团没有发生过任何严重的质量和安全事故。安全和品质已经成为伊利的代名词。

七、伊利集团是技术保障最有条件的企业。伊利集团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庞大的技术人员队伍和国内唯一的省级研究院,研发实力国内领先,通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将对公司产品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八、伊利集团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伊利集团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特别是液态奶成为集团的主要业务之后,不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潘刚也由此成为"国内液态奶第一人"。近年,虽然行业利润率下滑,公司税赋相比较而言依然较重,但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集团连续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今年1-9月份销售收入突破9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毫无悬念地成为业内第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公司。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使伊利能够在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保持快速的增长,发展潜力巨大,从而能够为奥运会的正常举办提供长期的支持。

九、伊利集团的团队有能力继续引领行业前进。作为"中国液态奶第一人"的潘刚,是中国乳品行业最年轻的领袖,国内第一个百亿企业的掌舵人,在乳品行业十几年,不仅十分熟悉乳品行业,而且有着多年执掌大型综合企业的管理经验,有着很强的市场驾驭能力和把握大局的能力,对市场走向的判断和认识,脉络清晰,高屋建瓴。稳健、谦逊、平和,凸显了作为行业领袖的气质和魄力。他所带领的团队,既年轻,又有文化,是一个知识型的团队,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团队、诚信、效率、服务、创新的意识,代表了中国乳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这支队伍完全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引领中国乳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等39类产品6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从2000年起产销量连续稳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2005年上第二季度起成为行业第一。

2004年,伊利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7%;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利润总额3.79亿元,净利润2.39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61元。

进入2005年,面对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伊利集团继续立足乳业,大力整合资源,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公司继续呈现快速的增长势头。2005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59亿元,同比增长30.29%,位居行业第一;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6.83亿元,同比增长25.13%;实现利润总额2.79亿元,同比增长12.45%;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11.48%,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天然品质。伊利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亿多元,建设标准化奶站、奶牛小区,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伊利集团从2003年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从而为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优质的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体系。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1.5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亚洲地区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上百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累计向政府上缴税金20多亿元,向政府提供奶牛养殖风险基金几千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2005年7月28日,伊利集团在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在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建成投产,新工业园区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自动化和先进程度堪称亚洲之最。此园区的建设会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效率、团队合作、创新、忠诚/诚信、服务"作为自己核心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在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并实现销售收入与自由现金流的动态平衡,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以下是伊利2004年和2005年主要荣誉前几年的不再累述

2004年:

2004年1月,"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超高温无菌奶系列饮品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认定为"中国消费者放心购物质量可信产品。

2004年2月,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各大商场、连锁超市、电器专卖店等的商品销售情况的检测统计资料显示,伊利集团生产的"伊利液态奶"名列中国液态奶类商品2003年度国内市场销售第一位

2004年3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2004年第15号),公布了第十批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伊利集团技术中心榜上有名。

2004年4月,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经营报竞争力论坛"发表的一份中国市场优势企业品牌人气指数调查报告显示,青岛海尔所拥有的"海尔"品牌和内蒙古伊利集团的"伊利"品牌分别以第一和第七的名次跻身品牌人气指数前十名,而排在前十位的其他品牌均是国外知名品牌。

2004年4月,"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伊利集团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全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乳品企业。

2004年4月,伊利集团在国家劳动保障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的"全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2004年4月,伊利集团再次夺得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企业纳税大户桂冠,列全区所有企业中纳税排名第七位,较上一年度又提高了三位。

2004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了(国知发管字[2004]12号)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的名单,伊利集团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乳制品企业。

2004年4月,伊利集团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区全区'发展与创新优秀企业'和'创业企业家'双优奖励。

2004年6月,上海冷饮市场高层研讨会,"伊利千雪物语"和"伊利真棒尊巧"冰淇淋评为"2004年度十大值得品尝的冷饮新品"。

2004年6月,伊利集团连续第六届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

2004年6月,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27.87亿元的品牌价值列38位,位居中国食品业首位。

2004年8月,经中国消费者协会严格审查,伊利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奶片行业首家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称号的企业。

