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改造养牛棚?苍蝇是怎么来的

蔬菜大棚改造养牛棚?苍蝇是怎么来的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蔬菜大棚改造养牛棚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蔬菜大棚改造养牛棚的知识,包括苍蝇是怎么来的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苍蝇是怎么来的

苍蝇是怎么来的

苍蝇是由苍蝇卵发育来的。苍蝇的生命历程是以天数来计算的,它的卵期约1天,幼虫期3至6天,蛹期3至7天,从卵发育到成虫只需7至14天。

苍蝇产下卵后约1天就可孵化成蝇蛆,蝇蛆的食物有禽畜的粪便、垃圾和一些腐烂物质。蝇蛆非常活跃,不停地翻来搅去,蝇蛆成熟后就爬到周围较干燥环境如疏松泥土、锯末等处化蛹,若食物表层干燥,也可在食物的表层化蛹。然后从蛹中爬出来就成苍蝇了。

扩展资料:

苍蝇的防治方法:

1、搞好环境卫生,密闭储存垃圾粪便垃圾、粪便是蝇类的主要孳生物。要对每一处孳生地进行调查登记,并提出改造方案。尽可能使垃圾、粪便的保存密闭化,从而减少蝇类孳生繁殖。

2、杀灭蝇蛆:用杀幼虫的方法防治蝇类有缺点,由于孳生蝇类的介质常常是变动的,因而不论使用生物还是化学杀幼虫药剂,都需要定期施药。幼虫接触低剂量的杀虫剂,还会诱导抗性产生,杀幼虫药剂还可能伤害幼虫的自然捕食者。

3、采用多种方法杀灭成蝇:杀灭成蝇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非药物的捕蝇笼诱捕十分有效,每周更换新鲜诱饵。还有粘蝇纸粘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苍蝇(双翅目蝇科动物)

精选王伯祥电影观后感3篇

精选王伯祥电影观后感3篇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1】

4月10日,通过潍坊科教频道观看了现代吕剧戏《百姓书记》。其中的很多镜头、很多故事,曾在小时候听到老家的亲人们无数次的谈起过,但当通过荧屏再次看到王书记的“身影”,竟然被其中的很多细节故事感动得泪湿眼眶。

王伯祥同志是寿光市化龙镇西北柴村人,曾任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后因病辞职修养。在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他以造福百姓为己任,身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尽心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还在小时候时我就知道,家中的亲人们每到冬天闲暇时就去海边“出夫”,修建盐池和养虾池。那时候还不知道是王书记组织的开发寿北。后来工作之后,才知道是他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力上阵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实事求是地讲,王书记在寿光的这些点点滴滴,完全应当是一个政府官员应该为的事情,也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应该干的,更是每一个公职干部都能做到的事,为什么他的这些事情却那样令人感动呢?

通过观看这个吕剧戏,我们不难找出其中的原因。因为他所想的就是百姓所想,他所急的事情就是百姓需要的事情。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某乡长要以村为单位,把原有蔬菜大棚拆了重建,目的是想成方连片、美观大方,利于上级和外人参观。王伯祥知道后,立即打电话批评那个乡长,他说:“只要有利于蔬菜生长,不怕大棚杂乱无章!”。现实中的他常说:“在农民身上打坏主意的事情,坚决不干!”,“百姓最重要!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我们还可以从戏中群众对王书记的评价看出,在王书记在任期间,党群干群关系很不一般,真是鱼水情深。群众如是说:“雨天你是伞,黑天你是灯;冷天你是火,热天你是风……”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2】

王伯祥,山东原寿光县委书记,任职5年多,全力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组织人力连续开发寿北盐碱滩。他永怀为民之心,不求私人之利,离任21年,仍为寿光群众口口相传——“我们的伯祥书记”。

在寿光,王伯祥(见图左二,资料照片)是个传奇,几乎无人不晓。

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了5年半的县委书记,主要干了3件事:一是推进蔬菜产业化,二是开发寿北盐碱滩,三是为工业翻身打基础。但就是这三件事,却让寿光人从此鼓起了口袋、挺起了腰板、走向了世界。

