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民生养牛专业(贺根的媒体报道)

罗田民生养牛专业(贺根的媒体报道)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罗田民生养牛专业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罗田民生养牛专业以及贺根的媒体报道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贺根的媒体报道

贺根的媒体报道

贺根:90后大学教师的惊人转身

一个戴黑框眼镜的斯文小伙,顶着草帽,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膝盖上搁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目不转睛,手指不时地滑动。如果不是看到他黝黑的双臂、长满老茧的双手,谁又会把他和“牛倌”联系起来?

他叫贺根,1990年10月生。就在半年前,还未毕业的他已被武汉一所高校破格留校任教。然而,大学期间就不走“寻常路”的他,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随后带领养牛户成立了合作社,当上了“牛老大”。

贺根说,自己成绩并不好,进入大学前一直很自卑,家境尚可的他,一度靠穿名牌服装,以获得自我的认同感。直到进入大学,大家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他开始了真正的发力。因为点子多,善于沟通,贺根当上了班长、学生会副主席;专业学习上,他也不敢放松,在学校第五届学生技能比赛中,他获得了数控铣床项目的第二名。

贺父“天都要塌下来了”

扔下教鞭,牵起牛绳。贺根面容坚定,潇洒地转身而去。“回乡创业养黄牛,这是我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贺根说,刚被聘为教师时,一次他与老乡聊起回乡创业,对方说罗田太穷,资源有限,没有发展空间,这让贺根很不服气,“发挥出罗田的优势,找准路子,照样能致富,华西村最初也没有什么资源嘛。”

贺根说,他小时候放过黄牛,那时候村里总共有几十头黄牛。过了这么多年,黄牛的数量基本没什么变化。他还发现,村里的山坡和小河边,有大量的牧草资源,非常适合养牛。而黄牛易于养殖,疫病风险小,黄牛肉比较“值钱”,市场空间也还很大。于是,他便下定决心,回到老家,大规模养殖黄牛。

然而,当听到唯一的宝贝儿子要回家养黄牛后,贺根的父亲贺国刚第一反应却是:“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个好面子的男人对着儿子吼道:“我和你妈让你上大学,就是不想让你回来放牛,而是让你在城里出人头地,过更好的生活。”

时间不等人,贺根只有从侧面突破。他找到父亲养黄牛的好友,请他帮忙做贺国刚的工作。“姚叔叔他们也搞黄牛养殖,牛养得不多,一年也能赚个三四万。”看到儿子这么坚持,同时好友也在劝说,贺国刚尽管心里依然打着鼓,但还是接受了儿子当牛倌的决定。

见母亲仍有疑虑,贺根让支持他的女朋友给母亲打电话。面对未来“儿媳”的劝说,郑水泉反问道:“养牛又累又脏,你愿意来我家吗?”女孩坚定地说:“我愿意!”

攻下“父母关”后,贺根的养牛事业很快提速。在银行工作过的贺国刚,帮儿子向信用社贷款十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三十万。贺根到临近的英山、麻城、红安买小黄牛。不到一个月,冬暖夏凉的牛舍便盖好了。

今年1月,年关将近,贺根将只养了两个月的十几头黄牛出售,获利万余元。牛刀小试,初战告捷。

青山绿水无关“浪漫”

虽然有青山绿水,空谷回声,但当牛倌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当我们看到贺根的双手时,还是吃了一惊。两只手上全是老茧,左手的一处老茧又刚被磨破。再看手臂,密密麻麻都是被草割伤的红印,道道清晰。

自从开始养牛,贺根每天早晨五时半就得起床。“六点钟就得喂牛吃粗饲料,包括稻草、酒糟,酒糟还是从黄石运过来的。”贺根说,他一共有110头牛,一年得吃200吨酒糟,全靠他从货车上一铲一铲卸到饲料池中,然后又铲出来,分给每头牛吃。下午和晚上,他还得给牛喂一次水和两顿食。

最辛苦的是割牛草。贺根隔一天就要去割一次。吃过早饭后,他自己开着小货车到26公里外的县城,到晚上七八时才能回家。“县里没人放牛,但穿过县城的一条河中有很多草,我们就是去那割。”贺根说,一天下来,他和同伴要割两三千斤草。他手上的老茧、水泡和伤口,几乎都是割草割出来的。