2004年8月,伊利集团入选2004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76位。

2004年9月,伊利集团获2004中国上市公司10大行业企业竞争力10强称号

2004年9月,伊利集团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年度十强企业称号。

2004年9月,伊利集团荣列2003年中国最大500家大企业集团之列。

2004年10月,伊利集团以乳品行业首席的身份,跻身2004年《中国1000大制造商》,名列第179位,国内乳品行业中排名第一。

2004年10月,伊利集团再次荣获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4年11月,伊利集团以62.99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企业四强。

2004年11月,伊利集团入选2004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排行榜,排名第80位。

2004年11月,伊利股份荣获"2004中国证券市场年度成长奖"。

2004年11月,伊利集团荣获呼和浩特市"纳税状元企业"称号。

2005年:

2005年1月,"伊利"品牌荣获"中国乳制品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

2005年3月,在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上,伊利集团荣获液态奶销售额第一的桂冠,并荣获了"领先品牌"称号。

2005年3月,经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对食品工业企业进行综合实力评价,伊利集团荣列"2004年度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

2005年4月,"伊利"成为"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并在同步进行的消费者调查中,得票率遥遥领先于食品业所有其它品牌,稳居食品业第一品牌。

2005年8月,伊利集团连续第七届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

2005年8月,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36.12亿元的品牌价值列第41位,继续位居中国食品业首位。

河姆渡人与北京人相比,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人与北京人相比,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距今六七千年,河姆渡一带系沼泽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地龙骨(地梁),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橼、盖顶。地板起防湿、御虫蛇作用。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柱子高度看,人还不能直立进出,但较巢居已大有进河姆渡人的生活情景