“当县委书记就要尽心竭力给老百姓办事,不抱任何名利思想,不带任何私心杂念。”直到离任21年后的今天,敢干、务实、清廉的王伯祥,名字依然响亮。

敢干不蛮干

“如果搞砸了,一切损失,县里担着”

“晚上在寿光的菜园子,早上进北京人的菜篮子,中午上北京人的菜盘子。”寿光,以“中国蔬菜之乡”闻名于世。但若不是24年前冒着风险搞起来的17个大棚,寿光绝不会有今日盛名。

1989年5月,在王伯祥的支持下,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把懂技术的东北汉子韩永山请到了寿光,准备发展不生炉子的冬暖大棚。没想到,村民们却说啥也不相信他。当时一个大棚要投入六七千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钱不是土坷垃块,借上贷上,打了水漂咋办?”“冬天不烧煤、不生火,长黄瓜,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风言风语,在三元朱村很快发酵。

王伯祥赶来给王乐义和韩永山撑腰壮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干部。告诉大家,如果搞砸了,一切损失,县里担着。”

有了这句话,三元朱村17名党员全部报了名搞大棚。经过研究,村里决定在土质最好的村北做试验。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里是一片未收割的玉米。要想赶在元旦前让大棚黄瓜上市,就只能选择杀青。在那个年头,这可是犯错误的大事。

关键时刻,又是王伯祥一锤定音。“不是无故杀青,而是为了搞大棚试验,县委支持你们!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就大胆干!”

3个月后,三元朱村顶花带刺的鲜黄瓜上市,一个大棚收入2.3万多元。到第二年,不用动员,5000多个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覆盖了全县22个乡镇640多个村庄。时至今日,寿光的蔬菜大棚已发展到23万个,带来的收益占农民收入的50%。

“当时也怕干不成,不过咱不蛮干,拿不准的事情就先试点,成熟再推广。”谈起以前的事,王伯祥说得很淡然。

务实不作假

“制度是给大家定的,自己不遵守,怎么要求别人”

跟王伯祥做事,造不得一点假。

原稻田镇党委书记杨洪友还记得,1990年当地遭遇干旱,大片玉米受灾。王伯祥到镇里调研,问杨洪友总共开了多少台机器抗旱。“我说统计是138台,他说根本没有这么多,都一一给你数了,顶多也就100台,然后就跟我分析原因。他就是这样的人,遇事都是自己先实地看。”

寿北开发,是王伯祥在任上做的一件大事。千百年来,寿北160万亩土地除了盐碱滩,就是浅海滩涂。当地的群众生活十分艰苦。

寿南有了蔬菜大棚,群众手里有了钱花,寿北怎么办?王伯祥下了决心,准备组织十几万人搞一场大会战。当时,农村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组织这么多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会战开始前3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到了盐碱滩上一个放牛老汉的牛棚里。45天时间,王伯祥硬是没挪“窝”,跟民工一个锅里吃饭,一起挖沟运土。有一次去潍坊市开会,正赶上秋雨连绵。散会后已是下午6点,王伯祥立即驱车往工地赶。车子因路面湿滑走不动,他就和秘书拿着手电筒步行了5公里,顾不上换下已经湿透的衣服就去查看民工住的窝棚漏没漏雨。

“制度是给大家定的,自己不遵守,还怎么要求别人!”当别人劝他回家看看,王伯祥这样回答。“我不走,乡镇党委书记就不走,村支部书记就不走,民工也不会走。”

20多年前,参加过那场大会战的羊口镇官台村村民齐万华回忆:“一开始思想也不接受,全是义务工,谁愿意干啊,可现在心里全是感激,看起来算不上什么奇迹,实际上却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王伯祥干事就是实,要是光蹲在机关里能干成这事?”