“虽然很苦,但我只要一看到我的牛吃得饱饱的,就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值得。”贺根笑着说。贺根的大部分牛圈养在牛栏中,但还有部分用来育种的牛需要在山上放养。在山上放牛的间隙,贺根会打开笔记本电脑,抽空学习从网上下载的养牛资料,了解最新行情,或者翻看养牛书籍。“这样的放牛娃,我反正从来没见过。有知识,又能吃苦,就冲这点,我相信他能成功。”在贺根家门口,覆钟地村老村支书叶火生竖起了大拇指。

年轻的“牛老大”

虽然还未到年关时的“丰收季节”,但对自己养牛的盈利前景,贺根已经心中有数。

在牛舍,抱着鲜草喂完牛后,贺根自豪地向记者推销道:“这些牛全部是正宗大别山黄牛,优点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张致密、营养价值高,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按照贺根的预计,今年年底,这批牛出栏价值将达到80万元,除去购牛成本、草料、防疫管理、人员工资、水电费外,纯收入不低于15万元。

贺根养黄牛的理想,绝不是“让自己先富起来”。今年是贺根第一年大规模养牛,他便广泛游说周围的小规模养牛户,扩大规模,成立了“罗田县民生牧业养牛合作社”,带动大家抱团闯市场,一起致富。在今年3月递交的成立合作社申请书中,贺根分析道,养牛户各自为政,存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的不足。如果成立合作社,在购买饲料、小牛和设备时,可以低价团购,节约成本;信息不畅是广大养牛户共同的苦恼,成立合作社后,买卖牛还可以借助网络,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在技术上,也可以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互帮互助,提高育牛效率。

贺根已经“集结”了八个养殖户,共养殖大别山土黄牛600多头,已经初成气候。45岁的余科准,以前在外面打工,做了12年服装,今年也回来跟贺根养牛,现在已经投资20多万,养了30多头牛,并扩建牛舍,计划再养30头。“我是务工的农民,既然像贺根那样高素质的大学生,都能回来养牛,不怕脏,不怕累,那我这样出去打工的农民,更应该有勇气回乡创业。”余科准感慨地说。

下一步,贺根还想注册属于他们养牛合作社的品牌。他原想注册的商标是“大别山土黄牛”,但昨天他赶去罗田县工商局注册时,却“不幸”地被告知,该商标已经被一个襄阳人“抢注”了。尽管有些沮丧,但他依然笑着说:“不管商标叫什么,最关键的还是先脚踏实地,把牛养好。当然,我也很希望大家能帮我再想一个商标,我在这里感激不尽啦!”。

放下教鞭执什么鞭青梅

放下教鞭执什么鞭青梅

放下教鞭、执起牛鞭的“大学生创业英雄”贺根:

农村创业最大困难是没有年轻人

贺根的根在农村。“90后大学生牛倌”的贺根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料、喂食样样活儿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都会快步走进去,主动拍拍牛的脑袋,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图为2月12日(正月十三)贺根在新建的牛舍喂牛。(本报记者谢湘摄)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本报记者谢湘摄)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回乡创业之初,每天天不亮,贺根就起床一个人跑到河边割牛草,他双手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短短一年多,他的事业就有了很大发展,2012年4月,贺根将附近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记者谢湘)

放下教鞭执什么鞭

放下教鞭执什么鞭

放下教鞭、执起牛鞭的“大学生创业英雄”贺根:

农村创业最大困难是没有年轻人

贺根的根在农村。“90后大学生牛倌”的贺根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料、喂食样样活儿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都会快步走进去,主动拍拍牛的脑袋,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图为2月12日(正月十三)贺根在新建的牛舍喂牛。(本报记者谢湘摄)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本报记者谢湘摄)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回乡创业之初,每天天不亮,贺根就起床一个人跑到河边割牛草,他双手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短短一年多,他的事业就有了很大发展,2012年4月,贺根将附近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记者谢湘)

OK,关于罗田民生养牛专业和贺根的媒体报道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