步。房屋规模大小及内部结构,视居住成员多寡而定,从住宅营建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因工具限制,加工显得较粗糙。遗址还出土6支木质船桨,1支外形基本完整,轮廓清楚,分桨柄、桨叶两部分,一块原木制成,形如长柄树叶,柄上刻满线条组合图案,轻巧实用,与现代游船划桨大体接近,是目前中国已发现船桨中最古老一支。船桨及一只陶舟均证明河姆渡人已开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第三、四文化层中还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不少器物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少见或未见。用于生产的占大多数,木锤系加工锤击工具,木予是狩猎扎戳武器,木碗为生活用品,木质器柄则是石器工具发挥更大效用的附属件,小木棍既是农业点穴播种工具,也是采集野生植物时挖根刨茎的采集工具,木器制作大多要经过切断、剖开、削、茬、挖凿、修磨、髹漆及火烧硬化等工序,其中碗、筒、蝶形器制作颇精细,表面经过磨光、髹漆,出土时油光可鉴,出土的20多只木筒系用整段木材制成,形似毛竹筒,内外壁锉磨光洁、内壁还凿有一浅槽,塞以圆木饼,有的外缠藤篾,可能作敲击乐器用。第二文化层中发现木架方形井,证明河姆渡人已掌握凿井技术。众多保存完好的木器出土,为世界木器工具研究提供了实物材料。该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发现,在1973-74和1977-78年两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有资料。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发现,被断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残存尚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动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河姆渡遗址(HemuduSite)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先说一下新时期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Period)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基本特征和分期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的新石器时代西亚、北非和欧洲西亚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那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所谓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便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公元前8000~前7000年,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这个时期的典型遗址耶利哥遗址,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这在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是最早的。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西亚的新石器文化在发展中对周围地区产生过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一是向欧洲东南部扩展。尼罗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为3期,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系统: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在欧洲的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而多瑙河流域则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了彩陶文化(见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该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石器大多继承当地的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中亚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较晚,其代表为克尔捷米纳尔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南亚次大陆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种植薯芋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没有发展起真正的农业经济。北亚和东北亚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地区,蒙古和西伯利亚也有个别遗址的陶器年代接近1万年。但这个地区的磨制石器一直不很发达,农业出现的年代也很晚,与西亚情况正好相反。这个地区的陶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筒形罐特别流行,一般为灰褐色,饰刻划纹或压印纹。在日本,陶器多绳纹,故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又称绳纹时代。朝鲜和西伯利亚的陶器则多施篦纹。朝鲜的新石器文化因受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已发展起旱地农业,种植粟和黍。蒙古东部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也已种黍,并饲养牛羊等家畜。日本的农业只是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因受大陆的影响,才急速发展起来的。西伯利亚则一直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中南部这些地方的史前考古通常不使用新石器时代这一概念。但若用旧大陆考古学的标准去衡量,那里也还存在新石器时代文化。美洲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以前基本上处于新石器时代,即使已创立高度文明社会的玛雅王国(见玛雅文明),也基本上不使用金属器。美洲是农业起源的重要地区,那里最先培植玉米,还有豆类和南瓜,印第安人称之为三姊妹。家畜仅有骆马一种。大洋洲在殖民者进入以前基本上仍处于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不会制造陶器,所以那里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界线不大明显。非洲中南部的新石器时代仍多打制石器,种植薯芋,同东南亚的情况有些类似。