清廉不偏私

“又想为群众办事,又想为自己办事,就办不好事”

一辆“130货车”,拉走了王伯祥全部的家当。潍坊市政府派来的一辆货车因无货可拉,只好把院子里还没烧完的蜂窝煤和木柴全部装上。

这个场景,发生在1991年。当时,王伯祥已经升任潍坊市副市长。前来送行的寿光干部群众,从未想到眼前这个当了5年半县委书记的人,家里竟然如此“穷酸”。

上个世纪末,一些地方和单位争相购买高级轿车。寿光县物资公司也购进了一辆豪华“皇冠”轿车,有些人就提议给县委领导用,王伯祥却投了否决票。“没听见群众骂吗?我们的经济现在还比较落后,还是艰苦一点好!”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这一信条,王伯祥已经坚持了数十年。也正因为如此,20多年来,从来没有人反映王伯祥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王伯祥看来,做事要出于公心,不然就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做个事就不难,最怕又想为群众办事,又想为自己办事,结果就是办不好事。”

70岁的王伯祥,早已赋闲在家,平时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回寿光老家走走看看。只要见到王伯祥,老家人都会主动打声招呼、致以敬意。

因为,在群众心里,无论到什么时候,王伯祥都是“百姓的书记”。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3】

他离任县委书记18年后,还有许多老百姓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自家餐馆、商店或是药店。

他走在家乡的街头,轻易不敢坐出租车,因为只要被认出,司机就会经常“拒绝收费”。

他的职务几经变化,但在家乡人民看来,他永远都是那个穿着布鞋.绾着裤腿,或奔忙在田间地头,或盘坐在百姓炕头的“百姓书记”。

他,就是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在寿光担任县委书记5年半时间的王伯样。

“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1986年6月,王伯祥担任寿光县委书记,就职时表态:“我们的立足点是让寿光县富起来,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好日子。”

“一亩园十亩田”。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园子”。他提出,把培育和扩建蔬菜批发市场作为全县第一要务,以经济规律为杠杆,蔬菜市场为支点,撬动蔬菜产业。1986年,计划经济坚冰仍未破除,“市场”二宇还很敏感,有人提醒:搞“市场”搞出事谁负责?

王伯祥的回复简单而坚定:“百姓最重要!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如果真有什么政治责任,由我一人承担。”从1986年开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次扩建,从占地20亩扩大到600亩,全国215个大中城市都吃上了寿光菜,寿光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一号菜园子”。

“市场”打出来后,王伯祥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菜是“夏天草,冬天宝”,怎么才能在冬天也大面积种菜呢?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来喜讯东北有个韩永山,能不生炉子、不烧煤,在寒冬腊月里种菜。为了证明,王乐义拿出捎来的黄瓜。端详着顶花带刺、娇翠欲滴的黄瓜,王伯祥眼中放光:“这不是黄瓜,是黄金!”

请来了韩永山,但建棚的六、七干元费用在当时是天文数字,赔了钱,损失谁承担?他说:“挣了算自家的,赔了县里承担”;三元朱村17名党员愿意带头,但要砍掉正在抽缨孕籽的20亩玉米建棚,“杀青”责任谁担当?他说:“受损失的户,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1990年,17个棚平均创收3万多元,他喜笑颜开,当即拍板在全县推广,王乐义、韩永山任技术指导,自己当助手。并给王、韩二人配备了新吉普车,他依旧坐他的旧车,有人说:“伯祥书记都快成三元朱村的副书记了。”他笑言:“大棚搞成,当村民也行”。韩永山想家,王伯祥就给他落实待遇:奖励8万元,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聘任为县蔬菜办公室颀问、直接晋升农艺师,全家迁入户口,办理“农转非”。韩永山深为感动,披肝沥胆,奔波传艺,1993年,累倒在病床上,临终前紧握王伯祥的手说:“我终生不忘的好书记,好兄长……

在任县委书记5年半的时间里,王伯祥每天一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必定是阅读菜市场价格和交易量报表,拿起电话调度蔬菜生产……他考虑最多的是:乡间小路逢下雨就泥泞难行,影响蔬菜运输怎么办?某段时间蔬菜价格大幅跌落怎么办?菜市场常有人欺行霸市怎么办?这些困难最终都在他坚定的信念下顺利解决。

