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养牛,曹县有什么特产

芦笋种植养牛,曹县有什么特产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芦笋种植养牛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曹县有什么特产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于乡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于乡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于乡村位于永济市东部,距市区20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绕城而过,运蒲旅游路穿越全城。全村共8个居民小组,下辖南庄、兴胜庄、三畛地3个自然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共530户,人口1998人,耕地面积1890亩,全村党员65人。其中农业人口、经商人口各占一半,是永济市东半部商业文化经济之中心,虞乡镇人民政府驻扎于此,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由于受人多地少的制约,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和在镇经商。该村产业以种植大棚蔬菜、大棚香椿和养牛、养兔等养殖为主,走合作社化发展道路,年人均收入四千余元

第七、八届村委会历尽几年努力,先后将村中大小巷道硬化6公里之多,村中心小学重新改造,设施一流。村委会办公大楼、文化站大楼全部更新换代,村自来水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效益明显。村文艺演出剧团活跃,多次受到上级好评表彰,还有多种形式关乎民生的一系列项目均显成效,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于乡村正生气勃勃的逐渐展现。

于乡村附近有永济扁鹊庙、神潭大峡谷、鹳雀楼、普救寺、五老峰国家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永济大樱桃、永济芦笋、蒲州青柿、老劲子麻花、任阳乡柿饼等特产。

曹县有什么特产

曹县有什么特产

曹县特产有曹县芦笋、魏湾镇莲藕、曹县麻辣猪肘、曹县烧饼、孙老家朝天椒等。

1、曹县芦笋

曹县芦笋,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曹县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比较高,土壤持水量60~80%,适宜芦笋栽培,出产的曹县芦笋具有笋尖不开散,表面光滑,肉质洁白细嫩等特定品质。

2、魏湾镇莲藕

魏湾镇莲藕,制作原料主要有藕等。魏湾镇水资源丰富,盛产莲藕。所产莲藕孔多、节大、酥脆、味正、香甜、无渣。其藕质白嫩、营养丰富、滋补性强,既是细菜佳肴,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

3、曹县麻辣猪肘

曹县麻辣猪肘是1990年由汪三从西安学来,精选菜猪前后肘肉,经过腌、捆、煮等工序,辅以多种材料制成,再经切片后调制。自麻辣猪肘在曹县安家以后,已有30年历史。当地百姓一说到曹县名吃,必提曹县麻辣猪肘。

4、曹县烧饼

曹县烧饼用小麦精粉,经过多道工序,包上用香油、盐调和的茴香、花椒等多种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经过切花、盘沿、涂上一层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即贴入炉内烧烤。烤成的烧饼表面黄中透红,用手揭开,层层分离,不硬不粘。

5、孙老家朝天椒

孙老家朝天椒于1992年在孙老家镇王集村最先种植,采取套种模式,地膜覆盖,效益可观。孙老家镇被誉为“山东省朝天椒生产第一镇”。此后,朝天椒由单一的鲜椒销售变为鲜椒、干椒两种销售方法。干椒更易保存与运输,利润更为可观。

王舍人镇的经济发展

王舍人镇的经济发展

1949年粮食亩产仅100多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00多公斤,总产2375万公斤。

1978年后,该镇注重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800公顷,引进种植芦笋89公顷,开挖鱼塘33公顷,荷塘133公顷,发展成为济南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990年,全镇农业产值达2050万元。

自1990年始,该镇发挥市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优势,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农业,2000年,拥有各类大棚4600多个,保护地面积达2148公顷,主要种植品种有以色列、荷兰系列甜椒、济杂一号长茄、樱桃、西红柿、西瓜等瓜、果、菜品种80多个,产品销往全省各地。奶牛存栏量达3000多头。

该镇重视农业生产的保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2000年有各种树木38万株,高标准排灌渠道50公里,微灌节水面积达333公顷,形成田成方,树成行,沟沟相连,路路相通的新型农业格局。