中国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①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②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③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上述除第③区因考古工作不够深入难以分期外,前两区大致可分为4期:早期约当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以华南的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和陶器,农业已有萌芽,个别地点已会养猪。中期约当公元前7000~前5000年,华北的磁山文化等已有较发达的旱地农业,种植粟、黍,养猪,并有较发达的磨制石器和陶器;华中的彭头山文化(见彭头山遗址)等已栽植水稻,养猪和水牛等,磨制石器尚不多见,陶器则比较发达。晚期约当公元前5000~前3500年,华北主要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农业进一步发展,有较大的聚落,如半坡和姜寨等(见半坡文化,姜寨遗址),流行多人二次合葬,发达的彩陶是一大特色。华中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等。河姆渡文化有极为丰富的稻谷遗存和骨耜等水田耕作农具,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筑往往用稻壳掺泥抹墙,陶器胎壁内也掺有大量稻壳,表明稻作农业已有很大的发展。最后一期是铜石并用时代(也可不归入新石器时代),约当前3500~前2000年。这时华北主要是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华中主要是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这时已普遍出现小件铜器,有了中心聚落和最早的城址,如山东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湖北天门石家河和湖南澧县城头山的城址等。房屋建筑中出现分间式大型建筑,开始用白灰和土坯抹地、筑墙。陶器普遍采用轮制,出现大量的精美玉器,石器中钺、镞等武器明显增加。墓葬出现两极分化,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则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良渚文化中甚至出现大规模的人工堆筑的贵族坟山。这种物质财富的增加和贫富与社会地位的两极分化,预示着文明社会行将来临。遗址有4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层,其中第三、四层是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文化层,距今约6000—7000年。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带榫卵的木构建筑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上刻有比较精细的装饰花纹。遗址中发现的榫卯,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在动物遗骨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骨骸,其中猪骨的数量最多。人工栽培的水稻遗物,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农作物。以往的国际文献认为,印度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但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C14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晚3000年。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骨哨,现在还能吹出动听的音响。河姆渡遗址大量文物的发现,证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它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河姆渡文化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该文化目前唯一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是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浙江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文化特征陶器主要是夹炭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除素面陶外,盛行在釜类腹底交错拍印绳纹,陶器的宽边口沿上常刻划平行条纹、波浪、圆圈、叶形、谷穗状等几何图样,偶见白地深褐色纹的彩陶。以平底器和圜底器为大宗。代表性器物有釜、罐、带把钵、宽沿浅盘、垂囊式□、支脚等。与支脚配合使用的陶釜,始终是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炊器。骨制生产工具丰富,尤其在早期,骨器数量远超过石、木、陶质各种工具的总和,就目前所知,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中所独有。木器较精巧多样。梯形不对称刃石斧、拱背厚体石锛、骨耜、斜铤骨镞、管状骨针、骨哨、木矛、木刀等,都是具有特色的器物。大批榫卯木构件及干栏式建筑的遗迹,显示了河姆渡文化的住房特点。分期和年代河姆渡遗址的第4、3层和第2、1层,分别代表河姆渡文化的早、晚两期。①早期:约前5000~前4000年。陶系简单,夹炭黑陶占绝对优势。除磨平素面外,绳纹较多,刻划的几何图案花纹和动植物图案突出。主要器形有敛口或敞口肩脊釜、直口筒式釜、颈部双耳大口罐、宽沿浅盘、斜腹盆、环形单把钵、大圈足豆、盆形甑、块状体支脚等。石器种类少,一般磨制不精,斧、锛较厚硕,主要石器工具中未见穿孔者。②晚期:约前4000~前3300年。夹砂红陶、红灰陶数量最多。前段的泥质红陶外壁红内壁黑,常施红陶衣;后段的泥质红陶表里色泽一致,很少施陶衣。沿用绳纹,出现镂孔纹饰。新出现鼎、落地式把两足异形□、垂囊式□。其他主要器形还有敞口鸡冠耳釜、敞口扁腹釜、牛鼻耳罐、折沿罐、镂孔豆、空腹倾斜体支脚。石器多通体磨光,出现了扁平长条石锛,穿孔石斧、长方形双孔石刀和石纺轮。农业和家畜饲养河姆渡第4层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等交互混杂,形成0.2~0.5米厚的堆积层,最厚处超过1米。稻类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经鉴定,主要属于栽培稻籼亚种晚稻型水稻。它与马家浜文化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稻谷,年代都在前5000年,是迄今中国最早的两例稻谷实物,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这对于探讨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姆渡文化代表性的农具有骨耜,仅河姆渡一处就出土上百件。采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肩臼处一般穿凿横銎,骨质较薄者则无銎而将肩臼部分修磨成半月形,在耜冠正面中部刻挖竖槽并在其两侧各凿一孔。