到1992年,全县大棚发展到26万个。这一场“绿色革命”,不但富裕了三元朱村,也燃起了整个寿光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火种,继而席卷整个中国,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

“为了寿光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种树树不长,种粮粮不收,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这是寿北以前盐碱地荒凉与贫瘠的写照。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有20余万寿光人喝着盐碱水、吃着黄蓿菜,在“北大洼”里挣扎。寿北面积125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如果不改变盐碱滩的面貌,菜种得再好,也只能富半个县。

1987年,在王伯祥主持下,寿光县成立了寿北开发规划组,300多名水利、养虾、晒盐方面的技术人员,经过8个月调研完成了可行性规划。面对质疑的目光,王伯祥慷慨陈辞:“开发北大洼困难是有,但可以克服。怕,畏首畏尾,只能是懦夫。咱们在寿光生活了几十年,祖祖辈辈生活了数千年,老和一个‘穷’字扯不开,还能再穷到儿辈孙辈重孙辈吗?”他痛下决心,要带领寿光人向千年洪荒发起总攻,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到底。

1987年10月8日,寿北开发的号角嘹亮吹响。天还没亮,820多辆汽车,320多台推土机,6500多辆拖拉机,难以数计的马车、地排车、小推车,就排满了道路,20万民工扛着工具,如潮水般涌向“北大洼”,沉寂了几千年的土地一时间人声鼎沸,机声隆隆,热火朝天。

之前三天,王伯祥已经把铺盖搬进了工地。方圆20里没有村庄,他就跟民工一样就地挖一个一尺多深的坑洞,埋几根竹竿木棒,盖上草苫子、苇席,就成了他的宿营地和指挥部。时任农业部长的林乎加来寿光视察,到了“北大洼”工地,遇到一个鞋上沾满泥巴的“民工”,林乎加问:“你们的伯祥书记在哪里?”“民工”说:“我就是。”林乎加打量着他,久久无言,后来感叹:“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他在工地上一住45天,中间没回过一次家。每天,他与民工们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从未单独开过小灶。45天后,泛着白碱的烂泥滩眼瞅着就变了模样修筑沟、路、渠,坝300多条,修道路林带299条、干支沟渠300乡条、条台田11万亩,新筑防潮大坝3100多米,圈围滩涂面积5万多亩。

有人认为“打扮”偏远盐碱滩不够“露脸”,王伯祥当即火冒三丈:“什么招不招眼,露不露脸,共产党的干部能做到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足矣!”在当年寿北开发总结大会上,他向台下的干部群众连鞠三躬,动情地说:“我王伯祥是农民的孩子,是人民的一头牛。我永远不忘寿光父老乡亲对我的哺育和训教,为了寿光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知耻而后勇。倒数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争先的勇气”

1986年7月,王伯祥参加潍坊市工业会议。数据显示,扣除原盐产值,寿光工业在12个区县中列倒数第三。走出会场,他抓着会上发的通报表就回了寿光。在紧接召开的全县工业会议上,他说“知耻而后勇。倒数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争先的勇气。我们必须打一场工业攻坚战,用三到五年,让寿光工业产值翻两到三番!”

他带着计委,经委、财政等部门的同志,把全县20多个县属企业逐一看了个遍,听汇报、看厂房,和职工一起讨论研究,又马不停蹄地到工业强县考察。几番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缺人才。随即,对全县52个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测评,优秀者留任,其余全部更换。又从102个经济单位推荐的100名“能人”中优选40人,作为企业后备干部。县委制定了《关于企业厂长经理选拔任用条件》,大张旗鼓地对企业负责人公开选拔。王伯祥特别强调:选拔中看大节、看主流,不求全责备,只要政治素质可靠,有经济头脑,有领导才能.就可大胆肩用。