王舍人镇全镇有耕地2630公顷。镇党委、政府在农业生产上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蔬菜保护面积为突破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增量与增效并举,市场建设与基地建设同步发展”的路子。自1993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5年,投资450万元,以治理“三湖”为中心,对农田排灌系统进行综合治理,投工16万个,搬运土石41.8万立方米,治理面积966.6公顷,受益面积66.6公顷。修建砂石路30公里,桥涵17座,路涵、管闸44处,开挖沟渠9条、4430米,新建农田林网480公顷,完善900公顷,有林地面积达232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8%;有效灌溉面积为2400公顷。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20415吨,亩产802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2777吨、214公斤,实现了农业病虫害防治和耕、耙、播、种、收等工序的机械化。大力培植农业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蔬菜大棚。1995年,播种面积1947公顷,产菜101549吨,亩产值3300元。番茄高接换头技术推广后,亩产达到12605公斤,亩收入2万多元。把奶牛业作为主导产业来优先发展。1995年,全镇有奶牛2500头,畜牧产值达2949万元,涌现出了水坡等养牛专业村。全镇养殖水面达到10公顷,年产鱼58吨。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其中种植业1.413亿元,养殖业7792万元。解放初,境内有完小1处,初小6处,11处分校,适龄儿童入学率55%,在校学生1000余人,1处中学--现济南十八中。解放后,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开展。1980年,全镇建起了3处中学,并实现了村村有小学的目标。是年,村村建起了幼儿园、农民夜校,镇成立了成人教育中心,并对各村小学校舍进行改造,设施进行更新,该镇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通过“两基”教育验收。1998年9月8日投资500多万元建起的省内一流规范化学校--实验小学竣工,2000年通过了市级规范化验收。2000年,全镇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达6991人。该镇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德育教育、小学教育管理等14个方面在全省领先。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2300多人,其中专科356人,本科78人,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67%。

该镇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1997年以来,向群众发放各类材料20多万份,赠送字画1000余幅,送电影160多场,义务为群众查体1万多人次,建起50余处科普阵地,积极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有8000余名农民取得绿色证书;2000年,全镇共有专业科技人员103人;1997~2000年,获得科技成果30多项,1997年,沙三村农民郭洪星研究的西红柿换头技术在全省推广,并荣获市级科技致富能手称号。2000年6月,王舍人镇获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王舍人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舞蹈、曲艺、书法、绘画、雕刻、陶器、剪纸等民间艺术代代相传。建国后群众文化生活日趋活跃。1951年7月建文化馆,1968年12月建镇广播站,1974年1月建镇文化站,1980年2月成立镇电影放映队,1993年建镇有线电视台,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1999年成立历史文化资料整理挖掘办公室,对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整理。2000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该镇,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8公顷的幸福柳广场。2000年底,境内有影剧院4处,新华书店2处,各类存书达12万册;村村建起文化大院,并设有图书室,藏书12万余册。11个庄户剧团、30多个群众文艺团体活跃在全镇,南北滩的庄户剧团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书法家李恭临的书法作品自1991年起先后在北京、武汉、西安、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建国前,辖区内医疗条件较差,仅有10余名中医,几个中药铺。1956年,成立大联营诊所,1958年,成立东郊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32名。1967年,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78年联营诊所并入卫生院,卫生院占地0.6公顷,设有门诊、病房,总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医务工作者53名。另有村卫生室38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2人。1994年,卫生院投资6万元安装了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2000年,全镇有卫生院1处,医护人员70名,年门诊30172人次,卫生院辐射村中心卫生室19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1人。1990年,简家、殷陈卫生室获省先进行政村卫生室称号。

教育、科技王舍人镇1995年有3所中学(1所完全中学),23所完全小学及成人教育中心学校。1987年全镇进行中小学校舍改造,实现了“六配套”。1989~1991年投资320万元完成了四室(实验、图书、仪器、阅览)建设。1993年11月,市政府对全镇“两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已达标。1994年元月份,经市教委等联合评估验收,全镇实验室建设和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家教委颁布的二类标准。1995年11月经省政府评估验收“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镇成人教育中心的教学设施已达到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全镇有幼儿园31所。殷陈庄幼儿园和路家庄幼儿园为全区首批合格幼儿园。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设有分管副书记、科技副镇长;镇政府设科委、科协等职能部门。1994年召开了镇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科协委员。截至1995年,5个办事处设有科协分会,村级科普小组98个,科普人员310人。全镇建8个专业学会,168人;9个科技机构,科技人员52人。全镇有中高级职务的414名,还建立农科教培训中心,配备专职教师22名,学校除经常举办各类短训班外,还开办了5个全日制中专班,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示范学校”。