还发现了安装在骨耜上的木柄,下端嵌入槽内,横銎里穿绕多圈藤条以缚紧,顶端作成丁字形或透雕三角形捉手孔。此外,还有很少的木耜、穿孔石斧,双孔石刀和长近1米的舂米木杵等。家畜主要有猪、狗。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到处可见,并发现体态肥胖的陶猪和方口陶钵上刻的猪纹。有一件陶盆上刻划着稻穗猪纹图像,大体是家畜饲养依附于农业的一种反映。此外,还出土较多的水牛骨头,可能牛也已被驯养。渔猎河姆渡出土大量野生动物遗骨,计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和软体动物共40多种。绝大多数是梅花鹿、水鹿、四不象(麋鹿)、麂、獐等鹿科动物,仅鹿角即有400多件。鸟、鱼、龟、鳖遗骨数量也不少。还发现有极少的亚洲象、苏门犀、红面猴等温热地带动物的遗骸。骨镞达千余件之多,以铤部不对称的长锋或短锋斜铤镞较富特色,另有窄长锋柳叶形镞、钝尖或锐尖的锥形带铤镞等形制。未见网坠之类渔具,而存在大量鱼骨,有些骨镞当兼用于射鱼。其他渔猎工具还有木矛、骨鱼镖等。柄叶连体木桨的发现,说明已有舟楫之便,除用于交通外,可能也在渔捞活动中乘用。利用禽类骨管雕孔制成的骨哨,既是一种乐器,狩猎时也可吹音用以诱捕动物。原始手工业陶器以夹炭黑陶最富特点。尤其在早期,无论炊器和饮食容器,都属这种陶质。胎泥纯净,含铁量仅为1.5%左右。以大量的稻壳及稻的茎、叶碎末为羼和料。工艺技术上比较原始,器物均为手制,不甚规整;据测试,烧成温度为800~900℃,在缺氧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胎质比较粗厚疏松,重量较轻,吸水性强。晚期阶段,基本上仍用手制,但有的经慢轮修整。出现了三足器、袋足器等较复杂的器形,有的陶器烧成温度提高到1000℃左右。关于编结纺织,在河姆渡发现有芦苇席残片,采用二经二纬的编织法。质轻的木纺轮,连同大小轻重不一的陶、石纺轮。可供抽纱捻线之用。还发现了据认为可能属于原始腰机部件的木质打纬刀、梳理经纱的长条木齿状器、两端削有缺口的卷布轴等。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发达,有耜、镞、鱼镖、哨、锥、针、管状针、匕、有柄匕、梭形器、锯形器、凿、匙等各种器物,广泛使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有笄、管、坠、珠等装饰品。还有蝶形器(原料有木、石、骨、象牙4种)、靴形器等暂不明用途的器物。磨制普遍精细,少数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图案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堪称精美的实用工艺品。另有20余件象牙制品,其中刻有双鸟朝阳图像的蝶形器、凤鸟形匕状器、雕刻编织纹和似蚕纹的小盅等,显示了当时的精湛技艺。凤鸟形象牙匕状器木作工艺十分突出。除木耜、小铲、杵、矛、桨、槌、纺轮、木刀等工具外,还发现了不少安装骨耜、石斧、石锛等工具的把柄。用分叉的树枝和鹿角加工成的曲尺形器柄,叉头下部砍削出榫状的捆扎面,石斧当是捆绑在左侧,石锛则捆扎在前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发明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标志着当时木作技术的突出成就。在河姆渡第3层出土一件瓜棱状敛口圈足木碗,外表有薄层的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显光泽,经鉴定是生漆,这是中国迄今最早的漆器。房屋和水井河姆渡文化盛行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各文化层,都发现了与这种建筑遗迹有关的圆桩、方桩、板桩、梁、柱、木板等木构件,共达数千件。第4层的一座干栏式长屋,桩木和相紧靠的长圆木残存220余根,较规则地排列成4行,互相平行,作西北—东南走向。现存最长一行桩木长23米,由西南到东北的第1、2、3行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合计宽约7米,推知室内面积在160平方米以上。第3、4行的间距1.3米,这是设在面向东北一边的前廊过道。建筑遗迹范围内,出土有芦席残片,许多陶片以及人们食后丢弃的大量植物皮壳、动物碎骨等。这座大型干栏式建筑当属公共住宅,室内很可能隔成若干小房间。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的为最早。除干栏式建筑外,早期稍后,还出现一种立柱式地面建筑,在柱洞底部垫放木板作为基础,有的则是填塞红烧土块、粘土和碎陶片等,填实加固形成臼状柱础,中间立木柱。榫卯木构件和企口板在河姆渡遗址第2层发现一眼木构浅水井遗迹。这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也是迄今发现的采用竖井支护结构的最古老遗存。水井位于一处浅圆坑内,井口方形,边长约2米,井深约1.35米。井内紧靠四壁栽立几十根排桩,内侧用一个榫卯套接而成的水平方框支顶,以防倾倒。排桩上端平放长圆木,构成井口的框架。水井外围是一圈直径约6米呈圆形分布的28根栅栏桩,另在井内发现有平面略呈辐射状的小长圆木和苇席残片等,可见井上还当盖有井亭。墓葬在河姆渡第4层的居住区,发现以陶釜、陶罐为葬具的婴儿瓮棺葬2座。第1至3层有20多座墓,均不见墓坑和葬具,仅有1座以木板垫底。成人和婴儿多为单人葬。有3座是两人合葬墓,其中1座是两个儿童。第2和3层内的墓流行单人侧身屈肢葬,个别的是俯身葬,头向东或东北,大多数无随葬品。第1层内的墓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也有个别仰身屈肢葬,头向不一,以西北的居多,普遍有随葬品但并不丰富,最多的两座墓各有6件,一般放置釜、豆,少见生产工具。总的看,不同时期的葬式、头向和随葬品是有所变化的。居民种属见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河姆渡遗址第4层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存,与以罗家角遗址第4层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年代相当,陶器中的六角形口沿的盘盆类和弧敛口双耳钵等形制接近,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河姆渡文化晚期的前、后阶段,分别与马家浜文化马家浜类型和崧泽文化(见崧泽遗址大体同时。马家浜类型发达的素面腰沿釜(或称宽檐釜),在河姆渡文化晚期前一阶段偶有所见,反之,河姆渡文化晚期数量虽少但富有特征的垂囊式□,在马家浜类型中也有个别发现。河姆渡文化晚期后一阶段,长条石锛、突棱镂孔豆、花瓣形圈足、凿形鼎足等,均与崧泽文化的风格相同。河姆渡文化晚期可能受到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强烈影响。也有人认为,河姆渡遗址第4层、第3层是新发现的河姆渡文化,第2层、第1层则应分属于马家浜文化马家浜类型和崧泽类型(或单独命名为崧泽文化),并进而提出由河姆渡文化发展为马家浜文化的意见。河姆渡文化的早、晚期衔接关系及发展去向,有待于在发现更多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对其晚期遗存的性质和归属,需再作进一步的研讨。参考书目: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牟永抗:试论河姆渡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蒙牛企业的优势