用人机制一活,工业全盘皆活。齐民思酒厂刘子祥、仙霞集团王金栋、联盟化工杨志强、富康制药杨维国等40多名公开选拔出的人才都在日后大放异彩,成长为优秀企业家。为了培植壮大工业企业,王伯祥用足用活了政策。他开“放水养鱼”之先河,抓盐业利税.免工业税收,“藏富于企业”;成立专门工作组,亲自带队到上级部门跑要资金,争取工业扶持近亿元,抓股份制改造,培植民营企业……l986年,他上任之初,寿光县、乡、村工业企业303家,1991年,他离任之时,全县企业数量达到4854家,总产值翻了三番,利税增长了近十倍。有人说,王伯祥就像一把沉重的石夯,不知疲倦的起落间,为寿光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个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个不贪不沾、干干净净的官,做个不让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

王伯祥信奉一句话: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1990年,有人提出:连年支持工业,县财政吃紧,能不能开征特产税?王伯样断然拒绝:“经费有缺口,可以从别处挖潜,万不可和农民算计。”

为了农民,他甚至不惜采取超常规手段。1986年,小学房屋倒塌一处,学生一死七伤。他上任后,马上召开中小学校舍改造会议,掷地有声地说:“两年以后,哪个乡还有‘黑屋子’、‘土台子’,就腾出乡镇政府当学校!”不到两年,乡村校舍改造完成,他又把目光对准城区学校,把县属学校6000间校舍由旧平房改造为新楼房,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教育一条街”。

王伯祥经常说:“要做个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个不贪不沾、干干净净的官,做个不让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妻子侯爱英原是民办教师,1988年,有次转公办的机会,她把表领回来,他接着就给退了。建委下属苗圃聘侯爱英去当临时工,王伯祥又提出三个“不许”:不许留在机关,工资不许超过其他临时工,不许担任领导。直到“退休”,侯爱英都是个临时工。他一母同胞两弟两妹,有务农的,当工人的,也有经商的,都不曾赚过他一点“便宜”……

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时间,他一家五口人,始终住在建于50年代的四间旧平房里。1991年10月,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临行前,他和前来送行的人一一告别,紧握着书记瘦俏的双手,人们泪眼朦胧,许多人泣不成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伯祥给寿光留下了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留下了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留下了4850家蒸蒸日上的企业,留下了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留下了10多万个“万元户”……而伯祥书记自己的家当,一辆130货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

2018年观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精选

2018年观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精选

2018年观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精选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他离任县委书记18年后,还有许多老百姓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自家餐馆、商店或是药店。

他走在家乡的街头,轻易不敢坐出租车,因为只要被认出,司机就会经常“拒绝收费”。

他的职务几经变化,但在家乡人民看来,他永远都是那个穿着布鞋.绾着裤腿,或奔忙在田间地头,或盘坐在百姓炕头的“百姓书记”。

他,就是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在寿光担任县委书记5年半时间的王伯样。

“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1986年6月,王伯祥担任寿光县委书记,就职时表态:“我们的立足点是让寿光县富起来,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好日子。”

“一亩园十亩田”。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园子”。他提出,把培育和扩建蔬菜批发市场作为全县第一要务,以经济规律为杠杆,蔬菜市场为支点,撬动蔬菜产业。1986年,计划经济坚冰仍未破除,“市场”二宇还很敏感,有人提醒:搞“市场”搞出事谁负责?

王伯祥的回复简单而坚定:“百姓最重要!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如果真有什么政治责任,由我一人承担。”从1986年开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次扩建,从占地20亩扩大到600亩,全国215个大中城市都吃上了寿光菜,寿光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一号菜园子”。

“市场”打出来后,王伯祥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菜是“夏天草,冬天宝”,怎么才能在冬天也大面积种菜呢?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来喜讯东北有个韩永山,能不生炉子、不烧煤,在寒冬腊月里种菜。为了证明,王乐义拿出捎来的黄瓜。端详着顶花带刺、娇翠欲滴的黄瓜,王伯祥眼中放光:“这不是黄瓜,是黄金!”