自1990年起,济南历城激光加工中心与山东大学光学系合作承担了省科委“七五”规划项目“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QM-1型气门激光补焊机研制任务。经一年多的生产应用,1991年10月18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入国家新产品。在实验阶段,就为济南汽车配件厂增收162万元。1992年历城区节能技术研究所研制出LCT-3型常温快速黑化液,1993年12月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获成都全国星火科技精品金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济南市特种粉末冶金研究所,1993年研制开发的YL3、YL6硬质合金系列刀具,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开发生产的硬质合金顶锤,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被市科委授予“济南首届民办科技机构15强”称号。文化、卫生、体育1974年建立东郊公社文化站,1992年全镇有三分之二的村建起标准较高的文化大院。镇驻地有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济南化肥厂等单位的3座影剧院,2个书店。王舍人镇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春节期间举办民间艺术调演比赛,有龙灯、高跷、九连环、大秧歌等。书法绘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都举办规模较大的书画展览。1995年成立了王舍人地区书画社,为培养、发现书画人才发挥了作用。中年美术教师韩兰生1989年参加峨嵋山画展,其作品《高瞻图》获一等奖。镇辖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文化遗址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山革命烈士陵园。1990年,梁王地区发现汉墓,出土印章、铜器、陶器、铜钺等多件。据有关专家论证,对研究济南及梁王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92年开始投资兴办有线电视,这在济南地区的乡镇中尚属首家。全市有线电视共缆系统论证会在王舍人镇召开,当年列入市科委科研课题。1992年10月试播,播出11套节目,1994年底增加到16套节目,1995年底全镇实现通视。1978年后,农民的住房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到1985年旧房翻新率达90%,由原来的土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的砖石结构;全镇实现“四通”(通自来水、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1987年9月,在原镇建筑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区第一个乡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1988年,由市环保局投资148万元,打深水井2眼,建起了滩头水厂,解决了滩头地区10个村1.5万人的吃水问题。1991年,投资600万元,修通拓宽了长1100米的工业北路王舍人路口“卡脖子”路段。1993年后,投资近亿元,先后拓宽改造了铁骑路、钢化路、坝王路、朝山街等路段10余公里,全镇形成了“四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在此基础上,该镇编制了“一线四片”和商贸一条街建设规划,城镇面貌大大改观。1997年,鲍丰大厦、供销商厦、尹陈商厦、镇实验小学等建成并投入使用。1992~2000年,开发建设苏家小区居民楼30余幢,入住居民达6000余人。1998年,该镇被列入济南市四大组团之一,给该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此后3年间,投资1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工业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一环九射”工程、幸福柳广场建设、安居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1996年王舍人村、尹陈村被评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

镇辖区内有省市级医院3处。1986~1995年全镇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86年镇卫生院有职工63人,床位20张。1993年投资30多万元购置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1994年11月,与济南市儿童医院联合成立了“济南市儿童医院东郊分院”,聘请儿科专家应诊,解决了东郊地区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镇政府制定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经省政府评审,12项指标已基本达到了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要求。全镇村村建有卫生室,其中甲级卫生室29个,乡医75人。健全的医疗卫生网络,为治疗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发挥了作用。王舍人文体中心的建立(详见体育分目),为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成为举办体育比赛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全镇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许多村、镇直企业建起体育活动场所。殷陈庄建起了标准较高的灯光球场、门球场,还成立了老年门球队,多次与区和驻地厂企进行门球比赛;宿家村的晚间体育活动常年坚持。张马屯、宿家张马、赵家庄、东郊水泥厂等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垒球、门球、韵律操等比赛活动。【村镇建设】王舍人镇村镇建设一度滞后,制约着经济发展。1987年,镇建委成立,坚持走“小机构大服务”之路,集规划设计、建材生产、开发、装修于一体,建设规模、档次、水平及效益不断提高。镇上确定了以建设工业北路商贸一条街为突破口,对城镇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王舍人庄村内朝山商业街的综合改造工程已基本竣工;大辛庄、宿家张马、殷陈庄等村商业街建设已具规模。1991年投资660万元,拓宽改造了工业北路东首长1150米的“卡脖子”路段。1992~1995年投资1200余万元,开发建设苏家居民小区,建商品住宅楼、商业楼11幢,面积3.2万平方米,有300多户、1500余人迁入新居。

芦笋种植养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曹县有什么特产、芦笋种植养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