蒙牛企业的优势

六年前,蒙牛人在茫茫的内蒙古草原上第一次竖起了蒙牛的旗帜,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了蒙牛的基石。六年后,蒙牛集团已经可以和中国奶业首强伊利集团比肩而立,并称为“草原奶业双雄”。

蒙牛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把蒙牛品牌塑造成中国乳业顶级品牌的呢?蒙牛的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讲述了蒙牛创牌的秘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个品牌如果想有好的知名度,就要有创意,懂得宣传。

1999年,当蒙牛初创的时候,实力不济,势单力薄,要创名牌谈何容易?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伊利既是强大的对手,又是蒙牛学习的榜样。好,那就占到巨人的肩膀上吧。于是“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诞生了。世人皆知内蒙古乳业第一品牌是伊利,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甩在了脑后,为自己占领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制高点。

好的创意出来了,如何有效地把它传播出去,牛根生的想法是:“既要轰动,又不能多花钱。”当时呼和浩特的路牌广告刚刚萌芽,没什么人做,牛根生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便找到了路牌广告的负责人,他说:“你的牌子长时间没人上广告,那就会无限期的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的做上3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购引起百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该负责人认为这话说得有理,于是便以成本价卖给了蒙牛300多块路牌广告3个月的发布权。结果那年,呼和浩特市所有主街道都竖满了“蒙牛乳业,创内蒙古第二品牌”的大红广告牌。就这样,蒙牛打响了创业的第一枪,这一枪使得整个草原为之震动。凭借“第二品牌”的招牌,在第一年就创下3700万元的销售额。

善捕商机者胜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顺利返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于营销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搭载机会。蒙牛正是看准了这点,以“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为口号,推出了“航天员专用奶”的广告,并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也是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补给——对接篇”在中央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同时,印有“航天员专用奶”标志的新包装牛奶和相应的众多pop、宣传页也即时出现在各卖场和销售终端。一时间蒙牛宣传攻势锐不可当。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会,蒙牛的销售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山可以容多虎

蒙牛人明白,只有营造出和谐的生存环境,才可能获得顺利发展的机会。

在蒙牛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和伊利的关系曾经十分紧张。但是蒙牛认为,竞争可以双赢,一山可以容多虎。既然“奔驰”和“宝马”可以在德国并驾齐驱,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可以共同引领全球饮料市场,蒙牛就可以和伊利等草原乳业品牌一起发展,一起壮大。

于是,蒙牛喊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口号,进而提出“为内蒙古喝彩”的口号,努力寻求与竞争对手和睦相处之道,实施“共生共赢战略”。从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蒙牛推出了公益广告——《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在所投放的300多幅灯箱广告中,蒙牛不仅宣传了内蒙古企业团队,也借势提升了自己的形象,蒙牛的最大竞争对手伊利赫然排在首位。此外,在冰淇淋的包装上,蒙牛直接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蒙牛如此谦卑,高抬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也无话可说。洼,然后积;屈,然后弹;蒙牛用自己的谦逊促进了地区品牌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带动整个草原乳业进入良性竞争阶段,不仅为自己争取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还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蒙牛正是遵循着他的开创者牛根生的座右铭,以高超的创意一次次开拓自己的品牌市场,用高尚的道德一次次维护着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懈的努力中,蒙牛人成就了自己的功业,不懈的努力中,蒙牛人炼就了今天驰名天下的品牌——蒙牛乳业。