请来了韩永山,但建棚的六、七干元费用在当时是天文数字,赔了钱,损失谁承担?他说:“挣了算自家的,赔了县里承担”;三元朱村17名党员愿意带头,但要砍掉正在抽缨孕籽的20亩玉米建棚,“杀青”责任谁担当?他说:“受损失的户,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1990年,17个棚平均创收3万多元,他喜笑颜开,当即拍板在全县推广,王乐义、韩永山任技术指导,自己当助手。并给王、韩二人配备了新吉普车,他依旧坐他的旧车,有人说:“伯祥书记都快成三元朱村的副书记了。”他笑言:“大棚搞成,当村民也行”。韩永山想家,王伯祥就给他落实待遇:奖励8万元,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聘任为县蔬菜办公室颀问、直接晋升农艺师,全家迁入户口,办理“农转非”。韩永山深为感动,披肝沥胆,奔波传艺,1993年,累倒在病床上,临终前紧握王伯祥的手说:“我终生不忘的好书记,好兄长……

在任县委书记5年半的时间里,王伯祥每天一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必定是阅读菜市场价格和交易量报表,拿起电话调度蔬菜生产……他考虑最多的是:乡间小路逢下雨就泥泞难行,影响蔬菜运输怎么办?某段时间蔬菜价格大幅跌落怎么办?菜市场常有人欺行霸市怎么办?这些困难最终都在他坚定的信念下顺利解决。

到1992年,全县大棚发展到26万个。这一场“绿色革命”,不但富裕了三元朱村,也燃起了整个寿光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火种,继而席卷整个中国,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

“为了寿光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种树树不长,种粮粮不收,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这是寿北以前盐碱地荒凉与贫瘠的写照。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有20余万寿光人喝着盐碱水、吃着黄蓿菜,在“北大洼”里挣扎。寿北面积125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如果不改变盐碱滩的面貌,菜种得再好,也只能富半个县。

1987年,在王伯祥主持下,寿光县成立了寿北开发规划组,300多名水利、养虾、晒盐方面的技术人员,经过8个月调研完成了可行性规划。面对质疑的目光,王伯祥慷慨陈辞:“开发北大洼困难是有,但可以克服。怕,畏首畏尾,只能是懦夫。咱们在寿光生活了几十年,祖祖辈辈生活了数千年,老和一个‘穷’字扯不开,还能再穷到儿辈孙辈重孙辈吗?”他痛下决心,要带领寿光人向千年洪荒发起总攻,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到底。

1987年10月8日,寿北开发的号角嘹亮吹响。天还没亮,820多辆汽车,320多台推土机,6500多辆拖拉机,难以数计的马车、地排车、小推车,就排满了道路,20万民工扛着工具,如潮水般涌向“北大洼”,沉寂了几千年的土地一时间人声鼎沸,机声隆隆,热火朝天。

之前三天,王伯祥已经把铺盖搬进了工地。方圆20里没有村庄,他就跟民工一样就地挖一个一尺多深的坑洞,埋几根竹竿木棒,盖上草苫子、苇席,就成了他的宿营地和指挥部。时任农业部长的林乎加来寿光视察,到了“北大洼”工地,遇到一个鞋上沾满泥巴的“民工”,林乎加问:“你们的伯祥书记在哪里?”“民工”说:“我就是。”林乎加打量着他,久久无言,后来感叹:“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他在工地上一住45天,中间没回过一次家。每天,他与民工们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从未单独开过小灶。45天后,泛着白碱的烂泥滩眼瞅着就变了模样修筑沟、路、渠,坝300多条,修道路林带299条、干支沟渠300乡条、条台田11万亩,新筑防潮大坝3100多米,圈围滩涂面积5万多亩。

有人认为“打扮”偏远盐碱滩不够“露脸”,王伯祥当即火冒三丈:“什么招不招眼,露不露脸,共产党的干部能做到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足矣!”在当年寿北开发总结大会上,他向台下的干部群众连鞠三躬,动情地说:“我王伯祥是农民的孩子,是人民的一头牛。我永远不忘寿光父老乡亲对我的哺育和训教,为了寿光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知耻而后勇。倒数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争先的勇气”

1986年7月,王伯祥参加潍坊市工业会议。数据显示,扣除原盐产值,寿光工业在12个区县中列倒数第三。走出会场,他抓着会上发的通报表就回了寿光。在紧接召开的全县工业会议上,他说“知耻而后勇。倒数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争先的勇气。我们必须打一场工业攻坚战,用三到五年,让寿光工业产值翻两到三番!”