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蒙牛此举意欲何为?日前,记者在呼和浩特,采访了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

蒙牛建了个“牧场联合国”

记者:这个牧场与其说是一个踏踏实实养牛挤奶的牧场,不如说是刻意做出来的全球牧场展示。

牛根生:做“牧场联合国”的确是为了做示范。这个牧场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共占地8848亩,中心是圆形的参观大厅,厅外有三个示范区:紧挨展厅的一圈是挤奶示范区;挤奶区连着养牛示范区;外围是牧草示范区。

在挤奶区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各地最现代化的挤奶平台,有欧洲小型牧场用的“机器人式”、澳洲中型牧场用的“转盘式”、美国大型牧场用的“鱼骨式”等。挤奶机器人目前在中国还仅此一个。挤奶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牛想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想挤几次就挤几次。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挤奶”的程序工作,而且在挤奶的时候,还有音乐伴奏,让牛在快乐的心境下泌乳。再如澳洲的“转盘式”平台,一次可给60头奶牛挤奶。牛上了转盘后,边吃草边挤奶,转了一圈,奶也挤完了。

记者:建这样一个大而全的“牧场联合国”,会不会赔本赚吆喝?

牛根生:除了展示,这个牧场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营实体。牧场是由蒙牛乳业集团、澳大利亚澳亚公司和印度尼西亚三林集团三方共同投资、设计和兴建的。饲养规模约为万头奶牛,是我国目前最具规模效益的大型牧场。这个牧场由中、美、英、澳、印尼、新西兰、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专业人员参与建设和管理,把国外的养牛技术原汁原味地搬进来:洋人牵来洋牛,建起洋牧场,用洋管理、洋技术、洋设备,产出的奶供给蒙牛。

与以往注重引进牛群的做法不同,蒙牛建这个示范牧场,第一次从“奶”上做文章。洋人为卖奶赚钱而到中国来养牛,交易的是奶,而不是牛,因此牵来的应该说是世界上的高产奶牛,每头牛年均产奶量在8吨—10吨之间。牧场里良种牛生的子牛,每年将以数千头的数目进入周边中国百姓的家庭牧场。这样做,肯定不会赔本赚吆喝。

看看外国人怎么养牛

记者:蒙牛建这个牧场是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作秀,还是有别的考虑?

牛根生:不是作秀,蒙牛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中国奶牛饲养方式跟上世界脚步。虽然蒙牛让百万奶农脱贫致富,但中国养奶牛的方式太原始、太落后了!中国80%的奶牛还散养在奶农家里,检疫、挤奶、收奶、运奶等环节都存在问题。我经常到世界各地去考察牧场,国外的一个大型牧场就养了成千上万头牛,而我们许多奶农还停留在一家一户一头牛的阶段,我们一头奶牛年产奶三四吨,不及别人的一半。差距太大!

国际示范牧场的建成,带来的是观念的革命,比引进牛群和技术更重要。试想一下,我们有多少人有条件出国?即使有条件出国,也没有条件到世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牧场去专程参观。而蒙牛却让中国的奶农(尤其是养牛大户)以及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甚至省长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在一个小环境中,就能遍览全世界的种草技术、养牛技术和挤奶技术。大家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国外的奶牛原来是这样养的!”这比他听一万个故事更具有示范性和冲击力。

记者:这个牧场能使蒙牛获益多少?

牛根生:获益有限。不过,我们的理想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蒙牛已经是中国乳业的老大,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样子。示范牧场建起来,谁都可以来参观,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大家都可以来学,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的接轨!这是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大事。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我们:国际示范牧场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预示着中国奶牛养殖业将由分散养殖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要做世界乳业老大

记者:您提出过,蒙牛的战略目标是用5年—10年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蒙牛现在已经是中国乳业老大,如何才能成为世界乳业的老大?