他带着计委,经委、财政等部门的同志,把全县20多个县属企业逐一看了个遍,听汇报、看厂房,和职工一起讨论研究,又马不停蹄地到工业强县考察。几番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缺人才。随即,对全县52个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测评,优秀者留任,其余全部更换。又从102个经济单位推荐的100名“能人”中优选40人,作为企业后备干部。县委制定了《关于企业厂长经理选拔任用条件》,大张旗鼓地对企业负责人公开选拔。王伯祥特别强调:选拔中看大节、看主流,不求全责备,只要政治素质可靠,有经济头脑,有领导才能.就可大胆肩用。

用人机制一活,工业全盘皆活。齐民思酒厂刘子祥、仙霞集团王金栋、联盟化工杨志强、富康制药杨维国等40多名公开选拔出的人才都在日后大放异彩,成长为优秀企业家。为了培植壮大工业企业,王伯祥用足用活了政策。他开“放水养鱼”之先河,抓盐业利税.免工业税收,“藏富于企业”;成立专门工作组,亲自带队到上级部门跑要资金,争取工业扶持近亿元,抓股份制改造,培植民营企业……l986年,他上任之初,寿光县、乡、村工业企业303家,1991年,他离任之时,全县企业数量达到4854家,总产值翻了三番,利税增长了近十倍。有人说,王伯祥就像一把沉重的石夯,不知疲倦的起落间,为寿光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个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个不贪不沾、干干净净的官,做个不让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

王伯祥信奉一句话: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1990年,有人提出:连年支持工业,县财政吃紧,能不能开征特产税?王伯样断然拒绝:“经费有缺口,可以从别处挖潜,万不可和农民算计。”

为了农民,他甚至不惜采取超常规手段。1986年,小学房屋倒塌一处,学生一死七伤。他上任后,马上召开中小学校舍改造会议,掷地有声地说:“两年以后,哪个乡还有‘黑屋子’、‘土台子’,就腾出乡镇政府当学校!”不到两年,乡村校舍改造完成,他又把目光对准城区学校,把县属学校6000间校舍由旧平房改造为新楼房,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教育一条街”。

王伯祥经常说:“要做个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个不贪不沾、干干净净的官,做个不让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妻子侯爱英原是民办教师,1988年,有次转公办的机会,她把表领回来,他接着就给退了。建委下属苗圃聘侯爱英去当临时工,王伯祥又提出三个“不许”:不许留在机关,工资不许超过其他临时工,不许担任领导。直到“退休”,侯爱英都是个临时工。他一母同胞两弟两妹,有务农的,当工人的,也有经商的,都不曾赚过他一点“便宜”……

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时间,他一家五口人,始终住在建于50年代的四间旧平房里。1991年10月,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临行前,他和前来送行的人一一告别,紧握着书记瘦俏的双手,人们泪眼朦胧,许多人泣不成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伯祥给寿光留下了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留下了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留下了4850家蒸蒸日上的企业,留下了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留下了10多万个“万元户”……而伯祥书记自己的家当,一辆130货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话虽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王伯祥做到了。从1991年离任至今,已经过去了22个年头,但是每当提起他,寿光人民还是难掩那份儿激动和想念。

在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任上5年半,王伯祥把寿光从一个白菜成灾的贫困县变成了“中国蔬菜之都”,把寿北的.千里盐碱滩变成了盐场、虾池和条台田,把全市倒数的工业变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