牛根生:蒙牛乳业一直都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整合全球有效资源。2002年12月19日,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向蒙牛注资2600万美元。投资商看好的是蒙牛良好的发展态势,而蒙牛看重的是投资商的国际化背景。这些国际金融资本的注入,使我们的股权结构更合理,管理更加规范。今年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也是花全球股民的钱,来做中国乳业的事。

蒙牛企业文化的特征:两高、两强、三型

两高--目标高:全球乳业的领先者;境界高: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两强--企业文化创新力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强。

三型--学习型、尊重型、竞争型。

◆蒙牛的战略目标:

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用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用5-10年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

2003年:中国乳业领导品牌

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

◆蒙牛人的价值观:

只有变化才是宇宙的真理,所以人要适应变化,并主动地去创造机会,在不断变化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

(2)企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

(3)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

◆蒙牛人的工作观:

把生活和工作理解成一个学习、创新、创造意义的过程。

◆蒙牛企业文化的三个氛围

(1)制度氛围是保证

(2)物质氛围是基础

(3)情感氛围是核心

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经营理念

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企业精神

学习沟通自我超越

(1)学习沟通:每一位蒙牛人都要致力于在团队中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和被误解。

(2)自我超越:勇于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做完整、做到位。

◆企业宗旨

对用户: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

对客户:合作双赢共同成长

对股东:高度负责长效回报

对员工:学习培训成就自我

对社会:注重环保回馈大众

管理理念--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

人才理念--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

质量理念--产品人性化、标准全球化

◆蒙牛的使命

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

为民族创建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力的世界品牌;

为提升消费者的健康品质服务;

为员工搭建人生价值的实现平台。

◆蒙牛的核心竞争力

以成功经营人心为终极目标,以双赢利益机制和学习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蒙牛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1)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2)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报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则。

(3)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让人人都感到伟大和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4)合作: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合作中共赢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则。

(5)分享: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与别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才有力量,没有分享,就没有团队的成长。

(6)创新:创新是旧的资源新的整合,创新是蒙牛事业发展的灵魂,与时俱进是不断创新的关键。

◆蒙牛的独特节日

学习节:7月19日

将学习成果与半年工作成果总结相结合的一次团队分享共赢的节日。

感恩节: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

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做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我们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

◆蒙牛企业文化的综合表述

以诚信构筑蒙牛文化的核心;以强乳兴农为蒙牛的使命;用学习沟通和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

蒙牛企业文化的内涵

◆蒙牛是什么?

(1)诚信蒙牛绿色蒙牛科技蒙牛

(2)蒙牛是草原

◆蒙牛人的特征

有胸怀、有远见、有思维、有品格

胸怀:草原一样辽阔(胸怀多宽事业多宽)

远见:雄鹰一样高远(登高望远举重若轻)

思维:骏马一样驰骋(思维超前观念创新)

品格:哈达一样高尚(洁白无暇坦荡真诚)

◆蒙牛人的座右铭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

(3)当今社会,观念、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4)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5)大道行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完善。

(6)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蒙牛企业广告语

(1)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2)蒙牛是草原

(3)蒙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

(4)诚信蒙牛绿色蒙牛科技蒙牛

12字基本方针:服务、协调、激励;管理、监督、控制

◆服务

为蒙牛集团全员实现成功人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事业本部提供促进业务发展的资源整合服务

为事业本部提供保障正常运作的综合管理服务

◆协调

协调蒙牛集团与外界大环境的关系:各级政府、行业、新闻、金融、公众等

协调事业本部之间、事业本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合作关系

◆激励

在集团内部培育和推广以实现双赢为目的、具有蒙牛特色的激励文化

在集团内部建立和推广面向全员、有形和无形价值相结合的激励体系

◆管理

负责高层人力资本管理;

集团内高层管理人员的引进、任免、考评、培养、发展

负责蒙牛核心品牌管理;

"蒙牛"品牌的CIS开发与执行管理、企业形象宣传、品牌维护

◆监督

对事业本部的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对事业本部的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审计

◆控制

收入研究集团发展战略,做好超速成长过程中的战略控制

建立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做好超速成长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关于约外围养牛经验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