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1983年的一个深秋,王伯祥下班回家,遇到一位大爷拉了一车白菜卖不出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王伯祥心中不忍,拿出20元钱买下了整车菜。那一年,寿光县光烂掉的白菜就有2500万公斤。而那一年,王伯祥全家吃了一冬天的白菜。

寿光南部土地肥沃,很适合种菜,但是面对一次次白菜成灾的教训,王伯祥考虑,寿光必须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帮助群众卖菜,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1986年,“市场”还是个敏感词,甚至听起来都有些可怕,但王伯祥已经决定了,“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于是,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在寿光成立,而如今,这里被称为“江北第一蔬菜批发市场”。

南抓果、蔬、粮,北抓盐、棉、虾,这是王伯祥发展寿光的思路。寿北不像寿南,120万亩土地全是盐碱滩。1987年,20万民众奔赴寿北,把轻度盐碱地改造成条台田,把重度盐碱地建设成盐池,在沿海滩涂建虾场,搞养殖。一时间,寿北大地上人潮涌动,干得热火朝天。为了方便工作,王伯祥把指挥部设在了当地一位老农的牛棚里,一住就是45天。

今年10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寿北,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棉田开成了花海。正在忙碌的棉农齐万峰也参加了当年的“大会战”,他动情地说:“当年的‘盐碱地白茫茫’变成了现在的‘棉花白茫茫’,这都得感谢伯祥书记啊!”

工作是给多数人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

王伯祥做事很认真、很实在,接触过他的人都清楚一点:伯祥书记不爱弄虚的,不玩花架子。

“伯祥书记开会不爱听大话、空话。”曾任寿光县稻田镇党委书记的杨洪友说道,“有一次开会,一个乡镇党委书记还没念完稿就被王书记喊停,并且批评他‘你只管说你干成了什么事就行,没用的不要多说’。之后再开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直奔主题。”

王伯祥做事确实如此。1988年,为预防水患,寿光县要重修弥河两岸的大坝,全长70公里。有人提出,不如先干县城周围这一段,工程量小,修得标准高一点,上级领导来寿光都会走这个地方,一定会受到表扬的。

按照这样的方案,既可以缩短工期,又显得漂亮。但是如此一来,大坝一不能防洪排涝,二不能解决交通,三不能造福群众。王伯祥便回复道:“我们的工作是给多数人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

“跟着王书记干活,任何事都要做得扎扎实实。”已经过去20多年了,时任道口镇党委书记的王守福对王伯祥的办事方式依然印象深刻,“我记得寿北开发时西北柴村的工程两次验收都不合格,王书记急了,直接到了村支书家里。村支书正在吃饭,就给他递上一个大包子,王书记一把推开,‘验收不合格,还有脸吃饭。现在就返工!’”

王伯祥常说:“人民群众把我们推上了领导岗位,就要给老百姓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父老乡亲。”

清正廉洁,百姓才会跟着你走

1991年10月,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一辆小货车拉完了他的全部家当:一台冰箱,几件破旧家具,十几个装满了衣服的纸箱。给他送行的人都红了眼眶,有一个人忍不住说:“您让寿光富起来了,可自个儿的家却连普通农民的家也比不上啊!”

他的妻子侯爱英是一个民办教师,一直没有转正,他总说:“先紧着别人吧,机会还有。”结果妻子直到辞去教师职务,也没有实现做正式教师的愿望。王伯祥的父母一直住在农村老家,他们到县城的车票都是自己花钱买,王伯祥从来不让公车去接。

有人劝王伯祥说,别的领导都分上楼房了,你也要一套吧。王伯祥说:“等寿光财政收入超过两亿元,我就去住。”后来,寿光的财政收入早就超过两亿元了,他住楼房的计划还是搁浅了。

对于自己的岗位和责任,王伯祥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自身廉洁,对老百姓真诚,才能让老百姓相信你,老百姓相信你才会跟着你走。”

任上5年半,王伯祥给寿光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离去时却行囊空空,但是寿光人不会忘记他,那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看到杨树排成行,想起了当年的王伯祥!

好了,关于蔬菜大棚改造养牛棚和苍蝇是怎么来的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